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1篇

摘 要:根据快递人才供需情况,本文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递物流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快递行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在综合分析快

>> 应用型本科快递物流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本科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新建民办语言类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 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程应用型汽车电子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力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网易财经.快递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增月薪涨至5000元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出台、2015年快递年业务量将达到61亿件上

作者简介:肖玉徽: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物流快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1984);梁维意: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物流快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1971);汤炎非: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物流快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1963)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2篇

高职院校的软件和硬件不足,使课程体系计划难以落实。高职院校的国家投入相对少,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教室虽然有多媒体,但没有联网,这就限制了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无法结合网络丰富课程的信息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设备落后,使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只是走个形式。

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观念

1.将“以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抓住职业教育职业性、专业技术性、发展应用性等主要的内涵与特征,相关部门应转变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能力为根本,紧紧围绕“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建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当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而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产业技术周期,“一门技术吃一辈子”的观念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学生只有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更好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各相关部门应转变传统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其体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在课程结构安排和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面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主动性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不是只针对精英群体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服务于想要创业或即将创业的学生,而是具有普适性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内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各相关部门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将其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块中。

(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关注与指导

1.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在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相关部门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的基础上,应结合各地方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职业院校的现实条件、各专业的专业性质、学生的职业生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各个因素,分地区、分层次的制定更加立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明确方向。

2.建立专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系统。教育部应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系统,并逐步在各级教育部门建立职业教育课程研发系统的分支机构,并联合各级行业协会、各地区职业院校等,根据各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权责分配,统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的任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制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程序规范。教育部应深入分析市场的职业发展趋势,依据职业岗位对于人才素质的需要,严格规范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程序,制定出职业教育课程研发的标准化流程。包括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等的制定标准。程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规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程序是实现课程研发的科学的路径,保证研发过程具有针对性,没有偏离中心思想,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发质量的保障。

4.建设网络开放课程平台。网络时代下,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即时性、交互性等优点,结合各部门资源,将搭建网络课程平台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网络课程平台使学生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障碍,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建立讨论群等方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搭建网络开放课程平台时,应注重体现其个性化课程模式,通过导学目录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课程计划、设定学习进度和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网络平台不仅为在校生提供学习平台,也可通过某些渠道对社会人士开放,扩大职业教育的受众,体现终生教育的理念,推进教育平等。

(三)高职院校要重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内部条件的提升

1.培养高职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研发意识。教师担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任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近距离接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责任。许多高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中的重要位置,课程研发观念淡薄。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提升高职教师进行课程研发的观念意识,并通过设立研发项目基金、将课程研发作为优秀教师考核因素等方式,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与总结,主动进行课程研发。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提升学位,参加实践培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课程研发能力,同时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另外,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特殊性,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业素养与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专兼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外聘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创业人才作为兼职讲师等方式,有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3.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过校、企各方合作。对于校校合作,高职院校可重点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如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专业创业平台等等,打造亮点,形成突出优势,吸引其他院校与自身进行合作。通过交换学生、借用场地、学分互认等方式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对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通过输出自身的信息、教学、人才资源,来交换硬件设施,吸引企业在高职院校投资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或将企业内的先进设备于院校共享。

4.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总体规划中,为院校师生奋发向上注入精神动力,为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作风提供指引,使学生能够做到勤于学习,严于律己。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作用于学生。院校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深入学生群众,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人文知识,加强师生交流。

5.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信息化时代下,高职学生在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长期接触网络,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时间越来越少,这会导致高职学生形成比较封闭的人格,不利于高职学生社会性的建立。部分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容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忽视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高职院校学习阶段是高职学生建立社会性、道德行为标准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也处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围之内。

6.吸纳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参与课程体系研发。依据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高职院校应积极吸纳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加入职业教育课程研发的队伍,使课程研发队伍对于具体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将企业人才的工作经验、实践案例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去,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更加符合职业需求,更富有生命力,更具有说服力和学习指导意义。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却忽视的理论课程的建设和两者的衔接,最终影响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不仅要参与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研发,还要参与课程体系设计的研发,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脱节。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 课程体系 评价

一、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课程体系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目的是通过监控创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达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创业课程的开展,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高职学生,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实践活动锻炼以及创业品质的个性化培育,使大学生能自谋职业,并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针对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培育优秀的创业品质,使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一是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创业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体系相比,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创业课程体系,只采取公共选修的形式,选用一种或几种教材,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的目的,而不是系统地培养创业人才。在这种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创业课程评价体系自然缺失。

二是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现有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大多是有几种简单的评价方法构成。有的院校单纯以创业成功率来评价创业课程体系的成功与否,有的院校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等。

三、国外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评估大学的创业教育项目,威斯帕提出了进行评价的七个因素: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通过分析国外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文献发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指标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种: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离散指标和系统化指标。短期指标主要衡量实施创业教育后,短期所呈现的效果。包括: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但是,创业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全部在短期内表现出来,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于长期指标的思考。包括: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等等,这些指标的测量都必须长期跟踪。主观指标一般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创业兴趣、创业意向、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客观指标往往测量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受教育者的长期影响,创业企业的财务业绩、创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等等。但是这些指标单独的测试往往是离散的,系统的指标和离散的指标结合起来,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结合起来,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才更有借鉴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意识,也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三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和“三阶段”能力递进的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按照创业教育培养范围不同和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三阶段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一般教育;第二阶段,面向部分学生提高自我开创事业能力的专门教育;第三阶段,面向少数学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特定教育。由此对应的“三阶段”能力递进的创业课程体系就应该是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一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绝对不是一个维度的考核,而是多角度的一个测量。既要测量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又要测量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等。既要测量创业业绩,也要测量创业过程。

二是系统化。评价指标尽管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测量各个指标所用的权重也应该是不同的。

2、构建模块。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不应该是一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模块应采用不同的测量标准。因此,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模块:一是创业理论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二是创业实训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三是创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模块。在创业理论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是主要的测量指标。在创业实训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技能是主要测量指标。在创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是主要测量指标。

五、结论

目前,虽然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是为时尚早。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的加倍关注,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创业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就会成为高职院校增加自身竞争力的重大砝码。

参考文献:

[1]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 课程体系 建设

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笔者学校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为: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设计与实践”双轨式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教学”课程体系;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实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我们结合学校重点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实际需求;坚持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坚持不断完善“设计与实践”双轨式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理实一体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性、艺术性、技能性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理实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坚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密切配合,了解和掌握企业各专业群专门化岗位技能的要求;坚持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努力提高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及内涵

1.什么是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2.课程体系的内涵

(1)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专业技能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形成岗位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职业基础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是为专业技能课程服务的,所包含的专项能力是形成岗位能力的基础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着铺垫好专业技能课程而展开;而职业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则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构建,围绕着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既可单独开课,同时又强调将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

(2)课程体系强调能力为本。必须树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明确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内涵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于岗位能力本位理念建立课程体系,便于掌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和发展,适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计划,紧跟市场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3)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性。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国家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认证,将就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高度融合,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学生毕业前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从资质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全面得到企业认可。

(4)课程体系强调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就业教育最有效的办学途径之一,把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1.课程模块化

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是:

(1)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

(2)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

(3)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形成组织教学内容;

(4)每个模块内容不多,讲究“必需、够用”,针对性强;

(5)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每个模块组合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

(6)课程模块更新效率高,可以及时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

2.基本课程模块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等。公共课除为专业服务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满足生活需要。公共课模块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是以一般能力培养为主,兼顾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和重新求职创造条件。

(2)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同一大类专业中具有共同技术要求的专门课,是专业基础知识大平台。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有专业大类中较通用的能力,使学生除胜任主要岗位工作外,还可以具有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

(3)专门化课程模块。根据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不同岗位的主要能力设置若干个专门化模块。学生需要掌握某个岗位的专项能力,只需完成相对应的专门化模块的学习,接受实验技能训练、岗位单项技能训练。每个专门化模块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某个岗位的主要职业能力,达到某个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

(4)综合实训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使学生能胜任岗位群中每个岗位的工作,成为复合型人才。

(5)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计划。能力目标是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法和步骤

1.研讨、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各专业部要进一步研讨、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使体系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明晰、更加科学化。

2.以专业教研部(文化课教研室)为核心的模块课程开发

成立以专业教研部(文化课教研室)为核心的模块课程开发小组。在教学部(室)主任的领导下,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同时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参加。组织专业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进行课程改革培训。在此基础上,按示范校建设项目任务书要求,由承担任务的教师申报,经逐级批准后实施。

3.提交经过论证的项目课题实施方案

各专业承担项目、课题任务需提交经过论证的该项目课题的实施方案。

4.确定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并将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

确定本专业主干课程,并从各专业实际情况出发整合重组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门化课程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5.提炼专业核心内容,再确定核心的模块课程

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在确定本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核心的模块)之前,需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分析确定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所需的专门能力和基本能力,并根据就业岗位需求提炼专业核心内容,再确定核心的模块课程 。

6.关于各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比例的建议

(1)在遵循国家、省教材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内容,使文化课与专业课程比例达到3:7,专业课中实践课达到70%以上,或者公共基础课程达到30%,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门化课程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4类共占70%,其中校本课程占专业课程的10%~15%左右。

(2)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门化课程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之间的比例。

(3)在课程设置方面,依据不同择业方向,对就业和升学两类班级按不同比例安排课时。如高考班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按4:4:1比例分配。(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实际研定,以上比例均为参考。)

7.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主要课程及教学项目

课程设置要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适应一线岗位的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等理论课与实训课进行整合,开发出相应的教学项目,必要时可打破学科界限,教学模式应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即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真正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8.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设置课程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9.课程设置要把握三个融合

(1)把国家、省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2)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模拟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工学相互交替的、立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

(3)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了以项目引领、以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式课程体系。

10.研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的各项成果

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要按示范校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分阶段研讨、评价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的各项成果。重点是找出理论依据不足及与实际脱节或操作性差等问题,然后要几易其稿,进行归纳、整理、修改、补充和完善。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75?02

教育部明确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见,创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或趋势将不可避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一、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首先,功利性的创业教育理念对构建课程体系产生误导。当前人们功利性的创业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办企业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1]

其二,学科建设不健全导致课程成熟度低。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设置创业学专业,学科地位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创业课程缺乏专业支撑,不能发挥学科优势。目前主要以选修课为其主要形式,课程成熟度低,教师讲课基本上单枪匹马,各自为政,没有学术梯队,缺乏后劲。[2]

其三,课程设置随意导致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不能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学理论,教师讲课没有理论色彩,缺乏深度,不是探索创业规律,而是讲故事、讲案例,无法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提供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指导。各个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情况来开设,开设课程不尽相同,五花八门,不能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四,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工作人员承担,事务性工作较多,接受进修和培训的时间少,专职师资太少。二是教师关于创业教育理论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创业经验和体验,科研能力薄弱。

其五,创业教育课程教材缺乏。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而且在教材选用时较为随意,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其六,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选修课形式存在。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课程教学方法不能切合各类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主义”。[3]

二、如何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观念和目标,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创业教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方法、实施教育举措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围绕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的总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创业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因此,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

(一)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4]。可见,创业教育理念对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会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就必须重视教育理念的定位。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得益于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最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理念从功利性到素质性的转变。高校要不断推进创业教育的理念定位。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个性、开创性、创新性和实操性是其根本属性,它不是局限于知识与理论的灌输,而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与素质的生成。[5]

(二)加强学科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

学科地位的边缘化造成了创业教育的执行标准不一和受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设立创业教育学科,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使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有据可依,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6]

(三)系统的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

创业教育课程应包括通识类教育课程和专业类教育课程。

通识类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这类课程可以针对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应开设的课程有:《创业精神与创业故事教程》《创意与创新》《创造学》《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创业启动》《创业英豪》《创业管理入门》等。

创业专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为核心,这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这些课程应包括:《创业机会的选择与识别》《风险投资与创业》《创业融资》《企业竞争与商业模拟》《创业与理财》《创业风险与回避策略》《公司注册与法律法规》《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创业经济学》《创业政策与市场环境》《特定行业机会管理》《新创企业营销管理》《创业相关法律专题》《创业多项目管理》《风险投资与IPO》《家族创业管理》《新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当代领导学》《战略性创业》《创业家素质训练》《商业计划书写作训练》《商业竞争模拟训练》等。

(四)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高校要注重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丰富其专业知识,提升其实战能力,强化其指导技巧。师资的提升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即师资专业水平、师资组成数量和师资组成结构。具体来讲,一是从数量上,主要是要设立专职教师;二是从质量上,要建立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案例理论新颖、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作为创业教育教师,要从以下几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读万卷书”:包括经典著作,名人传记;二是“行万里路”:要多参加创业讲座培训,多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参加创业咨询辅导、组织活动和企业实践;三是“阅人无数”:要注重人际交往,扩大交流范围,比如加强与企业界、教育界、文化界的交流沟通;四是“名师点悟”:多参加在职学习,多接受好的培训,与同行中的专家、优秀教师交流。

(五)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教材是构建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紧密合作。如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并编写高水平、有特色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1] 曹胜利,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

[2] 李家华.创业教育亟须突破三大困境[N].人民日报, 2012-06-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