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指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12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24- 02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概述
1.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确立为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及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形成的资产、国家划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由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1]
1.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地行使职能和完成任务,而非盈利。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①不直接从事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②其使用是资产的纯消耗过程,不直接带来货币化的收益。③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由占有单位或公众无偿使用。④数量和规模应适度,以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适时、恰当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限。[2]
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近几年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当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有很多,或侧重于国内地方实践,如:“统一政策分级监管”的福建模式,“产权集中统一管理”的南宁模式,“分级授权管理”的深圳模式,“委托授权管理”的上海模式等等,或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级所有的管理体制、严格的产权控制、专设的管理机构、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等都是讨论的重点。
然而,众多的理论探索多集中在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宏观性过强,对具体实务部门现实操作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发挥其评价和导向作用将会是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
针对绩效考核方向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分散和探索状态,不过还是有许多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陈当阳 等提出了使用BP神经网络对资产经营进行绩效评估;[3]王湘 等构建了多指标多因素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李道国 等将雷达图分析法应用到资产管理中;[5]霍江林 等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方面建立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6]赵振智 等设计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资产绩效评价方法[7]等等。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三维绩效指标体系的构想
我国政府规模的逐渐扩大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成倍增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指标体系,就必须解决评价的内容既要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共性,又要兼顾行业特点和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性的问题。基于这种思想,并参考了绩效考核研究方向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设立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如下。
3.1 评价指标的设定原则
适应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国有资产的性质、特征、关系和使用过程,做到量体裁衣。
前瞻性原则。应对资产管理工作未来应考虑的内容以及预期效果作出合理的预测,并在绩效指标中予以体现,从而加强绩效指标对资产管理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实施时的可行性。在满足绩效评价目的需要的前提下,评价指标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要简单易懂,数据采集和因素收集要易行,绩效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便于实际操作。
可比性原则。兼顾绩效评价指标普遍的统计意义,使绩效评价结果能实现不同维度的比较分析。
3.2 评价指标的分类
绩效指标采集设立完毕后,为了满足不同维度的管理要求,需要对被采集的绩效指标进行系统归类,分属性、分项目、分应用层级地建立绩效指标系统目录。
在属性划分上,可以借鉴英国在20世纪80年展出的“3E”标准体系,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并将其运用到资产管理绩效指标整理中。同时,考虑到政府、行业和组织内部都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所以还需要将绩效考核指标按应用层级划分为:综合指标、行业指标和个性指标。基于以上综合考虑,设计出参考绩效指标列表,见表1。
3.3 三维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维绩效指标体系的关键特点就是划分了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层次,即由谁来使用它。共涉及3种角色:宏观管理者、行业管理者和组织管理者。绩效指标相应被划分为综合指标、行业指标和个体指标3个应用层次。综合指标体系是跨行业的,跨地域的,覆盖面最宽,综合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共性特点。行业指标针对特定的专业的服务领域,如教育文化系统、医疗卫生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农业服务系统等等,根据每个行业独有的特点,形成特有的考核指标。个体指标则是就某个具体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的,每个组织内部都有自己管理要求,作为前两个指标体系的个性补充,个体指标的设立可以做到真正的量体裁衣。
绩效指标依据其应用层次,形成按地区纵向收集综合指标的宏观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按行业横向收集行业指标的行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组织内部深度个性化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即所谓的三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见图1)。各系统可以被相应的信息使用者分别使用,从而得到各自需要的信息。同时,三者又相辅相成,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利用一套数据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
4 结 论
综上所述,要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机制,发挥各个监督机制的作用,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教育,再加之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化的政府行为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将日渐显现。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合理规划和统筹,扎实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丹.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毛程连,庄序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当阳,贾素玲,王惠文,等.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资产经营绩效评估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王湘,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1).
[5]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新西部,2009(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然而,随着国有资产的不断积累,其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也逐渐的暴露出来,管理效率低下,致使大量的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本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二者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现状
自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成为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在增强预算资金管理、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此期间,人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例如:预算分配制度的完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问题。一方面,明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制定部门预算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现有的国有资产数量进行准确核实,才能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另一方面,部门预算可以高效的保障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通过预算得到了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的掌握各部门的资产存量以及种类,从而对整体的供需做适当的调配。以实现整体库存的有效利用,降低重复购买数量,解决部门资金缺口问题。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管理
1.全面启动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模式
通过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进行详细记录,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想结婚提供基础数据。并敦促各级单位要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于此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好部门预算编制系统的完善工作,加入国有资产的审核功能,尽量做到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等系统的链接,实现信息共享。
2.制定国有资产配置的相关标准
当各单位需要使用国有资产时,必须向主管单位进行申请,审核部门按照“先调剂、后租赁、再购置”的原则执行后续工作。如果确实需要购买,财政部门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另外,要制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和资产的使用最低年限,以便于相关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由于行政单位在国有资产的使用年限上一直都是比较模糊,很多单位仍按照原有企业单位资产报废年限进行处理,而现在的资产折旧年限与之前有着很大差距,再沿用之前的使用期限就会产生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要制定出新的国有资产使用年限规定。
3.做好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工作
具体的审核方法:对使用单位的增量资产计划是否必要、合理进行考核,对其提出的配置依据正确性进行判断,是否是切实需要的进行衡量;根据单位的国有资产库存、预算数据以及执行情况和单位的具体职能,对其申请的增量资产项目进行审核;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申请单位所在省市的总体资产存量状况,如果能够相互调转,则进行适当调度。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审核人员必须对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确认无误的时候,方可进行资产配送等工作。
4.建立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预算是建立在目标导向基础上的一种预算,其将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果进行衡量,在通过报告制度、问责制度来提升财政支出有效性的同时,还主张给予管理者充分的预算管理自,将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升紧密结合,有效的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既是改进和加强各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要以绩效管理为目标,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建立资产评价机制,开展资产使用的绩效考评工作。借助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将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作为一级的考核指标,成为项目支出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考核指标。资产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安排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的重要指标核对单位业绩考核依据。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数量以及质量都显著提高。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很多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产,而每年的资产购买预算却是逐年增加,这种看似矛盾的现状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其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资金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不仅如此,大量的资产闲置,并缺乏科学的管理条例,为单位中的某些人提供了的有利条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二者结合的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邹 雷:对症下药医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之“疾”[J].中国财政.2008(05).
[2]李 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8(04).
[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05).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科研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事业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和使用的,并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算,而不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物质条件,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各地、各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些具体管理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收益收缴办法、非转经管理办法等,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机构、体制、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还相对薄弱,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重购轻管、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效能低下、资产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1.政府及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从目前来看,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行政长官和监督部门主要注重经费安排、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收缴等货币性资产,而对非货币性资产管理基本上是由使用单位自己说了算。重复购置、资产闲置、低价出售和无序随意“非转经”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
2.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由国家投资、划拨,使用时不计成本,不进行效益核算,不少单位没有树立使用国有资产要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意识,在工作中对资产管理的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一是账务上没有按规定设立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二是没有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三是资产购置时没有完备的手续和必要的程序,存在谁使用谁购买的现象;四是职责不清,交接手续不全,对造成资产损失浪费的没有制约手段和处罚措施等。
(二)账实不符,账外资产较多
从清查和调查情况来看,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情况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盘盈、盘亏(损失)两方面。据2002年清产核资统计显示,温州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盈6.07亿元,固定资产盘亏与损失1.94亿元。调查的21个单位中就有10个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账外资产的形成有多种途径:1.上级部门拨入的固定资产(如电脑、汽车等);2.从下属和其他单位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3.接收、并入单位资产不入账;4.对预算外资金及贷款形成的资产未列作固定资产进行管理;5.购入消耗性资产,财务部门在资产购置时作为费用列支,没有建立资产备查账,导致账外资产产生;6.产权关系不明而无法入账。
(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1.单位之间资产拥有不均衡、不合理。由于目前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在细编预算方面尚未有较大突破,分配给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资金难免不合理,各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来源差距明显,表现到各部门、各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上,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如:有的单位办公楼已达星级标准,而有的单位还是一些简易房或租用房;有的单位车辆多而且档次高,而有的单位交通工具配备既少又差。尽管由于各个单位性质及任务不同,所需要的装备不同,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配备上的差别并不完全反映其职责和任务的差别,而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情况。
2.资产闲置,流动性差。经费来源较充足的单位,往往有数量不少的固定资产闲置,无人过问。如: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后老的办公楼闲置不用,车辆频繁更换而形成一些车辆处于闲置状态等情况。闲置的资产由于缺乏调剂手段和调剂途径,流动性差,无法合理使用。
(四)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处置不规范
1.资产管理制度滞后,实施落实不力。从我们调查的21个单位来看,有5个单位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9个单位未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大多数单位没有落实专人管理资产,存在管理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的现象。
2.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多数单位是由财务处兼管国有资产,且兼管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甚至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理解为固定资产,由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缺乏监管力度。
3.资产处置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主要体现在:(1)资产调拨不规范,很多资产调拨不经过任何手续,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权属不清;(2)资产出售不规范,资产出售时不审批、不评估、不公开;(3)资产报废报损不规范,没有一个部门对报废资产做出科学鉴定,报废资产的处理也没有统一规定,由单位自行处理,卖高卖低无人过问。
(五)非转经资产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并取得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位经费的不足,减轻了财政负担,较好地盘活了现存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但由于没有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非转经资产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只投不管。
2.非转经后产权不分割、不划拨,权属不清。
3.非转经后的资产缺乏财务监督,大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出现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
4.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后,对所创办的实体不按财务规定组织核算,甚至不提折旧、虚增利润,用于发放职工的奖金与福利,造成财务混乱,滋生了腐败。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监管机构缺位、不稳定,管理制度滞后,管理力度不大,是造成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是由财政部门管理,而财政部门以前也没有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上世纪90年代初才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后因种种原因,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又被撤消。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注重预算管理,注重资金管理,忽视非货币性资产管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把管理重点放在国家投入的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关注不够。由于机构的问题,对统一管理制度也难以形成,对所形成的几个制度的执行力度也不大。因此,造成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滞后,导致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混乱。
(二)资产占用单位管理意识淡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严重
长期以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投入采取财政拨款,单位自行购置使用,以拨代支的管理方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只关心财政的投入,关心资产的增加,对争取经费补助、购置资产积极性高,而对购置后如何按照财会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妥善保管关心不够,对资产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过问不多。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单位甚至还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任,加上部分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财务设置不健全、会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脱节,未能较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对国有资产的反映、监督、控制的作用。
(四)缺乏内在的利益约束机制
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无偿取得,不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资产管理的好坏与经费供给无关,也与个人利益无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评价与奖惩,也没有科学完整的考核与衡量的指标体系,因此,自上而下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外部监督检查制弱化
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尚无绩效考评办法与制度,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与管理状况的定期考评;另一方面,没有制度化的外部检查与审计。目前,除政府组织的清产核资外,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基本没有报告、考核和检查制度。这样,就难免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产生这样那样的弊端。
三、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大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保障政府职能的履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不但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同时还要对全社会加强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办事。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包括:
1.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卡和低值易耗品的备查登记簿。
2.保管制度。建立必要的保管制度,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防止丢失和损毁。
3.赔偿制度。在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时,应按责任大小追究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4.检查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至少每年对国有资产使用部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
5.报告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资产的使用、增减、变动等情况。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各单位机构和人员建设,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要变“经费”观念为资产观念,树立资产效益意识,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一是对会计人员执行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二要明确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提高日常管理水平。
4.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国有资产,加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推行保值增值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思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最终所有权归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确定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与单位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同时,把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促使单位领导自觉重视资产管理。
(五)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
1.做好“非转经”资产投出的管理。要严格规范“非转经”资产投出,投出要有完善的申报审批监督机制,改变过去长期对“非转经”资产没有建立申请审批制度的状况。
2.坚持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坚持对“非转经”资产收取国有资产占有费,是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体现,也是加强“非转经”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有利于明确资产产权、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
(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监督,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搞好各项资产的核算,特别是要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另一方面要及时向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反映各种侵占、低价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外部监督包括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业务监督有:1.调剂使用制度,可在政府或部门下成立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的调剂机构,解决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问题。2.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制度,使国有资产在单位撤并、改制、对外投资、转让等各种资产转移变动中合法规范。3.定期清查报告制度,在年终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账实核对,并将清查结果及时向财政(国资)部门报告。4.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国有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都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辅之以必要的奖惩制度。在审计监督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要全面核实单位资产的真实性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七)利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武器遏制使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一是统一了思想。
二是摸清了家底。
三是积累了经验。
但也应该看到,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管理措施不规范,产权登记不及时,有的甚至没有资产的明细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非转经”项目和资产处置履行正常报批手续未能引起高度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原创: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对资产家底的历史沿革和变化了的情况了解不深、不透、不清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二、创新管理,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拥有监督管理权、投资收益权和资产处置权,担负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监督职能,必须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有序运作。强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坚持政策统一、分级管理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合理的形成机制、高效节约的使用机制和由资产调节、交易、报废等构成的处置机制。各单位要在市国资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进一步严肃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制度,资产的调拨、拍卖、租赁报批制度,单位经费开支的审批审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进一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国资管理部门要按照签约部门行使的权力、义务和资产保全指标,对签约部门进行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资产保全考核指标的,单位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将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保全考核指标的,对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扣减奖金,并相应扣减单位经费。根据《湖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保全管理考核计算办法》,主要考核国有资产保全率,辅助考核固定资产利用率、国有资产占用费上缴率。签约部门每年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要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书面报送市国资管理部门。委托期满后,市国资管理部门对签约部门实行目标考核,并在国有资产收益收缴中提取一定经费,专项用于奖励。
三要进一步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加强监督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的重要手段,市国资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有关监督管理措施,定期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市审计部门在部门领导干部届中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为一项审计重点,详细审查帐目、盘点有关资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监督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和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问题,属于单位内部管理不严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失职的,要根据性质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按规定履行有关报批手续的,依法收缴其有关资产及所得利益。对检查出来的重大典型问题,要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真正做到依法治产和违法必究。
三、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对国家政权建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签约共有69家单位,涉及资产49.77亿元,委托管理期限为4年。签约仪式结束后,就意味着政府以契约的形式,将“国家所有,政府行使所有者权利,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委托给各单位负责监督管理,并要求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因此,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维护好国家的所有者权益。
各行政事业单位受委托负责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占用的国有资产拥有使用权,负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把它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具体行动,提高认识,按照国有资产保全、增值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把加强委托监管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检查,确保委托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在规定权限内的资产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审批工作,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核和实现增值保值的监督管理。
一是要强化国有资产处置责任。要严格按照现行的财务规定和资产管理办法,建立本部门本单位具体实施的制度和措施,负责国有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检查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办理国有资产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有关资产变动的申报手续。各行政事业单位以购置、无偿拨入、捐赠等形式增加国有资产时,要及时做好资产登记,建立资产帐目,并与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衔接,做到帐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除全额拨款单位以外,国有资产均实行有偿转让。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及财务规定标准以上仪器设备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国资管理部门审批。规定权限以下的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市国资管理部门备案。有偿调拨、变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处置的资产原则上不低于评估底价实行拍卖或协议转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二是要强化“非转经”资产监管责任。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促进“非转经”资产保值增值,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非转经”资产必须进行严谨的论证,对已经转为经营性的资产,必须按照企业有关制度进行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政府享有所有权,行政事业单位对“非转经”资产享有具体的监督管理和收益权,同时市国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财务监督管理,建立起保值增值的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制度,保证“非转经”资产在营运中不断增值。
关键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无形资产
随着学校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国有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并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能有效维护学校利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对学校日常运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合理配备相应的管理标准。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随意购置设备,存在重复建设情况,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2.效益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学校无偿使用国有资产,未能对成本和盈亏进行计算,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效益观念。通常追求资产数量和档次,花费较多资金采购设备,但忽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日常维护和使用不到位,影响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或者一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忽视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3.监督管理薄弱。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影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未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领用或借用国有资产时手续不全,或者一些部门长期借用不还,出现设备损坏现象。国有资产处置时不申报、不审批,随意变更或者报废,导致损坏或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任意处置国有资产的情况存在,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4.经营意识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不到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制约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经营性资产效益不高,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高校发展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5.无形资产流失。未能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在使用和转让时任意定价,对专利、技术投资、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的保护不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对策
为弥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促进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对策。
1.提高管理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做好学校其他工作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立日常巡视和检查制度,做好登记工作,全面细致掌握学校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促进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并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2.增强效益观念,提升管理水平。落实预算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设备采购、维修工作,设备报废时应该严格按要求申报和审批,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重视设备日常维护,促进其综合性能有效发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设备效益最佳发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国有资产计划、审批、采购、报销、验收、入库等管理程序,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重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财务核算,将资金管理和物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3.健全制度措施,重视监督管理。合理设置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位一体的监控机构,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资产核算、审计工作,确保帐实相符,有效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学校国有资产的成本、收入、利润、分配、财务状况等内容。开展经常性检查,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
4.提高经营意识,增强管理效益。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核算,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巡视和检查,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保证其作用有效发挥。创新管理体系,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采购质量;重视资产的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完整,使用安全。建立国有资产经济管理制度,推行折旧制度,对占有固定资产支付使用费,让学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和有效利用。完善赔偿制度,对造成损失的进行赔偿。重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提升。
5.保护无形资产,维护学校利益。由专门机构对科研活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使用和保证制度、价值评估制度、交易转让监控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避免无形资产受到不必要损失,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三、结语
为实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维护学校利益,避免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4(6),77-78.
[2]赵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36-37.
[3]李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