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全面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控制;全面预算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综合资产实力也得到了增强,但是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有着较宽的管理幅度和较长的管理链条等,增加了企业管控的难度,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有各类风险出现。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这种情况更加的严重。
一、外贸企业的特点和主要风险
一是战略风险:外贸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国际贸易,并且还有其他的一些业务形式,如房地产、投资等,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投资比较重视,忽略了管理;对经营规模过分重视,忽略了效益追求;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外贸企业依然将过去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给沿袭了过来,没有科学的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那么就会有投资失误风险出现,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二是财务风险: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外贸企业没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没有较多的白有资金;为了对经营规模进行扩大,就需要向外融资,为了获得借款资金,就需要提供担保,因此,有着较多的相互担保,外贸企业有着较高的负债水平。如果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经济危机,就会有现金流风险和其他风险出现,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三是市场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往往有着较长的经营周期,签货与到货之间有着数月的时间,等货物到港时,外部市场环境出现了变化,商品原来适销,现在可能已经是滞销,影响到进口商的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一是企业战略得到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将价值形式和其他数量形式给应用过来,以便对企业未来计划和日标等各个方面信息的预算进行综合反映,将企业战略给全面落实下去。它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日标进行确定,如销售、生产、分配和筹资等,通过执行和控制,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调节,以便对企业进行指导,规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促使企业战略日标得到全面实现。
二是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规范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一系列过程中企业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关系,科学设置企业具体管理机制。依据市场来进行研究,有效连接外部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将预算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得到显著优化。
三是对奋斗日标进行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定量反映经营方针、日标和经营计划,对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所要达到的具体预算日标进行明确规定。具体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分解企业的总体日标,向各个部门进行落实,这样各个部门都可以对白己的工作日标和任务进行明确。要想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共同努力,这样各部门就不会仅仅追求部门利益。并且对曰标进行明确,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活动有效引导,避免有较大的偏差出现;还可以将激励作用发挥出来,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认识预算管理的目的: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仅仅对一些预算管理的制度文件进行了制定,仅仅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没有对其充分认识。
二是预算目标的制定不够明确: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战略的制定,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制定了比较模糊的公司战略日标,比较随意的选择战略,进行各项决策。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预算进行编制,就会对短期经济活动过分重视,长期经营日标遭到了忽略,无法统一短期的预算指标和未来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无法有效衔接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这样预定的效果就无法发挥出来。
三是设置了较为宽余的预算,激励作用无法得到发挥:部分人员蓄意降低了预算标准,如子公司的总经理,在预算编制的而过程中,会定下过低的指标。还有一些销售人员故意低估销售额,以便促使提成收入得到提高。
四、外贸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是对全员参与意识进行强化:在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充分发挥出来,在预算编制和控制方面,全体员工都需要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解决,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同时,全体人员参与进来,就可以向各个支点分散受力点,推动了企业稳定发展。
二是对组织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全面预算管理在较大程度上创新了企业管理,也可以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单位部门负责人责任制进行构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强化,竞争力得到提升。要对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成立,并且各个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是预算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对责任进行明确。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其他方面,如管理制度落实、预算控制力和约束力进行提升等。从本质上来讲,预算管理就是结合企业的日标,来开展一切经济活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将经营策略给落实下去,对企业管理进行强化。因此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充分围绕预算目标来进行,这样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方可以得到提升。确定过预算之后,各个部门单位需要将其严格执行于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中,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融合贯通企业管理方法。
三是对基础信息质量进行提升:只有获得了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方可以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其实,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力收集和整理企业各项信息,对基础工作进行规范,促使信息质量得到提高,这样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可以得到强化。对于外贸企业来讲,包括诸多方面的信息,如市场预测、客户资料、销售合同以及资金管理信息等等,要规范一系列的基础工作,避免有错误出现,并且将现代信息技术给应用过来,促使处理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将财务中心位置给凸显出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给发挥出来,严格监控现金流量,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升,对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如今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使用分散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集中管理资金,对资金审批支付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将财务集中核算给逐步推进下来,促使资金集中管理得到逐步实现。在企业管理中,需要对现金流量的核心地位进行明确,在预算管理程序中加入资金收支的内容,严格监控现金流量,对于关键控制点,要科学分析预测现金流量,对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严格控制,跟踪监控大额资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贸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风险有效规避,促使交易成本得到降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外贸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在外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到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那么就需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推动外贸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参考文献:
[1]钱剑婉外贸企业风险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2(10):123-125
[2]赵晶建立我国外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15):99-101
[3]刘琼斌经营风险控制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局限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4):55-57
[4]陈余敏全面预算管理在外贸企业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3,2(9):88 92
[5]陈留评,李丽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经营风险控制[J]财会通讯.2010,2(j):155-156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
近年来,在许多专业文献中都有提及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对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也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话题,但对其异同仍未达成共识,因此,对于正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现代化集团企业管理实践指导,提升企业效益增值方面,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一)连着之间的关联
在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方面,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均有所相同,都是为了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两者之间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集团企业各项活动中,两者均有所渗透,这些渗透存在企业日常管理所固有中,同时也是存在于管理者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的好坏都会受到人为影响,包括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等。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性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内部控制分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它所负责的风险控制环节主要是事中和事后的重要风险活动控制,例如对已经产生的风险的评估,并由此展开的风险控制、信息交流活动以及监督评审等工作,因此,它主要是通过事中控制、事后整改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是全面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多了个战略目标,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整改等。可以这样认为,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于已经指定的目标风险,内部控制侧重于评价执行过程,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设立不负具体职责,而全面风险控制则包括指定目标和战略计划并由此展开的风险评估。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控制节点与实践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包括董事会、权责分配、组织结构、胜任能力、人力资源政策、道德价值观、诚实度、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等实务在内的基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确定了集团组织的经营风格,也确定了组织人员如何看待和处理风险的环境条件。
(二)风险评估
考虑集团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规模,因此要对风险加以分析与评估。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包含两个方面:确定集团企业应从事何种活动所建立的制度以及执行这种制度所确定的相关程序。
(四)信息与沟通
应当根据特定的格式和时间框架来确定、捕捉和识别相关信息,并加以传递沟通,包括平行交互沟通以及向上向下沟通。
(五)监督与监管
整个企业集团应当根据需要,加以监控风险管理,并做出调整监督。企业集团的监督与监管需要通过持续性的管理活动单独评价来实现。
三、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问题与改进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能仅仅理解为建章立制
其实从以往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当作某种静态的东西,而是应该被明确为是一个“过程”,如技术模型、制度文件等,而不是类似于检查评估等的单独或额外的活动。
(二)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虽然各自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在内涵上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企业集团管理体系和建设重点的选择和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发展阶段、自身业务特点、外部环境要求以及信息技术条件等。
(三)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集团企业要实现风险管理执行层面的延伸,确保在组织机构内部风险把控的全面覆盖,既要对不同的业务部门实现矩阵式管理,在所有的业务领域涵盖风险管理,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扁平化管理,讲求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风险监控。
(四)控制环境不完善可能导致内控和全面风险管理失控
考虑到控制环境直接与管理措施的执行相关,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执行政策、业务事项,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五)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不当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败
针对易识别的风险因素在制定相应措施之前,集团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定性和定量的确定风险管理标准。
(六)信息沟通失效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败
主题有关层级之间有关主体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正确使用,是实施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首要条件,这种信息的沟通必须确保及时、准确、完美。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设计机制和组织内部与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七)监督不到位也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控
根据企业集团经营的复杂性、经营规模以及其他因素,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应到有所不同。风险管理也会因为监督不到位而失控,风险管理的监控通过适当地记录会更为有效果和有效率。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依存,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绝不是相等又或者是相互从属,所以笔者认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应当结合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区别对待,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廉政风险;风险防控;廉洁自律;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企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健全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严明党的纪律”。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的防控和控制,规范权力运行,将有效提高企业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第一防线。
一、企业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必要性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排查廉政风险为基础,以建立健全防范措施为保障,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将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反腐倡廉实践的工作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业务建设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完善。企业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就是要针对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主动预防和超前防范,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保护和激励企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企业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并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做到泾渭分明,小节上做到从严把握,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各级领导重视,做到“三个强化”,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好组织及思想保证
企业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紧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教育到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成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抓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对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一手抓“勤政”、一手抓“廉政”, 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廉洁风险防控的工作要求,对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总体协调推进,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人人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确保完成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安排部署。企业要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工作规划,与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找准防控工作重点、加强防控制度建设、明确防控主体职责。企业应在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部署,并在总结上年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当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三)强化廉政教育。一是加强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廉洁从政规定及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二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警示专题片、引导党员干部关注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报道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开展专题廉政党课。企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讲廉政党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党政主要领导进一步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素质。四是对新任职干部进行廉政谈话。让新任职干部牢记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加强法纪道德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恪尽职守,勤勉敬业。
三、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三个重点”,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推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要紧密结合自身性质和业务实际,建立起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一张廉政风险防控网,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互相查、民主评”五步法查找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做到规范权力运行。
(一)突出重点对象。企业要把人资、财务、物资、经营、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严格按照《廉政风险识别、防控一览表》的要求,对其岗位职责进行全面归类梳理,重点查找在重大事项决策、人事调配、大额资金使用、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保证廉洁风险点的查全、查深、查透、查准。
(二)突出重点部位。采取“点上深化、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方式,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全方位覆盖。要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如项目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等)重点部位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领域抓好企业风险防控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突出重点环节。在监督中重点环节中,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项目管理、概算预算、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管理等环节,优化权力运行程序,固化工作流程,强化监控措施,促使监督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规范。
四、注重防控实效,把握 “三个结合”,增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生命力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企业有效运行,就必须与企业中心工作、企业党建目标责任制、企业业务工作相结合,融入中心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必须贴近企业中心工作和主要职能,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着眼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使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构建起符合实际需要、操作性强、真正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廉政风险防控的系统性。
(二)与企业党建目标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载体。坚持党建目标考核与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考核职能,要采取部门自查与检查相结合、动态考核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党员干部个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三)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必须立足于本职岗位。只有从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出发,逐步建立起前期预防、中期监、后期处置有机统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才能把风险的防控转化为每个工作主体自觉的行为,做到各环节紧密衔接;规范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提升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业务工作与廉政监督的统一。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企业应当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廉洁风险防控意识,牢固树立“廉洁从业,从我做起”的观念,不断探索廉洁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经营战略风险意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煤炭企业经营战略活动中,对于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呈现间断性的,虽然有时也会积极地管理,通常情况下会对管理的疏忽,风险意识的缺乏会导致经营战略风险评估和监督不够注重。在一些煤炭企业中,对于经营战略风险意识淡薄,这就使得对经营战略活动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下降。一些煤炭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利润,经常会把自身的经营战略设置的不太理性,只顾及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运用一些资源来对经营战略风险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善和分析。目前,我国一些煤炭企业经常处在一个低风险的环境下运营,长期下去无法提升对风险的预防意识,并且在一种比较舒适的运营环境下,煤炭企业的管理者风险意识也会逐渐淡薄,缺乏对风险知识的了解,使得预防风险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欠缺。
(二)煤炭企业内部制度问题随着我国对大型煤炭企业提出改革政策,在其推动下,煤炭企业的调控制度也在开始慢慢的建立,但是对于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制度仍然还不是很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风险控制制度有利于煤炭企业快速发展。随着煤炭行业的推进,一些煤炭企业在经营战略的运营状况、风险状况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环节与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煤炭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使得对经营战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没有有效的监控。
(三)风险控制人才、部门缺乏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在经营战略中进行风险控制需要风险控制人员提供相应的保障。目前我国风险控制高素质人才都明显不足,造成煤炭企业发展缓慢这一现象。在经营战略中风险控制环节相关技术和风险控制人员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元化经营和战略项目拓展。在我国一些煤炭企业风险控制部门结构不合理,专业风险控制人才缺乏,从而导致煤炭企业风险防范手段和解决措施比较缺乏。煤炭企业员工对于风险控制工作的流程和职责不够了解,承担风险的负责人不够明确,风险评估和评定标准不能有效制定和落实。
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对策
(一)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提升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发展,应该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风险控制体系和决策的建设,从上到下纵向的对经营战略风险控制进行掌控,按照发展的战略计划和市场地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确定煤炭企业内部职能机构组织的建设,合理有效的对风险控制部门进行规划和整合,注重风险控制系统整体规划监控。对经营战略风险控制制度的健全过程中,要注重对风险控制部门的完善,参考发达国家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风险控制体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进行整体调整和风险控制模式的确立。提升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部门的创新能力,拓展业务的涵盖种类,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提升煤炭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如煤炭企业组织风险控制人才和各部门的负责人对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
(二)完善风险控制评价机制完善风险控制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多元化经营战略水平。煤炭企业在煤炭工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到项目发展、施工状况、人员管理等因素,针对性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指标和考核方法,对煤炭工程中关键点进行合理调整。按照经营战略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调险控制模式和风险调控形式。加强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监控,确保风险控制能够有效进行。健全风险控制评价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上,根据多元化经营战略综合情况和相关的调控政策,科学合理的开展风险控制工作,从而提升煤炭企业发展水平。
(三)综合分析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在风险控制工作中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综合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主要涵盖开发性、盈利性、组织性等这几个方面。对于不同的煤炭企业在发展前景和方向、风险偏好、发展过程、组织结构等都会有所不同。煤炭企业战略主要根据管理形式、经济水平、项目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定位的策略,根据煤炭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对经营模式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有效提升煤炭企业风险控制水平。
(四)加强风险控制人才建设煤炭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上要注重对风险控制人才建设,从而保证多元化经营战略工作的持续开展。对人才的建设主要保证新员工的素质,招聘有高水平、风险控制经验丰富的人才。在新员工吸收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素质的要求,以逐步填补当前人员专业结构的缺失。通过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方式进行培训学习,提升煤炭企业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可以提升风险控制创新研发人才储备速度,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提升效果并且对人员相关业务能力全面强化,为整个煤炭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注入新的血液,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自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来,人们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深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由于内部风险控制的缺陷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经常发生。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机构,为我国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风险的逐步增多和风险失控案例的不断增加,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企业管理。
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能够以货币计量反映,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而造成损失的那部分经营风险,这部分经营风险是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从企业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企业自身由于主观认识和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认识肤浅,缺乏对风险的警惕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不能很好地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形成。在筹资方面,融资渠道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企业筹集资金不能有效使用,预期效果不理想,资金流动性不强,周转速率较低,资产的流动性和质量较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缺乏。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合理性,没有建立统一的决策制度,对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科学的预见以及应有的防范,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甚至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占有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加大了资金的收回难度,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资金断裂,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生产经营风险由此产生。收益分配也会造成经营风险,为了扩大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如果分配大量的现金股利,将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股票市值将降低,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资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外部原因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供需等,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相关变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市场汇率等外部因素,这些原因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是企业难以预测和应对的,有时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也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危险。部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魄力,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及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投资和筹资、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测或把握不准确,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3.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3.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4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4.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4.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4.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4.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