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顶岗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顶岗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大半大学时光,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电机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顶岗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三美电机有限公司,地处天津市东丽区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多年来集中有限资源、充分挖掘出了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来保证企业高速发展。主要生产电子零部件、计算机设备、电子机械设备,音频调谐器、视频调谐器、调制解调器、电源器件、发送接收模块、光盘驱动器等。主要产品全部出口,为天津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2.实习方式: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3.实习收获: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四、实结及体会:
我怀着美好的期盼来到电机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虽然一开始有些单调,有些无聊,但毕竟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刚开始几天的电子校验工作让我对电子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工作不断地复杂化,我不断从老员工身上学习工作技巧,并用于实践。通过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创新在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一味的蛮干是行不通的,有时稍加思考会使工作更具效率。
实习是大学进入社会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大学生到从业者一个非常好的过度阶段,更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为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能否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实习内容,培养好工作能力,显的尤为重要。半年里,我严格按照厂人事部下发的顶岗实纲,认真研读,逐一学习,在思想行动上,努力做到“想实习,会实习,实好习”,把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己任,圆满的完成了本阶段实习任务。
一是加强思想学习,主动与矿领导沟通,努力提高思想水平。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人的内在力,要想把实习任务完成好,首先要把思想调整好。领导十分重视大学生成长,为此特地为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实习制度”。双导师,顾名思义,就是两位导师,工人导师是教授生产技术的,而领导导师是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为其排忧解疑,指引方向的。在此优势下,我主动与领导进行了沟通,在领导的尊尊教导下,我对实习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更明确了我的工作目标,在思想上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行动上使我对未来人生有了新的规划。
二是注重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实习质量。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大学里所学专业知识和现场实际生产是分离的,它们各有侧重点,一个偏向于理论,一个偏向于实际,但它们之间却又存在着联系,因此,实习中,我们在重温课本上知识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生产部件相对应,将课上公式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对应,这样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记得更为牢固,还可以在本质上理解生产上各设备、器件的作用、原理,为今后工作中的技术革新,改进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实习质量。
三是热爱实习岗位,积极承担岗位职责,不断提升实习效率。
“爱岗才能敬业”,热爱实习岗位才能完成好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对实习岗位的热情,珍惜在岗上的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岗位上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岗位上的责任义务,努力做到能够独立顶岗,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上的相关操作,对岗位技能知识做到“懂,会,做”。
论文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它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初期就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2006年十一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在意见的指导下,近几年高职院校积极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一)企业参入热情不高
企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传统观念和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空闲的资源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也存在着指导教师不足,工作任务不规范、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现象。
(二)学生管理难度大
1.师生沟通难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工作任务,指导老师也往往需要承担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师生交流的工具一般为电话、email、QQ、MSN等工具。这些工具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只能进行单对单的交流,当一位教师面对若干同学时,工作量很大,影响交流沟通的效果。
2.信息不通畅
现在较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几乎和学校脱离关系,学校的一些新闻和事件很难快速有效的传达到每位同学。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提交作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3.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
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不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父们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四是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五是公司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三)管理不够精细化
学生顶岗实习的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参入的主体必须非常清楚的了解各自的分工、工作步骤以及工作目标和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而现在在顶岗实习期间,一是学生比较盲目,目的性不明确,一般是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做。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详细的工作规范,这一点在兼职教师指导时更为突出。三是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所要完成的技能训练和教学要求不明确,导致岗位安排不合理。
(四)学校投入不大
与校内理论教学以及校内实训课相比,校外顶岗实习投入较少。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主要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兼课费、路费和误餐补贴,校外兼职教师少量的指导费。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不派专职的指导教师,因为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企业专职指导学生。主要原因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责任大而报酬还没有校内的老师高。
二、有效解决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又需要在现有的水平下不断的研究新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实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目前许多企业对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确实用人比较少,没有需求。二是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过程对职业人的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综合性教学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预期学习结果的内涵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二是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与企业的耦合深度,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建设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真正能用的却少的可怜。
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宽松的合作,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容易而深入很难。因此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合作企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员工,而学校寻找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之后,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设深度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三)划拨专用资金,加大校外顶岗实习的投入
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标准要求应该相当高,其特殊的教学手段也决定着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这主要包括校内教师的差旅费、误餐费、课时费、以及出差补贴等,激发教师参入工作的积极性。校外兼职教师也应制定合理的绩效发放标准。
(四)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教师指导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责任和任务,确保整个教学任务有效、顺利、安全的实施。
(五)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
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流沟通难、信息不通畅、实训目的不明确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顶岗实习管理资源平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B/S管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系统管理三个模块。
1.学生模块功能
学生模块中保存着完善的学生个人信息,必填信息主要有姓名、专业班级、实习单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撰写工作日志、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给指导老师留言,查询老师的回复和老师给出的成绩。记录整个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成果。
2.教师模块功能
教师模块中需要完善教师的基本信息,必填内容有姓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教师在平台中可以查询到自己所指导学生的全部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3.系统管理模块功能
该模块除了拥有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功能外,还有信息,提供下载、添加学生、教师信息、修改密码、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成绩、监督留言等功能。
(六)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样既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共赢,提高了企业参入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的热情。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顶岗实习岗位,丰富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本身对学生的顶岗实践问题都高度重视,只要政府制度保障有力,校企实训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高效、有前瞻性,高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规格。三方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一定能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 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31~33.
2 刘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23.
3 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4 王莹华,许文彬.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08,(26),123~124.
关键词:高职院校;交替制;制度设计;实证研究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交替制的制度设计
(一)第1、2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1学期,学生应完成综合素质能力模块的学习,并须达到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为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课、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经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第2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具体业务能力模块的学习,并达到精推销、善谈判的要求。为此,开设推销学、商务谈判、商务能力拓展以及推销和商务谈判方面的模拟实训课程。
(二)第3学期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
1.顶岗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让学生认知企业,认知市场,认知营销。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市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交谈、沟通、观察,来判断顾客类型及其购买心理、购买习惯,并制定推销策略和促销方案。三是为学生提供锻练推销能力和谈判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不同顾客和推销情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推销技能和商务谈判能力。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吃苦,不惧压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养成认真、负责、守时、诚信的习惯。
2.严格限定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为了更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的功能,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只能选择生产加工企业或贸易企业的销售促销岗位,即只能做有形产品的销售,不能做无形产品的推广。具体而言,学院将可以选择的单位和岗位分为三类。一是消费品零售企业的促销岗位,主要从事导购推销、广告传单散发、卖场布置、市场调研、促销方案设计等工作。二是消费品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寻找、约见中间商,与中间商谈判、签合同,为中间商供货,帮助中间商开发拓展市场,维护与中间商的良好关系等工作。三是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面向企业客户或生产资料经销商的推销工作,包括寻找客户、约见、面谈、处理异议、谈判、成交、供货、收回货款等工作。建议能力弱的同学选择第一类岗位,能力强的同学选择第二、三类岗位。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院不允许学生在服务性公司,如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美容院、旅行社、婚庆公司等机构从事推销、客服类工作,反对学生参与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带有夸大欺骗性质的医药保健品促销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实习单位必须保证让学生有工作可干,有收获,有收入,有安全保障。为了避免盲目性,寻找实习单位采用学院推荐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最晚在六月底前必须确定,并通过学院审批。不符合限定要求的实习单位和岗位,必须重新联系、更换,直至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找不到合适单位的学生,由学院推荐实习单位。
3.顶岗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为了保证实习的有效性,学院强化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工作。考核制度标准要高,内容要全面,组织要严谨(见表1)。考核工作安排在第4学期开学后的两周内进行。每位学生所得的分数,与其他学期所开课程的分数一样,要记入学生成绩系统,装入档案,并记入奖学金评选的总分。如果得分低于60%(即300分),视同实习不及格,需推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重新提交工作日志周志、工作报告和案例资料,并经过汇报、答辩后,符合要求方准予毕业。
主要考核在实习中是否遵守法律和学院以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诚信经营,诚信实习;是否服从学院和实习单位的管理,与辅导员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注重安全;是否受到实习单位的表扬、嘉奖等。
(三)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4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策划能力模块的学习,须达到能分析、会策划的要求。为此开设企业竞争战略、广告策划、渠道建设、客户管理、促销策划、营销管理沙盘实战模拟课程。第5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执行管理模块的学习,须达到懂管理、知创业的要求。开设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创业实务、全面运营沙盘实战模拟、创业沙盘实训等课程。
(四)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设计
1.毕业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锻练和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制定营销计划的能力、人员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三是为毕业论文收集实践数据和素材,有利于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四是为毕业择业服务,以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培养营销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2.毕业实习的岗位限定。学院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企业从事营销类岗位,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营销工作,如在生产或批发企业从事推销业务、促销策划等工作;鼓励能力强的学生竞聘营销策划及基层、中层营销管理岗位,如区域市场经理、广告经理、促销经理、公关经理等;鼓励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积极创业。
3.毕业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度基本相同,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将销售案例改为营销案例,二是将实习汇报答辩调整为毕业论文答辩。如此一来,学生创作的案例范围变得更为宽广,既可以是销售案例,也可以是营销策划案例、市场开发案例等,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实习答辩的调整,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融会贯通,进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交替制的实证分析
J学院营销专业2010级学生于2011年7月开始进行第三学期顶岗实习,这标志着该年级实施交替制进入关键阶段。与此同时,J学院营销专业2009级学生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实习。该年级当时正处于第五学期,他们实行的是常规的单次实习制,即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第五、六学期实习。2009级和2010级学生尽管分属不同年级,但对比口径一致,可为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观察机会。通过对这两个年级的实证性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交替制的实习效果明显优于单次实习制。
1.实习状态与实习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学生实习结束后,辅导员组织学生填写“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状态调查表”和“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前者属质性调查,意在了解学生实习期间是否更换实习单位,在单位实习的时长,实习企业的名称、性质、规模、岗位以及实习工作机会的来源等。后者属量度调查,每个选项都分为四个量度,意在调查学生实习收获大小、在实习中感受到的在校所学理论的重要程度、实习期间的平均月收入、通过实习对做好营销工作的信心、通过实习把营销工作作为自己将来职业选择意向的强烈程度等。
两年来共收集到两类调查表各311份,其中,2009级共104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1份;2010级顶岗实习结束时,共110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10份;2010级毕业实习结束时,有108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0份。通过对2009级、2010级学生的调查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得出这两个年级的实习状态调查对比数据(见表2)和实习满意度调查对比数据(见表3)。
(1)2010级在大中型企业实习的人数,在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的人数,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寻找实习单位的人数明显多于2009级。相对照的是,2009级学生大多选择在小微企业实习,且在零售环节从事导购工作的人数较2010级多。这种对比,反映了2010级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比2009级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究其原因在于2010级经过了顶岗实习的锻练,到毕业实习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加有能力,更加自信,敢于并能够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2)2010级学生经过两次实习,不仅实习满意度呈上升态势,而且,2010级学生毕业实习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级。
2. 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2009级、2010级即将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分别组织学生填写“就业状况与就业满意度调查表”。该表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于大中型企业的比例、就业岗位、就业单位的来源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
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时共有103名学生,收到91份调查表。2010级毕业时共有108名学生,收到88份调查表。通过对收集到的这两个年级的调查表进行统计、整理,制成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比数据(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在大中型企业和在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岗位的人数比例、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找到就业单位的人数比例均高于2009级,而2010级学生的就业率也明显高于2009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0级学生的就业状况好于2009级。另外,在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2010级为75%,比2009级的69%高出了6个百分点。
3. 实习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根据考核制度的设计,对2010级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在第四学期初进行考核。2010级共110名学生,收到实习日志周志110册,实结110份,销售案例306篇。从实习汇报答辩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汇报时自然大方,语速适中,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表现出了较强的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写出了大量的销售案例。通过评选,我们评出了优秀销售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已充实到学院的市场营销案例库中,并成为教师教学和下一届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资料。2010级学生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实习考核及其结果,与顶岗实习的情况大致相同,学生们在许多方面还表现出比顶岗实习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与2010级相比,2009级的实习成果则逊色很多。每位学生仅有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和有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鉴定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2009级所实行的是单位实习制。
三、结语
(一)J学院实行交替制的几点经验
1.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符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提升的学习理念,符合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它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具有相同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契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科学的实习时间设计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交替制将实习分别放在第3、第6学期的制度安排,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将理论学深学透,并确保教学进度节奏合理,紧凑有效。更为重要的是,每次实习一个学期的时长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实习的时间效益,确保学生实习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相比较而言,单次实习制一次实习两个学期,其时间过长,易造成学生对实习的厌倦情绪,甚至导致个别学生提前终止实习,无所事事,浪费了实习时间。另外,对学生而言,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学生认真、自觉地实习。否则,考核不严或没有考核无异于放任自流,难以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
3.顶岗实习岗位界定是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许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规定岗位,学生找到什么岗位就在什么岗位实习。不少岗位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到与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流水线上做普工。显然,不界定实习岗位的做法,不仅会造成实习岗位混乱无序,难于管理的弊端,而且会严重削弱顶岗实习的效果,甚至使顶岗实习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4.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求证顶岗实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曾对2010级顶岗实习后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情况,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和调查。根据辅导员和各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情况的统计,学生平均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无提前参加工作或因实习而不愿上课的情况。而且专业课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该年级学生实习返校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往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良好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经过顶岗实习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们对企业、市场及营销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他们知道所学的某一理论知识是用在什么地方的、有什么用以及怎样用,从而更善于学习,能够更自觉地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推行交替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顶岗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应注意瞄准小微企业,瞄准企业用人旺季。由于小微企业的员工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他们愿意使用具有临时性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实习学生,并经常为学生安排满负荷的工作任务,而这恰恰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练与提高。另外,每年的9月~次年的2月为消费行业的旺季,3~6月为淡季,相应地,这些行业下半年用工多,3~6月份用工少,正好与我们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相吻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24-04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目标岗位分析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三、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实习模式的内容及关注点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一)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二)专项实训――参与前期物业管理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三)跟岗实习――体验客服专员工作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四)轮岗实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五)顶岗实习――成为优秀员工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四、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环节的管理
(一)实习前期充分准备
1.精选校企合作企业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2.匹配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3.重视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实习过程跟踪指导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三)实习结束注重反馈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五、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
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随着现在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如何更好的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高职药学专业采取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问题写入了政府和高校工作报告,在就业理念、制度、体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就业理念上,大学生从传统的“等待分配”的就业理念向“自主选择”就业理念转变;在制度上,有要求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转向经常性就业指导、跟踪就业制度化;在体系上,大学生就业从单一的实习就业培训迈向多样化的实习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纽带,大学生和就业单位共同参与的自主选择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体系,以实习指导、实习教育、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跟踪等专项就业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的不同,先建立单项实习、就业制度,逐渐覆盖全面,再衔接整合各个单项制度,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制度[2]。
一、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高职药学专业采取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学习实践知识[1]。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掌握技术,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可以更好地选拔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优秀员工。进入企业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的一员可以更好的宣传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学校为学生、为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平台,这种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就业的相互脱节与矛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选择优秀员工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同时,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3]。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1.实行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药学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施,药学系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广大学生的工作意向,并联系相应的实习单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将来工作意向主要有医院、药厂、药店等,学校邀请各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探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共同制定出突出职业能力、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3]。实行“三段式”实习[1],第一阶段是学生在企业见习,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设施、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是学生在企业“顶岗”,“轮岗”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能够很快掌握技术及操作要领;第三阶段是学生实习就业,实行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达成共识的可以签订协议,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拿到薪水,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通过三阶段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可以减免试用期,企业也可以找到出色的员工。这种新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共同发展[4]。
2.实习基地有专人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习意愿,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学生去相应的实习地点实习[5]。为保证实习的质量,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实习的企业安排有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老师是企业挑选出来的思想品质好且具有丰富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优秀员工。
3.实习中专人监督
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工作,做好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4]。学生实习后,要求教师不定时的去企业走访,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向企业咨询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实习后考核
实习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以保证实习质量。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实习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占30%,实习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职业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情况等,由企业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打分。学校考核主要包括论文答辩以及学生纪律的考核[1,4,5]。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