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 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1.2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 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第2篇

一、电算化会计对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的影响

1、电算化会计下账簿虚拟化

会计的电算化是将纸上的会计资料信息数据化,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化”的。所谓“虚拟化”,指电脑系统中并不存在账簿,更不是电子文件和真实账簿一一对应。账簿上体现的数据基本有两种组成,一种是消耗额,另一种是余额。由于计算机强大、高速的处理数据功能,能清楚的对记账凭证库文件进行分类、汇总。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期输入的初期余额数据正确,之后各个会计期的最终余额也就正确无误。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计算出来的。可以说只要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

2、电算化会计下记账过程符号化

记账是会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从制作凭证到最后的编写报表中间的所有流程,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工记账的过程。电算化系统中也是一个虚拟化的记账过程,因为没有一个实际的记账文件。“记账”就是将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已审核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能再对其做任何的修改。如果出现错误,只能采用其他办法进行处理,如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是可以完全取消的,即日常不登记本文由收集整理日报账、明细账及总账,只保存记账凭证,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

二、会计电算化形式下会计核算形式

1、明细表核算形式

明细表核算形式适用于会计电算化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该形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

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账与表的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也是适用于会计电算化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 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相比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3、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

明细表和科目汇总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处理过程非常简单。整个核算的起点仍是从原始凭证开始,所不同的是记账是即时进行,记帐凭证形成的同时各种帐簿也已产生,即记帐凭证文件既是记账凭证又是账簿。记账凭证文件包含了本会计期间所有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年累计金额,其内部关系同明细表。科目是按业务发生日期的顺序排列的,只要有新的科目记入,就会在记账凭证文件中逐笔登记该科目的发生额,同时将金额累计到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响应科目的余额,这样就可根据会计人员的要求在凭证文件中得到每一科目任一时刻的动态信息,形成所谓的账簿,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均能很便捷的即时产生。

三、结语

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假发票; 对策

发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财务支出的法定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会计稽查的重要依据。但在当前的经济交往中,假发票渗透了经济交往的各个领域,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的税收制度。

一、假发票的表现形式

(一)空货发票(也称空头发票)

空货发票即买卖双方根本没有发生商品或劳务交易,而“卖方”即给“买方”开出发票,“买方”则凭借空发票虚列支出或者列报后私分。

(二)虚构业务骗取的发票

虚构业务骗取的发票即舞弊者为了使非法开支达到合法报销的目的,虚构经济业务,到税务机关骗取发票。

(三)购少写多的发票(大头小尾)

购少写多的发票即实购物品的数量或单价与发票上所填写的数量或单价不一致,发票联和存根联差距很大,从而达到偷税的目的。

(四)使用伪造的发票

使用伪造的发票商家为偷逃税款购买、使用伪造的发票,实施偷税活动。在使用定额发票的餐饮、娱乐和商品零售业中比较常见。

(五)印章不全的发票

印章不全的发票包括无税务专用章、无供货单位公章、无经手人签章的发票。这种发票常是不法者为了偷税漏税或虚报冒领而伪造的单据。

(六)混淆视听型

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办经济实体,从事应税经营性活动,为了逃避纳税义务,开具财政部门监制的行政事业性票据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结算票据。

二、学会鉴别假发票

目前发票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和专业发票3种。增值税专用发票统一由税控机开出,除了代开票造假外,其余造假的可能性很小。专业发票由政府主管部门自行管理,不套印税务机关的统一发票监制章,主要使用专业发票的有国有金融、保险企业的存货、汇兑、转账凭证及保险凭证等,造假的可能性也很小。普通发票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造假的可能性大,在此着重介绍其鉴别方法。首先,拿到发票后,通常从纸张质量、制版水平、印刷工艺、印章仿真效果、水纹印等几个外观特征上即可识别其真伪。其次,查验发票代码。普通发票代码统一印制在发票右上角,由12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第1位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代码;第2、3、4、5位为地区代码(地、市级),以全国行政区域统一代码为准;第6、7位为年份代码;第8位为统一的行业代码;第9、10、11、12位由各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自行编制。如取得的发票明显不符合发票代码规律的,就可认定为假发票。还有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上网认证查询,可登录发票所属地的国税或地税网站查询发票的真伪。此外,还可以通过各地税务局的服务热线“12366”,按照语音提示进入发票查询系统进行查询。

三、防范假发票的对策

(一)提高对假发票危害性的认识

虽然使用假发票只是发生在个别单位、少数人身上,有的并非有意所为,但其后果却不容小觑。假发票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和财政资金损失。对于会计核算来说,会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内外监督加大难度。

(二)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

使用假发票的后果应该由谁负责?《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负责”、“单位责任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以上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会计法》同时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加强内部管控,规范报销流程

应制定严格的费用报销内控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监督管理,财会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把关。一方面单位财会人员要审查发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否正确填写,主要包括:开票时间、经济内容、单价、规格、数量、金额、开具发票单位盖章、经办人签字、收款人签字、发票使用有效期限等;另一方面要审查发票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如普通发票中发票专用章上的名称与其纳税号应存在对应关系;根据发票上记载的经济内容,审查发生业务的真实性。根据发票上的单价、数量,查验总金额的正确性等。对虚假的、内容不完整的发票应拒绝入账列支。通过工作实践,大致归纳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发票不能报销:

1.没有财政或税务监制章的“白头”票据。

2.未加盖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发票。

3.开票日期填写不完整或经涂改的发票。

4.大小写数字不一致的发票。

5.商务活动开具的财政票据。财政票据专门用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或有权机关批准的,不需要交税;而商事活动都是要按章纳税的,所以都要开具税务发票。

6.开票的内容与税务发票适用范围不符合的。例如国税局的发票开具住宿费、餐费、打印费等;地税局的发票开具修汽车、电脑配件、办公用品等。

7.外地开来的建筑业发票。因为建筑业发票是属地管理,工程结算发票只能由工程所在地方税务局开票才能报销。招商引资的建筑业发票也不能报销,因属地不同。

8.过路、过桥费收据与车型不一致的。小汽车或七座以下是1型车或客1;11座以下是客2;货车是3型车;4型车是半挂车;5型车是自卸车。单位驾驶员开的是哪种型号的车,财务人员应当清楚。

9.过期作废的发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从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起启用新版普通发票,新版、旧版普通发票有3个月的换版过渡期,过渡期内新旧版普通发票可同时使用,过渡期以后使用新版普通发票,旧版普通发票一律停止使用。

以上几种不能报销的发票仅是从快捷辨认的角度归纳的,提法是否准确以税务部门解释为准。还有其他类型不能报销的发票,请各单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分析和归纳。

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问题;时效性;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现代企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集人事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控制工程,其中财务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最主要的环节,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弊端,使得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保证资金的合理应用,企业领导者对资金的掌握情况也不够准确。因此,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完善,提高资料的准确性,做好数据的记录分析,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意义

任何企业想要谋求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要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数据记录,可以准确及时的发现企业面临的经济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给予改进。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还能够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让企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确保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进行决策的时候还可以发挥其监督功效,确保账目的清晰准确和资料的真实完善,让企业管理者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且细致,再加上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兴起,都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具体来说,影响其时效性的问题如下:

(一)会计核算管理弱化,资金管理问题大

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职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成本不断上升,效益却逐渐下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拥有了更大的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的自增大了,也就渐渐忽略了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必要的核算、调控和监管,致使很多企业乱收费现象严重,甚至隐瞒收入,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设置账外账。

(二)会计凭证不规范,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是建立在会计凭证真实完善和信息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据调查了解到,很多企业的原始凭证要素不够齐全,资金的流入也没有及时进行记录,有时还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资金账目出现差错,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不真实,会计核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企业资金的合理应用。

(三)会计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

我国《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等条目,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内部资金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的企业经常出现职位划分不明确的现象。这些问题使得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行为准则,甚至、挪用公款。另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准确的表达账目,素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此外,很多企业没有完善建立正确的会计工作准则,造成了财务管理漏洞,让某些会计人员有机可乘。还有的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对计算机技术、会计管理电算化掌握不健全,再加上没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规范作基础,造成了工作流程出现混乱,账目核算不准确。

三、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时效性的主要对策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行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想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一)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基础,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如此。企业要健全内部规章,就要保证在符合国家会计管理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规范。企业一定要完善内部有关资金、费用和成本的核算对策,严格规定核算时间和具体流程,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要进行及时上报,以便得到有效解决。

(二)保证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的准确真实性

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它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只有保证两者的准确真实,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科学。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将凭证进行准确分类,并保证资金记录的准确性,在审查合格后才能予以入入。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财务情形做出的具体分析,能够体现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资金收益、支出以及利用情况,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总结。通过这张报表能够让企业领导一目了然的掌握资金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未来决策的准确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一定要科学编制报表,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运用效率,减少浪费。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面对市场经济日渐开放的新形势以及改革创新的现代化道路,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保证其不被社会所淘汰,就一定要培养健全的会计人才,保证资金核算的准确性。首先,企业要不断强化会计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定期举办讲座等活动宣传会计核算工作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明确员工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其次,企业要把好会计人员的选拔关,挑选有能力的人员上岗,并进行岗前业务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会计法规政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再次,企业可以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优秀人员到企业中来进行会计知识的传授,并派遣有能力的员工对外进行交流培训;最后,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计算机,运用会计电算化等方式进行企业资金的核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四)加强内部监督与审查

对企业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查是保证资金有效运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秩序性和高效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对此,各企业一定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其管理职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实现有效监管。另外,还要加强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定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盘查,从而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保证核算工作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想要保证不被社会所淘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完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能力,从而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亚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2(22).

[2]吴景梅.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1(2).

[3]江士明.强化贷款资金和财务管理做好基础与会计核算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3).

[4]周辉.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1).

会计核算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变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公共财政管理变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实施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效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并且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项目内容的改变、银行账户管理内容的改变和会计监管体系的改变三个方面。首先,在会计核算项目内容上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同时,会计报表的内容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一账户体系运转的需要,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客观支持。其次,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一改以往多银行账户的现状,刚性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单一账户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了财政资金的分散管理情况,提高了其使用效益。第三,在会计以监管体系的建立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宏观监管,及时有效的制止不规范的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力度。(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政府支出经济科目分为“类”、“款”两级;将支出功能科目分为“类”、“款”、“项”三级;将收入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这样做可以使财政预算管理趋于科学化和明细化。在财政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的运转模式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其在技术上清除障碍、消除“两张皮”现象,为制度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性保障。(三)权责发生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因其局限性已经无法适应新环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出于管理效率、税收监管和防范风险等需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理念。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进一步将权责发生制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匹配,通过虚提折旧和摊销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实现了资产管理的真实与完整。在具体操作中,于“资产资金”下设“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二级科目,通过“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进行冲减资产原值,不再将大额资产折旧与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做更符合会计准则的精神,也更加真实的对财务信息进行反馈,更准确的体现了单位资产的价值。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其在财务管理目标、业务活动范围、财政资金申请与使用等方面都给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进一步的适应性研究。

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均暴露短板,会计核算不科学、不严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人员的是会计核算的方式多是采用传统的记账形式,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数据错报、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到位。这项基础性工作理应受到重视,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常常被忽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效果,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二)财政监督管理力度需加强。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多数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监督机制,有独立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但目前的运行效果欠佳,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力度不够。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除了市级单位和部分县级单位保留自主核算的形式外,其余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其自身只需要进行监督的财务报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原有的监督部门无法适应新制度和新环境,导致监督效果不明显。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财政监督管理体系急需建立与完善。(三)内部控制环境需建立。良好的制度需要配套的运行环境做支撑。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想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也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配合。但目前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与完善往往被忽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流于形式。事实上,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完善,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制约着制度的落实效果。因此,对内部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否尽快落实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展的趋势

(一)提升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水平。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入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从思想根源进行改革,剔除传统理念的糟粕,保留精华部分并注入新鲜力量,让公共财政管理变革可以与时俱进的与经济环境相融合,从根源上达到改革的目的,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应注重构建资金运筹制度,将资金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方面,应积极落实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保证资产的损耗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加强财政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财政监督体系应适应自身的非营利性特征,在资产的增加、使用和报废等流程实行统一的管控,并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财政监督体系的建立应趋于常态化,争取做到无死角的辐射监督力量,监督部门资金的使用过程、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力度、落实公共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变革中,应建立在相关的制度体系较为完善的基础上。首先,应明确财务管理职能,建立并完善财务预算制度,以此规范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应积极完成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建立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制度,以此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第三,应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财政预算制度相呼应,形成协调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会计核算的氛围。第四,应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各项预算指标细化到责任人身上,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最后,应将各制度归结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应用信息化手段,调动每个制度的职能作用,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势必会产生较大波动。特别是作为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该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和进步。目前,改革仅仅初具雏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这更需要各级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继续努力,以期待改革成果的共享。

作者:崔云峰 单位:绥中县财政局财务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薇.从财政管理角度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6,5(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