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86-01
每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特点,如果希望课堂吸引学生,必须既掌握自己所教科目的特点,也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知识和趣味兼备。我们知道化学教育属于理科教育的一支,虽然化学并不是主科,但是初中化学却是今后化学学习的基础。化学不同于其他理科,它是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而第一次了解其原理内核的一门课程。根据这种初中化学这种特性,我们下面进行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快乐学习的措施。
1.日常生活与化学学习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化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却悄无声息的化学反应。不管是周围的世界还是人体自身,只是我们无法知觉,但是却时刻存在。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科目,对其陌生而又熟悉。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利用他们的已知,将其带入未知,用好奇心牵引着孩子走向神秘变幻的化学世界。
比如讲解“氧气”的那一章,学生虽然知道氧气就在空气中,和我们生命无法分割。但是如何制造氧气,以及我们生活中在进行着怎样和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常见的问题:食物变馊。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氧气和食物直接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旦将学生带到日常生活,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常有的和氧气有关的生活常识,氧化的问题和人工制造氧气的用途,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等等,这些就会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使他们对生活的另一个层面实质有了“化学意识”。
在生活中学习,而在学习中促使了解生活。不但学生可以带着兴趣学,也会愿意去了解。初中孩子的年龄段一般是11岁到15之间,正是求知欲好奇心强烈的时候,抓住他们这个特点,进行启发和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出学科特色 发挥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如通过MnO2加快H2O2分解速率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2)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如通过Na、Mg、Al、Si、P、S、Cl2的单质与水或与H2反应的一系列具体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第3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或原子序数)的量变引导化学性质的质变规律。(3)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哈伯的合成氨实验使氮的固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此农业产量翻番,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如纯碱呈碱性的实验检测。此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规范意识、安全操作意识,原料节约意识,环境友好意识等。
3.注重社会背景的烘托 渗透重点知识内容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化学,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解释方法,使化学教育摆脱了对化学的单一、理性的解释,而且这些社会背景也为学习者准备了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参与具有社会背景的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到化学理论的物质力量和化学科学技术的价值,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同时,只有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之中,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1:“气体摩尔体积”基本概念的教学,我利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场景突破概念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成不同梯度的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探究,效果很好。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又能有效提示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规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不断拓展了知识视野,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我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我的课件有内容,又生动。最主要还是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
二、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的新课,不容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子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三、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人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四、多媒体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搞好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贮量大、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老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五、多媒体教学注意事项
笔者认为,设置开放性习题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开放性习题又是一类兼顾各种版本教材的好题,它也将会是化学高考中的一大特色题。
1. 开放性习题的概念 化学开放性习题是与封闭性习题相对应的,是指条件确定,而结论不唯一的习题。这类习题要求解答者充分利用题设条件进行大胆思考,由过去解唯一答案的定向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化学习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习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2. 开放性习题的特点 学生的智力层次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多种层次,从低级的记忆与复现、再认,到高级的分析与综合,应用与评价,创造性思维等等。设计恰当的化学开放性习题,可以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客观地检测出学生的各种水平等次。化学开放性习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习题的开放性。化学开放性习题首先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同一问题。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训练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化学开放性习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习题材料或设问中,并不是越开放越好,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构成、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对习题的开放程度加以把握。
(2)答案的不确定性。化学开放性习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的观点。此类开放性习题给教师的批改和评分或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学生创新精神的萌发。
(3)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一方面,众多化学概念、理论的确立,均出自于化学事实的支撑,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以至被确定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不仅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始终与化学事实紧密联系着,化学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一般都来源于化学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另一方面,广大学生学习化学,就是为了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规律,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化学开放性习题就是要注重训练学生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在生产和生活的背景材料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也是现今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只有加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化学学科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4) 评价的灵活性。化学开放性习题的评价比较灵活,不像封闭性习题一样有统一、固定的答案。开放性习题只要学生的回答符合实际,符合化学原理,符合所假设的情况就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就可以给分。灵活的评价方法,就要求化学老师对化学知识要理解得更深刻,知识面要更广。
3. 开放性习题的编制方法 化学开放性习题以习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确定性、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和评价的灵活性为基本特征,按照化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以后的高考中会逐渐加大化学开放性试题的比例。笔者对化学开放性习题的编制方法作了一些研究,现介绍如下:
3.1 利用假设情景设置开放性习题。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事实——科学验证——得出结论——应用推广。所以,很多科学研究是从假设开始的。利用假设的情景来设置化学开放性习题,也理应成为化学开放性习题编制的一种重要方法。转贴 例题1)假设水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则地球上的环境会怎么样?(说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现象)
例题2:由金属铝制取氢氧化铝时,可以用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如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请假设几种有效的方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得出最佳制取方法。(此题是训练、考查学生对金属铝的两性,铝盐性质,铝盐与偏铝酸盐的水解等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解该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把握全局的能力及比较抽象的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的程度会有差距,但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感觉。)
运用假设情景编制开放性习题时,需要把假设的情景跟学生掌握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假设是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的,学生通过思考是可以解决的。习题的假设,可以是教师设计题目时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当然,后者对学生作出的要求更高,学生思维的开放程度更大。这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生通过训练这种类型的习题,也更深刻理解化学学科的一些思维法则。
关键词:化学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18-02
2004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十年来,由原来的4省实验到现在的全国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无数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全国各地的高校学习。因此,对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的研究是了解高中毕业生学科素养和高校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本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大学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等方面,在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提出问题和建议。
1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廖哲勋先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体系”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成分”。同时根据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我们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教育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阶段,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各学科依据教育目标和课程的教育目标选择了相应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背景下,在探究学习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按照层次化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逐渐养成。(见表1)
2 新课程内容、旧课程内容与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
我们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为依据,以其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为对比对象进行对比,将有关内容整理如表2所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比《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内容的深广度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专业课程,它的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但是,我们对其中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时,发现高校的《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由于在设置时依照《化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因此,《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书中有部分知识在高中时已经要求学生掌握,而在大学时学生又对其进行学习,出现了重复现象。但是有部分内容未作要求,出现了断层现象。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扩展之后仍有重复现象。这也是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盖斯定律的学习。在选修4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中,书中例题: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1)C(s)+1/2O2(g)===CO(g)
ΔH1=?
(2)CO(g)+1/2O2(g)===CO2(g)
ΔH2=-283.0kJ/mol
(3)C(s)+O2(g)===CO2(g)
ΔH3=-393.5kJ/mol
(1)+(2)=(3),则ΔH1+ΔH2=ΔH3所以,ΔH1=ΔH3-ΔH2
ΔH1 =-393.5 kJ/mol+283.0 kJ/mol
=-110.5 kJ/mol
例3:已知下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
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
解:分析各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知道将(1)式反写(相当于逆反应,ΔH变号),(2)、(3)式各乘以2,并将三者相加,即可求出上述反应的反应热。
2C(s)+2O2(g)===2CO2(g)
ΔH2=-787.0 kJ/mol
2H2(g)+O2(g)===2H2O(l)
ΔH3=-571.6 kJ/mol
2CO2(g)+2H2O(l)===CH3COOH(l)+2O2(g)
-ΔH1=870.3 kJ/mol
2C(s)+2H2(g)+O2(g)===CH3COOH(l)
ΔH=-488.3 kJ/mol
以上例题都是对盖斯定律运用以及理论上的论证的学习。是高中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中的较高级的迁移应用水平。
书中的例题根据课程计划也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需要达到一个迁移运用的高级水平的要求。但是和中学部分的相关内容属于重复的部分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占用了部分教学时间,也占用了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
3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之管见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基于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高等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予以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所谓接“补缺”,就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初,将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所有课程进行开设来供不同学生选择,以补齐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使所有学生的模块内容和水平达到相同或相接近的档次。所谓“删重”就是对相关的大学化学课程予以改革,删减与选修模块重复的内容,铲除“重复”现象,精简课程内容,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当服务于现实生活。对于高中生来说,上化学课是很有趣的,因为他们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做一些新奇的化学反应实验,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观察到许多奇异的化学现象。实际上,高中化学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是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进而达到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牢化学知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以下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简单地介绍。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进行主动思考与研究。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首先会讲明相关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开始演示实验来验证自己所讲的理论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在问题设置、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小组的讨论总结等授课环节上不断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思考,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与探索,最终可以正确地解决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养成自主预习课程的习惯,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的疑问,进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
(二)在进行无危险且操作简单的实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而相比较那些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操作复杂的实验,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实验。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同学能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吸收与理解。下面以“海带中提取碘”为例来阐述化学实验教学步骤:
1、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提取碘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对不清楚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在课堂的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在进行实验时,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通过分析,自己来选择实验中用到的相关仪器,并对海带进行灼烧、浸取与过滤;②选择正确的氧化剂来完成碘离子的氧化步骤;③将在化学实验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单质碘进行正确提取与隔离;④对实验中产生的诸多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析灼烧的作用,应该选择何种氧化剂进行实验才正确,碘元素怎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各种转化,并且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
按照这些步骤来进行实验后,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前预习产生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而研究出了实验过程的改进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十分可行。可见,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充分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与实验的操作水平。
二、进行分层教学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通常都将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符合课改的要求,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因为对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会导致其学习能力更差,根本没有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因此,在以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同学之间的差异,根据每位同学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来因材施教,完成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践
想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做到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将化学的实验教学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胶体的化学性质时,应该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对实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现象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然后,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为参考对象,依据胶体的相关性质来进行分析,像入海口三角洲与夜晚光束的形成原因。到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实验的总结,最终研究出胶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同学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化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四、总结
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化学实验、理论讲解、习题演练和能力提升几个方面。这几种课程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有待于教师去探讨和适用。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和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化学的殿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体会化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李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