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text analyzes the current accounting courses and accounting accou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 between them. By the way it describ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ir own.

关键词:会计行业;会计科目;会计账户

Key words: accounting industry;accounting courses;accounting accounts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7-01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式项目。会计对象由六个会计要素组成的,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系统不断地搜集、加工、整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为了更准确的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变化,有必要设置会计科目来进行反映和监督。这些会计要素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其共性,又有其区别,会计科目就是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的确定项目,以此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满足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需求。

1.1 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了解会计科目体系及其内部联系,正确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有必要对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分类。

1.1.1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工业企业的成本类五种。资产类科目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分为现金及各种存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和产成品等。负债类科目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损益类科目包括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1.1.2 按隶属关系分类会计科目就其隶属关系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总账科目又称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总账科目的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由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子目又称二级科目,它是对总账科目作进一步的分类。它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比总账科目详细,比细目概括。并不是每个总账科目都需要下设子目,只有在总账科目所统驭的细目比较多时,才需设置子目。细目又称明细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为了详细、具体地反映总账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总账科目下一般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从属于某个总账科目,总账科目统驭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

1.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提供能满足有关各方面需要的会计信息,任何会计主体都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合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手法。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又要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设置出来的会计科目名称的概念要清楚,且能够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为了便于会计信息的综合汇总和分析利用,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了各行业的会计科目。各单位一般不得随意改变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核算内容和对应关系,但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对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名称,而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则要通过会计账户记录来取得。所以,设计会计科目后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会计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

2.1 会计账户的结构会计账户的结构,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的具体格式。由于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变动在数量上表现为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因此,会计账户在结构上分为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和“右方”,每一方再根据一定的需要细分成具体的栏目,用来分别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以及增减变动后的结果。

2.2 会计账户的分类由于一个具体账户只能记录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某一方面,而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所以,就需要一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来加以反映。

2.2.1 按经济内容分类会计账户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对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我们分成六大因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内容,都是由更细小的经济要素所组成的,因此必须为他们各自设立一类账户进行核算。

2.2.2 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账户按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在我国,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的口径规范可比,并便于国家管理部门的综合会综合分析,财政部对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国家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明细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纪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因而也叫明细账。明细分类账户由于其要求核算的内容非常的“明”、“细”,因此,为便于查考,明细账户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同时,如果一个单位某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比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将明细分类账户进一步划分为二级账户和明细账户。

2.2.3 会计账户的其他分类会计账户除了可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标准分类。按其结余额或发生额列入会计报表的种类,可分为资产负债账户和损益表账户两大类。按期末余额分类,可分为借方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和期末无余额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资本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集合配比账户、财务成果计算账户等九类。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点,在这里我只做足了一些很肤浅的自己的看法,其详细的内容还有待所有会计同行去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余采,王质莹主编.新编出纳员实用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本公积;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前言

资本公积为企业在发展经营阶段中基于外界捐赠、财产的重新估算增价以及股本溢价而构成的专项公积金。其同企业的根本经营收益并无关联,而是同企业的资本密切相联系的贷项。资本公积的形成需要投资方向企业投入资金,因此其所有权由投资方掌控,同时投资的金额将高于法定资本。我国近几年对于该项会计科目的研究内容虽较多,然而对其概念的界定却没有形成全面共识,各个业界学者则保持者不同的观点。本文由传统会计准则及其会计制度管理相关资本公积会计核算的实践业务囊括内容入手,进行了新旧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核算产生内容变更的相关比较分析,并探究了具体成因,挖掘了当前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包含的相关问题,对有效应对变更差异、合理解决资本公积科目问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资本公积核算变化

1.原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科目具体核算

原有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为一项较为特别的会计科目,其包含的核算工作内容类别丰富、较为复杂。设置则涵盖资本溢价、赠予企业非现金总体资产以及股权投资、外币折算与关联交易差额、转账拨款、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明细科目等,用于核算与之相对的具体事项内容。上述资本公积中他类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则涵盖现金资本的赠予、债务重组、公积转入、明确不能支付的相关款项等。

2.新会计准则资本公积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会计核算形成了显著的变更,同原有资本公积内容比较,规定进行了全面精简,只包含资本溢价以及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明细科目。同时贷方登记的相关企业其资本公积提升数、借方资本公积登记降低数以及期末的余额总量位于贷方,映射出了企业具体资本公积的实际总量。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资本公积会计科目实践核算的具体内容变更主要变现在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为减少的内容,即将六类非经常的损益会计业务进行了减除。为同国际领域会计准则操作体系实现良好的对接,其资本基金会计科目将不会囊括一些非经常损益的具体项目。即新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科目去除了政府拨付款项、外币具体折算以及关联交易的相关差额,授予捐赠以及企业债务重组的具体收入、应予以支付却不能履行的资金款项等。另外,新会计准则将资本公积之中的他类资本资本公积会计科目明细内容中的具体核算事项也进行了对应的简化。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也丰富了一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其中资本公积增加了资本溢价以及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核算明细内容。资本或股本的溢价会计科目,在核算阶段中,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一般类型企业资本溢价的核算、股份企业发行股票的具体股本溢价。同时还丰富了相同控制模式下,企业经营合并相应的资本溢价。相同控制管理下,企业经营合并构成了长期持续的股权投资,因此应于合并日依据获取的被合并对象权益账面体现的价值份额,进行长期股权经营投资的会计科目借记,并依据享有投资对象企业已经宣布却没能发放的各类现金股利以及资金利润,进行应收股利会计科目的借记。依据支付具体的合并对价相关价值,进行资产科目的贷记,也可借记负债会计科目,依据相关差异额度,借记也可贷记资本公积其中的股本溢价会计科目。当其中冲减有限,则需借记有关盈余公积,也可进行利润分配之中没有进行利润分配相关会计科目的借记。再者他类资本公积之中的核算项目内容也实现了优化丰富,主体包括,基于权益法规定核算模式,增加了长期的股权投资相应变动业务,企业自行应用的房产;通过存货转成利用公允价值原理进行计算的房地产经营投资项目业务;将用于出售的相关金融资产以及企业从保有直到逾期投资经营进行二次分类的具体业务内容;用于销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更新与贬值的经济损失、递延税包含的资本公积具体业务;基于权益结算相关股份的支付以及通过转换形成企业债券权益内容的明确等业务。

三、新旧会计准则下形成资本公积会计科目核算变化的根本成因

1.同国际准则全面对接,促进会计信息综合质量的优化提升

传统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体制令较多非经常出现的损益项目列入到资本公积内容中,囊括了捐赠授予的资本收益,企业重组获取的收益、政府机构专项投入款项、关联易存在的差异以及应予以支付却不能担负的款项内容。其最终目标在于预防企业、特别是上市股份公司进行的不良盈余操纵以及将会计报表非法粉饰的做法。当前,国际会计管理准则内容中相关非经常损益明确的定义为,企业通过非日常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动,包括流入以及流出,应将其认定为营业发展的收支内容。

2.将历史成本作为根本计量基础,剔除外币差额折算

外币资金的资本投入为非货币的投资项目,当企业获取投资方投入的外币形式资本时,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利用交易日,也就是期汇率进行折算,将不再应用合同内容约束规定的汇率进行折算。同时向企业投资的外币资本同对应的货币项目形成的记账本位币总体额度将不存在折算的相应差价。

3.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以及核算贴近国际领域,有效预防利润造假

新会计准则为贴近国际领域,令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增加了股权的长时期投资、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保有直至期限规定的投资、可进行出售的相关金融资产以及可变化成债券的相关科目,丰富了项目内容。该类新增项目之中包含有关资本公积会计核算科目的内容,具体目标则在于预防公司利润造假,导致其虚增以及虚减现象。一旦投资价值形成了变更,倘若令相应的价值变更归记到公允价值损益之中,将会令公司利润形成波动,并较易变成一些公司企业为实现利润的虚增与虚减而应用的不良手段,为此应令其归入资本公积之中的他类资本公积科目内容之中。

四、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为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将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优化变更,对提升会计信息总体质量水平极为有利。我们只有科学探寻新旧会计准则的存在差异,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方能优化会计准则的完善发展,令其指导企业、单位的经营建设,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第3篇

(一)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改进现行国有企业基本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财政部关于基本企业会计的制度和规定。会计科目应按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设置,并设立往来账,便于以后查询资金支付情况。进一步改进企业会计制度,应关注项目的合法性,对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要使其进行办理合法合规后,方可核算。

(二)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的内控机制

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降低会计风险,监督很重要。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会计人员对于日常自用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审查,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办理,并让办公室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出具固定资产验收单,以便日后核实,避免固定资产的丢失。入账“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日常累计折旧,不能直接列支“管理费”科目。工程计量支付前,工程技术人员在最终审核好工程进度款后,财务部门应对工程进度款进行事中审核,同时外聘一些专家人员进行确认,保证国有资产有效使用。不管是开工预付款、工程进度款,还是竣工结算后的保留金的支付,能确保及时支付。

(三)规范会计核算成本企业发展

成本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首先,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运输成本的构成要素分别进行会计核算,针对各项项目的费用建立数据表,对每月和每年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对比,监督企业的成本支出情况。其次,还要明确企业会计成本责任,对成本支出和财务支出专门登记造册,提高企业成本运行的规范性。

(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健全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平时应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财务人员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处理,对会计、审计、经济业务分析、税务等相关知识熟悉之外,还应学习工程造价学、工程预算学等。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应该选择那些自身素质较高,适合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同时还应加强在职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其他不同的是,它还涉及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内容等。这些财务专业知识比较复杂,未学习过的会计人员不易掌握,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意

义首先,为了科学地计划、组织和管理财务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必须利用财务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计划执行过程所体现的资金和资金运动进行科学的,严格的核算和监督,保证财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随着我国各行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的改革,企业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会计核算的新变化适时调整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而建立适用于本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三、小结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新制度”),该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以及会计要素的报告等方面作出了改革,并保留了原制度的合理部分,促使新制度更加全面。此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适应财政改革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要点

1.1会计核算基础变化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作出了变革,要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收付实现制适用于财政拨款的公益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适用于非财政拨款的经营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其是指按照单位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1]。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了解自身经济运行规律,划清经济活动性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以此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地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

1.2资产核算变化

新制度将原制度下11个资产类会计科目扩展为17个,新增“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资产损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等科目。新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调整为通用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与原制度下规定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的入账标准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一做法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现状。同时,新制度还要求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量同类型物质,即使价值不满足入账标准,也要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2]。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利用“累计折旧”进行核算,计提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但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别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不能计入支出项目,而只能反映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用以反映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占用额,即“虚提”折旧。在无形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引入了无形资产分期摊销方法,消除了原制度中一次摊销法的弊端[3]。

1.3引入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

新制度将年末仍未完成的项目和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结余资金统称为结转结余资金,根据资金性质与用途的不同,划分为财政结转结余、非财政结转结余两个科目,用于取代旧制度中的“事业结余”科目。新制度在分开核算“事业结转结余”与“经营结转结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更加具体地划分结余,并要求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只能结转下年或退回财政,而不能参加结余分配,这对于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制度还要求独立核算财政补助支出,将核算信息反映在“事业支出”科目的明细科目中,进一步规范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1.4财务报表体系变化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用以反映财政资金拨入和支付情况。二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进行了改进,要求分别列示非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负债或流动负债,取消了原制度中列示的收入、支出项目;三是,对收入支出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7个方面披露信息,使年度结余按照资金类别分别列示,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新制度实施后,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收入支出科目的日常核算工作。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

2.1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

事业单位要以新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单位财务核算状况,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制定会计核算实施办法和具体操作事项。在会计核算实施办法中,要明确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年终结算、财务分析等工作要求;在会计具体操作事项中,明确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依据的具体内容,根据本单位组织结构、经济业务性质以及会计核算需要,在依照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设置二级和三级核算科目,编制明细科目表。在年度决算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清理结算本单位各项收支、货币资金、往来账款、财产物资等项目,按照决算编审工作规定办理年度结账、上报决算。

2.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对电脑、空调、复印机、打印机等日常办公类固定资产,应选用年限平均法;对不常见的固定资产,可向财政国资管理部门上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系数,得到批准后可使用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其次,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的管理制度。若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专业性资产较为复杂,应当设立专门的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价值及折旧进行评估。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监督,防止出现单位人员随意处置或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情况。最后,加强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科学决策,避免事业单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资源浪费。

2.3做好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规范。首先,做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月度、年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明确编制公式,即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负债额。在编制时,根据新制度要求不予考虑收支部分的内容。其次,做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全面反映本单位在经营和投资时的现金状况,为估算和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提供可靠依据。最后,事业单位要健全财务报表机制,明确各个报表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以及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规范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事业单位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新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新旧制度的区别,转变会计人员在旧制度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更新会计人员的工作方法,确保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还要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加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建项目的核算工作,与资产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保证资产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事业单位要认清新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核算科目、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作出的变革,了解新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规程,加强资产管理,从而确保新制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淑君.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4(8).

[2]武静.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2).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范文第5篇

关系如下:

1、会计要素又称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报表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2、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所以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构成的基本单位;

3、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构成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