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算化;网络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业务流程

当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伴随世界范围内信息知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企业会计赖以依存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不仅对传统会计理论及方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及实务。基于这场新的会计电算化及信息化变革,本文将着重剖析带给会计核算方法的新变化及企业等单位(机构)的应对策略。

一、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新变化

按照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完整、连续和较为系统的记录和计算过程,具体设置包括会计科目、财产清查、成本核算、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及财务报表编制等。伴随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促进了会计核算灵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零级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经营者的需要,对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及概括,有别于传统核算模式下总账科目为级别最高科目的做法,形成若干更高层次的会计科目,可将其视为零级科目,从而零级核算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掌控全面的会计信息。主要的特点在于: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在一级科目基础上的分类处理,形成现场指定的概括性的零级科目;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具体操作中受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因素制约,从而呈现原理性核算特征。通常来说企业现有一级会计科目为总账科目,其主要分类口径见下表。

(二)实时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核算。其特点有:实时核算,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新的财务会计信息;需要按照现有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组织进行核算,属于编码内的核算;采用汇总核算方法,这是与传统会计原理核算的最大差别;同零级核算模式,具有明显的原理性核算特征。采用实时核算模式产生的中央数据,即企业电算化会计的核心信息,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关键依据之一,具体内容包括:1.从核算单位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包括本位币价值量、实物量、非本位币、计划和指标、结转损益的本位币价值量、结转损益的实物量等。2.从科目级别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直至最底层的科目核算。3.从数据性质来说,其主要核算主要包括静态的余额核算和动态的发生额核算。

(三)分组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现实需要,对现有各级会计明细科目进行随机重组核算,以便形成新的若干会计分组科目进行核算。这将打破传统核算模式对于各级明细科目的固定顺序,从而使得明细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特点主要有:随机核算,即各个分组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不存在,需要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传统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一定程度的原理性核算特征。具体内容包括:1.按现金流量分组,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3 个分组科目;2.按投资种类分组,包括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和其他投资6 个分组科目。

(四)混合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对所有级别的明细科目进行重组,形成若干新的混合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其目的是打破企业原有的会计科目级别限制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核算指标。其特点主要包括:随机核算;不分编码级别,只需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呈现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从本质上说,该模式就是零级核算和分组核算的具体结合。

(五)辅助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指的是通过对现有底层明细科目进行科学延伸,形成若干新的会计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主要特点是:随机核算,形成现场指定的新辅助科目;采用逐笔序时与汇总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核算过程要受底层明细编码的制约。该模式的操作准则是一方面将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要求无需进行重复辅助核算;另一方面将没有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管理需要来决定是否纳入辅助核算。

二、若干会计核算方法新变革下的实际操作策略及思考

由上文的分析发现,电算化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要求,也推动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选择记账凭证生成的智能化进行会计核算

随着电算化及信息化,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趋势。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程序主要有四种,即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及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会计信息工作量巨大,因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需求。所以,电算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应该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可以采用比较流行的ERP系统,通过具体设置定义非对应科目、月末自动结账以及各种核算模块自动生成的转账凭证的功能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

(二)逐步实现设置账户和会计科目的精细化发展

准确的说,会计科目即会计数据处理的核心要素。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要求不断扩大和细化会计科目的结构与内容。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科目设置已经出现了诸多操作漏洞,无法满足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需求,建议尽早采用国际上流行的SAP和Oracfe软件。比如,通过辅助核算项目的方式,任意定义项目代码的长度,或者依据各项经济业务类型确定辅助项目与科目体系的内在关系,从而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三)科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实现互动性及网络化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表通常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但是因其缺少灵活性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需要。因此,在当前网络交互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辅助支撑下,要求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软件中,实现企业对信息的定制。具体建议有:1.从两方面进行财务报表设计,具体包括会计报表格式设计及数据来源定义;2.要求在一定的会计期间,自动生成当期的会计报表结果,既能实现横向及纵向的汇总与对比,又能长期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与创新。本文提出的记账凭证智能化、会计账目精细化及财务报表的互动性等内容,都将对我国企业实践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有所借鉴意义,但是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华.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3(03).

[2]杨友霞.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2).

[3]李晓红,高峻伟.电算化会计信息对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及发展趋势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7(04).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第2篇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帐户、 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 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帐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帐套",建立帐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一)帐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帐套或据以命名并建 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

(二)帐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

(三)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

(四)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

(五)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

(六)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帐套参数。建立帐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帐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帐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学习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帐、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 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帐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帐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帐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帐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帐套。启用帐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

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帐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帐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帐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帐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开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帐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做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帐簿或帐页上的"帐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帐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帐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为:"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他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

(二)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帐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做为会计科目的唯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帐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分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帐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所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帐)。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

电算化会计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帐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方法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自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帐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

(二)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

(三)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

(四)"登记帐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帐与明细帐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帐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

(五)"登记帐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帐的电算会计方法 ”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帐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帐",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帐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帐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帐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帐系统(或称帐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帐;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帐,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

"自动转帐"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引领;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项目来源: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JKGHAD-027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9日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基本内容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其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同时也是为学习财务类课程打下基础。《基础会计》就好比建房时打“地基”,“地基”打牢固高楼大厦才能够顺利建成。一旦基础没有打牢,就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同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

一、《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其内容主要有三大块,即基本理论、技能训练和会计核算方法。第一,《基础会计》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其会计名词、专业术语都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基本理论的部分;第二,会计的记账方法是采用能够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复式记账方法,这种复式记账的思维与学生们的日常形成的单式记账思维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单式记账思维,逐渐形成复式记账思维。学生在理解复式记账过程中容易出现畏惧、厌烦的现象;第三,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会计的实践性,学生却接触不到企业实际的业务,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感觉到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感觉到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信心。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启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

二、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探析

(一)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思路。“会计不难但是入门难”,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术语及形成会计思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这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不影响会计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要采用趣味性强的问题事例和通俗化的语言缓解专业课枯燥的理论讲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的《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为:提出趣味化的生活性问题与学生们讨论问题讲解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

(二)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其内容主要有三大块,即基本理论、技能训练和会计核算方法,其中对初学者最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就是基本理论部分。笔者选择基本理论部分中的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采用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加以说明。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一、新会计准则有关职工薪酬的概述

1.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定义与使用范围。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新会计准则下中职工薪酬不单指职工在职期与离职后企业所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报酬与非货币利,同时企业为职工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者等提供的各种福利等也被纳入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之内。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第9号文件,我国的职工薪酬适用范围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用;五险一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因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由企业支付的补偿;其他为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的支出;非货币利等;

2.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新会计准则下规定对于职工为其企业提供劳务的会计期间,应将相关应付职工的薪酬记为负债,而当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支付职工一定补偿。其补偿按职工提供劳务的受益者的不同以不同情况处理。

首先一般性费用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应该以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职期间内的工资总额的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比例确认为当期发生的费用;对于由于产生无形资产、负担在建工程而需支付的职工薪酬,应被计入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产品生产中职工所提供劳务而产生的薪酬,则通常将其计入应计入劳务成本或者产品成本。

其次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职工福利费在内的三项经费,其中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即企业为了使职工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先进技术得以掌握而支付的费用应该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1.5%的比例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工会经费同样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核算方法相同,计提比例为2%。在提取职工福利费即指企业以14%的比例从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分配用来专门补助职工以医疗为代表的福利事业的经费时,应按照职工提供劳务所得受益的对象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确认为相关资产的成本。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补偿核算和辞退福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补偿核算,新会计准则指出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企业结束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提出给予自愿接受裁减的职工以补偿的建议,应被确认为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故应计入当期费用。针对辞退福利,新会计准则中则要求通过提高职工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的福利,或者将职工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职工辞退后的某一期末或者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支付方式来为职工提供补偿。

3.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的差异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不少赞同与认可。与传统的行业会计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明确的对应付职工薪酬做出了定义,在传统下狭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了广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薪酬的范围又纳入了职工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以三项经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诸如五险一金等各种形式的福利类应付职工薪酬,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相适应,是极具合理性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过去的行业会计准则施行过程,企业财务人员在核算企业相关财务成本时总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企业中,职工的基本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并不能够真正按照规定落实,职工付出的劳务与所获报酬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劳动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而如今的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企业与职工的薪酬支付更系统更科学,在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给予了其会计核算的自。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的意义

新准则的颁布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工应付薪酬的内涵,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工资核算,也改进了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使得核算内容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模式。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了有关职工薪酬披露信息的内容。对于我国会计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接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走向国际化的标志?规范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合理机制,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高效的发展,能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人员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与合理。在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企业在核算企业职工薪酬时不仅应将职工的工资奖金部分纳入核算范围之内,同时也要将各种不同形式的职工福利费用与期间费用计入其中。这将会让从前企业职工薪酬核算过程中被忽略的、间接性、隐性的相关人员成本全部变得明确,并且透明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各方面成本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的信息披露有了更加明确的规范,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更加统一。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职工的应付薪酬以及期末对职工未完成的支付等信息都应加以披露。将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应得到的报酬计入负债,由受益对象的不同确认为当期发生费用或者资产成本等诸多规定都是企业进行职工薪酬核算时所能进行统一核算的基础。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其他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的原则,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不同职工都能享受的合理公平的待遇。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对职工做出的补偿支付的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规定,有助于减少企业与职工在薪酬核算上的分歧。

另外,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企业对财务经营状况的核算方法,这必然会使企业的相关财务经营状况受到些许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到期以前,由企业主动接触两者劳动关系所给予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的规定将对企业的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统一核算处理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因职工在职期间所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的职工薪酬被记为负债,而其他费用方面除了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都应以受益对象的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故而也会促使企业存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受到影响。新会计准则还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计提福利费用的规定,在与税收相关规定有所出入时进行调整的原则会使得企业的期间费用、流动负债以及存货成本有所增加,也同样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如何对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加以完善

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我国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创立带来希望,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毫无疑问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完善新会计准则下得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根据前文对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范围、特点、意义等的探究,主要探究出以下几点内容:

1.对于企业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的薪酬支付应该增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准则想要得以完善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多种多样的企业用工形式,结合我国企业用工发展的历史特点。根据我国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均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特殊性增加对对其的职工薪酬,在企业预计支付中加以确认和计量。

2.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与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加以规范。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企业职工的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则必定会造成部分企业将其他资金的流出打着这两者的旗号记为负债,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的虚假性。为了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新会计准则有必要完善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利芳.新会计准则提体系下对职工薪酬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丛秀云 .职工薪酬核算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范文第5篇

(一)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

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是通过会计核算软件的初始化功能实现的。初始化功能是供软件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时运用的功能,除了输入一级会计科目和明细会计科目名称及编码外,还要输入:会计核算所必需的期初数字及有关资料,包括年初数、累计发生额,往来款项、工资、固定资产、存货、成本费用、营业收入核算必需的期初数字;计算有关指标需要的各种公式;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定义自动转帐凭证;输入操作人员岗位分工情况,包括操作人员姓名、操作权限、操作密码等。

(二)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对这两类凭证的处理方法,在各个会计核算软件中有所不同。记帐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登记的,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是要求财会人员手工填制好记帐凭证,再由操作人员输入电子计算机;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是要求财会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填制记帐凭证;有的会计软件是要求财会人员直接将原始凭证输入电子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输入的原始凭证数据自动编制记帐凭证。前两种方法比较接近,区别只在一个是输入已经手工写好的记帐凭证,一个是边输入边做记帐凭证,但都是把所有的记帐凭证输入电子计算机。而最后一种方法与前两种有很大的差别,是由计算机来做记帐凭证。

(三)登记会计帐簿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后,登记会计帐簿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由计算机根据会计凭证自动登记机内帐簿,其次是把机内会计帐簿打印输出。《规范》考虑到了电算化的要求,对电算化条件下登记会计帐簿提出了规范,改变了过去设计会计制度时主要考虑手工方式操作的做法。

(四)成本费用计算电算化

根据帐簿记录,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生产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会计软件中,成本计算是由计算机根据机内上述费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自动进行的。许多通用会计软件提供了多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供用户选用。

(五)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

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在通用会计软件中都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一般都有一个可由用户自定义报表的报表生成功能模块,它可以定义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等内容,这样无论报表如何变化也都可以适应。《规范》规定:“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该相互一致。本期会计报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当相互衔接”,多数会计报表软件都具备按照这一规定自动进行核对的功能。

二、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电算化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一)进行会计预测

根据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核算历史数据,并按照现有条件和要求,在会计管理软件的指挥下,补充输入计算机一部分数据,并选定预测方法后,由计算机进行预测和输出预测结果。

(二)编制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会计预测的系统化和具体化,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编制计划的方法需要事先在会计管理软件中加以定义。

(三)进行会计控制

主要通过预算控制软件和责任会计软件来实现,这两个软件是会计管理软件的两个部分,都需要会计核算软件提供详细的数据。

(四)开展会计分析

采用会计管理软件分析和评价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差异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