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数字化变电站 通信网络 智能电子装置(IED)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电力企业积极进行变电站的数字化。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断路器、非常规互感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将是未来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也被提出。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实现信息的整体和统一处理,同时具备变电站内IED之间、控制中心和变电站之间协同互动运行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数字化变电站具备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一)层次化

由于所具备的功能差异,变电站的结构逻辑可分成间隔层、过程层以及变电站层。间隔层的作用是通过本间隔的数据作用于自身间隔的一次设备。所有与一次设备接口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过程层完成的。利用全站的数据,变电站层可以对全站的一次设备进行监视以及控制,同时可以实现与远方控制中心进行交换数据。

(二)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可编程(PLC)控制器可以替换变电站二次回路中的继电器及其配套的逻辑回路,光电数字和光纤将会代替变电站目前普通的模拟信号和控制线路被。

(三)二次设备的网络化

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不设功能装置重复的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网络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普通的功能装置也会演变成逻辑的功能模块。

(四)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

日常运行、维护、数据记录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自动化的信息分流交换;变电站发生故障时,及时提出故障原因和维修意见;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报告。

二、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

由于用户对供电质量、可靠性要求以及电压等级和电网容量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和信号处理等技术日渐成熟,所以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该技术主要是智能断路器、集成型智能开关以及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一)非常规的互感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日益成熟,非常规互感器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绝缘好、可测量频带宽,新型光电/电子式互感器具有现代光电技术的优点以及电光晶体的各种优异特性,在电力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光电技术,未来将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

(二)断路器智能技术

为了改变现有断路器的单一空载分闸特性,自动获得实际开断时电气和机械性能上的最佳开断效果,且由于电网运行过程中会经常有各种开断指令,断路器可以执行相应的智能操作――自动调整执行机构和灭弧室工作条件的选择。通过智能断路器的过程层(I/O)通信接口,输入和输出通信数据,而这些通信数据必须符合IEC61850标准。或者说根据IEC61850提出的标准体系,断路器属于过程层设备,所以控制跳合闸命令的传递以及断路器状态信息传输是通过IEC61850标准的通信数据来实现的。

(三)集成型智能开关设备

国外一些大的电力设备生产公司已经推出类似产品,瑞士ABB公司推出的接插式开关系统PASS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ABB公司在生产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LS和空气绝缘开关设备ALS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电器设备,而该款产品具备了GLS的优点。从20世纪末应用至今,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变电站使用并且用户反应良好。可以说,集成型智能开关设备是电力系统将来一次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接线简化、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和日常维护简单。

三、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结构

由于没有规定通信拓扑,并且对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没有任何标准,所以各个厂家只是根据客户需求自行设计和定义物理通信链路上的通信接口,上述的三个层次仅是抽象的概念。由于IEC6185O使用以太网作为基本通信技术,并没有限制实际的网络形式,所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同一个网络完全可以融合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这样的通信系统既有利于变电站与控制中心构成统一的无缝通信网络,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变电站内的无缝连接。

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说明了数字化技术正从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向一次设备延伸,由于各种新技术没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检验,所以在现场应用的稳定性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逐步完善。 同时,由于目前大部分变电站都没有经过数字化改造,所以现有的常规变电站就可以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提供应用的平台,而电网的发展也为变电站数字化技术提供契机。未来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的成熟,将标志着新一代数字化电网的实现。 但一些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和设备,如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断路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还处于实际应用的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运行经验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年12月第30卷24期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图;特点;应用

地籍测量主要是对土地境界、位置和面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进行精度测定,同时还要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及质量等级等进行反映,能够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各种土地数据信息。地籍测量需要随着宗地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进行更新,其作为一项基础的测绘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信息。利用数字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及各种输出、输入设备、相关软件等支持各种地籍信息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及管理,有效的将地籍测量过程中内业和外业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得以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地籍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利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不仅减轻了传统测图时的劳动强度,而且劳动效率较高。同时利用电缆能够将电子手簿与计算机连接,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而且还能够高效编辑图形,确保外业作业时间的节约。

(二)精度高。在传统测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差,但利用数字化测图,由于测图过程中,数据是通过电子格式进行自动传输、记录和存储,并经过处理后成图,这就有效保证上整个成图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没有各种误差产生,能够有效的提高测量的精度,使测量成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三)信息量大。由于数字地图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利有数字化测图技术,数字不仅能够实现分层存放,而且在存入地面信息时也几乎不会受到限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而且能够快速得以所测区域内的地籍图,并以此作为依据,与其他综合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更多类型的用户需求图,有效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化测图过程中,所测得的数字信息能够通过磁盘、光盘等进行存贮和保存,计算机之间在互联网技术下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对测图数据的传递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五)便于成果更新。利用数字化进行测图,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将测图成果存入到计算机中,而且在实地出现变化时,只需要在计算机通过对变化信息的坐标和代码进行重新修改即可,然后通过重要编辑和处理后,就能够得到更新后的图,有效的确保了地面数据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二、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以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及地面数字测图三种为主。原图数字化中是对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后,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然后利用各种编辑来获得数字化地籍图。也可以通过扫描仪对原有图纸进行扫描,利用矢量化软件来对扫描后的栅格数据进行处理后,使其转变为矢量数据后得到数字化地籍图。在航测数字成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解析测图仪来对航摄像片进行解析,以此来获得地面立体模型,并对地面模型数据进行采集来获取数字化地籍图。在航测数字成图过程中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编辑及居果图件的数据输出三个步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及作业方法来选择适宜的数字化测图方法。

三、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地籍测图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字化地籍测量之前,只有做好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测量前,需要准确划分区和街道,同时还要做好地籍权属的调查工作,实地标注每宗地的界址点位置,做好控制网布设工作,科学划分每个作业小组的测图范围,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才能开始地籍测量工作。

(二)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测量工作中,需要以地籍控制测量作为基础和前提,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点位坐标的传递,同时还能够对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首先,需要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度,这样就需要在测量工作中要对测量误差的各界进行有效的限制,因此在具体测量工作中,需要将各街区测绘的地图进行有效的拼接,使其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调查的范围来进行控制点的设置,并使所选定的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然后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来在坐标系统中将其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确定,针对这些控制点来完成其他细部点坐标的测算。

(三)地籍细部测量。(1)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模式。(2)数据传输。对于每天野外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利用专用电缆,使其与计算机进行有效联接,然后将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安全。(3)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将其进行格式转换,并生成图形,然后对其进行高线数据处理。

(四)地籍图生成与编辑。根据相关图的坐标、数据文件、测点平面坐标及地块描述信息等自动生成地籍平面图。在地籍图生成后,需要利用制图软件对图形进行编辑和处理,并全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漏测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标记好文字注记及地形符号,然后才能初步对地籍图进行打印。另外在外业巡查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初步地籍图来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从而更好的对地籍图质量进行控制。

四、结束语

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测图的效率,而且成图的精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数字化地务能够有效的满足当前城镇建设的需求,并能够为后续城镇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英.浅谈数字化测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25.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用机械设备 电气系统 应用特点 自动化技术 应用

随着人口及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能源消耗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状态。对于此种情况而言,要求煤矿企业无论在生产方式,还是工艺技术方面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矿用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发展及应用,不断提高我国煤矿的产量。鉴于此,本文重点就矿用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的应用特点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1、目前新型矿用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的应用特点分析

1.1 采煤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

目前国内煤矿生产所使用的电牵引式采煤机结构主要采用的是多电机横向布置的方式,并采用的交流变频无级调速销轨式牵引方式,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及控制,并采用中文对故障检测以及运行状态进行显示。对于新型采煤机而言,其电气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了电源及PLC单元、端子板、本安电源以及遥控接收器等,并可分为如下四大部分:主回路、先导回路、主控系统以及调速系统。其中,主控系统是由本安电源、主控器以及操作显示站等构成,主控器应用了PLC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将显示站以预先编好的程序为依据,对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各种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并负责将操作指令进行传送,所得处理结果借助于驱动电路传送至各个执行机构,以便对采煤机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操作显示站而言,其也为计算机系统,主要担负着传输及显示方面的工作。而主控计算机主要负责对故障进行诊断。调速系统主要负责对本机及其他负载电机进行保护,并对磁阻电机进行调速。

1.2 掘进机的电气系统

掘进机新型电气系统以PLC为其主控单元,并实现对系统各单元的开启、停止及各逻辑功能方面的集中性控制。对于系统保护部分来说,其借助于电子保护器对电动机进行了有效保护,而电子保护电路经电流互感器实现了对回路的即时监控,并对有关回路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而后将结果及时反馈至PLC主控单元中,并实现了有效的电气动作。其显示系统可借助于中文界面来对系统运行及故障情况进行显示,确保用户可以有效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以所提供信息为依据对系统的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1.3 提升机的电气系统

矿井提升机可以说是矿山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也是矿井同外界唯一的通道,因而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石料及人员运输工作。对于提升机而言,如何确保其运行过程的安全可靠性相当关键。随着PLC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今新型提升机的控制性能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自动化水平及安全可靠性能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此外,还有现代化监管手段来确保其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并通过各种传感器及发电机测速控制元件而构成了有效的安全保护系统。新型提升机的电气控制装置采用了全数字化控制模式,借助于PLC对全过程的位置以及动态画面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精确的位置指示及其故障显示,实现了同上位计算机之间的在线通讯及监控,通过全数字化直流调速单元以及大功率新型变流器技术接口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整个调速装置控制过程的全自动化。通过两台计算机的同步工作及互检,可将整个提升行程中容器的位置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量,并对二者进行校正及比较,从而来对整个行程进行自动化控制。此外,借助于计算机可对制动、驱动及安全回路与电源进行即时监测,且还具有故障记忆功能,因而大幅度提高了提升机的安全性能。

1.4 输送机的电控系统

借助于PLC控制核心,以及各种监测控制软件,实现了主控站如下几个方面的联锁功能:一是主、斜井皮带机同生产系统以及给煤机间的连锁功能,并以“逆煤流起车、顺煤流停车”为原则进行工作;二是具有单机、手动、集控以及检修等多种运行方式;三是通过电控装置同CST、变频器以及传动与起动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胶带输送机加速及减速的控制,且符合其较低加速度下启动的平稳性以及重载起动等方面的要求,并确保了多电机间功率的平衡性;四是上位机具有监控以及显示功能,并实现了语音自动报警以及故障的自动提示;五是分站 PLC可自动进行汉字提示以及报警过程,且各个分站的信息也可以显示在上位机上;六是具有组网的功能,可通过同工业以太网以及整个矿井监控系统相互联网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及其监视等功能。

2、自动化技术在矿用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1 自动化技术在采掘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采掘机械设备正在逐步朝着电牵引的方向发展,并在逐步提高装机的容量。不少采煤机械的总装机功率都超过了1000kw。由于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械设备的效率高、便于维护、可靠性强等特点,因而倍受重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采掘机械设备中应用时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通过多个传感器以及故障诊断系统等实现了采掘机械设备的电气自动化过程。

2.2 自动化技术在提升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并由系统综合性保护代替了原有的单一性保护,随着PLC技术的普遍应用,借助于DCS结构实现了同矿井生产安全监控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并达到了地面监控的目的。除此以外,全数字化胶带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而计算机以及胶带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也十分理想。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研发及应用,各种高效高斩波频率的斩波器纷纷投入了应用。随着自动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如今提升机电气控制方面已经将PLC作为了控制核心,通过PLC实现了工艺控制的提升,推动了提升机安全保护产品的标准化,并实现了全自动监控过程。

2.3 自动化技术在输送机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有关矿用输送机正在朝着重承载运输及多样化方向发展,通过双速电机的应用实现了主、副电机液压的平衡,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整个工况的有效监测。液压支架采用了计算机进行电液的控制,高可靠性大功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煤矿生产过程的高度集中化,并达到了高效高产的目的。

2.3 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及制造技术的同时,研究和生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随着KJ2、KJ4、K195、AVI的逐步推出,以及各种先进监控系统及其制造技术的引入,我国矿用安全监控系统也在逐步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不少煤矿已进行了监控系统的安装,满足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需求。

3、结语

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矿用机械的发展,使其有了质的飞跃,各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以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打造数字化煤矿、安全化煤矿以及高效化煤矿提供了手段。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第4篇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scott)是一位著名的趋势大师,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对青少年的观察与比较。作者把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称作N世代,他特别关注青年人与科技的互动,及这种互动对学习、娱乐、交流甚至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试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整本书中,作者都以一种非常积极的视角来理解这一代孩子,并诠释了这代青少年与自己的父母甚至是更早一代的不同。作者分析了已经长大成人的N世代,用自己的事实和证据驳斥了对N世代“怀疑、否定,甚至对他们愤世嫉俗”的声音。反观当前中小学生,他们身上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些新的特点对教育者构成了种种挑战。本文将阐述作者对N世代特点的分析,结合现实,谈谈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一、特征鲜明的N世代

唐?泰普斯科特认为N世代有8个标准:自由、个性、监督、正直、协作、娱乐、速度、创新。对比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

(1)自由:“时代不同了,孩子们觉得没必要承诺什么。”“他们坚持选择的自由。”在教师眼里,他们甚至“主动选择偏科”,这对于老教师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是不关注自己前途的表现。但孩子们理解的“前途”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就是活出真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喜欢自由表达,甚至与教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们不再接受成人的“安排”,而是力争“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你别管了,交给我们就可以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完成任务。

(2)个性:父母一代对产品的要求是实用,而N世代则把任何东西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和意愿进行改造。他们看重物品的审美意识大于实际作用,借助物品拓展并展示自己的个性。

(3)监督:作者认为,N世代是新一代监督员,“他们不接受表面价值”。这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年轻人天生就对科技驾轻就熟。他们想交流、理解、学习、查东西或是干什么的时候,总是出于直觉地去求助网络”“即便网络上有那么多信息资源,更不用说垃圾邮件、不准确的信息、恶作剧、骗局、以讹传讹的不可靠消息,如今的年轻人还是能分得清真假”。整个世界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触手可及,他们不再那么依赖学校,依赖教师。而且,在作者看来,“整个社会的知识权威头一次风光不再了。随着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这样的情况还在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他们用监督的眼光审视教师的一言一行,怀疑教师所下的定论。他们不再对父母、教师言听必从,臣服在“我是为你好”的言论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用自己的判断标准监督成人,并与成人据理力争。

(4)正直:Web3.0越来越注重网络的互动性,动态性,所有人不仅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还能改变它的性质。通过博客、微博、评论,青少年越来越容易地加入全球性的对话,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再习惯灌输、教化和信息的单项传递。他们借助网络监督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各种舆论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正直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他们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5)协作:作者认为“N世代天生就善于协作,就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代。他们在网络的聊天群里协作,玩多人网络游戏,发电子邮件,还会为学习、工作或者纯粹为了好玩而共享文件”。在给学生恰当的小组合作任务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完成得几乎完美。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当学生没有合作激情,不能很好地合作时,教师就要反思自己提供的合作任务了。

(6)娱乐:数字时代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手机、电脑、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新的娱乐方式,也是他们的“朋友”。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这些娱乐工具带给了他们欢乐,给予他们“陪伴”。社交网络对孩子们有更强的影响力,“它能让大家因政治、音乐之类的各种兴趣聚在一起……音乐、时尚、科技和其他年轻人文化就是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的”。

(7)速度:作者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他们的做事方式,他们总是“一心多用”,他们能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同时还看杂志和电视,他们总是能在不同事件中随时“切换”。作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大脑构造方式有所不同了,他们更善于一心多用。作者否认一心多用就意味着青少年注意力缺陷障碍,他反问:是不是课程进程太慢,课程内容没有意思,让他们感觉到无聊?并且,这一代青少年希望成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以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是否进步。

(8)创新:作者认为“这一代是在发明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现在的创新无刻不在,移动通讯设备没几周就有更新,有时候甚至会有很大的变化”。“N世代就是要和潮流保持一致。”他们成长在这个不断创新变化的时代里,因此希望学习生活中也能有创意,希望拥有一个前沿、有活力、有创意、有效率的环境。为此,学校里有创意的活动总能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有创意的教师总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有创意的学校能与学生高效地对话。因此,学校也需要不断打破管理常规、教育教学常规,以不断创新的精神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充满新奇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喜欢学校。

二、正在成长中的数字化一代缺乏什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新时代孩子的一些新特征,如:他们是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的一代,他们敢与老师展开辩论;他们是“成熟”的一代,他们会说“老师,你的这个想法很幼稚”;他们是要进行选择的一代,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诱惑很多;他们是游戏的一代,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为了玩游戏与父母们斗智斗勇,为了“面子”而努力升级;他们是有主见的一代,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他们成长天平的另一端却远未健全。

第一,他们看似懂得很多是因为他们能从网络上猎取很多信息,看到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视角的评论。这虽有助于他们从多视角认识一件事情,但由于他们心智还未成熟,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敢于发言、善于交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多是据理力争,却经常忽视倾听别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甚至忽略交往礼仪。

第二,网络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监督意识和公平意识,但很多孩子更多去监督别人,发现别人的问题,而很少监督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他们希望成人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却过度地关注自己,较少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缺少对他人的宽容。

第三,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增加了网络交流的机会,但是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使得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怀意识淡漠,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

三、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1.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作者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风格和模式都要大改。首先,信息时代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利途径,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他们甚至比教师懂得更多,他们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信息,网络成为比教师更大的知识库,他们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一张白板,而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教师要从思想上确立平等的观念,“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

课堂上,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作为汇集与交流师生获得的信息的场所。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鲜明,追求创造性,“N世代在数字化里长大,不会满足于坐着静静听老师讲课。他们希望能反驳、交流,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课堂上的“插曲”,用自己平等的心打开学生对话的心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资源,师生相互启发,使课堂成为思想争鸣的地方,使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习惯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喜欢追求创新,因此,如果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的喜欢,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变化。教师要把教师讲授法、学生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不断渗透到学生的亚文化中,并不断地、大范围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个性化的提升,父母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习俗范围的事,青少年却认为是自己的个人事务,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人说:“你们叛逆。”孩子说:“我们只是特立独行,我们讨厌模仿。”成人说:“你们自私。”孩子说:“我们只是怕受伤害,自我保护。”成人说:“你们眼里只有自己。”孩子说:“我们不遮掩,我们很真切!”这些不同的认知导致了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在青少年教育中,价值观的引领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必须给学生创设平等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说,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唯有如此,教师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和教育期待。这种交流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从而改变自己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作者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只听讲,而要自己探索,在学习中探索,培养判断性思维。”“对学生来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时学到的东西最多。”“你知道些什么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把握数字世界,怎么处理你找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才适合N世代。”21世纪的学生被数字媒体所包围,信息和网络传媒的发展除了带给学生获取信息的快捷,还带来甄别信息的困扰。在缺乏有效网络监管的时代,要善于分析不同的解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价值观或思想观点,对不同解释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笔者曾在初一年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学生们从“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周末和节假日的生活”“评选优秀”等环节对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做了对比,得出了“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结论。学生们精彩的表现让在场的教师大吃一惊,因为孩子们了解很多的信息,他们表达得言真意切,但是,也可以看出,孩子们通过传媒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像盲人摸象一样,而且也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因此,教师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善于获取信息,而且能够睿智地评析信息,准确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注释: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特征;关键技术

前言:当前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常规互感器的动态测量范围局限性、智能电子装置的发展、缺乏统一模型以及二次设备之间操作性的缺乏,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我国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些改善,比如现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已经应用的新型互感器,拟定并颁发了IEC 61850 标准,构建了变电站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的框架。微电子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IED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且在自动化系统中引入了新的数字化技术。希望数字化变电站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参考本文提出的理论技术,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

1、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1.1数字化的数据采集

数字化变电站与普通变电站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采集电流、电压的方式不同,它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来进行采集,进而实现了一、二次系统的有效隔离。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流、电压测量的范围和准确度。数字化变电站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电气量数据,这提升了变电站的运作效率,也为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1.2智能化的变电设备

数字化变电站通过采用光电技术和微处理器来处理变电站中设备检测的操作信号和回路信号,进一步加强了公共网络信号导线的连接度,简化了处理过程中的控制结构。数字化变电站摒弃了普通变电站中的继电器逻辑回路,采用现代的可编程序来代替,这极大地提升了变电站的运作效率。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接口能够充分满足变电设备智能化发展需要。

1.3分层、分布化的系统结构

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已经由原来的集中式结构转变成分布式结构,当前采用的分布式变电站系统主要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具备完整记录设备信息的功能,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主要表现为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电力系统IEC61850的建模标准规定,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包括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层结构。采用对象建模、软件复用等新型技术,来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使异构系统的信息能够相互通用,提升互操作和系统的扩展性。

1.4自动化的运营管理技术和设备状态检修

普通的变电站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其主要是针对一次设备进行设备状态检修,而对二次设备是进行系统状态检修。传统的变电站技术是基础的状态检修技术,无法考虑二次设备检修中的系统问题。即对变电站操作信号回路状态和所有功能单元进行监视,进而完成整个设备状态的检修,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字化变电站在运作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数据的管理,主要有设备状态数据、生产运行数据等。数字化变电站通过检查自身的设备,当发现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时,会进行报警并自动将定期检修调整为状态检修,即达成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的模式。

1.5智能化的设备操作

数字化变电站大都采用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都趋向智能化。比如,新型高压断路器的二次系统,它主要采用了电力电子系统、微机和新型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它的操作主要是使用微机控制的二次系统等智能化的软件,通过光纤网络将控制命令传达到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系统,进而完成设备的智能化操作。

2、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2.1电磁抗干扰技术

电磁抗干扰技术主要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 保证收集的变电站设备运行参数的准确性。在数字化变电站设备检修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子传感器设备和计算机处理设备,这些设备会受到电磁信号的干扰,导致设备状态检修收集的设备运行参数出现误差,致使无法正确的检修出存在问题的设备,无法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通过将变电站内部的电磁频率的检测加入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这个过程需要监测变电站现场的电磁频率。提前测定变电站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力,确定其是否具备抗干扰的能力。加大变电站设备屏蔽接地情况的检测力度,严格管理变电站内部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器件,继而避免变电站设备受到电磁的干扰,安全稳定地运行。

2.2数字化回路状态检测技术

回路保护系统是变电站的主要组成结构,在变电站回路状态检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回路保护系统主要由电缆和继电器组成,它们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效的收集在一起。回路保护系统比较分散,无法获得整体性的数据,难以进行管理。所以我们需要采用整体化的管理方式来对回路保护系统进行管理,进而将变电站的设备检修状态进行整体化的提升。

2.3数字化系统检修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的设备状态检修要同时兼顾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和设备的二次状态检修,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而忽略了对另一个的检修。在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要明确一次设备状态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在变电站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简化变电站设备的操作步骤,提升变电站内部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变电站也在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本文就主要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冬冬.数字化变电站设计运行存在的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5).

[2] 吕宁宁.浅谈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未来展望[J].民营科技.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