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校长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中小学校长职业专业化转变层面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校长职业从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校长个体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给校长群体带来的专业化提升优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比我国略早,培训模式也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模式:
1. 问题中心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将医疗教学模式引入校长培训,该模式以校长已有知识为基础,提升管理技能为培训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校长积极思考,探寻问题解决的新见解、新方法。主要包括问题设计、问题探究、成果汇报、评价反馈四阶段。该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校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促进者和设计者。
2. 同辈互助模式。该模式由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教学管理研究所设计,以教学特性、校长需求及成人学习特点为理论基础,强调为校长提供批判性检查自己和其他校长行为的机会,培养校长全新的思维方式。校长在相互学习、探讨中反思个人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操作过程包括观察、反映式访谈和领导结构框架构想三要素。
3. 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模式。国外校长培训中心试图参照医疗、建筑等行业做法,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训教育管理专家。强调校长的自主学习是成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参培校长成为反思实践者。
4. 辛迪加模式。这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讲座、个案研究、参观学校、辛迪加小组讨论等完成对校长的培训。按照校长经历组织、设计工作并促使合作,校长轮流当主席,加深校长之间的认识与了解,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当地教育行政官员倾听并评论和建议。培训学院帮助校长运用知识,营造辛迪加学习氛围,并将培训过程制成影像资料,再分析各自的表现,提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①
5. 校长专业资格模式。英国教师培训署根据《国家校长标准》,先后推出“国家校长专业资格”(NPQH)、“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HEADLAMP)及“在职校长领导计划”(LPSH)三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校长培训计划。以NPQH为例:NPQH是校长上岗的必要条件,是英国现有三个校长培训计划中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程序最复杂的一个计划,分为申请、入门、发展、最终评估四个阶段。只有通过最终评估的校长,才有资格参加校长岗位竞聘。
这些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使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各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
培训实施的载体就是具体的培训模式。通俗地说,培训模式就是指,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校长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以及校长与专家在什么情景中学习。
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是要与校长的工作情境高度相关。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建构可概括为:
1. 培训目标指向“学校发展”而不是“校长发展”。致力于促成学校之间的师生结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学校发展。
2. 培训数量指向“团队合作”而不是“专家讲授”。注重团队智慧,促进团队发展。
3. 培训内容指向“问题解决”而不是“理论提升”。直面学校发展困境与难题,使培训效果迅速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
4. 参培身份指向“角色多重”而不是“受训校长”。参培校长是真正的培训主体,既是学习者、观察者,同时也是专家、导师。
(一)我国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梳理
我国中小学校校长培训工作自“八五”以来,经过了初级到高级、团体到个体、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从全国一统、自上而下的简单化组织培训到统一与多样化组织培训相结合,从看重校长队伍(整体发展需要)到看重个体校长(个性发展需要),从校长一般职业培训到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中小学校长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也面临着发展的“高原期”、“沼泽地”。从多维认知的一般视角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质效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整体要求。②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大体归纳为8种培训模式:
1.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这是典型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学分为控制、以证书为导向、侧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课程讲授一般依托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及相关高等学校。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形式。课程研修模式可在最短时间内,较系统地传授教育管理知识,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课程进修培训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与校长实践导向的工作需求存在距离。同时,培训中忽视校长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利于校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校长引入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专家与校长、校长与校长间的互动、平等对话等提高校长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它既能训练参培校长的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还可通过案例的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在培训实践中,案例使用和开发中的“人工化”、“不切合实际化”,不利于激发参培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机制设计不良,授课专家“一言堂”,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无法启发校长们对案例进行批判性研讨;校长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查阅相关的理论和原理,课堂讨论实效性差。
3. 课题研修培训模式。该模式是基于行动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理论而建构的教学培训模式,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更关注对校长已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该模式实践中形式化现象严重:(1)课题研修培训模式定位不准。校长常对行动学习内涵及行动研究实施步骤不了解,将行动研究学术化,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热情骤减。(2)课题研究小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参培校长、指导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是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集体。目前,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缺乏积极的组织和激励机制,运作不顺畅。
4. 任务导向培训模式。该模式以任务导向学习框架为基础,从满足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校长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模式、案例研究模式、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
该模式注重现场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校长在真实、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参与研究。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培训实践活动中观念与方式脱节、忽视校长教育背景及非情境性教学的弊端,关照校长的个性差异,发展校长专业自主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造就有思想的实践者的有效平台。③
5. “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该模式根据校长专业成长阶段,让每个校长的参培角色双重化。每位校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校长们向高一层级的导师请教,努力反思,也为下一层级的校长提供指导帮助,这也是不断自我反思与提炼的过程。④
6. “聚焦诊断”培训模式。该模式借助培训集体的团队力量,围绕某个主题,对某所学校进行“聚焦式”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整合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把培训工作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具实际启迪意义。
7. “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培训模式。该模式以关注学校实际问题、提高校长研究水平为重点,把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运用于校长培训活动,并以科研与培训整合为目的。建构流程是:(1)培训机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校长仔细观察本校的教育实践过程;(2)从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提炼带有根本性的关键矛盾;(3)反复论证、确定研究课题;(4)围绕课题,组织开展具体研究活动;(5)通过不断反思,获得课题研究成果。
8. “异地研训”培训模式。该模式是一种从封闭培训走向开放培训的有效培训模式。
(二)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局限性的分析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1. 以传授理论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学科化、被动化。这类培训模式以课程进修为特点,它的变式包括专题式培训、教育考察—会诊模式中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以及课题研修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主要特征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依据组织。这种课程建构与校长工作的逻辑结构不符,降低了校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学的理论知识在校长被动学习中也很难得到有效吸收和建构。
2. 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表面化、形式化。这类培训模式以模拟实践情境形式为教学模式。它的变式包括模拟情境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主要特征是需要校长和培训者对问题情境做出完整描述,对培训者的要求很高,要在整个模拟情境中起到发起者、指导者的作用。
其局限体现在:从案例来源看,校长没能成为形成案例的主力军,更多地依靠培训专家寻找案例,案例的质量和真实性都大大降低;案例收集不规范,培训机构尚未形成高质量、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库,在案例使用和研究方面比较随意;缺乏完整缜密的案例阐释,任务描述不清,使案例研究流于形式,校长不能进入情境,造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3. 以课题研修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理论化、差异化。这类培训模式基于实践情境的行动学习,特征为:强调校长自身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反思,强化问题意识。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校长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限在于校长对课题研修的认识有偏差,重结果轻过程,将研究报告学术化,研修目标发生偏移。研究定位和研究方法的不明确使问题研究停留在表面,也没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
(一)构建多样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综合体系
1. 确立专业化的培训目标。这是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核心要素。校长培训目标应从学校发展方向和校长自身发展角度来确定,其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2. 设计专业化的培训内容。培训需求是确定培训课程的依据。一是校长个体需求,充分考虑校长实际,重视校长个性发展,关注校长自我实现,以此确定其接受培训的层次、类型及内容;二是学校组织需求,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宗旨,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找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是社会需求,要考虑教育的超前性,进行未来预测,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⑤
3. 确定专业化的培训方式。注重科学性与操作性,做到讲授与自学结合,研讨与交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结合。引导学员主动获取信息,联系实际,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以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载体,让每一位参培校长通过相互交流、研讨、碰撞,进而梳理、反思、总结,形成更加合理的办学理念与方略;组织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挂职锻炼,由教师进行点评、对突出问题进行会诊。
4. 运用专业化的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搭建包括网上学习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多功能综合平台。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培训的专业化,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学习共同体,既可解决工学矛盾,也使多向选择式交流成为可能,提高工作、学习的综合效益。
(二)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在培训模式的运用上采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模式
专业化培训模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程序性。构建和运用培训模式应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从校长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状况、教改要求、校长的实际水平与学历程度等情况,分层次、分岗位确定相应的培训模式。
改变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政策、组织环境。传统校长培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部门对培训模式的选择运用与创新,限制了培训的能动性和中小学校长参培的积极性。行政部门在对培训质量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应给培训部门以更多培训自,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励培训部门在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上多下功夫,提升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造和准确的价值取向来定位,才能构建具有实效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
注释:
① 褚宏启.校长管理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② 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③ 夏芳.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总结宣传师德师风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一、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师德教育月组织宣传活动。充实师德典型人物事迹资源库。宣传“十佳”师德标兵。
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组织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二、认真组织新课程培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培训。以高中起始年级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市级集中培训工作。
组织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送教下乡,三、做好“送教下乡”工作。发挥教育讲师团作用。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完善主讲教师与农村中小学定点联系工作制度。
组建“名师工作室”研究制定《市名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组建市“名教师工作室”制定“名教师工作室”工作任务及考核指标。举办“名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四、制定名师管理办法。
五、做好湖北省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湖北名师推荐申报工作。
六、组织评选“名师”名校长”工作。
七、做好“国培计划”骨干教师、优秀校长推荐培训工作。
八、组织开展短线学科教师培训及其他专项培训工作。举办中小学英语教师听力、口语培训;抓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对小学短线学科教师进行市级培训;举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做好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工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和档案建设。九、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开展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创建。规范校本培训管理。
十、做好校长培训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组织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组织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组织农村中学校长考察;组织高中班主任、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培训;组织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探索优秀中小学校长国外培训渠道。
十一、依法组织2011年度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准备)工作。
做好企业划转退休教师的有关工作。十二、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培训 现状分析 系统思路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Chongqing's Principal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U Shu'e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As the decision makers of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principal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soul of a school. Effective principal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headmaster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target.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headmaster training mechanism.
Key words principals;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system thought
中小学校长承担着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未来10年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对加强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和培训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水平,重庆市在2011年3月―4月对全市所有区县校长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校长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优质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1 重庆市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现状分析
1.1 任职资格的培训率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高(完)中、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小学、中职等各层次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5%左右,均未达到100%。“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7.76%,渝东北翼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0.29%,渝东南翼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60.8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大多数校长具有了任职资格证书,但仍有20%~40%左右的校长无证上岗,离“每一名校长持证上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渝东南翼地区的任职资格培训率与经济较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相比,相差了约17%。
1.2 高端培训的机会不均等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46.17%,渝东北翼占22.89%,渝东南翼占30.93%。在参加了省市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53.09%,渝东北翼占22.63%,渝东南翼占24.28%。由此看出,农村校长接受国家级、省市级等较高层次和高层次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培训机会不均等,将挫伤农村地区的优秀潜力校长的积极性,加大重庆城乡教育的差距,使农村地区的校长总体实力偏低,影响全市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
1.3 培训需求重点有所转移
第一,对于培训模式,27%的校长希望多开展实践性强的挂职培训或影子培训,37%的校长希望进行阶段式培训,更倾向于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重复循环来不断更新、消化和巩固培训内容、提升实际办学和管理水平。第二,对于培训内容,47%的校长希望进行学校特色与品牌创建的主题培训,希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部组织管理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各占13%、13%和12%,说明校长们已认识到学校品牌提升的重要性,将培训需求从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转移到学校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等核心问题。第三,对于结业考核方式,64%的校长倾向于撰写学校管理改进方案或学校发展规划,表明重庆市的校长们不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培训,而是希望能通过培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摸清办学方向、规划办学未来。第四,对于培训目的,22%的校长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治校能力,16%的校长希望通过培训可以交流办学经验、获得教育改革新理念,说明校长的职业角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把对管理者的重要性逐步转移到领导者和教育者。第五,对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39%的校长认为最大问题是培训内容不符合校长实际,另有26%的校长认为培训方式方法不符合校长实际,表明全市各级各类校长培训的训前需求调研和训后跟踪调查还缺乏力度和深度。第六,对于培训需改进的方面,25%的校长认为应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20%的校和认为应引进优质的培训资源,课程是核心,资源是保障,反映出重庆市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培训资源已不能满足校长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2 有效提升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效能的系统思路
在美国,“自从1980 年以来, 每一次的教育改革报告中都会提到学校的好坏是由该校的校长决定的” 。①而每一名校长的后劲力和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培训的效能。如何有效提升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效能,实现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2.1 拟定目标,实现校长培训的“计划性”
校长培训目标包括质与量的要求。就质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制定好校长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是校长任职的基本依据,②是其专业化的起点和标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就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校长专业化的新目标和新要求。③褚宏启认为:“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如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④而这些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的演进需要明确校长的职业角色和成长路径。校长的职业角色分为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每一种角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都不相同。校长的成长路径则是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四个互相联系、前后衔接的时期。每一时期需要的知识量、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发展途径与方式等均不相同。因此,要实现打造教育家这一“质”的要求,就要实行符合校长不同职业角色和不同成长路径的继续教育计划,这个计划就是“量”的要求。重庆市及各区县需要通过制定远期计划、中期计划、近期计划,保证全市统筹设计培训目标、任务、内容、重点、阶段、步骤和具体措施等,避免各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毫无章法,交叉混乱。
2.2 制定制度,加强校长继续教育的“规范性”
制度是校长培训焕发生命力的保障,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首先,应建立校长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审核制度,制定下发《重庆市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校长参加培训的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使校长培训与管理、聘用、奖惩等相挂钩,作为评优、晋级、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从内部来增强校长参训的积极性。其次,实行合理的中小学校长交流制度。根据各学校实际,有侧重、有选择地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定比例的校长进行交流。交流可采取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和组团巡回演讲等形式实施。再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资质评估与准入制度,完善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制定干训质量评估办法,对机构干训工作和项目培训实行定期考评、层层考评、动态管理。最后,设定充分的经费保障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培训经费应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其他教育阶段的校长培训经费应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
2.3 优化体系,强化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2.3.1 打造符合重庆教育情况的科学课程体系
培训的内容与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充分作好训前需求调研和训后跟踪调查,结合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广度的辅专业知识,整合、开发、采集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研究,开发本土优秀视频课程,收集名校长教育管理案例,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筛选和编撰,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干训教材。
2.3.2 构建体现优质价值的高素质师资体系
培训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如何,是一个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继续教育能力的重要标志。⑤可整合高校专家、行政官员、研究员级教师、特级教师、骨干校长、学科带头人等培训力量,建立专兼职校长培训师资资源库。研究制定培训者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接受培训者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校长培训专职教师接受1个月以上的专项培训。
2.3.3 创新提升校长能动性的培训模式体系
新专业主义是实践―反思取向的,它关注实际,强调行动研究。⑥应针对中小学校长的成人特点,在理论讲座式的培训方式基础上,着重推广课题研究式、影子研修式、案例分析式、问题讨论式、社会调查式、经验交流式等实践性培训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率。
2.3.4 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培训项目体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⑦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城市和农村地区获得资源的机会大致相当。⑧在重庆市典型二元结构下,中小学校长培训需兼顾城市校长和农村校长的双向发展。第一,提升品牌,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进一步实施重庆市“321”中小学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实施“中青年骨干校长培养计划”,将其纳入名优校长后备库,开设“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论坛”等,努力造就一批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校长。要重视总结名校长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通过带教帮学、经验分享、定期任教等措施,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缩小差距,启动农村校长素质提升工程。要组织“一小时经济圈”区县通过代培代训、挂职学习、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为“两翼”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支持。建立健全城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与农村学校“以城带乡,对口帮扶、结对发展”的帮带培训机制,启动城乡学校校长“1+N”捆绑式发展试点,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
注释
① Fred C. Lunenburg,Allan C.Orn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11.
② 张祥明.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7):14-19.
③ 孙霄兵.《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J].中小学校长,2010(12):11-12.
④ 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J].教育研究,2007(1):80-85.
⑤ 胡枢.继续教育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223.
⑥ 江峰.教师专业性问题与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召开区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举办校长和镇(办)教育助理员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挂职学习体会。深入开展校长读书工程,以小学校长研究会为载体开展校长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利用校长博客、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加强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动新一轮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并向副职延伸,举办第十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成绩计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将镇办教育助理员和名校长外出学习的经验分区域,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广泛传播。
二、开展“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
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积极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中小学送培、送教、送研,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今年3月份,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开幕式。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先进的教育资源,利用知名的专家和名师,引领和培养区骨干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提升全区教育培训的品质,通过名家名师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发挥区已有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教师加入名师成长行列;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区域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评价机制,建立名师后备资源,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师资质量,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全区各个学校都是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基地,各学段的全体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通力协作,妥善安排,保证全区活动协调有效的开展。
三、全区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培训
与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力量,开展全区英语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先期做好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是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初中和高中学段,通过培训,为我区英语教学的新突破打下基础。
四、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体系标准,定期做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去年下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全区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从课程开发到管理模式、作业的评论反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一线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优秀学员;今年将按计划开展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以求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活动安排另行下发)
2、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区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区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开展第二批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工作。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评选为契机,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09-2013年)的通知精神,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各单位应以继续教育学分为总抓手,积极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关于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区幼儿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全员培训。今年完成农村小学音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和“五课功”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导学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1、各单位师训干训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资料,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积极关注培训资讯,合理协调安排有关培训事宜,及时反馈一线教师的需求。
五莲县教育局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核心,以能力增强为目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构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组建学科教研工作室、实施联片教研、实施教研资助等,打造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建了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城乡交流、骨干管理等四大保障条件,有效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五莲县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全县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建设领雁工程、全员专业素质发展工程,打造教育人才培养高地,通过内外对接多路构架教师培训“立交桥”,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推进五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以师德建设为根本,培育教师职业精神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没有高尚的师德,即使专业素质再高,教师也难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县根据师德建设实际,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创建师德工作新体系,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以“作风建设年”“三力建设年”等为载体,开展“教书育人做楷模,创先争优求突破”“修德立行,为人师表”等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在全县教师中倡导“厚德、博学、笃教”的五莲教育精神,坚定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十佳青年园丁”“十佳老教师”等评选,并通过网上专栏、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讲典型事迹,引领教师见贤思齐。在9月份日照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活动中,我县共有四位教师获奖,两名教师人选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两名教师获提名奖。县教育局积极组织各校教职工观看了“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颁奖典礼,依托五莲教育信息网,全程跟进“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评选活动的重要环节,并上传获奖教师优秀事迹让全县教师学习,全县教职工从思想深处得到洗礼,大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下一步还将组织“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师德报告会,在全县中小学校巡回做报告。连续三年五莲教育的社会满意率超过90%,位居日照市各区县首位。
二、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县教研室以课题牵动为载体,组建不同的专题研究团队推进全员培训。针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训教师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加强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持续跟踪和认真研讨,将教学疑难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专题,通过课题立项,打造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学科教研丁作室。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室建设的意见”,从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和县教研室选拔109名骨干教师作为“领雁人”,成立学科教研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教研工作室和论坛服务四个板块。其中学科教研工作室板块又分别包含备课研讨室、作业设计室、咨询答疑区、教学案例区、精品资源库五个子板块。教师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参加所属学段、学科的教研工作室研讨活动,采用“每周一文”理论学习、“每月话题”专题研讨、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在线答疑、教师案例评析、反思交流、教学随笔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工作,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了深度催化。二是实施区域教研互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全县中小学按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初中13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各划分为4个教研联片,县教研室选聘82名骨干教师为教研联片学科兼职教研员,片内学校每学期至少承办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送课下乡、名师魅力课堂展示、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等形式实现了城乡联动、区域互动、以强带弱,使教研活动由“独唱”变为“大合唱”,发挥了“集团”优势,促进了全县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实施教科研资助机制。 出台“五莲县教育教学研究资助管理办法”,从全县各学校申请资助的145个课题中确定了59个具有较高应用与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分类立项,并根据研究成果产生的效益按A、B、C 三类标准(A类1200元,B类1000元,C类800元)予以资助。目前对已到期的所有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并发放教科研资助金15余万元 四是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县教研室把高效课堂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将相关活动纳入高效课堂建设的范畴。组织各种县级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教研员坚持一线指导法,深入学校指导教学。学校作为高效课堂实施的主阵地,立足实际,严格执行程序,强化关键环节建设,构建了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三、以加强培训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师培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县把培训作为第一任务优先规划,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行分层次梯度培养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领雁工程人选、农村中小学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做到因人、因岗、因需施训。二是“请进来”集中培训。聘请在国内有影响的徐长青、张伟、张学政、陈雨亭、高金英等名师名家到五莲讲学,实现高端引领,解决全县教育改革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和操作的方向性问题。三是“走出去”高级研修。2012年外派局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260人次到北师大等高校参加学校管理、特色发展等专题学习;选派550名领雁丁程人选、教坛群英系列、优秀班主任等参加课程开发与应用、班级文化建设与治班方略、心理健康咨询等20项省市级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我省的乐陵实验小学、北宋一中、临朐海尔希望小学和江苏海门中心学校等名校考察或挂职锻炼,借鉴成功经验,重点解决办学方向、办学品位问题。四是“借外力”远程研修。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和省教师教育网,对全县近500名教育干部和3600多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远程培训。远程研修,根据学科特点和培训内容编班,实行班级管理,并精心选拔班主任、指导教师,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参训人员表现记入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后,实施训后跟踪问效,采取校长论坛、教师讲坛、理论测试、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检验整个假期的培训成果,确保培训实效性培训期问,实施“一天一调度”“一天一公布”“一天一总结”三个一”制度。即将省教育厅研修的任务和市教育局最新精神及时传达,及时做出调整,做到“一天一调度”。将指导教师和学员的一L作情况每天一汇总,和省厅、市局反馈的意见一起公布在“教师培训简报”,做到“一天一公布”。督促指导教师和学员自我加压、积极工作。指导教师每天将工作情况及时汇总,形成文字材料,反馈给管理人员或上传至班级简报中,做到“一天…总结”。五是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训。精心组织了6期农村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影子培训”、新招考教师集中培训、举行了全县中小学管理骨干精品管理论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育政策和理论考试: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我县为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师资学科结构不配套和学校师资配置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从落实保障措施人手,创建了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城乡交流、骨干管理等四大保障条件,为以县为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有效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一是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教师培训经费作为第一保障优先投入,要求各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优先保障教师培训经费,规定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公用经费的5%。并以教育督导为平台,建立起培训经费检查制度。目前,全县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经费平均达公用经费的7.9%。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制定出台《五莲县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建立交流机制,采取城乡对口支援、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薄弱学校教师到优秀学校观摩学习、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优化县域内教师结构,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三是创建教师补充保障机制。坚持“逢进必考”,加大招聘力度,按照新进、退出大体相当原则,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教师,近几年新招考教师429名,有效实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的最优化。四是出台“中小学领雁工程系列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本次评选分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三个层次。县教研室负责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学校负责教学新秀评选工作。首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每学段每学科l~2人,教学能手根据全县教师总数的10%分配名额350名。评选任期三年,今后任期届满进行考核,并视差额情况进行补选。
目前,我县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在2012年省教育厅公布第八批山东省特级教师名单中,我县推荐的三名候选人全部榜上有名。近三年来,全县共涌现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282人,有一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