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的核算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核算会计是较为传统的一种会计模式,进行一系列的统账、核算账以及向上汇报等工作,来为企业提供一些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管理会计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企业需转变会计模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相关概述
(一)转型的必然性。现今阶段,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加快,传统的核算会计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若想实现更多的利益就会加快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巨大转变,管理会计是基于核算会计的前提之下,通过核算会计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来采取进一步的整合、分析以及报告等,能够有效及时的获取到企业的资金具体明细,从而更高的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评估,加入到企业的投资目标、战略管理等方面,以能够帮助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加你,为企业争取到更大的利益。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核算会计再被逐渐的替代之后,财务人员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快提高自身能力,企业也为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得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管理会计模式可以有序的进行[1]。(二)管理会计的优势。管理会计自身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可以有效的分析数据,会计人员所涉及到数据较多,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知,核算会计只局限于分析的结果,而管理会计在分析结果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善于发现财务数据中潜在的重要信息。这必须以核算会计为前提,在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相关资料,对其采取分析研究,深入挖掘账单中数据背后的信息,客观准确的对其进行评价与判断,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预测。进而还可以为企业避免产生财务风险等。管理会计的职能在不断的完善,其还有一大优势是可以使会计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其更多的是深化了会计工作者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概念,响应会计人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运营,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核算会计专业知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信息的整合、归纳、分析及加工等,找出信息之间联系的经济指标,对其采取分析比较,根据企业情况,不断的完善预测、判断、监管、评估等职能,对企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规划[2]。
二、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管理机制。企业应不断的完善管理机制,以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上建立了统一的原则,在管理体制上成立内部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的对部门进行分配,使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对各个部门的生产资金、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外用款采取监管,并且成立监督小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管理,还制定了资金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的对资金进行风险规避。通过网上银行服务系统,不断的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需要在银行账户、资金收支、预算、借贷款、审批控制以及评估方面等等加以调整,才能使管理机制得以完善,该公司对月度资金预算表、年度资金预算表、付款申请表以及每日资金支出限额表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加快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积极的推动管理会计升级转型,才能够最大化的使得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保持均衡发展[3]。(二)提高管理会计的认识。企业中很多对管理会计并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局限于在统计账单、核算账单以及报告账单等基础上,没有将财务本身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一些企业依旧将核算会计为核心,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还没有将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当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会计模式,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优势,加强管理会计业务的宣传,是员工能够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将管理会计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于能够使管理者做出最佳的决策[4]。(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核算会计已然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会计人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运营活动做出直接的分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的方向,企业理应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新时期对于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一个加强对人才的投入力度,培训会计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确保人员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为人员实行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责任感以及归属感,根据考核的结果为人员发放证书,确保人员能够持证上岗,为管理会计模式在企业有序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管理会计系统自身不会产生数据信息,只是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情况,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快对模型分析学习,可以对信息整合并及时的分析,才能够真正的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导向[5]。
三、结语
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模式转型,是各个企业都应所关注的核心要素,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应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将管理会计有效的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策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管理会计模式能够有效的进行开展,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谢艳 单位: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雅琳.论如何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110-111.
[2]朱珠.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9):65-65,64.
[3]段志英.浅谈企业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财会学习,2015,(14):92-93.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管理会计也称为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根据内部管理部门的特定要求,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迫切要求财会人员积极参与经济决策,把会计工作主要职能转移到参与经济管理和当好领导参谋上来,因此,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会计已势在必行。
一、在公立医院推行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现代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运用一系列专门技术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向各级领导提供有关内部管理信息。它对公立医院综合利用医疗资源,强化内部运营和质量管理,增加医院收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费用负担,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为公立医院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管理会计信息和科学依据
为适应当前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优质、高效、低耗的要求,公立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财务部门为公立医院未来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例如,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实际业务量数据,经过特定分析计量,并建立特定数学模型,用以揭示成本同业务量的内在联系,为开展成本预测、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而科学的决策依据。
2.有利于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
为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必须对公立医院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将反映计划执行过程与决策实施过程的实际数据,同体现公立医院经营目标的预算、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与考核。这就要求借助管理会计建立起完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业绩考评。管理会计可在内部管理中有效的行使其控制职能,充分发挥其对经营全过程和资金、收入、支出、成本、结余及分配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考核、评价作用。
3.有利于完善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促进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管理会计的功能不是由定期对外公布信息,为外部投资者和审计提供依据的账务会计系统所能代替的,因此是否建立管理会计是评价医院内部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的有关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医疗成本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公立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公立医院还可借助量、本、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成本的严格控制。
二、加快推进现代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以特定的组织形式,运用预测、决策、分析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为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以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使会计职能上升到综合管理的高度,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参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前,我们应创造条件,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推进现代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
1.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现代管理会计作为公立医院管理实践中有待推广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方法,必须以总会计师制度作为保障。我国公立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时期管理会计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全成本核算、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限价的有力保证。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对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将对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处于以财务会计为主的核算型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全面贯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核算新体系,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和职能,从而保证和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规范、成熟的管理会计核算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不能完全适应管理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是造成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医院,其会计核算仅仅是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实际上,管理会计软件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也是急需发展的领域,简捷、实用、功能全面的管理会计软件,将会较高的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因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公立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基础。
总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通过对公立医院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与评价,向各级领导提供有关内部管理信息,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当前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使现代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58-59.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业绩评价
一、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对相关的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银行管理会计工作侧重点在于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 面向未来算“活账”,属于“经营型”会计;其会计主体兼顾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和整体,对银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工作业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效益;它不受公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核算程序一般不固定,报表格式不固定,可按管理人员的临时需要自行设计。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可以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各个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
国外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按照产品和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能够为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
(二)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主体缺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基础较为薄弱,在成本核算过程中, 长期以来都是以机构作为核算对象,没有区分以部门、行业、产品、客户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科学地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成本主体缺位,部分商业银行责任中心职责定位不清晰、产品和客户的数据获取不完整,给管理会计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
(三)商业银行的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价机制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如何在价格竞争中取胜,如何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要制定价格,就需要掌握详细的成本资料,需要准确核算各种产品发生的各项成本,从而确定足够补偿成本的产品价格。
(四)缺乏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
业绩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作为资源配置、业绩评价的重要工具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多极定价的问题,在期限结构和价格传递上不能有效地将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和内部资金市场对接,无法将利差收入在资产负债产品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割,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难以推行。
(五)数据质量差,建立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系统基础工作薄弱。
管理会计是一个数据需求量非常大的系统,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基础薄弱,大多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数据信息主体是按机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涉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忽略大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银行各类信息数据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系统或不同的部门中,造成业务信息分散,数出多门,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能满足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要求。[ ]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组织机构,改进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短期内需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的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相结合,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因为它既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对部门、产品、客户、货币的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与管理体制相适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自身的管理要求,借鉴工商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同源数据下的按多种分类标准进行的成本核算。
(三)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
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 按照成本- 风险- 收益匹配原则,发挥定价模型对业务经营的引导作用,建立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产品定价机制。
(四)提高银行数据信息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要建立完善的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需要数据仓库作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改进银行数据信息质量。
(五)合理界定成本主体,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摊体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正确定义各责任中心,可分为网点类、经营类、服务类、管理类,根据责任中心类型确定相应成本分解方法、流程及动因;界定客户维度成本范畴及计量细度。
随着我国财会制度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会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可行性
(一)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是构成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预算会计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断的变化和加强,非盈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二者有着逐渐趋同的发展方向。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的相同点,首先是两种制度的会计前提相同,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业务活动、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的原则方面,二者也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原则,例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等;两者在会计要素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例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本文由收集整理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各要素的界定、内容及特征相同。另外,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具有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如事业单位的在一些非经常性的费用支出方面,在发生费用的时期,支出增大,造成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帐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
(二)成本核算方面。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
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进措施
(一)设置合理、统一的会计科目。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过渡阶段,从会计核算的规范要求来看,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将会向两边分化经营性事业单位中,事业型的单位其会计核算规范将进一步向预算会计靠拢,而具有施工性质、需要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或者部门将向企业会计靠拢。在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可以对国家拨付的事业费管理采取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特点,采用新会计制度中通用的科目。对于不能够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但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又十分重要的科目,则可以统一另行设置。根据拨付资金的性质,通过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针对如何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一些业务出于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考虑,比较适应权责发生制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适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体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运营效果,实现计划、预算、控制和报告的一体化。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
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兼顾国家拨付事业费的管理仍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核算,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区分经营性收入和财政收入。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初期的会计核算中,采用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即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事业经费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以附表和辅助说明的方式进行反映。
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价值取向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立足于我国企业实践,超越“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应用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和解决企业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推广与发展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一)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本动态管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己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如前所述,在中国管理会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本管理是运用最多,最有群众基础的。因此,以成本及其管理为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符合我国目前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遍认识的,管理会计并不完全是泊来的,而是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管理。
(二)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依然存在。现代管理会计新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介绍探索阶段,新领域在我国很少得到应用。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管理会计,由于相关性在我国并没有消失,我国目前是处于多层次的生产力和多层次的生产关系并存的状态,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性管理会计内容在我国还没有过时,如应用得好,它必当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1.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有关计划、设计、评估营业的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系统,用来指导组织的管理行为、激励行为、支持与创造必要的文化价值,以实现组织的战略、战术及营业目标。这是一个不断增值、不断完善的过程。
2.银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服务对象是银行所有者(投资者),核算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核算内容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事前财务预算、事中成本核算、事后盈利分析、综合业绩评价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银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管理会计能更加灵活地提供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维度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映、评价和引导,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战略。其服务对象一般是国有商业银行高层领导、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人员,其核算依据一般为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没有统一的法规、制度和准则,它主要遵从管理者的需要,其核算内容范围包括成本控制、未来预测和经营决策等管理活动,充分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各种科学方法,对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进行核算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现状
1.逐步实施财务集中财务核算进一步规范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遍布全国,各个机构只属于一个整体,但由于规模太大,统一的财务核算实施困难重重,只能将财务核算权限分散到各个层级中,造成资源的浪费问题难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已经在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践来看,各家银行不同程度的完成了财务核算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源,为各机构业绩评价提供了数据信息。
2.内部资金计价体制完善科学进行内部资金结算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的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的基本考虑是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存款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需要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经营者对资产、负债(也可以用成本、收入来衡量)的敏感度,提高经营效益,并强化此方面的考核指标,科学进行内部成本的结算。目前建行已经实现了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
3.探索多维度管理会计体系提供多种评价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管理要求来建立会计核算的维度,目前大多数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维度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将机构由上而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机构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为考核对象,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的业绩评价,目前各家银行横向评价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使用。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推行管理会计是当前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设备、人才、技术、营业网点布局以及业务品种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银行原有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管理会计系统,构建全面的管理考核体系,不仅能提供内部考核需要的基础数据,用于考核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而节点业务数据背后的支撑是客户数据,例如,每个客户的贡献度、客户整体结构,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赢得最佳商机。银行管理层的产品经营决策依赖收入、成本及利润的评估,那些条线、产品和客户能为银行赚钱,那些可能给银行带来亏损。
2.推行管理会计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能有效地控制企业人的行为,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带来更高的经营效益。商业银行国内和国外机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和自身竞争力都占有较大优势,但是在内部管理、创新营销等方面并没有十分的突出,特别是需要加强财务资源的管理和客户的管理,一是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必然要求科学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开展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对某一产品是否提供、提供数量乃至盈亏临界点等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基于管理数据的精准营销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营销成功,做大客户才能做强银行。
四、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的建议和设想
1.从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方面为管理会计建设打好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过多地带有传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痕迹。在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只有高层决策者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才能达到有效地运用,才能真正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包括部门的建立、专职人员的配备及业务素质的提高等等。从企业文化层面出发,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分析各方的经营决策等信息需求,本着重视管理会计建设的思想,建立和运行高效的银行企业运行机制,建立适应银行发展的企业文化,包括管理思想、价值观、内控制度,乃至员工晋升渠道等等,建立管理会计适合生存发展的企业文化,最终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目标。
2.探索条线管理为管理会计建设提供保障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多为总、分、支三级管理机构,只能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很难按照各业务条线、各产品条线实施精细考核和业绩评价。建议尽快打破层级管理,尝试按业务和产品设立职能部门,对银行客户、产品、条线和经营主体4个维度利润贡献度分别计量,强化不同维度的考核,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更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有效结合,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整合各会计系统为管理会计建设提供高质量信息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来看,提供的会计信息涉及财务方面的多,涉及管理方面的少;从管理方式上看,成本管理系统虽已建立,但不能提供科学的成本信息;从管理过程上看,可以进行事前成本规划,但规划过于粗糙,基础工作不够细致。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据集中系统为基础,一方面抽取现有核心账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整合各系统不符合管理会计要求的数据,有实力的银行可以将各个条线的信贷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核心数据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预警监测系统有效连接整合,用系统自动抽取相关信息代替人工补录信息,为更好地推行管理会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
4.实施全面成本管理让管理会计工作精准化
成本核算是实施管理会计的第一步,也是实施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条线、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实施全面成本管理,成本项目的外延要宽,要涵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还要涵盖财务成本、风险成本等相关成本。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根据金融产品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费用管理与预算、考核紧密结合,管理会计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创新管理会计工作方法,让管理会计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