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生物医药;行业特征;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TJ001)

作者简介:梁莱歆(1956-),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17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2-0039-04 收稿日期:2006-11-20

一、影响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因素分析

为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影响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对一些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结论,如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等多项指标,已被证明对企业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然而本文也考虑到在上述因素中,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与成长性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相对更为直接,因此本文在两者间选择了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由于折旧为非债务税盾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折旧的计算依据为固定资产,因此资产可抵押性指标与非债务税盾指标也具有很强的共线性,本文选择了前者。其次我们考虑到,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属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产品和经营周期,由此而形成了对某一行业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应当纳入到研究中来。对此本文选择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未来增长机会和产品的独特性等指标;第三,在许多研究中已证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考虑到这种影响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更为明显,故纳入本文的研究。由此而形成了如下8项分析指标。

1.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对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产规模效应体现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因此而带来的负债能力的增强上;其次,由于生物医药产品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极为重要,而规模是声誉的很好的替代值,有较大规模的企业能给消费者以可靠、值得信赖的信息,从而保证了产品市场收入的稳定,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同时,资产规模效应还体现在单位融资成本优势和多角化经营上,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负债能力。本文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规模因素。

2.盈利能力(PRO)。盈利能力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留存收益对债务需求的替代性是最为直接的;二是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盈利水平越高,现金流量越充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对更少:三是对企业负债的安全性和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盈利能力越高,企业更易于得到债权人的青睐,在债务成本固定的条件下提高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是有利的。而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如何还有待检验。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度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3.经营波动性(INVA)。波动性是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的最直接表现。波动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有两点:一是负债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二是现金流量变动较大的企业,商业风险也较高,在给定负债水平时,破产可能性较高。通常认为,经营波动性越大,负债能力越低。本文用营业收入的标准差与总资产的比值来度量该变量。

4.资产可抵押性(TANG)。通常认为资产的构成对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若企业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这种能力会受到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欢迎。因此,能用作担保的资产越多,企业被预期会利用这一优势发行更多的债券。本文用来度量可抵押性指标的变量为:(存货+固定资产+土地)/总资产。

5.产品的市场竞争力(PCA)。已有研究证明,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显著地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然而,不同行业有着相对独立的不同强度的产品竞争市场,因此就同一行业的企业考察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某力的关系更为科学,而在各行业中,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性相对较高。本文用企业销售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企业未来的增长机会(INOP)。企业的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当面临较高的增长机会时,股票容易被高估,此时发行股票是有利选择;其次,较高的增长机会更容易获得债权人的青睐。然而,根据成本理论可以认为,当企业面临较大增长机会时管理者仍不太愿意选择债务融资:同时,要将企业的增长机会变为现实现金流入,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要经历比其他行业更长的时间,时间越长回报的不确定性越大,债权人一般不愿将资金投向回报期太长的项目。本文用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来度量该指标。

7.产品的独特性(ESP)。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使用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作为衡量产品独特性的指标(姚学清,2005)。生物医药企业有着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销售费用支出,巨额的销售费用对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广告费用在企业营业费用中占很大比重。对于医药行业的广告费用的税前列支,我国有着明显区别与其他行业的政策:从2001年8月开始允许该行业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对于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从2005年起又将该比例调高至25%。由此可以看出该行业的广告费用支出具有很强的抵税作用,这种非债务税盾的作用可作为债务税收优势的替代,拥有较多非债务税盾的公司应更少地使用负债。对该因素的度量我们选择了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

8.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Ti)。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结构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要比其他行业更为显著。首先,由于医药产品的价格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近几年国家对药品进行大范围的调价和限价,对整个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生物医药行业属于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在税收及多种费用的列支上有着多项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负债抵税作用产生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具有周期性和整体性,它对生物医药行业内部的资本结构影响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对具体行业资本结构实证研究时,一般不需单独考察宏观经济对具体某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而只需使用虚拟变量标示不同年份或时期,以考察其对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向。对于资本结构的度量,学术界普遍采用三种方式: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长期负债/总资产。本文采用总负债/总资产(L)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采用市场价值计算企业资产价值存在较大困难,本文的资本结构(L)

指标采用账面价值计算。

二、样本确定、实证模型实证分析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按照2001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分类结果,本文根据研究需选择了深沪两市2000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A股生物、医药制造公司和其他各行业门类及制造行业下各行业大类深沪两市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A股公司,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各行业样本均排除了在2001年~2004年间任何一年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生物、医药制造业公司最终样本为59家公司连续4年的数据,共计236个观测单元。其他各行业门类及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公司数见表2第3列。[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由中国证券报监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年报大全(光盘版)》(2000-2004年)。]

本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各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模型如下

其中Xjit是企业j的影响因素i在t时数值:ε为未被观察到的随时间和截面个体同时变化的剩余误差项。

1.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行业特征及差异检验①

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资本结构状况如表1所示。

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在2001年~2004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负债率水平相对较低,其次,该行业在2001年时的负债率水平较低,近几年逐步有所提高。该指标的标准差变动与平均值的变动相吻合,说明平均值的变动是由于企业间资本结构差异变动引起的;此外,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基本上以流动负债资金为主,长期资金比例很小。

分行业门类和制造业下分行业大类A股公司的资本结构值(各行业资本结构4年平均值)见表2第4列。从表2中数据来看,行业大类下的房地产业、建筑业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着较高的负债率,与这些行业的经营特点基本相符;而采掘业、水电煤气生产供应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有着较低的负债率。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的资本结构平均值差距较小,其行业大类间资本结构的差异水平有待检验。

Wald-wolfowitzTest游程检验是用来考察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分布的总体,其特点符合样本量不同的两个独立分布的检验,适合本文的资本结构行业差异性检验。其检验过程是,先将选定的两个行业的负债率进行排序,然后统计最大游程数。根据统计原理,如果两个行业的负债率数据来自同一个总体,则游程数相当大;反之,如果游程数太小,则表明两组数据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总体。因此,运用该检验方法对生物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两两进行检验,就可以得到较可靠的差异性水平。

具体检验过程是,各行业公司分别赋予不同的虚拟变量,再将生物医药行业与各行业成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与生物医药行业成对进行检验的8个制造业下的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通过了5%以下的显著性检验:与生物医药行业成对进行检验的10个行业门类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大部分显著性水平低于1%:总体上看生物医药行业与行业门类的资本结构差异要比与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的差异更为显著。以上分析证明,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行业特征,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结构与其他大部分行业有着明显差异。

2.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各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经计算求得每一指标各年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整理得表3。

根据表3中各指标的统计情况,从企业规模(Si2e)指标来看,在考察期内平均值稳步上升,说明样本公司规模有所扩大且分布较集中;受市场竞争加剧及国家对药品调价的影响,样本公司的盈利性(PRO)平均值出现了逐年下降;数据显示生物医药行业的经营波动性(INVA)越来越小,表明该行业正逐步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指标(PCA)的标准差较大,表明该行业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异较大;增长机会(INOP)指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投资者对该行业前景的评价逐渐由高估回归理性;正如以上所论述,产品独特性指标(EsP)表明,生物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高。

模型的估计方法我们采用了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模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模型估计结果如下表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因素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表明企业规模的增强有助于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盈利能力指标在0.00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证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与生物医药行业经营特征相关的因素来看,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指标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这与前面的理论推断是相符的,即当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有扩大的趋势时,具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争夺市场,特别是抢占未来产品市场,在股权融资与内部融资有限时,会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生产扩大和开拓市场时的资金不足问题。产品独特性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增加营业费用支出的同时,亦为了避免过大的风险而采取低负债策略。时间虚拟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实证分析结果充分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行业特征,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资本结构的分布上,而且还表现在与其行业经营特征密切相关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上。

2.生物医药行业的经营特征导致其低负债的资本结构。实证结果表明,生物医药企业的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尽管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资产可抵押性等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形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经营波动性、企业增长机会及产品独特性等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医药企业大多选择了较低的负债水平。由此表明,行业经营特征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示了企业,要调整资本结构所应当重视和努力的方面。

3.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如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等经济环境因素对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回顾今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市场表现,年初至今(截至9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8.77%,低于沪深300指数的14.67%的跌幅跑输大盘。其中生物制品板块和部分高市值蓝筹股跌幅居前。走势弱于大盘的原因主要是前2年一直强于大盘,估值偏高,加上发改委调控药价的预期,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涨价的同时,药品价格不涨反降。

第三季度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不佳,医药行业继续弱势下跌,但明显跑赢利大盘。截止9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4.97%,而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1.94%。跑赢大盘主要是在于上半年的巨大跌幅,估值回归合理,行业增长确定,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具备较大的防御性。

目前市场对医药行业相对偏高的估值仍存担忧。从估值上看,医药板块估值水平比年初已经大幅下降,但和2008年的22.25倍的历史底部相比仍有距离;相对大盘的溢价达150%左右,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沪深300的估值水平已经位于历史低位,再次大幅下降的几率较小,因此医药板块的估值不是没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尽管短期内受整个市场以及抗菌分级管理正式颁布与药品价格下调等政策影响,医药二级市场走势可能仍将受到一定压力。但在当前大盘弱市调整的情况下,医药板块长期利好因素仍然存在,其防御性和抗通胀概念仍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未来短期内对医药行业将产生较大刺激的将是医药生物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但在时间上尚存不确定性。同时,进入十月份后上市公司将公布三季报,业绩高速增长或成为股价刺激因素。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行业最牛分析师的最新观点。

谁是医药行业最牛分析师?

最牛分析师的最新观点

东北证券 周思立:天眼最牛分析师实时排名(制药)第8名

两方面把握医药股的投资机会

短期难现成长性拐点。从成长性看,医药板块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速低于30%,净利润增速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申万医药生物板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2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为21.17%,销售毛利率为27.21%。与第一季度相比,变化均不明显。由图可以看出,医药生物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在去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分别达到31.11%和65.77%,随后快速回落。由于基数原因,我们预计下半年的营收和净利增速或将略有回升,但可能仍在低位徘徊,短期内还看不到加速上涨趋势的形成。销售毛利率在连降三个季度后,终于在今年第二季度企稳,我们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可能继续略微走高,但波动幅度不会大。在政策没有松动的情况下,我们难以看到第四季度的业绩增速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

医药生物板块营收、净利润和毛利率比较

资料来源:东北证券

今年有可能出台的政策。除了基药统一定价政策外,今年还可能出台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以及医药工业十二五划。 8月3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上挂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总体来看,新版本的征求意见稿对于抗生素产业的冲击要小于之前版本,给相关公司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 ,已多次流传即将,但一直未正式公布,我们预计最晚在第四季度初会公布。该项规划的公布,有利于新药研发型企业、仿制药出口型企业以及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发展。短期内或能刺激医药板块形成一波小行情,但由于预期已较为充分,行情高度不应有太大期望。

从申万各个一级行业估值比较来看,医药生物指数的PE(TTM、整体法)为34.48倍,在所有的一级子行业板块中排名第7位,比去年高点时的50倍PE,已经大幅下降。

和历史估值相比,虽然距离2008年11月最低的22.55倍的最低估值还有一定距离,但考虑到2009年第一季度医药板块的业绩增速已经降到10%左右,而现在至明年医药板块仍将有2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因此从PEG角度看,当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只能说略微偏高。

从板块上看,化学原料药板块可以继续关注VK3、VE、VB等维生素企业的交易性机遇,抗生素原料药建议继续回避;中药材的价格有望在第四季度继续回落,这就利好部分成本压力较大的中成药企业;贵州浆站的关停,给血液制品企业带来了结构性机会。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把握医药股的投资机会,第一类是由于新品开发、产能扩张和产品提价等导致业绩向好,且估值较低、调整较为充分的成长股;第二类是有定向增发计划的部分个股。第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科华生物、通策医疗、鱼跃医疗、马应龙、华润三九、益佰制药、仁和药业、海翔药业等个股。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财务质量;偿债能力

一、引言

石人炳(2002)采用刘敏(1999)的方法估计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比率①,并根据比率变动规律将人口“老龄化”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同样的,本文也采用相同的方法估计并划分中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统计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且速度日趋加快;2011年攀升至9.1%。根据George J.Stolrfitz(1992)、杜鹏(1994)等人的界定,中国已进入顶部“老龄化”阶段②。那么,人口“老龄化”进入顶部阶段即老龄化时代后,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究竟如本文研究并解释2005年③后中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动规律。

二、财务质量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的目的是挖掘历史统计数据的规律变动及规律变动拐点,特别是研究顶部“老龄化”阶段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及财务变动趋势。张琰(2011)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客观描述了公司绩效,研究过程中则尽可能选取信息含量较多的财务变量,并借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及变动趋势,而偿债能力作为反应公司财务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通过以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为例,并比较、解释不同子行业的财务变量在不同时期变动规律,从而判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

自2005年以来,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逐渐提高。2007年前流动比率接近于2,2007年后流动比率上升至6.52,远大于流动比率的临界状态;七年中,最小的速动比率为1.43,其余年份的速动比率均大于临界值。截至201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较2005年提高了2.23倍,速动比率提高了2.59倍。“老龄化”背景下,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将进一步提升,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下降。

另外,我们发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多数行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不但未出现下降现象,反而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充分体现了医药类行业“弱周期”的特点。2010年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较“次贷”危机前提高了71.5%。医药类上市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标准差较“次贷”危机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两指标分别较危机前提高了165%、152%。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出现了分化,部分公司的竞争优势得以强化,部分公司的竞争优势却出现了削弱现象。行业分化的原因在于2010年新增了医药类上市公司,并且部分企业预期到“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规划出台后将使部分行业得到政府支持的力度增强。那么,具体又是哪些子行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发生了大幅变化呢?

资料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变动幅度最大的子行业是化学制药子行业,其次是生物制药行业;波动比率最小的是其它医药、医疗行业。2011年,流动比率最大的是生物制药行业,主要是因为2010、2011中国A股市场增加了新上市的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从而导致生物制药行业流动比率高于其它几个子行业。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则相对稳定,行业新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中药行业流动比率的变动充分体现了中药行业业务质量正处于逐渐变好的趋势。

化学制药子行业流动比率与速动比例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化学制药研发费用占比相对于中药行业与其他医药、医疗子行业高,并且波动幅度较大。另外,化学制药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属于高投入的子行业。研发与固定资产投入导致化学制药子行业偿债能力的波动幅度较大。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波动幅度相对于其它子行业来说相对较大,这主要源于此行业公司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大量的企业上市未满3年时间,企业依然处于寻找运营规律的过程中,从而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其它医药、医疗行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例波动较小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上市时间相对较长,且上市公司多属医药商业,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小,从而导偿债能力波动幅度较小。

中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随着人口老龄化比率的逐步提高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特别地,资产负债率的波动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比率变动速率的变化而发生大幅波动。虽然,《“十二五”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出台后,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的现象。

我们通过观察医药行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析其流动性风险变动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或资产负债率的变动趋势均显示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正在逐渐提高,部分子行业受到政府相关政策刺激后,财务质量提高速度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子行业。特别的,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提高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子行业。无论是在“十二五”规划出台前还是出台后,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均在稳步提升,并且中药行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差表明,说明其流动性风险远小于其它几个子行业的流动性风险。

三、研究结论

老龄化时代下中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逐渐提高,特别是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稳步提升,偿债能力的各项财务指标均出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在配方、工艺受到保护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使中药行业进入了稳定增长的轨道。药品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医疗器械行业的财务质量也将进入大幅提高的阶段。(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石人炳,《老年型人口的三个亚型的划分及其意义》,人口学刊,2002

[2]易晓文,《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温州大学学报,2008

[3]张琰,《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

[4]George J. Stolnitz‘Demographic Cause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1992.

注解:

①〖ZK(#〗老龄化比例=65岁人口数量/人口总量

②顶部人口“老龄化”阶段的 “老龄化”比例大约等于7%,又称为老龄化时代。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从保增长到调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将涌现出一批引领新趋势的绩优股,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中流砥柱。那么,哪些股票有机会脱颖而出呢?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对此有较多的研究和阐述,他的观点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看好三类股票,第一类是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及移动互联网等,第二类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如精细化工里的电子化学和化学中间体、水处理和固废处理等。第三类是大消费板块,包括新医药、新消费、新农业等等。

朱平认为,目前这些公司占中国股市总市值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三类公司占中国股市总值的比重会超过50%,到那个时候,中国股市将完成质变,蓝筹股票的行业特征将与发达国家类似,也预示着中国经济转型走上正途。

限于篇幅,本刊记者仅选择并分析了部分行业。

商业零售:受益消费大时代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由于经济增速仍在较快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政府对于消费的扶持态度明确,相信商业零售行业在未来一定会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

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0.2%,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2.6%,实际增长9.5%。2010年中央加强重视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倍增计划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扩内需,促消费成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攀升,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在18%之上,截至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创出年内新高。

根据金百灵投资的研究分析表明消费在超预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两大新特征,一是中西部地区的销售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二是专业销售企业脱颖而出。

因此,除了可关注王府井、广州友谊、新华百货、重庆百货传统的行业龙头之外,投资者还应注意一些成功向中、西部以及二、三线城市渗透的商业股,如南宁百货、友好集团等。同时大厦股份、广百股份等拥有新利润增长点或者在销售布局上向中高端专业领域渗透的个股也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医药:孕育蓝筹新王者

调结构背景下,大消费成为了热点投资领域,而在大消费领域中,医药板块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居民的健康需求是刚性的,随着其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医疗保障水平和意识提高,未来医药板块将长期快速发展。

近两年来,医药板块涨幅很快,华林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8年10月份为基点,医药生物指数和沪深300医药指数至今已分别上涨了155%和147%,相对A 股超额受益分别为105和97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8月6日,医药生物指数和沪深300医药指数相对于上证综指比值分别为0.5和2.1。

进入2010年,医药板块市场在表现出整体抗跌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分化态势,具有独家品种、独特优势、业绩优良等因素的个股有相对强势的表现,而业绩预期较差且缺乏优势的个股则表现较弱,未来医药行业很可能会呈现出“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申银万国分析师罗认为国企重组也是推动医药行业出现分化的因素之一,例如国药控股布局全国网络,购并为主,新设为辅,打造医药流通业航母;上实上药系以上海医药为平台,整合旗下工商资产;中国生物集团以天坛生物为平台,打造以疫苗和血制品为核心的生物制药航母。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长期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生物制药子行业中的细分行业如疫苗、诊断试剂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等将受益。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华兰生物等国内预防疫苗、诊断试剂和血液制品子行业的龙头公司,从产品结构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等角度看,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中药因成长性和稀缺性获得更高溢价。品牌中药由于品牌、生产工艺、原材料等方面的独占性与垄断性,逐渐成为市场中的稀缺品种,加之产品销售的持续增长,使得相关公司在市场中被广泛看好,如马应龙,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等。

而原料药和医疗器械行业也会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医药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发展,投资者应多关注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和海翔药业等原料药个股以及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和鱼跃医疗等医疗器械个股。

总体来看,医药板块中的大企业和细分行业龙头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获得更快增长,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

新能源:不再仅仅是概念

以新能源、低碳以及节能环保等板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将是未来市场中的投资热点,而在这些概念中,新能源似乎最为耀眼。新能源未来将成为新蓝筹,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共识。传统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于能源的迫切需求都推动着新能源板块长期持续向好。

从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行业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力行业两个大类。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率先试水后,日前另一大产业纲领性政策――《2011-2020年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被曝光。而由国资委牵头,16家中央企业组建的电动汽车联盟也新鲜出炉,这些预示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巴菲特对于比亚迪汽车的投资更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

从产业链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涉及整装、锂电池、充电站等多个相关产业。其中,锂电池产业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中最值得看好的板块。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明晰的投资机会存在于锂电池领域,作为新能源电池代表之一的德赛电池股价自今年四月开始大幅飙升,并以111.23%的涨幅获得上半年涨幅榜的冠军。

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力行业中,日渐成熟的风电行业开始步入了龙头竞争时代,特色智能电网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同时核电、太阳能领域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发展,但是技术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始终是新能源行业面临的难题,所以新能源发展前途光明,道路却曲折。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2013年伊始,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头戏”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落地。根据《规划》,2013~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2015年,要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然而,不仅现实到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生物企业们在成批走向“百亿级企业”的路上,也遇到了现实难题 。

“生物企业跟大多数新兴产业一样,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技术分散,中小企业很多,暂时没有主导性的企业去做产业整合的工作。”昨日,接受采访的安信证券分析师罗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百亿级企业培育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与生物技术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生物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的差距在15年以上,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尽管最近几年一些黑马异军突起,但整体实力仍有待提升。

据第7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透露,在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23家,20亿~50亿元的企业51家。

目前A股医药企业里年收入达到百亿规模的并不多,如上海医药(601607,SH)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云南白药(000538,SZ)2011年营业收入为113亿元。

如果按照20%的预期增速要在2015年达到年产值过百亿,那么就意味着2011年的年收入要至少达到48.2亿元(记者推算)。该规划公布后受到追捧而暴涨的股票中,广州药业(600332,SH)的属于年收入较高的队列,其2011年年收入为54亿元,按照年增速20%来算,2015年的年收入达到近115亿元,可进入“百亿俱乐部”。白云山A(000522,SZ)2011年年收入为38亿元,还需多加努力,而红日药业(300026,SZ)、达安基因(002030,SZ)、博雅生物(300294,SZ)2011年的年收入分别为5.6亿元、4.6亿元、1.97亿元,到2015年距离百亿大关差距甚远。

针对《规划》提出的目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孙辉认为,“目标是大了点,但至少千呼万唤始出来,算是有个方向吧。”

不过,在数字的差距之外,百亿级企业的梦想还遭遇诸多现实难题。

九州通(600998,SH)高级政策研究员米爱国向记者分析称,第一难点就是研发,生物药,非常难,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其次就是销售,我国公立医院药品占75%以上市场份额,执行省级招标和顺加加价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禁止二次议价,所以只有建立高定价大回扣营销体系药品才好卖。即没有正常的竞争。

孙辉也补充说,医药行业科研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行业集中度不够,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有创新力的小企业群体,此外还面临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

“最大难点在于国内的企业格局长期以来盛行‘国企唱花旦,民企唱青衣’的模式”,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模式不仅制约双方在管理体系、技术水平方面的创新性发展,也极大地阻碍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前进。因此,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刺激经济发展、培育百亿级企业的首要前提。同时,体制中相关行业规范、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以保证体制改革、体制发展、企业转型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与孙辉认为“目标大了点”不同,长江证券医药分析师邹朋认为,应该说20%增速的目标不是很难达到。米爱国也表示,这个目标好像不难,符合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百亿企业不见得是难事,难在可持续性。

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从长远看,我很看好生物产业。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孙辉如是说道。

在这个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显然不可或缺。

“在医药‘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么久以后,(《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才出来,(政府)应该是有所考虑的。”孙辉认为,这一次,政府至少给了产业一个目标,给了企业一个方向。

他并指出,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政府应一方面鼓励自主创新,一方面刺激行业洗牌。具体而言,要鼓励生物科技创新,给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及国际化发展。

对此,罗焯向记者表示,生物企业跟大多数新兴产业一样,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技术分散,中小企业很多,暂时没有主导性的企业去做产业整合的工作。“在我国,这样的角色往往是由政府担当,但是从多晶硅、风能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引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是有很大缺陷的,市场体制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企业的市场扶持不够,是主要的矛盾。”

但米爱国表示,政府其实只要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就好,不需要再多扮演其他的角色。

不过,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华宝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我们认为如果需要诞生一批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可能只靠企业的内生增长并不是很容易,如果有政策的支持,会比较容易达到。行业本身的发展就是不断做大,但要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比较多的推动政策,比如区域企业的重组并购,生产链上下游的合并等,龙头的企业、大的企业会更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