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基本核算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旧《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性、合法性、可靠性等原则,将其日常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点,分类进行归集、汇总、核算,计算该时期内各项活动费用发生的总额并分别计算单位成本的核算活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相关成本核算规定已不切合医院实际。
(一)核算科目不科学 对于一些政府性的指令任务活动、相关医疗救援以及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相应发生的支出医院都作为成本列出,造成成本增高,数据失真;同时,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一些医疗费用的政策性减免,也缺乏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旧医院财务制度下,药品支出科目与医疗支出科目并列核算,药品成本的单独核算容易滋生“以药补医”现象,导致高药价的产生。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计提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从而不计入医疗成本。由于修购基金不抵减固定资产科目,而报表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报废前始终为原值,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和基金同时虚增,影响报表中资产和利润相关科目,造成信息偏差。
(三)费用分摊方法弊端多 旧制度下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用间接费用的分摊,一些医院的处理十分混乱:一方面,一些医院对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进行统一计算,不分摊,使得管理费用不受控制造成恶性膨胀,成为一个“百纳盒”;另一方面,一些医院按照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标准分摊管理费用,过于简单,容易造成收支结余不准;再次,一些辅助科室的成本存在多次迂回分配。以上各种分配问题使得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四)成本核算缺乏分析控制 目前,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大多是各项成本数据的整理和归集,为核算而核算,核算重点放在计算上,不能有效的体现核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各项成本的各期变化,没有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差异、寻找原因和责任,从而未能达到降低成本和成本控制的目的,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核算科目不够科学完整、一些核算方法存在严重弊端、成本分配不合理等使得成本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不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相关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是医学专家,相对缺少对医院运营、成本管理等理论体系的理解,对成本核算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成本核算流于形式,成本发生和成本责任无法挂钩,严重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改进
新制度对成本核算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新制度明确了各级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内容,优化相关核算科目,提出新的费用分摊方法,要求新增成本报表,对完善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调整优化相关科目 新制度把“药品收入”并在“医疗收入”科目内,把旧制度中的“药品支出”、“医疗支出”合并新设“医疗成本”科目,药品按进价入账,领用时确定实际成本,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规范了药品管理。“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医院开展科研、教学项目使用自筹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在“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新制度单独设置科目反映科教活动收支,通过“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把科教项目纳入收支管理,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科目,规范医院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核算。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制剂成本核算账务处理 问题 思路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94-02
t院制剂是医院为满足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院制剂能够弥补现代工业制剂不足,因此是医院临床用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传统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医院制剂往往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独特的疗效,满足临床医疗、科研需要。因此其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无形中提高医院声誉。医院制剂作相当于医院内设企业产品,因此其成本核算一方面要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制药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基于医院制剂产品的特殊性,本文重点研究其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对医院制剂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制剂成本核算的要求
为适应时展的新要求,2010年,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共同下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对医院制剂生产的核算作了修订,要求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关于医院制剂方面的管理制度。将自制药品的成品以及制作材料等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并且产品及材料在入库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法。另外,医院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的实际成本计入“在加工物资”科目。通过相关科目的明细科目,归集制剂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则采用二级明细科目进行记录,单独设置“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并且于会计期末,按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有关自制物资的成本之中。
(二)加强制剂成本核算是提升全院核算标准的需要
医院的成本核算内容广泛而复杂。核算工作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制剂室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把每一部分的成本核算搞好,全院的成本核算才能搞得更扎实、有效;而只有将制剂成本核算工作做得清清楚楚,才能在促进全院成本核算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全部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
(三)对制剂成本核算是正确制定制剂药品价格的需要
合理制定制剂药品价格,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全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制定制剂药品价格的前提,是正确、有效地核算出制剂药品的实际成本。以制剂成本核算为依据,根据临床制剂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制剂药品价格,是促进医院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有力支撑。
(四)医院制剂成本核算是不断增收节支工作的需要
只有准确的制剂成本核算基础才能向医院决策层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对制剂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核算分析,掌握其成本变化规律,才能协助院领导做好预测和决策。因此加强对医院制剂产品成本核算的工作势在必行。
二、医院制剂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剂成本核算方法工作过于简化
现有很多医院对于制剂成本的核算仅停留在计划成本层面上,并未构建科室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工作方法简单,从而造成制剂成本数据失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很多医院成本意识不强,缺乏专职成本核算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造成的。
(二)制剂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不完善
不断完善对制剂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医院制剂室实施成本管理控制策略,降低不必要的各种消耗,减少不合理损失,实现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使制剂生产保持良好经营状况。医院生产的制剂仅供内部临床使用,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因而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及生产标准,有些自制物资生产量小,无法批量生产,导致无法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
(三)制剂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医院不重视制剂成本核算工作,由药剂科核算会计定期填制制剂生产月报表,随同药品出库和销售统计表报送财务做账务处理。制剂室没有专职成本核算人员,造成医院制剂成本核算信息资料不全,无法开展品种成本核算和计量工作。由于制剂销量低,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和核算,手工操作业务量大,工作繁重,无法满足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工作需要。
三、开展制剂成本核算的思路
成本管理要求医院根据总的发展战略和事业发展计划,对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费用,而且对于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中制剂生产成本的费用项目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按照类别或品种对成本核算的对象做了细致的分类。在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制剂生产成本费用项目包括: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产生时,可以直接计入制剂生产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是指在制剂生产过程中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包装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制剂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应付职工薪酬及福利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和医院负担的“五险一金”等费用。
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不能直接计入制剂生产成本,这类成本需要先按发生地点或用途进行归集,月末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制剂生产成本的费用。它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设备修理费、制剂检验费、制剂储存及管理费用、水电费、办公费等。在进行制剂成本核算时,按照将单种制剂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对应种产品的成本;而固定资产折旧、设备修理费、管理费用等一般都是由多种制剂共同产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一制剂的成本中,因此,需要将这些费用按标准进行分摊后再计入相应的制剂成本中。
(二)间接成本的归集方法
在制剂间接成本的归集过程中,对于各项不能直接计入的费用项目,其归集方法和依据各不相同。对于一次性物料消耗成本,按直接生产人员所耗用的实际量计入;对于房屋折旧按制剂室使用房屋面积占整栋房屋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系数,计算应该归属于制剂科室的房屋折旧;对于生产设备折旧,按照制剂生产设备的月折旧额归集属于制剂室的设备折旧,如果存在不同品种的制剂共用同一生产设备,需要按各自占用的机器工时分配其应分摊的设备折旧;对于修理费,按实际发生的制剂生产设备修理费入;对于制剂检测费,按制剂室自行检测自制制剂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药检部门按规定收取的检测费和送检样品的成本费用计入;对于制剂储存及管理费用,应以实际发生的从事制剂储存、管理的人员工资福利、办公费等相关费用计入;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电、汽费用,按实际使用量和内部转移价格计算计入。
间接成本归集完后,将制剂室的直接成本加上归集好的间接成本得出制剂产品的总成本,在各批次制剂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入各品种的成本,从而计算出各自的单位成本。
四、制剂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
1.领用库存药品、材料等进行制剂生产准备时,借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自制原材料―××药品”,贷记“库存物资”。
2.专门从事制剂生产的人员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借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药品”,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应付社会保障费”等。
3.生产制剂发生其他直接费用,借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药品”,贷记“银行存款”等。
4.生产制剂发生的间接费用,借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按照相应的方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借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药品”,贷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一般可以按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时、机器工时、耗用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或药品、材料产量等进行分配。分配方法需要各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各医院的分配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分配方法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
5.制剂制作完成,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贷记“在加工物资―自制物资―产成品―××药品”。
五、加强制剂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账物管理制度,提高制剂人员成本意识
明确制剂核算部门的职责,完善医院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领物制度、成本责任制度,同时建立完善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产成本的明细账。形成系统健全的账物管理制度。为保障以上措施的有效实行,要加强监管力度,如在制剂部门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由其负责对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监督,比如原材料的消耗、入库的数量、在产的制剂数量等进行真实记录。同时,进行月末盘点,并报财务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加强对医院制剂制造和管理的相关人员的会计知识培训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目前,医院制剂部门存在相关人员成本意识淡薄、物资管理松懈的现状。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逐步增强医院制剂相关部门节约成本、科学专业化管理的意识,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制剂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计算制剂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二)推广两级核算体制,加强成本核算科学性
医院制剂成本核算的两极核算主要内容如下:一级核算是指按照企业核算方法,建立制剂产品成本明细账,对生产制剂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员费用及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及核算。接着确定合适的分配方式将费用合理分配到各制剂的产品中,最终形成各制剂的成本。二级核算是为了适应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在要求,新制度中要求医院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制剂的收支结余进行了解和分析,与制剂生产部门沟通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具体来说,二级核算就是对各种制剂产品的收入、支出及结余状况进行部分类核算。
(三)加强制剂成本预算管理,做好成本监测控制
从以往对制剂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来看,制剂生产过程中对事前、事中的成本分析和日常监管不足,制剂成本核算都是单纯的事后算账。由于自制制剂与市场上的一般商品不同,其价格不可以随成本或供需情况调整,制剂价格受物价部门的监管,不能随便更改。因此,只能通过降低制剂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制剂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监督,尽量把制剂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在零售价以下。比如在预算环节,制剂部门需要根据每种制剂的零售价格,参照历史成本数据,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对每种制剂产品的成本水平设定具体的目标,优化操作流程,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制剂产品生产效率。
(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制剂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医院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已经成为趋势,从而为实施制剂生产和核算的信息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其制剂品种数量多达几百种,原材料种类繁多,手工核算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制剂生产需要。引进制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制剂成本核算的成效尤为重要,通过软件系统能快速地计算出每种制剂产品的材料及费用,实现单个制剂产品的成本计算和制剂生产全过程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使制剂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和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苏榕生,郑琼玲.浅谈制剂生产成本计算[J].卫生经济研究,2000(07)
[2] 陈有孝,褚以德.现代医院全成本核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王春华.医院制剂产品的成本核算探析[J].会计师,2013(1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相关问题
[DOI]10.13939/ki.zgsc.2017.15.358
从目前我国医院发展的现状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成本核算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医院越来越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本文对新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对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一定的改善措施,旨在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
1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概述
医院财务制度原有的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笼统,虽然要重视医院的成本核算,但是核算的对象是什么,该如何来核算,核算的统一标准等方面就比较模糊不清。因为没有明确的核算目标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顺利地开展。而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制度来说,各个方面更加明确,明显让医院成本核算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新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对医院成本核算有了明确的定义:“医院必须对成本进行分析与核算,从而对成本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达到降低医疗活动的基本成本。”无论是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还是核算对象以及成本的轨迹、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文规定,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操作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科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是对一些项目实行了分割与合并,而这些调整均会对医院成本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2 成本核算框架
《医院财务制度》第30条明确规定:医院科室成本核算需要将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而科室成本的分摊为四级分摊。从目前财务制度对科室的定义来分析,医院成本核算需要对各类科室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分类与梳理。例如: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中没有单独体现医疗辅助类科室,因此,在实施“新两制”的基础上,可以对医院科室核算体系进行规范与整理,从具体要求来看,科室分摊等级也需要进行对应的调整。因此,每一个医院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成本核算中要灵活处理,也不能完全按照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来进行调整,要以制度为基准,然后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通常从医院临床管理方面入手,比如,麻醉手术科、介入放射科、内镜中心等,这些科室统称为平台科室,关于科室分摊等级的核算,则需要根据平台科室实际需求来进行调整。我国大部分医院临床的真实情况是为平台科室提供临床服务。从受益的基本原则来看,谁受益谁就应该对相关成本进行承担。因此,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则需要根据各个医院临床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核算处理。首先,要将临床科室的成本分摊到平台科室;其次,再进行四级分摊到各个科室。通过四级分摊,能够对成本进行更好的统计,而且通过分摊之后,不仅能够明确各个科室的成本,而且还能加强控制的力度。
3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3.1 核算意识不强
通常公立医院管理层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会将重点放在医疗改革方面,重视医疗改革的同时,忽视了医院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这种只注重积累与发展,但是不重视内部规划的运作方式,导致医院财务人员逐渐开始忽略成本核算这项工作,认为成本核算仅仅是财务管理当中的一个环节,而且不重要。但是成本核算其实关系到医院的投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明确掌握医院资金的去向。因为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很容易造成医院出现重复投资的情况,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收益。
3.2 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内部核算成本工作不够重视,这是导致医院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与医院其他医疗工作脱节,没有统一的机制就难以发挥医院各项工作的功能。这样便会出现成本核算工作无法完全跟上成本核算的计划,忽视了成本核算最为重要的功能――计划功能。很多成本核算方法也不够规范,缺乏科学性与统一性,导致医院成本核算缺乏说服力,完全没有将成本核算的统筹能力发挥出来,核算结果只是无用的数据,无法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依据。
3.3 医院对于实物的资产核算不到位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形成与完善相对比较滞后,从而难以适应新制度的改革要求,而且部分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到位,例如,医院内部的医疗设备没有划分维护的资金,日常维护难以切实进行,核算物资过度占用资金导致医院重要的工作无法开展等。因此,医院资产账面的价值与实际的价值严重不符,影响到医院未来的发展。
3.4 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环境要将越来越复杂,涉及各个科室的分摊、临床部门的服务等。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缺乏信息核算的专业技能,导致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系统与实际运作细节上的不符,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核算数据存在差异,导致核算结果数据失去有效性,最终影响到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功能。
4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新财务制度;成本核算;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F23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树立与推行,医疗机构之间的竞赛日趋激烈,这就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应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发生了微观变化,而其间的成本核算问题是确保医院正常安稳运转的底子。
一、现行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表现
1.重收入、轻管理。医院中大多数的科室只是单纯地专注收入,而在卫生材料、物资管理及固定资产方面做得不够。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是简单地将卫生材料进入成本核算,忽略了其他科消耗资源的成本核算,导致水、电、气及其他资源浪费严重,另外还有些医用耗材不是根据科室当月的使用量进行统计,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进而无法真正反映出医院真实成本核算从而进行有效地核算。
2.只着重物化成本。医疗效劳成本,指的是医疗机构或是医务人员为了出产或是供给有关的医疗效劳,所耗费的全部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等的钱银总和。可见医疗本钱管理既要重视物化本钱,又要重视技能与劳动力成本,才能体现医疗服务的整体价值。而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劳动力计量口径不一致,导致医院在成本核算知识简单地使用门诊人次及人数,住院量及人次作为计量单位,进而导致成本核算不全面。
3.缺乏合理的预算。医疗成本计算是依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规模的规则,计算医院在医疗效劳进程中所发作的物质耗费、劳务酬劳以及有关费用的数构成和水平,是对医疗效劳进程中的费用发作和医疗效劳所进行的计算,意图是真是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本钱。合理的预算能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的科学配置,最优化实现医院成本核算。
二、会计成本核算完善的内容
财政部颁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全部修订,以便非常好地合作医疗体制变革。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引用了公司会计制度的计算办法,对医院的成本计算进行全部变革,解决现行成本计算的缺点,对医院的成本计算进行了完善,其完善的内容具体表现在:
1.夯实收入和成本基础数据。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收入一般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医院按照收入在HIS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医院各科室开单科室以及执行科室的收入想对应。同时医院的成本数据由各科室的人员、卫生材料、物资、固定资产以及消耗等的核实与统计,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这些数据将由物资管理和财务系统进行归集,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2.四类三级分摊法。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各个科室之间的成本结转以及划分表现为进一步透明化、原则化,医院将各科室按照业务性质以及于本身的管理特点分为:临床、医技、医辅以及于管理等四大类核算单元,将医院的成本分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医疗成本、提取医疗风险基金、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其他费用等各类费用事项,各类核算单元先进行医疗业务支出的耗费进行归集,划分到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要直接计入,间接成本要分配计入,归集形成科室业务成本。然后再按照分项的方式逐级分布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依次对于行政后勤类科室耗费、医疗辅助类科室耗费、医疗技术类科室耗费进行结转,形成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变化。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院为适应市场变化会不断增加更新设备,固定资产占成本的比重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科室实行成本核算后,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另外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方面通过累计折旧体现单位资产净值,另一方面通过累计折旧以科室成本的增加,体现设备的有偿使用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无产资产核算以及累计摊销,用来核算医院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费用,使无形资产的减值成本化。这些变化客观、正式地反映俩资产价值,所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也成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之一。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的出台,在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为全面反映医院的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开始实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在管理、服务、质量、成本、收益等各方面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对策如下:
1.提高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认知。医院的成本核算从宏观的角度也可以把握目前卫生行业形势,为了更好地制定出比较适合的财政补偿政策以及于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医院的成本核算要从微观的角度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促使医院收益不断增加。为实现目标医院需要强化内部管理者对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强化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层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帮助财务管理理念用于成本核算管理中。同时通过同行业好的新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将医院的成本核算细化,使医院逐步建立起内部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质的飞跃。
2.完善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医院的成本核算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医院成本核算进行了细节完善,明确了成本的归集和转移,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引进完善的HIS系统,进入信息管理平台,统计收入、支出、物资等各方面必要可靠的数据,以进行成本核算;再者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努力学习面对新挑战、新问题,掌握新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内容,保障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医院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不断的增加。从而建立起一系列比较适合医院本身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
3.注重成本核算的价值与分配。一方面医院卫生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医疗服务价格主要还是以政府的相关定价为主,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一般只是偏重于物化的劳动,活劳动的价格不能够得到相关的体现,医院医务人员运用掌握的知识以及于技能为患者提供的相关服务,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所以,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之下,医务人员的技术也能够在价格中得到体现,医院要在成本核算的同时追求医疗服务的最大化,利用好卫生资源,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成本核算上的分配机制,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成本的核算公式为:科室成本=直接计入+分摊成本、管理成本、医辅成本、医技成本),进一步落实了成本核算的分配机制。
四、结论
医院财务成本的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而且核算的难点部分在于收入确认以及于成本的分配比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医疗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细化,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相关的体系,作为成本核算营造一个比较适合的、畅顺的医院运行的良好的环境,确保在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站稳脚跟,并且提供高质量的卫生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能够保障医院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平.对医院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3,1:35.
[2]朱捷,江启成.医院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5:47+48.
[3]金晓文.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医院成本核算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
[关键词] 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18-0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加强财务管理,努力挖掘自身潜能,走内涵发展之路。
1 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风险意识欠缺
在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由国家包办,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等问题,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导致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但在目前国家投入减少和竞争性医疗市场的背景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必然也存在着被兼并或者破产等财务风险。
1.2 对财产物资监督管理不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①固定资产、药品和材料等存在账实不符。房屋的竣工或报废却没有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或报废手续,造成财务账面价值虚空;药品、材料等由于品种繁多,加之采取分期、定期付款等办法的因素,也造成了财务存在账实不符,资产“躺在库房里睡大觉”的现象时有发生。②设备使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对医疗设备,缺乏购置后的跟踪监督,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
1.3 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薄弱
医院会计工作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对成本核算与管理普遍重视不够,全成本核算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成本考核不能落到实处,造成医院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的现象同时并存。
1.4 财务分析工作开展不力,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医院会计更多的是发挥报账、算账的功能,到一定时期向有关部门和医院领导报送财务报表就算了事,医院财务的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医院整个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的财务分析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优化管理体制,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①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医院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严格遵循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相互牵制和授权批准原则,对不相容职务进行严格分离,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防止差错舞弊行为,确保医院资产安全和完整。②医院要根据国家政策制订各项具体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考核、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2 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2.2.1 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在编制医院收入预算时,要在处理好创收与守法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滚动预算法来编制,即参考以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来科学、合理地编制收入预算。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和合理安排的原则,确保医院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2.2 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现实中,一方面是医院在存货上占用大量闲置资金,另一方面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针对这种状况,医院要严格贯彻落实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的要求,财务部门要会同物资管理部门每年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对积压物资进行及时处理。此外,财务部门要下达库存资金定额,促使采购单位运用经济采购批量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使闲置资产为医院带来新的效益。
2.3 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积极开展医院经济活动分析
2.3.1 建立医院成本管理组织和成本核算网络体系,为强化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成立由主管院长任组长,财务、总务、设备、药剂等职能科室主任和临床科主任参加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和分级成本核算网络,对临床科室以病区为基本核算单位,对行政、后勤部门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位。
2.3.2 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和管理,为医院构建成本经营优势。要在医院建立成本考核指标和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以责任成本为重点,将其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体系中,使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3 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①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收入增减变动情况及收入结构分析,找出变动原因,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例,提高收入含金量。②进行人均医药费用分析。分析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每住院床日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费用水平等,确定内外环境变化给医院所带来的影响。③进行业务量的变动分析,如门诊人次、出院人数、实际占用床日数及平均住院日等分析,找出自己与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及同行业水平的差距,确定管理目标,提高自己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④通过对医院总体资金结构、负债情况、结余情况、资产周转情况等进行分析,判断医院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3]。
2.3.4 加强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财务管理理财新观念。医院财务人员除了要学习掌握经济、财会和现代数学、法学、计算机等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加强会计职业操守和岗位纪律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树立人本理财、知识化理财和风险理财等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财务管理的智囊和参谋作用,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医院资金活动的真实情况,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确保医院各项经济工作沿着高效、有序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贾常荣.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1):29-31.
[2]张玲燕.浅议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