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资产管理

一、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特点

实物资产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是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资产,为经济创造净利润;广义上它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设备和运用这些资源所需技术人员,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基本标准就是保证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价值稳定或者增长。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产权明确,详细;资源的分配要合理;资产的情况明细要公布;资产的使用需要出示说明。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体系特点:1、国有企业的信息资源比较全面,有固定的信息平台,可以随时调取信息;生产技术得到国家的支持;但是资金的使用容易受到限制,而且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2、国有企业的资产类型较密集,而且数量较多,高度集中。国有企业的资产设备大多数都是智能化的,不需要人来操作,但是需要经常保养,对设备的养护费用较高。所以国有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需要对资产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发挥其对应职能,提高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资产的利用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实物资产管理数据不完全。我国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企业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地收集有关实物资产的数据库,或者是收集上来的数据不够及时,数据出现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收集上来的数据杂乱复杂,无法进行分类处理,更无法及时分析数据反馈给各部门,影响企业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手动对实物资产的数据进行核实,但是也会造成数据更新的延滞,因为数据不能同步,实物和财务报表上的项目不能够及时核实,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实工作量,企业也不能够及时处理闲置的实物资产,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实物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国有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权力和责任分配不明确将会影响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效率。目前某些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规定: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实物资产管理员来负责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但是实务中,实物资产的管理从申请(提报需求)、审批、采购、验收、入库、使用/领用、维护/保养、盘点、调剂/调拨、报废、处置、效益分析、减值测算,牵涉到众多职能部门,而不同环节职能部门的管理边界并不清晰,实物资产管理员及其所在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管理,进而使实物资产的管理工作受到了限制,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难度。(三)国有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不能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的资产类型复杂,数量众多且不统一,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回报率持续下降,发展出现问题,目前的实物资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进行改革,及时寻找改变现状的对策,提高企业的实物资产利用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优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方案

(一)完善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实物资产全面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的管理包括采购、后续支出、技术鉴定、效益评价、调剂调拨、报废处置环节,一是要明确各环节职能部门及其权责。二是每一环节的职能部门不能单独决策,必需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决策。比如,实物资产采购时,即需要进行必要的论证,预测未来收益,进行技术分析,这个时候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必需参与;对实物资产进行效益分析评价时,财务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必需参与。再比如,对拟拆除资产,应提前制定出拆除资产后续处置方案,而不应是拆除后简单做报废处理。(二)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重视实物资产的基础管理。国有企业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配,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实物资产的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企业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养护维修,同时规范员工的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生产的效率,主动引进先进检修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生产寿命。针对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员工进行定期学习深造培训,为企业培养先进的高水准、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企业的专业化管理。2、重视实物资产的细节管理。比如资产的闲置原因,很可能某一项资产的闲置,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企业管理层在某一决策上的失误造成,尽早查明闲置原因,可能会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再比如说资产的各项测试:减值测试、预期使用年限测试、预计净残值测试等,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既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夯实企业的资产基础,又能提醒企业管理层尽早做出正确的决策。3、重视实物资产的效益评价。建立完善实物资产效益评价体系,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分析评价结果,查找异常原因。效益评价应伴随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以便于及时发现已经做出的决策和正在进行的决策是否正确。4、不断提高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实物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浩如大海,比如笔者所在公司,实物资产的种类有上百种,数量有几十万项,而每一项实物资产,管理者需要了解诸如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品牌、产地、质保期、生产日期、投产日期、原值、净值、使用年限、年折旧额、技术参数、存放地点、负责人、领用人、使用人、所属公司、所属部门、采购申请部门、批准部门、验收部门、验收人等几十项信息,这必需依赖信息化的建设,而信息化的建设必需保持足够的先进性、合理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目前的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发展步伐,国企急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而国有企业对于自身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水准,企业的业绩也会得到全面提高,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于优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研究给国企目前的体系改善提出新的参考方向。

作者:左建军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文生.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初探[J].财经界.201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

目录

摘要…………………………………………………………………………1

1、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时代背景及意义…………………………3

2、各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4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7

4、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9

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改良方案………………………………9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资产管理公司为避免或减少上述风险,通常可采取审慎调查、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据以订立内容全面完整、权利义务清楚、责任明确、合法有效的债转股交易契约,以及债务人原股东声明承诺与保证等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在此情况下,参考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和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加上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的客观判断,我国决定组建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一部分不良资产。

1、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从国内来讲,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到达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而采取的对应措施;从国际来讲,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对我国现有银行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让我国银行业、金融界面对世界,与国外金融机构有效竞争,这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企业摆脱改制过程中的困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大自,赋予国有企业一定的生产经营权;第二阶段是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第三阶段是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并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没有自,依靠国家计划向银行借贷,只要能够贷款成功,就认为是万事大吉,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还贷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的如此行事,日积月累,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过重,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企业继续亏损不算,即使有部分的盈利,在发放工人工资、向国家缴纳税款以后,能够偿还长期积累的贷款利息已经是很不错了,更不用提偿还贷款了。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善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财务结构不合理问题,以提高资信、债信水平,使国有企业从沉重的贷款偿还负担中解脱出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企业财务重组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并可通过“债权转股权”主导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原来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持有的股权,可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解除企业沉重的债务包袱。

从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的过程来看,我国成立了商业银行以后,银行不良资产数量一直在不断扩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既是历史上各种因素积累的结果,也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大量累积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国家为此也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但效果不很明显。在此情况下,参考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和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加上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的客观判断,我国决定组建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一部分不良资产。

从国际范围内的金融风险防范来看,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减少金融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商业银行坏帐现象在每一个国家中都切实的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这个问题。一个处理良好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如日本在1998年7月2日通过了《过渡银行计划》,以拯救日本银行体系高达76万亿日元的巨额坏帐。这项措施被美国财政部长鲁宾称为“是一项为解决银行系统的全新的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的步骤”。过渡银行计划实质是以一个政府机构作为牵头人来接受面临倒闭的银行,为它们提供资金、暂时承担这些银行的坏帐,让这些银行可以继续运作,使一些良好的贷款人不会因为此类银行的倒闭而受到牵连,也保护了银行存款人的利益。1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为了“依法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2,在一定程度上和日本的《过渡银行计划》相似。

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其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解决了金融改革中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银行的不良债权在今天的金融体制改革实践中成为很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之一就是“各银行金融资产中不良贷款所占比重较大,对银行的信用产生不良影响”3.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如果依靠银行自己处置不良资产,既没有特殊法律地位的保障,也没有专业化的优势,无法合理的处理不良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以其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也就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形成一种资本市场化运营机制。这是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有利方面分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解决我国金融领域内问题的关键还不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因为即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再有效,但是如果不能够在同时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强化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可能会加剧银行业道德的风险,使银行业的新的不良贷款继续出现,从而使不良资产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4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应该认清其作用,不能盲目迷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各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

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使命是收购、管理、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与国外相比,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这一使命外,还同时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即运用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等市场化债权重组手段,实现对负债企业的重组,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最终建立现代制度,达到脱困的目标。

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曾经或正在为严重的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所困扰。各国都根据其金融业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以保证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依法成立债务重整信托公司(RTC),负责管理、处置经营失败的储贷会及其资产和负债。RTC通过对储贷会不良债权的收购、出售、转让、证券化等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RTC从成立到1995年底完成其使命而结束,在整整六年零四个月中,经国会批准由财政部划拨损失基金累计达1051亿美元,处理了747家储贷会,帐面价值超过4580亿美元资产的储贷会基本恢复正常运营。

在东欧国家中,波兰在每家国家银行都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独立部门,按照1992年6月划定的标准,将“可疑”或“亏损”的资产连同相应的准备金转移到该部门,由国家银行牵头,其他债权人和外部投资者共同参与,对企业不良债务进行清理。银行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部门要求借款企业限期做出改革方案并提出还款时间表,如果该方案没有有效执行,企业将被强行破产清算。捷克于1991年3月建立了统一银行,将2/3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连同一部分负债转移到该银行帐户上,并将这些贷款转换为利率比再贴现率高4个百分点的巴年期长期贷款,使企业界获得长期资金。

90年代,日本为了处理银行坏帐,成立了专门的中介机构,如1993年1月,日本162家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了共同债权收购公司(资本金79亿日元)。其主要任务是收购附有不动产担保的不良债权,出售质押物,对回收希望不大的不良债权进行处理。

韩国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不良资产迅速增加。至1998年3月底,所有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包括受关注的授信额度,规模极大。韩国政府决定进行金融结构调整,并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和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重组。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是于1963年成立的,其任务是从良好和倒闭的银行中收购不良贷款。东亚金融危机后,主要是收购有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预防性贷款、低于法定标准的贷款、可疑贷款及沉淀贷款五类,并负责对后三类贷款进行收购,其中担保贷款按面值的75%收购,无担保贷款按面值25%收购,对沉淀贷款一律按面值3%收购。1997年根据《有效果调节不良贷款法案》,韩国投入10万亿韩元收购银行的不良贷款,年底增加到20万亿韩元。该公司在对银行资产进行清理分类后,估计会有60%的资产将拍卖出售。韩国对企业重组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债务基金,对企业现有债务进行重组;二是建立股本基金,将企业债务改变为股权。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是所有破产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目前已收购了回万家中小企业的不良债务,并准备开展不良债务的重组工作。

3、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债转股实质是将商业银行不能回避的风险转换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银行对于企业债权回收的风险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资本投入的风险。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由居于优先受偿地位的债权人变为破产最后清偿的投资人,风险急剧增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的目标是将从商业银行“转移”来的不良资产变卖一个好的价格。因此,“卖”是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活动的一切,“溅买贵卖”是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最高哲学。在债转股交易的三个主要角色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最大的。导致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审计、评估结果误差,导致债务人净资产值及评估失实。进行债转股时,通常都要对债务人进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审计、评估结果与债务人的实际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当其差距在资产管理公司可预见并可承受的范围内,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是有限的,但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就出现了。

2.债务人和原有股东蓄意欺诈,虚增资产、虚减负债。有的债务人和原有股东为在债转股交易中获得超额利益,可能采取种种手法在财务上做假帐,歪曲所有者权益,蓄意欺诈。

3.债务人管理不善,家底不明。有的债务人管理体制比较混乱,以致出现许多对经营、财务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隐患,如为他人提供担保而产生的负债。这样的债务完全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可能因印章管理不严被内部人员盗用替他人作保;也可能因法律意识淡薄随意提供担保;还可能因主管者与被担保人有私下交易,恶意串通提供担保。这样的或有负债是事先难以证明和进行相应处理的,一旦债务人承担担保责任,又无法向被担保人追索,就意味着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了意外损失。

4.影响股权价值的另一比较突出的因素是债务人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存在重要法律障碍。如在使用土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依法须经政府批准、许可或同意,但债务人却未取得相关许可。如果资产管理公司在实施债转股之前对此缺乏了解,可能会发生重大风险。

资产管理公司为避免或减少上述风险,通常可采取审慎调查、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据以订立内容全面完整、权利义务清楚、责任明确、合法有效的债转股交易契约,以及债务人原股东声明承诺与保证等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4、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

每个债转股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目前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常用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股权回购模式。股权回购的实质是为资产管理公司收回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退出通道。资产管理公司在实施债转股时就与债转股关联公司约定,在一定时期,关联公司有从资产管理公司购回股权的义务。债转股关联公司由于有到期履行合约的责任,就不得不加强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努力帮助其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如梅山钢铁公司债转股采取了由宝钢集团提供回购股权的安排。债转股后,通过重组和技术改造,预计梅山公司2003年可实现收入五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

2.分立上市模式。如江西贵溪化肥厂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协议,实行“债转股”。根据债转股方案,债务人公司分立为两家公司(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债转股和企业分立同时进行,各债权人按债权比例享有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的股份。股份公司上市后,信达公司在股份公司中的股份可通过上市转让,实现退出。

3.外资介入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还没有实施。但据有关方面透露,有的企业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安排下可将股权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这三种模式在实际操作时并不完全独立,也可采取几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债转股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企业改制,如企业欠银行的贷款本息转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企业则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步,上市融资,如企业集团在条件成熟时上市融资。第三步,股份回购,企业集团回购资产管理公司所持股份。

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改良方案

1.财政部门担保。由政府对债券提供担保,当不良资产的清偿出现问题时,由财政部门弥补该清偿缺口,以保证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2.超额抵押。用超额不良资产作为发行债券的抵押担保物。

3.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的担保。

4.中央银行再贷款支持。这几种方法可综合使用。只有债券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债券才能顺利发行,融资成本才会降低,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发展壮大。

结束语

通过债转股、咨询、证券化、折价出售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通过制定法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机制,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债转股应以企业产品对路、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领导班子强、经营机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条件。要使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需通过财政担保、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担保、超额抵押、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提高资产化债券的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参见《金融资产管理条例》第一条。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主要形式

(一)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不进行合理评估,往往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不按当时的价格进行评估,而基本上按原值等价评估,如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格评估,忽略升值部分。对原有企业投入颇大的专利、商标、品牌等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低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二)隐匿国有资产。

一些企业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没有及时纳入账目,游离于账外,在改制时,也没有按要求进行彻底的清产核资,将大量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隐藏在账外,最终落入私囊。如我们对正在改制的某企业审计中发现,该企业原有18套商品房,但在财务账上却只反映16套商品房,还有两套未如实反映,而会计师事务所在资产评估中也未发现,造成国有资产在评估中流失。

(三)虚假出资或稀释国有股资金。

有些企业的法人在提前得知企业要进行改制,事先借入大量资金注入该企业,再通过中介机构验资然后抽逃资金,以达到个人控股的目的。或将原子公司企业流动资金划转母公司,以减少母公司股权的形式侵吞国有资产。如在审计某企业改制时发现,其原总经理先借款验资,后抽逃资金的办法,轻易取得了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国有企业的控股者。又如某企业子公司在改制前将该公司流动资金200万元以往来形式划转母公司,又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以减少国有股股权的形式,将原股权进行调整,致使国有股失去控股地位。

(四)擅自核销应收账款,以达到减少国有资产的目的。

少数企业在账务处理上大做文章,将大量可收回的往来账做坏账处理,擅自予以核销,以达到减少国有资产的目的。如在某企业改制审计中发现,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购进商品时以估价入账的形式将库存商品反映在应收账款科目中,由于多年未作账务处理,应收账款一直反映借方余额120万元,而库存商品早已销售完,但在改制时会计师事务所以超长账龄为由将应收账款120万元予以核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企业法人自己购买改制企业,玩“空手道”。

在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中,即将成为改制后的企业主要股东的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评估组织和评估全过程,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主要由原企业接待和陪同,中介组织在业务承揽、评估费用收取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原企业管理层。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原企业管理层和评估人员是很容易处于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的。审计中发现,多数企业改制后由原企业法人及管理者自己购买原企业,他们暗箱操作,用原企业的资金支付转让款,以国有资产买国有资产,以达到吞噬国有资产的目的。

二、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国有意识模糊。一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对国有资产的认识模糊,意识淡薄。错误认为“送他又如何?又没送到国外”,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因此出现了“一分钱买掉一个企业”、“好女先嫁”等怪异现象;有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某些领导认为,不改制也未见得有什么利润上缴,甚至年年亏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国有企业比喻成夏天的冰棍,与其在那自然融化、消失,还不如便宜卖掉或直接送人等等,康国家之慨,得个人之惠。

(二)监管不到位。我们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通常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即“国资委(局)”代行管理国有资产之职。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对国有资产的运行和监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明显出现它的不适应性,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脱节现象。表面上看,企业的改制有企业的报告申请、国资委的审核、中介机构的评估、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参与,最后由政府批准等等,手续看似非常规范,但往往是走过场,监管责任很难到位。

(三)制度不完善。虽说一些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都将“公开、公平、公正”等作为重要原则,但由于现行的一些制度、法规已过时,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有法难依,出现制度方面的空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结构的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将进一步深入,因此,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保护国有资产意识。国有资产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繁荣、富强、稳定的重要基石,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保护意识,让职工参与到企业改制中来,可以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管理层的“暗箱操作”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完善管理机制,出台相关政策。要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和产权转让行为,做到公正、公开、透明。要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要公开转让国有资产,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挂牌、公开拍卖制度,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文件的清理,对已经过时的要坚决废止。同时要及时出台能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文件、法规等。

(三)建立追究制度,惩治腐败行为。要依法严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腐败现象,对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操作不规范以及监管部门无作为等人为因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无论是谁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达到惩前毖后、防止腐败的作用,严厉惩治在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途径;深层次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完善经济体制的关键性任务,其实行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伴随改革过程中渐渐凸显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进行重点的研究分析以更好的确立改进方案与措施。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改善资金支撑国有企业业绩的状况。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总量迅速猛增,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贡献在各行业的政策条件下依靠投入资金而发展。就近几年情况来讲,国有企业的总收益已经有所下滑。具体体现在:亏损率的提升;企业生存能力渐弱;一些企业亏损额度甚至高于其薪资、利税;部分企业债多于资等等。国家对相关企业管理体制提出改革方案,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需要改善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二)有助于国有资产增值效益目标的实现。想要体现出改革的经济目标,首要任务是在保证国有资产的价值基础上进行增值。国有资产的增值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保障,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无法达到增值效果,对国家经济的进步有一定的阻碍。多年建设以来,国有资产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支柱,为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进一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需要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

(三)有助于国家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从法律领域讲,目前政府所实行的公有制事实上也是将中央政府摆在法律中心的政府所有制度。在这样的体制下,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多途径交换,对良好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造成一定阻碍。于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关问题被人们重视起来,包括对市场经济走向的制定、对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适应等等。就目前来看,公有制的多元化对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与运行有着积极性作用,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之一。

二、具体改革途径

(一)在竞争性领域建立社会信托投资。在社会信托基金的投资方面,需要进行慎密的安排,例如其社会公益性质的确定以及基金在市场中流通运作的效率。在符合经济市场规律的运营中,信托基金的投资可以为资本增值贡献力量,使国家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有所增强。

(二)在基础情况下建立公益服务组织。关系到国计民生事业,公益服务对国家很多产品领域有着基础性作用,可以一次来掌控许多行业领域,例如国家路网的铁路运输等。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在服务指标达成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监管。

(三)在垄断性领域建立国家控股公司。资金的流通与经济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国家企业对那些由于一定因素造成的垄断性产业需要重视起来,可以设定特别律法来建立国家投资公司,在这种特殊领域中通过投资方式来经营国有资产,以更好的实现体制改革策略。

(四)实现资本市场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重建的过程中,可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其一,可引导国内外投资者融进各类型产业;其二,可以通过鼓励信托投资基金与国有投资公司的参与,来进行各公司之间的市场销售。其三,可以利用增值目标的确立,来机理相关企业业绩的提高。最终达到高效率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五)确立国资委为合法经营监管机构。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国资委逐渐脱离其原有的出资人身份,站在了国家资产法规有效经营的监管领域当中,也是对上述所提到的信托投资基金、各类控股公司是否执行国家所制定的有关体制改革的一种直面监管,使相关领域的一些监督制度也能够得到加强与完善。就目前来看,国资委所进行的相关改进举措,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也可以说是为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思考

(一)提高思想意识,正确理解改革。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当中,一些关系利益的问题会随之产生,伴随整体框架结构的改变,改革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与团体组织在管理中会受到一些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培养与提高:其一,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国有资产占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整体的深化;其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社会生产力、相关领域企业活力的提升与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在改革体制的过程中,也是对企业管理约束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其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国有资本的基本运营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具有增值特性,有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其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改善国有经济控制力,通过合理化管理进一步控制相关企业集团,在规模与经营方面扩大范围,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良好进步打下基础。

(二)加快委托节奏,完善管理体制。管理的有效进行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委托来实现的。目前国情中,政府依然无法完全掌握所有的国有企业。因此,一些国资委等经营机构的出现可以更好的将国有企业依次委托下去,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产权的实质性改革:其一,明确国有出资人,将权利落实到个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成立相关机构并将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保证其能够按照政府级次逐渐到位、妥善执行各股东权利等;其二,国资委各项权利能够恰当行使。其中包括行政管理相关职能与资产所有权职能的合理区分,对人、事以及资产三个方面进行恰当的转变国资委管理方式等等;其三,制定并完善经营者奖惩体制。均衡的奖惩机智有助于激励与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与责任;其四,企业制度的构建以及产权多元化的扩散。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是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大方向。

(三)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大环境。其一,从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方面来看,法律是维持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秩序的有效手段,因此改革管理体制需建立在维持法治的基础上,明确国有资产的特点与意义,创新理念完善相关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管理的范围、经营的目标、政府的权限以及管理机构的职位设定与相应职责、执法程序与原则、运营管理与监督等等;其二,建立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有关体系。预算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提前步骤,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使国家的收益与投资可以有计划的进行保值增值,推动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促进改革目标的良好实现;其三,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监督体制的完善是对监督力度的强化与提升。其中包括:人民监督、政府监督、国资委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等;其四,社会保障体系的快节奏发展。随着国有企业各项制度的确立,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增强,随之带来的风险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社会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及途径的具体分析,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可以为阅读者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重大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4.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物资产管理的问题

1、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本建设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报废资产和闲置资产没有进行处理;新增加的国有资产不及时登记;年度不进行国有资产盘点。

2、不按规定程序报批,违规出售、捐赠、调拨国有资产。

3、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各种材料,账卡不健全,登记不完整,造成账账、账卡、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

4、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设备购置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内部、外部专家评审没有严格履行立项、研究、决策等程序,造成决策失误,几乎所有重大损失项目均与此有关。

(二)人与委托人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情况十分严重。信息不对称是指契约关系的一方(人)在某些方面,掌握着“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委托人却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直接控制并经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掌握的信息和个人经营行为是大量的、每时每刻的,具备其专业技能与业务经营上的优势,从而形成很多隐蔽的“私人信息”和“私人行为”。

委托人由于己经授权不便,不可能过于干预国有资产的经营业务,加之其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因而对国有资产人的经营天赋、条件和努力程度等信息了解是有限的,且往往是表面上的。这将导致委托人无法准确地辨别国有资产的经营绩效是由人工作的努力程度还是由一些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所造成。导致委托人无法准确地判断人是否有能力且尽力追求股东的利益。尽管委托人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对经理人员及国有资产经营状况进行某种程度的了解,但也可能因时间的滞后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因而也就无法对人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国有资产占用单位滥用经营权,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一部分国有企业违反规定从事高风险性投机经营,盲目投资,出于不正当目的进行巨额赞助等造成资产流失。

2、企业职工收入分配超过生产经营效益;企业经营者违反规定超标准开支,擅自为全民单位和个人担保造成损失。

3、国有企业让集体和个人以其名义进行经营造成损失,投资不收取收益,资金被非全民单位长期无偿占有。

4、企业承包中,被承包人廉价发包,随意减少承包额,企业承包人非法转移利润。

5、企业违反财务制度,擅自锐减国家资本金,资金不入账,形成账外国有资产、公款私存,侵占国家权益造成的流失。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建全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1、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工作制度,以账务监督为核心,重点检查企业资产和效益的真实性,揭示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评价领导班子和企业负责人,密切关注企业的潜在风险、持续经营能力和增长潜力。

2、加强对其它机构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关系国民经济民脉和国家安全的骨干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资产量大、问题较多的企业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监督时效,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上市公司要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起出资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二)理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的关系

1、国资委没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按照新管理体制的规定,国资委是各级政府直属的特设机构,不承担政府行政部门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由此可见,它作为出资人代表是没有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其所出资企业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是股东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

2、国资委对维护权益对象要转变观念

国资委即要维护所有者的权益,又要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通过经济手段按市场规则进行监管,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不是沿袭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监管,这就要求国资委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落后管理方式,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以最终实现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开。

(三)改革国有资源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看,现行国有资源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存在诸多弊端。对此我们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下建议。

1、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及其权责

从资源的本源来看,其最早是归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所有。国家是原始产权主体。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模糊、处置权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必须尽快从法律上明确国有资源的产权主体及其权责,重新确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范围,建立统一的国有资源管理体制。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产权开发、利用中的产权管理监督,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资源性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配合新时期的国有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首先是建立资源成本补偿制度,规范自然资源核算。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基础上的,如果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资源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就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加强国有资源法律和制度建设。从根本上看,国有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本上都能归结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这些根源上。

(四)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

1、以多手段吸引外资

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市场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对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资产分离的方式来解决,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其次,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值。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使之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实施,有利于我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转变,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2、以“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业务

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三、南京市国有资源管理的现实研究

(一)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不健全

省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中间没有专门的资产运营机构,由于省国资委目前作为一个行政色彩较浓的机构,其改革缺乏运营能力,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势必导致新的政企不分。

2、行政摊派、历史遗留等问题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担负了较多的社会责任,许多国有企业甚至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每年为政府摊派的各项任务支出大笔费用,而且在人力物力上也投入很多,这些已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二是长期为这些行政任务埋单,致使企业本身的财务压力加重,主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三是过去的国有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非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后,国资经营机构还要对其员工承担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责任,企业不能摆脱员工对他的依赖,加上社会的老龄化,企业里离退休人员的增多,这些负担会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国资经营机构的正常经营发展。

3、出资人职能混淆不清,部分权利缺失

政企不分的问题在仍然存在。一方面,省国资委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出资人的一部分权利仍然被发改委、财政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分割占有。主要表现在:①尚未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②省国资委不拥有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完整收益权。③省国资委所监管的部分企业的负责人仍由组织部门任命,与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要求相背离,也不符合市场化要求。④对于国有资产处置、重大投资决策等事项,省国资委均要报政府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与省国资委在投资决策方面的权责划分不明晰。这几方面原因对推进国企改革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十分不利。另一方面,省国资委还承担了许多政府职能工作,包括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党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这一方面从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出资人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一状况一是造成出资人任务繁重、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二是也违背了当初建立新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初衷,对开展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十分不利,使之对于国企改革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也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4、管理经营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指由于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松弛、管理无序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如:在对南京XX展览中心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该中心没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状况,根本没有按照一个规范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经营理念上比较单一,除了展览功能,其他与展馆配套的会议、餐饮、娱乐以及展务工程等设施都较为缺乏,使会展的最大功能无法发挥。而且其建设之初,由于投资人出资不足,导致多达4.88多亿元的建设资金都依赖银行贷款,到2005年时总负债已达5亿多元人民币,高负债给企业带来每年要还高额利息的负担。即使以一个较低的年利率5%来算,展览中心每年也要偿还2400多万元,使得利息和资金的不流转造成资产增值非常困难。而且再加上巨大的日常开支、场地、折旧费用以及员工费用,展览中心的盈利所剩无几,财务压力甚大。

(二)对南京市国资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1、加强项目管理,防范投资风险

一是建立项目管理专项制度。可以制定《项目评估办法》、《项目评审办法》、《项目贷款审查规则》、《项目经理责任制》等规划方案。对项目从评价、项目概况评估、产品及市场分析、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评估、财务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估等七个方面进行逐项分析,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二是完善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减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本金到位不足、用途与建设内容不符、重复支付、挪用贷款资金等原因而导致的项目建设风险;三是建立项目经理走访制度,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到提前预警,强化对投资风险的事中控制。

2、加强监事会队伍素质建设。

选择高素质的组成人员,除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忠诚执着的品行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熟悉行业特点。具有较高的经营、财务、法律和工程技术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董事、经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规范行为。另外,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是监事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事会成员应具备财务会计的知识,或要求监事中至少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3、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

随着国有企业以股份制为突破口的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将以多元投资主体为主流,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以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组织形式存在和发展。但是,对于一些大型投资性公司和关系全省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需要采取国有独资的形式或目前只能暂时维持国有独资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