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近几年城商行的增资扩股正吸引着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外资公司在内的众多资金的关注。例如自去年以来的浙江龙胜参股锦州银行、联想控股入股汉口银行、青岛海尔增资青岛银行、中原高速入股新乡银行等。

资本金不足可以增资,但城商行的管理能力却非“一日之功”。在城市商业银行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频频暴露出的金融案件,尤其是齐鲁银行高额骗贷一案的曝光,让原本积极扩张中的城商行遭遇到了信任危机,也更凸显了城商行在风险内控方面的“短板”。监管机构也表示出了担忧,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告诫城商行不要一味地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挑不起100斤的担子,不妨挑50斤的,过了会高处不胜寒。”

风险控制能力提升节奏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时,城商行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扩张病。提升风险内控水平以匹配快速扩张的规模的警钟早已为城商行敲响。

风险不在别处

银行的一次内控“失足”很可能导致万劫不复,巴林银行便是最鲜活的案例。法国兴业银行由于交易员违规操作导致银行巨亏的事件至今还没有被遗忘。大量事实表明,很多严重的风险损失往往是由于内部疏漏而造成的。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曾表示,在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银行都习惯于把目光向外看,重视外部风险,而往往疏忽了内部风险的防范。

随着城商行规模的快速扩张,加上监管部门对其资本监管的加强,如今城商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压力,而通过增资扩股这一方式已成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的主渠道。遗憾的是,城商行的内控水平提升却未能与其规模增速相匹配。骗贷、福利房贷、违规操作、金融诈骗等问题一次次敲响了银行内控的警钟。

毕博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石明华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城商行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他介绍,城市商业银行是从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在过去几年里,城商行的发展以业务为主导。“当业务和内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冲突的情况下,大多数银行会选择业务优先。这也是导致城商行内控体系较弱的最直接原因。”另外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较好,整个信贷组合中违约相对较低,银行的收益较好,所以城商行在改革目前的风险管理,包括内控在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显得并不迫切。

石明华认为当前城商行内控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内控机制尚不健全,控制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仍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受不良贷款的现实制约,内控机制建设主要围绕着信用风险而展开,相对而言,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等尚未引起国内银行的足够重视,导致出现了风险控制的一些真空地带;第二,内控执行力不足,控制失效;第三是对分支、基层机构的控制不足;第四,科技对内控缺乏有力的支持;最后,内控文化尚未真正落地。

不可否认,城商行在内控方面还有很多课需要补。毕博管理咨询高级经理张挺强调,补课的内容首先是风险管理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不过这些往往会触动银行的固有文化和组织,是银行内控建设过程中阻力最大的环节。

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陈刚明指出,从2009年的指标看,城商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各项监管指标都有很大的改进。不过他同时强调,由于城商行基础还不牢固,在人员素质、IT系统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张挺对此表示赞同,“城商行信用风险更多暴露了银行在整个审批人制度建设方面的盲点。”国内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经建立了专职审批人制度,但国内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还并没有建立这一制度。而在当前流动性缺乏的情况下,受前几年爆发式房贷的影响,这些贷款在一两年可能出现违约高峰期。此外他还强调,由于小银行议价能力较弱,随着利率自由化的逐步推行,城商行利差会变得更窄。

事实上,受规模、地域、客户群等多方面的影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不尽相同。盛京银行董事长张玉坤认为,银行的第一风险是流动性风险,他将其比喻为脑溢血、心脏病等当做生命性风险来防控。张玉坤介绍,控制流动性风险最基础的就是控制存贷比,盛京银行长达八年时间没有超过60%。“我们当前在防范流动性风险上,采取的是月度分析,并进一步进行评估论证,全年进行资产结构分散化、无风险化、回收化、周围化评估等。”

谈到银行风险就不得不提“巴塞尔Ⅲ”。德勤金融企业咨询服务合伙人吴松汉认为,“巴塞尔Ⅲ”产生的新变化将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内银行更加传统的运营模式、更加简单的资本构成以及较少的衍生工具等原因,新框架对于国内银行的影响明显小于西方银行。但从长期来看,新的监管标准对中国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资产快速扩张,这大大增加了资本补充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强化后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将约束稳定状态下的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和信贷成本控制。

同时吴松汉指出,银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考虑风险并相应控制风险,以达到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化的文化。为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各银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存放央行款项中利率较低的超额准备金比重;2、确保在任何时点都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用于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3、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分散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持有一定比例的信用等级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组合作为储备;4、集中管理、统一运用流动性资金,构建流动性风险内控指标体系,及时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5、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适时调整内部资金价格,充分发挥同业存款、票据对流动性的调节作用;6、开发历史数据模拟模型和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模式,为流动性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7、改进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方法,提升测试水平等。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对银行存在的风险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家小银行,宁波银行主要考虑三个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生存风险。“虽然我们不差钱,但我们得考虑什么时候可能被兼并,什么时候在这个行业里面已没有存在价值。”第二是业务结构里面有没有系统性风险。“当前银行业务中做按揭要亏损,做信用卡不赚钱,关键是我们怎么对资产布局、对业务进行结构调整。”第三是操作风险。“比如年轻人要结婚买房,如何支付几百万元的房贷,会不会铤而走险?这些都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风险。”石明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操作风险包括欺诈、违规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系统故障等。

穆迪分析全球董事总经理黄艳玲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很多城商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控制风险,而是银行并不

清楚自身风险所在。

黄艳玲并不否认内控对风险管理的作用。以申请信用卡为例,她认为银行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给客户做一张评分卡。这个评分卡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的风险,但由于个人喜好,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条例来做。即使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没有好的内控机制予以保证,也不能做到很好的管理风险。此外银行风险管理本身也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可能也会分成设计风险计量工具和设计相应的流程规范两部分。

“内控和风险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内控实质上是保证按照已有的法律法规来做事,更多强调的是合规;风险管理则是指风险掌控和管理的能力。”在黄艳玲看来,遵循法规并不意味着银行对风险有很高的控制能力。在很多情况下,突发风险并不能通过流程和规范就可以解决,更多的是需要银行准确的应变能力。

合规创造价值

中国银监会合规指引要求银行的经营活动与外部法律、法规、规章等保持一致。《商业银行内控指引》则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主要业务活动中,包括存款和柜面业务、授信业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要求。

从监督要求看,银行的确需要一项机制将内控管理落地,内控合规应运而生。从银行内在风险管理的角度,鉴于合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内控合规就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之一。

通常情况下,“组织、控制、激励”被比喻成银行管理的“三驾马车”,这三大因素在大连银行的合规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大连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邵丁介绍,大连银行合规部门对新产品、新业务需要进行合规审核;组织实施全行的内控制度清理规范;下发业务合规性风险提示;将内控评价纳入分行年度绩效考核;积极建立内控文化等。“我们内控合规工作的管理定位在角色上与先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体上是趋同的。”

邵丁谈到,大连银行自2008年就开始试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目前已纳入全行的绩效考核系统。在每年的内控评价实施过程中,大连银行会把评价结果由高到低整体排名和风险等级分类(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三年的内控评价,各个分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暴露正在日益清晰化。

“评价不是目的,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评价结果,达到风险管理与提高管理效率的双重目的,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在评价结果形成后就需要总行一线业务部门、各分行在此基础上主动履职,针对各自的重点高风险领域和重点高风险支行,有效匹配合规管理资源。对评级为D级以下的支行加强监管,要求其必须达到C级以上水平,否则暂停开办新业务或新设机构。许多分支行也陆续将评价结果纳入分行内部绩效考核中,从而有利于促进分行各部门和业务线条自查自纠,主动合规。在有限的合规资源下,充分发挥分行防范风险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大连银行已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从大连银行2010年的内控评价情况来看,整体有所提升,但个别分行有退步。“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分行能充分认识到评价工作的价值,领导层的推动力就很强,任何人对于改变都会有本能的抗拒,要克服这种心态,需要领导出来亲自组织。”邵丁认为,内部控制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人。为此大连银行特别注重合规文化宣传。

大连银行每年都会举办行级高管带队的合规文化宣讲活动,到目前已坚持了三年。事实证明,凡是较早接触合规文化理念的支行都受益良多,并在近一年来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无论是网点建设、人才规划及自身的监督与纠正等方面都走在了前面。

合规文化说到底是对内控制度和规范的执行力。在邵丁看来,合规文化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产生影响。她还认为,合规意识应当常耕常新,始终保持与外部合规监管的一致性。为此大连银行今年安排了以“内控先行,主动合规”的主题宣讲活动,请先进支行做合规经验介绍,以形成经验接力。

中国银监会一直倡导“合规创造价值”。邵丁认为,管理风险本身就是对业务最好的管理,它可以变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性竞争优势。邵丁坚信,未来几年内控水平是决定城商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今年整体金融形势,包括整个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趋紧的状态下,城商行的业务空间正在逐渐收窄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内控合规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邵丁介绍,大连银行在未来时间内会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基础数据平台的搭建,使之与合规风险点和控制要点融会贯通。未来的合规评价管理工作要更加细化与细分,总行在每次合规评价前要结合对分支机构的了解,进行前期的合规问卷调查,掌握之前检查所暴露的问题,了解其近一年的合规管理情况变化、查看分行法律合规线条的履职情况、着重对分支行各种报表的分析,结合实际业务对分支行进行点对点的分析,责任到人,并将信息与其他评价人员共享。目前大连银行正在试图通过建立风险矩阵图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以便进一步勾勒出全行所辖各个分支机构、各个业务条线的各类业务风险及其分布情况。

监管趋紧

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除了会由货币汇率等宏观因素或突发事件引发,再就是金融机构经营不佳与监管缺失。

国务院副总理曾明确指出,城商行发展的“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而在今年年初,山东齐鲁银行的票据诈骗案以及此前不断暴露出来的城商行内控问题让监管层开始认真审慎城商行的高速扩张。

阎庆民在今年4月召开的城商行发展论坛上明确要求城商行“严守风险底线”,即确保单家城商行不发生重大风险;确保城商行群体不发生重大风险;如果银行业发生系统性或区域性风险,确保风险因子不是来自于城商行。

另外,阎庆民还表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郭田勇认为,部分城商行内控制度不健全,无力对跨区域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监管层此举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跨区域经营的审批将更为严格的背景下,开设村镇银行和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业务成为很多城商行考虑的“曲线战略”。

20lO年,银监会颁布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成为城商行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最新依据。

在城商行之间、城商行与大中型银行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青岛银监局局长陈育林谈到,新规在监管上的“齐步走”给城商行带来机遇。吉林银监局局长高飞则认为,新规出台一是对加强流动性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二是对于城商行改变原有的贷

款管理模式、重新再造流程管理、树立新的信贷文化,转变发展的方式进行特色式经营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三是贷款新规指导城商行不单对借款人员的风险要有足够的评估和认识,对于其交易对象或者是整个交易链条也要高度重视,使银行从源头上开始控制信贷风险,实行实贷实付制。

对城商行而言,新规出台对其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宁夏银行董事长李建华表示,银行未来会在风险管控和流程方面要进行一些大的变革和改进,以规避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认为,新规带来的不单单是贷款流程的变化,还包括对项目融资和流动资金管理,以及对个人贷款实施跟踪考核管理的问题,实际上需要对整个贷款系统进行调整。

此外,有中国版“巴赛尔Ⅲ”之称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今年5月3日正式,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明确了对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这将使城商行内控和风险管理监管更加严格。

引资更要“引智”

普华永道在2010年5月的报告中称,超过3/4的外资银行三年内有并购打算,而目标就是剩余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金融混业经营公司。近两年,城商行增资扩股的需求毫无疑问为外资银行在华新一轮资本扩张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市场并不乏外资入股的城商行,如汇丰入股上海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入股齐鲁银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入股成都银行、德资机构入股南充市商业银行等。这些城商行在“引资”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引智”。

齐鲁银行董事长邱云章认为先进的理念、技能和制度对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南充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黄光伟对此表示赞同,他还补充到,防范风险一定要为持续发展服务,此外还要将资产质量视为银行的生命线。

南京银行的案例也许更为突出,国际金融公司(IFC)在南京银行的上市征程中功不可没。IFC的加盟给南京银行建立了与国际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如2002年IFC安排南京银行信贷人员分批参加了花旗银行主办的中国银行业信贷业务培训班,吸收了解了国际银行较为成熟的信贷业务模式;2003年在IFC的协调下,从意大利政府获得了35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由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专家无偿向南京银行分别就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以及审计等方面的内容提供历时一年多的技术培训;2005年聘请麦肯锡咨询公司开发了一个针对银行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提升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等。

黄艳玲介绍,外资银行,尤其注意合规风险的控制。一方面是外资银行高管层非常重视合规风险,在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一旦出现合规风险,由董事会和高管承担首要责任;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保证了合规部门的相对独立,荷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采取独立的合规部门,渣打银行则是将合规和法律职能合并;此外外资银行一般都十分明确合规部门的职责,能处理好合规与内审的关系,尽管都以防范风险为目标,但合规部门更关注“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内审部门则关注“事后”的稽核审计。据此外资银行形成了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合规部门,第三个防线是内审部门的三层合规风险体系。在有效的组织结构基础中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与其他部门合作,不断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和优化流程,将合规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优化相结合,减少风险发生。以东亚银行为例,针对在中国区的业务范围和产品种类,中国区总部统一制定业务操作手册,渗透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详尽描述各业务的操作流程;最后,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和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也非常重要。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合规文化;内控执行;建设;强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讲的是安全性,业务的每个细节操作和环节处理上都要始终坚持在合规的前提下来进行。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制度执行不严、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不在少数。经验教训我们要吸取, 农行要进一步稳健发展, 必须积极构建合规经营理念和强化风险防范机制,把合规操作的理念贯彻和渗透到经营管理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不断构建和牢固形成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全新的合规文化和合规理念。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操作规范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发生在操作人员身上,表现在具体操作环节的大量的操作风险,实际是某些操作环节还存在着不合理性,某些操作人员的合规守法意识还不够好。意识决定行动,这说明合规经营的理念在广大员工头脑中还没有生根发芽,合规文化理念还没有深深渗透到我们各项管理的工作和决策中。

一、农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现状

1.员工合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

一是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够全面,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的管理还存在着以信任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考核、以习惯代替纪律的现象,个别基层领导甚至忽视规则和准则,示范作用不但没有发挥,还让下属违规操作。部分员工合规意识不强,对一些基本制度、规定和操作程序了解不透彻,制度执行不给力,凭经验、习惯操作办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二是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认识不够深刻。有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负责把总行有关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传达给下属员工,具体落实则由员工完成;甚至部分行职能部门对应履行的职责相互推诿,放任不管;还有的员工认为合规风险管理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三是员工对合规与发展关系的把握存在片面化。部分认识不到银行发展要靠合规来保障,往往把合规和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合规是思想过于拘泥的表现,要创新发展必须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2.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基层行,虽然有总行的有关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但自己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设计还有或多或少的漏洞,系统性、严密性不够。在实际业务管理上也是发展在先,规范在后,一些基层单位领导说咋干就咋干,领导的意志代替管理制度,随意性很强,粗放型风险管理屡见不鲜。二是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一些基层单位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内控制度,这是非常好的,但不少制度规定又存在着模糊化。由此,涉及操作层面的各个业务环节时导致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单位以及部门内控信息交流欠缺,贯彻落实不力;不同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内控管理内容存在盲区。

3.合规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从实际来看,银行在内控合规方面普遍要求员工不能做什么,但在具体怎么做或者应该怎么做方面强调不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多以处罚为主,对一些员工好的做法奖励少,在教育示范工作方面做的少。如果平时我们重视预防,注重员工的正面思想教育,对应该做什么多示范多辅导,员工更容易接受,也不容易出错。如果经常进行的是反面教育,天长日久,即使没有做过或者不会做,也有可能做或者可能学着去做。因此,当员工业务操作出现差错时,教育批评是应该的,但应婉转地讲述该做什么就能避免错误,业务操作应该注意什么,多用正面的典型的例子,正确引导员工学习其他人优秀的做法。我们这样做既是对员工的尊重,更是对合规文化的培育。另外由于体制机构的原因,合规管理部门还不能总揽全局,对一些基层行在快速发展中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导致一些额外风险影响到业务经营。

二、合规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

1.合规文化缺失。合规文化宣传不够深入,先进的合规文化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部分员工合规意识不强,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对违规行为熟视无睹,对领导指示却盲目服从。2.合规制度缺漏。银行的规章制度多,但政出多门,内容存在缺漏重复、脱离实际、职责界限模糊等问题,制度的权威性差。3.合规手段缺乏。内部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和系统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对员工的操作风险偏重事后监督检查,事中难以及时做出应对和防范。4.合规机制缺位。合规管理部门在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和供给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缺乏独立性、客观性和强制性,缺乏总体规划,存在着“运动员就是裁判员”的逻辑悖论,部门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内部控制在分支机构没有建立合规绩效考核问责机制。

三、合规文化建设的路径建议

1.加强合规教育学习,积极推行合规文化理念

合规文化的学习培训是合规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合规文化确立的根本是讲诚信,员工具有良好的道德。员工职业道德操守丧失便容易发生收受贿赂,违章担保、内外勾结违法放贷等案件。通过合规文化的学习、培训,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培养员工职守情操,才能树立起农行的良好社会形象。二是倡导合规人人有责,让合规文化深入人心。各级管理部门要把合规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强调合规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每一名员工,经常学合规,讲合规,真正使合规文化深入人心。促进全行员工牢固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思想。三是合规从领导做起。领导干部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带动和影响全行员工,积极努力建设合规文化。

2.建立合规责任机制,营造合规文化氛围

银行要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合理合情、有效的合规评价制度。在考核、评价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时,其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应当与履职考核挂钩,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通过绩效考核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管理者加强合规管理,降低风险。建立严格的合规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政策和程序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出现违规问题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单位资金损失和出现经济案件的,严格追究各级责任人的责任,从严处理。对违规违纪人员始终保持高压的态势和从重处理,提高违规成本,以期落实责任。同时要完善“四无”创建的奖励机制,重点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对合规工作做得好、多年来无案件事故的机构,或者在违规积分管理中未被扣分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合规文化深入员内心,使每一位员工在办理业务时,自觉去防范和规避风险。对举报违规、抵制风险有贡献的,要按照总行有关规定,认真兑现,给予部门或者员工表扬或奖励,培育合规文化氛围。

3.规范日常操作,推进内控合规管理再上新台阶

要形成“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理念,就必须从银行的最基础的业务入手,把合规文化理念不断融入日常业务经营管理和办理业务中,使内控执行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规范员工上岗的日常操作,抓重点风险点,防控风险环节,强化员工合规意识,树立合规文化理念。对此,我们一是要针对银行系统管理模式、业务操作流程、不断创新变化的业务品种,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及时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特别现金及凭证管理、账户管理、授权业务、联行汇兑业务、跨行通兑业务、贷款业务、人员交接、印章管理等重要环节要重点加以规范,以确保各环节控制有效。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会计工作的合规有效。按系统类别、特点及业务品种分析研究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分析确定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明确关键岗位、相互制约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形成不同岗位分立、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三是完善内控合规信息传导机制,建立健全风险动态报告制度,及时提出操作风险的控制重点,加强员工风险管理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员工对各项业务的重要操作环节及风险关键点进行预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制度和管理上一次性解决问题,提高遏制违规、违章操作风险的有效性。

4.监督检查,巩固落实合规文化建设成果

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只有实现有效结合才能依法合规经营。从银行的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利用社会力量监督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操作检查和非现场经营监管,整改落实,兑现奖惩,进一步巩固合规文化建设成果。建立合规检查的定期评价机制,上级组织要对业务部门、机构、网点有计划的进行不同层次的合规性检查,提高合规检查评价的作用和效能;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考评机制,在合规检查中,如果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对合规检查中发现的在合规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要及时总结宣传并奖励;建立检查整改责任制,切实提高检查质量。要充分发挥合规督查职能。利用各种内外部审计、检查的成果,建立违规问题整改信息库,积极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督促各部门、各级机构整改违规问题。同时加强与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发挥合规部门的预警性,切实加强案件的隐患排查。针对内控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把监管政策、同业规则、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作为重点开展合规检查,使合规检查从事后监督转变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提高案件的防查效果。要动态监测、评估和分析各类风险,做到合规风险模型管理和经验管理相统一,人力约束、技术约束和流程约束相结合。

总之,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规文化管理,强化内控执行,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合规平台和内控环境,使全体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养成自觉合规操作的良好习惯,推进各项业务稳步、稳健发展。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也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规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去研究探索,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乔木.新时期农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策略[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5).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上千亿元,曾多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基金公司”及“最佳公司治理基金公司”等奖项。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是证券基金公司最为关注的重大风险,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内部运营流程标准化和风险管理的项目实施,已逐步建立了规范化业务流程与运营风险数据库。2010年,公司着手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保障合规效率,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化和系统化程度,切实提高公司的执行力,强化全员内控责任,进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公司传统风险管理工作的挑战

首先,各类风险缺乏统一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前,监察稽核部的各项风险的管理工作是由不同岗位的人员分别负责,各类风险的度量准则不同,几乎难以实现汇总。如果从公司层面及时、一目了然地查看各类风险不仅耗时长且难以实现。

其次,风险控制的跟踪和检查效率低。在系统上线前的传统风险管理工作中,监察稽核部各稽核员每天的主要精力都忙于各种控制检查工作的准备、协调和组织,反而导致检查工作本身质量下降、效率低下。

再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亟待提升。由于基金公司的行业特性,信息披露的时效性、披露内容的准确性、披露对象措施等工作是重点监管内容,由于信息披露业务的复杂性,需要不同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无缝协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信息披露工作。一旦违规,将面临被整改、停售基金或是禁发新产品等风险。

此外,相关数据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足。上线前,公司的法规库,风险库,控制矩阵库,标准化业务流程(SOP)和信息披露规则等数据,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保证各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就成为监察稽核部门的又一难题。

操作风险合规监管解决方案

以第一会达的内控和风险管理系统(ERMIS)为基础,结合该基金公司的特定需求,将法律法规、风险、流程、控制、评价、审计、反洗钱、信息披露、整改、事件、通知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基金行业合规监管系统(以下简称RAP系统)。

第一,构建风险控制三道防线协作联动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将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前推至业务岗位,并通过业务岗位的控制自我评估,提高公司内部整体控制体系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监察稽核部风险管理岗位发挥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维护公司统一的风险数据库,协调管理并引导正确的风险管理行动。公司稽核岗位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通过独立、定期的风险驱动的内部控制评估,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不足,并确保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得以及时和有效地整改。

第二,实现风险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RAP系统以单体风险档案为核心,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等级的动态更新,实现针对风险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RAP系统实现了内部控制活动的自评结果与风险等级动态关联,体现内部控制体系对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性,并通过全局的风险视图,展现公司风险分布和风险状况的全貌,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控风险实况。

第三,搭建持续、动态的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运营平台。关联风险事件与风险,评估风险事件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将风险事件的评分关联至风险事件责任人,并在员工绩效评估的结果中体现。持续更新风险与控制矩阵,业务操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几项工作相互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RAP均能够准确地反映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环节,提示各环节的责任人关注这些变化,并及时进行应对。

第四,实现有效的合规管理。在RAP系统中建立基金行业的法规库,将法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流程,并将信息披露流程纳入风险与控制矩阵。帮助管理者规范其所在岗位的业务操作和控制活动,将公司的合规要求落实为岗位的具体的控制活动,并通过控制活动的自我评估,反映公司对法规遵循的状况,实现有效的合规管理。

第五,实现信息披露流程的全程控制。将信息披露流程在系统中固化,按流程驱动整个信息披露过程,并且在每个节点触发提醒,及时提示相关工作,保证信息批露事项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漏报、误报和错报。实施效果

第一,实现100%合规保障,同时,公司风险控制矩阵(RCM)与标准化业务流程(SOP)融合并可根据外部法规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调整等因素持续更新,将所有的风险控制与合规控制落地于公司各层级岗位。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合规风险问题

合规风险建设根基未稳。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资本是银行经营的三大支柱之一,银行应当为不同的风险敞口配置相应的最低资本,但当前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高。对基层银行而言,如何在存贷比例低且流动性显剩时,落实合规风险管理理念,抑制放贷冲动,防范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升”,则成为关键工作。

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奖惩有效的内控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农信社改革的情况来看,公司治理、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等仍停留于上层,基层分支机构的改革预期远未达到。一是内部管理层的权力未受到合理的制约,易发道德风险及操作风险;二是基层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难以审慎、独立地形成与表达;三是业务的垂直化与机构的扁平化管理后,存在着混岗、授权不清等情况;四是稽核内审机制难以独立、有效,自我纠错能力较弱,效率较低;五是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待完善。

合规风险管理理念不到位且手段落后。一是仍停留局限于银行遵循的外部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忽视了市场规则与惯例、行业准则,以及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准则。二是未真正落实各项合规风险计量,依然以局部的、零散的或迎合外部监管之需的“形式管理”为主,有些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操作规程未能完全覆盖风险点;业务管理设计依然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对中间业务、汇率风险等重视不够。三是畸重定性分析,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四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数据的收集不充分,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大为降低。五是内控制度修正存在时滞性。

观念与技术更新并举

进一步推进合规风险建设

第一,树立资本抵补风险理念,增进股东价值。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将风险严格限定在自身资本的承受范围之内,通过充实资本、稳定股金等方式强化抵御风险所需的资本约束,夯实基础,并通过经营者自身的合规行为进一步提高股东(社员)的风险敏感性。

第二,强化合规风险约束,完善各项组织构架和议事机制。一是完善法人治理与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内部架构,落实明确的决策监督与执行分工,实现风险与效益的统一;二是完善银行内部对分支机构的授权管理,强化督导检查,激励科学发展行为,惩处短视、漠视行为;三是推进银行高管人员制度的完善,营造环境,鼓励高管层专业慎独、勤勉尽职,最终实现股东价值;四是以人为本,以合理薪酬、奖惩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产生原因 控制举措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8-02

一、操作风险的涵义及其成因

巴赛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因此,操作风险密切相关的四个要素是:人、流程、系统、外部事件。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普遍加强以及全社会信息透明度的日益提高,商业银行暴露了一批职务犯罪、金融欺诈、违规操作等违法违规违纪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银行业信誉带来了损害,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可预计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日常的营运活动中比较频繁地发生的失误或错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严重程度一定很高;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经营中所遭受突如其来的内部或外部对银行的生存产生直接影响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是其后果非常严重,足以使银行破产或倒闭。

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银行董事会治理结构有重大缺陷。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人监管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没有真正起到相互制衡作用。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治理结构不健全,很容易导致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分支行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过大,也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四是内部控制能力削弱。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链条长、层次多,信息交流不对称,又没有良好的全流程监控,致使分支机构潜伏问题令人防不胜防。

2.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一是在发展与风险控制关系上重发展轻控制;在任务执行上重领导托办轻制度规定;在操作流程上重习惯轻流程,使制度建设不能有效落实。

3.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惩治不力。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部门和要害环节控制不到位,业务开拓与内部控制建设不同步。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较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较少、制约力不强,内控制度缺乏刚性。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惩治力度不大。四是部分分支机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4.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并存。商业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推出金融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服务举措,使产品、业务和服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如果内控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就会引发新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银行在各个地区的经营和各项产品的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若系统建设滞后就会使总行难以对分支行进行内部监控,如果银行的电子化处理系统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二、加强合规制度建设,防控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是风险行业,分散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的重要职能,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当前,在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外部监管不断加强,银行必须加大操作风险防控力度,扎实推进合规制度建设,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班子合理的制衡管理架构,加强制度约束,有效降低内部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

2.建立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战略规划、营销、决策、信息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集中化、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加速业务流程整合,实施业务集中规范管理;建立覆盖全面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和风险经理制,确保风险管理尽责到位。

3.理顺风险控制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沟通,防止出现风险管理真空或重复管理。创造条件实施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合规人员实施派驻制,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增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三、加大法律合规制度建设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规避违章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

1.合规经营是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严重的合规缺陷会给银行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胁,而健全的合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银行业务效益,提升银行声誉。如果银行无视这些行为准则而违规经营,轻则给银行自身带来经济、声誉的损失,重则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发展。

2.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强化银行内部治理需要。一家先进的银行必须有良好的合规制度做支撑,否则银行想确立战略目标很困难。如果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银行内部规章视而不见,很容易导致重大违规事件甚至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银行合规建设的举措建议

1.加强合规制度建设。要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根据“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评估梳理、修订和完善,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提供制度基础。

2.健全监督纠正机制。健全授权授信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授权;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横纵向相互监督的制度;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形成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自律监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合规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是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三个支柱性制度。建立科学的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将银行整体绩效、团体绩效和个人绩效有机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相联系的合规绩效目标,构建“合规创造价值”的目标导向,落实激励约束,实施有奖有罚,充分体现银行倡导合规与惩处违规的价值理念,使合规风险意识真正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切实有效的合规问责制,是解决有章不循,有规不循的关键。建立诚信举报监督制度,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鼓励员工举报不合规行为,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有效监督。

4.以人为本,充分重视人在合规建设中的作用。银行经营管理诸多要素中,人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健全的体制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坚持和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掌握和运用。

要改善合规人员配备,加强合规队伍建设。一是选拔有一定资质、经验、从业经历和专业素质,能正确执行法律、规则和标准,具有诚实正直品格的人员充实到合规人员队伍中。二是强化全员合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合规能力,逐步具备与岗位合规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更好识别和控制合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元富.商业银行内生性操作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胡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思考,华南金融电脑,2008(12)

3.谢应东.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陪育和发展.金融与经济,2006(8)

4.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