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级市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管理;现状
一、引言
闲置资产是指已经停用一年以上,且不需用的资产,或者已经被新购置的资产替代了的资产。对于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闲置资产是使用率很低的资产,不一定是“不良”资产。闲置资产与“不良”资产最大的区别是闲置资产对这个企业而言可能会被闲置,但对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而言是“优质”资产。从闲置资产的定义可以发现闲置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隐形财富。在我国,烟草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国家在限制其发展的同时又依靠烟草行业大量税收为国家财政作出的特殊贡献。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烟草行业如何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找到自己盈利的渠道是一个摆在烟草行业面前的问题。资产是任何企业发展、运营与获利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企业资产的优化与配置,使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益,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由于烟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业务性质相对特殊,如覆盖面广、企业体制调整等原因,企业配置资产数量与质量各地也存在着差异,资产在利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闲置情况。为此,加强烟草企业闲置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十分重要。
二、资产闲置的原因分析
资产闲置的原因很多,以Y市烟草公司为例,资产闲置的现状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烟叶产区布局调整导致闲置资产产生
这种原因造成的闲置资产主要为房屋建筑物。近年来,由于行业战略部署调整,烟叶产区从量、点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Y市公司拟新建、扩建的部分烟叶站点暂时取消,可以合并使用的烟叶站点进行精简,因此导致一些原烟叶站点房屋闲置。部分非烟叶产区的县区公司因为办公地点的迁移导致房屋闲置。闲置的房屋中,由于大部分年久失修,有房屋已经坍塌的、有经鉴定被列为危房的、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导致闲置资产产生
2005年,烟草公司取消了县级烟草公司的法人资格,最低的法人资格变为市级烟草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改为市级烟草公司直接配送到县级的各个零售户。因此,县级烟草公司办公用房、仓储的生产经营必须的固定资产以及地级烟草公司物流链上的相关资产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闲置资产。
3.其他原因导致闲置资产产生
正常的原因形成的资产闲置,例如技术进步和正常资产置换;非正常原因形成的资产闲置,例如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三、地级市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管理现状
同样以Y市烟草公司为例,发现Y市烟草公司在闲置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闲置资产的权属不清或者不完整
在Y市烟草公司闲置的资产中发现:房屋权属不完整清查共计80项。其中房屋无权证的40项,权属所有人未变更的40项。按办证时间划分,近两年新增资产,可办理的5项;历史遗留问题,可办理的50项;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的25项。土地权属不完整清查共计79项。其中土地无权证的20项;权属所有人未变更的59项。按土地性质划分其中划拨土地50项;出让土地23项;集体土地6项。按办证原因划分近两年新增资产,可办理的有12项;历史遗留问题,可办理38项;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的19项;其他情况的10项。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Y市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的权属所有人变更不及时、新增资产办理权证不及时等问题。从资产的有效利用以及闲置资产的盘活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利的。
2.闲置资产的数量多、位置分散
由于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的取消,以前县级烟草公司的资产其中一部分形成闲置资产,这部分闲置资产坐落于乡镇,位置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管理和集中处置利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部分资产净值占所有闲置资产的50%以上。基于该比率相对较大,考虑到全国各地存在的客观差异,从绝对数来讲也是不可小觑的。如前述原因,由于体制调整与经营网点分散的缘故,这些极多又极其分散闲置资产亦难以充分利用或变现。如坐落于乡镇的闲置资产难以有一个完备活跃的资本市场,对于这部分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或者处置都非常不利。这不仅仅是Y市烟草公司的个例,全国范围内也存在很多这样的闲置资产。
3.闲置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Y市烟草公司在闲置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在对闲置资产的处置和再利用方面,决策权只在一两个人手里,存在闲置资产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闲置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没有细化到单个人身上,使得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诿,进而无法进行处罚。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时,相关的资产过户没有及时进行,也没有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因而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无法取得相关处理方式和金额,这将使得高层人员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十分不利。
四、闲置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近年来,Y市烟草公司积极对闲置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1.谨慎投资,加强源头治理
目前,Y市烟草公司的资产已经达到一定数量,固定资产的投入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对于公司新的投资,公司管理层应当积极思考,综合公司现有资产和行业情况,判别该投资是否需要进行,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与项目风险情况。如果该投资会造成闲置资产的增加,应当考虑资产闲置的价值。将投资的源头进行监控,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投资,有效控制了无规划、无经济效益投资的增加,在根本上减少闲置资产的产生,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还必须杜绝资产构建中的“拍脑袋”情况,以免产生新的闲置资产。
2.健全闲置资产管理制度
在Y市烟草公司内部建立健全的闲置资产管理制度,不论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还是闲置资产的处置都十分必要,只有规范闲置资产的处置或者再利用的整个过程,才能最有成效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各个部门积极沟通,发现问题集体讨论是常规的规范制度。成立闲置资产管理小组,将财务管理人员、资产评估人员以及管理层等相关专业人才集中起来,功克闲置资产管理的难关是十分必要的。将闲置资产管理小组的人员分配到闲置资产的处置、再利用以及保管的各个环节,明确分工,形成权责统一的制度。
3.将闲置资产的处置纳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
将闲置资产的处置纳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必然会提高管理层的重视。Y市烟草公司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很多新上任的管理人员喜欢大刀阔斧的改革,购买大量资产,从而形成大量闲置资产。将闲置资产的处置纳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可以有效的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利用财务管理的知识,建立闲置资产比率、资产利用率等指标据以考核管理层在闲置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提高了管理层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对闲置资产管理工作才会加以重视。
4.多样化形式进行闲置资产处置
Y市烟草公司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将闲置资产进行出租;二是有偿转让闲置资产;三是将闲置资产重新改造、装修,进行自用。探索多样化的闲置资产处置方式是加强闲置资产管理的关键。对于出租的资产采用一年一签的形式,建立客户信誉档案,从而减少闲置资产的毁损;对于出租的资产纳入常态化管理,加强对租赁者的安全培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五、结束语
目前,地市级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全单位积极改善和加强闲置资产管理,做到谨慎投资,加强源头治理;健全闲置资产管理制度;将闲置资产的处置纳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以及采取多样化形式进行闲置资产处置等方面,必将使得地市级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管理情况得到改善,为与省公司建立一体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李乔 单位: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转型;战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00503
2006年年底,随着我国于1999年所制定的政策性剥离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基本完成,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现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当初为解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而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旧程。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与现状
1.1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简介
(1)成立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发展的一大隐患。因此,国务院从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借鉴了国际上通行做法,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近14000亿元,其中包括对601户国有企业4050亿元的债转股。
(2)公司现状。
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浓厚的政策性和特殊的法律地位,迄今为止,运行已超过十年,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剥离后的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国有商行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经过实施债转股后的国有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率由73%降至50%以下,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其中80%的债转股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1.2 国外同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由于本文将要探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问题及其在转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将国外已完成转型或正在进行转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探求我们自己的转型渠道,并吸取国外教训,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作为世界上经济第一强国,美国的金融制度及其运行结构已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而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RTC的实践确为其后全球金融机构重整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及中期,美国经济出现高通胀、高利率的现象,放贷机构的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多为固定利率,与其不断升高的短期筹资成本不匹配,加上过度竞争、管理失误和受贿、监管能力不足等原因,引发了储贷机构倒闭风潮,酿成“储贷危机”。由于倒闭的贷款机构数目及其资产增长很快,为在法律和行政上对其进行管理,防止出现金融机构集体倒闭以造成金融危机,美国国会于1989 年通过特别立法——《金融机构改革、复兴与加强法案》,赋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经营联邦重组基金责任,同时成立RTC,处理储贷危机。
到1995年的11月,RTC手中还持有未售出资产价值约100亿美元,依照规定其于1996年起转归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理,正式停止运行。
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战略
2.1 转型的前提
(1)为了专门处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坏账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近乎十年的运行中,积累了宝贵的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并且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人才团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所形成的坏账或不良资产的解决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实施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但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之间往往有偏离,这是产生不良资产或是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的坏账的主要空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对这些坏账或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置,减少各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帮助其提高盈利能力。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良资产,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仍继续存在,是经济长远平稳发展的保证。
(3)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上看,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不足20年,实际运行不足10年,如果成立后的存续期过短,效益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在裁撤时又会产生新的成本,与其任由成本的叠加,不如让它进行转型和结构改造,成为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性金融机构。
(4)参考各国的通行做法,资产管理公司仍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最佳选择。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资本的国际性流动也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将长期存在。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决定在低谷时期会有很多企业、公司面临巨大的不良资产或者坏账而导致破产,尽管美国的RTC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使命,今天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好的国家,但现在全球最大的不良贷款资产处置市场仍在美国,所以,保留具有资产管理处置的公司或职能部门显得很有必要。
2.2 转型的战略
2.2.1 公司的实践探索
从2003年我国的相关部委提出要促进我国AMC改革和转型开始至今,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 年9 月4 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信达证券正式成立,信达公司还控股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2006年7 月,信达公司与澳洲联邦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康联首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信达-奥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占有67%的股权。此外,信达公司旗下还有信达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华建国际集团、中润公司、汇达资产托管公司等多家公司。长城公司也加快了战略转型,2007 年控股了新疆金融租赁公司、万州商业银行,将业务模块扩充到了金融租赁业和银行业。此外,作为唯一一家没有托管券商的资产管理公司,长城公司也在积极收购证券公司,力图与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一样,全面扩充金融业务。2007 年1 月16 日,长城公司还与天津市财政投资管理中心合资成立了天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2.2 转型的策略
这些公司的实践已经为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重新进行整合。
我国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缘由是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特点,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股份化改造以后,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特点已经成为历史,因此,依据市场原则将四家公司进行适时重组,将其合并为一家或两家,集中相对有限人力和物力,形成合力,对不良资产统一收购、管理和处置,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2)改变运行机制,重新确立职能。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在保留基本的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坏账处理等的职能后,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公司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革,裁减政策性部门和职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
2.2.3 转型的方向
(1)转型并入原单位。美国的RTC在完成使命后归入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日本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时所设立的AMC本身就是依赖于存款保险机构,因此在完成使命后撤销重新并入原单位。这是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给我国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专门为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成立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商行的账务处理、不良资产的追讨、坏账的消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四大行能够成功上市,因此,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转型为商业银行部门,并入四大银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实际上,由于十余年来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打造的专业化团队,使得我国AMC在并入商业银行后,仍然能很好的为银行部门,甚至整个金融系统内各公司服务,变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为商业性收购,成为银行的另一个服务方向和盈利增长点;同时,也增强了商业银行自身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2)转型为投资银行。在成立之初,我国的AMC事实上就被盖上了投资银行的帽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中提到,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实践中,我国的AMC在创立初期,主要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也是许多投资银行常用手段,如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分拆、上市、证券化、证券承销与买卖、基金发起与管理、财务顾问等等,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银行市场也刚刚起步,尚未出现极具竞争力的投资银行。目前市场上的投行主要是中金和我国香港的公司,但中金近几年的发展业绩都不好,我国香港的公司带有太多高盛、摩根等国际大投行的影子,虽然有先进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却不适宜中国的国情。拥有国家资产的AMC转型成为投资银行,不仅可以弥补我国投资银行缺乏的不足,也可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型投资银行。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开放也已经是迟早的事,本土的投资银行将面临来自国际大投行和财团的激烈竞争,因此,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AMC转型为投资银行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转型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的金融业历经几十年的分业经营,已渐渐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混业经营也是将来金融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如平安集团,也逐步进军银行业市场,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目前也在证券市场上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典型的如中信集团,截止至2008年年底,总资产为1.631万亿,当年净利润201亿,其中,金融业两大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中信嘉华银行占有总资产80%,中信证券和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也逐步壮大,而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随之建立。因此,我国的AMC大可乘此机会,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控股集团,拥有专业团队的AMC在金融业开拓自己的天地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同时国家对AMC的政策支持也是一个良好的转型契机。
3 转型的风险防范
3.1 转型前的风险防范
(1)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2008年的金融风暴对于整个世界的金融系统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三大投资银行先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倒下,其原因就是过度的资产证券化,导致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投行的资金流转。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转型,最有可能的一个方向就是向投资银行进行转变。目前,全球经济环境还不好,人们对于金融类衍生品仍然带有敌意,尤其是中国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的投资渠道都是国债和股票、基金,这对于即将转型的AMC来说意味着市场狭小,开拓成本高等运营风险。在转型之前,AMC应该充分进行考量和细致研究,确定一个更适合当前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专业的转型方向。
(2)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AMC由政策性机构向商业性机构转型,对于内部结构、人事等都是一次大洗牌。就像四大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会遇到诸如人事的调动等的转型阻力,也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员工的失业。但更大的风险在于,相关人员可能捕风捉影,在公司正式进行转型之前,对公司主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懈怠,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或损失的加大。审计署2004年依法审查四家公司,发现了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违规低价处置不良资产和财务管理混乱等的“三大问题”,导致了财务不明确,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损失。四大AMC在近两年中就此进行了有效整改和严厉处罚,据审计署2006年第一号审计结果公告,四家公司已对191名责任人给予开除、降职、警告、罚款等处分,审计发现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40起已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同时,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部门也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监管政策。
3.2 转型后的风险
转型后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公司的商业化运营,归根结底还是AMC的转型方向问题。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总经理刘钟声认为,在全面转入商业化运营后,商业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仍将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但证券、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领域是未来金融服务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主业之一。同时,信用评级、征信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及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多项业务,也在经营范围之中。这是当下四大AMC的主要转型的意向,如此一来,公司不仅要面临来自巨额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还要面临资产证券化运作的经营风险,对于AMC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从另一个角度说,建立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以投资银行和金融租赁、担保、信托等金融服务业务为依托的现代金融企业集团也是我国金融企业改革的方向,AMC的转型正符合时代的潮流。
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建议
4.1 法律先行
首先,许多国家通常针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处置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律,对处置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目标及职责权限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有法可依。其次,重视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与现有相关法律,如《破产法》 的有效衔接。第三,重视法律的有效实施,确保债权人利益。债权人权利不仅在法律体系中有明确规范,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能充分落实,这有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更为重要的是,法律为AMC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准绳,使得AMC在转型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要依托于法律准绳,不能有逾越法律的行为。
4.2 明确公司的发展定位
明确公司的定位对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转型开始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根据人民银行的研究,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两种出路:一是作为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主要发挥快速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的职能;二是通过改革和重组实现商业化转型,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金融企业。
目前,AMC主流的转型方向转变为商业化金融机构。
4.3 人才的培养和蓄积
AMC在近十年里,通过对不良资产和大量坏账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化操作经验,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处置不良资产的团队,这是AMC所累积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转型过程中,AMC应该注意对过往不良资产处置经验的总结归纳,对专业化团队的保留,并通过培训使之适应“政策性收购”到“商业性收购”的转变。另一方面,AMC还应注意对转型方向人才的培养和招募。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AMC应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确保公司转型目标的实现。建立高起点、高质量、分层次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加大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引进。
4.4 把握历史机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要使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我国的AMC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创新,不断扩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范围,尤其需要端正位置,顺应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大局,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情的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张湛.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5):7071.
[2]阎海亭.美国RTC运行机制及中国AMC运行环境分析[J].金融研究,2000,(9):118119.
[3]刘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2223.
[4]曲婷婷 李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金融,2009,(2):40.
[5]蒋琳.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状和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2,8(5).45.
【关键词】营运能力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周转率
一、概述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即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及效益,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分析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就是分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料的效率和效益。其中生产资料表现为该企业占用的各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因此,分析该企业生产资料的营运能力就是分析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效率和效益。本文将主要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两项入手分析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的效率,从而说明该公司营运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流动资产分析中着重突出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和存货周转情况的分析。
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的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可能会使企业不得不追加大量流动资产进入周转过程,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前提是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增大销售,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对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营业收入和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可能会使企业不得不追加大量流动资产进入周转过程,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前提是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增大销售,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企业一定时间内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比率。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可以反映企业在这一时期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即一个会计年度里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也可称为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者平均收现期,可以用其表示企业回收应收账款并转化为现金所用的时间。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周转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企业一定时间内营业成本和存货余额的比率。存货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存货周转速度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和流动资产流动性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企业流动比率和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是反映存货流动性的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指标来判断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固定资产利用率高,企业获利能力强,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企业获利能力差。同时,要重视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和更新,否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降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的财务报表为依据,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四项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来评价该公司的营运能力。
(一)流动资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度流动资产总额为107312465.25元和115121207.89元,营业收入为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6.24和4.36,流动资产周转期分别为58天和83天。
分析以上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比2009年下降了6.24-4.36=1.88,占上一年度的43%。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期比2009年增加83-58=25天,占上一度的43%。由此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大幅下降,反映该公司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明显下降,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中所耗用的时间增长。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生产活动。
而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应收账款和存货两个方面说明。
(1)应收账款周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度应收账款分别为62309900.41元和104862035.56元,营业收入分别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0.75和4.7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4天和76天。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09年降低了10.75-4.79=5.96,占上一年度的124%。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比2009增加76-34=42天,占上一年度的124%。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快慢和其管理效率高低。而该公司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变慢,变现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坏账的问题。
由该企业的利润表看出,2010年发生财务费用7800300.53元,2009年发生财务费用3974495.32元,同比增加了3825805.21元,占上一年度的96%。因为在会计处理中,坏账准备计提在财务费用中,2010年财务费用的暴增表明了,该公司在2010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过多的应收账款收款费用和坏账准备。
(2)存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存货分别为83382063.25元和236266177.77元,营业成本分别为395359082.38元和524973384.16元。该公司2009~2010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74和2.22,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76天和163天。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存货周转率比2009降低了4.74-2.22=2.52,是上一年度的114%。存货周转天数增加了163-76=87天,是上一年度的114%。存货周转率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运营效率,直观反映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强弱。而该公司2010年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说明存货周转中出现了存货变现速度下降,存货周转周期大幅增加,进而生产过程中资产占用加大。表明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协调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在该企业盘点库存时发现,一个生产环节的车间仓库中积压了价值上千万的生产零部件,而此车间当月的的生产额仅仅百万。库存和生产需求不成比例,造成生产零部件大量堆积。就是因为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协调工作存在问题,导致了这种库存积压的现象在其他仓库普遍存在。
(二)固定资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固定资产分别为222078670.42元和194732308.69元,营业收入分别为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3.01和2.58,固定资产周转期分别为120天和140天。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比2009下降了3.01-2.58=0.43,占上一年度的17%。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增加了140-120=20天,占上一年度的17%。在通常的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可表明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适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在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尽的作用。相反,若是固定资产周转率降低,则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其所提供的生产成果减少。
由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出,2010年产生在建工程463937241.53元,2009年的113671764.55元,同比增加了350265476.98元,占上一年度的308%。这些在建工程中绝大多数是新的厂房建设,而该企业原有厂房中还有大量闲置,所以投资修建新厂房的行为时不合理的。这样就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适当,结构不合理,使得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
三、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营运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通过上一节对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各项指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表明该企业2010年营运能力有大幅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中存在管理失当。
(一)流动资产管理分析
(1)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赊销作为促销方式是企业经常做出的选择,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销售机床和推销新产品的时候,也大量采用了赊销这种促销方式。
赊销有利于企业缩短产品的库存时间,降低存货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以及保险费用等很多支出费用。但是,同时企业也会因这些应收账款付出一定代价,也称为应收账款的成本。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过度使用赊销这种促销方式,使得该公司在应收账款的回收过程中困难重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导致公司在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中花费的费用。这其中包括:对购买方信用情况的调查费用、收集信息的费用、催收账款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等。因为该公司在对购买方情况调查这项成本费用上重视不够,投资不足,使得其对购买方的信用调查不够彻底,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公司管理者对购买方的信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盲目与其经行了赊销业务。这样该公司不但承担了这笔应收账款其原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必然放弃其他投资机会而丧失的收益),甚至转化成为坏账。同时,该公司管理层对后续催收账款的费用预估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使得部分应收账款账龄加大,收账时间过长,导致其不能回收成为坏账。
将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与2010年两年的利润表对比发现,该公司2010年的财务费用为7800300.53元,2009年的财务费用为3974495.32元。2010年的财务费用增加了3825805.21元,是上一年度的96%。在会计处理中,坏账准备计提财务费用。而2010年财务费用之所以大幅增加,就是因为该企业因对购买方信用调查不足,盲目赊销,产生了大量应收账款,而后续催收力度不足,使得很大一部分应收延期、逾期回收,以至于成为坏账。
因此,赊销这种促销方式的盲目使用,和管理者在后续催帐和坏账处理上的措施失当是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2)存货管理分析。存货作为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它具有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增加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降低采购成本,维持均衡生产,及时满足企业产品的销售等功能。因而,存货的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顺利完成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并影响企业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等综合水平。
但是,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存货的管理存在以下2种问题: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等环节记录混乱。从而存在原材料实际并未领用但是账面已经走出的情况发生;②市场决策失误,公司管理者在生产初期对市场需求做出了错误判断,使得企业生产大量产品却没有市场,造成大批存货积压。
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管控和决策失误问题,是造成该企业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固定资产利用率即企业对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衡量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是因为该公司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该公司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对已有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下降。固定资产的质量控制不足,没有定期维护,及时清查维修,致使这些质量出现问题的固定资产不能完成它应尽的生产经营任务。而且存在盲目追求产量提升,调整资产结构,导致某些固定资产闲置,没有完全利用。
(2)该公司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时,片面追求扩大生产规模来达到提高营业利润的粗犷型生产经营模式。由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出,2010年产生在建工程463937241.53元,2009年的113671764.55元。2010年在建工程同比增加了350265476.98元,是上一年度的308%。不合理的投资修建大量新厂房,就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周转下降的主要原因。
公司在投资决策上的失误,是造成该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评价指标探讨
由于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与精算假设密切相关,具有显着的估计特性,且往往具有高估倾向(牛凯龙、贾飙,2010),同时,与一般企业净利润主要取决于经营活动不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更多地取决于投资活动,而非经营活动。若单纯以传统现金流评价指标“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作为集团对子公司经营管控的关键评价指标会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与误导性。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中国平安三家保险集团公司为例,以各家公司近几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剔除非保险业务数据),对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数据略),可以发现三家公司的“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波动较大,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不同步发展时,该指标会发生异常波动,在2008年净利润最低时,指标值反而最高。当前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更多地取决于历史滚存现金(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和当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随着历史滚存现金越来越大,当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因此,用“净利润现金含量”反映公司现金流量,决策参考价值不大。从三家公司的“保费收入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费收入)指标来看,相对更能够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保费收入现金含量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通过不充分定价等方式,可以使本期保费迅速增加,能够有效增加净现金流,但是业务质量却可能显着下降,当期过快的净现金流可能带来较大的隐患。
二、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为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的现金则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一半左右。因此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重点要抓住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所支付的现金。当前,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不合理
从A股上市的几家保险公司的数据看,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与保费收入高度吻合。考虑到行业数据的可取性,本文采用保费收入替代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进行分析。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具有以下特点:
1.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类产品已成为我国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0.0%、91.6%。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牵动着整个寿险市场,影响着各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在投资收益率波动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下会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过度集中于分红险,保险产品实际上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展开了同质竞争。在市场向好时,基金产品优势明显,而市场低迷、资金紧张时,银行理财产品又凭借渠道及开展表外业务的内在驱动而异常火爆,而保险产品则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在分红险和投资型保险产品占主体的情况下,需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压力,加大现金管理难度。保险公司是靠分散风险吃饭的,其准备金极度厌恶风险,如果为追求高额收益而扩大投资风险敞口,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AIG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前,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品种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从而给寿险公司现金管理带来了挑战。
2.过于依赖银保渠道。长期以来,银保渠道一直是寿险公司保费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寿险公司,高度依赖银保渠道,有的寿险公司银保业务占比甚至超过90%。银保渠道在带来巨额保费现金流入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业务结构不合理、内含价值低、销售误导、账外违规支付手续费等。为此,保监会、银监会加强了对银保渠道的监管力度,加上信贷紧缩、加息、银行主推理财产品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银保业务增速放缓,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寿险公司上半年业务规模同比出现下滑,保险公司争夺银保渠道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过度依赖外部单一渠道无疑加大了寿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波动性。
(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波动较大
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的现金是寿险经营现金流出的主要内容。保险给付是依据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和保险期满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给付。因无法取得保险行业整体经营现金流出数据,本文用保险年鉴公布的赔款与给付数据代替(如图所示)。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保险行业现金流出波动很大,增大了现金流管理的难度,加大了为应付突发性现金需求而产生资产售卖损失或融资成本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近年来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
(三)现金流错配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艰深的课题。资产负债管理不当的最后表现形式就是现金流错配。目前,保险行业处于成长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因此现金流错配的危害尚不突出。笔者认为,现金流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于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错配,造成利差损失,损害公司偿付能力,长期来看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突出;二是由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影响收益和流动性;三是由于产品本身以及产品之间错配,造成阶段性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在保险业内比较突出。从中央结算公司的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统计信息来看,2010年各期限债券发行量占比结构呈现期限越长占比越小的态势:1年期以下短期债券发行规模最大,占比约为50%;1~3年期的中期品种占比为19%;而10年期以上长期品种占比不足6%。据统计,我国寿险公司中长期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达80%(郭金龙、胡宏兵,2009)。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上的“长钱短用”,不仅会对保险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带来资产负债错配的现金流风险。产品本身错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趸缴占比高,现金流积累很快,未来将只有现金流出而不存在现金流入,容易引起现金流波动。产品之间错配就是产品集中度过高,产品同质化,没有通过产品设计达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现金流匹配。产品集中度过高导致阶段性出现满期给付高峰,加上产品之间错配,会导致大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可能没有持续、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来匹配,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支付压力,而且会减少可运用资金额度,增大资金运用难度。
(四)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偏重于运营方面
保险公司大多拥有不同层级的分支机构,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决定了经营管理水平,其中现金流管理是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在现金管理上采取集中管控的模式,并分账户性质开设收入和支出账户,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办法管理现金,对分支公司则采用“日均资金余额”等指标进行现金流管理考核。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需要和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公司经营成果。这种常规的现金管理方法主要偏重于运营层面,着力于提升财务集中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效率,从基础工作层面上管理保费收入带来的现金和日常运营资金支出,但较少在战略层面上预测、筹划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能为保险资金运用、资产负债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现金流考核指标的研究,引导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加大现金流管理力度。本着可持续性和流动性兼顾的原则,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尝试以“保费收入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保费收入)作为对旗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管控指标,但考虑到该指标本身的缺陷,必须结合承保利润指标并行考量,二者只有同向发展,才是健康的。
(二)保险产品应该回归保障,适当发展投资型产品,突出保险的优势。一是加大传统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发展力度。通过强化对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产品的销售,降低分红险产品销售比重。二是通过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逐步达成合理的业务结构形态,避免集中给付导致的现金流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