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训练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 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
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
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
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
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
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
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Rud 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2001年底,我校作为教学实验学校加入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香港大学言语与听觉科学系、香港保良局余李慕芬纪念学校合作的《弱智教育语文校本课程编制与教学实验》的研究与实验,此项研究与实验的成果――《语文教育套件》现在已经投入使用阶段。该语文教育套件以人为本,以智障学生的生存需要和融入社会为课程之本,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套件的使用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尝试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教材结构弹性化,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了联系与整合,试图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需要解决的生存问题,为他们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一、生活化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一大主调。当今智障教育教学在内容上更强调贴近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实践,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和难易适中。帮助智障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活,是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目的上我们应着重培养智障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为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活,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为达到《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中“生活适应”的要求,在《语文教育套件》的使用过程中,我从与智力障碍儿童有最直接关系的内容入手,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学中重注教育训练,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例如《打电话》(主题为“做个好市民”下的课题“以礼待人”中的一个小单元)一课,在学生已学习礼貌用语的基础上,教学生学说句子结构为“谓宾”的句式,学会打电话,并要求学生在通电话的过程中学会使用“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这样,在手、耳、口不断地参与活动的训练中,学生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还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生活中所需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弹性化的教材结构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新型意义上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单元综合课是指某一单元新授环节(即连续一组课文的教学)结束之后,指导学生对该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综合训练,以巩固知识、综合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智能与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我按照班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认识接受能力和保持记忆的最佳时限,以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单位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学生进行综合教学,将单元知识、技能与本阶段经历的其他相关学科和活动的学习经验综合在一起,对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在新情境中的综合运用机会。学生在单元综合课教学中,好比是爬坡后,找到一块平地进行放松,愉快地回味爬坡的体验,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情景、言语、交往再现,并且得到老师及时的评价和矫正。例如在讲解完《常见水果》(主题为“常用物品”下的课题“我的物品”中的一个小单元)后进行的单元综合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摸水果、观察水果、品尝水果、制作水果拼盘等环节,灵活运用操作、讨论、发现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中,既从多方面感受了教材,接受了信息,又补偿了感知和动作缺陷,发展了观察、语言表达、小组协同合作等能力,在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还得到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整合
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语文教育套件》的使用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一些社会道德教育、学科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穿插一些常识、数学、美术、音乐、劳动技能等学科知识。这样学科内容的横向交叉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的。教师以语文学科为主线,把相关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处理好多种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例如我在《常见水果》的单元综合课教学中,安排百宝箱中摸水果、观察水果、品尝水果等活动,穿插常识、美术教学,如游戏《摘果子》有数学中的点数和口算,制作水果拼盘是劳动技能展示,等等。
在使用语文教育套件的过程中,我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将实施的主题和内容,应用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能力建构课程体系中,以此发展自己的校本课程。
2.确定单元综合课教学目标时,应以随题目出现分步认定目标为主,多采取先进行训练再认定目标、总结规律的方法。
3.在安排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促进和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3]何金娣.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关键词]自闭症 自闭症机构 理念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27-01
自闭症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医学、教育、心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治疗研究也经历了从医学理念向教育理念的转变。目前,我国学前阶段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普通幼儿园随班学习、公办(含各级残联主办的康复中心)和民办训练机构短期安置。[1]然而,自闭症至今尚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保障范围,患者的康复教育也未被明确列入中国残联的工作日程。事实上,除少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能够随班就读外,大多数学前自闭症儿童只能走入机构接受培训。而机构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关乎到能否满足家长及儿童的各种需求,但当前我国学者对于自闭症机构办学理念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自闭症机构的发展状况
李敬(2009)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目前我国各类民间自闭症服务机构超过400家,年龄分布显示,自闭症民办机构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龄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学龄阶段的特殊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管辖下的公办学校融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在参与调研的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机构是由自闭症家长,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创办。[2]魏爱棠(2004)对自闭症机构现状也进行了相关研究。[3]整体上来讲,目前国内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在学龄前一般接受机构的培训,而到了学龄期,有一部分儿童能够随班就读,大部分儿童只能进入培智学校或呆在家中。
二、自闭症机构教学理念研究
(一)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研究
綦琪(2008)通过总结对比国际、国内机构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及服务手法等内容,探索非政府状态下自发型自闭症服务机构的发展之路,并提出了自闭症机构的宗旨理念和机构的目标:一是为自闭症儿童在提供训练、治疗的同时,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特长),让他们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怀。二是为自闭症家庭建立更多的联系。同时,提供给自闭症儿童父母更多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 给予他们疲惫的心灵以慰藉。三是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关怀与包容,运用可能的资源让社会认识自闭症,给自闭症患者以公正平等的对待。四是为自闭症治疗召集相关的专业治疗人士,并为他们相关方面的研究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让自闭症在医疗上的发展持续不断。[4]徐爱平,薛鑫(2008)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5]由此可见,自闭症机构的办学目标不应该只是单纯着眼于训练,同时还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家庭的需要,机构的办学理念也应该考虑到儿童、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自闭症机构中家长需求研究
目前对自闭症机构的研究也逐渐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例如林云强等(2007)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6个康复机构中近6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内部与外部需求众多且极为迫切,主要表现在:需要机构教师的长期帮助;希望设置更多的自闭症儿童疗育机构;提供医疗补助与更多的咨询信息。[6]吕晓彤(2005)通过对机构内接受指导的200名母亲进行问卷式调查,发现母亲们对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以及对儿童的将来有极大的不安,却找不到可以咨询的机构,这是母亲们育儿苦恼的最大原因。接受指导训练,回到本地后就有可能进入小学上学,这是自闭症儿童母亲们的最大的愿望。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能够入幼儿园、进小学是母亲们最大的需求。其他,如孩子的语言指导、与别的儿童的交流、集体活动的规则学习等需求也很高。[7]由此可见,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能够在机构缺乏、训练却要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坚持对自闭症儿童的长期教育与训练,从而有可能使自闭症儿童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自闭症儿童是特殊中的特殊儿童,但他们还享受不到残疾人的特别待遇,因此,自闭症机构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当前的情况看,自闭症训练机构援助家庭,面向广大家长,提供系统、科学、通俗、可操作的实用性教育训练方案,已经成了提高我国自闭症康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来看,还应不断丰富对自闭症机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证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梅.关于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教育安置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4,(10):30-32.
[2]李敬.大量民间机构涌现 服务学前自闭症儿童[N].人民政协报,2009,(04)C03.
[3]魏爱棠.群体需求与环境资源的失衡——关于民办自闭症教育生存状况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
63-66.
[4]綦琪.浅谈中国非政府体制下自闭症服务机构的发展之路[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08):34-36.
[5]徐爱平,薛鑫.关于中国民办自闭症服务机构改进的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5):97-99.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康复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
特殊儿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语-语言干预意识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大,错过言语-语言干预的最佳年龄导致干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
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高消费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包括干预的场所和干预设备,内部资源包括言语-语言干预课程及专业的干预教师。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
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的特殊性、干预训练的阶段性和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同时,言语-语言干预中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特殊教育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无法为言语-语言干预提供设备,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既注意课程门类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大体一致,又注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增设专门课程,但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现今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内容,语言康复内容普遍缺少内在连续性,且内容的编排体现不出“康复与教育结合”的语言康复思想。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对象范围的扩大,言语康复需求和康复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程度还不高,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开始于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
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态度和对康复训练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到特殊儿童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西部地区,专业人员对家庭定期培训或入户指导的条件不具备,在多数地方即使设有专门进行家庭指导的人员,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内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问题。
二、培智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未来展望
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转型。
(一)在政策层面上,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
自我国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来,普通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它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复技术上都已达到成熟。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落实国家的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任教、任职,帮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到东部地区进行进修,共同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康复中心的建设。
康复中心是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康复中心的设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康复活动的开展以及康复的成效。康复中心建设是进行特殊学校进行康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康复中心的言语-语言康复的仪器、辅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复必备的条件。其次,康复课程、教材、诊断评估测量工具、图书等是进行康复的软件设施。第三,是对中心科学的管理机制,康复中心的正常运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心的仪器保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与医院或高效的合作。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康复是借鉴医学领域的康复理念,医学领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能够获得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改善教育与康复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开展了关于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专业,加强与高校的和做能够获得专业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指导,同时,高校开展的语言康复是从教育训练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去找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方式。
(四)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培训。
当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语言治疗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还正在发展之中,语言康复师的短缺与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开展了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学校康复的经验。同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构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对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知识也要兼顾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向“双师型”的转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
(五)开展家校合作的康复模式。
关键词:智障学生 个别化教学 策略
智障学生在生活中的频遭失败和挫折,不仅仅因为他们智力缺陷,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与人交往的礼貌习惯,比如,对他人的言语缺少反应,他人向其打招呼时没有应答,或者勉强答之;对长辈不尊重,不主动打招呼;与他人说话时不能认真倾听,常随意打断或插话。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周围人对智障学生的接纳程度,妨碍他们的发展。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他们了解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学会并运用一定的礼貌用语和懂得交往礼节,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概念,了解要求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的总称。个别化教学主张把同一班级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区别施教。其实质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注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个别化教学介于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之间。个别教学是师生之间以一对一的方式、面对面进行的教学,它与班级教学相对。个别化教学要通过创设一种适合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促进自我实现。
二、多渠道引导
智障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长期坚持的教育训练过程。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由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参与、支持、协作。因此,我们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达成共识后,明确一段时期内学校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在家庭与社会多方提供教育环境与支持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还在各班教室创办礼仪教育角,开展礼仪班会、五星文明班、礼仪小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每人每月的礼仪训练目标进行展示,使礼仪教育的宣传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科任教师参与的领域教学训练也有效地促进了礼仪教育中相关技能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促进礼仪技能学习的有效推手。
三、转变思想,端正态度
智障学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或者发展不足或者迟滞,使他们在认知与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情绪等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受到局限。这给教师的教学增添了很大难度。为此,教师首先应对智障教育的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教师应看到智障学生仍然存在着潜力。再次,教师要倾注真挚师爱。相对于父母的爱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的升华了的爱。这种爱包含着一种社会责任感——能为他们适应生活,自食其力打好基础。
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按照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就行了。然而在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时候,很难找到能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系统的教材。教师在制定好智障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后,必须根据计划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的来源不局限于课本,凡是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材料,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加以利用。教师必须对所选择的教学材料进行重组,使之结构化、意义化,成为能为我所用的真正的教材。智障儿童自身的障碍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许多普通儿童不需要学习就能懂、能会的东西,他们却需要不断地重复学习才能掌握。重复学习的次数多了,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无趣,变成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可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来呈现教材,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学习。
五、开展多形式的训练
班级教育是推动、落实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基础阵地。礼仪目标确定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促进礼仪目标的达成。如情境模拟、教师讲授、模仿训练、活动实践、日记交流、辅助支持、简化练习、展示培训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愉悦自信的情感体验,使每位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六、个别化教学效果的评估
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学中,最后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但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个别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和方案,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学效果评估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否切实契合了智障学生的需要;第二,给智障学生制订的短期目标是否完成;第三,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何种问题;第四,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的新的想法。评估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从而在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有效性。
七、结束语
在特殊教学学校中,智障学生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尊重智障学生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家校结合教育的主导者,并关注个别差异,以个别化教学促进智障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民,胡芳.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及实施策略[J].社会福利.2009(10)
[2]张文京著.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