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第1篇

一、加大财务核算力度,加强科室成本控制管理

要加强财务成本核算,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加强成本核算,才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及占有医疗市场份额。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

以科室为承包的基础单位,科室所有人员(包括临时工、卫生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助、夜餐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所有人员的进修费、差旅费及参加会议费用,科室用车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领用的小型医疗器械、办公杂品、劳保品等消耗品全额记入成本;科室所购的设备,按计提的折旧费计算记入成本;其他诸如水费、电费、房费、取暖费、低值易耗品更新费用,从供应室等相关职能科室领用的物品及消毒费用均算入科室成本。此外,各科室还应按本科室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承担行政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这样,保证了医院当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完全被摊销。在此基础上以医药收入扣除以上成本后的利润额为基数计算奖金。各科室按医护的职称(务)、承担责任、技术含量等条件划分奖金系数,制定奖罚标准计算实际奖金数额。这种“全收全支”的办法,合理地分配了医院当期所有发生的费用支出。有效地节约资金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明晰了各类人员的责任关系。充分调动了全院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应健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2)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3)加强医院财务的实时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依据事后反映的静态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动态地跟踪医院的每一项经济活动,财务人员可根据动态的财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使医院的财务管理贯穿经营全过程,改变财务和业务分离的滞后状况。

加强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流动。医院的各种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加强财务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各种资产,使各种资产充分发挥效益。医院也存在许多年不用的材料、设备,资金运用存在不良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过人,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盘点,提出积压的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成变卖成为货币资金,盘活存量,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物资的周转。

三、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1)积极组织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为确保现代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努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应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科室内部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把握国内外最新的财务动态,还应创造条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现代数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方案。(2)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知识,还要了解业务流程和其他部门的知识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与运用,能够有效地开展网络财务,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3)建立医院财务人员业务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转贴于

四、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使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各种财务数据使用价值大为提高。并且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可利用信息,成为资源。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课程体系 课程考核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等方法,是应具备的专业基本能力之一。然而,近年来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下面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为对象就《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成本管理课程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按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和计算分析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方式的教学效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课程体系存在分歧

成本管理课程相对于成本会计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成本控制就有多种方法。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对某一种计算方法掌握普遍较好,但对于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以及该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缺乏系统化的认识。其二就是成本管理的课程体系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课程体系主要是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这种分歧也给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账证意识模糊、学生对成本核算流程的掌握仅限于数据的计算

成本管理课程的成本核算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和表格的运用,这一点有别于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多个项目,不同的成本项目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未能很好地将某个分配表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

(三)管理观念缺失、学生对成本控制、分析等知识点的掌握有限

如何利用成本核算的相关信息来实现成本控制、分析等管理性职能也是成本管理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及分析方法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视,因为会直接影响到账务处理的结果。但对于成本控制、分析等涉及到管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环节没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和账务处理的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成为消化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业界对成本管理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应用型高校会计、财务类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管理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主要涉及到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应用型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管理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甚至部分高校直接以成本会计课程来代替。另外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管理课程的学习投入的精力较少。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的教材版本、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从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来看,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成本管理的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从目前已出版的成本管理教材的内容来看,一种情况是基本按成本管理的具体环节来划分章节,面面俱到,专业理论性强,对成本核算涉及的具体案例较少,方法的运用以文字说明居多;另一种情况虽然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但在方法的运用上设计的案例过于简单,案例之间缺乏系统性,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普遍。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着诸如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案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繁琐的数据计算过程,这种处理方式往往给学生传递出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核算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管理处理严谨性训练。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管理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对于解决成本管理授课难题,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有限。

(四)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生通过对成本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做好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达到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新明确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与各项技能的培养,向社会输出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本管理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的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管理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讲授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综合实训来理解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账务处理关系上,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及、数据处理技能。

(二)甄选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

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为成本决策服务是成本管理应发挥的主要功能,这一点应当在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覆盖上得到充分体现。可通过比较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多种成本管理教材,并参考成本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前后组织上可以选择以成本及成本管理工作循环为主线索,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价值高的案例作为教学示例,难易程度适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成本理论、成本管理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在成本管理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本着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不重复的原则,把成本管理的其他内容纳入到上述两门课程中。这种安排既避免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更突出了成本管理课程的重点。

(三)合理确定并有效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应以成本管理技能培养为核心,综合考虑未来工作岗位应用性以及后续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应在课堂提问、作业批阅、答疑互动等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课程组的教师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将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确定。而授课教师在对教学重点、难点具体判定时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惯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并注意提高难点问题的讲授技巧。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成本管理的教学上既要发挥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更多地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学、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将成本管理前沿发展等内容的学习放到课堂外进行,教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与掌握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或撰写小论文来完成。

另外,加强对授课教师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成本管理模拟教学而言,合理地确定实训内容非常重要。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设置;材料、工资、动力、折旧、辅助生产费用及制造费用等费用归集与分配,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及结转、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核算循环。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也可选择某实习基地的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大纲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通过对学生的模拟实训,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对成本管理感性认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目前对学生成本管理课程成绩的评定仍然采用传统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考核为辅两部分综合评定。由于讨论式教学、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的引入,可相应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自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成本管理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考试成绩、考勤情况、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授课教师根据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并报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审批通过后执行。作为授课教师在日常授课环节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原始记录,以此作为测评的重要依据。这种复合测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对知识点强行记忆以求短期回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甘永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0,(7).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第3篇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与成本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以说,管理会计起源于成本会计,它们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相同的,如科学管理理论等,它们的很多基本方法也是相同的,如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作业成本制度等;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目标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因此,完全可以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为一门成本管理会计。

一、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优势

(一)优化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一直是4个学分,在课程建设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也定为4个学分,这样财务会计代表对外报告会计,而成本管理会计代表内部控制及预测决策会计,二者平分秋色。这将提升成本管理会计的地位,改变会计专业学生重财务而轻管理的专业认知意识,也可以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许多重复交叉现象,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均包含于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将原管理会计学中的投资部分全部放到财务管理学中,这样成本管理会计就由以下主要内容组成: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完全成本计算方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作业成本制度和战略管理会计。这样使成本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将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将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与传统理论及方法更紧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发展的轨迹和脉络,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成本计算这个模块中,可提供几个行业不同、生产组织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的企业案例,并设置在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的背景下,由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判断应该选择什么成本计算模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组织和完成成本计算过程,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锻炼学生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借鉴西方的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学者也往往致力于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最新发展成果,而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成果总结不够,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教材内容偏重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应用价值不足,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学校教的是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二)缺乏适合国情的系统的案例教材。现在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国外会计教学案例译著,而由国内学者编著的会计学或成本管理会计学案例难得一见。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会计学会有相关研究课题,也开展了管理会计学方面的案例研究,但总的来说过于抽象、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系统地用于教学之中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生产(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重点在培养学生财务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实习中,学生可根据毕业论文选题或就业意向灵活选择实习内容,完成实习任务,从历年毕业实习情况看,85%以上的会计专业学生都选择了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实习单位或岗位。可见,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属于两门并列的主干课程,但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学考评方式不配套。考评制度对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有较大的作用,现有的教学考评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一张卷,一支笔,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能让学生把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实证研究,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绩效考评等新问题亟需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深入调查并掌握成本管理会计学科的各种技术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分析其对决策者行为的影响,不断修正、完善现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促使成本管理会计学科日臻完善,真正做到实践促进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二)加强成本管理会计教材建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在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编写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会计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案例教材,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学以致用,形成完善和规范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第4篇

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要演绎完美的商战,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以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及获利能力。在这个时候,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艺术。而成本战略又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指导精神。成本会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专业必修课,更加应该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企业里应有的作用。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首先由英美会计学者提出。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社会中这一思想也逐渐被日本及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证明战略成本管理是可以指导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同传统的成本会计有着较大的区别,战略成本管理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局限于传统成本核算,而是不断的向外扩展,逐渐突出了成本的管理职能:战略成本管理将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专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如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等,将更为科学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动因等,实现企业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及管理状况,获得更为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战略成本管理角度下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

既然是战略,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学科及课程的安排。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教学矛盾比较突出:

(1)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过多的将重点集中在成本核算部分,而且是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具有典型性,但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教学的扩展性不足。

(2)成本会计的前沿内容虽然在不同的教材中均有涉及,但都是作为附属部分简略的介绍,然而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逐渐推广,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显然并没有随之变化。

(3)成本会计教学由于过多侧重于成本核算,也就忽视了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部分,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职能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是企业战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成本教学多是黑板书写,教学的流畅性不足,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多媒体成本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也逐渐增多,但是课件多为传统板书的简单罗列,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式、参与式、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很要运用,多为讲述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3 战略成本管理的缺陷

战略成本研究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也存在种种困难: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其理论部分还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论证,缺乏专业的教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直接将不成熟的理论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阻碍比较大。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重复

作为高校会计专业三门并列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存在严重的内容重复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这无论给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浪费了稀缺的教学资源。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本人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在此与大家探讨。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属于同一学科层次,它们的地位是并列的,都是企业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当前公认是其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性质,又具有管理会计的性质,应属于第三层次。因此,本文将首先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重复问题,将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再探讨与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复问题。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1、天生的血缘关系,两门学科内容重复的历史必然。

十九世纪中叶后期至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的推动作用下,产生了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成本会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泰罗制逐步形成与推广,标准成本、预算制度逐步建立,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分析,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核算扩大到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的萌芽。可见,早期的管理会计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因为在当时,面对竞争,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成本。二战以后,成本会计积极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变动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制度相继出现,成本会计将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形成独立的体系,形成了对企业成本的全面管理。而这时,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等也成为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雏形也基本形成。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为现代管理会计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成本管理扩展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

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成本会计一直面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们研究内容的交叉点。当前的教材中也体现了这一点,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短长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成本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成本会计中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管理会计中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中的成本预测、全面预算中的成本费用预算、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内容重复。

2、教学需要,两门课程内容应明确划分。

做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作为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则应将其内容与其他学科明确划分。笔者认为,可将成本会计定位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成本核算,即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原成本会计中成本管理部分全部在管理会计介绍。这是因为:首先,管理会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理应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核评价,否则,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某些信息是无法提供的。比如,没有成本预算就无法进行相应的现金预算、利润预算,没有成本决策也无法进行价格决策等。其次,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成本会计人员不可能单独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将成本管理并入管理会计便于学生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理解成本管理。

这样,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可以这样设置:

(1)成本会计基础理论,包括成本会计对象、性质及核算原理等;

(2)各种费用的核算及成本计算模式与方法;

(3)成本信息报告;

(4)电算化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

这几部分内容已经足够做为本科生一学期每周两课时或三课时的学习。

3、两门课程不宜合并。

1952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后,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单是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理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那么,解决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重复,只能是成本会计给管理会计让路,而不应将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形成所谓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这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破坏了整个会计的学科体系。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1、研究对象相似,两门课程内容重复的不可避免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实行分工、分权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在这些专业管理中,有的侧重于价值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财务管理应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的管理,它们构成财务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理应和会计的研究对象一致,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所生成的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分析加工,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过程。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大量的交叉重复。从目前教材来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重复的内容有: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经济订货批量、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涉及两门课程相当大比重的内容。

2、侧重点不同,两门课程重复内容的协调。

虽然研究对象相似,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的不同。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对经济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的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资本经营,着眼于资金运动本身的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货币的取得、运用、分配及规划等。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以此为原则,我们就可以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重复内容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具体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长期投资决策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应划归财务管理;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济订货批量、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应划归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王朝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1999,(3)。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3)。

[3]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