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化网络安全举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计算机网络 安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183-01
1、前言
随着我国数字校园环境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环境相对脆弱,网络安全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净化网络运行环境,尤其是设置有效的登录控制,以及网络防火墙,是实现安全网络环境的基础。高校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基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2、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
(1)网络攻击,尤其是黑客的入侵。高校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平台,基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因此,校园网络中的漏洞,都会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黑客主要基于网络漏洞,造成校园网络的破坏甚至瘫痪。同时,校园网络的服务端以学生为主,所以网络环境相对复杂,在下载东西或浏览网页时,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因而,诸多依附学习资料的病毒,被学生下载,进而造成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同时,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薄落,在网络信息的合理利用上,存在诸多的漏洞。
(2)人为因素的安全问题。人为因素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用户端和管理层。校园网络的用户端以学生为主,因而网络环境复杂,诸多不当的网络操作,都会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网络管理员在网络的管理中,对于服务器和数据接入端的管理不当,形成数据管理上的缺陷。校园网络的使用都设有权限,管理员在权限的设计上存在漏洞,在病毒的入侵下,造成局部网络出现信息瘫痪的问题。
(3)计算机硬件问题。高校计算机的硬件问题,是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一大因素。计算机的硬件中,对数据电缆线的管理不当,诸如数据信息的泄露等,容易对校园网络的封闭式管理造成影响。同时,数据管理的主机或硬盘受到外来病毒的入侵,造成管理数据的丢失,进而出现数据连接出错,远程网络控制无法连接,甚至出现网络的瘫痪。
(4)技术问题,尤其是防范体系的缺乏。当前的校园网络运行于互联网环境,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其在运行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校园网络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IP协议上的缺陷,其在设计中缺乏全面的安全考虑,进而在使用中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攻击。同时,校园网络的防范体系,在构建中不够全面,病毒或黑客的入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且,校园网络的安全机制缺乏,对于外来网络的攻击,不能进行有效地应对。
(5)网络软件问题。网络软件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采取措施将软件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校园网络的学生用户端,其在操作系统上具有潜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在校园网络的软升级上,对于软件的漏洞不能进行及时的升级,造成软件漏洞处于暴露状态,极易造成网络安全问题。
3、解决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安全管理、网络操作,以及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上。因此,在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中,主要基于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
(1)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于网络权限的控制和安全体系的构建上。尤其是网络权限的有效设置,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1)网络权限的控制。当前的校园网络,都在登录端采用权限控制的方式,对网络的使用进行保护。因此,校园网络在安全管理的进程中,要在登陆控制上,针对身份识别、密码验证等方面,强化管理的有效性。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需要在身份识别和密码验证后被使用。对于多次验证失败的用户,可以将其列入危险名单之中,进而在安全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用户端进行控制。所以,在正常使用校园网络前,需要基于身份识别、密码验证的步骤,才能被允许进入校园网络平台。2)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安全网络环境的营造,需要基于安全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安全防火墙体系的构建,对外来的网络攻击进行阻止,进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校园网络在运行中相对脆弱,因而在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中,需要设计多层防范系统,进而实现全面的网络保护。同时,安全防范体系,可以做到漏洞的及时监测与修补,进而确保网络软件的安全。并且,对于网络的硬件要进行封闭式的管理,进而预防数据的泄露。
(2)强化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网络安全的基础,因而要对核心设备,诸如网络主机和服务器,加强管理力度。同时,网络电缆线的铺设与管理中,要确保管理的封闭性,避免数据传输中出现丢失的问题。因此,在设备管理中,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核心设备的安全运行。
(3)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基于当前的网络环境,校园网络存在诸多的潜在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机制,是及时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要进行备份或加密处理,进而防止网络攻击而造成的数据丢失。并且,对于网络的运行环境进行及时的监测,进而对潜在的漏洞或管理上的缺失,进行及时的修补和完善。
(4)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基于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学生在网络的使用中,要强化其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上网操作,诸如网页的流量、数据的下载等活动,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宣传网络犯罪的严重性,进而约束学生的网络活动。
4、结语
基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校园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网络攻击,造成了网络的不安全性。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尤其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是加速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则庆.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祝贺.论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02).
[3]汪应,黄华.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08).
[4]于继江.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8).
[5]周晴.浅析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5).
“网络空间不是虚拟空间,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空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生态治理。”6月1日下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出席会议时如此表示。
在会上,夏宝龙表示,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重大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信事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基本原理与我国互联网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夏宝龙在会上提出,浙江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增强网络安全防御,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强化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浙江网信事业更好发展。
夏宝龙认为,网络空间不是虚拟空间,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空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要用法治方式治理网络生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网络安全是网信事业的基石,要全力建设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浙江省网信事业健康发展。信息经济在新常态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提高网信管理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浙江省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此前,4月28日下午,浙江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夏宝龙在会上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他还分析说,党的十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擘画,明确了网信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特别是要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 网络; 安全; 战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1-22-0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involves many factors. Among them, the computer and the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is the most core facto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ages of security technology, it cau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that is not satisfac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network security development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tri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factor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network security from the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technology
0 引言
人们日益重视并致力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发出更多更新的安全工具, 许多国家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各种情况[1-2]。尽管在过去十余年间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旧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新的安全问题正不断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实质上变得比以往越来越不安全。其原因在于,现今网络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交织是如此广泛和深入,任何一种单一的解决途经都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多样的网络安全问题。换言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技术、管理、意识等方方面面因素在内的综合手段。为此,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来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持久努力,以此作为网络安全的解决之道[3-5]。
虽然网络安全的发展与完善基于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与建设,但其核心在于技术的解决。其他方面如管理、政策、法规等手段,都是切合网络技术的过程,以及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走向进行引导干涉。
本文着重从技术的角度,理解网络安全发展的问题,从而洞悉网络安全的本质,明确网络安全的战略发展方向,把握有效构建网络安全的措施。
1 从技术角度理解网络安全战略
有效建立面向复杂态势的网络安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如何在不损害网络使用与性能的前提下,保持足够的安全性。鉴于现代网络是如此复杂而其天然上又对攻击十分脆弱,要实现上述理想的网络安全保护状态,是极其困难的。诸多因素需要妥善考虑,而这些因素又彼此深度关联与影响着。因此,必须有一个简要明确的主线作为网络安全发展战略所遵循的基准,否则在网络安全战略制定与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各样的因素所左右,从而出于这样或那样的折衷与妥协而偏离最初设定的目标。
因此,在建立与发展网络安全战略之前,必须确定一条主线或明确首要考虑的因素。网络是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网络安全问题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要素的缺失或不充分和自相矛盾等原因所造成的。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本质内因,这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1 根本原因:脆弱的底层基础结构
作为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底层基础结构,在技术上欠缺足够的安全能力,是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最本质原因[6-8]。运行于欠缺安全基础之上的现代网络系统,就如构筑于沙地之上的高楼广厦。现代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底层基础在安全性方面都十分薄弱,很容易遭受各种攻击行为的破坏。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设计与制造的主要目标在于追求计算的高性能,而很少关注安全性问题。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有效的安全机制,都是与性能相抵触的,因而几乎没有什么专门的安全机制被部署于底层结构上。缺乏安全能力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乃至于整个信息系统所固有的问题,可以视为最主要因素。
由于缺乏安全基础结构,尤其是底层硬件缺乏安全支撑功能,许多安全相关的功能在计算机系统中难以部署应用。例如,加密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手段,能够可靠地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但是,由于大多数加密任务不得不在软件层运行,所导致的低效率与高代价使之难以普遍地采用。结果就是大量的信息,包括大量的敏感信息,都以明文的形态存在于网络世界中,可以很轻易地被攻击者获取与理解。还可以举出更多类似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系统底层基础结构在安全能力方面的缺乏,是造成当前计算机网络漏洞频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1.2 当前态势:非对称发展的攻击与保护技术
同样是由于计算机底层基础结构缺乏安全支撑能力的原因,现有大多数保护措施实质上都是在现有脆弱基础上的某种堆砌与补救。这使得安全相关的程序与功能变得越来越庞杂,貌似更加强大,实际上却由于其庞大与复杂而变得越来越难以验证,从而等效于将更多可能的攻击机会暴露给攻击者。只要有足够的技巧、信心和时间,攻击者总能从中挖掘出安全上的漏洞并加以利用。现状已经清楚地表明,即使人们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漏洞与缺陷的数量与危害随着修补不是变得减少了,而是变得更严重――涉及面更广、危害更甚。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安全的”安全软件中的未知漏洞,更具有危害性,例如近期在SSL功能中发现的漏洞“心血(heart bleed)”。作为最基础的网络安全功能,SSL一直被视为安全、成熟、可信赖的。即使如此,也排除不掉存在致命漏洞的可能,更不要说那些未经广泛、严格验证的安全程序。这些例子说明了构建于脆弱底层基础之上的安全功能,是不可信赖的,从而使得攻击技术胜出于防护技术。
可以说,不改变现有计算机和网络底层基础结构,不从本质上提升底层基础,尤其是硬件基础层的安全能力,存在于攻击与防护之间的技术性差异就不会弥合,只会日益扩大。无论是沿着现有的安全软件与功能的路径继续发展,还是强化管理性措施,都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系统的安全性。
1.3 未来趋势:更激烈的安全技术竞争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信息系统,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更多更广泛的网络安全问题。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而现有安全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求。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保护海量存储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又同时能够有效合法地利用这些敏感信息,对数据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9]。再例如,随着移动数据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的普遍应用,数据呈现日益分散变化的状态,从而要求数据保护技术能够更好适应这种多变的状态。新的安全需求必将促使新的安全技术不断涌现,从而引发矛与盾之间此消彼长的斗争。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已经深深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很大程度上替代许多人类活动,影响到金融、服务、交通、电信等重要领域。这使得人类社会对计算机与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大,也意味着攻击安全漏洞得手后的获益率越来越大,从而吸引着攻击者更加持久深入的投入。更进一步地,当前,世界各国纷纷确立各自的网络战略。现在,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将网络作为国家竞争、甚至是军事竞争的重要领域。这种状态,意味着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中,引入以国家为推动力的发展力量。这一方面意味着信息安全技术将在国家力量的支撑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攻击者将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因为攻击者也能获得来自于国家力量的支持。因为,在可预计的将来,信息安全领域中攻击与防护的斗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2 建立网络安全战略的技术观点
既然技术因素是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技术也应当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首要途经。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广泛与深度复杂性,技术因素亦是多方面的有机综合[10-11]。为此,建立和发展网络安全战略,从技术角度应当采取如下的举措。
2.1 构建底层安全技术
如前所述,计算机底层对安全支撑能力的缺失是造成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全面提升计算机与网络的安全性,也应首先从增强底层安全入手,改变底层安全基础极度脆弱的状态。底层安全技术涉及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广泛的内容,牵涉到处理器、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厂商的广泛协作配合,也需要整个产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认可,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够顺利地推进。所以,底层基础的安全增强,必须首先要与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全社会对安全需求的期望与认知等良好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优化实施,从而才具有实际可行性。
尽管通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突破底层基础结构的种种限制是困难的,但在某些特殊定制的情况下,增强底层安全能力从而全面改善系统安全性,则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计算设备的日益普及、多样,很多工作是运行于各种各样的移动或嵌入式设备上的。改造这些设备的底层结构,不但在技术上完全可行,也由于局限于一定范围内,更可能为相关群体所接受。对于国家、军队等重要领域中所使用的计算与网络设备,更应着手从底层基础结构的改造上增强全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形成与外部“技术隔离”的屏障,减少受外部攻击的可能性。
2.2 协调发展核心技术与一般性技术
不管是先进的核心性技术,例如高性能多核处理器,还是普通的一般性技术,例如某个移动电话上的小应用,都对于维持整个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木桶原理形象地说明了安全技术中“大”与“小”的作用关系。即使是配置最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也可能由于某个小节点上的某种小缺陷导致整个系统变得不安全。所以,每一种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障安全,没有哪种技术是可以忽视的。
在构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顶层设计者应综合技术、经济、教育、未来趋势等各方面因素,提炼出对于所要构建的网络安全的能力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技术,予以强有力的资金和人员支持,从而达到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目标。与此同时,应广泛运用政策、市场等手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其他技术领域的优化发展,从而避免在任何技术方面出现可能会威胁网络整体安全的短板。只有这样,种类丰富的计算机、通信、硬件、软件等各种相关技术才能有机结合、良好匹配,从而为构建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奠定全面的技术基础。
2.3 注重技术的实际效果
在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建设”与“效果评估”必须得到同样的重视,并有机结合。网络安全问题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接的问题,而现实世界是不断纷繁变化的。建设的目的在于,使得网络安全技术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评估的目的在于,对技术的发展建设形成良性的反馈。换言之,评估有益于不断遴选技术建设的重点、及时调整技术发展的方向。评估应着重在实际应用中体现,综合性地评价某一技术的发展是否确实符合现实需要,是否对提高安全性行之有效,是否符合成本代价等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良好把握网络安全的真实技术需要,避免在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中,过度追逐热点、概念而忽视实际需要,减少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建设的弯路,提高建设成效。
2.4 提高使用者的技术素养
当前的网络时代,计算机已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用工具,而演变为日常人人都需要使用的普遍工具。尽管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需要掌握专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就可以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但提高使用者的技术素养,会明显提高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性。诸多示例表明,一些简单的错误会导致入侵的发生。例如使用过于简单的口令,再例如打开不明邮件中包含的附件,等等。假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就能极大地降低入侵可能性。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途经,有效提高计算机使用者的技术素养。通过这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的局面,从而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广泛意识和力量。
3 结束语
网络安全对于信息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造成目前网络安全局面的因素中,技术因素是最为本质的原因。由于底层安全支撑技术的缺失,使得网络系统对攻击难以防范。在缺乏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其他各种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攻击的防范问题,从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在未来将变得更为复杂严峻。为此,网络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要紧密把握网络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以发展网络安全底层与核心技术为网络安全发展战略的主线。依据网络和计算机的现实发展状况,从强化底层、突破重点、全面协调、注重实效、提高人员素养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从而使得网络安全技术产生本质性的改善。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努力,有效建设安全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文彬.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探究[J].软件导刊,
2015.14(5):155-156
[2] 王世伟.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图书
馆学报,2015.41(2):74-86
[3] 沈逸.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实践[J].美国研究,
2013.28(3):7-8,32-52
[4] 魏翔,刘悦.全球网络安全战略态势及我国应对思考[J].现代
电信科技,2014.45(10):18-21
[5] 李婧,刘洪梅,刘阳子.国外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综述[J].中
国信息安全,2012.5(7):36-39
[6] William A. Arbaugh. Security: Technical, Social, and Legal
Challenges[J].IEEE Computer, 2002.35(2):109-111
[7] 侯方勇,周进,王志英等.可信计算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21(12):1-4
[8] Butler W. Lampson. Computer Security in the Real
World[OL].http:///en-us/um/people/blampson/64-SecurityInRealWorld/Acrobat.pdf,2015/5/22.
[9] 孟威.大数据下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博弈[J].当代世界,
2014.33(8):68-71
[10] 李千目.网络部队与军方安全战略研究[J].电力信息化,
2013.10(1):18-19
关键词:网络安全 网络支付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80TV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Abstract:My network security industry after 10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has gone beyond the limits of geographical space, but extended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oday's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Currently the world's leading nation for a cyberspace strategy focuses on the deployment of the scope and extent of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challenges and situ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ayment
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进行网络服务时,软硬件设备不受到干扰以及运行数据不被他人窃取和外泄。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
1 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与挑战
(1)世界各国加速网络安全战略部署工作,网络空间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愈发明显
近几年来,在美国的示范带头作用下,共有50多个国家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美国《2014财年国防预算优先项和选择》中提出建设100余支网络部队的计划;加拿大《全面数字化国家计划》中提出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等共39项新举措。(2)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迎来新热潮,ICANN全球化成为改革重点“棱镜门”事件之后,各国都清楚的意识到互联网的治理权关系着国家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互联网治理热潮。在巴西互联网大会中发表了《网络世界多利益攸关方声明》,声明中提出关于未来互联网治理的“全球原则”和“路线图”。(3)网络安全威胁屡见不鲜,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目前,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非传统网络安全威胁愈来愈强,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高级持续威胁(APT攻击)等新型网络攻击愈发严重。截至2015年11月底,360威胁情报中心监测到的针对中国境内科研教育、政府机构等组织单位发动APT攻击的境内外黑客组织累计达到29个,其中有15个APT组织曾经被国外安全厂商披露过,另外的14个为360威胁情报中心首先发现并监测到的APT组织。(4)顶层统筹全面加强,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立足新起点施展新作为。
2014年,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涉及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国务院重新组建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工信部了《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等八项重点工作,加大力度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 网络安全防御措施
2.1 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趋势
UTM(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统一威胁管理)技术。它是集防火墙、入侵防御、防病毒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全面防御网络2~7层中的各类攻击,抵御各种威胁。由于UTM设备是串联接入的安全设备,因此UTM设备本身必须有良好的性能和高可靠性。
2.2 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网络黑客的入侵 黑客是指研究智取计算机安全系统的人员,他们能够利用公共通讯网路,如互联网及电话系统,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载入对方系统,破坏、修改或盗取网络中的重要信息。(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自它出现时起便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目前计算机病毒便成为信息系统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至少几万种病毒,且每天都有10多种新型的病毒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也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 网络支付的发展情况及安全现状
网络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各方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们调查的实际数据来分析,中国网络支付依旧处于发展阶段,虽然系统运行比较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提升,依旧存在着较为严重安全风险。
(1)国际网络诈骗窃卡率大约为1-2%,据统计知名企业Paypal的网上支付商户拒付比例为0.27%。 Paypal有庞大的风控团队,有着多年发展的控制风险系统和经验,所以它的风险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整体产业链上的安全防范水平明显不一致,从银行到第三方到客户,这其中的内部风控、安全水平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行业的安全联防合作深度有待提高;市场虽热着重了安全技术手段,但是却忽视用户的安全教育,用户的安全感不足,安全防范思维极差。
参考文献
[1] 李荣涵.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19):43.
关键词: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网络构建;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是依托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采用当代最新的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而构建的适合部门业务特点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新疆自治区信息培训中心自构建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以来,不断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完善了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为全区气象职工创设了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成为新形势下新疆自治区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1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气象培训质量已是大势所趋,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气象卫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对解决面授教学方式有限、扩大受教育面、解决工学矛盾和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远程教育方式可以实施教育资源的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率;而且有利于加快行业成果推广速度,缩短新技术应用周期;同时还可提高集中在校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帮助学员在参与集中培训前通过远程培训方式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为在校集中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疆信息工程学校通过构建远程直播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加强了新疆气象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强化了区局气象培训中心教育培训职能,为全区气象部门培训工作搭建起了气象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与资源共享平台,在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2系统构建设计
新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遵循省(区)级构建设计标准,实现与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站的远程实时双向交互教学、讨论及答疑等,可组织收看主站播放的教学节目,同时还可根据主站统一要求,对本台站学员进行辅导并向主站反馈教学信息,同时根据全区气象业务工作实际,制作网络教学课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面向全区气象职工开展岗位专业技术培训或特色业务项目培训。
2.1设备选型
系统服务器以及PC机是进行网络操作和应用的窗口和平台,根据此设备管理性能、稳定性能、安全性能及综合性能性价比等因素,新疆自治区采用DELL POWEREAGE服务器,将IBM ThinkCentre及部分其他品牌机作为教师机和学生机,并将一款非线性编辑机用于课件录制。
2.2网络结构设计
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系统主要采取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由主干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网管中心接入Internet,其中应用子网由支干交换机和主交换机相联,包括远程培训教室、计算机网络教教室和教师工作用机;其中网络主干为三层交换的千兆以太网(VLAN),应用子网则为百兆以太网。利用Internet实现了自治区站教育培训平台与国家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连接。
2.3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是分层理论的,按照ISO七层网络协议,不同的安全层次其安全管理重点不同,通常可将其划分为网络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两个方面。网络系统设计涵盖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的一套立体、全方位的WebST网络安全解决方案,WebST包含着一套安全产品组件,可全面适用Inernet/Extranet的安全保障,并包括NetSEAL、NetSEAT、WebSEAL以及JAVA CONSOLE等,是解决局域网及广域网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2.4系统管理技术
为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应严格加强系统管理,对系统数据加密、审核日志和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对访问对象的身份验证,并按授权层级对访问对象进行权限控制;而且在学员学习培训结束后,可利用网络实行考核以检验学员学习效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记录一些课程上网学习次数,累计网上学习时间等。
3系统应用
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系统进行远程培训工作不受时空和自治区内地域限制,可经常性开展实施,而且网络系统还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普及性,每一位学员都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取学习的章节段落。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人事教育处和新疆气象培训中心积极响应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关于“落实省局远程培训师资研修班相关内容”的通知,通过举办全疆气象远程培训管理与教学平台使用培训班,加强了来自全疆各地州市和区局直属单位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远程教育培训新平台的使用方法、发展思路、网络安全与管理等的培训学习。
多年应用结果告诉我们,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及不受时空、空间限制的优势是当前其他培训模式无法替代的,得到了培训学员的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新疆自治区吸引、培养和用好气象人才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全区气象业务人员服务能力水平,在面对政府决策、公众需求以及应对灾害性天气等各类气象服务时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2012年6月26日,通过区地县三级远程视频培训,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承办了新疆“省级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及反馈系统”的业务技术基本操作培训,并利用区地县三级远程视频互动交流,及时有效解决了各地州和台站在培训中存在的疑惑,保证全疆各地气象局自动站中心站和105个国家级台站顺利进入了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