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时期,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对保险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达到就业的实践标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保险专业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培养出毕业即就业的保险专业人才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事情。保险专业教育“职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工作能力,没有实践的保险理论就是空话。让学生多些实践多些行动,学生才能学到真东西,对学生才有用处。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虽然在实践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改革,但仍然存在不足,包括实践保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学习内容较为单一、研究不够深入、创业教育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上手操作能力弱、对行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以深化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保险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较少,关于保险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借鉴经验较少,保险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保险专业的建设还不太成熟,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二是保险专业老师缺乏,大多是由金融类的老师兼任,对保险的研究并没有很长时间的积累,这就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三是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课时分配也相对较少,学生没有系统的时间全职投入实习,掌握全方位的工作经验;四是对将来的就业方面不明确,学生没有渠道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五是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的前沿创新想法无法通过创业得到实施,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对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
基于“政产学研创”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校内设置实训基地,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我校大力支持学生的实践教育,设立了商科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初尚保险工作室已加入学校的众创空间,该项目既有校外的指导老师,又有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及保险专业师生的每日运营。郑州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初尚保险工作室,作为保险专业与中国人保健康校企合作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保险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充分践行“政产学研创”融合培养进行了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专业的人才。中国人保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室不断增强其实践能力,工作室在学校和企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相应的保险业务,学习期间已取得了丰硕的业绩成果。保险学专业教师全程高度参与,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对本团队进行经营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就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及保险产品说明等方面的指导。注重实践比赛,专门设立了竞赛支持方案,促进大学生的竞赛,根据比赛规格和获奖等级给学生发放竞赛奖励,通过实践类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外全职实习,在低成本试错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校外全职实习,区别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实习中接触的工作任务越多,越能对职场有清晰地了解,真实上手操作的实习经历,能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和潜质。实习经历在寻找工作时是人力资源最看重的能力点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自己个人能力最快的一种方式。在实习中不断地体验工作、与工作磨合,最终确认自己毕业后的求职方向探索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通过实习提前试错,以防毕业后频繁跳槽。在实习中提前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感受工作氛围,再决定是否从事相关的工作,在毕业后降低换工作的概率。有针对性的实习可以提前感受下专业对口的职业,提前了解目标职业所需的技能,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实习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不喜欢这份工作,可以直接走人,降低毕业后跳槽的成本。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或者知识,在求职时从众多求职者中胜出,在大学期间能有机会尝试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尝试各类专业公司,减少就业时纠结职业选择问题。
(三)订单式培养,注重专业对口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时征询保险企业的要求,做到课程与就业目标挂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结束后学生可自愿选择去合作企业,同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寻找其他企业就业机会。订单班课程主要培养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组织与营运,使学生了解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内容、职能部门设置、组织架构与营运管理的基本模式。二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做到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态度、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康的个性心理、娴熟的职业能力。三是展业岗位基本技能训练,训练保险产品解说技能,掌握产品解说要点、原则、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保险投保实务练习,模拟保险投保操作流程、新契约保单作业流程、保险合同单证填制训练。四是团队建设技能训,甄选技能训练;会报管理技能训练;晨会经营技能训练。五是业务操作技能训练,承保业务操作技能训练;理赔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六是售后服务技能训练,包括保单管理技能训练;理赔服务技能训练;保全业务服务技能训练;其他售后服务技巧训练。
(四)共建师资,提升教学理念与方式
目前高校普遍的教育模式大多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实际经历,很难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险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实现零距离教学,可以聘请校企合作保险公司优秀的员工,作为校外兼职讲师,壮大保险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资源特色,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一起携手共建同进步。教师与企业优秀员工,在专业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和企业的成本,打造双赢模式。通过开展校企之间师资共享及培训等方式,引领保险专业教师结合实践内容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转型,整合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经营特色,取长补短,增强校企互动,推进学校教师和公司培训部的交流合作,营造更好的授课条件。
(五)创新创业项目支持,提升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保险 课程实验 探讨
一、前言
课程实验是指在某些课程的计划教学课时中,安排若干课时进行实验教学,老师通过在实验室引导学生上机操作来完成对某些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课程中的某些专业知识。例如在讲授保险合同时,老师可以边讲授边指导学生模拟保险合同的签订过程;或者将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如机动车辆保险的理赔纳入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课后验证性实验。为了促进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丰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各高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陆续开展了模拟实验与课程实验。在江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对有关保险的课程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我们将开设保险学、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了能够在已引进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寻求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打造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构筑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实验教学平台,我们选择了江汉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的50名学生对保险实验教学软件进行了实验,设计了调查问卷请学生填写,还和一部分学生就课程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见表1)。
二、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硬件利用率较低、软件开发滞后
现阶段,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很多高校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对于本院硬件方面的配置,总体满意的同学占到25%,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人数比例更高,经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实验室的利用率太低。和硬件设备相反,很多高校对保险实验软件的投入非常有限,更新时间更是滞后,而一般高校又不具备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在购买软件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实验软件的开发非常有限,很难买到适合教学的软件。目前开发出来的软件主要是针对保险公司或是保险中介机构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直接运用到教学还需要进行内容的筛选或更改,这对课程实验特别是实验指导教师是一个挑战。经过调查发现,只有34%的同学对实验软件的操作性作出了满意的评价,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同学对于计算机操作不甚熟悉,特别是课程实验软件基本采用键盘操作。以财产保险中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为例,因为涉及到的基本险和附加险种类繁多,在进行险别的批量录入时操作上的问题比较集中(见图1)。软件的购置投入、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不足导致实验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得实验室主要用于计算机技能的训练,难以取得好的实验效果。
2、实验教学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
调查发现高达68%的学生认为在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显然,实验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尽管实验室配备有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他们也熟悉软硬件操作,但是他们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将理论讲授融入实验操作过程,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教学只能由专业教师来完成。而专业教师又缺乏专门的技能训练,虽然熟悉专业知识却不能熟练操作软硬件,同样使实验教学效果打折扣。这与高校对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纯理论教学多,但是他们的付出与所得是不对称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主动性与积极性很低。
3、保险课程实验的课时安排不够充足,实验课程没有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衔接起来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反对只安排20%的课时总量作为课程实验课时,他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安排实验课时。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同学经常会面临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例如在正常的保险理赔过程中(见图2)涉及到赔款理算时,虽然系统可以直接生成结果,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对于具体计算过程提出疑问。同时,赞成和反对课程实验和课堂讲授内容联系密切的同学人数相当,这说明同学对于课程实验和课堂讲授内容的衔接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课堂实验本身受到实验软件开发滞后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不能满足对课程实验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当然,调查还显示有76%的同学通过体验后认为开设实验课程相当有必要,这说明大家对于实验课程的效果是认可的,需求也是相当强烈的。
4、课程实验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目前学校对保险实验室主要用作简单的教学使用,课堂上主要以专业提高型和综合训练型实验为主,对学生进行保险实务培训和保险业务流程操作培训。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保险、保险市场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独立、熟练地完成保险业务的各项操作,并通过系统、丰富的保险活动案例将保险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保险实践中。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实验应以专业提高型和综合训练型为主的认可度是最高的,赞成的同学分别达到27和36人;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10位同学认为实验教学应以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和国外大学的保险实验室相比,国内目前的课程实验仍然是偏重于业务模拟实验而非研究型实验,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室软硬件的功能,这是非常可惜的。
三、促进保险课程实验教学发展的对策
1、重视实验教学的软件和硬件配备
第一,要求实验室在硬件配备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硬件设施应该至少能满足软件不断升级的要求。第二,在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在保险公司、保险机构、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机构中使用较广的软件,使得学生以后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三,在实验软件的更新和开发上应该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提供和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机构同步的更新服务,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根据具体教学工作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对实验软件进行一些调整,使之更适用于课程实验的教学使用。
2、重视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构建完善的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扎实的专业技术队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和改进。
(1)加强专业人才的配备和引进。应该聘用一批热心于课程实验体系建设,勇于开创的专职与兼职教师,并且通过经常组织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重视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应针对实验指导教师理论功底扎实、实验软件操作薄弱的特点来开展相关的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化实验指导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第二,专门开展有关课程实验软件的培训,这项工作最好由实验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并且可以为实验教师上岗制定一定的标准或开展专门的考核工作。第三,制定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保险社会实践的政策,例如从分配政策上鼓励教师从事社会实践,培养实验指导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技术等级考核办法,合理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及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保险实验教学队伍,才能确保保险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真正有成效。
3、加快保险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开发
调查显示课程实验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还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紧密结合保险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首先应该分别明确保险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学时数,保证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其次还应该加大保险课程实验的开发力度。例如在《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之外,还大力开发有关《机动车辆保险》、《海上保险》等的实验课程,提倡增开综合设计型、专业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大型实验,满足学生进一步掌握保险专业知识的需要。最后还可以考虑对于课程实验学时数比例较高的保险专业课应该尽量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这样有利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4、充分利用保险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功能
对于保险实验室的建设,应该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除了通过一般的业务流程模拟操作进行教学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实验资源为师生的保险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我们在保险业经营风险防范、人寿保险经济分析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在开放性课程实验中获取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考虑全面开放实验室,为外界从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提供咨询等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取和保险公司合作或共建实验室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对保险课程实验软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从而使课程实验教学和保险公司经营的具体环节能够更好地接轨。
5、重视课程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课程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在保险实践教学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掌握保险活动运行的全过程,对保险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深入的实验体会,学生可以了解到保险单的签发、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保险合同的生效和终止等从投保到理赔等一系列的保险活动内容,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保险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对于如何开展保险营销活动、保险查勘和理赔以及保险防灾防损活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地提高。因此,我们还需要同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在低年级阶段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保险经营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强化理论基础;在高年级阶段以社会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力开展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保险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校保险课程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开展保险实验教学的需求相当强烈。我们应着重改进保险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设计,使课程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保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本文系2007年武汉市属高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金融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现状 调查报告
一、在小学数学施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
1.调查显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媒体的辅助,新教材课堂资源不够充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材的编排上,有的图画内容多,里面提供的数学信息也很多,在接受新的知识时,受思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选择相应的有效信息。
3.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理解。
4.习惯较差、完成作业不够及时。学生学业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中后进生比例偏高,且转化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提优又要补差,教师们感到操作起来有难度。大部分学生寄宿,而且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上业很被动。
5.课程改革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为城镇与农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咎其原因,一是地理条件及设备设施的差异;二是由于管理水平、改革意识和教师素质的差异。
6.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空间小,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这些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则很难见到。这一现象在农村小学相当普遍。
7.教研活动开展不力,一是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二是活动实效性差。三是活动的次数不足。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学习,深化认识
对于实施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种教学研究层面的要求,现在则已成为一种法律的规定,必须在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
2.继续加强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研究,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一是在备课阶段加强对目标的研究。要能够将数学学科的总目标和学期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并从目标的育人功能出发,去选择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的教学将是一种盲目的教学。
②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前一个目标属知识技能目标,后两个目标体现了新课程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属于“过程性目标”。传统教学只重前者,而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只重过程而不重双基落实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课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与相互促进。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①创设有效的情境。
一是趣味性和问题性的统一。教学中可用挂图、语言、故事、比赛、游戏、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出各类情境,但要注意避免只重趣味性、淡化问题性的作法。
②让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
模仿学习、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对此,我们应当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既要看到传统教学中过于偏重前两种方式对学生发展的消极作用,也要看到其效率高和示范性强的积极作用;既要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再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让学生灵活选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③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关系: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对那些不容易由学生自己发现(较隐含的)或没有必要让学生自主发现(如规定性的)的知识,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即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突出重点和提示规律的讲解,否则,将出现无价值的时间与精力的耗费,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是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即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操作实践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④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一是评价时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二是在评价中,尤其是过程评价中,既要体现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又不能使评价复杂化;三是要明确书面考试仍然是一种最客观、最有效、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的评价方式。
3、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为了切实解决前面所述的若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只有深入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要突出“以校为本”的特征。活动中要从本校本班的学情出发,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规的“三课”活动之外,还应增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经验交流、总结反思与课题研究等形式;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
(2)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
①师―师交流。一是开展校内的结对帮扶活动,尤其要加强已有新教材使用经验的教师与本期才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二是邀请优秀教师上示范课。
②校―校交流。即通过开展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活动,达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高职;保险学;教学模式
1学生主体作用的释义
所谓“主体”,即第一、主要参与的群体,也是活动中的核心群体。而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可以理解为课堂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参与度最高且具有较强主动性的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一直都把教师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和讲授将知识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成为最为活跃的主角,甚至是在唱独角戏,完全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实施,并主导了教学效果的高低。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保险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保险学很多学生都还存在一些误解,尤其是当前保险市场种种不规范业务行为导致大众对其颇有微词,由此也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那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释疑和解惑,学生的误解就能够及时消除,放下对于该课程的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2)有利于提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由于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学效果完全由教师的水平决定,导致不同的学校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保证。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退居幕后,仅仅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演练和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得到很多的收获以及超出书本的知识,且思维不会完全被教师所限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扩散思维。(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操水平,而保险学课程也应该如此。通过保险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懂得保险产品设计的技巧、掌握保险核算方法,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保险产品市场营销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工作内容,仅靠倾听教师讲授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必须要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和训练,掌握今后将要从事的保险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职院校保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1)运用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随着中国和全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关于保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很多,并且很多案例故事性、趣味性强,也具有一定专业深度和所学知识的对应性,有较高的讨论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案例加以筛选和提炼,并引申出一些开放式的、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和讨论,教师在期间仅仅进行提点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讨论告一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向全班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这样各抒己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激活,且在材料收集和研讨过程中还能得到教材框架之外的收获。(2)运用项目驱动法和任务引领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引领法,就是通过实际工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保险公司的真实业务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或者分工完成。在学生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偏,并时刻监控学生的进展。学生完成项目后,要通过演示和汇报将成果展示出来,供专家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成为了学习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关键词:体育保健课;高校;健康第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01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保健课是针对先天或后天有不同程度残疾、疾病、或是因为受伤,过度肥胖儿导致不能够正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而设计的课程”,纲要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全体的关怀,为各部分群体提供参与体育锻炼获取体育知识的机会,对于全民健身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中体育保健康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亦发生转变。高校中目前多数学校体育课程通常是两节体育课,锻炼时间、锻炼效果远不能达到要求,另外,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以体育锻炼为主,让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但这仅是针对能够从事体育锻炼的正常学生而言,对于不能或暂时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来讲,其将会丧失获取体育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发挥,同时有违于体育公平性。因此,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开设体育保健课可谓是意义非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可谓是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同时也是丰富体育文化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
新时期,体育保健课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但是在其开始之初,呈现出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与处理。
1、课程设置于教材问题。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一直是一门重技术、轻理论的课程,并且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主要都是针对身体正常的学生来安排,对于体弱、伤、残、病的学生来讲,在正常公共课中常常被以见习生来处理,没有对其布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样,在市面所售体育教材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有关体育保健课方面的教材亦非常少见,并且所涉略的内容没有针对性,编撰者没有站在学生实际情况的角度进行编写,实用性较差。
2、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在当前高校中,体育保健课的教师多由体育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多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面对体弱、病、残的这一特殊群体来讲,都没有相关的经验,并且在相关学科,诸如:《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卫生营养学》等方面涉略较少,难以保证高质量的体育保健教学。
3、认知偏差。高校中的一些职能部门,对于体育保健课的认知不够,对于体弱、伤、病、残者常常是采取缓考或者免修处理方式。这也变相的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群体的体育认知能力方面出现偏差,一方面是他们欣赏和羡慕别人潇洒的英姿、雄健的体魄, 渴望能够和正常人一样从事体育活动; 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一些方面的欠缺而感到自卑和压抑。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在大众的场合中表现得沉默寡言、郁闷、内向。
4、器材、场地等设施不完善。这一特殊群体不能像普通大学生那样正常使用体育场地,器械等设备,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偏向于康复训练的设备,很多高校都没有这方面设施,包括专门的场地,这也是成为开设体育保健课的重要原因。
三、促进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开展的具体实施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开设体育保健课,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其进行人性化、科学化、区别化的教学,可谓意义重大。
1、要注重保健课的教材编选以及课程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定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开展体育保健课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在教材选取上,不应当忽略体育保健课的理论,要让学生们明确体育保健课的目的以及作用,从而增强体育素质薄弱学生们的信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体育保健课的理论部分应当在讲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和卫生知识外,还有对体育保健医疗方面进行讲解。
2、要明确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体育素质薄弱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融入到全面发展中,这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也是高校的任务之一,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3、教学应当注重循环渐进在高校保健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应当根据体育素质薄弱生的特点进行先简单、后复杂的体育动作教学,随着学生们体质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延长保健课的运动时间,提高运动量。高校体育保健课想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不是一时半会就可做到的,应当坚持经常锻炼,才能使效果不断累积,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育保健课切记练练停停、半途而废。保健课教师应当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的天体下,逐步增加难度和节奏,让学生们自觉的控制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保证学生们的每一次学习和锻炼都有收获。有所进步。
4、培养学生课外锻炼的习惯保健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仅仅靠课堂锻炼是难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为此,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健身的习惯,使课堂成为课外锻炼的导向,课外锻炼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5、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方法。建立客观合理的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标准,是推动体育保健课程朝着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体育保健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体育保健课以恢复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所以体育保健课评价标准应淡化体育技能评分,弱化考试,重视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成绩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强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从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人手,参照身体功能恢复状况、学习过程主动参与程,心理适应能力、理论、运动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综合考评。
健康是无价的财富,培养健康的大学生人才,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都应给学生以指导和引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帮助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实现健康,为其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