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团化公司;会计核算;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64-02

从现阶段有关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作者都是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下来进行问题讨论了,而忽略了基于事业部型的集团公司会计核算问题探讨。从而,以集团公司为考察对象来进行主题讨论,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会计核算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在本文中主要涉及总公司财务在核算分公司经营绩效时所面临的挑战。不难理解,分公司作为承担特定生产经营任务的经济组织,必然内含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便能激励管理层实施隐藏关键会计信息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根据传统解决方案并无法完全应对诸多挑战。

本文首先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现状反思。最后,在其引导下给出对策。为了使文章的讨论更为具体,本文所指的集团公司是以产品品项所建立起的分公司。

一、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挑战的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

集团公司在财务上执行着统借统还的资金制度,这就要求总公司需要在一个经济年度内对分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核算,从而维护统借统还的安全性。然而,以产品品项为标准而设立的分公司,因其生产的专业性和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导致了总公司财务人员陷入到“有限理性”的局面中,从而无法全面真实的完成对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解释来看,则在于总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分公司因利益使然而隐藏诸多关键会计信息,使得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了会计核算主体无法充分履职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核算手段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所关注的会计核算在于审核分公司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对分公司的经济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然而从目前所执行的核算手段来看,其主要针对分公司的会计凭证和盈亏平衡表等形式要件进行审核,却无法完全获知这些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要指出,当前集团公司在内部普遍引入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也将不断扩张,这样就可能在当前的网络化分工形态下增大分公司利润的隐蔽性(如在对外经营中与客户实施合谋)。从而,传统会计核算手段将无法核算出上述经营信息来。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切入点,毕竟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为此,根据上文逻辑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

(一)针对会计核算主体的现状反思

随着我国集团公司市场扩张力度的增大,部分分公司已经涉足海外市场,诸如华为的部分移动业务已在海外设立的公司中进行着技术研发。这就意味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离心力也将逐渐增大,在现有产权安排下已经显著增大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算难度。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将长期存在,所以需要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存在于两大因素,即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上述挑战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实施某种制度安排,来从分公司内部来促使当事人放弃隐蔽关键信息的动机。

(二)针对会计核算手段的现状反思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手段构成了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但这种核算技术是否与现阶段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仍值得商榷。为此,面对集团公司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的局面,需要在会计核算手段上进行优化甚至创新。在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因素中,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不充分构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应增强互联网平台在增强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便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反思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

在解决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工作模式创新。为此,需要深化对当前企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目前存在一个误区,即许多文献所构建的应对策略似乎是在抽象的企业环境下来完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并无法为我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来。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一定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唯有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与助力企业发展相融合。另外,针对目前的网络化分工趋势,总公司还应重视分公司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特征,从而增强会计核算的力度。

(二)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

既然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离心力有加强的趋势,既然分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优势和详尽的财务信息,因此就不必在提升总公司核算绩效上过于用功,因为这不仅会增大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营成本,而且也不会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绩效。为此,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即,在审核通过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后,并在企业财务资金监管机制的作用下,增大分公司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同时,配合制订出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来。

(三)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

笔者认为,优化乃至创新会计核算手段,一定要借助电子商务系统。从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出发,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并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分公司的资金使用信息、产品销售信息、货款回笼信息间建立起传输通道。这样一来,就在物理平台的搭建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在完成这一平台的搭建活动时还需要注意几点:(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贯彻ERP系统搭建始终的问题,也是优化创新手段的价值判断;(2)人员培养。针对ERP系统未来的维护和优化,需要在公司内部培养专门人员。

以上三个方面,便从主要环节对优化集团化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思路。而且,本文所构建起的对策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到来,总司内部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绩效。

四、今后在会计核算中还须重视的问题

在文章最后,笔者打算就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真实性的其它影响再简要阐述一下,从而使得业界能给予重视。以下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可从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方面人手。两个因素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每期分摊额而影响各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以及纳税额。对于折旧年限:在所得税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或有下降趋势时,缩短折旧年限可使后期折旧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会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享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于折旧方法:应根据经济形势,适当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如果所得税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可把前期利润递延至后期延缓纳税;如果所得税税率有上升趋势应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延缓纳税的利润与税率高低成正比,若未来税率升高则以后年度税负会加大。除此之外,新准则还允许当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进行调整,固定资产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由此可见,今后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结果研究时还应将纳税筹划引入其中,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进行优化策略的选择。

六、小结

本文分别在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手段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挑战分析。通过针对挑战的现状反思,对策可从: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需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书英.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

[2]钟瑶.浅析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12).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会计集中核算 组织机构 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呢?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断地进行行业内或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出现了一大批航母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何管理好这些超级舰船,使之不再像“铁达尼”那样倾覆于始航,要求我们为这些大型企业集团设计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在追求精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特别是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成为所有管理制度的发韧者和归结点。笔者以某大型企业集团的省级销售分公司财务会计运行模式为原型,对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进行了设计及分析研究,所抒管见,仅为抛砖引玉。

一、设计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集团内将分公司、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及监督权集中上移,形成独立的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模式。

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是指按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形成一整套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加工、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集团会计处理标准体系。

设计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前提是:企业集团将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核算机构分开设立。相应地使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会计核算的职能分离,形成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实现财务管理为经营服务并监督经营的管理目标。

(一)设计该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省级销售分公司财务集权管理的需要

财务集权管理是指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控制企业内部资金流、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集约型财务管理手段。

会计集中核算是实现财务集权管理的基础。大型企业集团上、中、下游的产、供、销链条较长,实行财务会计分级管理制度,导致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良莠不齐。比较目前国内一些大企业通过内部银行来运作资金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从而实现财务集权管理更能节约系统管理成本。

2、企业降本减费增效的需要

提高营业收入和降本减费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两条腿,两条腿同时走路,才能使企业利润得到持续且平稳地增长。企业在现有制度体制下,运用“完全预算、滚动预算”等先进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降本减费的措施已经达到极致,当变动成本已经降无可降的时候,只有突破制度瓶颈,对固定成本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拆,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对市级销售分公司的存量资金、人力资源成本等进行科学整合,可以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3、完善内控体系,防止职务违法风险的需要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事业单位采用会计集中核算,下级单位只设报账员,其最大的目的就是防止在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成为领导的“贤内助”,避免“挪用专款、节流事业收入、私设小金库”等职务犯罪。

其实,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里,更加需要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会计分级核算模式下,企业集团往往也设置了大量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如经济业务签名权的授权制度,经常被提倡的“一支笔”管理,严防“费用串项列支”,严控“拆东墙补西墙”等。实践证明:事后问责的内控体系大量浪费管理成本,效果并不明显;在企业管理中“亡羊补牢”,其实为时已晚。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仅完善了事中控制的内控体系,防止经营效益流失,而且将大量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需要

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员为企业的经济业务提供服务并实施监督,职责的双重性,给会计人员的角色选择造成困惑,一部分会计人员选择了完全经济人角色,一部分会计人员选择了完全道德人角色,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则左右摇摆,成为了复合人。会计人员的角色选择,将直接反映在他所从事的工作中,再间接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从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履行得到了保障,社会道德、个人道德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促使其完成“道德人”的角色,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二)设计该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1、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行,为实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靠拢,部分准则更是超越国际准则,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如:新会计准则要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部分经济业务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以及要求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减速值准备等,这些经济业务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但低层会计人员因为水平或制度规定的限制,不能准确地完成这一工作,而这一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又是需要的。

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以新会计制度为依据,将有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会计师集中到会计核算处或核算中心,运用他们的的专业水平来完成高层次的会计工作。

2、ERP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实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结绳记事”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的手段和职能已经发展成为以电子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一整套结合即时经济业务的信息技术系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SAP公司的ERP管理系统逐步被我国大中型企业接受和运用。ERP管理系统对我国传统会计职业无异于一场革命,它弱化了会计的专业性,但同时强化了会计反映经济业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通过系统自动完成了岗位牵制和内部控制功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3、市级销售分公司财务会计实行专业性条线化管理,为实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供了实务基础

现行分级设置的财务管理体制虽然没有从形式上将财务与会计分开设立,但市级销售分公司基本上都在财务部内分专业版块设置了资金组、资产组、账表组和稽核组,对财务会计业务实行专业性条线化管理,从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上进行了区分。各专业组的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其中账表组的工作主要负责市级销售分公司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提供等,这为会计集中核算的整合提供了实务基础。

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设计

设计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会计核算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的设计。

(一)组织机构设计

1、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

本文对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设计所遵从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控制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组织机构设计,既要从企业整体的制度设计上宏观把握,使组织机构的设计与各项制度构成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整体,又要结合目前会计核算的硬件和软件等相关支持条件,使组织机构的设计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控制性原则,是将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设计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中,利用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

效率性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产出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适用性原则,是根据省级销售分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的需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机构,以保证该组织机构有效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2、组织机构的标准模型

省级销售分公司的包括会计核算体系在内的所有管理体系必须在总部管理体系的权限规定下进行细化。本文分析研究的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是一套呈上启下的会计核算运行机制,其组织核心设置于会计核算处,而执行机构为会计核算中心。为了直观地表现组织机构的架构,下面通过图示进行描述:

图1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组织机构模型图

3、组织机构中上级与下级之间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级的关系: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对省级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负责,根据总经理提出的管理要求,安排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第二层级的关系:会计核算处、财务资金资产处和审计处对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负责,根据领导要求组织实施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内控审计工作。

第三层级的关系:会计核算中心主管对会计核算处处长负责,落实执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开展具体会计核算业务。

第四层级的关系:会计核算中心各岗位人员对会计核算中心主管负责,根据岗位职责完成本岗位的各项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作。

会计核算处、财务资金资产处和审计处三者之间的的关系:自成体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并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最终共同完成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内控管理工作。

五个会计核算中心的划分:按照地域相近,兼顾工作同质性及工作量大小等相关条件分设。如本部核算中心包括公司本部和广州分公司的会计核算,粤中或珠三角核算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东莞、中山和惠州分公司的会计核算等等。会计核算上移核算中心可以通过对有条件的单位进行上移试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即解决问题,以便在制度改革中取得主动。在条件成熟的省级分公司,也可将核算中心进一步合并,设置一到两个核算中心。

(二)岗位职责设计

岗位设置原则主要有:岗位设置完整、岗位职责清晰、按会计科目性质设岗和不因人设岗。

岗位设置可以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如工资核算、税务核算可以设置成一人一岗,核算中心主管与稽核设置成一人多岗,往来科目核算设置成一岗多人。

岗位职责按岗位的业务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纳,对不相容的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其岗位牵制的内容。

1、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岗位职责和要求

1领导省级分公司财务与会计工作,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和任用、专业职务的聘任等事项提出方案和建议

2审核、批准省级分公司的会计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实施,审核和批准会计部门编制的各种报表

3组织经济核算、编制财务计划、省级销售企业预算,协调各项经营业务

4审查省级分公司的购、调、销、存等经营业务和投资方案,审大开支项目

5审批省级分公司财务收支,组织进行成本费用项目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6参与制定改造项目、商品定价、工资奖金等方案,参与拟定企业重大经营决策

7组织和监督省级分公司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8负责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

9其他与财务、会计有关的管理工作

要求: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岗位应由具有5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2、会计核算处处长岗位职责和要求

1负责省级分公司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执行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确定的经济核算计划

2参与组织制定省级分公司的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

3熟悉省级分公司的购、调、销、存等经营业务各环节的情况,参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并为企业整体经营预测、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4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及其他经济文件

5负责会计人员的考核,并根据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

6负责向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报告会计工作情况,向分公司内有关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内部财务报告

7审核并提供省级及市级分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

8组织本部门会计人员理论和业务学习,负责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作用和调整

9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交办的其他与会计核算有关的管理工作

要求:会计核算处处长岗位应由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会计师担任

3、会计核算中心主管职责和要求

三、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配套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设计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保障是:配套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配套体系设计

配套体系的设计非常重要,有些配套体系甚至可能成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是否能够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限于本文篇幅,只对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配套体系进行一些列举和说明,并不深入设计配套体系的运行机制。

图2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配套体系图

配套一:财务集中管理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是为财务集中管理服务的,反过来,财务集中管理的要求又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计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应该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信用管理、税务管理、出纳的相关职责与会计核算业务内容结合,达到有机统一,又相互制约,避免制度设置脱节,形成制度真空。

配套二:会计信息技术系统

会计信息技术系统是会计集中核算的保障。ERP系统的强大集成功能已经取代了大部分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内容,没有良好的技术系统支持,会计核算业务就会自动罢工。会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已经演变成“皮与毛”的关系,信息技术系统是“皮”,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成了“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会计信息技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设计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中的关键点。

配套三: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系统

会计集中核算将使核算中心与省、市两级销售分公司不在同一地办公,空间距离被拉长,使得各种经济数据和业务报表的提供和查阅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就像修建一座大厦,通水、通电、通路等是最基本的配套工程,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系统成为了会计集中核算必要的配套设计。

配套四:财务会计人员及财务管理团队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企业领导者将其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培养和运用,最终达到“为我所用”,将人力资源转变为生产力。通过组织培训全面提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通过系统考评选拔人才,疏通财务人员的有序晋升通道;通过技能比武等专业活动活跃学术氛围,提高财务人员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企业内控的要求是规范行为、明确责任、防范风险,内控系统是企业管理制度自身的检验检疫系统。

目前销售企业的内控系统是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流程设计的,其主要牵头执行部门设在各市级分公司的财务部。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整合,这种经办人“左手管右手”的内控执行模式已经不适合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强化内部审计在内控系统中的执行和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处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将内控的职责与会计核算中心分离,使内控系统转变为“我的手管你的手”的执行模式,而企业领导成为“管得好与不好”的裁判。

四、在省级销售分公司实施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的利与弊

一项管理制度的进步要经历创新、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在最初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它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它不利企业管理目标的一面。

(一)实现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将在四个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1、有利于省级销售分公司集中会计核算的监督权

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监督权从市级销售分公司上移,主要体现在“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上。通过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防止市级销售分公司的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进行虚假的会计处理;通过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使财务职能与会计职能分离,形成财务审批与会计处理的相互监督;通过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保证了会计业务的公开透明,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特别是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的完全公开,让监督权行使更加“阳光”。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对资金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能够将销售收入的资金即时地回笼到企业总部,保证收入资金不被侵占和坐支,但支出的资金通过余额考核的办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市级销售分公司常常要留有保障性资金额度,以备应急之需,有些时候这部分存量资金的余额非常大。会计核算业务的上移,将存量资金也从市级销售分公司一并上移,只在核算中心支出账户内保有应急保障资金,更有效地运用了企业资金,优化了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

3、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管理者等相关使用人作出决策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时性要求的提高比较明显,虽然可靠性与及时性的权衡取舍仍然存在,但是由于财务审批权与会计处理权的分离,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客观可靠,以及采用科学的数据单据传递方法,使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也得到了加强。

4、有利于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强大的会计信息技术系统的运用,已经使基层的会计核算人员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基本上不需要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工作,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理念。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的单位分开,从工作内容上要求会计人员更加专业地处理会计业务。同时还增强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职业道德的履行得到了保障。

(二)实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

1、财务会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弱化,导致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得不到保障

市级销售分公司经理是市分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会计管理职能上移后,市分公司经理对财务审批权和会计处理权的监督职责弱化,甚至由对财务会计的监督转为对核算中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市分公司只设报账员,对单位内部的资产及费用支出等管理不进行监督,遇到财务检查时,就让检查人员到核算中心查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对上级单位调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查不明原因,而核算中心只凭调拨文件入账,账实相符得不到保障。

2、财务现场监控职能的弱化,导致远程报账、查账容易流于形式

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人员与各市级销售分公司的实际业务分离,一个会计人员可能要同时负责多个单位的同类科目的账务,很难详细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的细节。比如市级公司在发生经济业务时,不可能及时地通知会计人员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甚至是否真正产生这项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都有可能不知道,会计人员只能在市级分公司报账时进行监控,辨别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所以,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能够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但保证不了“账实”相符,这就导致远程报账、查账不可信而流于形式,影响到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停电、停水”。

3、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职能的弱化,导致突发性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的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职能上移到核算中心,由于核算中心与市级销售分公司经济业务的职责分离,核算中心能够按照降本减费的目标严格执行预算,没有预算指标和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予以拒付,有时出于本身职责或对经营单位的情况不了解,对一些突发的事件、客观的问题不能及时予以解决或弥补,出现“没事拖出事”的情况。

因为会计集中核算会有以上弊端的产生,前文提及的四项配套体系的设置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五、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与会计核算业务外包的比较与借鉴 (下转第72 页)

(上接第16 页)

1、什么是会计核算业务外包

会计核算业务外包是指公司将会计核算业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等专业的会计公司,并支付相应劳务服务费用的委托业务;简单地讲就是“我的账,你替我记;我的报表,你替我编;我付费”。现在有一些经营业务在美国的公司,下班时将当天发生的业务清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机构在中国的会计业务公司,由公司进行核算记账,在美国的业务人员第二天一上班,就能及时地看到前一天的相关报表。这种跨时区的核算是目前比较典型的案例,他们巧妙地利用时间差,非常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会计核算业务外包的历史沿革

会计核算业务外包业务发源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最初实行的是会计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持证会计师充当的是“经济警察”的角色。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要求,和上市公司的客观需要,出现了管理咨询和税务服务等外包业务,到本世纪初,国际上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外部审计业务。发展到今天,上市公司为了轻装上阵,将会计核算业务作为“服务包”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与会计核算业务同时成为业务外包的还有人力资源外包等。

3、会计核算业务外包与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比较

首先,两者有异曲同功之处,两者通过不同的途径,都解决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会计核算业务外包侧重效率,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侧重内部监督。

其次,外部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独立地执行企业会计核算的规定和要求,保证会计处理更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但衔接不当,也容易走向反面,导致会计核算与实际经济业务脱节,产生偏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借鉴会计核算业务外包模式完善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标准体系,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仍值得我们长远的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在管理制度创新和变革中,都应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不做鲁莽之事,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让更科学的制度取代过时、低效的制度,才能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 张明霞、张德刚主编,2007,会计制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 社

[2] 阎至刚编著,2006,会计制度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孙光国、陈艳利、刘英明编著,2006,会计制度设计,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葛家澍主编,2002,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吗?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

[5] 石本仁主编,2007,高级财务会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6]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2010,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第3篇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花科创)是山西省的重点优势企业,也是晋城市惟一的上市公司。兰花科创自1998年12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煤炭、化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目前,兰花科创下属有四个煤矿分公司、二个化肥分公司,九个控股子公司。原煤生产能力54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86万吨,精细化工6万吨。资产总额28亿元,净资产16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2005年实现利润6.26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从2000年开始,连续五年实现年平均利润增长80%以上。兰花科创一直秉承“创新赢得明天”的经营理念,在企业改革方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理顺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兰花科创是以原晋城市市属四矿两厂和县属两矿为基础合并组建的。成立之初,各自独立核算,会计制度不同,核算内容迥异,形象地说,公司象是捆在一个麻袋里的一群土豆,互不关联,各不负责。八个分公司有八个法人代表,公司董事长只有责任,没有权利,集团化的管理和控制无从谈起。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公司首先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根据公司实际,按照“运销集中、人财集中、决策集权、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运作机制,建立了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统一纳税、统一银行账户、统一资金调控、统一借贷、统一投资、统一担保、抵押的“八统一”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会计法》作为规范会计核算的根本,树立“依法治企,从严理财,合法经营”的会计管理思想,在晋城市率先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严格按照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统一会计政策,规范会计核算标准,准确披露会计信息,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晋城市推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排头兵。规范的会计核算,为公司上市后两次成功募资5.8亿元奠定了基础。通过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二、建立“以现金管理为核心,以成本返还为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只有紧紧把握资金这个关键的生产要素,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真正落实到位。按照“分公司为成本中心,总公司为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管理体制和“八统一”的要求,公司统一产品销售和结算,产品销售的现金收入全部进入公司账户,由公司统一调控资金。折旧、安全费用等专项资金和利润全部留于公司,只将成本资金返还分公司。分公司只能在银行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是流动资金账户,一个是专项资金账户。流动资金的拨付,由公司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销售数量和年初确定的计划综合成本,返还成本,按月拨入流动资金账户,分公司只有完成产销量计划,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流动资金才有保证。分公司的折旧资金和安全费用资金全部留于公司,每年仅此部分资金就达2亿元。根据公司总体发展规划和各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先地下后地面,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统一投资,按计划使用,并实施全过程监控,单位金额10万元以上的资金,各单位报计划后,由公司直接支付。这样,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一方面,为公司的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公司总部的货币资金存量月均保持在3个亿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对生产经营的调控能力,保证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资金的统筹,使公司在对外融资上,居于主动地位,利率优惠。由于资金统一调度,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没有新增流动资金借款,降低了资金成本,每年可减少财务费用500万元。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公司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每个年度结束前,各分公司根据本年度经营状况确定下年度生产目标,确定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公司总部根据各分公司预算考虑各项可预见的因素,对分公司预算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各分公司预算。分公司每月五日前对本单位当月发生的费用和需支付的款项进行预算,公司总部根据预算进行支付。公司总部每月7日前对本月需支付的款项进行预算,并经公司领导审核确定后按计划支付。对出现的不可预见情况,由于在做预算时未加考虑,则进行例外管理,必须经分管领导、总经理、董事长认可后方可确认,在下个月预算中调整。通过预算管理,加强了无计划支出的审批程序,使各项

支出都有据可依,大大降低了成本费用。

四、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会计人员按规定岗位配置,加强会计工作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兰花科创下属单位众多,行业不同,地理位置分散,需要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会计监督的实施。从2000年起,公司各单位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委派”的办法,由公司按规定程序任命会计科长,代表公司派驻各单位行使会计管理职能。为保证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度取得实效,公司制定了《会计科长委派制度》和《会计科长考核制度》等制度,明确了委派会计科长的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充分保障会计科长行使监督权的独立性;建立健全选拔聘用、重大事项报告、业务考核、轮岗、奖惩等制度,对委派会计科长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工资奖励等由总公司集中管理。并且各单位按规模大小对会计人员进行定岗定员,由总公司统一配置人员,防止企业自行增加人员,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会计科长委派制,加强了会计监督,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实施会计从业资格和后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兰花科创实施了严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未取得会计证资格的,不得上岗;会计证年检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不参加会计后续教育的,不得上岗;非财经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得在会计部门工作;未取得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的,不得上岗。对不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限期调离会计部门。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要求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从事会计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从制度上限制了不具备必要条件的人员进入会计职业领域,从源头上限制了任用会计人员的随意性。同时,为适应公司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事项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会计人员每年不少于两次定期的专项业务培训。严格的从业资格准入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制度,显著提高了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满足了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要求,培养了一支合格的会计队伍。并且鼓励会计人员进行更高一级的学历学习和职称晋升,对按国家规定拿到毕业证书和会计职称证书的,所有费用由公司负担,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素质。

六、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 总分公司管理 财务模式

随着2005年铁路分局的撤消,铁路系统开始了大范围地机构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运输企业也在铁路局范围内进行了重组整合。按照“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造多经骨干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对地区集团公司进行改革,形成了“总分公司为主,母子公司为辅”的公司管理架构。由于公司管辖范围广,点多线长,基本都跨省、市经营,在总分公司的管理架构下,如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总、分公司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标,是集团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对业务构成、经营特点、行业规律等多方面的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应该确立以宏观控制、授权管理为主的两级财务管理模式,在内部财务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使总分公司财务人员在协调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专业对接,同时不断强化分公司作为模拟法人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营实体的管理责任,建立总分公司相对独立、全面监管、协调统一的财务管理格局。

一、总分公司两级财务管理职责界定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职责

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铁路局相关要求,制定公司范围内统一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所属单位实施。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规范管理。

强化集权,适度分权。通过集合人财物、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从而降低成本、高效管理。恰当的集权与分权,既能发挥集团公司的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分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分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体授权管理如下:

(1)资产管理授权。公司所有经营用资产的管理权归属集团公司资产部门,分公司有使用和维护的权利义务,在资产的购置、报废、处置等方面,分公司必须报请集团公司审批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2)资金支出授权。在铁路局大额资金支出规定的基础上,分公司可以拥有授权经营范围内的资金支出权,其他用途或授权范围外的资金支付,必须报请集团公司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3)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定位由会计核算型向管理控制型转变。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适应公司总体经营管理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参与公司管理过程和决策。

(二)分公司财务管理职责

分公司在集团公司搭建的财务管理体系框架内,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在规定的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二、集团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专业管理

按照建立专业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的总体原则,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在建立两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控制为重点,不断加强财务专业管理建设。

1、加强资金监管,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和票据流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经营安全,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公司管辖范围大、经营实体多、资金监管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为实现经营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集团公司应在三个方面采取管理措施:

一是规范并加大资金和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统一下发公司票据领用登记簿,对分公司应收票据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处置情况;建立分公司日常自查自纠,公司动态监控,季度全面检查的工作制度。

二是针对贸易业务发展迅速,大额资金流动频繁的经营实际,集团公司要及时制定《大额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并严格执行动用大额资金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程序,授权分公司大额资金联签的额度,超过权限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批的管理规定,对于贸易项目及资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详细设计总分公司之间从项目开发论证、合同资信与履约能力审查、资金拨付使用审查等方面的职责权限与一系列操作流程。通过制度和流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能及时掌握分公司的业务信息和资金动向,并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确保资金流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三是针对公司业务发展和资金使用不平衡的情况,集团公司可以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可用资金。通过资金集中调配,一方面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调动分公司开发经营业务的积极性,取得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为规范经营行为,合理配置经营资源,促进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程序以及严格控制、分析调整的预算执行程序。

集团公司根据任务指标,结合整体经营形势预测,确定总体预算,量化分解到分公司。在预算编制质量上,力求把影响收支的因素都考虑到,努力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在预算执行质量上,要求分公司把预算分解落实到相关的经营实体和相关部门,将预算控制的责任传递到最基层,形成一级保一级的预算控制机制;在季度财务决算报告上报后,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书面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对策措施,确保按进度完成年度预算控制目标。

通过推行预算管理,公司上下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强化了成本的刚性约束,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3、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实行财务数据集中管理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分公司的日常财务经营情况,提高分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将铁道部推广的5.0会计核算系统,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把分公司的账务和报表系统的数据全部集中到集团公司的财务服务器中,建立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形成财务网络。

通过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实时传输财务数据,集团公司能及时掌握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各项成本开支一目了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核算上的问题,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还可以实时监控分公司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二)优化运作机制,提高管理绩效

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专业管理的同时,集团公司还要重视以工作机制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分公司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意图的贯彻执行能力。

1、建立业务培训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应注重二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一是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选择财务工作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制定业务培训计划,请专业培训机构就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务培训,如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会计处理问题、财务规范管理问题以及税收政策和筹划等等。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

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年度报表的外部审计外,为确保公司经营政策和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监督分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集团公司必须开展内部审计。集团公司可以设置审计监察部门也可以赋予计财部内部审计的职责,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对分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的经营业绩审计,对分公司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对分公司会计核算合理性及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审计。

内部审计的年度结果经集团公司研究通过,将作为考核和兑现分公司领导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通过内审制度的实行,分公司在规范管理和规范核算方面会有明显改善。

3、建立专业考评机制,明确财务工作标准

为统一和规范分公司在财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运用、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为分公司财务人员提供一整套层次清晰、内容明确、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集团公司计财部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在财务制度执行、会计核算规定、资金管理、票证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报告等方面制订分公司财务专业考评标准,以财务工作考评办法的形式要求分公司贯彻执行,也可以将财务专业考评纳入分公司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分公司领导的经营绩效挂钩,进一步促进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规范财务运营秩序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分公司阶段性财务管理运营状况,加强业务指导和专业管理,更好地贯彻落实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要求,集团公司应建立季度财务专业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分公司季度财务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对公司财务重点工作进行布置,有利于分公司接受和贯彻公司的管理意图和工作思路;三是开展业务交流和经验座谈,有利于财务人员增进理解、相互借鉴和持续改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总分公司形式的管理架构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决策控制和统筹平衡的作用,通过实行两级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模式,总、分公司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公司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使公司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范文第5篇

一、联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析

(一)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1、通过差额收支进行管理

即集团公司通过资金管理体系核定分公司的年度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近而从全局掌控各级分公司财务状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各级分公司的盈利状况进行考核,各级分公司将剩余盈利上缴集团公司。各级分公司作为准利润中心和准资金运营中心能够进行独立核算,从而完成资金管理体系中要求的目标,子利润中心还能够进行对标分析,各级子利润中心按照集团公司要求上缴各项资金,完成资金的集中归集。

2、通过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

首先集团分公司对投资、融资、分配进行权限的划分,各省级分公司将各省统筹的资金进行集中上划,各地市分公司资金账户自动上划的各省公司资金账户,从而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各省分公司按照集团的要求设立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并报集团公司进行备案,所有收入账户和资金账户都纳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全部资金收入通过自动归集方式上划到联通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按照暂收比进行资金的分配,并且按照预算拨付生产所需的各项费用资金。经营利润按照网格体系进行分配。

3、实行报账平台集中管理

中国联通通过报账平台对所有报账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即取消了县公司的财务核算职能,县分公司的报账全部集中在市分公司进行,市公司通过盈利责任体系核定县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县公司根据预算进行报账;收入的核算和管理全部集中到市分公司。

(二)中国联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中国联通实施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相对单一,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中国联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人员素质管理

如何配置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是有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核心,只有配置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将会计政策和核算制度落实到位,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2、建立健全内控制

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能有效的保护不出现“收入一个漏斗,支出一个口子”,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有效内控管理制度的保护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对不合理的支出和报账进行有效的控制。

3、健全保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内部要对erp帐套的权限角色进行划分,根据业务类别设立不同角色(关键用户、子模块操作用户、系统维护人员),对不同数据源加强保密工作,并且要强化内部的监控工作,对各流程管理进行细化。

(三)中国联通全面预算管理

中国联通将盈利责任体系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节约成本、有效利用资源,通过效能监察,使预算管理人员深入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将年度预算层层落实分解,通过不断的拓宽培训的通道,使运营成本全部下沉到业务网格,从而有效防止了责任划分不清和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的发生,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中国联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的大背景下,通过不断强化管理手段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从而保证了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有效运行。

二、推进财务集中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将会计所有业务集中进行处理,分离前台专业化营销与后台运营支撑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国际主流电信运营商将后台运营支撑业务有效分离出来已经证明了分离前台专业化营销与后台运营支撑是提高运营商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以此来提高使用效率和规模经济,新的模式适应了运营商经营范围的扩大和业务体系的丰富,实现了电信会计业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在新的模式下将原来由前台处理的操作性业务交予后台支撑部门进行处理,做到了前台专业化营销与后台运营支撑的交汇融合,前台专业化营销要以客户的满意度为中心,提高客户感知度和满意度,后台运营支撑给予前台专业化营销充分的支持,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