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区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发展、构建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等城市近年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南宁市新城区也在积极创建都市型工业网络体系。在此背景下,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进行一些经验总结及相关理论探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及其形成机理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
都市型工业并非到现在才出现,它伴随城市的形成而产生,但过去其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无序的,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其分布会比较凌乱,甚至“遍地开花”。这种自发、无序状况,既不利于都市型工业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自发、无序的都市型工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还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当老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或者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都市型工业的市场行为的政府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创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则是政府引导的重要手段及路径,是都市型工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指依托城市中某一城区而建立起来的都市型工业产业网络体系。其经济形态表现为:城区都市型工业之间以及同上、下游产业之间存在一个互补共生、共存共荣的产业网络;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还会有一批关联产业组织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密集度高的“蜘蛛网”——企业集群。它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连续性、开放性、集聚性等特征。区域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建立在城市中某一特定城区的地域范围之内的;局部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并非完整的或自成体系的,它仅是整个城市都市型工业网在各城区分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食品制造业就有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城区;连续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并非在时间上与以前自发、无序状态中形成的工业形态断然决裂,它是在以前的都市型工业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性则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不仅与同一城市中其他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其他产业相关联,还同其他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集聚性是指众多关联企业集聚在一定空间上,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本质上说,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同都市型工业园或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工业园形式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后两者的地域特征是园区的土地连片,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土地并非连片的;同时,都市型工业网的实体是由分散在城区范围内的都市型工业园区、都市工业楼宇和一部分没进园、楼的工业企业所组成,都市型工业园区包含于都市型工业网之中。这些特征决定着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
1.城区功能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起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都市型工业分布在城市的外环线内,“落户”在城区,依托城区成长,城区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空间布局。以南宁市新城区为例,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南宁市新城区是广西和南宁市的政治中心,省级和市级党委、政府机构均集中于此。政治中心功能影响甚至决定着该区的文化功能。该区集聚了21家报社(全市23家),全市的6家图书出版社,113家期刊社(全市148家)。在此十分凸现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作用下,该区为党政系统文件印刷的市场巨大,为书刊报纸印刷的市场也十分广阔。这两大市场需求奠定了印刷业在该区都市型工业中的地位,并带动包装业的发展。该区印刷包装业繁荣,共有各类印刷包装企业56家,占该区全部工业企业的22%。由此可知,培育和发展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必须同城市各城区功能相协调。这是保证各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创建和发展具有规划性、整体性、关联性、可持续性、成长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2.产业链作用会使城区都市型工业形成产业网络
城区都市型工业受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形成网络体系。产业链的特征主要是,产业经济结构是由内部相连的公司链组成,每一条公司链看起来都像一条“肋骨”,而每一家公司则是链上的“节点”,众多的公司链及其“节点”在城区的某个区域集聚,就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网”。以美国纽约最大的一种都市型工业形式服装制造业为例[1]。其产业网特征是:(1 )产业成“链”:服装设计业服装生产业服装销售业服装旅游业服装传媒业服装教育业服装辅助工业(如纽扣、拉链生产等);(2)产品成“簇”:包括女装、男装、皮装、礼服、休闲装、针织装等的设计和生产;(3 )企业成“群”:服装企业遍布纽约城市的各个角落,又最集中于曼哈顿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业中心之一,服装生产工人占全市总数的60%;(4 )产业效应:实现服装业年收入27亿~30亿美元带动服装观光游客年逾10万人次带动服装观光游客商业消费10亿美元。
3.重要资源要素丰裕程度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除了受到城区功能、产业规律等内生因素的作用,还受到资源条件、社会因素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城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多寡对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影响很大。以北京中关村软件研发产业为例[2],中关村以软件产业为特色,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药、新材料与环保为支柱,拥有联想、方正、清华紫光、中国惠普等国内业界的领先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发达,许多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都设在中关村,主要原因就是中关村是我国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聚集区,研发资源十分丰富,它集中了大量孵化器及创新服务体系,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首选地区,同时拥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产品信息传递迅速、集中,对于研究开发的创新十分重要。
4.政府推动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为例[3],班加罗尔软件业发展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工厂企业超过900家,项目投资总额达16亿美元。 其高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印度政府和卡纳达克邦政府的推动措施和政策。印度政府于80年代后期把发展软件业置于优先地位;1991年在班加罗尔成立该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2000年在班加罗尔成立印度国内第一个计算机园区——技术孵化中心;从关税、所得税、货物税、劳务税、进出口、投资等方面给予极大优惠。北京中关村研发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得益于政府鼓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例如,1997年9月, 国家科委颁布《关于设立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中外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办法》;1999年6月, 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等。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培育和发展
根据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以及国内外都市型工业发展经验、发展趋势等因素,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工业网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一)以规划为龙头,选准城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
规划在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发展中具有先行的龙头地位,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工业网,规划先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城市各城区功能的规划
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首先必须对城市中各城区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定位,对全市各类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空间布局与调整,使各城区的功能既各具特色又互补协调。科学合理的城区功能定位,可以规范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布局和发展。以南宁市为例。从行政区划来看,南宁市现辖兴宁、新城、永新、江南、城北五个城区和武鸣、邕宁两县。各城区的基本分工是:兴宁为中心商业区;新城为政治、文化区;永新为批发与轻工业区;城北为工业、教育区;江南为重工业区。根据各城区功能布局现状以及未来30年南宁市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因素等,该市在2002年9月重新制订了《南宁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 确立了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空间战略格局。基本方案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主导的工业空间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的空间战略格局,以城市中心商贸区为核心,环绕城市中心商贸区,整合中心城区工业圈,做大南部工业区(包括江南区和部分邕宁地域)、做强北部工业区(以城北区为主)、开拓东部工业区(以新城区为主)等3 个工业区,发展武鸣-华侨区、培育西部金坛工业区等2个卫星工业城,形成“1+3+2”的城市工业布局的空间格局[4]。这样, 南宁市各经济区域的工业布局也就确立了,从而为各城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提供了决策参考。
2.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方向的规划
在规划全市各城区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规划城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各城区功能,立足市情、区情,着眼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重点考虑以下一些内容:(1 )要发展哪些都市型工业。从都市型工业的分类来看,主要有电子信息、食品制造、印刷包装、服装服饰、旅游工艺、家具装饰、清洁洗涤、工业设计等行业,要从中作出选择。(2)主导型都市工业的选择。 在考虑发展的多种都市型工业中,选出少数几个行业加以优先发展、重点扶植。(3 )传统都市型工业和传统产业的置换。要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都市型工业进化的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往往会导致城市功能的空间替代,即技术进步使原有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技术领先、高利润、高效益的企业所替代,或被先进技术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所吸引,进而转变企业生产结构,并带动与之相关的生产要素及厂商区位的调整。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电子、仪表行业对机械、化工行业的替代等。通过以上多方面综合分析,制订出今后一个时期本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创建。
(二)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发展平台,推动都市型工业“进园区”、“进楼宇”、“成网络”
都市型工业网的培育和发展,是以一定的载体为基础的,而都市型工业园区或工业楼宇则是都市型工业网发展的理想载体或平台。以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为例。上海市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全新理念。上海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蒋以任提出:“为了促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利用中心城区的工业库存房产积极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并以此作为中心城区工业布局调整的重点,把发展都市型工业与增加城市就业,改善环境,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结合起来,作为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构建工业新高地的一项重要战略。”[5]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 上海市逐步摸索出发展都市型工业之路,都市型工业现已成为上海市建设工业新高地的一个新亮点。该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突破口就是“利用中心城区的工业库存房积极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到目前,该市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的阶段,9个中心区已完成改建、 新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150万平方米,引进电子产品加工、软件开发、广告印刷、 服装服装、食品加工、钻石工艺等创业型、科技型和就业型企业450 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2万个。该市现有都市型工业企业发展到6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6]。
从南宁市新城区来看,都市型工业“进园区”、“进楼宇”的特征明显。该区管辖的星湖路是南宁市甚至广西、西南地区著名的电子科技一条街,它虽然没有冠以“园区”之名却实为园区,在不到1 公里的街道两旁,沿街聚集了1700多家以电子产品销售、加工、软件开发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因之被称为南宁市的“中关村”。2000年星湖路建成一座集贸易和生产为一体的电子科技广场,已有170多家企业入楼, 成为一座都市科技工业楼宇。
因此,培育和发展城区都市型工业网,要把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其重要意义在于:为都市型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推动城区都市型工业集聚化、规模化;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络化创造一个学习平台。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都市型工业网中的作用
政府是发展都市型工业的重要推动力量,起两方面主要作用:
1.优化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运行基础
对于推动城市经济长期持久增长, 西方学者提出“供给基础”(SUPPLY BASE MODEL)理论[7],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城市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城市投资的聚集程度;三是城市的投资环境。由此创造的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即可吸引域内外投资,引起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供给基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构建。也就是说,培育和发展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同样需要有良好的都市型工业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增进城区都市型工业投资的集聚程度,改善城区都市型工业的投资环境,从而从整体上改良城区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的运行基础。在这方面,尤其是在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创建初期,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城区政府,都要有所为,有所分工,有所侧重。
2.制定出台都市型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
目的是鼓励、扶持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发展。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扶持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关于加快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的若干意见》《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认定标准》《关于都市型工业小企业认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区(县)发展特色产品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8]。
三、创建南宁市新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几点对策
南宁市新城区作为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政治功能突出,第三产业发达,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14∶85。2001年, 分布在该区内的工业企业共有260家,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30家,村及村以下企业130家;从业人员1.5万人,工业总产值16.37亿元。 工业行业有:印刷包装业、电子软件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纸制品业、纺织业和汽车修理业等。这些行业几乎全为都市型工业,这为发展都市型工业网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一)规划都市型工业网的空间布局
根据该区现有的产业条件与未来产业环境,可把现有都市型工业企业比较集聚的,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街区或地带划定为都市型工业网的主要辖地,主要是星湖路电子科技一条街和长gāng@①路印刷包装工业带(简称“一街一带”)。同时,可根据经济发展,创建“一街一带”之外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工业楼宇,扩大都市型工业网的范围;还可以吸收散落在城区各地、属于都市工业主导产业的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重要企业为都市型工业网的成员。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一街一带”为龙头,带动关联都市型工业的发展。
(二)进行城区部分房产改造,兴建都市型工业园区和楼宇
当前,新城区可供整片开发的土地已经没有,不可能利用整片土地去开辟大的工业园,难以按建立大工业园来发展工业的一般模式来构筑工业的发展基地、发展平台,只能根据产业集聚的要求,对现有部分城区房产进行改造,兴建微型都市工业园区和都市工业楼宇。最近,该区与南宁市双龙实业有限公司在长gāng@①路共同创办了南宁市印刷工业园,占地24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它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土地和厂房,吸引了11家企业入园办厂,新增产值1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安置了350名下岗人员就业。
(三)重点抓好“一街一带”的建设
“一街一带”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除了电子科技广场和南宁市印刷工业园等园区和楼宇的发展较为合理之外,电子科技一条街上的企业多为沿街“小店铺”,而长gāng@①路印刷包装带上的企业亦多为经营不善,困难重重。要发挥“一街一带”在发展都市型工业网中的龙头作用,首先要增强其自身的实力。
星湖路电子科技一条街,以多层楼房居多,可改造的空间大。要根据电子软件业的产业优势,利用沿街土地房产,引进资金,进行合作开发,逐步对旧城进行改造,新建工业楼宇,不断提升电子软件业的产业规模与档次,扩大现有产业效应。
长gāng@①路印刷包装工业带,其企业众多,除了印刷包装企业,还有水泥制品、机械制造、电子元件、商业服务等各类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经营亏损,生产萎缩,房产闲置,资源浪费。要以印刷工业园的创建为契机,扩大其辐射效应,推动该带的旧城旧厂房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各类都市型工业,重点以印刷包装工业为主。
发展长gāng@①路印刷包装工业带,受现有地理条件、市政设施的制约较大。一是该路是一条通往城外的交通干线,而路面较窄,过往车辆多;二是同市区的道路连接单一,交通相对欠缺;三是有一条主干铁路同该路在同一水平面上成“十字”相交,经常造成交通堵塞。这些均对该路段上的工商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必须改善“供给基础”,对交通设施进行改造。南宁市为此筹集1亿多元资金, 将于年内动工兴建铁路立交桥。还将拓宽道路,兴建长gāng@①路同东葛路相连接的城市道路。同时,着手解决长gāng@①路一带的内涝问题,2002年引进世行贷款300多万元,建设排涝工程。这些措施的落实、到位, 将推动长gāng@①路一带都市型工业的更大发展。
(四)推进产业创新,做大做强城区都市型工业产业网
新城区都市型工业的企业规模和产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纵使该城区的主导行业电子软件、医药制造是高科技产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开发新产品不多,在广西、全国能打响品牌的也仅“百年乐”等个别产品而已,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创新。
1.推进产业结构创新,择优培育城区都市型工业的主导产业
产业不断升级是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城区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对都市型工业产品需求的变动态势,合理地确定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适时进行都市型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有效的产业升级工作。根据该区当前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走势,未来一个时期,该区可把电子软件业、印刷包装业和医药制造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来培育,使之发展成为该区都市型工业的产业支柱。
2.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都市型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技术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城区都市型工业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城区企业要根据现有都市型工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注重新技术的采用、新设备的购置,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值得关注的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重视技术联动效应。例如,印刷业作为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技术升级,应从出版设计业印刷制造业包装装潢业印刷包装辅助工业印刷教育业连结成的产业链整体上,推动高新技术如计算机硬软件、互联网技术等的实用性发展,增进关联行业部门的技术合作,形成以新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进而促进产业联动与技术联动相辅相成,从整体上提高都市型工业产业技术水平。
3.推进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拳头产品
城区都市型工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用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占领市场,适应并创造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这是把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做强做大的物质基础。创建都市型工业网,必须重视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南宁市高校、科研院所众多,而城区人才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新城区推进产品创新,可采取地缘智力共享的办法。基本做法是: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结盟,发展共存共生的合作关系,把一些新产品研发交给科研院所或高校,而企业则负责中间试验、渠道建设、市场推广、品牌培植等工作。这样,企业就可以避其人才、研发投入不足之短处,而科研院所、高校则可避其市场开拓经验不足之局限,并充分发挥各自具有互补性的优势,形成合力,达成分化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的目的。这是一种产业联盟的“双赢”商业模式。
4.推进产业组织创新,为做大做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提供制度基础
产业组织创新是改良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一种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培植都市型工业网过程中,可创造条件,引导一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不断扩大,获取规模效益。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探索一种非竞争公司间的战略联盟形式,即在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高层主管与创业者骨干之间建立一种互惠共荣的合作网络,充分挖掘利用企业外部、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资源、商业资源、技术资源等,把企业做大做强。美国风险投资家称之为Keiretsu模式[9]。
要推进产业创新,人才是关键。应当把人才的培养、挖掘和引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1. 图中显示了iPod生产的( )
A. 产业转移现象 B. 产业升级现象
C. 产业集聚现象 D. 产业分散现象
2.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类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
B. 产品iPod产业链复杂
C. 从事该产品的概念和设计活动利润最高
D. iPod产品在中国组装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3.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B. iPod产品的周边附件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
C. 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D. 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客机计划2014年底首飞,目前正在进行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国际招标。早在2009年3月召开的国内供应商招标会上,“中国商飞”就已收到200多家企业提交的生产申请。回答4~5题。
4. 生产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依靠( )来实现。
①交通运输 ②信息联系 ③商贸联系 ④科技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 目前,国产大飞机动力装置进行全球招标的原因是( )
A. 国外生产该部件劳动力价格低
B. 扩大国产大飞机的销售市场
C. 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条件
D. 国内生产原料贫乏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 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
A. 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 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 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7. 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状况? B. 主要交通线走向
C. 水源条件 ??????? D. 地形因素
8. 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 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 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 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读“某类工业的收益与费用变化曲线图”,回答9~11题。
9. 图中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位置有( )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④??? D. ②③
10. 下列属于该类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需接近市场
B. 消耗能量大,须靠近能源供应地
C. 技术要求高,须接近科教发达区
D. 规模相对较小,基本无污染,接近消费市场
11. 下列属于该类工业的部门有( )
①电力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印刷工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所面临的住房、信贷和金融等“三重危机”日益明显,美国经济进入了明显的衰退期。致使许多跨国企业需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读“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示意图”。
(1)该公司从哪个阶段开始大规模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图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若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电子工业,说明其寻求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13. 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川渝黔三省市合作建设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新构想,不仅有利于三省市整合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引领西部大开发,而且有利于解决该地区面临的诸多难题。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1)考察业主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信誉。业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经济状况和信誉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施工企业能否获得合理利润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如果事先未对业主进行细致、周全的考察,只是一味地为承建项目,如遇业主故意拖延付款或没能力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将会深陷泥潭。尤其是一些政府形象工程,看起来很光鲜,但往往是政府拖着欠着,施工企业却要保证工程进度,同时,还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如果遇到这样的业主和项目,施工企业生存堪忧,发展渺茫。为此,施工企业在决定承接项目前要多了解业主,要尽量回避这样的风险。
2)对国家政策、市场行情的准确预估。国家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我国现阶段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就使得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房地产的项目尤为谨慎。这种谨慎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十分重要,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核心虽是“支持自主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但成交量确确实实有所减缓。同时,由于地价及各种政府配套费用高涨,人工、材料及设备费用等施工成本的提高,使得开发商的利润降低。为此,开发商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将会非常严格,与施工单位确立的施工合同通常非常苛刻,承包价款也较低,留给施工企业的利润将非常有限,付款也不会理想。开发商卖房才是硬道理,房子卖不了,就不能支付工程款。这样的项目需谨慎对待,不能仅为一点小利,而冒着赔上企业多年的积累,甚至断送企业发展的风险。
3)仔细研读招标文件,谨防合同陷阱,保障合理权益。业主是招标文件的编制者,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其在招标文件编制时,往往会将风险尽可能地推给施工企业,编制各种苛刻的条款,施工企业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业主处罚,如工期与质量要求等;相反,付款方式,索赔与签证等,则相对“灵活”,施工企业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有些业主利用对政策的“先知”,或对市场信息的敏感,会在招标文件中规定,规避可能的增加成本的条款,如总价包死、不执行国家相关调价文件、施工企业材料风险比例调高等。总之,招标文件是施工企业与业主较量的第一道“生死符”,一定要细致、谨慎,找根本,寻对策,确保万无一失。
2施工阶段———节约成本是关键施
工企业往往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较为重视,但在控制过程中也存在着控制程序混乱、控制效率低下的情况。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控制建议:
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完善控制程序。成本控制绝非“偷工省料”,以此换来的“效益”,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与毁灭。成本控制也需走“正道”。成本控制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分析费用支出、确定控制要素、明确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方法,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
2)将安全管理列入成本控制体系内。建筑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每年因此致伤、致残、致死的数目惊人,由此产生的费用也是巨大的,此项费用的支出,一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但大部分由施工企业支付,这部分支出最终将归于项目成本。为此,施工企业应加大工程安全管理,向安全管理要效益。
3)结合施工顺序,合理节约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函数是利率和时间,在利率一定时,时间就成了资金成本的关键。为了节约成本,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资金支付。如设备及材料的采购与进场时间尽量拖后,这样就可以推迟付款时间,还可以节约保管费用等。对于预期可能涨价的设备与材料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3竣工结算阶段———索赔、签证是重点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对施工企业非常重要,往往被称作是与业主进行“真金白银”较量的阶段。实际上,真正到了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费用的多少,大都“木已成舟”,有多少“单子”,算多少费用。施工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利益所得,工程竣工结算的前期准备,则尤为重要。
这里的工程竣工结算前期准备,包括从施工企业开工进场到竣工验收间的所有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变更签证单、材料当期价格及可能的备忘等。对于以上内容,必须及时、准确、完备,这将直接影响竣工结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施工企业都能及时要求业主办理,但文件内容却不尽人意,往往能用的数据很少,甚至根本就无法计算工程量;或是缺少经验,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不敏感,未要求业主办理相应费用文件;还有就是施工管理人员缺乏造价管理意识或对招投标文件相关内容不了解,忽略了一些应该由业主承担而自己承担了的费用。
为此,施工企业建立的造价控制体系中必须包括为竣工结算服务的,由专人负责的费用资料收集、准备的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所有资料,特别是合同和招标、投标文件等,同时应具有工程造价、工程结算的相关知识,并对工程签证、工程索赔有一定的敏感度。本机构的重点工作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5方面:a.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收集、整理;b.施工条件与招标文件相关内容不符时,向业主要求办理费用索赔;c.施工图纸技术要求与清单特征描述不符或清单漏项、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差较大时,提出备忘,为竣工结算积累资料;d.施工过程的不平衡报价风险控制(综合单价低的,通过“合理化建议”使业主取消或变更该清单项目;综合单价高的,确保该清单项目的存在,并设法增加该项工程量);e.由于影响施工进度或增加施工成本的非施工企业原因(所产生的索赔详见《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关键词】 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分析 工程技术分析 税务分析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ctivity analysis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经济活动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深深地体会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全体领导干部也深刻的体会到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效益,有效帮助企业目标实现,全体职工得到切实的利益。从事多次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深入的探索,思考,关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到得到更高层次结论—经济活动分析不仅是延伸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而是一个涵盖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税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分析。
1.在财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是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竞争发展的结果。激烈的竞争中,工程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满足于横向对比同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纵向洞悉企业发展趋势,而深入提取财务精髓,深究项目可行性,增强项目测算预算控制成为经济活动分析中财务分析的必要重点。在进行考核指标的分析时,一般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不仅局限于利润指标的考核分析,而逐步发展到经济附加值(EVA)这一指标的考核分析,充分体现了财务分析研究投入和产出的精髓之处。一般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而近几年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不仅包涵项目施工活动的事后分析,更注重项目的预测与策划,和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预算的控制。 工程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企业严格分析市场行情和自己的施工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测算施工收入。中标之后,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项目策划,做出各道施工工序的材料、人工、机械、直接费的各项明细预算和各个具体详细的施工进度控制时间点,为施工过程中根据严格控制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工程结束时到达工程施工的目标,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不可能达到的。
2.在信息管理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中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及时性和实时性。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是定期的分次的非连续分析,而是连续性实时性的动态控制与分析。如同各类工程绘图工具不仅给施工设计技术人员带来了准确无误的制图,还能从各个方位,不同角度的清楚设计图。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信息使用者不用在规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清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而是能够实时明了企业的经济状况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分析与过程控制。如信息网络的与各种资金管理软件结合应用,企业的各层管理者不用等到财务报表报出后方可清楚企业的资金情况,而是随时明了企业资金的执行情况。
3.在工程技术方面
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越来越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中要求将工程施工技术和成本控制完美的结合,只有将专业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真正变为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实现专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预测与分析每一项专业专业工程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发激励与促进推广应用,增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砝码。这就要求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不仅有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经济分析的意识,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在于保证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服务,关键的在于各项专业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非常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同样重视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有经济活动分析意识的技术人员 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在施工计划中合理安排资源,最大限度的压缩工期。工期的缩短立即会带来周转材料与机械设备租赁费的降低、管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开支的减少、财务费用的节约、其他社会成本支出的降低;施工技术人员有经济分析的意识,才能在施工方案、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中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编制施工方案时综合考虑对比各种可行方案的成本而不仅仅是考虑施工方便。
4.在税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一个工程项目如何降低税负成为工程施工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这要求财务人员努力拓展知识面,既要掌握扎实的税务知识,又要提高实际业务能力,研究税务技巧,合理避税,降低税负。在相同的工程项目上如果合理的应用税务技巧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税金费用节约。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的施工产值如果是8000万,而工程采购采购材料就占6000万,施工费2000万,同时假设采购成本5800万,即采购成本利润率3.45%,那如果按照营业税税收的规定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符合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资格,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 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这很明显是一项增值税的混合销售业务,那很明确2000万需要缴纳营业税60万元,6000万工程采购收入需要单独签订材料采购协议,6000万元的销项税额为1020万元,5800万元的进项税额为986万,于是应缴纳增值税34万元,这样虽然整个8000万的工程项目需要签订两个合同,也就是2000万施工费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6000万的材料采购合同,但两个合同的税负为60万元与34万元的合计为94万元。如果对8000万的整体签订一个工程施工合同,那就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当然具体什么时候签订整体合同什么情况分块签订合同,这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析平衡分界点,过于平衡分界点的分块签订合同可以工程项目降低税负,低于平衡分界点的签订整体合同才能降低税负。可见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经历了量的飞跃,质的升华。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是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税务分析方面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ISBN: 978730220678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1《财务成本管理》编委会.
[2]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税法第2章增值税64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关键词]城市群;聚集与扩散;纵向分离
[中图分类号]FO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1-0056-0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多个不同功能和规模的城市聚合而成的城市群,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今天,以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空间发展模式,是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研究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分析影响城市空间成长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深刻揭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
一、对城市群概念体系的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通常经历了城市膨胀、市区蔓生和城市向心体系形成三个阶段后,最终产生城市连绵带。为了揭示城市空间组织由单体向群体结构的演变规律,我们将所有群体化城市形态统称为城市群,建立包括大都市区、都市圈、都市连绵区以及大都市带等在内的城市群概念体系,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空间范围的城市群体空间形态。
广义的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单个或多个大城市为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网络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联系紧密的城市空间。在这个城市空间里,既包括作为骨架的区域城镇体系,又包含作为基质的城市群腹地。从地理学角度,这个概念强调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的紧密分布,突出了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从经济学角度,这个概念强调城市群内部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的建立。根据核心城市的规模、地位及其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可以将广义的城市群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以及地方性三个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地域空间系统(如表1)。
狭义的城市群是一个与都市圈同级的概念,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个或者多个大城市为核心,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周边中小城市构成的城市区域。它是在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群体化城市空间形态,目前被国内专家和学者普遍认可的城市群体形态大多处于这个阶段。
作为一种群体化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群既是城市和区域经济演进的必然产物,又是实现区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手段。由市场所决定的生产过程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运行机理决定着城市群的产生、发育与成长机制:在微观层面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聚集与扩散;在中观层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在宏观层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二、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微观动力――聚集与扩散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自组织过程,企业的逐利行为推动了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与扩散。聚集与扩散构成了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这种机制在要素层面上表现为人口与资本的流动与聚集,以及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过程,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企业的区位选择与再选择过程。城市化过程产生的人口和消费的聚集,决定了市场规模和结构,引导着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企业的聚集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了分工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产业的聚集培育了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和中间性生产组织,优化了生产的外部环境;人才和技术的聚集,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碰撞,激发了创新活动。
追求聚集经济是聚集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地理上的接近、生产专业化以及财富与技术的集中为特征,来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以及技术的外溢。作为一种动力机制,聚集不仅仅来源于外部经济,还来源于自身的“循环累积效应”,即聚集本身也会成为吸引经济活动聚集的动力,进一步强化聚集过程。城市一旦产生,城市发展的自循环效应(如图1),就会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活动的聚集动力还来自于规模收益递增、交易成本的节约,它们与聚集经济共同构成了人口与产业空间聚集的向心力。但是,受到当地资源和空间限制,聚集过程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当阻塞出现时,高昂的地价、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将成为推动经济活动空间转移的离心力。城市空间结构的成长正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时,经济活动倾向于在本地区聚集;当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出现从一点聚集向多点聚集,从单体扩展向群体演进趋势。可见,聚集与扩散是促进各种经济要素空间流动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重要机制。
三、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产业支撑――分工与专业化
作为一种有内聚力的空间组织模式,城市群可以看成是一种由经济联系决定的城镇体系的形成过程。分工和专业化构成了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从产业层面揭示了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深层动力。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劳动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进,产生了一种更为灵活的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纵向分离。
纵向分离是一种基于产业链分割的专业化分工过程,生产环节的分离,不但增大了生产的迂回化和社会化程度,也引起了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空间组织结构的转变,出现了多厂、多部门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以及具有高度专业化特征的柔性产业集群。这些生产技术和组织结构的转变,在交易成本机制下作用于厂商的区位选择过程,产生了集聚和扩散两种空间布局形式,那些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厂商,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倾向于聚集到他们的经济重心,从而产生了空间聚集的拉力。而那些单位联系成本低的生产部门,则倾向于向地区扩散,以寻找生产成本最低的区位。产业组织和厂商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积极地引导了产业的空间转移和扩散,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成长,其作用过程如图2所示。
纵向分离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企
业外部联系性,由此产生了错综复杂的交易网络。如同科斯把纵向一体化看成是企业出现的原因,斯科特把纵向分离及由此产生的联系网络,看成是现代城市出现的原因。他把这种由交易关系网络联接的产业综合体,称之为“原始城市形态”。一旦这个产业综合体得以建立,便会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围绕它形成城市。在福特制时代,这种产业综合体具有核心――结构特征,并由此促进了具有垂直等级结构特征的中心地城市体系的形成。在后福特制时代,随着劳动分工日益外部化和零碎化,产生了由若干中小企业聚集而成的柔性产业聚集体,企业之间网络化经济联系的增强,将有利于网络化城市体系的建立。
一般而言,生产的纵向分离程度与外部交易活动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即生产的纵向分离程度越高,企业之间的联系网络就越庞大、越稠密。企业之间的联系网络,最终决定着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促进了城市群内聚力的形成。基于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企业交易网络,进一步密切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形成。作为一种具有内聚力的区域城市体系,城市群内部既有网络化经济联系,又有双向垂直经济联系,各种联系网络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但加强了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也提升了城市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城市群发展演化的宏观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作为现代经济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化是从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经济体系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组织完善以及空间结构优化等一系列结构转变过程。分工和专业化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逐次升级,以及产业的空间聚集与扩散,从而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以及职能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城市化质量。同时,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也为工业化提供了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社会环境以及市场规模支持。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宏观机制,它是聚集与扩散机制以及分工与专业化机制共同作用于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综合体现。这种机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作用如图3所示。工业化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而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化空间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环境支撑。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明,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促进了产业空间组织与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构建,最终引起城市空间组织结构沿着单中心、多中心、群体化、网络化方向演进。
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两种不同的聚集形式,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之间同样也存在互动关系。产业集群是城市群的经济支撑,城市群是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产业集群是具有纵向与横向联系的竞争性与合作性企业在一个区域的聚集,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在技术、信息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营造创新环境,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高城市群的整体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