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商风险防范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资金约束 供应链 商业信用融资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42-0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往往出现其中一方成员企业面临资金约束的情况,这些企业由于资金约束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运营,而且也会影响到下游或上游成员企业的运营,最终导致供应链各方利润的减少。因此,如何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约束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模式
供应链中的资金约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上游的供应商存在资金约束,而下游的制造商或零售商有充足的资金;第二种是下游的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而上游的供应商有充足的资金;第三种是上下游企业都存在资金约束。一般来说,第三种情况只能通过外部融资模式,即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问题;而前两种情况下供应链既可以通过商业信用融资模式,又可以借助银行等外部融资模式来解决资金约束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两种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模式。
1.针对供应商的预付款融资模式。当供应商存在资金约束时,下游的制造商或零售往往会面临着缺货风险。当供应商无法提供充足的货源时,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通常会更换供应商,然而如果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很高或者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供应商,那么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就会面临损失。例如在2011年初,受日本震灾影响,很多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状况恶化,本田、丰田宣布对其北美车厂实行减产或暂停部分品牌零部件供应,据统计由于减停产给日本汽车制造商带来一天200万美元的损失。
预付款融资模式,是指当供应商存在资金短缺时,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提前支付给供应商一部分货款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问题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方式对于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防止零部件短缺,保证产品正常生产和供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来说,由于下游企业更了解供应商的信息,所以融资风险更小。预付款融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缩短信用期。当供应商本身就给予下游买方企业一定的信用期时,下游企业可以通过主动缩短信用期,以达到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目的,如通用集团2009年9月23日发表声明表示,为了帮助供应商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改善供应商关系,通用将缩短供应商货款结算周期,将以往按月结支付形式改为按周结支付形式。另一种是提前采购。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在收到供应商的货物之前,提前支付给供应商一部分货款,这就要求下游买方企业提前作出采购决策。由于越靠近销售期市场需求越容易预测,因此这种形式的预付款融资相当于下游企业为供应商承担了部分库存风险。
2.针对零售商的延期付款融资模式。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上游供应商的销售将会受到影响,而通常情况下寻找新的客户又是不容易的,因此供应商可以给零售商延期付款融资模式,即供应商先提供零售商一定数量的商品,等到商品销售出去以后再收取货款。延期付款融资可以使得资金不足的零售商增加采购量,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
延期付款融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供应商作为强势企业,为了增加销售,以赊销作为优惠条件,刺激零售商的购买力,从而增加供应商自身的利润。例如,2008年美国通用汽车表示,其已经与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就一项由GMAC融资下的汽车销售商的延期付款事宜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由GMAC融资的汽车销售商可以将最多15亿美元的款项延期到年底支付。另一种是零售商作为强势企业,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实现规模扩张,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自己的收益。例如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企业就使用这种类金融模式实现自身发展。然而第二种融资模式在供应链中并不是一种良性发展的融资模式,因为受益的一方只有零售商,而随着零售商占据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下降,届时一些规模小的供应商可能不得不退出市场,而零售商最终也将失去一些可占用的资金来源,这并不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同时,如果零售商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供应商可能会转而向其他零售商供货,零售商会面临既缺乏资金又缺乏货源的局面。
二、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中由一方成员企业向另一成员企业提供预付款或延期付款的商业融资模式,虽然可以缓解资金约束一方的资金困难,使供应链整体受益,但是对于提供融资的一方却面临着很多的风险。
1.运营不确定性风险。运营不确定性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企业运营不确定性造成提供融资一方的损失。由于借款企业存在着运营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本来应该是由借款企业自己承担的,然而由于借款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这些不确定性,转而会用到预付款或延期付款筹集到的资金,致使其最终不能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导致提供融资一方的损失。例如,预付款融资中,供应商存在着生产不确定性,如机器设备损坏等情况,一旦出现供应中断,由于供应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启动应急预案,因此可能无法提供下游企业合同约定数量的商品。同样,延期付款融资中,零售商也可能出现库存损失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商品的销售,使得零售商到期不能支付供应商的货款。
2.供需不匹配风险。供需不匹配风险,又称库存风险是指供应链中供大于求引起的超储风险或供小于求引起的缺货风险。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往往需要在市场需求未实现之前确定生产量,这就可能出现生产量高于未来需求量或生产量低于未来需求量的情况。在推式供应链中,由于需求风险是由零售商承担的,如果供应商提供延期付款融资而未来市场需求较小时,零售商可能无法偿还供应商的货款导致破产,从而供应商也会受到损失。在拉式供应链中,由于需求风险是由供应商承担的,如果零售商提供预付款融资而未来市场需求较小时,零售商持有过多的库存无法销售,也会受到损失。
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将预付款融资或延期付款融资得到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而使提供融资的企业可能产生损失。当借款企业存在资金约束时,往往会更加偏好风险,即借款企业可能会将从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得到的资金用于其他风险更高的项目,从而使得提供融资的企业面临更高的风险。此外,从借款企业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说,由于企业是有限责任人,当其自有资金越小时,通过超额生产或超额采购会得到更大的利润,这是由于超额生产或超额采购会使借款企业在市场环境不好时面临的损失小,而在市场环境好时获得的收益会多,因此借款企业会有超额生产或超额采购的倾向,而这一行为会使提供融资的企业面临损失。
三、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风险的防范
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模式,虽然会使供应链相关企业受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提供融资的企业应该权衡收益与风险,并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减少自己的融资风险。一般来说,供应链商业融资风险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种:
1.要求借款企业购买营业中断保险。当借款企业存在着运营不确定时,提供融资的企业可以要求借款企业购买营业中断风险,将运营不确定性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这种风险防范策略适用于当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如机器损坏、财产损失等风险或零售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库存损失等风险情况下。在融资合同中加入保险要素,可以降低由于供应中断导致的供应商违约或库存损失造成的零售商破产等风险。
由于购买保险必须支付一定的保费,于是更增加了借款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在预付款融资中,下游的制造商或零售商需要向供应商提供更多的预付款;在延期付款融资中,上游的供应商需要向零售商提供更多的延期付款比例。由于提供融资的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期望收益损失,因此他们必须要权衡其收益与风险,选择合适的保险水平。
2.设计最优的批发价合同。通过预付款融资或延期付款融资,提供融资的企业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可以向借款企业要求更多的价格优惠。在预付款融资中,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可以要求供应商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以换取预付款。而在延期付款融资中,上游的供应商可以要求零售商以较高的价格购入商品,以弥补供应商提供赊销的利息损失。当然企业要求的价格优惠必须在借款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提供预付款融资的企业要求的价格折扣太低或者提供延期付款的企业要求的批发价太高,借款企业通过融资得到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其价格折扣或批发价上涨所带来的损失,此时借款企业会拒绝预付款或延期付款融资。
3.根据借款企业自有资金状况设置贷款限额。针对由预付款融资带来的供应商超额生产问题,下游企业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自有资金选择合适的预付款额,当供应商自有资金增加时,可以让预付款额与自有资金之和也增加,即让供应商可以生产的产量增加;而当供应商自有资金减少时,可以让预付款额与自有资金之和也减少,即让供应商可以生产的产量减少,从而达到使供应商的生产量同供应商自有资金量变化一致的目的,以控制超额生产的风险。针对由延期付款融资带来的零售商超额采购问题,供应商可以通过设置延期付款的限额,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4.完善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管理手段。对于由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引发的违约损失,提供融资的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完善和丰富应收账款管理手段,选择风险分散渠道,进行事前风险控制。比如延期付款融资中,可以要求作为买方的借款企业转让对其下家的债权,从而实现直接从最终用户处收款,避免买方从最终用户处收款后仍不付款而将款项用于其他风险更高的项目。对于预付款融资,可以效仿通用汽车公司绕过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直接向二级供应商付款的做法,以实现向二级供应商融资的目的。这些不同形式的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管理手段,也将会大大降低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Buzacott J A,Zhang R Q.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9):1274-1292.
2.Fabbri D,Menichini A C.Trade credit,collateral liquidation,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6:413432.
3.Lai G M,Debo L G,Sycara K. Sharing inventory risk in supply chain:The implication of financial constraint[J].Omega,2009,37(4):811-825.
4.Luo J W.Buyer-vendor inventory coordination with credit period incen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8 (1-2):143-152.
5.陈祥锋,朱道立,应雯.资金约束与供应链中的融资和运营综合决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3):70-77.
6.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Abstract: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a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used FMEA approach for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This method was us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high risk factors in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and provide a solution to prevent the supply chain risk. It is proved that FMEA is feasible for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供应链风险;评估
Key words: FMEA;supply chain risk;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066-02
0 引言
世界各国的公司把进军全球市场作为其最突出的企业发展战略。全球化能够使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更好的融资机会,更大的产品市场,东道国政府提供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等。然而全球化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暴漏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增加了供应链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由于对供应链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风险防范不足等给企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供应链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制定企业防范供应链风险的措施。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外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大部分停留在定性的研究上。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等。定量化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基于CVAR的供应链风险分析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1]和基于OWA算子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等。每个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就目前复杂的供应链风险体系来说,应该着重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供应链风险分析方法,从而识别出企业最大的风险因素。
1 供应链风险
1.1 供应链管理
D. Simchi-Levi[2]把供应链管理(SCM)定义为一组用于连接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的方法。通过供应链管理能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及时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进行生产和分配,同时最小化全球系统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一直备受全球组织的关注,每个组织的风险管理实践都受到风险等级的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框架如图1所示。
1.2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Christopher[3]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的产品交付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流,原材料流,产品流等所产生的任何风险。Chopra and Meindl指出,全球供应网络暴露在各种风险中,包括供应中断,供应延误,需求的波动,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Jiang[4]中描述的供应商的劳工问题产生了三种类型的业务风险:成本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SCRM)是“快速反应,以确保连续性的能力。”
1.3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本文基于一家中等规模的电子制造企业,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企业供应链系统。
根据企业的供应链实际运作状况以及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 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是质量管理中连续改进产品或工艺的设计通用的技术之一。FMEA是一种利用人们的技术和经验识别产品或过程的可预见的故障模式,并计划予以消除这些故障分析技术。它被广泛用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制造业,现在越来越多地发现在服务行业中使用。通过运用FMEA方法,确定风险优先级的数字,这表明潜在问题的风险水平,是对应用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数字通常是从过去的经验和工程判断实现。
FMEA[5]利用风险优先数(RPN)评价一个部件或过程的风险水平。RPN由三个因素组成,分别是:O故障发生的概率/可能性,S故障发生影响的严重程度,D故障不能被检测的出来的概率,由三者的乘积得到风险优先数。数学公式为:RPN=O×S×D。
FMEA使用五个规模R、L、M、H、VH分别表示风险发生的极低、低、中等、高、很高。其分值是1-10(见表2)来衡量故障或者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不能检测到的概率。
3 FMEA在供应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企业专家打分法,获得了企业供应链风险的评估的数据,如表3所示。
分析:
①供应商方面:风险优先数(RPN)最高的是160,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不高,从中可以看出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不高对企业的影响最大,因为质量低劣容易造成企业顾客的流失以及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有必要注重这方面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②出厂和入厂物流方面:风险优先数(RPN)得分都比较低,对于企业来说风险不是很重要。
③制造商方面:技术、机器问题的风险优先数(RPN)140比较高,因此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机器的发生故障的风险,紧跟时展的需要,创新制造技术,制造机械的更新维护要到位。
④顾客方面:顾客需求变化的风险优先数(RPN)96比较高,这类风险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制造的产品要符合顾客的需求,否则,企业会流失市场份额,失去竞争优势。
4 结论
供应链风险评估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基于一家中型制造企业,通过对企业资深的专家调研,获得了企业存在的各种供应链风险因素。通过运用FMEA找出企业运作中风险比较高的因素,从而对高风险因素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质量管理中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的方法运用到供应链风险评估当中,为FMEA方法的应用开拓了思路。本文的不足是关于风险因素的识别要因企业而异,专家对风险的评价主观性较大,有待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舒彤,葛佳丽,陈收.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J].经济经纬,2014(1):130-135.
[2]Simchi-Levi D, Kaminsky P, Simchi-Levi E.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McGraw-Hill[J]. Diesel & Gas Turbine Worldwide, 2000(36):10-18.
[3]Christopher M, Peck H. Building the Resilient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4, volume 15(2):1-13.
关键词:物流外包;风险分析;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为了巩固核心优势,开始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活动。物流业的兴起也使物流外包的作用突显出来,物流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运作模式并逐渐被供需双方所认可。虽然企业物流外包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较高风险。
二、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浅析
(一)环境风险
物流外包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暴风、雨雪、交通事故甚至地震、火灾等这些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因素,会使物流外包的过程受阻或中断,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损失。
(二)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首要风险。根据物流外包业务来设计外包合同,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不能完成合同所规定的任务,或者物流委托方不能按时、按合同支付费用等,从而带来合同风险(周立军,2010)。
(三)信息风险
在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获得服务时,往往面临对有价值运营信息失控的风险。具体而言,企业为了更好的迎合顾客需求,适应市场需求私自调整产品结构,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物流活动,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可能会使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影响到预期的物流绩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发生在工业或流通企业与物流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存在着差异,因而会造成合作上的管理风险。
(五)财务风险
由于将部分业务外包,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这时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另外,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来寻找合适的物流提供商,在谈判和监督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会产生隐含的交易成本。
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控制模型及相应策略
针对企业物流外包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本文在周立军(2010)所提出的物流外包风险控制的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改,具体如图1所示。在控制模型中,首先分析了物流外包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大战略决策制定具体策略,这些策略与风险相对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一)战略层的相关策略
(1)以“双赢”为原则
物流业务的外包意味着双方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合作良好将使双方共同受益,反之将使双方受损。这需要企业以长远的、发展的战略思想来对待物流外包,达到供需双赢的良好局面。
(2)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
区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分析物流外包是否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得战略经济利益。
(二)具体的实施策略
(1)选择合适的外包伙伴
选择外包伙伴需要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所拥有的资源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评价找出最适合企业的供应商。
(2)深化战略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信息共享系统,提高物流外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水平。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实行长久互利的合作。
(3)规范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企业要对外包合同的签订和管理进行规范要求,例如,建立合同跟踪管理体系与矛盾协商章程,以期在签订和管理合同的环节中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物流外包进行绩效考核。要根据相关的物流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指标对其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并着重分析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5)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
为适应物流外包的需要,企业还要考虑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便选择最优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一种适合双方的健全的管理体系,来取得物流外包的顺利实现。
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物流外包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合同风险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物流外包风险控制模型,并以此为依据,介绍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有效降低物流外包中的风险,为企业提供有益参考。(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立军.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0,11:120-121.
[2]刘萍萍,裴葆春.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理论基础解析[c].商业时代,2009(8).
[3]赵临风.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1).
[4]Bardi E J,Tracey M. Transportation Outsourcing: A Survey of US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1. 21(3):15-21.
[5]邹建平.企业物流外包及其风险防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5-9.
[6]杨国军.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6-11.
[7]李晓林.关于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定性分析[[J].民营科技,2007(7):54.
[关键词]物资采购;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086-01
1 引 言
项目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计划制订、采购审批、供应商选择、价格咨询、采购招标、合同签订与执行、货物验收、核算、付款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项目采购风险管理就是对采购环节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与监督的过程。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力,企业采购过程也就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因此加强项目采购的风险管理,可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2 项目中物资采购面临的风险
(1)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外因型风险。外因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因素,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因素。①价格风险。物资采购中由于利益的驱使,材料厂商有可能操作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采购方蒙受损失;此外,在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批量采购后,这种材料又可能出现跌价,引起采购价格风险。②质量风险。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可能导致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质量与批量材料质量的不一致,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使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从而给采购方带来严重的损失。③贬值风险。主要是表现在采购过程中物资设备因社会技术不断进步,而人们专业知识未能达到应有水平,不能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盲目采购而发生所采购材料或设备的贬值所引起的风险损失。④合同欺诈风险。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合同欺诈更加突出。合同欺诈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签订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购方预付款后逃之夭夭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资无法保证,合同签订后,供货商失约违反合同或终止合同,不能正常供货,而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合同风险损失。
(2)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内因型风险。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①采购计划风险。物资采购部门及相关使用部门计划管理不科学、不周全,导致采购中的计划风险,如采购数量不准、供货时间不留余地、质量标准不明确等使采购计划发生较大偏差而影响整个采购工作。②采购合同风险。合同订立不严格,权利义务不明确,合同管理混乱等。③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所采购物资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未能达到合同条款要求,而管理者又未能在材料使用或设备安装前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使之造成损失而引发验收风险。④采购责任风险。经办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有限等引起的风险,经办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而引起的风险。
3 采购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对采购风险进行识别。采购中规避和防范采购风险就要首先弄清楚风险会发生在哪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在采购之前就要展开采购风险的识别工作。如国家政策有无变化,市场行情有无波动可能,有无可能发生自然灾害,供应商的供货与履约能力等。以及企业内部采购计划是否合理到位,验收过程与方法是否科学,库存水平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积压,是否会欠缺而影响生产用料),合同条款制定的是否清晰规范。事先要将这些风险因素一一进行识别、讨论、筛选。
对采购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分析其影响程度。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即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影响程度分别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风险水平值,进行风险分级,从而确定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域,进而判断出该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和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范管理措施。可组织有关专家,实际工作中的计划员,采购员,工区材料员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在汇总统计分析后,针对每个风险,采用最大法确定五个等级中权重最大的,从而确定每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二维矩阵,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分别评估其风险水平。
4 防范项目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的监督。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监督,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订、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4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5 风险管理中采购环境的利用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以及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①建立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②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作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采购风险与业务流程
采购风险
“采购风险”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采购员“暗箱操作”、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腐败现象,或者出现采购物品积压浪费、质量不达标、交付不及时等各种意外情况,导致采购的实际结果与企业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此偏离程度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市场上的某类产品或服务购买回来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资源,以此来保证企业各个环节能够正常运转的一项活动。
采购环节的业务流程较多,因此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大。采购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采购风险的识别
通过分析采购流程图,将采购活动进行分解,针对不同的业务节点,分析不同风险情况,将采购风险区分为业务风险及管理风险两大类。
业务风险
市场风险:由政府政策的变化等外因导致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导致采购活动无法及时调整;
计划风险:在指定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员对市场的分析不到位、对所要进行的采购项目管理不科学等内部原因, 导致采购活动与企业的采购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偏离;
合同风险:双方在拟定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或是合同的签订违反法律规定,例如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私自泄露企业的招标信息;
意外风险:由于供应商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不按照协议,中途偏离预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违约风险:供应商在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方面违反合同,给企业带来损失;
采购价格风险: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对采购价格的约定较模糊,最终交货时产生价格争议;
商业发票风险:由于供应商开具的商业发票性质及金额有误,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入账审批等风险;
质量风险: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滥竽充数,在货物的规格上不按企业规定私自调整等,使所供应的货物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数量风险:由于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货物在数量上缺斤短两,不能满足企业所需数量,使企业面临停产风险;
滞销风险:采购员进行采购活动的过程中,对市场的预估有误,导致盲目采购,最终造成产品贬值滞销;
脱销风险:采购物品的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部门的实际需要,不能做到及时供应,导致实际的生产不得不中断;
赠品到货风险:由于供应商承诺给企业的附赠品不能及时到货,导致企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不能顺利开展,错过商机;
库存成本风险:由于采购过程中没有按照经济订购批量来进行采购,导致采购物品的数量远大于目前所需,造成库存成本的大大增加;
管理风险
责任风险:企业在招聘、培训采购人员的过程中,首先对应聘人员的基本信息未能切实把好关,对其能力的测试等环节也没有做到深入细致,导致招聘到企业中来的采购员本身素质、能力等各方面良莠不齐,为企业带来法律及业务方面的责任风险;
腐败风险:在员工的培训环节也没有着重强调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及应该遵守的纪律,给企业的营运带来腐败风险。
采购风险评估与分级
采购风险评估
在识别出了以上十五种采购风险之后,要开展的就是采购风险的评估,根据国内比较流行的风险识别标准来为十五种采购风险进行评分,将对风险威胁程度高、对公司发展危害性大、对策的可操作性较低的定为典型性采购风险,并进行细致研究,如表1所示。
采购风险ABC分类
将以上识别出的十五种潜在采购风险,根据风险识别评分表中的分数,从高到低来进行排序,然后按照各种采购风险所得分数在整体上所占的比例来进行ABC分类,确定出风险级别,如表2所示。
A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70%-80%的损失;
B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10%-20%的损失;
C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0-10%的损失。
采购风险分析
根据ABC分类的方法将潜在采购风险划分为三个级别,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再细致分析这三个级别的采购风险对公司经济、生产、信誉等方面的影响。按照这种方法来划分风险的严重性,如表3所示。
采购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对风险严重性的划分以及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措施,使采购风险的等级划分和应对策略都有了系统的认识,接下来的章节主要将对评估过后的采购风险进行以下分类:(1)按照采购流程的环节分类,即在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制定、招投标流程等环节都可能产生什么样的风险。(2)按照采购风险管理方法分类,与各种类型的采购风险进行一一匹配,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前面已经过筛选与等级的设定,现从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中选出类较为典型的风险来进行系统研究,分别为:市场风险、计划风险、自然意外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数量风险、原材料及产成品等物品的库存成本风险和采购人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现就这八类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与之相匹配的应对措施,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