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的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自己的需要、兴趣与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涉及到德、智、体、能方面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其实质是学生自身引发出来的,所以这种学习活动是自愿的,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指导即教师教育,是在学生个人原有基础上的“援助”的指导。它是与“集体施教”对应而提出来的,是班级授课的补充形式。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授课制对他们统的过死,对他们提出划一要求的弊端,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计划学习指导”只能以学生自愿学习活动为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它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是在教师关怀与援助下的“学生有计划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自学方面的意志品质。
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现状:从国内的情况看,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课堂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问题是:1、对学生要求过高,对所有学生提出划一要求,对学生统的过死,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把学习视为外在强制的义务。2、传统授课以“学科本位课程”为背景。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而这对于一般学生的心理特点都难以照顾,同各个学生的需要兴趣与接受能力的距离很大。3、传统教材存在繁、难、窄、旧的问题,许多教师往往疲于追赶教学进度,根本顾不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效果。4、在当前应试教育和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许多地方还是牺牲教师的精力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为代价的。
鉴于个别学校、个别教师无法触动课程中深层次的问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许多地方从各个方面做出了尝试,如“洋思教学”“杜郎口教学”“三案六环节”“六模块建构式教学”,这些改革旨在改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
当然还有许多名目繁多的小的改革,如“取消讲台”“我来当老师”“上课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教师提问允许学生保留沉默权”,这些小的尝试对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已。
在国外,“个别培养计划”,发达国家早有尝试,不过,那是另一套课程机制的产物。在我国现行课程机制背景下,提出在教师关怀与援助下的“学生有计划的学习”这一课题,力图探索出适合国情、校情的“个别培养计划”的经验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限目标。它是班级授课制的有力补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自由度和主动性,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自学方面的意志品质。
二、“计划学习指导”的研究实验
研究内容:1、初步试验。在我校的某个班级物色4名左右肯上进且有自制力的学生,分别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情况,诱导他自己提出“个人学习计划”的打算(可以是每月计划和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周计划和每天计划)。双方约定:(1)计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状况与意愿制定,可以是课内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兴趣,自定目标、实现时间与实施步骤,教师做好指导。(2)学生在执行计划遇到的问题,老师尽量提供援助。(3)每一阶段师生交谈一次(时间由学生定,学生主动约老师交谈),了解和监控学生过程完成情况。(4)双方对外保密。(5)学生如无意坚持下去,老师尊重学生意愿,取消双方约定的协议,老师保证不改变学生的看法。(6)计划完成,教师验收学生完成计划的质量和数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
2、扩大试验。试验一段时间后,用同样方式培养第二批学生(4名左右)。不张扬,让这种影响慢慢的传播出去。支持其他学生效仿或鼓励他同好朋友“结对子”,相互支持。
3、在班级推广。经一学期试验,如果有成效,便可推广。(1)在班级内交流“计划学习”的经验。(2)在多数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推行“个人计划学习制度”。(3)期中交流执行计划的情况。(4)期末交流“计划学习”的心得。
三、研究思路及对策
为了探讨农村中学生“计划学习指导”,主要从初步试验、扩大试验、在班级内推广三个阶段层层推进。所以整个试验是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为依托,在班级授课制大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优补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对于学生计划学习的指导要做到组织性、计划性、科学性。指导的方案、策略最好以教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克服指导的盲目性、随意性。
(2)鼓动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对于成功完成学习计划的学生要大加赞扬,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教师能做到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与困难。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 李银雁,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派潭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增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4L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搞好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缺乏主动性,应付式上课和写作业。但高中三年就如一场长跑,需要起跑的动力,维持下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某一行为,主要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的厌恶或学习效果不佳。可是,用什么来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就笔者多年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经历所见,单凭“我要上大学”这个学习目标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不能持久,容易消逝。那么,能否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清楚认识自己;了解发展的环境;定位自己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行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给某中学高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时表示: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未来的职业方向,使学生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因此,在调查分析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后,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研究其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乡镇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其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25名,三所学校共计学生150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由成功动机、考试焦虑、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四个方面构成,用1、2、3、4、5个等级分来表示学习动机的强弱,每个等级的含义为:1为非常弱;2为相当弱;3为一般;4为相当强;5为非常强。此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该测验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3~0.89,重测信度为0.79~0.86。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参考法:通过查阅图书、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上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打开研究思路。
2.单组实验法: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进行单组跟踪实验。
3.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前,选定实验组学生填写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本次调查结果按派潭中学为A组,仙村中学为B组,中新中学为C组记录;之后聘请专家和家长代表开专题讲座和印发资料对这三所学校的实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辅以协助。让学生写生涯规划书,批阅后指导其作适当调整或修改。三个月后,第二次发放《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让实验组学生填写,本次调查结果利用SPSS15.0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量表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回收有效问卷后,对各组测验所得出的数据进行T检验。从实验结果上看(表1),A’组、B’组、C’组分别与A组、B组、C组的测量结果相比均有提高,说明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激发和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高中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许多高中生对自己缺乏了解,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清楚社会上存在的职业种类及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的规划与打算。不少学生在高中文理分科和高考填报志愿等方面都只能听从家长的意见。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学生全面客观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等,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理想、确立目标,能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有计划地为自己设计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高中生心系目标,维持学习动机。高中生做一件事往往是一开始热血沸腾,很有冲劲。据笔者观察,如给学生开一节励志的主题班会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好像一下子充满奋斗的激情,誓从今日起“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但真正去做时,却是“三分钟热度”,很多因素都能让他们泄气、放弃。如外部因素的干扰:学习的枯燥比不上网络电子游戏的有趣;内部因素干扰: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又怎样,找不到终极目标,没意义;如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碰到困难和挫折……这些因素都很容易使学生动摇,没几日又“打回原形”。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立、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就能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解决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
3. 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随着高中学校的扩招,高中门槛的降低,有不少意愿并不是读高中(或意愿不明确)的学生上了高中,这部分学生到校后很容易产生搞好学习成绩对自己作用不大的错误想法,认为学好成绩只是给老师、家长“长脸”,是老师、家长“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己最初的理想职业目标。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职业目标去指导高中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自主推动力。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会自觉地确定与其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运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完善自我。
(二)建议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开展系统课程,贯穿于高中阶段的全过程。据有关研究,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而梁淑琴、马海林等人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教育;高中生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高中生从来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缺乏规划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动机不强也得不到适当的辅导。因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的开设最好能从起始年级抓起,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自主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此后,应在高二年级的文理分科前和高三填报志愿前分别开设相应的辅导课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适当的修订, 根据年级的特点开设能激发和维持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辅导课程,也就是在设计生涯课程时,应区分不同年级的特点,设置不同侧重点的生涯辅导课程。使生涯规划一直能起到引领学生向前奔跑的作用,激发与维持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当前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学校增添的新课程,涉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重新调配。其中,需要重新配置的教学资源是师资、时间和经费。目前师资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担任兼职教师,分年级讲座,班主任加以协助;二是对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能力。但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也需要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所以两种途径都涉及经费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另外,在课程的开设方面,则需要学校领导的合理组织和调配,做到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又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8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现结合自身化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良好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就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尤其是班级“后进生”,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帮助、鼓励、理解。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学生才会从内心尊重、信赖、爱戴老师,才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知识感兴趣。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求得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爱心营造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生动、直观的优势,突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限,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介绍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在讲解“稀释浓硫酸”时,可以“播放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的动画,加深学生对该实验操作步骤的认识,加强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许多微观现象,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注重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新教材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学习形式,增添实验的趣味性。例如,“粉尘爆炸实验”,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面粉)模拟实验,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空气中若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四、利用化学史料教育、激励学生
化学史料包括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故事、化学事件等。教学中向学生适时介绍有关化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燃料及其利用”时,向学生介绍人类第一个化学发现可以说是对火的认识和利用。人类从火山、雷电等产生的野火中引来火种,用火来烘烤食物、取暖御寒、驱赶猛兽,从而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直到“钻木取火”等人工取火方法的发现和发明,人类才取得了用火的自由,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现代化学所用的重要方法如燃烧、煅烧、蒸馏等也都是对火的应用,现代火箭技术也以对火的认识和利用为基础。懂得了这些知识,学生对看似普通的火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教育 内容和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教育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审视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充足的准备,从而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在新生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对大学新生进行科学和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还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维护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模式所限,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学生被老师和家长灌输了“进入大学万事大吉”的思想。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考大学,一旦进入大学之后,个人空间无限放大,目标模糊,于是有了迷茫感。一方面,他们很想给自己定位,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价值感很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路在哪儿,加之现实中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更加感到十分迷惘,心里有种空虚感,思想漂泊不定。为了逃避这种失去目标所带来的思想空虚、精神无寄托的苦闷,少数学生开始寻找精神刺激,如抽烟、喝酒、听富有刺激性的音乐、赌博、看通宵录像、玩电子游戏、泡网吧、谈恋爱,等等。有的甚至不能自拔,学习得过且过,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这种迷惘心理现象,虽然只在少数同学身上反映得比较突出,但它却像一种有毒气体,弥漫在空气中,腐蚀和影响着其他同学的思想。[1]
将职业生涯教育从进入大学初始就融入大学教育,及时引导大学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正确规划大学生活,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的需要。
2.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
大学新生处于一个“目标缺失期”,没有新目标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许多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养成了“60分万岁”的思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甚至玩乐上,把大学生活的主次本末倒置。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
我们应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及时认真规划大学生活,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总体和分段目标,并结合目标制定总体学习和学期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初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增加紧迫感,培养大学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3.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助推器。
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达到70%。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跳槽现象十分频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做过理性的思考与规划,也反映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及时让大学新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增加大学新生的紧迫感,引导其针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目标提前做好专业知识储备、社会实践活动、自身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准备,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打牢基础,推进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4.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有利辅助手段。
许多大学新生在高考报考学校及专业多是听从父母及老师的建议甚至“指挥”,而很多时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老师也并没有清楚了解过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未来就业行业等内容,而仅仅是依靠社会舆论、广告宣传、自身经验甚至仅仅是对专业名称的印象就盲目填报。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进入到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及专业进行学习,有部分学生对即将进入的大学生活有过高的期待,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大学生活与自己所想有一定落差,心理产生了强烈失落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在大学新生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大学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列为大学生必修课程。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一般只通过辅导员宣讲的形式开展,存在职业生涯教育不够科学深入、受众范围不够广泛的问题。职业生涯必修课程的开设,应运用科学方法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可在课程中结合所学专业教育。应通过课程学习,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2]
2.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思想教育。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生入学教育管理中应及时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灌输给大学新生,在思想上给大学新生造成紧迫感,帮助大学新生在思想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新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营造优良学习风气和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3.以实践环节促进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我们应结合我国教育、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模式,与学校生产实习工作相结合,组织部分大学新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调研活动,活动后形成文字、图像材料,乃至参观调查报告或论文,并组织参观大学生在所在班级或专业举办小型活动宣讲会或经验交流会,将参观学习所得在同学中加以宣传。通过这种亲身参加活动,大学新生对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有更加具体的了解,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大学能力培养有更清晰的规划。而且,通过这种活动的组织,可为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大学新生日后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后就业创造机会。
4.以校园活动培养整体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我们可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成功人士、已毕业校友等“过来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针对大一新生举办讲座、征文比赛、辩论比赛等各种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聆听教训、吸取经验,转化对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也可邀请部分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或生产实习活动的高年级学生举办讲座或新老生交流会,将其参加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活动的切身感受与其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经验相结合,讲经验,谈体会。
综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前的准备阶段,大学新生作为刚刚跨进大学象牙塔的年轻人,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活,克服心理问题,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入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未雨绸缪、主动规划人生的需要,也是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迪球等.大学新生心理及行为探讨,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2.Vol16,4.
[2]王昕.美国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教育探索,2007,7.(总第19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导入方式
一、运用不同的课程导入方式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学习更是如此,如果初中化学老师在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就讲很多深奥艰涩难懂的东西,学生肯定
会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这也就是说,作为初中化学老师,一定要学会利用课堂导入,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渡阶段。比如,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不要一进教室就说请把课本打开到多少页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可以先对化学进行一些简单的概括,介绍一些学习化学知识的好方法,或者是第一节课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化学小实验,让学生眼前一亮:哇!原来这就是化学!第一节课应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有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课堂进度中,老师也需要运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名人故事。比如,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从小家境贫困,但是好学上进,与她的丈夫居里先生都是著名的化学家,在放射性铀发现之后,她努力钻研,不畏寒冬酷暑,又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更具有放射性的镭。这些小故事,都能作为很好的课程导入材料,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居里夫人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精神。老师还可以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将本节课需要做的实验做完,让学生带着所遇到的疑惑去解答问题。一个良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化学,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在化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注重实验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人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做一遍。”这些古人积累下的经典句子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注重实践。在我国很多初中化学课程中,由于学校设备配置问题或者是应试教育下的时间问题,很多学校将化学课程的实验部分都省去了,对学生的教学变成了“纯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虽说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但是学生不能体会更深、记得更牢,更不要说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了。所以,无论是从教学效果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兴趣角度来说,实验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授课过程中,化学老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在带领学生实验之后,尽量把实验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只有学生亲自实践了自己想做的实验,才能更好更牢地记住知识点,也才能对化学保持更浓厚的兴趣爱好。总而言之,老师要将实验教学付诸实际中去。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性格上的磨合与相处过程。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受某位老师看法的影响。我们在很多学校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对一门任课老师的喜爱与讨厌,往往会爱屋及乌地去喜欢或者讨厌这门课程。所以说,化学老师作为一门课程的引导者和掌控者,一定要学会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与老师和谐相处的情况下,更好地去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说,一个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方式以及上课方式,都是一位老师魅力组成的一部分。在上课时,老师的语句要尽量地幽默诙谐,让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比如,老师为了提醒某位在睡觉的同学,可以说:“尽管某某同学的睡姿特别迷人,老师很不忍心打扰,但是还是想请某某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样诙谐的语言,既能提醒到睡觉的学生,还能不让学生太尴尬。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某某同学,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课,一上课就睡觉,要睡觉你就回家睡,还来学校干什么,你看看你那成绩……
学生可能是醒了,但是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难再去喜欢上化学老师和化学课堂。作为老师,还要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才能更有动力和兴趣地学下去。所以,为了让学生对一门课程有持久的爱好与兴趣,老师一定要善于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授课在和谐的课堂中进行,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日益增长。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老师各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学越有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遂周.初中化学中兴趣教学的有效探究[J].考试周刊,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