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

1.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fair value)也称“公平价值”或“公允市价”,其概念源于法律。法律意义上的公允价值是指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而经济学中的公允价值是指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机构有着不同的表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199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1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1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最为典型的应用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计量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中转移风险报酬与实现权利义务并非同时进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再适用,势必导致公允价值的出现。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且惟一相关的计量标准。由于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项并未实际发生,不符合传统会计的计量标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恰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1.2投资性房地产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点体现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运用的谨慎性。

2.1.3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如果存在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该以账面价值计量,放弃使用公允价值,避免利润操纵。目前,有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掩盖亏损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新会计准则从我国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现状出发, 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从而规范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2.1.4债务重组

继1998年公允价值在此准则中的使用失败后,此次新准则再次把公允价值引入债务重组,但严格规范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提条件: 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2.1.5非货币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2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举例

2.2.1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

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例1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锻压设备交换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起重机,换入的起重机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锻压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8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20,000元,公允价值为80,000元。起重机的账面原价为24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60,000元,公允价值为85,000元。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银行存款向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支付补价5,000 元。假设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换入长江股份有公司的锻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和黄河股份有限公司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接受起重机发生运杂费3,000元,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接受锻压设备发生运杂费3,800 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本例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应当计算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对长江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5,000 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85,000 元=5.88%

长江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5,000+3,000=88,000(元)

黄河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0,000+3,800=83,800(元)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60,000

累计折旧120,000

贷:固定资产18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63,000

银行存款5,000

营业外收入20,000

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0

累计折旧160,000

贷:固定资产24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800

贷:银行存款3,8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3,800

银行存款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3,800

营业外收入5,000

2.2.2在租赁业务中,公允价值可作为判断融资租赁的标准

租赁具体准则规定,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那么就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如果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同样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3.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景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尚未完成, 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 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依赖的证据, 同时还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滥用公允价值计量很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目前我国使用公允价值的原则是: 保持特色而不追求简单的完全相同。公允(下转第371页)(上接第304页)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及金融工具等方面的规定会否引起上市公司收益大幅增加, 曾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国内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发育并不很成熟,因此很多公司并不能轻易决定是否采用公允模式。而在金融类资产方面, 虽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家数较多, 有些公司甚至持有10亿元以上。不过, 大多数公司采取了回避持股市值变化的办法, 按照可供出售金融类资产进行计量, 因此该部分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仅反映到资本公积, 而不影响当期损益。因此整体看来,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未有大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主导性必定会日渐显现, 加速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全面接轨, 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 才能赋予公允价值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沈仲阔.允价值计量运用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9,2.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会计核算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允价值内涵、应用和影响的讨论日益深入。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亏损的增加使不少人对公允价值产生质疑,甚至呼吁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笔者认为虽然公允价值仍然需要完善,但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公允价值对提供真实的、及时的、可比的会计信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激烈讨论。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及影响的分析,旨在为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督和管理作有益的探索。

一、文献回顾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公允价值内涵、应用以及影响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没有达成一致。

2000年SFAC NO.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非强制、非清算销售情况下的当前交易中、不关联的、自愿的各方之间在购买(一项资产)或产生(清算)一项负债时自愿支付的金额。”在2004年《公允价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为“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算)的金额。”2005年10月的《公允价值计量》草案中被修订为“在现实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经过上述修订,2006年6月FASB的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最终确立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公允价值框架结构,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时,市场中的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收到时或转让一项债务时支付的价格。”

我国自2007年新准则实施起,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准则,比如公允价值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上的应用,使得资产负债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公允全面。彭美华(2009)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的账务处理体现了会计工作对该项投资收益动态计量的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了资产负债表的有用性。

卢真(2009)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运用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取得难度大,允价值计量实施成本高,价值计量可靠性不足等,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逐渐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会在我国的会计领域得到普遍推广。

李立群(2009)提出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法具有诸多优点,然而由于公允价值法要按照市价计量资产价值,其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也就跟着大起大落。公允价值法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历史成本法“滞后反应”的缺点,却也带来了“过度反应”的缺陷。

赵选民、王家品(2009)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足以说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不过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应该利用市场导向来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水平。

范新安(2009)主张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原来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必将大幅度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账面上将充分体现出房地产的溢价,所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账面净资产,其参考价值将大为提高。从我国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

部雅玲(2009)提出公允价值能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培养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公允价值能否客观,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

孙富山(2009)认为在财务和会计趋同的环境下,基本假设的趋同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加强市场监督,使公允价值可靠性有所保障。

潘念萍(2009)主张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以公允价值为目标导向,刘荣(2009)提出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并存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对会计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逐渐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会在我国的会计领域得到普遍推广。

通过以上对公允价值定义、应用以及影响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有序的交易中,交易双方熟悉情况且自愿进行的交易,主体是市场参与者关注市场价值,根据市场提供的当前价值,不断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对于需要灵活决定投资政策的金融资产以及大量根本不需要初始投资而没有历史价值的衍生产品的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然而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二、公允价值定义的发展

会计信息是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一个重要信息源。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能改变或影响到各种经济决策的制定,进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因此,决策有用性是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对他们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国外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提出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到2006年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明确公允价值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如何界定公允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本文以美国为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演变进行探讨。

1.初步提出

早在1953年,公允价值就已经在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中出现,当时并没有具体的解释说明。直到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四辑中将公允价值理解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1984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5)。SFAC 5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和可变现净值五种当时流行的计量属性,它所界定的除历史成本外的四种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基本上一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务中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框架。

2.讨论修改

在1990年12月到1999年12月的十年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32项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有23项涉及公允价值的应用。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推出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7)。其对公允价值所作的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SFAC 7第一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在概念框架中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从2002年起的两年半时间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再次对公允价值进行讨论研究,并于2004年6月了一个“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FVM),其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2005年10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工作稿,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终稿”,并进一步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从资产中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支付的价格。”

3.新定义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终了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 NO.157),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并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其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SFAS NO.157的,为公允价值在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各项会计文告中的应用增加了可比性和一致性。

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代表金融机构利益的美国银行家协会,2008年9月中旬先后致函相关管理层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意见《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对于不具备市值计价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自己的模型和假设参数来估算。指出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进行计量。这一文件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家和一些政治家的要求。

(二)国内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起步较晚,主要通过借鉴国际上关于公允价值定义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市场条件制定的。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5月在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以后的有关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2006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其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

通过以上对公允价值演变过程的研究,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使用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强调了交易的自愿性,即以公平交易为前提条件,且并非只有进行现实的交易才存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虽然是市场的交换价格,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要进行买卖,且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那么这时候的公允价值就要用一定的方法来估计。但目前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定义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对于公允价值相关理论的研究将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有限,相关定义还很不完善,有待更深入地探讨研究。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影响

(一)国外——以美国为例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是在资产类项目上。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共了32项财务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23项,占71.8%,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宽。比如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121《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中就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衡量长期资产是否发生价值减损的标准。长期资产一旦被确定为发生减值,必须改按公允价值重新计价,由此形成的减值记入损益表。该准则将公允价值应用于一向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长期资产,表明公允价值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

2000年2月FASB推出了第七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该公告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特别是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计量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后,利润的信息含量更加丰富,投资者的决策有用信息更多,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公司利润及公司价值。但由于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当时的公允价值使用较为混乱,甚至变成一些人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工具。

例如在SFAS 119中,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同、货币套换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包括:(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额、性质及交易条件;(2)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包括交易目的和非交易目的(如套期保值等);(3)对于以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其在报告期内的平均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损益,对于以非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要求说明持有或发行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及其会计处理方法;(4)对于为了实现特定交易的套期保值而持有或发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这些特定交易的基本情况、用于对其进行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予以递延的套期保值损益以及通过损益表确认这些递延损益的交易或事项。除了提出上述披露要求外,SFAS 119还鼓励提供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相关资产、负债的市场风险的量化信息。SFAS 119要求披露表外信息的方式是以附注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因此,不影响报表上金融工具的计价和分类,也不影响报告净收益。

直到2006年9月1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了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将公允价值的定义进一步完善,使得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比率进一步加大,使用更加规范,更具有相关性。公允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与当前价值相关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

总的来说,在实务中,人们通常把利润视作预测公司未来收益的基本标准,公允价值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市场价值,使会计利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增强了,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的价值。

(二)国内

自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等方面,以下分别作简要的说明。

1.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期末按公允价值(一般为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评估。当市场价高于成本价时,超过部分计为公司当期收益;同理,如果市场价低于成本价,则应将低于金额计入公司当期损失。这样直接影响企业当期收入,反映出资产当期的市场价值。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将对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价值产生很大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加大净利润的波动幅度,容易误导投资者并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由于国内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刚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投资性房地产升值潜力大,采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判断,总体上每年重估增值额会增加,计入上市公司财报的当年净利润会得到持续额外提升。目前,我国评估市场刚刚起步,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是否合理的关键。这意味着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市公司利润波动将增大,给投资者在判断公司价值上带来影响。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即被处置时,将释放出利润。因为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将大部分对外投资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进行核算,这些投资市价的波动直接影响资本公积,而浮亏并没有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通常情况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这些隐藏的浮亏只有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才能从资本公积中转出,在利润表中反映为资产减值损失。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资产交换的双方是在公平、自愿的环境下交易,公允价值可以可靠取得,那么此时,公允价值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采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使得一些不必要的非货币易大大减少。企业之间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是为了某特定的商业目的,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总体上看,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较为谨慎,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关于如何才能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真实性,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合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公允价值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是未来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认为是公允价值使得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减记,加深了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观点太片面,公允价值在提供及时、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下面以具体案例分析经济危机时期公允价值对企业的影响。

四、以AIG集团为例分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

(一)背景资料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其成员公司通过世界保险业最为庞大的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服务网络,竭诚为各商业、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美国国际集团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飞机租赁、金融产品及促进其市场交易。

(二)金融危机时期的AIG

“金融海啸”在全球蔓延以来,美国国际集团(AIG)的状况岌岌可危,三大评级机构接连调低其评级,AIG如果未能筹集足够资本,将难逃倒闭厄运。美国银行总裁刘易斯表示:“(美国)所有大型银行都与AIG有重大交易,AIG一旦倒闭,问题会较我们现时遇到的都要大。”巴黎银行策略员奇乔内称:“AIG与金融系统以至实质经济联系太过紧密,如果AIG倒下,会造成骨牌效应。”在新加坡,虽然金融当局宣布AIG的附属公司友邦保险(AIA)与母公司独立运作,资本充足,但就像挤提的银行一样,AIA新加坡分公司位于莱佛士坊的办公室,一早就出现长长人龙,这些新加坡人担心AIA母公司AIG倒闭,连累AIA,纷纷要求办理退保。尽管2007年第四季度(AIG)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当时市场仍普遍认为损失在可控范围内。然而,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预亏修正,更改对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估值方法,将次按担保损失由此前公布的11亿美元,修正至48.8亿美元。该消息一经披露,AIG市值立刻下降150亿美元。这是AIG问题开始恶化的转折点。此后,由于不断增加减值损失准备,AIG的账面损失不断扩大。6月29日,AIG在向监管机构上交的常规文件中指出CDS投资组合将因信贷市场继续下滑,可能面临合约价值的巨大损失。其名义价值为1 926亿美元的CDS投资组合,截至3月31日的公允价值仅3.93亿美元。截至2009年第一季末,CDS的交易仓位已从2.7万亿美元削减至1.5万亿美元。剩余的多数仓位风险已被对冲,但仍有数十亿美元仓位暴露在风险中。

目前美国对金融机构新监管法律中,要求将信用违约掉期(CDS)纳入场内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日结算的方式将减少这类衍生品的风险。

经过修改后,2008年全年AIG亏损993亿美元,即每股亏损37.84美元。集团报告称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信用市场的恶化,特别是商业按揭贷款支持证券的贬值,而其保费收入同比仅下降1.9%。四季报显示AIG由于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及信用违约掉期损失减计亏损259亿美元。AIG的年报显示,在2008年CDS造成280亿美元的损失。但是,如果利率市场继续朝不利方向发展,仅现有的这些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就可能造成AIG近2 000亿美元的损失。

(三)原因分析

是什么使得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遭受如此巨大的打击呢?公允价值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实际上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登上舞台的动因。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金融资本。按照理论,虚拟资本自身并不具有实际价值,无法发挥资本职能,既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也不能带来利润,只能够凭借其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分配过程。然而,一旦虚拟资本游离于实物经济而大规模地自我复制,出现过度膨胀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泡沫经济形成时期埋下的种种金融隐患,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严重者甚至倒闭破产。

美国一些议员及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的会计标准加速了金融危机的进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研究主管韦恩阿普顿(Wayne.S.Upton,他曾在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工作了17年)认为会计准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它只是跟随市场,并非领导市场。真正让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是增收保证金的机制。随着相关市场的价格走低,交易对手提出“我认为你的担保品不值那么多钱了,你需要增加担保。”于是,AIG不得不筹措新的保证金。所以,无论是否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都会让AIG的交易对手感到不安而提出增收保证金的要求。

表1和表2是AIG部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结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国际集团资产大量减值,即需要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降,使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美国国际集团以及类似企业带来的冲击巨大。由于金融危机爆发,自2007年起美国国际集团减值损失高达1 500多亿美元,由2006年的3.5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5亿美元,减值损失增加了11.681亿美元,约增加328%,而从利润表中明显看到2007年净利润减少了105.489亿美元,其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造成的企业亏损约11%。可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影响之巨大。2008年计提减值15.445亿美元,2009年计提14.651亿美元,基本与2007年持平,呈现出大量减值的特点。

于是有人提出正是公允价值使得金融危机时期大量次贷支持证券等相关金融资产市值大幅缩水,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大量资产减记。这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亏损扩大、资本金不足及其信用等级下降,进而造成交易价格下降、计提减值、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因此,金融界人士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价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有人呼吁叫停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表面上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与负债,必须根据公允价值对资产计提大量减值损失,以致利润受到很大影响,但公允价值所体现的是真实的、可比的会计信息。在表1中根据公允价值计提的减值损失十分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现实经营状况,有效地提醒投资者和管理者关于该企业的现实状况。因此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计量模式,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真实的市场价值,并能及时反映企业当前实际价值,不能因为遭受金融危机使企业受到重创而将责任归咎于企业的计量方式上。

(四)影响分析

从公允价值的提出、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历史成本更为真实地反映会计要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如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将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评价产生一定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一部分是由被投资单位分配;另一部分是价格差,公允价值能更好地体现资本利得和损失。如今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很多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取得成本往往很小或为零,公允价值是其可采用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不断亏损的财务报表被认为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要求使得美国国际集团的资产大量减记,加剧了集团的亏损程度。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资产受次贷影响大幅缩水贬值,美国国际集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大量金融资产业务,假设其使用历史成本对金融资产等进行计量,表面上公司的财务报表较为“美观”,资产仍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实际上使利润虚增,无形中将美国国际集团推入了巨大的亏损深渊,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得管理者和投资者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与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严重不符。更糟的是,管理者没有掌握到及时、真实的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错失了采用及时、有效经济措施的机会。同时,广大投资者仍陶醉于“美观”的外部信息,对此巨大的危机没有足够重视,后果之严重难以想象。此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大幅降低。

所以,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反映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很大作用。它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环境,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企业能够在最需要财务信息时获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是必需的。不过对于公允价值取得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使人们放弃公允价值,不少人仍坚持公允价值的种种优势,坚信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将会被广泛使用。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SEC)在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并未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只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随着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和深化,运用公允价值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我国学者指出对会计来说,市场是主动的,市场过程也是主动的,甚至市场的结果也是主动的,但会计对市场过程的及时性,危机很可能更快加剧,资本市场的复苏也许更加延迟或无望。所以,面对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主要反省金融自由化、资产泡沫、信用监管不利、商业操守缺失等根本性问题,继而再考虑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特殊情况下的资产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公允价值。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对价值的一种反映,不是由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的价格是按照价值规律围绕商品的价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的,那么计量它的方式也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它的真实价格,公允价值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市场规律下价格不断波动的股票、债券的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会计事项中都需要使用公允价值来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更真实、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

总之,不论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还谈不上完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对公允价值使用的讨论更加激烈,一些人认为,公允价值导致大幅资产减记,加重了危机。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更好地反映市场环境,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与其他计量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金融危机给企业经济利益带来的影响而去质疑企业的计量模式是没有道理的,相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起步较晚,经济、政治、人文等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更加谨慎,在逐步扩大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同时应加大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法律规范力度,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Sak.Bhamornsiri,Robert E.Guinn and Richard G.Schroeder.The Economic Impact of SFAS NO.157.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2009:1007

/s11294-009-9242-7.

[2] 彭美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解析[J].商场现代化,2009(33):67-68.

[3] 卢真.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 2009(11):156-158.

[4] 李立群.金融危机背景下谈公允价值会计[J].商场现代化,2009(33):70 .

[5] 赵选民,王家品.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2):120-122.

[6] 范新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1):52-62 .

[7] 部雅玲.金融危机对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启示[J].金融财会,2009(11):170-171.

[8] 孙富山.基于我国特殊环境的公允价值研究[J].财会通讯,2009(5):80-82.

[9] 潘念萍,胡阳.会计计量的关键:公允价值计量与成本计量[J].财会月刊,2009(10):86-87.

[10] 刘荣.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9(3):86-88.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一、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和初始计量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准则中,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确认的要求是比较明确的,即只有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与资产概念完全相同的两项基本条件才能予以确认。虽然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已包含其确认的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的理念,但未明确予以规定。

(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摊销核算存在的问题。我国准则规定,对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并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从长期看来,这种处理方法虽然不会对企业的最终利益产生影响,但会影响到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各期利润的真实性,给上市公司以调控利润的空间和时间,利润可能虚增,影响企业各期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误会导广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2、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差额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中,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在账务处理上缺乏一致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在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来进行,若转换当日的原账面价值大于公允价值的,他们的差额应当计入到当期损益中,否则计入到资本公积。只有当企业在处置该投资性房地产后,只有当其账面价值小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真正实现的时候,才能转入到当期损益,这一处理可以理解为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然而对于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将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差额直接计入到当期损益。然而,同样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差额,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前后账务处理却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三)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性房地产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调节利润,虚构资产。企业可能通过调整出租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节利润或所有者权益结构,还可以使当期营业利润增加,资产增加,构成虚增资产的可能。

二是在企业某年存在亏损的情况下,该企业可以通过处置该资产,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原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的其他业务收入。从而使当期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二、应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

(一)应对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和初始计量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虽然给出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特征,并且界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但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确认的特殊条件却未明确予以规定,这应该在未来准则修改时加以完善。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确认的特殊条件,将基本条件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及范围结合起来考虑是否应将某资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并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二)应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

1、应对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摊销核算存在问题的策略。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已经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房屋及建筑物,其在出租期间都会发生有形或无形的损耗,其成本和费用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因此,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理,也应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折旧或摊销,以真实的反映企业各期的利润水平。企业可设置和通过“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摊销)”科目核算,也可在“累计折旧(摊销)”科目下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摊销)”明细科目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明细核算。

2、应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差额处理存在问题的策略。投资性房地产应属于企业准备长期持有,可供出售的资产与金融资产中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接近,然而,与随时准备出售赚取差价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有所区别。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因此,从资产持有的状况来分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应该参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但是为了与其他资本公积有区别,可以在“资本公积”的科目下设置“公允价值变动公积(房产或土地使用权)”子科目,并对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益,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初始取得的目的不同,分别计入“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支”。

(三)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实质上属于当期损益。为防范上市公司利用房地产转换调节利润,改变所有者权益结构,可将会计核算方法改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通过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探析,可以看出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容易与利润操纵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相关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现实条件。所以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应该从根源入手,杜绝利润操纵,同时应在以后的准则修改中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万东琴.对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核算研究.Business China.2008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原因;对策

一、绪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面对现代市场经济提出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秉承负责任的经营理念,积极拓展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探寻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营合作模式,努力成为国际一流、受人尊重的企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核算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此外,相比国外高集成的会计核算系统,我国的会计核算事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在开展中还是漏洞百出,所以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战略目标为根本,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石,就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的逐渐意识到会计核算对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并且也试图通过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配套的制度规范等措施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效果,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规避相关问题的发生,以投资企业为例,发现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层面

现阶段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存在违规操作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现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会计核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一些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多的是局限于各种费用的支出和收入方面的核算,并没有会计核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对于会计核算总结企业发展战略并对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等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使会计核算工作应有价值得到切实的发挥,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其他各项财务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二,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是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普遍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在选择会计人员时只是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压力在不断的增加,所以这些专业技能不够高的会计核算人员并不能满足自身岗位的需要,所以不仅不能实现人员价值的最大化,而且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工作存在滞后性,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第三,会计核算编制过程及操作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和严谨的过程,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为了加快会计核算的速度,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在会计核算编制和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违规的现象,例如会计科目编制混乱,编制指标不严谨,采取不计收入或者虚增成本的方式修改利润等,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定,而且会导致企业的账目比较混乱,给为操作和控制企业的利润留下了空间,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风险。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层面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会对其他的经济产业或者相关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产,以占有其部分或者全部的股份,通过影响和控制被投资的企业来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常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导致投资企业的收益与实际的现金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众所周知,被投资企业利润的分配往往是在下一年进行的,而在当年就会造成投资企业的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实际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长此以往,对于一个主营收益少投资收益大的企业来说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第二,对于直接交叉持股的企业来说,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会导致持股双方存在权益虚增的现象,也就是说A企业拥有B企业的股权,B企业拥有A企业的股权,这样一来就给持股双方留下了重复计算利润的空间,进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虚增。第三,对于非直接交叉持股的企业来说,重复计算企业利润的现象更为严重。非直接持股是说A公司拥有B公司的股权,B公司拥有C公司的股权,C公司拥有A企业的股权,这样一来,只要三家公司中有一家公司实现高额利润,那么其余两家也会分的一定的利润,进而导致三家公司存在更大的重复计算利润的风险。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层面

就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层面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存在利润操作的可能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期间跨年度的问题以及存在账面调整的可能性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交易性资产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人为主观因素又比较重,加之我国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够完善,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从技术层面来看很难真实准确的计算出来,此外,在没有处置相关资产之前,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收益表或者损益表都没有真正的实现,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且容易出现高估企业的收益或者损失的现象,同样也存在利润操作的可能性。其次,当企业对购入和出售的资产不在同一时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时,依照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时就会出现利润虚增的现象,也就是说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而处置时,又要将该科目重新结转,这样一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容易出现重复结转的现象,进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虚增或者虚减。而之所以说现阶段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账面账面调整的可行性的问题,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市场经济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而且也没有形成较为和谐的、活跃的二级是市场,而新会计准则又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准则,所有在这样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进而导致公允价值的引用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仅不能降低企业的的会计核算风险,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层面

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层面来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现阶段企业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不一致,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第18条和应用指南及讲解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解释中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处理不一致,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与现金股利规定处理也不一致,这样一来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确认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了账面价值的变化,进而导致了账面信息混乱、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关于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和公允价值变动核算的判断标准,相关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程序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开,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不能让信息使用者从账面上明确的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而且会给会计实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和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容易产生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和风险。

三、企业会计核算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就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现状来看,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层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层面、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层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层面等方方面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其他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和执行看,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部门和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一些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并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在财务工作的执行上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核算岗和监督岗都有一人或者一个部门来承担,进而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发生;二是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在实际执行中,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对内控之际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进而就导致了企业资产损失和浪费等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不仅没有使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得到切实的发挥,而且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一些企业对会计资料保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这样就使得主要记录了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会计账簿、凭证、报表和其他资料等重要依据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行,会计资料随意堆放,存在角度损坏的会计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领导层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

四、应对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蓝田神话”的打破不得不让人警醒,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欺诈案的之一,被称为"老牌绩优"的蓝田巨大泡沫的破碎,是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上演的又一出丑剧,与银广夏相同的是蓝田股份玩的也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而蓝天事件的发生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中漏洞的出现也是分不开的,再加之上述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有效的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的科学性

企业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工作准确性的提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身作则,做好适当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在企业上下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核算氛围,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收入及支出的核算,而且要将其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定期在公司开展会计核算讲座,促使员工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并改善员工对会计核算的态度;三是以国家规定的会计核算标准为根本原则,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四是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更多的会计核算人才;五是要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例如北京银行早在很多年前就将集中会计核算作为实现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荷兰阿鹿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国际化大银行内部管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核算中心,在强化了以上几项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又改革实现了全行资金清算集中,实现了全行损益核算集中,实现了全行会计信息集中,进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的提升,资产总额已经从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到1710亿元。

(二)完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工作

对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交互分配的方法代替直接交叉持股和非直接交叉持股的分配方法,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来准确核算各持股人应该得到的利润,以避免重复计算利润的风险发生。例如对于A、B两家持股人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即A公司交叉分配后的利润=A公司分配前利润+B公司分配后利润*A公司持B公司股权比例-A公司分配后利润*B公司持A公司股权比例,对于B公司交叉分配后的利润同样以此数学公式来计算,这样一来通过联立方程租就能更加精准的核算出交叉双方长期股权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此方法的使用仅限于三家以内的公司交叉持股,至于更多家,由于计算过程比较繁琐也就不适宜采用了。另一方面要适当的限制权益法的使用范围,鼓励企业采用成本法来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为了避免股市因交叉持股而产生的大量泡沫,对于非直接交叉持股的企业间可以采用成本核算的方法来代替权益核算方法,以确保信息披露工作的高效开展,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或者非上市公司间直接进行交叉持股的,可以以《企业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为根本原则,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利润要进行单独的列式和披露,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优化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工作

为有效的提高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绩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相关的政府部门要以严谨的态度来使用公允价值,就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在五种计量属性中依旧处于非主导地位,所以为有效的提高投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绩效,政府部门要提出更加严格的公允价值限制条件;第二,对于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损益来说,企业可以设立“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和“已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两个二级账户来核算公允价值的损益情况,以提高公允价值核算的准确性;第三,对于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企业可以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核算企业交易性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且经笔者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将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到所有者权益中对企业当期的损益是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的,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存在虚增或者虚减利润的现象;第三,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情况适当的减少企业交易性资产核算的核算程度,尽量减少诸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表”等一类的会计科目,在相关的账户下设立相关的二级账户来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在减少了不必要的转账程序和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使得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第四,要严格相关的监督机制,企业不仅要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而且还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完善配套的监督机制,将其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以规避企业会计核算中产生的不必要的风险和错误。

(四)严格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工作

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共同努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协调性,以确保各个相关准则之间的一致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即政府相关部门要确保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四个层面的内容趋于一致和统一,确保四者之间既相对独立,相互促进,又互为关联,构成统一整体,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起到根本的约束和保障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以国家的相关准则为根本构建适合自己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制度规范,细化相关的准则和标准,增强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并做到不断的完善和修改;其次,要以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为主线,分别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区别对待,可以以现阶段金融资产的投资性质为根本,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分别以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为主线进行特点的会计核算,以提高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工作的效率;此外,要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按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所以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来区分公允价值的变动和减值损失,这样一来在确保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工作精确性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绩效,进而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五、结束语

总之,不论对于投资企业还是其他企业来说,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也是需要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就目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由于历史因素、人为因素、制度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作为业内人士一定要善于发现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求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而本文仅是笔者对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栾玉梅.论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2]吴晓桐,关玉荣.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刍议[J].中外企业家2016

[3]许佳雯,杨国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

[4]王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

[5]李昕.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

[6]刘春影,乔瑞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 比较与借鉴

一、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

计量模式体现了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统一,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之间的组合,目前会计实践中运用的会计模式有四种:(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2)历史成本/等值货币计量模式;(3)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4)现行成本/等值货币计量模式。这四种计量模式,除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外,其他三种计量模式都是由于物价变动而产生的,在物价变动时,要考虑如何保全资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收益,即计量模式的选择是与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密切相关的。(1)和(2)主要体现财务资本保全,(3)和(4)主要体现实物资本保全。

上面提到的(2)、(3)、(4)属于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又分别称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等值货币会计。

现行成本会计模式是以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以消除各个企业所承受的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后,需要计算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得出资产价值变动的持有损益并根据资本保持的不同分别计入利润表的净收益和作为资本保持调整或重估价准备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下。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伴随市场变化,价值变动的差异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计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都是针对传统历史成本模式中的计量属性而进行的改进。因此可以说,公允价值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是相似的,在一些情况下两者甚至可以相互替代。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将企业报表上的项目按照统一的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反映或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式却不能很好地反映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则是强调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报表上项目价值的变化,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财务会计就必须在表内进行反映,同时还需在表外进行披露。因此可以得出,如果说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反映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的话,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则主要是反映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此外,公允价值会计改变了传统历史成本模式的计量属性,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则是改变的计量单位。

现行成本/等值货币会计同时对传统历史成本模式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进行了改进,因此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两者的特点。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物价变动会计核算的比较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核算

公允价值会计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打破了传统历史成本的束缚,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完全公允价值项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完全公允价值项目中有广泛的运用。不完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某项交易或事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根据要素标准确认为某要素科目,初始计量是根据交易金额计入初始成本。公允价值用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以市场为基础,可以及时动态地反映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动,对于存货、固定资产根据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根据持有期间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而在处置时则按照相应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并将这些事项正确记录于所属账户,将确认、计量、记录整个核算过程合理联系起来。所以公允价值会计通过核算过程最后编制的财务报告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公允价值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决策有用性。而且由于成本费用采用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计量,所以企业的现行收入与现行成本费用得到恰当配比,企业生产能力的耗费得到补偿,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符合配比原则。

(二)物价变动会计的核算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等值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在发生物价变动时,通过一般物价指数对报表中的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将名义货币换算为等值货币,计算出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加以确认并将数额正确记录于损益类账户。在这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消除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根据核算结果最后编制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表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营运能力等,而且等量购买力的收入与成本得到配比。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下的现行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通过确定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将资产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即价值的变动额确认为持产损益,并根据资本保持的不同分别记录于损益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经过该核算过程消除了个别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而且项目按现行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其价格,根据核算结果编制的现行成本会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生产经营能力。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有效弥补所耗用的各项资产。

物价变动会计下的现行成本/等值货币模式则结合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中更加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决策有用性。

三、对现行会计模式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