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一般原则;会计核算
现代企业谨慎性原则也叫做稳健性原则,是指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保持财务数据真实、客观、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对企业所有者权益有保护作用的方式来完成会计处理和财务程序,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与会计核算的其他基本原则如客观性、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共同组成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和衡量标准。谨慎性的财务处理方式除了有助于在经营决策中充分估计各种因素,还对于帮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并最终保护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
1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1.1有利于帮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
谨慎性原则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企业中得到普及应用,主要是基于它对企业的保护作用。谨慎性原则建立的初衷就是通过资本保持或维持来保护企业。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常常处于分离状态,在委托的组织结构下,企业管理层有主观意愿,尽可能多地在任期内完成销售指标,并因此出现少计成本费用、多计利润获得的倾向,谨慎性的会计处理可能会与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但从财务风险上则更多考虑保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谨慎性会计处理中常常涉及到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金额分布,这种处理方式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2]。以通过财务手段,将资产转化成费用的速度加快,尽快从收益中获得补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
1.2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原则的补充
会计信息要求从实际真实情况出发,讲究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表层意义来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谨慎性原则存在矛盾,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要求披露与真实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关信息。谨慎性原则体现内容是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并不是否定可靠性和相关性,因为并没有否定真实的信息,而是在客观性原则不存在的情况下避免误导而采取的谨慎处理方式,这样有助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支持决策的财务信息。
1.3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扭转升级,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不确定因素,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应用,主要表现在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等分析上,而这些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财务指标。采用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事先预估企业有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在确定收益时,避免虚假或者放大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3]。
2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及具体运用
2.1表现形式
2.1.1发出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存货是指企业产品有关的库存,发出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方案包括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等。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因为市场变化可能导致市价低于实际成本,企业在此时选择出售存货,其经济损失即为市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不仅库存商品如此,有价证券的获得和出售也是如此。谨慎性原则对于这方面的会计处理手段是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成本,利润信息更为可靠。2.1.2坏账损失准备企业都会定期对自身的各项资产进行检查,科学预算可能存在的损失。谨慎性原则中,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从应收账款扩大到其他应收款。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不管款项是否已经到账,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都会被确认,并最终体现为财务账面的利润。企业收入大于成本,利润金额增加,就要增加相应的支出,如税金、股利和福利等;如果这些款项回收不回来,这些支出将会对企业的资本造成损失,削弱了资本价值。因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值的作用[4]。2.1.3资产减值准备在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设备和技术的生命周期都远远低于它们实际能够运转使用的时间。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随时存在市价下跌、淘汰减值的危险,因此,需要提前做好计提减值准备,通过使用前期计提大部分折旧等会计处理手段,在资产负债表上做出体现。
2.2具体运用
2.2.1核算资产类科目会计准则提出允许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根据个体真实状况,在财务管理中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综合法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在核算固定资产类科目时,运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折旧与修理费用的总和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这对于部分产业的发展保护,以及部分企业的资产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2.2.2核算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抵御坏账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新会计制度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既包括应收账款,也包括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是指基于商业信用的赊销而产生的未来可能收回的债权,这个债权也有可能无法收回,导致坏账风险。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企业应该计提坏账准备。这能够更好地维护企业流动资产的稳定和所有者的利益。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意味着企业采用谨慎性原则的空间更大。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可自行确定,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抵御坏账风险;另一方面对谨慎性原则实施“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2.2.3资产提取减值准备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比例必须按照统一比例,坏账必须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这些规定导致企业大量的呆账、坏账无法冲销,长期挂账使得企业资产虚高,存在大量水分。新会计制度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在原来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通过增加资产减值准备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稳健的会计信息。2.2.4收入的确认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由企业转移给买方;第二,企业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第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中,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强调了收入确认的谨慎性原则,企业不再承担售出商品的风险,才能进一步确认收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降低和利益的保护。
3优化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运用水平的措施
3.1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
法律法规的约束,是指在会计事务工作中,对具体会计处理程序和报告要加以规范,对谨慎性原则运用提出明确的使用前提和应用条件,从而改变不同企业、不同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使用的随意性[5]。通过一些条件和规范的确定,使得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应用进行规范。
3.2设立明确的说明提示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的往往是不同的市场风险,因此,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固定在相同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上。在会计处理上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往往是比较灵活的,出于准确性的考虑,对于实施了谨慎性处理方法的会计事项,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显示,对操作处理影响的金额、经济业务真实情况和具体处理方法进行明确的说明,这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水平以及其他变动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披露,使财务信息使用者保持客观、明确事实、综合判断。
3.3制定严格的会计制度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因为缺乏客观的标准,在实务操作中,很难防范滥用的发生,从而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可比性。从企业角度来说,应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行业发展特征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合理的谨慎性处理方法,例如,合理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等,以此构建完善的会计制度,制定严格的会计工作流程,同时注重会计处理和调控的可操作性,提高会计制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以规范谨慎性原则的实施方法。
3.4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加强
目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需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因此,在坚持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谨慎性原则的歪曲和滥用。会计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增强与会计交叉或者相关科目的学习,如金融、法律、经济等专业知识,以提高个人对谨慎性原则应用“度”的把握,具体方式包括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会计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
4结语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我国现代会计逐步向国际会计靠拢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现代会计一般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财务处理方式有助于在经营决策中充分估计各种因素,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还能够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企业财务核算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在保持财务数据真实、稳定的同时,使会计核算具有弹性,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保护并维持企业资产。
参考文献
[1]王晓棠.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02).
[2]欧明建.从会计估计看上市公司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改进-以青海省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商论,2016(11).
[3]胡雁平.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4]祁王.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企业内控程序研究[J].财会通讯,2015(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着风险,为了避免发生损失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支出。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应合理估计。在风险发生前采取防范措施,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谨慎性原则在应收款项核算中的运用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活动中,赊销货款的回收存在一定风险。在商业信用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营,应对应收账款按照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损失。发生坏账损失时采用“备抵法”核算,即企业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记入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提取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期末确认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应提取的金额时,进行补提。反之,则冲销多计提金额。这样就能使企业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应收账款的净额,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二、谨慎性原则在存货核算中的体现
企业的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存货的价格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存货市价下跌、陈旧、毁损等原因,导致存货价值减少。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存货成本,企业在核算存货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按照成本与市场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按照净额反映。
三、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单位价值较大,应正确核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由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能是逐年递减的,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固定资产无形损耗日益增大。为了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有必要加速计提折旧。即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摊销大部分的投资,而在以后的年限即使没有收回剩余价值,或固定资产已被淘汰,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同时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一般按历史成本计价,一般不会发生减值损失。但是,对于一些技术指标滞后的固定资产,以及停建或延缓超过三年并不会重新开工、技术上和性能上落后的在建工程,都会导致其历史成本低于市场价值。此时,应该对其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及时反映其实际价值,提取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当提取减值准备后,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应重新计算确定。
四、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中的体现
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投资或买卖时,以其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按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按预定方式运作的必要支出入账。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进行摊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当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的金额,应按差额计提跌价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当市场价值又上升时,原提取的跌价准备数额不可冲回,这同固定资产和投资中的处理方法相同。
五、谨慎性原则在委托贷款中的体现
企业有委托贷款业务的,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提取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另外,企业计提的委托贷款利息到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已计提的利息,当收到利息时,应该先冲减委托贷款本金。对于谨慎性原则在金融资产中的体现在此就不再作过多解释。
六、谨慎性原则在收入中的体现
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收入确认原则,缺一不可。对于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或者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对于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情况确认和计量:第一、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该按照已经发生劳务成本金额计算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第二、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应将以及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体现
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按期还债的情况下,双方进行协商,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将双方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双方以修改债务条件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在实际情况发生时,既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也要确认收益,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权人应该确认为当期损失,即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但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还要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并且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和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这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权益的现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借助关联交易在债务中进行新一轮的利润操纵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遏制。
八、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中的体现
企业有时会涉及非货币交易、或有事项的核算业务。在非货币易准则下,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应的税费作为入账价值,不确认非货币易损益。只有在企业收到资产置换的补价时,才有可能产生收益。同时,这种收益最多也不会超出补价的数额。这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会计原则,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以不支付现金的资产置换,进行账面重组来拼凑利润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利用不同资产置换包装利润的漏洞。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的存在会相应的产生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对于或有资产,只有在其可以收到的可能性很大时将之确认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否则,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批露;对于或有负债,只有在符合负债的定义时,并以该项负债的最佳估计数或最有可能发生的金额予以确认,而对于可能支付的金额或部分负债,可能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的,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作为资产确认。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债务重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若为借项,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若为贷项,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不确认收益,而是到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损益中。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实例分析
1.案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000000元,已提折旧250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2.相关会计处理
(1)2007年2月8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000(1000000-250000=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50000
借:累计折旧2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000(750000-700000=50000)元。
借:投资收益50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0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000元之间的差额250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950000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50000
贷: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250000
3.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3]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
摘 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中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客观计量,减少企业利用会计准则操作会计信息的行为。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企业会计 谨慎性 原则
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在基本准则中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重新表述为“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从我国会计实践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前提之一是加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不断提高会计准则中政策使用的规范性,进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基于此,本文结合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对其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概念与要求
1.会计谨慎性原则概念
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是一项有悠久历史、深刻影响并且体现出极强争议性的重要原则,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与不确定风险的可能性逐渐加重,企业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也增加了会计核算的不确定程度,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估计方法对会计期间的收益进行确定。可是会计估计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势必需要应用谨慎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相符合,对极有可能产生的损失与费用进行合理核算。谨慎性原则需要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能多计资产或者收益、少计费用或者负债,不能计提秘密准备。它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真正发挥修正功能的原则,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会计估算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有效减少财务会计报表产生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会计实务都普遍应用了这个原则,突破了对一般会计原则产生的认识与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2.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
①应用谨慎性原则需要按部就班进行。由于在各个方面会计工作中始终贯穿着谨慎性原则,因此,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利益。
②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有关的款项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应当具备可操作性。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才给虚增资产和操纵利润等现象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③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过程中要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应用谨慎性原则具体是指对判断存在于会计领域中的不确定事件抱有的态度,在会计具体处理工作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态度。因此,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对与谨慎性原则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描述,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
④谨慎性原则应用时需要注意把握“度”。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应用它的程度,在实施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在客观性、配比性、稳定性原则之间认真合理的权衡其成本效益,而不能实行片面的教条化。
⑤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在企业会计中贯彻应用任何的会计原则与方法都不能脱离会计活动的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谨慎性原则从主观上体现出了极大的臆断性,对其把握的适度情况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的准确判断能力。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1.制定坏账准备金政策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的销售方式是赊销行为,这样势必造成无法回收一部分的应收账款,致使不能核销而产生坏账。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策略,自主确定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范围以及提取比例,这样企业就可以对财务状况进行更加谨慎的进行反映,从基础上减少发生坏账的可能。
2.计提资产折旧、减值准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发生的加速折旧与迅速减值会对其带来严重的影响,必须提前考虑到这一点。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可以对资产各项折旧与减值等损失科学预计,针对极有可能出现的资产损失实施计提减值准备,进而提升企业资产的质量。
3.合理测算存货价值
企业是根据历史成本计价存货的,可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新产品速度逐渐加快,存货市价不断下降,过时、损坏都会减少存货价值,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就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合理测算存货价值。当企业先购入的存货价值比目前市场价格低时就会出现存货潜在的损失问题,企业可以按照谨慎性原则,利用对存货损失进行低估、对当期产品销售成本进行高计的方法,进一步缩减当期利益以此获得补偿。
4.会计财务分析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具体是初步分析偿债短期能力、企业运作资产效率等。在分析偿债短期能力中,谨慎性原则发挥的功能是利用流动与速动比率充分进行实现;在企业分析运作资产效率中,应用谨慎性原则是利用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周转率进行实现的。
5.处理或有事项
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还要满足:该义务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外流,应该明确其是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当单独列项体现预计负债。有关处理或有事项的规定,真实表现了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更加稳健的促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对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极有可能产生的状况进行反映。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局限性分析
1.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的会计核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同时实行预算管理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其会计制度有利于各级预算的执行和对预算资金流向的监督,具有核算简便、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其会计核算仍存在缺陷。
(一)各项资产采用历史成本为会计计量属性,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
一是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表内不计提折扣,同时不随市场价值的变化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的折旧只在表外科目中登记,表内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规模。二是对“再贷款”资产没有详细的分级管理,长期挂账的不良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三是对于或有资产与或有资产负债也不予确认。目前,中央银行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不能有效体现会计核算原则中谨慎性原则,同时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人民银行的资产质量,其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降低了决策的有用性。
(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不能满足配比原则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一是收付实现制只在资金实现收付时才会进行会计记账,虽然这与央行实行预算制财务体制相适应,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但却不能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如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没有进行资本性质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有些资产构建支出没有进行资本化,而是在发生时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不能将相关资产的使用费用和履行专职职责的收益进行配比。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发挥的影响力会逐步提升,中央银行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与国际社会公认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差异。
(三)中央银行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
尽管国内会计人才济济,也确实存在一些业务素质过硬的会计人员。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央银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中央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部出台一系列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准则和新制度,涉及事物不仅范围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会计人员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真正全面掌握的人并不多,这更加显示会计人员素质差异很大,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不足够重视基层会计人员,尤其是基层具体业务操作的会计人员的培训,从而使得基层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同时基层会计人员只注重实际业务操作,与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务创新不适应,不能胜任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
二、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
(一)谨慎适度地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
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要不断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央银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加强,加之中央银行外汇储备、黄金业务等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中央银行因谨慎地采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可借鉴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做法,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参照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调整,探索建立健全资产价值重估体系的做法,逐步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与国际接轨。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虽然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与中央银行实行的预算相一致,但是其忽略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以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会计信息的计量。而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引入能克服此方面的弊病,消除中央银行对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资产不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等的限制,可以真实反映中央银行的资产状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