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保值增值;依法依规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国有资产定义

“国有资产”是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新出现的一个概念,有别于“国家财产”或“国有财产”的概念。从严格法律意义而言“资产”和“财产”不是同一个概念。资产是一种财产,而财产不一定是资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定义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为以及为实现这些价值服务,并以盈利为目的国有资产。具体地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二、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的改革与发展由始以来都是焦点之争(本文以经营性资产为例)。由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各行各业的中比例、结构、规模、管理等因素的差别,意味着经营性国有资产其经营方式多样性、复杂性。国资政企分离不彻底、资产流失严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欠佳等问题,从而使收益率平平,甚至低下,改革已经显得刻不容缓。在新形势下,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成效不错,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如下。

(一)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由于企业改制不少资产游离于剥离资产与不剥离资产间,权属难确定。再如房地分离模式、非经营与经营间资产随意转变等都影响企业资产经营账目不清。加之改制单位与国有独资企业存在的扯皮现象比较严重,账实不符,少报、漏报、不报现象较多。制度不健全,人员频繁调动,资产盘查局限性都影响家底。

(二)管理理念淡薄,手段落后

领导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不占不贪就行。经营性资产缺少专人管理,其现管人员水平欠佳,从事时间短、经验少,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分析,对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又缺乏。有些人还认为资产是国家的,做好做坏一个样。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缺失、管理不重视,导致管理基础薄弱,职责界定不清。

(三)管理方式混乱、法治不严

由于历史沿革,在体制改革过程中,错综复杂,权责不清,证件不齐,管理无法深入到位,使许多资产无法市场化运作。资产管理范畴存在疑义,产权约束机制不健全,粗放经营,乱占乱用、暗箱操作、审批不全、监管不力、低价出租等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资产大量流失,变向。与此同时,缺乏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监督程序,往往是通报批评、教育培训、轮岗换岗、再上岗,未涉及司法的介入,可谓惩处不力。

(四)法律法规失位,缺乏监管

现存法律法规无从适应当前经济,常常滞后于体制、人员、现状等变化,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多数企业目前“粗放式”管理方式,责权划分不明确,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使得国有资产管理难以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来监督。制度的滞后,成为保值的瓶颈,部门间交叉却未能无缝对接,权责不明,监管人员不落实,有部无编、有监无人现象严重,管理、监督方法各成体系。内部监督上,由于人员短缺、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家底无法计量。外部监督上,重视不够,对保值增值主体不明,其监督职能又从何谈起。往往走形式,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五)经营管理薄弱,效益低下

“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产权意识缺乏,只重大钱不看小钱,收益形式单一造成效益低下。当然在这需要说明:在报酬分配上,作为企业和资产直接管理人员,同工不同酬,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收益不匹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委托层级过多,链条越长,政令的下达、执行受阻,信息反馈迟钝。

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遍及于各家,无非是程度高低问题。就我国而言,管理制度的不适应、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与管理机构的不明确等先天性缺陷更加弱化了管理。产权关系没有理顺,顶层监管缺位等因素使得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乏力,效益低下。

三、经营性资产效率提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法制教育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率说大了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说小了与每个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要通过宣传促使单位与员工认识经营性资产对社会、经济、政治的重要性、必然性、关联性和依赖性。以交财发[2010]27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部署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理念为要求: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均属于国家和部门监督管理的国有资产。

(二)依法依规,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切实依照2008年国务院第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准则,逐步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要加强科学、法制管理结构,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脱节。层层签订资产管理责任制,清晰职责、明确分工,要抓紧调整规范不适应、不顺畅的协调和制约机制,力争做到资产管理体制与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企业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三)定岗定编、规范资产管理运营

成立专职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健全和完善职权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资产管理工作体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即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对参与市场行为的过程中,资产评估要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估后,方可进入市场,防止高值低估。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侵占、违规操作进行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移交司法处理。

建立经营性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有偿使用原则。明确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合理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和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既要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又要保证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力求双赢。

(四)科学管理、加大专业人才建设

在推进体制建设的同时必须优化、整合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对不适宜担任管理岗位人员进行调整、培训和精简,竞争上岗。多开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实地考察和观摩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培植现代化管理人才,同时采用外引内培竞争机制,充实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挖掘有能力、有经验、素质高、业务精的管理队伍。实现管理高效率、信息化、透明化、动态化。同时在人才管理梯度上由垂直化向扁平化模式的延伸,但也势将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五)明晰产权、摸清家底

明晰产权要求做好产权登记,理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间关系。要树立产权观念,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制度的建设要健全、要便于执行,要保证制度能贯彻落实,不可高高在上,具备可操作性。要扎扎实实开展经营性资产清查工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有争议资产可采用查档、考证相结合方式,全面拉网,确保资产清查信息准确全面。尽量减少或规避风险,依法自主经营。当然无法明晰产权的情况下,可借助于法律手段,进一步明确产权性质,做好登记工作。唯有在自家底摸清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提高收益规划。

(六)完善经营性资产的监管

对经营性资产市场行为,要在入市前、市场中、退市后三个环节有效的监管。在监管上:调研、审批、公示等环节要透明,合法化。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实行规范化操作,建立经营性资产入市的审批、有偿使用、分配制度等环节。除依靠外部审计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及其独立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经营性资产专项登记管理和专项考核制度,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奖惩结合,发挥内部监督的有效作用。实行有偿使用原则,杜绝系统内未经评估使用情况,避免资产流失及无偿占用等现象。

建立考核管理制度,是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堵塞漏洞的重要措施与关键所在。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有科学的考量,目标要能量化,切莫好高骛远。对超额保值增值指标的给予奖励,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个人收入与其岗位贡献、企业效益相联系,与市场价位相衔接的收入分配机制。对于经营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惩罚,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七)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在不同时期资产价值是不等同的,在入市前其价格与价值的考量需要准确的、可信赖的数据。所以进行资产评估明确资产价值是必须的。并且要按规定程序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应由法律认可、国姿委认可的专业机构。并且评估方从专业角度的定义应该是一个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当然对有争议和关系不清的问题,要查明事实,协商办理,进行相应的清查登记。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要求从法律、制度、管理等手段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使其走上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工作。

参考文献:

1.詹高.云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索[D].云南大学,2010.

2.蔡文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06(10).

3.王世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8(1).

4.周继雄.搞好国有资产清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9(3).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台 固定资产 管理

电视台的经营管理特别是作为产业运作和资本运营的重要物质条件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设备利用率低下、账实不符、网络资产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制约和阻碍了电视台的营运,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应该说技术和管理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两个车轮子,没有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按广播电视事业的客观规律办事,我国广电事业应对WTO是困难的。因此,提高电视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地位和认识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配里不合理。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几年,各地电视台加快了硬件投入。有的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虽然增加、更新设备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如何合理配里,做到既保证事业发展,又不浪费资源,又能节约资金,却很少有人研究。因而重复购里、限制不用设备的现象屡有出现,既浪费资源,也造成设备运转低效。

(二)现行的记账方法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电视台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讲折旧。固定资产取得时一次性计人费用,同时作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增加。随着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加快,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数额始终保持不变,固定资产的净值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如几年前购里的电脑,现在面临淘汰,但账上无法反映现在的价值。

(三)网络资产核算有待完善

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已具相当规模,成为电视行业的主要产业支柱。但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有些单位只顾工程建设。很少进行工程核算,部分工程完工后,资产没有及时反映。造成最有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网络资产不完整、不全面。

(四)制度不完善

早在1991年,广电部、财政部和国资局联合下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这对当时加强电视台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的并入,固定资产规模大为扩张,加之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台的产业结构、布局、内容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1年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

(五)机构不健全

现在,固定资产原值达千万元以上的电视台比较普遍,尽管管理内容浩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却很少有电视台为此设里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基本停留在简单登记反映阶段,‘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等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电视台只是在技术部门或后勤部门设一两个人兼职管理;还有的电视台,索性就把管理交给了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在账面上进行管理。凡此种种,致使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半真空状态。

(六)基础管理薄弱,账实不符

电视台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缺少固定资产购建统一规划,不编制年度预算,即使有预算也不认真执行:添里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有的虽建立了卡片,但规格、型号、编码、建造单位、存放地点等不是没有就是不全:固定资产维修、更新等基础资料基本空白;资产存放随惫变更,人员调动不办理手续;个别自制固定资产在费用列支后不办理入账手续、部分赞助或活动充抵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没有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不办理报废核销手续,造成固定资产只有增加没有减少等,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日益发展,我台批量购买的设备较多,有时出现一次购买设备的金额超过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样批量购买的设备种类繁多、型号各异、数量较大。将这样一批批设备逐步细化、一一填卡登记、输入计算机。在年底与财务对账显得极其费时、费力,如果一旦对账发生差错,将很难在批量设备中发现是哪条记录或哪几条记录出现错误,很难发现出错原因。对账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我台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白认基础上开发自动对账系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为此本人开发完成了山东电视台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对账系统。该系统在山东电视台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对账功能。具体功能实现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一)增加入库验收单数据库

入库验收单是电视台固定资产财务记账凭证。该系统增加了入库验收单数据库,将入库验收单(记账凭证)纳入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的范畴。该数据库数据结构由入库单编号、入库日期、资产名称、资产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卡片数量、报废金额、实际金额10个字段组成。

(二)入库单数据查询

该模块功能根据设置的条件,查询、打印符合条件的入库单信息。

条件设置:系统同时提供了入库单编号、入库起始日期、入库截止日期、资产名称、资产型号几个条件设置项。各设置项之间是“与”的关系,用户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本查询设置了入库的起始和终止日期,用户可以了解任意时间段的固定资产的入库情况。

查询:条件设置完毕,按“数据查询”按钮对入库验收单数据库进行准确或模糊查询。

打印:按“F7”热键。实现打印入库验收单数据报表,该报表由入库编号、资产名称、资产型号、入库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组成,并对金额、报废金额、实际金额进行求和统计。

(三)固定资产卡片主库增加入库单编号字段

固定资产卡片主库是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该数据库数据结构由编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价、金额、使用部门、领用人员、领用日期等字段组成。数据库中的每一条记录都与实际工作中的每一张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卡相对应。为该数据库增加“入库编号”字段使其数据与入库单数据库相连接。

(四)入库单数据自检

该模块通过两个计算公式:数量*单价=金额、实际金额=金额-报废金额,由计算机自动对入库单数据库进行自动检查。以保证入库单数据的正确性。

(五)入库单记录修改

如果发现入库单记录有错误需要对入库单数据进行修改。可调用该模块。在该模块中输入入库单编号后,程序便自动根据入库单编号对入库单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显示该记录。我们便可对入库日期、资产名称、资产型号、数量、单价、金额、报废金额、实际金额等字段进行修改,修改完毕按“修改确认”按钮进行存盘。

(六)设备报废

该模块功能除将报废设备记录删除,并在报废库中增加该记录外,还对入库单数据库作如下操作:(1)通过报废设备记录的入库编号检索入库单数据库,找到该入库编号的指定记录;(2)在入库单数据库指定记录中更改报废金额使其值为原报废金额+该次报废金额;(3)入库单数据库指定记录的实际金额更改为原实际金额一该次报废金额。

(七)入库设备查询

该模块实现按入库单编号字段对固定资产卡片主库进行查询和逐笔对账功能。只要在该模块中输入入库单编号,程序便自动如下工作:(1)对卡片主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多窗口显示技术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并根据设备金额进行自动求和统计;(3)同时,也对入库单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显示该条记录;(4)对求和统计结果与入库单实际金额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显示“对账正确”,否则显示“对账:错误”。

(八)自动对帐功能

在该模块中只要输入入库起始日期和截止日期,单击“自动对账”按钮该程序将固定资产卡片主库在该日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记录按入库单编号进行分组按金额求和统计。同时根据入库编号对入库单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自动与入库验收单数据库实际金额进行比较、实现自动对账功能。

如果对帐结果发现错误,根据入库单编号,查询入库单数据库指定记录,与原始记账凭证进行核对,看是否是入库单数据输入错误。如果是入库单数据输入错误,则调用“入库单记录修改”模块对入库单记录进行修改;如果入库单记录正确,则根据入库单编号,对固定资产卡片主库进行查询,检索符合条件的记录,逐一与固定资产原始卡片进行核对。对发现错误的记录,调用“记录修改”模块对固定资产卡片主库出错记录进行修改,直至对帐正确为止。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交通部 事业单位 固定Y产 问题建议

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专业仪器设备到价值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等不一,是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一、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的定义

交通运输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部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或者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管理管理机构

国家层面来看,在国管局内部由资产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对于交通运输部来讲,部机关本级和部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工作由国管局负责。

从部属层面看,按照职责分工,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司、经建司、文资办分别承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文化出版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现阶段,部属各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部属系统单位(包括长航局、海事局、救助打捞局、船级社等)分级监管,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是不同部门对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问题有不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

2.资产管理改革未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衔接。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可对资产计提折旧。目前,对于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方式,国家尚无统一的标准,除海事船舶外,我部尚未出台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标准,可供参考的只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标准。由于没有资产使用年限标准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标准,一方面,不符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今后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

(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机制不顺畅。当今大环境下,“重分配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预算轻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在各单位普遍存在。各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些单位无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岗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不畅,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协调难度大,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落实。尤其在规模较大单位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多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型分散在各业务部门,无统一归口的管理部门,加之职责划分不明晰,使用监管不到位,资产日常管理、账实核对、清查盘点等工作难以有效落实,资产闲置、重复配置、不当时用和处置资产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当前我部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占用,尤其是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占用数量参差不齐,资产占有量与业务开展的需求量不相称,部分单位资产配置不能满足单位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求,而部分单位有盈余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在单位之间的配置不均,单位间资产占用尚不公平。

从房屋的在职人员人均面积情况来看,人均房屋面积额为7432平方米/人,而在职人均房屋面积中位数为59.28平方米/人。各单位间的房屋面积“贫富不均”,单位间差距较大。部属各单位中,房屋人均面积最大的是“海事局某个单位”,人均面积为176,581.86平方米/人;人均面积最小的也是“海事局的”,人均面积为1.42平方米/人。

从车辆的在职人员人均数量情况来看,平均每12人1辆车,车辆人均情况同房屋情况类似,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人均车辆最多的平均每1人1辆车;人均车辆最少的平均每112人1辆车。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产权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单位未能根据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特别是一些基建项目投入使用后,迟迟没有办理竣工验收和资产交付手续,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3.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产,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设备使用方面,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在个别单位比较突出。如某单位,闲置设备占比接近30%,部分2007年购置的设备至今未使用,有的甚至尚未打开包装;有的单位利用率偏低的设备约占10%左右。此外,部分单位将设备无偿划拨下属公司使用或安装存放在系统单位。

4.资产报废、转让、出租等行为未履行审核报批程序。部里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几年,有的单位几乎没有向部里报备过资产出租和报废及转让等事项。但从检查、调研等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单位确实有报废、转让和出租资产的行为,尤其有的单位将资产长期无偿出租给所办经济实体,甚至有的单位违规将资产交由其所把实体出租,租金未纳入事业单位的财务账。

已达报废期限的资产仍在账上,造成账面虚高。检查时发现不少单位应付款高达几十笔,长期挂账,债权单位是谁根本不清楚,像这种情况该清的就应该及时清理掉,不要长期挂账。

5.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全面应用。对于部分单位来说,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满足数据的简单收集和汇总问题,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应用。第二,资产管理信息在横向部门与纵向级次间尚未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例如,目前财政部以及我部部分单位分别设计开发了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统一标准,且相互间不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联网,由此,增加了我部未来统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加强资产管理,需要从认识、机制、科技、人员队伍方面来加强管理管理,根本我所接触的交通运输部资产管理来说,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高。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单位领导责任,把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今后要向管资金一样来管理资产。切实采取措施在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重点支持,不断改善资产管理工作的条件与技术手段,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理顺管理机制

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做到资产管理机制与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即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明确财务部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脱节。各单位要对资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对于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要抓紧理清明确;对协调和制约机制不适应、不顺畅的,要抓紧调整规范。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适应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需要,各单位要对单位F有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做好制度办法的“废、改、立”工作。要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实际,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要制定车辆、船舶及其加油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和公务用车购置。同时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要组织对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等部门人员的培训,使这些人员都能熟知资产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首先,资产与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资产存量维护与增量需求都是预算安排所考虑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预算安排的资金又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

当今要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的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就要保证好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摸清家底,二是要有资产配置标准,三是要有费用定额标准。

(五)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资产管理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只有每一名职工都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每一个领导都对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才有扎实的基础。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从资产配置的计划立项、预算申请,到资产的政府采购、基建施工、验收入库、分发领用,再到资产运行维护、有效使用,最后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都应进行规范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章制度可依,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操作流程可循,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缝隙。

(六)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各项工作领域。在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甚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革命。要想把资产工作管好,必须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为此,探索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推进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七)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