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钻井 工程项目成本 风险控制

进行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的风险控制,能有效降低石油钻井工程项目使用成本,进一步保证石油钻井工程质量,以便增加石油钻井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石油钻井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石油钻井工程中受影响的因素,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有效降低风险出现概率和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1 石油钻井工程概述

石油钻井工程就是在专业人员及科学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下,利用专有的设备按照勘探的设计向地下钻进,而后将相关的测试仪器放入钻井内,进而用于采集录取地下地层的油、气等资料,一旦确定地下储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就必须建立油、气安全生产通道。石油钻井工程作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工程,是一项投入最大、耗资最多的工程,其中仅仅是钻井的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2/3左右,因而石油钻井工程成本将直接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效益造成影响。而且石油钻井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地层地质环境难以预测,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极易造成钻井成本发生变化,增加成本上升风险[1]。

2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2.1 自然风险因素

2.1.1气象条件

所谓气象条件就是指自然现象,具体指一个地区长久时间各类天气过程的综合体现。气象极具地域性,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气象条件。一些地域气象条件良好,自然灾害就发生较少,一些地域气象条件恶劣,就常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若是石油钻井工程在地域气象条件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就会导致成本上升概率增加,甚至给工程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1.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与石油钻井工程成本风险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地质类型、水文条件、岩层工程力学性质、地质构造等方面。地质条件直接对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效率及施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而石油钻井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地层地质环境难以预测,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极易造成钻井成本发生变化,增加成本上升风险。

2.1.3施工现场条件

石油钻井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复杂且工期长的工程项目,对施工现场条件要求比较高,施工现场条件不理想或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石油钻井工程成本上升。如施工现场交通不便,导致物资、材料不能按时达到,致使成本增加。

2.2 技术风险因素

2.2.1钻井测量

精确测量钻井能为石油钻井工程的提供基础保障。由于石油钻井工程具有特殊性,这就加大了钻井测量难度,对钻井测量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石油钻井工程又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钻井测量不够精确,给钻井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阻力,从而增加钻井成本。

2.2.2钻井设计

任何一项工程的设计都至关重要,石油钻井工程更是如此。钻井设计的科学、合理能为钻井工作施工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钻井工程属于地下工程,主要在地层中进行,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都非常先进,但是对地质地层状况了解仍十分有限,无法全面掌握准确的地质数据。还有就是人为因素,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设计存在不足或缺陷,这些均会造成钻井工程成本上升[2]。

2.2.3钻井工艺

石油钻井工艺十分复杂,导致无法及时得到更新,因而进行钻井作业时采用的仍是较陈旧、落后的钻井工艺。这些钻井工艺没有较高的先进性指标,其工艺流程也较为不合理,操作安全性也并不周全。这就导致石油钻井工程生产力低下,从而造成石油钻井工程成本增加。

3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措施

3.1 自然因素控制措施

3.1.1增强防范恶劣气象条件的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气象预报资料,以便合理制定防范措施。如酷热季节和低温季节,应提前做好降温防暑与保温防冻工作,并根据气候特点提前进行物资储备。

二是通过保险公司投保的方法,降低、转移风险损失。选择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让其负责并承担石油钻井工程成本风险,通过这种形式将风险转移,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是通过签订合同,分散风险。在进行工程合同签订时,应提出合同双方都满意的条件,并将发生风险双方分担比例明确在合同中,且合同双方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风险责任。

3.1.2加强认知地质条件

石油钻井工程施工前,必须充分收集施工区域地质地层结构数据,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对施工现场地质地层结构、水文地理进行详尽的勘探检查。然后对收集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为石油钻井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应加强钻井施工人员的对地质条件的认知,防止由于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而出现风险。

3.1.3合理选择施工现场,科学布置现场设施

石油钻井工程通常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若是不熟悉施工现场环境,就将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阻力。钻井工程负责人员必须先对施工现场环境有全面的了解,以合理选择施工现场,科学布置现场设施,确保钻井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技术因素控制措施

3.2.1加强提高钻井测量水平

石油钻井测量工作对整个石油钻井工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石油钻井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钻井测量前,应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钻井测量时,必须对周边环境与气候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而后根据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研究,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钻井测量工作。

3.2.2科学设计钻井与合理选择施工工艺

一是钻井设计是钻井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进行钻井设计时,必须按照勘探结果并结合相应的条件进行设计工作。保证科学设计钻井,从而降低钻井事故发生率,确保石油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是必须在制定的钻井方案中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并反复进行分析论证与经济比较,从而优中选优,以便达到减少工程费用的目的。并且应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合理控制施工材料。

3.2.3提高施工人员操作水平

施工人员是成本风险控制的主体,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石油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操作规章进行施工操作,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4 结语

总之,做好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改造,不仅有助于石油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石油钻井工程的成本风险,还能增加石油钻井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立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摘要从一个建设项目的立项至交付使用的主要阶段着手,较详尽地分析了各阶段存在的成本控制风险,并提出了控制风险的对策,力图对业主的成本控制工作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风险分析控制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全面开放的建筑业,行业的利益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成本的风险控制遂成了工程建设中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建设单位不仅要面对建筑的市场风险,而且作为国有企业必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社会风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风险控制,必须将风险成本纳入成本控制范畴,这样才能有效识别、规避、控制和化解风险。

一、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对项目考察不到位,仓促立项,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使得资产的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延长。

(二)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阶段应当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般在建设项目中设计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3%~5%,而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70%~80%。以往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工程招标工作中的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63号公告,新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自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程计价模式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以及建筑市场主体不很成熟的现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的承担的风险远大于施工单位。

1、招标工作没有简化,反而变得复杂,也造成了时间的延长。在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的编制具体计算繁而复杂,要确定消耗量和单价,还要计算优惠后的合理管理费和利润,且计算规则和传统的定额计价不同,有可能导致招标工作时间的延长,体现不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中的优势。

2、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单位的风险陡然增大。在原来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其量、价的风险承担是由双方签订的合同价方式来确定的,多年来,我国实际的建筑市场中往往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建设单位几乎不用承担市场的风险。现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明确提出了“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求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实践中往往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工程时间紧迫等造成招标人的“量”有误差,或项目特征的描述不准确,这将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索赔。同时,作为清单报价的一种技巧,不平衡报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投标报价中,给建设单位带来了新的不确定风险。

(四)合同签订中潜在的风险。新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原建设部等9部委制定,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新范本对工程中的造价、工程变更、新增工程、物价波动、保险及工程担保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该部分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较深、较广,若签订相关条款时,不够严密,将给竣工结算带来很多的纠纷。

(五)施工过程中新的风险。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在合同价款中增加暂列金一项,暂列金是用于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对此费用,有些施工单位觉得既已包含在合同价中了,就要千方百计的用掉,加之现场个别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了变更和签证越来越多,结算大大超预算。

(六)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结算较麻烦,容易产生纠纷和工程索赔。

二、针对上述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建设产品的技术工艺、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评价,编制的投资估算要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工程税费的政策性调整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要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决策原则,在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相互兼顾,优选出最佳的投资行动方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积极开展设计的招标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比较和确定,从而选出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如笔者在对国防工程的某技术研发中心大楼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设计邀请招标时,当时投标单位对基坑开挖的防水防渗提供了两套设计方案:一套是在基坑四周设止水帷幕;另一套就是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进行降水。本人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止水帷幕的造价180万元,工期100天;而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造价只有60多万,工期为80天。通过比较,建设方最终同意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造价也缩短了工期。

实行限额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将投资额分配到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保证投资额不被突破。目前,设计单位通过人际关系承揽设计任务的情况还不少,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设计深度不够、各专业之间冲突、图纸变更多等。采用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控制投资支出、降低成本失控风险的有力措施。同时加强设计概预算的审查,合理分配投资资金。

(三)首先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贯彻了国家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也是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是大势所趋。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可研中,就要合理预留工程的造价计算和招标时间,不搞“献礼工程”,确保高质量的完成采用清单计价进行的招标工作。

尽量完善设计,减少不确定设计,保证设计深度,避免较大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对清单编制单位(中介咨询公司)的选择要十分重视,最好通过公开招标,挑选两家资质符合、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分别编制,共同核对,从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保证清单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索赔。

对于投标方的不平衡报价,可在招标文件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制定严格的废标处理措施,如:可抽取一定数量项的综合单价和招标人的控制价进行算术平均值比较,对偏离平均值一定比例的项直接可认定为不合理报价,给予废标处理,对措施费部分亦可仿此处理。

(四)原范本是由当时的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主要是基于当时定额计价为基础,它与现在执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配套。新范本给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但要通晓《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计价规范》、《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保险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条例,并且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造诣,因此,我们在洽谈合同前,对相关的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储备,对物价市场、保险市场的最新情况要有充分的知晓,要设置严谨、缜密的合同条款,尽可能的回避风险。如:对保修金的退还时间,因工程的保修期不同,有2年的,有5年的等,对2年期满的可约定退还大部分的保修金,剩余的防水工程待5年后退还。若约定不明,施工方诉诸法律,则可能因合同的不明晰而败诉。

目前工程索赔是在采用清单报价后,施工单位获取最大利润的有效手段,施工单位投标工程,常常采用低报价、高索赔的方法。为此,在合同条款中要规定最高索赔限额和最低索赔起点,可参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工程索赔的最高限额超过中标工程总价的15%时,具体的索赔金额就有建设单位决定。同样也可以在合同中明示,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金额若在一定范围内,由施工单位承担,只有超过最低索赔起点的才能获得支持。

进行工程担保。为了控制工程造价风险,保证合同的履行,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作为工程的主要参建方的建设单位应积极响应,有效实施。

(五)据统计,在工程施工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资金的投入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资金控制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实际与招标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加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总监共同签字确认。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实施,并且要按月随时掌握控制项目费用额度。

(六)新的清单计价规范中,要求建设单位承担的“量”的风险会在结算中爆发出来,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项目特征描述不清会引来施工单位的高额索赔。因此要保证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要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竣工图一定要现场管理人员严格审查并亲自签字,杜绝替代签字,变更、签证、认价单应按编号顺序装订结算资料中,为减少纠纷和严格审核结算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审核竣工结算人员应尽量亲自到现场查勘工程的实际情况,将每道工序的施工内容充分掌握,仔细和施工单位的投标书进行核对,确定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究竟有多少,最大限度的减少索赔,控制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工程结算的审核如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一样专业性很强,建设单位若自身没有能力,也可以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审核。

三、结束语

建设项目成本的风险控制是一项细致、复杂、系统的工作,从项目的立项决策开始,经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建设单位必须与决策、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把风险管理和项目目标管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费用目标的实现,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总目标最佳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骆.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柯洪主编.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变电站 成本

变电站是整个电网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具有耗资巨大、寿命周期较长、结构复杂、占地大等特点。当前,我国变电站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已引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在全寿命周期的立项决策到建成运营,到最后报废的各个阶段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变电站成本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变电站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对电网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

变电站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变电站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正确的识别变电站项目的风险因素是控制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变电站项目风险是风险源的综合作用结果的总和,风险源是指各种风险因素,具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技术性风险和非技术性风险:

1 技术性风险

技术性风险包括决策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等风险。

1.决策处于项目的起始阶段,是项目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项目能否进行以及后续阶段的风险大小。变电站建设项目主要决策风险为:一是基础信息的可靠度;二是决策不科学、认识的片面性等。

2.设计是从技术及经济两个方面对项目全面规划的关键阶段,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所需资源的投入量,影响到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所以,在该阶段全面识别风险因素( 主要是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水平、设计依据选择的适宜性、设计审查及监督的严格程度) ,有助于降低成本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3.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施工方法、检测手段达不到要求等产生的风险,技术途径、工艺水平不成熟、设备材料不合格引起的损失。

2 非技术性风险

非技术性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经济风险、人力风险、管理风险等。

1.环境风险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是指变电站全寿命周期中很可能遭遇大自然的影响而造成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是指人们不断变化的行为习惯、社会结构的变化、价值观、道德、信仰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局变动、社会治安、文化素质等。变电站建设项目处于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项目实施的各阶段都与社会密切联系,其中包括与当地国土、环保、电力、银行及村乡组织等部门的联系。

2.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人们经营管理不善、贸易条件变化、市场预测失误、供求关系的转变、通货膨胀、价格波动、汇率及利率变动等原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在变电站工期这一较长的实施过程中,设备、材料价格上涨、贷款利率提高等都会增加变电站建设项目成本风险。

3.人是变电站项目经营的主体,同时是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和管理者。项目建设的全寿命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如项目的决策、设计及施工等。项目的决策、设计和施工质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的受到人员素质和责任心等的影响,而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规范、合同等要求,将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工作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而造成工程项目竣工时间延时、技术指标下降和成本超过概算等风险。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错综复杂,为使项目按目标如期完成,需要严密科学的管理。但由于在建设、运营等过程中涉及到的很多种管理,同时还要协调地方政府等众多部门及单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缺陷,给项目带来成本风险。

二、变电站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

认识到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就要想办法对风险进行控制, 主要方法有:减轻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风险自留等。具体到变电站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如下:

1 技术性风险应对策略

1.决策风险对变电站的后期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变电站投资决策阶段要认真进行市场研究,仔细收集基础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详实,对拟建变电站项目进行详细的策划,并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论证,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2.在设计时选用专业技术良好的设计单位及人员,尽量选择成熟、适用的设计方案,在选择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还要研究所有成本,将全寿命周期成本作为方案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建设成本和运营阶段的成本之间的比较分析,平衡建设成本与运营维护成本之间的关系。

3.应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和批准工作,充分考虑施工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等,选用成熟先进的施工方法。在设备材料质量方面,可以采取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等措施来降低设备材料质量风险,如:扩大设备材料入厂监造范围;加强采购合同的管理等。

2 非技术性风险应对策略

1.自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发生后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很大,应该针对变电站项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工期与计划,采取风险自留、风险控制的措施。社会风险的控制,就要求在变电站项目施工前与各相关部门协调一致,积极采取风险控制或转移措施,如:通过调查了解并熟悉周边环境,与当地居民多做沟通,争取政府部门、执法机构的大力支持等。

2.经济宏观环境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小,对变电站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也不大,在风险控制中要处理好项目的流动资金和备用资金,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应对。

3.人力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有:推进变电站选拔工作规范化,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选择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改善一线员工及生产骨干的待遇,维持好队伍的稳定性,尤其要保证关键岗位人员不轻易调动等。

4.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具有范围广、难以避免的特点。一是建议转变变电站项目计划审批高度集权的模式,加强计划的研究工作,从而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二是构建合理的组织形式,明确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风险是变电站建设项目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其发生的概率高、影响大,需要全面、积极地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控制这方面的风险。

三、小结

变电站项目是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影响着电网事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引进变电站项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还比较少,我们应在变电站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正确识别和评估变电站项目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风险控制,降低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变电站项目效益。

参考文献

[1] 路石俊.内蒙古500KV变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6月.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EPC项目 成本控制 风险管理

引言: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了规模化、数量化、开放性、拓展性发展趋势。而随着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行业出现了建筑承包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其中EPC总承包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模式,并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但是在此发展背景下,由于受EPC总承包自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EPC总承包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中成本控制风险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与可持续发展。

1对EPC项目成本控制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EPC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利用EPC总承包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受自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形成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具有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资金投入加大、工期延长、工程变更频繁甚至会产生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形成严重项目建设后果[1]。加之,EPC总承包模式多用于对外建设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行业的国际竞争发展。因此,加强EPC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提升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加大竞争优势。目前,我国风险管理扔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系统、规范、全面的防范体系。因此,对EPC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风险意识。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提升,其现实意义巨大。

2 EPC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风险形成原因

据资料整合与经验分析发现,导致EPC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EPC项目自身因素:由于EPC总承包模式通常应用与工程规模大、建设技术涉及领域广且工程项目整体内容较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且需对项目整体环节进行全面负责,而这一工程中存在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从而形成各种风险,如施工管理、合同、材料采购风险等[2]。其二,外界环境因素:由于EPC总承包项目工期长、其所用设备、材料较多,工程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受地质、水文、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不确性风险因素。其三,经济市场因素:由于EPC项目与承包商、业主、咨询单位、建筑单位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加之EPC项目最为一项投资活动,在激烈的市鼍赫中会存在一定的投资与利益风险,如政治、经济、市场等。

3 EPC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在EPC项目成本控制中,要想实现风险管理的优化性与科学性发展,则应依据存在的风险类型及时选用合理且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管理,用以化解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工作质量。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指,建筑项目某一环节或活动出现一定的风险作用时,如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应结合EPC项目实际情况(包括风险将带来的损失程度、有无可替代方式、控制成本利益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改变建筑项目活动方式或完全放弃该项目活动用以进行风险回避,从而降低成本损失。但由于风险回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且需对工程规划进行一定的更改,因此,针对一般的风险因素不建议选用风险回避方式进行风险应对。

3.2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被称为“风险接受”,主要是指当EPC项目出现一定的风险因素时,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自留方法通常需在EPC项目建设与施工之前,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一定的后备措施与管理费用,当发生风险时,利用以准确的措施与资金进行改善与补偿,从而保证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该方法主要应用与其他风险应对措施效果不明显或所需成本过高的情况,侧重于对不确定风险因素的管控,并常作为互补措施与其他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措施结合应用。

3.3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对EPC项目投资风险进行管理与预防的重要举措。风险利用主要是指通过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预测与评价,探寻风险中蕴含的发展机遇与潜在利润,并进行有效把握,分析风险利用价值,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利用,用以化解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结论:总而言之,EPC总承包模式以期所具有的集成性与高效性等特点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项目管理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明确EPC总承包模式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化解成本风险,降低成本投入已成为总承包商、业主以及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我国建筑行业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惠玲.浅析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

本控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01:22-24.

项目成本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财务风险 控制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房地产企业筹资难度和偿债压力巨大

房地产开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筹资活动是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促进房地产项目投资和再投资效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用于运转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有自筹资金、银行融资、销售回款三个主要方式,其他方式的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总额的10%。而销售回款中约有6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按揭贷款,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对银行的依赖程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的限制,欧美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多渠道融资模式在我国难以推广,加之国内证券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上市的限制严格,信托受限,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规模的不断增加和融资方式的单一使房地产企业在筹资融资环节上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求高

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活动是以资金为资本通过对项目投资的手段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战略决策和资金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房地产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要十分谨慎,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投资测算,从主观方面来说,不管是公司管理层还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走势和竞争环境的预测均来源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主观经验假设,因此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对投资成败有着不小的影响。从外部政策环境来说,投资决策中对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因素变化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这些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销售资金回收情况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收取决于销售收入额和其转化为资金流入的速度,资金回收是企业偿还债务和再投资的基础。销售收入的实现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和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影响,图1为2008年-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长率变化情况。

由图1可见,除去2008年度金融危机到2009年度房地产行业反弹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存在较大增幅以外,其余年度我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销售面积下降幅度和波动程度远高于新开发面积的变动程度,由此可以分析判断出,我国房地产的总体供求关系还是供应量高于市场需求。进入2015年以来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一边是高企的库存,一边是浓厚的观望情绪,不少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不足,在加上融资能力的欠缺和较高的融资成本,使其资金链越来越脆弱,而为了确保资金链条,这些企业纷纷降价促销,导致购房者强烈的降价预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已经不堪重压,面临破产。企业资金回收中面临的风险会直接导致资金链紧张,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采用加强销售战略制定和收款管理的双重机制,降低资金回流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

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应该在结合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把控。

(一)投资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整个投资项目的事前投资策略制定、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个过程,通过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管团队、建立科学严谨的决策流程、扎实细致的预算工作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非系统风险,因此科学的投资管理体系是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二)筹融资风险控制

根据房地产面临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可知融资风险把控是与投资风险控制密切相关的风险控制环节。从房地产经营的开发时序性来说,在投资策略制定后最重要的财务风险控制就是融资风险控制。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主要来源就是外部融资,而投资策略能否按步骤实施完全取决于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在健全投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资金平衡能力,将融资工作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节点。不仅仅是将成功实现融资作为主要目标,对于融资的偿还和再融资安排也要形成具有系统管理能力的体系,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投资管理目标,降低筹融资风险及整体财务风险。

(三)营运资金风险控制

作为房地产项目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及投资效果评价最关键的环节,营运资金风险控制始终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资金控制愈加规范和严格,房地产企业无法将所有的销售回款进行再投资或进行企业间拆借。因此,要控制好房地产营运资金风险首先要确保资金来源,加强回款管理保证资金回流速度。其次,在做好回款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营运资金滚动计划管理机制,确保对于项目整体投资策略的细化目标实现。最后,合理利用流动资金进行融资还款及再投资,实现项目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除了上述三方面在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的风险以外,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还面临着利益分配风险、内控管理风险等,虽然每个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有所不同,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风险控制,避免严重危机的产生。

三、房地产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投资预算体系控制财务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建设期间,一些预算及分析体系不完善的企业往往偏向关注项目开发进度及销售进度,对项目前期的财务测算及事中事后的财务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清算,造成整个投资失败。

因此,必须通过进行概率分析法和例举法在项目开发前期进行整体现金流量可靠预测,避免项目财务风险。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实时根据项目开发进度及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整体预算及资金预算,加强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把控能力,保障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保障职能。

(二)多方面开拓筹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结构

基于健全项目开发预算体系,通过对项目开发整体资金需求的分析,求出资金需求缺口峰值,根据资金需求峰值出现所处的项目开发阶段,考虑项目所处开发阶段对融资的局限性,客观分析筹资缺口,如果项目自身融资能力不足以满足,通过合理的方式寻求自有资金需求,避免筹资额度不足带来的财务风险。

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间的互相弥补,降低资金成本,消减获利能力风险。由于项目开发类融资有获取难度大、期限长、资金成本高的特点,而短期经营类融资有着易于获得、期限短、成本低的特点,因此通过长短期融资的高低搭配以实现长期融资为基础,短期融资为辅助,利用短期融资流动性强的特点,实现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之间的置换和互动,降低整体资金成本,减少偿债风险。

(三)增强流动性资金管理,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

房地产项目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为密集和持续,假如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资金投入困难的问题,项目投资很可能难以为继,严重时甚至会拖累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日常运营时,流动管理资金就更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加强各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

1.加强回款管理提高销售回款率缩短回款时间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销售回款是整个项目开发的命脉,销售回款的速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开发资金链的稳定程度及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营销与财务的对接机制,形成对销售未回款部分按期梳理和逐笔清理的具体措施,并制定合理的任务目标与具有激励性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回款比例。

2.经营性资金流入用于筹资业务有关的支出管理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筹资成本必然在其整体项目获利能力预期和项目投资评价中起到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项目进入销售期和经营期以后,将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用于归还融资本金,降低资金成本就成为增强项目获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经营性现金流入的类别来说,项目销售类资金流入虽然有着资金流入量大、回收期限短的特点,但其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在项目销售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去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销售资金流入,很可能出现过于乐观的判断和假设,在此阶段使用过多的销售类回款用以提前偿付筹资本金,极有可能使整个项目在市场波动或政策调控情况下面临开发资金短缺。而此部分资金缺口由于在短时间内需求量较大,难以通过短期融资来弥补,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针对这一特点,开发企业应当对销售性资金流入进行妥善管理,在较为理性保守的财务预测分析下,对波动性较强的销售回款和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类收入做好统筹安排,在优先保证项目开发和到期融资的资金需求前提下,再考虑提前偿付融资。

3.利用经营性资金盈余进行再投资管理

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性及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发展模式,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均会在其投资项目的中后期利用项目自身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主要的投资资金用途包括摘取新土地、为其他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持等,但是不管是摘取土地还是进行其他项目开发投资,其对资金的占用期限均较长,而且被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不确定性很强,在短时间内无法产生足量的现金流入。因此,从项目本身来说,对于利用项目盈余资金进行投资的控制应在绝对满足项目自身开发经营的前提下,利用多种假设及敏感性分析的模型同时对资金输出项目和被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预测,避免由于过度投资产生的资金流动性弱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