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医疗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本文探讨“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医药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下的发展方向,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实行“医药分开”过程中还存在现实困境,在医药利益链、药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公立医药补偿等方面还需要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讨论了“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提出包括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强化医生处方约束机制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医药分开”;医疗体制改革;困境;路径
当前,在我国“以药养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一大顽疾,大处方、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的重要举措。那么“医药分开”在我国实行存在怎样的困境与局限,其具体实践是怎样的,能否真正终结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究竟在哪,值得我们思考。
一、“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立医药不断按照营利性模式运营,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医药,医生和药品生产商形成层层相连的利益链,加上政府对医疗行业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只有通过增加业务量来获利,“以药养医”也就应运而生了,探寻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医院、医生与药品生产商三方药品寻租
在如今中国,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的处方基本决定了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表明,医生处方量与医生经济利益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方量越大,医院的药品收入越高,医院的效益越好;二是处方量越大,药品营销者返给开方者的好处越多,医生的直接经济收入越高。①在医药购销的既定的利益环节下,药品价格增加是比如,患者承担的医药费用沉重。
(二)新药审批仍存漏洞
在医药行业常常出现以下现象:药品降价—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药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批准后再上市—药品降价却变成了涨价。
许多被实行限价的药品,纷纷改名,变相涨价,出现药品价格越降,而百姓购药开支越高的现象。此外,对于药企来说,换剂量、包装也己经习以为常。使用原始名称的药品在市场上往往非常紧缺、甚至无货供应,而且这些正在消失的药品绝大部分为医保用药,不少物美价廉的药品已被昂贵五六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代替。②
(三)医疗行业服务缺乏竞争性,呈现垄断趋势
市场经济下,买卖双方地位平等。而在医疗这个特殊的行业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病患这一方处于被动听从地位。而整个医疗行业,公立医药仍占主导地位,垄断形式不容小觑, 医疗资源的不充分,使得患者不得不选择那些名家医院。虽然在市场化的运营中,但医疗服务这个特殊的行业以隐性垄断的形式合理的存在,如何破解依然值得深思。
二、“医药分开”在我国困境与局限
医疗体制改革之路仍很漫长,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不难得出“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仍有困境和局限。
(一)利益集团链连接,改革阻力大
总所周知,在当今医疗行业形成了几大利益集团——医院、医生、药品商、药剂师等等。当“药”这一链断掉时,各种矛盾就会被激化。如何既能衡量各方利益下,又能保护好患者的利益,是整个“医药分开”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医药分开”下我国医疗体制仍有漏洞
取消药品加成,只是解决医院加成赚钱的问题,但没有从机制上解决医生开方提成、拿回扣的问题。医生掌控着处方的主动权,如果药商仍与医生有利益勾结,医生仍能促进某种药的销售,即使不是在医院药房,医生仍可开出只有某家厂家或者某家药店的药。如果医院和药房的利益链条没有真正切断,医药分家就没有实际意义。
(三)药品安全难以保证安全
“医药分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在购买药时,药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医院中的药房是受到药监局和卫生局两个部门共同监管的,而且监管力度大、要求严格,市场上的药店只受药监局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如医院,如何确保药房买到的药品在质量上与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相当,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
(四)公立医院补偿问题
一旦药品的收入被完全剥离,医院很可能会失去经济支柱而无法运行下去,同时在职人员薪酬待遇下降可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医疗服务态度和质量下降,此时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③“医药分开”后,医院这部分的损失怎样补偿仍是困境。
三、“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思考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医药分开”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的举措,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突破口。破解这一改革难点与重点,思考如下:
(一)创新看病支付方式
在我国,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在药店随处可见刷医保卡购物,套取医保基金,同时医疗行业过度医疗现象也比比皆是。要实现医药分开,取消医药补医,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是途径之一,把按项目付费转变成以打包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二)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
财政投入不足、收入主要依靠药品,是我国公立医药普遍面临的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就意味着医院将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公立医药和医生的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补偿力度,医生的劳动价值需要得到满足和体现,政府在补偿方面应该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医药分开”后的补偿不只是现有医疗体制之下的收入缺口的简单补偿,还应该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三)加强对医生处方权的约束
医疗服务供给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医生有机会多开药、开贵药,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生掌握着处方权,对医生处方进行监督和约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医疗保险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完善执业药师的职能定位并明确其法律地位,提高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提升执业药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执业药师的责任意识。④
(四)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在新药注册方面,政府强化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药品价格的虚高一方面是因为“以药养医”,一方面是因为新药注册审批泛滥,很多老药变新药重新上市所致。因此应该加强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要严格限定新药的注册审批范围,提高新药注册审批门槛。
在药店监督方面,药品的销售终端从医院药房转向社会药店,社会药店的药品质量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医院监督方面,大力监督医药改革力度和在改革过程中的漏洞,及时反馈,对于腐败行为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督绩效考核措施,从制度上加大对我国公立医药以及医疗行业的监督。(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邵蓉.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72.
[2]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3]马颖.韩国医药分业不容易.[J].中国药店.2002—3
[4]叶建伟.实行医药分开的必要性与现实困境.[J].卫生软科学.2011-10
[5]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8-20
注解
①邵蓉 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 72.
②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在大部制改革和基本药品目录扩容的长期利好下,前段时间医药股有过一波整体上涨,使得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已经不低,部分一线白马股市盈率已超30倍。由于高估值的压力,板块整体上涨动力有所消减,今后的医药板块投资方向要更加注重精选个股。
改革红利利好医药股
“两会”结束后,大部制改革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就医药行业而言,政府整合卫生部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卫生部独立出来,自此“医”和“药”完全分开。
新任国务院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着重强调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报销、接续能够逐渐实现异地进行”。
瑞银证券分析,此次大部制改革,将避免由于医疗系统内部利益的掣肘而可能导致的药品安全监管不力,体现了政府着力提升药品安全的决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将加速淘汰质量安全不达标药品,从而促进行业兼并整合,提升医药行业集中度。重视研发、质量可靠的国产药企有望从中受益。
大部制改革后,公立医院继续归属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随着医疗城镇化和相关改革仍将继续推进,本年度最大看点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交银施罗德医药分析师盖婷婷认为,国家对于县级医院的投入带动了县级医院的用药增速显著快于一、二线城市医院,相应的在县级医院占有重要市场的中成药企业也会从中获益。往后看,政策上对于创新药的鼓励,招标中质量权重的上升,也一定会让真正做研发、关注产品质量的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博时医药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医药行业属于消费概念,该行业的确定性增长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行业中一些较好的企业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李权胜说。
资金狂抱医药大腿
在“新国五条”的利空影响下,以及市场对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担忧,今年2、3月份,大盘震荡下探,市场进入回调态势,市场情绪已呈现较为悲观的状态。在大盘回调时,作为资金避险的医药板块,如今却成为对抗市场的进攻品种。
白酒板块表现不佳,避险资金开始从白酒流向医药,交银施罗德医药分析师盖婷婷分析,医药板块是今年以来的反弹主力军,由于白酒板块受政策影响严重,不少基金经理的目光已从白酒转向医药。结构性分化是未来医药股走势的主要特点,一些优秀公司突破千亿市值或将指日可待。
“当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比较集中,例如一些小基金用20%的仓位进行配置,不少大基金也达到10%的仓位。”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李权胜提到。
经过一轮上涨过后,就目前医药板块高估值的问题,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经理范红兵分析,医药板块已基本完成估值切换,医药行业估值现在处于较高水平,但尚未出现明显泡沫,预计在快速上涨之后,由于估值的压制,行业会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短期看,整体性行情机会将减少,个股性机会将增加。但从长期的角度看,目前估值尚属合理,持有板块内趋势明确、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个股,预计仍将获得不错的收益。
医药股兼具成长和防御性特点,资金往往“抱团”操作,行业向上趋势明显,一季报预期比多数行业更为亮丽。板块的整体收益将远超大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一线白马股估值已超30倍。由于估值的压力,一季报后行业整体机会将减少,精选个股是今后的投资方向。
中药靠独家
基药目录的公布,将影响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安信证券邹敏认为,能够抓住基药市场机遇的药企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基本药物独家或类独家品种,价格能够维持稳定;二是产品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支持相关的营销推广工作;三是具有覆盖基层医疗市场的销售网络。综上所述,中药类独家品种入选基药目录后投资机会较大。
投资者最好关注具有独家产品优势的企业,特别是天士力、以岭药业、中新药业、康缘药业、众生药业等有占销售收入比重较大的独家品种进入基药的企业较为受益,如果企业能建立面向基层的自有销售队伍或商队伍,则增加了受益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基药制度的推进,对原先在基药目录中有优势品种的企业较为有利,如昆明制药、中恒集团。
生物靠研发
生物药发展快于医药行业整体,其中单抗药物又是生物药发展最快的领域。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内未来最具潜力的领域。
中投证券分析,国外生物药原研药占据市场大,抗体药物发展已经很迅速了,而生物仿制药法规刚刚开始制定,是一片蓝海,未来潜力较大。国内第二代生物仿制药审批严格,技术、审批壁垒更高,未来可以做到大规模产业化且成本低的企业不会很多,5~6家竞争的局面会显得较为良性。
由于生物制品行业进入壁垒高,行业增速则可能会有所提升。重点关注研发能力强、有进口替代预期并有望成为未来的生物药双龙头企业,如长春高新、双鹭药业、通化东宝和安科生物。
医疗器械门槛高
研发创新和行业整合构成了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核心驱动因素,技术升级加速进口替代、并购扩张提升行业集中度和全球医疗费用控制带来出口契机,勾勒出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逻辑。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基本不受医改对行业的负面冲击影响。可关注在大病种和常用病种里拥有稳定市场地位的公司和部分高端医疗设备器械公司。
统计显示,医疗器械(申万二级行业)共有13只个股在连续3个报告期(2012年中期至2012年年度)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行业成分股比为72.22%,这13只个股分别是戴维医疗、冠昊生物、三诺生物、新华医疗、凯利泰、和佳股份、东富龙、阳普医疗、博晖创新、理邦仪器、尚荣医疗、鱼跃医疗和千山药机。
大健康保健扩容
我国保健品行业体量庞大,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具备药品形态、食品属性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将顺应保健品行业科学规范化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
东方证券江维娜认为,安利等洋品牌对市场的前期培育,为国内企业的市场打开空间。国内非直销领域的龙头汤臣倍健,市场份额超过10%。有相关人士指出,非直销的营销模式比较符合保健品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的趋势,汤臣倍健的品牌宣传和渠道扩张将发挥出协同效应。
大健康产业中,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也不甘示弱,云南白药牙膏2012年预计实现近16亿销售收入,为老字号中药进军大健康产业树立了典范,后续养元青洗发乳和面膜等产品也在市场培育中。此外,片仔癀深养系列牙膏产品也已经在全国商超渠道正式上市。
估值风险积聚
在之前的2013年《钱经》3月刊曾提到,医药行业个股众多,分化明显,医药基金在把握个股和波段操作中表现优异,不妨借助医药基金分享行业受益。而对于偏好股票投资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已经偏高,短期要特别重视医药板块的风险。
2013年的前两个月,医药板块表现都很好,涨幅已达23%,相对A股的估值溢价也达到了历史高位,溢价率为180%。除了估值的压力外,行业系统风险也不可小视,例如发改委调整药品价格和医保控费等政策性风险。
当中国A股市场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从6124点一路跌到1665点时,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的态度也就格外明了。2009年一季度共有53家企业获得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总金额为3.20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相比减少了79家,投资金额下降61%。风险投资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消费品等受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则被定义为“冷门”行业。
然而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如今投资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似乎迎来“最好的时代”。自2009年二季度起,医疗健康行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0%。vivo ventures以250万美元认购李氏大药厂6.79%股份、软银赛富投资南通联科药业2500万美元、鼎桥投资注资归真堂7650万元、达晨创投增资晨光生物4900万元、火箭资本5300万港元入股龙发制药……而在桂林三金药业、保龄宝、奇正藏药陆续IP0之后,国药控股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并因发行5.457亿股而成为2009年医药板块的“大事件”。
这一系列投资、上市,无疑昭示了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再度认可”。
但资本市场的逐利并不意味着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解冻”。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大都来自医药与医疗器械两个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领域如同两把锐利之剑将寒冰破开,展露着医疗健康行业的“春天”。
“寒冬”之后,尽管料峭依然,但寒冰之下的资本已经开始暗涌。融资、并购、IPO、PIPE,资本正在通过每一条路径进入医疗健康产业。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有着较为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只是由于对投资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运作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医疗健康投资在中国发展得一直很缓慢。“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和全球经济亮点。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因其抗周期性而成为亮点中的亮点。”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陈立实如是说。
未来十年高速发展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与一个国家的GDP成正比,即GDP越高,医疗健康产业的投入就越多,医药、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投入也会增加。”美国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业增加值也占到国家GDP的10%以上。然而在中国,该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也决定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至少10年之内仍然会高速发展。”施毅表示。
当新一轮医改方案面世后,资本就没有停止过对医疗健康市场的关注。“从目前中国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医改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医保。”陈立实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医改并没有直接有利于新药研发等的政策,但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领域中,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而美国风险投资基金Vivo Ventures医学博士赵晋也有相同的看法:“尽管医改对于投资人、企业的具体支持仍然比较少,但是却能够给企业一定的指导方向,整个行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医疗健康产业在受到医改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整体市场出现了细分化,风险投资人对于这种情况也十分乐见。“市场的细分化才能成就巨大的公司。”施毅表示,“每一个细分领域中的机会都是我们要发掘的,不过从市场规模上来讲,仍然是医药大于器械,器械大于诊断。”
虽然前景被认可,但位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分散的小公司缺乏有生命力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它们的存活都是通过商业手段维持,这样的企业妨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好的医药企业也不能够正常进入市场。”施毅表示。
第二是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导致了国内医药企业只能够通过大量的仿制药寻找生存空间。第i则是跨国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形成竞争威胁。由于药品进口关税降低、价值跨国医药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加大,都迫使国内医药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
医药的壁垒与风险
医药与医疗器械处于整体行业市场规模中之首,因此也备受资本的青睐。
刚刚募集了一支总额30亿元、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建银医疗基金,就非常看好医药行业。建银国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胡章宏博士表示,医药行业的竞争壁垒非常高,一般的竞争者很难进入。“首先是政策性的壁垒。中国对医药行业的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法规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不论是医药生产企业还是医药经营企业都需要获得许可证方能运作。”胡章宏博士表示。
其次是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其新产品开发具有资金投入高、项目研发及审批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药品生产使用的厂房设施需要专门设计,药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重要仪器设备需要依赖进口,费用昂贵;而且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资金周转偏慢。“因此,该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胡章宏博士表示,“再加上医药研发的技术壁垒。”
“不过,建银国际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竞争优势,也是我们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主要原因。”胡章宏博士说道。
医药研发能够拥有足够宽的“护城河”来阻断竞争者,还源自国内一些非常高质量的研究机构在做着不懈努力;随着一些海外学者、技术人员回到中国推动新药研发、政府投入很多研发资金大力支持,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目前中国医药领域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仍然具有投资风险。“这个行业的风险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风险。”陈立实表示,新药研发的风险首先是技术风险,这一点在中国及外国都是一样。想要降低这个风险,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团队。“富达亚洲通常会寻找非常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研究,这些人在国外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经验,也在失败中学会了很多教训,他们将这些经验教训利用到研发中,是能够降低技术风险的。”陈立实认为。
对于投资了药明康德、诺凡麦等企业的富达亚洲来说,陈立实认为要关注两种医药企业
的风险:第一种是以研发为主的医药公司,它们的风险在于技术风险和产品注册的风险,如何避免技术风险,以及如何度过漫长的产品注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种是以药品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尽管它们有一些药品具有注册风险,但是这种企业的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由于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能否建立有效的销售团队、形成良好激励机制就是风险所在。
若要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团队永远都排在首位。“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团队是否有过研发的经验,其次是他们所从事的研发技术平台。我们不是看其某一种新药,而是要看通过其技术平台能不能衍生出多种新药产品,毕竟单种产品非常不容易规模化。”胡章宏博士认为。而富达亚洲在投资时,除了考虑团队及产品外,还会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金支持。由于新药研发的周期很漫长,所以在投资这样的企业时,富达亚洲希望能够做一个多种资金与资源组成的投资组合,比如政府资金的支持、投资者的专业资源等,有了这样一种综合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新药研发公司才能够走得更远。
器械的潜力与隐忧
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加速扩张的趋势,已经引起资本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15%,相比较于2001年,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仅为药品产值的20%,到2008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3%左右。
“在中国,医疗器械目前还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发展的领域。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占40%以上,欧洲大约占30%,而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2%。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陈立实认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很大。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是资本关注医疗器械的首要原因。”陈立实表示,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看好医疗器械领域还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还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中国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海归们创办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向着产品的研发方面发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众多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还是非常少,因此在投资这样一家企业后,短期时间内很难出现同质化或者过多的竞争者。”其次,陈立实表示,“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医疗器械是在生产制造中占比例比较大的行业,因此中国很多企业有潜力走进国际市场,比如迈瑞、威高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占领市场份额。”
尽管聚焦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本逐渐增多,但是这个行业的风险仍然存在。美国Vivo风险投资基金医学赵晋表示,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三点:“第一,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周期太长,从最初模型的建立到调试成功再到批准,最后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科学家投人很多精力,包括很多的资本投入。”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从零开始投资,可能投资周期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趋势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成为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投资之后,一般会通过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对创业企业进行实地经营和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使企业的运营更加顺利。纵观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目逐年提高,被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风险投资风靡全球,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促进创业公司技术创新。2.促进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成长,增强竞争力。3.促进高新技术成果有效投入实体经济,主要是由投入的风险资金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实现的;4.激发高新技术研究员的创业动力;5.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一、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设备落后、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等问题众多,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端、医药端以及医保端等环节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伴随我国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具体表现为需求增长、技术支持和行业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长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使未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进程。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9.7%,这对推动医疗保健服务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三,人口结构与健康需求变化,增加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技术支持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能很快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更加高效、个性化。
(三)行业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弊端日显,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更新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仅2015年就出台10多条相关政策,昭示对医改的决心。互联网医疗伴生重大机遇。特别选择与之联系密切的六条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现状
资本快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数据表明,在2013-2014两年时间里,我国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66起创投事件,投资机构共计活跃91次,披露融资额有5.8亿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就实现了近8亿美元,在该流域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前两年全年投融资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29.5亿元,预期的2015年的市场规模是42.7亿元,增长率达44.7%。
2014年总共发起的58起互联网医疗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穿戴式设备类(16起),医疗服务类(10起),移动医疗应用类(13起),健康应用项目类(6起)。随后,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轮。与此同时,2015年BTA巨头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如腾讯就在丁香园C轮中投入7000万美元,随后又向挂号网投入1亿美元。马云参办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资3200万美元,购买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商华润万东的股份。
三、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导流―变现”的思路,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大致分为:医疗端、医药端、健康端这三种模式。
(一)医疗端
医疗端模式是指把医院资源、医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提供诸如远程医疗服务,如网上问诊,形成一个医疗生态链的闭环。通过销售医疗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中,医院及医生资源居于核心地位,谁的资源越多越有优势。
其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作为我国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医疗品牌,春雨医生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其合成伙伴包药商、可穿戴设备厂商等企业,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数据,特别在慢性病方面,能够提前提醒,降低发病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医药端
随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的实行,以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放开,医药电商业务、医药O2O行业直接获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是典型代表,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药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其医药的生态链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数据平台的APP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通过分析整合海量数据提供医疗服务。目前,体检健康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是健康端的主要载体。代表企业有专注于运动社交平台服务和软件开发的咕咚,天猫医药馆。
四、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医药电商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处方药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打破原有规则,未来处方药网售权限开放值得期待。医药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能有更多采购、销售的途径,利于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医药电商有望爆发。
2.软、硬件结合更加充分,数据价值进一步放大。随着医疗设备、配套技术的完善,医疗服务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实现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务。未来对数据价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准医疗等方面,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3.线上、线下整合增强。具备线下整合能力、能够更好融合线下资源的健康医疗类应用的竞争力会更强。企业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整合能够更具优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2):1-10.
[2] 孙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医药行业投资评价》,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第12-18页,21-29页,33-37页,42-29页
[3]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2000年
[4] 吕雅娜,曹阳.以风险投资解决医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J]上海医药,2011(04):195-197.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药业,创投之爱
资本与医药产业成功对接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08年3月7日,赛富亚洲基金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向瀚宇投入首期1500万美元,三方共同导演了2008年中国多肽制药行业首起资本大戏。
据China Venture统计,2007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一直排居创业投资金额首位。仅2008年第一季度,医药投资案例就不下7个,投资金额8399万美元。医疗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利好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等因素使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投机构竞逐的重点投资领域。
黄金投资期来临?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张明芳认为,医药行业在经历2006年的“大乱后大治”后,2007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而2008年是黄金投资时期。她说,现在医药行业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是政府加大对全民医保的投入,农村用药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二是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药品注册审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提升了药品企业的创新热情。三是医疗体制改革正快速推进,将使得医保药品大扩容。四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预计中国医药市场扩容千亿元,因为政府关注民生问题,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农合”到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与“新农合”崛起的市场相呼应,由于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新一轮GMP认证开始,以及治理商业贿赂、各地推行挂网招标等一系列规范医药市场的政策出台,一些不规范的医药企业纷纷倒闭,市场出现了新的空间。在医改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个医药产业将彻底脱离前期多、小、散、乱的格局,加速购并重组,新医改对医疗市场的扩容和对医药行业的净化作用毋庸置疑。而这些,将引发医药行业的新一轮资本大换班,该领域的产权交易也因此进一步趋热。
你有核心优势吗?
从最近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的药企股权情况看,淘金机会不少。比如挂牌出让部分股权的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是家中外合资企业,美国先灵葆雅公司提供了全套生产工艺,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在中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并拥有多个专利产品。这次是中方两大股东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出让45%的股权。
这些企业虽然目前从账面看盈利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基础扎实,实力雄厚,随着企业趋于成熟、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发展潜力不小。
此外,一些精明的投资者还中意于那些规模不大但在某个领域核心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投资那些在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
比如弘毅投资康臣显然是看好后者在肾病科的保密品种尿毒清的优势,而软银赛富选择瀚宇也是因为其在多肽领域研发的领先优势。有时还出现众多的资本争夺一家企业的情况。比如争夺康臣的还有黑石和凯莱这样的跨国基金。而软银赛富也是击败高盛、摩根大通等数个资本后才注资瀚宇药业的。
服务类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