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财

参考文献:

[1]张继颖.试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A].华章(2014)[C].2014:2.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在工业生产制造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承担非常大的经济压力与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此背景下,工业企业实现精准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提高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降低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内容

工业企业成本包括产品生产制造各个环节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以及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产生的财务费用、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生产产品成本。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需要保证对产品生产具体成本及各类费用来源进行精准的核算与管理,从而为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生产资料利用率,提高工业企业自身竞争力。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滞后

工业企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不能深刻认识成本会计核算变革的重要性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工业企业没有形成正确的资源消耗意识。随着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保护观念的不断深入,工业企业发展资源损耗成为其成本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求工业企业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型工业发展,采取多元化策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当前仍旧有很多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没有资源消耗意识,不能将资源消耗列入成本核算范围内。其次,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片面降低成本支出。部分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压缩成本作为扩大效益的重要方式,片面降低成本,过分压缩支出,对产品生产质量等造成了影响,最终阻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还有把成本看的太死,太滞后,比如一款产品成本可能在设计、研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后面采购、生产流程怎么改,降本都是有限的。最后,成本会计核算受管理人员理念及综合素质限制。大部分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成本核算受到人为干预的现象较多出现,从而导致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准确性降低,不利于其核算与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畴狭窄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首要对象是产品成本,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将成本核算放在产品生产成本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本支出。事实上,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还包括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的其他间接费用。尤其是对于当前创新型工业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设计研发在产品成本中占据比重较大,但对于研发工作人员人工费用则是工业企业人工费用的综合。还有设计、研发方案出来后,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产品成本,在前端管控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原来的很多企业都不注重前端的管控,只是在生产环节拼命节省成本。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将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明确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企业成本核算结构精确度不足。

(三)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繁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漏洞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增加。在实际成本管理中,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约束力度不足,存在资源浪费,甚至中饱私囊的现象,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支出,严重损害企业利益。同时,通常来说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库存积压、呆坏账等问题,严重降低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加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三、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措施

(一)及时更新成本核算与管理理念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及时更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观念,真正认识并重视企业成本核算,从而确保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应当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输出管理与生产决策的重要影响。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能够为管理人员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其次,及时更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人员理念。通过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树立员工岗位责任感,使其在成本核算与管理过程中,自觉落实先进管理理念,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成本信息。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培训及时将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傳输给工作人员,培养其专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掌握成本核算的流程与要点;增强其职业道德水平,避免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损害企业利益。制定完善的激励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总而言之,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工业企业发展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

(二)提高成本核算全面性

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的成本核算,需要转变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模型,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精确性与科学性,从而保障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都纳入到模型当中,实现全面成本核算。以RAC为依据建立的成本核算模型,能够将产品生产全过程各工序进行细化分解,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过程中,能够依靠作业动因对成本对象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降低产品成本。如果在企业生产作业与资源消耗中存在尖锐矛盾,管理人员需要对内部生产部门各个岗位进行划分,坚持以成本动因为分配作业的标准,从而提高各岗位消耗动因量与成本分配率的合理性,降低企业成本。

(三)优化订单与产品库存成本管理

工业企业优化订单与产品库存成本管理,是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工业企业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如果应收账款占比过大,需要在企业内容增设账款催缴部门,专门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在合理范围内,提高资金周转率与利用率,降低呆坏账发生率,最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同时,还要从源头控制应收账款比例,加强销售部门对赊销状况的控制力度。其次,降低采购成本。工业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通过提高采购人员专业能力,实现材料采购的性价比最大化,有利于企业节约采购成本。再次,优化库存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以销定产,降低库存积压程度,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同时,加快个性化定制发展策略,客户根据需求定制所需要的产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调自身竞争力。最后,加强对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方式的应用,革新传统管理制度与模式,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效率。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路径选择

一、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也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面对这样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面对民办高校自身的就业情况,民办高校应该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而从教学角度来说,通过就业市场反馈的用人需求信息来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可以将学生职业、就业工作中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回教学管理中,促进学校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以便适应市场对专业的需要。本文仅就以我校会计或财务管理(以下统称财会)专业中的成本会计课程为例,来谈一谈民办高校在就业导向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2010届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2010届财会毕业生,共有毕业生296人,其中本科生200人,专科生96人,共调查了260人,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单位进行统计,以便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调查方式主要通过毕业生上交学校的就业协议书进行粗略统计。

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层次不是很高,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从就业行业来看,到生产企业的毕业生较少,仅占5.4%,从事第一产业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到非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因此他们涉及到的会计知识需要熟悉中小企业会计和一些行业会计,虽然各行业的会计原理相同,但涉及具体业务时的科目名称还是有些差别的,这些内容目前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涉及,因此根据就业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既然民办高校大部分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因此开设的相关课程应更多的体现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

三、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转贴于

1.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1)缺少客观的工业企业制造环境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对工业企业的制造环境进行系统地介绍。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制造环境的介绍,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关部分的成本核算,当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独立的对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2)缺少成本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成本会计目标。由于缺少成本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层次地实现企业战略管理。

2.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学手段落后

3.仅侧重于生产性企业的成本核算教学

目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还是侧重于制造业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一般不作讲授。但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非制造业会计。虽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还是有些微差别的,因此根据就业需求情况,非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纳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4.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通病,究其根源之一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成本会计课程亦然。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尽管学校一般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时,但由于实践课时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两周,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五、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非制造业成本核算内容的讲授,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2.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经大量的运用于现代教学中。针对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更生动地展现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学生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板书和抽象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转贴于

4.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达到其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可结合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景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的、深入的、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源流;成本;环境管理;生态效率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的产生背景

资源流成本会计(Resource Flow Cost Accounting,RFCA)是我国会计学界借鉴德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发展起来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制造企业对资源大量需求的严峻形势,通过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核算和控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环境负荷的减轻,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两型社会的生态化建设。所以探寻资源流成本会计的产生背景就需要追溯到材料流转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德国的材料流转成本会计(下称MFCA)开始于环境保护措施,即传统的环境管理方法。最初其强调在生产流程的末端通过环保技术进行污染控制以及为遵守环保政策而进行的环境管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在环境管理会计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结合环境成本从更大范围考虑成本的降低;后来随着流量管理研究的深入和生态效率概念的提出,MFCA结合物质流分析和工业生态学的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在生产流程的各个节点考虑材料的流转变化从而查找成本损失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将环境成本的概念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并发展形成六类材料流成本,从而清晰地界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特征,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使企业可以据此提出改善措施。所以说,材料流转会计是在推进环境管理,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属于微观层面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工具。其发展轨迹和思想脉络如图1所示。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研究情况

资源流成本会计源于德国的材料流转成本会计。德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的原型是由德国管理与环境协会(IMU)的创立者、奥格斯堡(Augsburg)大学的贝恩德・瓦格纳教授(Bernd Wagner)提出的。其目标是通过流量管理(Flow Management)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和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此后,德国的学者对流量管理和材料流成本核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斯蒂芬・伊尔勒博士(Dr.Stefan Enzler)和马科斯・斯卓勃博士(Dr.Markus

Strobel)在《流量管理――通过材料流转导向的管理理念来降低成本和减轻环境污染》一文中,对流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流量管理的工具进行了论述。斯卓勃(Strobel)和雷德蒙(Redmann)在2000年写了《流转成本会计――基于实际的材料流转通过会计的方法

降低成本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材料流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包括材料流成本核算的目标、基本思想及方法。

该方法在德国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日本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1999年,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METI)委托的“世纪工程”中的一个项目第一个将MFCA引入企业界;2002财年,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属下的关西研究中心和日本涂料有限公司及盐野义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第二个这种项目。日本经济事务部(METI)组织专家对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技术的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MFCA方法进行了修正,以使其能更方便地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日本,近年来每年都会出具一份资源流成本会计指南(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与此同时,美国将其研究重点定位于和计算机系统的结合应用。以上三个国家进行的MFCA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将该研究和每个国家的企业活动结合起来,在公司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下展开。这种企业界和研究机构站在同一立场抱着同样的愿望进行共同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迅速推动了该研究的进展。

在国内,典型的物质流分析文献是陆钟武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钢铁物质流研究的系列成果。此外,还有一些与物质流分析紧密相关的工业生态学方面的文献研究资料。这些文献几乎全是从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会计学领域对资源流成本核算的研究还很少见。

我国制造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现已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其产业结构上几乎很少有矿山、采料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故研究的工业化问题主要是如何向高附加值的后端加工工业延伸。而我国则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所以从源头上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控制污染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处于改变传统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阶段,借助国外已有的研究基础,吸收工业生态学中的原料与能源流动(material and energy flow)分析、物质减量化(dematerialization)理论以及生态效益(eco-efficiency)等理论方法,将材料流概念向资源流内涵扩展,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资源流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具有迫切的现实要求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根据RFCA核算方法,通过量化资源流转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寻找废弃物转变为资源的材料流改进环节,优化整合企业所有的环境保护技术,有望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企业环境负荷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发展。

三、资源流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原理

MFCA起源于环境管理系统内部应用的“输入输出平衡”,又叫做物料平衡或企业的生态平衡。该方法是为了获得用于报告目的的环境指标,例如材料购买比率、各种所耗能量的百分比、废物输出的百分比等等。最初的指标仅用实物单位,比如每单位所产生的废物的吨数,或每单位所耗能源的千瓦/小时数。后来根据公司决策者的需要又将其转换为货币单位,如人均每年单位能源成本、单位原材料成本、单位废弃物成本等等。

德国首先在一个大型制药公司实施了材料流成本核算的项目。他们首先从生产过程的末端开始,然后循着物质流的轨迹追溯到其开端,直到材料的购买。后来的研究是从这两个方向追踪材料流,并将材料流成本分为三大部分:输入端购买材料的材料成本、生产过程中处置材料的系统成本和输出端的运输或处置成本。之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反馈对损失成本进行了更精确的分析,按形成产品还是废弃物的不同将上述三类成本细分为六类:最终成为产品(包括包装物)的材料成本;形成材料损失(残余废弃物)的材料成本;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成本;在材料损失发生前处理材料损失的系统成本;在材料损失发生后处理材料损失的系统成本,该部分成本通常又叫做末端成本;废弃物的处置成本。成本分类如图2所示。

从上述矩阵可以看到:材料成本的比例占了总成本的74%,是相当高的,其次是系统成本,传统观念中认为损失成本最大的废弃物成本反而是最低的。同时,还可看到,材料损失也大大高于正常的会计制度计算的结果。所以,从矩阵结果得出结论:在材料方面寻求成本节约比在人工费上更具潜力。从德国统计年鉴得到的总体统计数据也可以作为佐证。平均来看,在德国制造业,材料成本占到全部成本的54%,人工费用仅占18%,其他成本占28%。日本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因此,下一步就需要沿着材料流追踪材料损失的源头,然后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就进入到环境管理的改善提高阶段。之后人们提出的环境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生态设计、工艺上的清洁生产等具体措施可以说都源于MFCA对材料损失成本的挖掘和发现,只有在材料成本清晰透明的时候减轻环境负担并降低成本的综合措施才能得以实施。

至此,可以发现,MFCA就像CT扫描仪一样能够分析公司目前的状况。运用MFCA可以观察公司内部的情况并检查其健康状况。正如瓦格纳教授所说,MFCA提供给公司一面审查自己的镜子。

随着MFCA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后来的有些文献将材料(material)的概念转换为资源(resource)的概念,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当前要研究的内容也必须扩展到资源的范畴,以后的研究也需要在空间上分别向资源耗用的前后端延伸。事实上,国外已经开始将生产制造流程和供应链及消费者联系起来,我国的现实情况还要求我们关注资源的最初来源。所以将材料流转成本会计(MFCA)发展为资源流成本会计(RFCA)既是国际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的现实要求。

四、展望和思考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

从经济的视角看,资源流成本会计以实际的资源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分层次的资源流程图及其数据的精确分析,提高了资源利用的透明度。这给人们探寻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和提高效率的新措施指明了路径,从而可以成功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力。

从生态的视角看,材料流成本会计强调通过减少耗用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削减成本,这自然减轻了环境负担,节约了资源,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果。

因此,资源流成本会计是实施和运行综合环境管理系统及提高生态效率的重要工具,帮助企业在提高盈利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促进生态化社会的发展。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未来趋势

运用资源流成本会计这一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将材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对环境的减负结合起来。但通过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减负的最终实现除了针对材料损失的发生节点挖掘出的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等战术性的环境管理手段外,还需要战略上的功能结构重组、技术上的信息系统重构。这些观念和技术越早引入,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发展就越有前途。

1.功能结构重组――将资源流作为一个共同的交流沟通核心

在很多公司包括日本、德国参与资源流试点项目的公司,不同部门的职员之间很少交流,不能沟通和相互理解。行政管理者了解很多会计和市场知识,但他们不能理解包括资源流在内的技术生产过程的复杂情况;技术人员对资源流的透明度有较强程度的理解,但仅限于实物方面,而不是货币量度方面,他们没有优良的成本信息,他们不得不竭力完成定量和定性的生产目标并解决技术问题;环境管理部门的人员又试图激励员工遵守ISO标准,但他们很少有成本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信息。

所以,未来的任务是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并使他们相互沟通和理解。而资源流成本会计可通过分层次的流程图使整个公司的资源流达到清晰的可视化。利用这一沟通工具,来自各个部门、各个生产流程的人员可以通过讨论资源流这一共同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当然,要使这一沟通工具能有效使用,需要根据资源流流程对各个功能部门进行重组,以实现其通畅的对话和交流,这是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2.信息系统重构――用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

时处理和分析

由于资源流成本会计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数量数据和成本数据,人们都认识到仅用手工收集数据长远来看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一些附加的计算机软件作为收集和处理资源流数据的辅助工具被开发

了出来。例如澳大利亚的AUDIT Professional、德国的Umberto Business等,但这些软件都没有和企业的ERP系统相连接,不能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传递和处理。

认识到这一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B. Pojasek 开发了“系统方法(the Systems Approach)”,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该方法将资源流成本会计中各个流程、各个层次的流程图和ERP系统连接起来。虽然ERP系统原则上可以提供这些信息,但由于它是根据不同的目标定制的,而且原系统流程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流程没有统一起来,所以有时汇总的信息或者质量低劣,或者是错误的。

因此,未来的第二个任务是根据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流程图设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要能追踪资源流从供应商――入库――生产――包装――出库――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流动,将所有的资源成本和损失即时列示并计算出来。运用这种流程图技术可以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连接起来,甚至可以和消费者联系起来,这就将触角伸向了供应链系统。所以,该任务的最终目的是在整合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基础上实现供应链系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

在重构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后,还要考虑构建此基础上的分析系统,通过创建分析模型,将已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自动形成各个决策部门所需的相关报告,比如平衡计分卡、资源流成本核算、生产报告、采购报告、环境报告等,形成一个以资源流成本会计为基础的ERP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思路如图3所示。

将来对基于资源流信息的精确数据――实物数量和货币价值,我们别无选择,一定要实现,而且这种信息必须能方便地自动获取。如果一个公司想有效率地利用资源,就必须拥有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的确切信息。这样的公司将更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处理和分析是资源流成本会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提高盈利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持续道路上的一大难题,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二者达到兼容。现在,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工具,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已经从中受益。今后的任务是不断改进这一工具,通过其应用和完善逐渐将环境因素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而纳入正常的管理要素,形成一个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管理框架,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肖序.环境成本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Environmental Industries Office, Environmental Policy Division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and Environment Bureau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arch 2007.

[3] Flow Cost Accounting, Relieving Stress on the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low Management, Dr.Markus Strobel, Institute fur Management und Umwelt,April 2001.

[4] Introducing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Michiyasu Nakajim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2003.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工作过程;教学方式

《成本会计》是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也是企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主要阐述成本基本理论、成本核算原理及成本会计操作实务。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成本核算。该课程先讲述了成本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成本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接着系统学习成本成本核算方法,如分批法、品种法、分步法等。最后讲述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程序,并为后续学习《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课程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既要满足社会工作需求,为学生进行就业作准备,又要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综合素质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作好准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既包含理论层次的研究,也包含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并在顺应专业知识综合化的过程中,持续调整课程教学模式,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事业单位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改革内容结构,对各个任务单元构建基于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知识与技能模块,通过模块学习和实现会计教学目标,形成适应职业的一个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对培养应用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分解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提高受教育者学习成效与效率。以企事业单位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为起点,研究完成各成本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按照“专业知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核算过程”的逻辑路径,确定该课程教学内容,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成本入门、成本归集与要素分配、完工产品成本核算三大模块五项基本任务。

三、课程教学设计及要求

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一般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方式。《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设计和完成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通过单项教学方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下,单向的理论灌输方式集中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种费用归集与分配,而不通过实践环节,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教学中,以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讲授过程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如下。1、授课教师要依据新的教学计划规划理论讲述时间及实践操作实践的合理结合。采取耳目一新的模块化、工作过程任务式的教学,课件尽可能新颖简单。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相关材料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增加学期兴趣。2、教师要尽可能将各内容知识模块与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及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变化。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后,可以分组进行岗位模拟,让学生对成本会计岗位有了认识。学完所有课程内容后,做一次成本会计仿真模式演练,进行分组,岗位角色分工,操作整个工作流程,使学生切身体会企业各个会计岗位之间协作与分工。为进入企业工作学习积累经验。

四、结论与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立足工作过程实施单元化、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式学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既简单明了又符合经济业务核算逻辑,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导下轻松地学习,并能熟悉掌握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最终达到理解企业分岗位的工作,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苑;高职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2]贾铮;“成本会计的基础思维解析”.《现代经济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