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特点是单独计量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予以资产化处理,并在受益期内分摊转化为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也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一、人力资源成本项目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主要包括取得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遣散成本。其中:

1.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包括

(1) 招募成本,是指针对企业、组织内原定或新设的职位或岗位配置人力资源所进行的募集合适人选的活动而随之发生的相关费用。

(2) 选择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职工而发生的费用。包括:考试费、答辩费等。

(3) 录用、安置成本,是指企业选出合格者后,决定录用为企业的职工,并分配安排到特定职位或场所的活动中发生的开支。

(4) 调换成本,是一种企业内部人员调配费用。包括调动上任的交通费、调动期间的生活费等有关费用开支。

2. 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包括

(1) 维持成本,是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费用,是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职工计时或计件工资、劳动报酬性津贴、劳动保护费、各种福利费用等。

(2) 奖励成本,是为鼓励企业职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包括各种超产奖励、革新奖励和其他表彰支出等。

(3) 调剂成本,是为调剂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发挥更大作用,包括:职工疗养费、职工娱乐及文体活动费用、职工定期休假费等。

3.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包括

(1) 劳动事故保障成本,是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伤事故应给予的经济补偿费。包括企业承担的工伤职工的工资、医药费、遗属补贴等。

(2) 健康保障成本,是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不能正常工作而需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医药费、产假工资及补贴等。

(3) 退休养老保障成本,是社会、企业及职工个人承担的保证退休人员老有所养和酬谢其辛勤劳动而给予的退休金和其它费用,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等。

(4)失业保障成本,是企业对有工作能力但因客观原因造成暂时失去其工作的职工所给予的补偿费用,包括一定时期的失业救济金。

4.人力资源的遣散成本包括

(1) 遣散补偿成本,即企业辞退职工或职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偿给职工的费用,包括离职津贴、一定期间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

(2) 遣散前业绩差别成本和空职成本,前者指一个人离开某一组织而使原先生产力受到损失的成本。后者指物色替代人期间,某一组织可能由于空职的任务没有完成而招致的损失。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

1. 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以企业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时实际发生的支出来计量人力资源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它反映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符合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并易于验证。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诸如没有考虑雇员们潜在服务的整体价值,并且由于分期摊销,人力资产的价值持续减少,但在实务中,其价值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加而增加。

2.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就是以现实的物价条件下企业要重新得到目前所拥有或控制的已达到一定水平的某一员工或部分员工或全体员工所必须发生的所有支出作为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的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它反映的是企业为取得和开发目前所拥有或控制的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实际成本的现实价值。

该方法的不足之在于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核算时,要按重置成本调整人力资源成本的账面余额,将重置成本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人力资源损益计入当期利润总额,同时对以后会计期间分摊的人力资源成本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些都会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但重置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做出人力资源取得决策和开发决策时的参考。

3. 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职工脱产学习期间不能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遣散人员在离职前因工作业绩下降和离职后该职位空缺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机会成本是企业可能要为所做出的人力资源决策承担的牺牲。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模型

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对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产在其招募、录用、开发、使用和重置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四大类。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为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构成。

3)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和奖励成本。

4)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工作及退休后的保障费用。

5)入力资源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指由于任者离开某一职单位所造成的费用损耗。支付给离职人员的工资和离职补偿金、离职管理费、离职前的效率损失和空职成本。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

2.1账户设置

1)“人力资产”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人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成本;2)“人力资源成本”账户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五个明细专栏;

3)“人力资产费用”。“人力资产费用”账户核算不同类别人员各种人力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如工资、福利费等及由本期生产经营成本负担的应摊销的资本性支出;4)“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摊销”账户核算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该账户核算摊销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反映记入当期生产经营成本的人力资产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的累计数额。摊销方法也可分为个别和集体两类进行摊销;5)“人力资产损益”。“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核算人力资产因变动和消失而产生的损益。

2.2账务处理

现假设a公司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具体核算时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分类。计划2007年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20人,本年度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3月份发生的招募人员的附加直接劳务费用共计6 660元。3月中旬,该公司参加招聘会发生直接业务费9500元,间接管理费用2 500元,招募成本=6660+9 500+2500=18 66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18660

贷:银行存款等18660

(2)6月份公司录用己经选的20名员工。企业在录用这些职工时,支付的录取手续费30元/人,冲减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600

贷:管理费用600

(3)7月份开始安置已录取的20名职工,发生各种行政管理费用计2000元;录用部门发生在安置新员工时损失的时间成本为60元(30影小时)(2小时);为新员工提供办公用品80元/人。上述费用冲减管理费用,计366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得成本一取得成本3660

贷:管理费用3660

[4)结转成本,即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编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新员工22920

贷: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22920

(5)7月3日开始,20名员工进行上岗前教育,聘请培训教师进行。工资为100 ff~//j\nj,每天4个小时,历时6天。另外发生教育管理费用1200元,资料费400元,教育设备折旧400元。则上岗前教育成本=100 x4 x6+1200+400=4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

管理费用1600

[6]从7月15日开始,公司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有具体业务部门经理负责。经理离职成本100元/天,培训收入400元/天,计16天培训。另发生各种办公用品、设备损失为2600元,资料费400元,其他管理费用3000元。则岗位培训成本=(100+400)×16+2600+1400+3000=1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6400

管理费用8600

(7]结转新员工培训成本,转入“人力资产”,编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新员工 28320

贷:入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28320

(8)上述招聘的新员工从9月份开始正式进行工作。其工资计入使用成本。本年度共支付工资240000。

借:人力资源成本—使用成本2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00

本例中将所有的支出视同一个月的分录。年末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编制如下分录:

借:人力资产240000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一、人力资潦成本会计的概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对国家、企业的贡献日益突出,传统的会计体系对人力资源的处理将不能满足新经济环境的需要,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纳入会计体系,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将是今后会计改革的方向。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1.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或能使用的各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是将企业中人的因素资产化处理,被视为企业的一项最重要的资源。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用来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程序。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赚取利润,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最应努力挖掘的潜力是人力投入与产出的潜力。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决策者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人力资源成本及其价值的研究。我们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员工与传统体力工人相区别,不再是传统的“被管理者”,不应再被视为简单的成本,而是和资金一样被看作企业的重要“资本”和宝贵“资源”。但是,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必然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本――即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对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方法为手段,将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成本和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而进行的投资单独予以反映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

按照人们赋予人力资源会计的任务,凡是涉及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和离职等投入成本的都应加以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映对象,具体依据人力资源进入企业到最终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同目的,可将这项投资确认为以下五个项目:

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招募成本。它是为吸引和确定企业所需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广告宣传费用。

(2)选择成本。企业为选择合格的职工而发生的费用。

(3)录用成本。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任职工的合法使用权而产生的费用。

(4)安置成本。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为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上岗前教育成本。企业对上岗前的新职工在思想政治、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方面进行教育所发生的费用。

(2)岗位培训成本。企业为使职工达到岗位要求对其进行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3)脱产培训成本。是企业根据生产加工工作的需要,允许职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的培训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

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而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维持成本。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费用。

(2)奖励成本。为激励企业职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

(3)调剂成本。调剂职工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职工必要的需求,稳定职工队伍,并吸引外部人员进入企业工作而发生的费用。

4.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健康事故保障成本。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健康欠佳不能坚持工作而需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

(2)劳动事故保障成本。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伤事故应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

(3)退休养老保障成本。社会、企业及职工个人承担的保证退休人员老有所养和酬谢其辛勤劳动而给予的退休金和其他费用。

5.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由于职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

(1)离职补偿成本。企业辞退职工或职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给职工的费用。

(2)离职前低效成本。职工即将离开企业而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费用。

三、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

人力资源成本是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成本计量的研究是建立在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之上,将其作为当期费用核算,而人力资源会计将其作为资产人账,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有以下三种: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

四、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

传统会计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支出都当作“期间费用”来处理,都直接列入“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或“生产成本”账户,但由于这些支出并不是完全为当期服务,传统处理方法不完全符合会计中的配比原则,使企业会计报表中相关的资产、收益数据失真。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单独核算。

五、人力资源成本的披露

人力资源成本按上述说明进行账务处理后,在期来还要进行充分的披露。我认为应当分两部分: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

在对外报告方面,首先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摊销”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之后。“人力资源收益”列在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之后,“人力资源损失”列在营业外支出之后其次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成本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摘 要] 实行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明晰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构成,清楚了解科室盈亏,从而指导科室收入结构的调整,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有一个更科学、更准确的量化标准。 本文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含义及特点入手,提出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05

[中图分类号] F234.2;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14- 03

1 医院成本核算的含义及特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医院成本核算定义为: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其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成本核算一般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 医院的成本核算采用四类三级分摊方法对医院成本进行分摊。 按照分类分级的方法依次对医院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 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进行分摊,最终将医院所有成本全部归集到临床科室。从而更宏观的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

2 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核算意识淡薄,未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职责由财务部门履行,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包括院长任组长、院领导为成员、财务部主任为办公室主任、专职核算员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各家医院按照自己的解读开展核算, 有的做了四级核算、 有些仅做到科级核算, 在缺乏实施细则、 操作指南的情况下, 口径不一, 成本报表缺乏相关性、可比性,无法体现真实的成本数据、没有横向比较的意义, 无法对政府财政补偿、 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定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 仅是简单的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流于形式,无法成为激励员工的手段。没有起到控制成本、优化投入产出比、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无法为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政策提供支持。

2.2 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缺乏具体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案

现行的 《 医院会计制度》只是对医院成本核算做了一个指导性的概述,缺乏实施细则,]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实施方法,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对医院成本核算并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各个医院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同可能造成成本核算的结果口径有所差异, 造成相互之间可比性较差。

2.3 成本核算单元不明确

确定成本核算单元是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首要任务。《 医院财务制度》 将科室分为四类,分别为:临床服务类、 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 但在成本核算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科室及编码设置不统一。医院科室比较多,相关部门科室及核算单元设置时缺乏沟通,导致科室名称在各个系统中不统一(如:HIS、财务、人事等)。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科室及核算单元设置比较混乱。

其次,科室、病区合用问题。 医院这类情况比较普遍,即一些科室合用一个门诊房间或一个病区,如一些专家门诊、 大科病区等。 在成本核算时必须将合用科室划分为若干单元。 在收入划分明确的前提下, 最重要的是划分成本信息,主要包括应该明确划分各科的医护人员数、病床数、材料领用、设备消耗等,对于一些实在无法明确划分的成本费用,只能按照人员数量等指标进行配比分摊。

2.4 医疗行业和医疗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决定成本核算的难度增大

尤其在病种核算中,由于病人存在个体差异,即使生同一种病的病人,各自的病情也很不一样,每一项服务的提供,都会因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医疗服务的成本。医疗服务的复杂性使得成本核算具有挑战性性,这项工作需要所有主要参与人员的通力合作才有能有效完成。

3 公立医院完善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对策

3.1 增强全成本核算意识,将成本核算上升到医院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

降低科室各项支出成本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要广泛做好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自上而下” 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办法。

3.2 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

《医院会计制度》 只对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了要求和规范,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南和实施细则,卫生部门应尽快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医院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同时, 医院应根据国家统一的成本核算规定及自身的特点实施这项工作。在科室和编码的设置上,应将科室和编码设置为同一级,并在不同类别的科室之下按实际情况确定细分核算单元。临床服务类的科室应将门诊、病房、临床检查科室作为核算单元分别核算; 医技科室否以科室为单元进行核算,有下属部门的以下属部门为核算对象单元,否则以科室进行核算;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科室以部门作为核算单元进行核算,按照核算单元的分类,核算单元的确定应该以能单独计量所有收入、归集各项费用, 利于内部考核的原则来确定。按照重要性、 统一性、稳定性的基本原则对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具体划分,利用核算单元统计收入和成本,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逐级 设置科学的核算单元及核算编码为数据正确导入成本核算系统打好基础。

3.3 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全成本核算培训工作

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搭建是进行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加快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整合各种系统数据的信息资源,将把收费系统、HIS 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及时传输、汇总、分析、共享, 最大化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准确性,达到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口径的一致,从而保证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真实性,最终实现高层次、精细的全成本核算。

加强全成本核算培训工作,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医院的临床 医技、医辅、后勤、行政等相关部门,同时也是医院在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与拓展,因此相关人员的专业和操作培训尤为重要,制定系统的人员培训计划,掌握并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核算工作作为一项全院的长期性工作,充分发挥医院财务部门的监管作用、提高财务部门的业务水平,发挥财务人员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成本核算是一个持续优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做好成本核算,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有利于医院更好地利用全成本核算的成果,规范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实现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医院全成本核算及时动态的经营分析,能为医院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科学依据,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体系等问题。

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满足广大劳动者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对象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情况。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相分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活动也要区别开来,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性质和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满足广大被保险人的需要。从对象上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的专门反映和监督。这样就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与其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区别开来,从而可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会计是有区别的,社会保险会计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所有社会保险经济业务会计活动的总称。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一般基金会计也有差别,对基金会计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西方根据会计服务对象活动目的的不同,一般将会计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按照基金理论,采用基金会计工具进行反映与控制的,因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为基金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基金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以基金理论为基础,都以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两者的服务领域都是非营利性的等;但西方基金会计中的基金是隶属于政府或某一机构的,其运行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因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等方面与西方基金会计有一定的差异。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相比较,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既有会计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企业和单位为会计核算主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会计核算的主体分别为各项基金。

第二,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活动,以内部成本核算的,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它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般记账基础也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的特殊性。企业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要素虽然有些要素名称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相同,但其内容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第四,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账户设置有其特殊性。为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有计划地收缴与发放,防止挪用、侵蚀基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视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基金收入形成的资金按规定全部划入财政专户,基金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专户划拨到支出户,由支出户再向保险对象支付或直接通过财政专户划拨。由于会计核算上体现了对保险基金管理的这一特殊要求,因此有“财政专户存款”账户。

第五,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有其特殊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保险对象的“养命线”、“保命钱”,政府对其最后余缺负有补充、填补作用,因此,对其实行预算管理,纳人社会保障预算,按年度考核。在会计核算上基金的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核算和反映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人和支出,年度结束后,所有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的余额均需全部转入基金类科目,形成结余。

三、改进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他们及时了解社会保险的运行状况,评价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作出正确的决策,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依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基本理论确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核算的具体内容。要把各种社会保险基金业务信息变为会计信息,就要根据会计活动的特点,选择确定可以纳入核算体系的经济业务,并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划分归类。这样,不仅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且对这些业务的性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它是设置会计账户、选择会计方法的基础。二是制定合理的记录与报告的程序与方法。确定核算内容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对其进行记录、报告的问题,即确定设置哪些账户、选用何种记账方法、设计哪些会计报表、采用何种核算形式等,从而准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俞传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