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第1篇

根据企业管理要求以及业务流程特点,进行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前提工作。工业企业设置会计科目,级次一般控制在3级。级次越多,核算工作量越大。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来说,会计核算工作量大,会计核算过程复杂。会计科目设置科学、合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来源:文章屋网 )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第2篇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内,成本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借助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相应项目的运行和管理。但是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体系不科学以及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较为常见,具体的成本监督管理模式和管控流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后续成本资金管理效率的优化造成影响。

一方面,成本支出项目核算存在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少摊、多摊以及不摊的现象较为常见,核算中贷款利息核算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整体管理效率的优化。

另一方面,在核算体系内依旧存在内部报账人员素质不达标的问题,相关内容不能落实到位,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因为对成本报账流程不熟悉,就会出现报账填写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失衡的现象,制约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1]。

成本管理意识有待优化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流程中,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限制,有部分工业企业对于生产成本和会计核算项目的完善意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认知不足,制约了科学化发展进程。多数工作人员认为成本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使其在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时缺乏相关部门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是,企业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监管体系也无法发挥其实际价值,因此会对价格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改进措施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管控机制,维护管理流程的实际效果,有效维护改进水平。在优化成本核算策略的基础上,企业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对应的管控标准,从内部监管出发,有效强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水平,并且营造出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氛围,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

优化成本核算策略

在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来建构系统化管控流程,并且制定更加顺应市场运行的成本核算策略。

第一,企业要针对成本会计管理出现的问题建立对应的管控体系,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符合预期,并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的成本核算控制流程。

第二,要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登记和汇总,并且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判定,有效结合计算机信息存储来共同完成数据分析,有效优化成本核算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2]。

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水平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的基本质量,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才培训机制,确保能优化人员队伍建设水平,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相关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水平,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推荐阅读《会计学硕士论文:成本会计相关理论论文两篇》

第一,要注重会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水平,积极采纳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并且借助新方法和新思想来合理性地提高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体系的实效性水平[3]。

第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并且建立完整的运行体系,确保能应用合理化的晋升机制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将业务发展、奖惩机制等项目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管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且确保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

营造发展性管理氛围

为了保证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价值,就要从发展性眼光出发,积极整合管控流程,并且创设良好的管理氛围,合理化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内部监管工作的基本效率,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4]。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根本动力。

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对管控流程和管理要素予以判定,合理性地提升成本管控效果,顺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在树立成本效益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实现各个部门的联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且为企业成本投入以及效益回报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烟草工业;物流费用;核算方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研究现状回顾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对物流成本核算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会计学界侧重于从管理的角度研究物流成本会计,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首次提出了物流成本冰山理论与第三利润源说,并明确了物流费的具体范围;专修大学教授失泽秀雄在其“物流管理会计”(1991)提出了物流管理会计,从管理控制的角度研究了物流控制会计;东京商船大学兼职教授汤浅和夫在其“物流ABC使用的方法—实现彻底的低成本物流”(2003)中,从物流管理流程出发,引入作业成本法理念,提出了物流作业成本法。美国会计界关注物流活动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研究,Pirttila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设计了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流程。

从国内看,物流成本核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也较少,对物流成本的定义也没有一致的结论,有研究人员提出改变现行财务会计成本核算方式的建议,通过设置“物流成本”总账科目及其“供应物流成本”、“内部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三个二级科目,也有研究人员提出双轨制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即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并行,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

二、构建烟草物流费用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一)物流一体化是增强烟草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即将生效,我国烟草面临着国外烟草巨头的竞争威胁,“卷烟上水平”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战略方向。十年来烟草物流的发展证明,物流一体化是实现“卷烟上水平”和“行业上水平”重要支撑也是行业物流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优化、整合资源的有效方式,通过物流作业链的流程管理,必将对建设高水平的烟草供应链物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减少无效作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必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挖掘利润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物流费用核算体系是物流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构建物流费用核算体系促进了物流成本信息的数据化。通过对物流成本及范围的界定,企业从流程的角度明确了在采购、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以数据、报表的形式展现企业物流成本。其次,编制物流费用报表为物流一体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物流费用按照烟叶、烟用材料、卷烟进行归集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公司物流费用总体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挖掘公司利润的第三源泉,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烟草工业物流费用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物流费用定义及核算内容

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印发烟草行业工业企业物流费用核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我国烟草工业采取狭义的物流成本对物流费用进行了界定,即物流费用是指卷烟工业企业在原料、烟用材料、卷烟成品等物资实体流动和管理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是装卸、搬运、运输、包装、储存等所耗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分类:直接物流费用和间接物流费用

2.核算对象:原料、烟用材料、卷烟成品

3.核算环节:采购、存储、销售、管理

4.核算内容:直接物流费用包含运输费、装卸费、保管费、保险费,间接物流费用包含两类:一是物流中心的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等,二是原料、烟用材料、卷烟成品仓库的仓管员劳保费、安保消防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二)物流费用核算程序

从上可知,目前烟草工业物流成本涵盖的范围较窄,从会计核算高效性与实用性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可以在借鉴双轨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基础上,不改变现有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对涉及物流费用的会计科目设置辅助项,构建物流费用核算体系。

1.深入业务环节,清晰界定物流费用。首先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深入业务部门了解物流管理各个环节涉及的物流费用,强化业务部门对物流环节、物流对象、物流费用的理解,确保明确范围、理解到位。

其次,在业务报销环节,业务员即可很清晰的划分该项费用是否属于物流费用,属于哪个对象的物流费用,以及归属于物流费用的哪个环节。

2.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设置会计科目辅助项。一是增加辅助项,【业务环节】分为采购、存储、销售、管理环节,【业务对象】分为原料、烟用材料、卷烟成品等。二是将涉及直接物流费用的会计科目设置辅助档案,采取辅助核算方式,在日常凭证编制中,需要区分【业务环节】、【业务对象】,如烟叶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仓库修理费、折旧费、仓储费等会计科目。三是在NC系统中对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分类,对涉及运输、装卸及仓库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分类及定义,明确业务对象、业务环节,实现系统自动计提折旧、自动区分物流费用与非物流费用、自动区分业务对象与物流环节。四是对涉及间接物流费用的会计科目不采取辅助核算,而是在核算时予以区分,核算时选择部门档案【物流中心】,具体科目见上所述。

3.生成物流费用报表.通过会计科目、业务对象、业务环节与物流费用项目的一一对应,在NC系统中开发物流模块,实现系统实时生成物流费用报表。

参考文献:

[1]张梅琳.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

[2]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2(12).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第4篇

一、费用核算

(一)费用要素内涵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将费用定义

为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并指出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还指出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能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人当期损益。

费用要素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同时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等。费用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费用中最值得加强核算的是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是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无论其所占比重还是其对经济效益的绝对影响额度都是最大的,是加强费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核心内容。其余的费用项目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生之时起应进行核算与控制。

(二)经营费用记录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

购建资产支出和非费用性支出。所有支出都应按支出发生的实际情况记录。其中,“经营费用”是指一定期间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济业务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或其他资产消耗,负债的承诺),即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从经营费用本质上看.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的各种支出,其不包括为清偿债务或分配收益而发生的支出。经营费用是广义的费用,既包括当期的费用性支出,也包括当期支出的购置各项资产而应当在以后各期计入费用的支出。经营费用的记录是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也是费用要素确定的基础。从经营费用的特点上看,其数据处理需要通过各个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账户归集、加工、分配、结转及有关资产账户记录、分配后,才正式计入费用。其中记入经营过程账户与记入资产账户的数据流向十分受人关注。因为记入期间费用、物资采购、生产成本不同于记入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而记人物资采购、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费用,与记入期间费用账户等纯当期费用相比,其作为各期费用的时间,各期费用额大小的影响也不同。经营费用记录处理好后,其有关成本费用的核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为成本性质的费用,即最终要记入某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以工业企业为例,有物资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设备安装中的成本费用等,通过对其分别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就确定了应该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从而确定了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这些经营费用发生,经过成本费用归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确认为费用,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管理费用等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期问费用不同,在经营中发生的要归集到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需要经过多次的归集、分配核算过程。而且,尽管其最终会进入“费用”而与“收入”配比,但是作为成本费用,目前还不能直接与收入配比,需要一个数据流转过程或多次转账过程。

整个流转过程对利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直接记入费用要素与先记入有关资产的成本费用再转入费用要素或多次转账之后才转入费用要素在时效性上不同,更要求反映与控制的有机结合。

此外,需要加强对费用要素数据流转过程的控制。这些成本费用中,物资采购方面的成本费用设置“物资采购”进行核算控制,设备购置方面的成本费用设置“在建工程”进行核算控制。相对而言,生产费用是最复杂、发生最频繁、金额最大的成本费用,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费用构成要素中的主要部分,而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价值消耗也将归集到生产费用,通过生产费用的核算,再通过“产成品”最后销售出去后而转入费用要素,因而对生产费用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费用控制

我国企业费用核算应以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为核心,并在费用要素形成过程全方位采取有力措施。

(一)强化企业单位制度规范建设首先,应完善会计核算规程。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企业应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的指导下,完善会计核算规程,规范地处理包括成本费用在内的经济业务,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其次,重点制定生产费用核算规定或程序。在拟定会计核算制度时,有步骤地首先重点抓好一部分工作的规范化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因为生产过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的控制环节,其成本费用的核算至少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中配合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企业制定好生产费用核算规程对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具有重要影响。最后,生产费用核算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会计理念,使会计核算与控制有机结合。

(二)切实实行责任核算责任核算是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的基本理念。责任会计是把会计核算资料同各有关责任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系统,也是强化内部管理而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成本费用的控制应当结合其发生地点及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进行考核。有效地责任考核需要责任核算提供资料。由于正常会计核算的连环记录具有的可靠性高于业务核算、统计核算,针对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实施责任核算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应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下,专门针对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生产成本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责任核算,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还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专门针对各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间接费用的归集,为产品生产明细账的成本核算服务,并为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上的责任核算奠定基础;进而拟定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

(三)采用作业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与控制、会计人员数量与素质均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责任核算。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以工业企业为例,实施中将传统上先把费用归集到部门,再把部门费用归集到产品的做法,改革为不仅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而且还按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进一步组织责任核算。为此,必须就生产现场的费用核算进行下述改革与重新设计:一是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还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与责任人,将责任核算引向深入。二是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记入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进行大范围的平行登记。先在制造费用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的支出在作业中心归集在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生产成本账户所属的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准确地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四是原始记录上,应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设置的责任中心的责任核算,从而提高责任核算的水平。五是生产计划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按作业中心设置的责任中心预算。六是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当打破过去单纯按部门配备人力资源的粗放体制,根据作业链、价值链等具体情况,考虑跨部门团队与部门团队冲突最小化原则,配备人员,安排工作,设置责任,进行考核。七是制度规程上,重新制定切合实际的核算与考核制度,并将其整合到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或会计核算规程中去。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范文第5篇

(一)落后的会计核算方式

许多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都还停顿在对总成本的核算,对沉没成本与不沉没成本、决策相对成本与不相对成本、对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等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缺少足够的掌握。落后的会计报账模式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水平下早已力不从心。此外,部分微小工业企业觉得自身的产品市场较为稳定,因此不必建立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样一来虽然有利于运营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是却不利于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监督与核算,当市场环境波动较大时,企业无法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二)成本管理系统行业特性不明显

在所有行业对成本管理的会计核算中,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最为繁琐的。工业企业的产品种类不仅数目较多,并且还经常会有跨期生产的情况出现。不一样的产品对于成本核算模式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对信息化成本管理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将成本预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控制与核算四种职能进行全面考虑。但是大部分工业企业对自身的成本核算特性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因而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也不一定能完全适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对于成本管理中的四种职能概念掌握不够清晰,致使问题一旦出现,企业无法及时作出相应有效的措施,导致最后损失或者停工等不良后果。

(三)成本管理权责不明

工业企业所包含的成本费用种类范围较广,并且各个企业都有其所使用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名目,因此导致企业在明确员工的权利与职责时难度加大。倘若企业中每个部门对于自身的权利与职责都不明确,成本费用的归类也较为混乱,这样一来就会对费用失去控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没有人来承担。此外,部分企业还无法实现全面估算管理,对于管理编制的工作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财务人员的敷衍对待,导致预算管理的存在如同摆设。最后,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得员工在面对成本管理问题时,都只顾及自身部门的利益,缺少大局观念,最终对企业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失。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对措施

(一)完善有关机构,配备相应人才

工业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将会计部门单独分离出来,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与生产科研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结合成一个事业部,将组织机构扁平化,对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提供及时的支持;对于那些较为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也应在企管部门的内部设立单独的管理会计岗位,而不是设立在会计部门内部,这样设立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好的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应是具备有综合素质的管理和经济人才,不但要全盘掌握熟知现有的管理会计学知识,还会对企业管理学、工业经济分析、经济信息工程和工业自动化等都要有所熟知。

(二)加强预算工作的开展

强化预算工作的开展,由工程学家、生产技术专家以及企管部门和管理会计人员一起进行全面工作的预算,防止生产经营者拍脑袋或者闭门造车的方式来对预算工作作出决策,为管理会计的经营成本管理给予及时以及真实的信息支持;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提高全面预算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应积极调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必要时还需借用外来力量来共同完成全面工作的预算。

(三)将内部作业成本和内部标准成本相结合

采取内部作业成本和内部标准成本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确保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发挥,实现对成本的精确化管理;简而言之,内部作业管理就是工业企业将顾客的订单作为开始,把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分解成多个作业环节,形成单个或者多个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包含了从开始的生产材料到最终产品形成的全部作业环节。产业链实现过程价值链,通过对生产动因与过程价值链的分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非增值的作业环节,相应的,对于增值环节,我们要不断增加其作业效率,降低资源投入。而关于内部标准成本理论的出现,正确来说,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由工业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与工程师工作合作的成果,这也是会计管理与科学管理制度第一次有了深刻联系,这种将两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终完全能够实现工业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精确化。

(四)设计相应管理系统软件

对工业企业具体行业进行分析,编制和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工业制造以及管理会计三结合的系统软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确化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其工业企业不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管理方式,无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工业企业发展的脚步虽然较为缓慢,但是反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新技术,这就要求我国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不仅要主动借鉴更加要积极的创新出适应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精确化的方式。

(五)制定管理会计的基本制度

不管是国家有关机构或者是企管部门甚至社会民间组织,都应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时刻跟进时代的脚步,与国际接轨,建设出适合我国特性的便于人才筛选评级系统与选拔人才的有效方针。同时笔者建议,我国在对学科方面的设计上,应该将管理会计与会计学科区分开来,并将其作为综合性经济学科来进行大力推广与发展。

(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加强典型例子的推动是动力

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与加强典型成功例子的推动是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动力。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管理会计运用良好的工业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奖励与政策优惠,进而提升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企业起到激励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典型成功例子的推动不但表明了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工业企业应用中有相对的成效,像之前“大庆油田”展开的内部结算工作以及“邯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广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都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积极的影响,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宣传功能,最终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企业的推广与应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