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的学习规划

初中的学习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的学习规划

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划归思想;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6-02

在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与研究中,许多教学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这么多的方法中,研究一套适于自己的方法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数学思想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划归思想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思想,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为此,本文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以期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一、划归思想概述

划归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思维策略中最为基础、基本的一种。具体来讲,划归思想指的是在分析、处理数学问题时借助划归变换的方法使该数学问题得到转化,从而实现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目的。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思想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划归思想通常用于转化复杂的数学问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将求解繁琐、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较为便于求解的数学问题,将尚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早已解决的数学问题。[1]

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划归思想无处不在,它体现在解题的各个方面。该数学思想的功能在于将生疏划归为熟悉,将抽象划归为直观,将复杂划归为简易,将模糊划归为清晰。总而言之,划归思想便是根据运动变化发展的理念,从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有待解决的问题的变换转化,使原本生疏、抽象、复杂、模糊的问题划归为熟悉、直观、简易、清晰的问题,从而便于该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划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划归思想的渗透主要以待定系数法、整体代入法等划归方法和以动化静等转化思想为体现,不仅体现了数学思想的辩证性、唯物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数学这一学科,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并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实践和不断完善。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划归思想,需要紧紧把握好转化和归结的灵活运用,针对数学问题的繁琐、困难、抽象、复杂、生疏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将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容易、直观、明晰、熟悉的问题,通过一般到特殊的转化、高次到低次的转化、综合到单一的转化、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来更为轻松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

例一:在划归思想中,有个典型的例题,即鸡兔同笼的问题,已知一个笼子中有50个头和140个足,求解笼子中鸡兔分别几只?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按照划归思想来予以分析和解决,先对该问题的已知部分转化,由于我们可以明确该问题中隐藏的条件,即鸡有一个头和两个足,兔子有一个头和四个足,如果将已知成分变形为每只鸡以金鸡独立状站立,即悬起一只足,同时每只兔子以玉兔拜月状站立,即悬起两只足,此时笼子中头的总数不变,依然为50,而站立的足的数量变为70变为原来的一半,另外这种条件下每只鸡只有一只足站立,即足与头数量是一致的,而兔子的头与足的数量是1:2的关系,也即是每个兔子都会比头多出一个足,因而可以了解到有多少只兔子便有多少比头的数量多出来的足,由于足的数量是70,头的数量是50,即兔子的数量是70-50=20个,而鸡的数量是50-20=30个。利用划归思想,可以将原本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简单的问题,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二:在平面几何教学中,研究多边形问题可以借助分割图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教学面临的难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或是将斜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更轻松的解决问题。再或者是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问题,将弦心距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三:举一个高次转化为低次的习题。已知条件是m2+m=1,问m3+2m2-1的值是多少?由于已知m2+m=1,则m2=1-m,m3+2m2-1=m(1-m)+2m2-1=m-m2+2m2-1=m+

m2-1=0。由于渗透了划归思想,将高次问题转化为相关的低次问题,通过降低有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减少了计算的工作量,使问题得到简化,十分容易地便解决了问题。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例子外,划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处不存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等比代换等等量转移手段,都是划归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方式。许多问题的综合性较大,难度较高,条件较复杂,有些隐蔽条件难以被发现,因此需要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划归思想,更为熟悉地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通过转化和归纳来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划归思想是转化和归纳的数学思想,通过将研究对象进行转化,实现了难到易、繁到简的转变。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划归思想转化的等价问题,必须执行等价转化才能保障转化具有实际意义。教无定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才能最大化发挥划归思想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顶岗实习 岗前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10-02

顶岗实习是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运用广泛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对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进而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得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转型的“黄金时期”内职业生涯指导的缺位。然而,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环节,对中职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中职学生应加强岗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生涯的探索与最初职业方向的选择。本文从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前加强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及策略来进行探索。

一、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岗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中职学校里的实训实操,也不同于到工厂参观及教育见习。在企业里,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是有着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要求的。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参与企业的直接生产过程,系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和学习任务。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在顶岗实习期内,学生既扮演学生角色,又扮演员工角色,同时受到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而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有价值、有发展潜力的职工。两者的共识都是希望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适应成长,最终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职场精英。企业与学校应当共同承担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中包含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内容,比如性格测试、员工晋升发展方向、可接受到的培训、行业前景、企业文化、职业价值观等。但都只在入职前阶段设计该方面培训,并非覆盖学生整个实习阶段。何况,仍有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仅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层面上,基本不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内容。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明、对行业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对制订生涯决策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必须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了解自己的兴趣,明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认识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了解其自身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使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适应成长,顺利通过顶岗实习,最终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职场精英 。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作用

根据黄艳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的教材,对职业生涯规划下的定义是: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就实践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该内涵可以看出,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自我及职场世界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专业技能及价值观,结合行业环境的分析,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自己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做出方向性的选择,并制订出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M足人生需求的重要手段,能促成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并准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分析社会需求及所处的职业环境,从而做出最佳的岗位选择。在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就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生涯教育,当我们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便可在现实工作状态中依据自己目标岗位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制定如何提升某些专门技能的发展规划。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学生同样有机会在职场中寻找到榜样人物,再通过分析榜样人物的成功因素,比较得出自己今后所需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有哪些方面。总之,通过职场的历练学生有机会不断修正自己原先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规划有针对性、有导向性、有效果,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走向职场达人的华丽转身。

二、在顶岗实习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策略

(一)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分层次的生涯教育

以黄艳芳主编的教材《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为基础,对广西中职在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分层次的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1)自我分析,如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及职业价值观等;(2)环境分析,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行业环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此外,在教师进行生涯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熟悉并懂得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二)建立由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生涯辅导团队

成功的职业规划要贯穿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学生尚未具有成熟的职业规划能力之前,各方共同的生涯辅导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由校方与企业组成的生涯辅导团队。团队可由六方人员构成――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生涯课程教师、专业课指导教师、德育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部及企业带教师傅,他们各司其职,合作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和实习中的生涯辅导。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生涯团队构建与沟通、就业政策的宣传、招聘信息公布、执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组织实习报告会、参加生涯设计比赛等;生涯课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生的生涯理论指导、个体生涯辅导、组织生涯训练营、创业培训活动等;专业课的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德育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同时需要时常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心理变化、实习表现等情况,对学生给予价值观、就业观的指导,并积极与企业相关部门沟通;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职生涯培训,介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途径等;企业带教师傅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现场真实的具体工作实践,以准职业人的要求来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各种职业技能操作能力,并经常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专业技能学习及见习实践活动相结合

首先,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专业课是每一个中职学生在走向职场的主方向。因而对中职学生的生涯教育必须以专业技能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领悟未来的职业。其次,中职学校应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周末及假期,组织各种社团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实践活动。通过课余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进而学会自我规划的目的。再次,加强校内的技能培训,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学校应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学生只有掌握了工作必须的技能,才能在后续的顶岗实习乃至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及比赛,通过训练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多渠道宣传与多样化引导

第一,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平面广告、板报、校园广播台等多N平台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每一年都开展全校性的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创业大赛,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将每个学生大赛参与度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中。对获奖学生要引导他们如何将比赛成果运用到实际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对创业大赛中获奖并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将理想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合理性的问题,是目前各中职学校在把学生引向顶岗实习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应拓展渠道,组成多方参与的生涯辅导团队,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类型引导不同需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杨 婉,范素文,邬瑞斌.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

[3]李 引.2015年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麦可思,2015

[4]黄艳芳.职业生涯规划[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第3篇

首先,翻转课堂的构建,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灌输者”的教育角色,执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微视频、PPT制作等环节都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做好教学组织者、监控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形成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创新,找到传统教学与翻转教学的平衡点,形成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相互补充,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构建,无疑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教学资源,加快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自主学习等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意识的不断提高。

2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根据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信息传递、课堂互动和反馈评价三个环节。

2.1信息传递环节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传递环节,是构建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传递环节的教学设计要格外重视。而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视频,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增强针对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一方面,教学视频的制作要做到短小精悍,尽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实现教学视频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编排文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型教学视频这一有利载体,将该教学单位的教学重点、难度、主题、任务、目标等设计成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课程资源,视频的制作长度应在5min左右,并且积极融入动画、游戏等内容,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信息传递环节,可以将教学视频的设计与新型社交媒体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如微信、QQ群等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把握。

2.2课堂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在课堂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要重视与信息传递教学环节的衔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信息传递环节学习中反馈出来的学习难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作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辩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只有保障了互动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专业化和趣味化,才能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制作电子表格”的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子课程表”的制作为互动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知识应用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互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进步与提高。

2.3评价反馈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做到有始有终,评价反馈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对翻转课堂构建及其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参考依据。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树立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密切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以及进步情况等进行考核、评价与反馈,借助多维度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如在“规划设计网站”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网站规划的成功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网站规划与设计的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与复习方案

3结语

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模式;数学老师的定位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遭到了摒弃,因为这种模式下老师只注重课堂的进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所以老师都是把知识直接灌给学生,强迫学生去记忆,而教学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在学讲模式开展之后,老师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去学习新的内容。所以在“学讲模式”的开展中,老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老师在课上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咱们这节课该学习几何了,大家可以先拿出1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预习,预习完毕后,各个小组去讨论一下这节课你们所认为的重点以及难点,把个别学生不太理解的知识进行组内消化,在离下课还有15分钟的时候,各个小组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负责补充。全程中看似老师并没有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但是实际上老师是这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上扮演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的模式由教师的灌输学习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这个问题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才对,而不是直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参考方向,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探索去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充当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开发思维自己去得到答案的模式,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抛物线的时候,总会遇到形形的问题难以解决,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把解题的标准告诉学生,那么学生记住的就是这道题,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就能解出来,那么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靠自己来解决,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观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己预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作为一名“观众”而存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度以及学生所认为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更好地掌控课堂,以达到操控教学进度的目的。举例而言,老师在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去关注他们的预习进度,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作为一名旁观者去关注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在“学讲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老师是作为一名“观众”存在的,时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的接受

程度。

四、教师是整个“学讲模式”进行中的统筹规划者

很多人都会说,既然现在已经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的形式,那么,课堂上是不是就不需要老师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的课堂现在讲究的是学生自学的“学讲模式”,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着统筹规划的作用。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时间规划技巧,但毕竟是未成年的学生,在实际进行的时候可能更多地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学生一节课下来可能一直在预习,或者一直在偷懒,效率很低,所以,需要老师为学生做一个统筹规划,大家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做完预习的活动,加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需要去设定几个问题,让小组内的同学讨论解决,从而使学生学习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针对学生普遍不懂的问题,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去教会学生怎么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老师在“学讲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操控者,为学生合理规划了实践,也为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提供了帮助。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此也就产生了“学讲模式”,但是在“学讲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老师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果呢,本论文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做了一些探讨,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准确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美好。

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第5篇

一、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