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高低、经营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重要。本文就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使用、合理购置,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务必要按照“效益优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来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验收、计划、发放、入账、订货、建卡、采购、报废处理、登记等工作,并且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切实起到使用维护管理的责任。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日益加快,一方面,能耗更小、性能更优、技术更强、生产效率更高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这样就大幅度削弱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另外一方面,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造成了较多的问题。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低下,有些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技术性都较高,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技术维护、专业的人员配备,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在购入了先进的固定资产之后,就陷入到了闲置使用、低效运行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会起到削弱作用。
3.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甚至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时,容易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众所周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繁多,由很多科室和部门负责管理,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区分,也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准确划分;另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换或搬迁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这样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指派专人来对企业固定资产账目予以负责,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大大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各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环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多以“人盯人”的监控方式,效果较差。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都统统实现,能够进一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出现一笔固定资产的变化,都要及时将其输入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向企业管理层展现。企业管理层随时登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固定资产的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此外,企业还可用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一级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专人负责,二级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应该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各科室建立台账。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大型设备,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推行“谁使用、谁负责”。
4.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关键。施工企业应该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让企业发展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有机融合,倡导公正公平、团队精神,建立一个理解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酿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单位文化。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经济法规法律、施工技术、设计技术、项目管理等知识,融经济知识与技术于一体,这就离不开高素质造价审核师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基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定制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团队精神、职业操守、道德水平和适应工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吴琳.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01):111-114.
[2]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03):120-124.
[关键词]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31-03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先行部门,而水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业是利用船舶等浮运工具在水上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以及利用码头泊位为水上客、货运输而进行旅客接送与货物装卸等营运生产活动的行业。由于水运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较大,水运企业对其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尤为重要。
一、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水运企业为完成运输功能,必然要拥有大量的运输设施(航道、港口等)、运输工具或装卸机械(车辆、船舶、吊车等);另外,企业的日常管理也需要一些办公设施,如办公楼、电脑等,这些都形成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直接参加营运生产过程的运输船舶、辅助船舶、港务设施、库场设施、运输车辆、辅助车辆、集装箱及其他设备,在营运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通讯设备和维修用的机械设备,作为营运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的房屋及其他建筑物,以及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使用的办公设备。
固定资产是水运企业进行水运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如下特征:
(一)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固定资产能多次参加生产经营过程但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随着磨损以折旧方式逐步计入成本,转移到水运产品的价值中去,并通过水运收入实现回收,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用回收的资金再进行购置,在实物形态上进行更新。
(二)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
只有那些具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才能作为固定资产。
(三)作为劳动资料的固定资产,具有劳动手段的职能
作为劳动资料的固定资产,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装卸机械,只有在港口企业安装完毕投入生产使用时,才属于港口企业的劳动资料而列作固定资产。
二、水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水运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营运状况,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周转,加速资金的流动,对于企业的营运能力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是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收回投资,避免潜亏挂账、虚盈实亏,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体体现为四点:
(一)水运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特殊性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从资金分布及构成方面来看,水运企业固定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并且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具有移动性。从成本费用的构成来看,固定性费用较大。水运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保持必要的港口通过能力与船舶运载能力,使货物和旅客在方向上和时间上得到运输保证。为此,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以及其他为保持船舶与装卸机械正常营运状态而发生的费用等设备性费用相当多。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水运设备、设施,增加水运产量,控制燃材料消耗和各项费用支出,是水运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比一般企业尤为重要。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改善财务状况的需要
水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运营能力,而且能够在财务工作中体现其意义。财务工作体现了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为此水运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用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方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监督、科学管理的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水运企业整体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弱
一般企业更多地将其关注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旦投资购置设备后就忽视了对其后续的管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产出效率比较低。
(二)固定资产计量不规范
第一,企业财务工作者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不及时登记明细分类账,导致账账无法核实;或者疏于盘点工作,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造成固定资产账物不符的现象。第二,不能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或者折旧方法不合适,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三)公允价值不当运用
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是否满足以及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等问题都需要财务人员做出专业的判断。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因而企业可能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年限,通过控制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在水运企业中,固定资产比重较大,公允价值的不准确,将会造成企业不恰当的计量。
(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管理环节存在制度缺失,如缺少报废制度。有的水运企业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残值处理,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残值收入,管理部门无法提供完备资料。在水运企业中,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残值收入是非常大的,但其残值价格没有客观的参考标准。二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人奖惩制度不健全。三是不能与时俱进地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有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形同虚设。
关键词:固定资产 改制企业 管理
固定资产在改制企业中占较大比重,特别是以土地出让金形式取得所有权的不动产,更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沿用国有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从购置到处置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为此,企业要通过引进切实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了解新增及现有全部资产状况,避免重复购买和浪费;对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低的资产进行处置,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安全,防止管理漏洞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
一、改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企业的阵痛,也是职工的阵痛。在资产上交接不清,甚至没有交接都直接影响着改制后的管理,造成目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制度不完整、不细化
改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年未变,实际工作中照搬照套改制前制度,不与时俱进。
1.固定资产标准不统一。按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将一些价值较低的资产,如打印机、活动硬盘及办公桌椅等的购置金额直接从当期费用列支,这样的确带来核算上的便利,也可一次性税前列支,但在资产的管理上会出现问题。首先,对这类资产是否盘点存在两难。若进行盘点会导致账实不符;若不盘点,长期数量的累积会在总金额上构成资产流失。其次,这些账外资产显然处于失控状态。因为责任人或管理部门的缺失,极易造成公物私存、重复购买,甚至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后果自然是企业资产流失,支出增加。虽不是大额支出,但蝼蚁虽小可决堤。
2.盘点制度执行有瑕疵。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对盘点有明确要求,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保证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核查,企业资产的管理档案过于依赖财务部门。集团公司拥有大量资产分布在分公司、子公司,盘点时间的不统一也会造成企业资产不实。改制前是国有企业,母公司实为管理单位,虽各为法人,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主管单位将资产在各公司、各部门之间调拨较随意,特别是汽车、电脑这些移动性强的资产,有时领导一句话就变了主人,没有使用“固定资产调拨单”的正规手续。比如母公司搬家时,拆下的空调、旧的电脑甚至办公桌椅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直接拿去下属公司使用,母公司方提足折旧不清理,下属公司方嗟来之物不入账;改制后的员工虽改变了身份,但作事的风格延续了下来,加上离开的员工根本不进行交接,如果母、子公司的盘点时间上也不统一,必然造成一方盘盈、一方盘亏。那么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责任、分工不明确。改制前使用的是手工记账,财务部门根据领导签批的报销单内容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及留存卡片(单张),这些资料自始至终在财务部门保管。财务部门既是资产的核算部门,也是资产的管理部门。资产的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对资产的情况及责任一无所知。改制后集团公司上了NC系统,录入原始数据建账的工作量相当大。加之财务人员对系统的不熟悉,所以在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时,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就没有再建立卡片。系统按录入卡片进行折旧计提虽没有问题,但到年终结账时,固定资产模块总账、明细账不符不能过账,而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在改制时由使用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做了处理,只是财务上没有消账。因为资产的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使用部门分工不明,处理资产问题时衔接就不到位,时隔数年后信息不全根本无法做NC初期的卡片录入工作。为了账账相符,会计人员只能做打包处理,将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按总金额录入一张卡片。一卡多物,带来处置时不能对号入座消账,还要进行资产拆分的二次工作。
4.预算制度缺乏刚性,考核不严,导致流于形式。重要购买只要有签批立即办理、重大购买没有董事会授权或集体决策,不考虑预算有无或金额大小。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不动产,往往因为是总经理的需要或董事长的意见而进行预算外购买,以年底作特别事项说明或调整年度预算来动摇预算的刚性。企业不是用预算来控制成本,而是用调整预算来向成本妥协,导致员工对预算的执行力产生怀疑,做预算时马虎应付,执行进程中不以为然。年终对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也仅限于是否完成收益指标和有无工作差错,预算内执行不列入考核范畴,考核缺乏全面性。另外,预算外购买特别是领导层的预算外购买,影响到公平、公正原则,动摇员工对企业制度严肃性的信心。
(二)固定资产核算对新准则采取回避态度
改制企业净资产中有实际意义的就是固定资产,因为投资类基本上是损失无收益,否则也不会进行改制。固定资产中不动产又占相当大比例,基本是体制内划拨性资产,改制后以土地出让金形式取得。随着近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经大大低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甚至有二十多年前的房产已提足折旧只剩残值,事实是身处闹市区而不断升值,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这应该也是“账实不符”。还会将资产报酬率虚高或资产负债率虚低的错误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对于闲置房产用来出租的部分,集团公司有的企业转入了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价,但仍提折旧;有的企业仍然沿续固定资产核算,没有转入投资性房地产。且不讨论由此带来集团公司报表的统一性问题,这样的处理也不符合准则要求。
(三)资产报酬率过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有企业因为发展遇到障碍才会改制,但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优良资产。企业改制后如果不能善用资产,又没有先进的技术,那么改掉的只是职工。相对于庞大的资产,租金这单一来源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对发展的要求。用租金收入来养活为数不多的职工暂时来看是可行的,但没有盈利能力对企业则是致命的,资产利用率低下是其中主要因素。没有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报酬率过低,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内部审计程序过于简单
企业内审部门每年会选择几个不同的专题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是其中之一,且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内审部门的专项审计不能保证定期进行;内审过程与盘点类似,受人手限制,对添置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忽略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是否经过适当授权审批,没有突出内部审计的再控制作用;对管理漏洞的整改措施忽略跟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审计程序的不完整。
二、加强改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参考准则,以本企业固定资产构成来具体制定入账标准。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不多,标准可以制定地宽泛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价值高、类目多,可从标准上加以制约。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办公类产品价格趋低,但从使用价值上做为固定资产管理更为合适。特别是数量大的批类购买,总价较高,更应慎重对待。对价值低但数量较多的办公设备、设施,虽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也应设置低值易耗品备查薄进行账外管理。
(二)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定期盘点制度
集团公司提倡母子公司调剂使用资产,合理配置节约成本,这使定期盘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盘点上不仅要横向定期,还要纵向定期,时点的统一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母、子公司及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固定资产,必须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调入、调出单位均经签字确认、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并交由财务部门调整有关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同时更换粘贴卡片,卡片上明确使用人、责任人,做到账、卡、物一致。对盘盈、盘亏及损坏的资产应填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固定资产报损表》,详细注明原因。母、子公司财务人员会同有关人员查明原因,排除非责任因素后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罚。对盘盈要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同时由申请人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经部门领导、财务部门、主管领导签批后执行账务处理。
(三)明确责任、分工
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变动、处置或报废,涉及到核算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每一个职工。资产使用部门要完整、规范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保证档案与实物之间完全相符,如不相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请处理。财务部门作为核算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同时与管理部门档案相符,并共同对卡片的制定和准确性负责。严格来说卡片应一式四份,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使用部门各执一份,另一份随资产粘贴,并保证在固定资产要素变更时随时更换。固定资产发生毁损或需要报废时,使用部门要立即向资产的管理部门报告,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责任人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经鉴定后报财务部门,同时办理报批手续,经批准后及时消账,保证账、卡、物相符。闲置资产进行封存管理,仍列为盘点对象,避免资产流失。
(四)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在每年年末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方案,由部门领导审核后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与人事部门沟通,考虑新进人员、升职人员的固定资产配置。大型购置须经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经集体决策后方可编入下一年预算。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没有特别情况,一律不得超预算执行。如确因生产经营所需进行预算外固定资产支出应另做预算外申请,经部门领导、财务部门及总经理签批后方可执行。数额大的还需经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领导层不设例外。固定资产购入后应对其使用情况及产生效益进行跟踪,评价是否存在使用效能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并以此作为考评内容之一,结合预算的刚性执行情况和差异执行情况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增强预算执行效果,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五)会计核算应以新准则为准绳,同时兼顾本企业实际状况
对于出租性房产,根据谨慎性原则,应按准则要求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为宜,但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拥有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样既能坚持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还保留了一块税前抵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不赞成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计价,首先因为公允价值是动态的,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准确的公允价值,会计报表的波动性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不利因素;其次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再有失去了合理避税的机会。
(六)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
通过投资增量,有效地盘活和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使现有资产发挥它的战略价值。1、盘活资产存量,使闲置资产充分发挥作用;2、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效率低的资产提高利用率;3、重组或重配存量资产,使低增值率向高增值率转移。具体上企业可以利用对不断升值的不动产再评估,获得银行支持合理负债,保持良好的财务结构,提高负债所增资产的效益;也可以利用多种折旧方法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对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或生产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方式,提前资产费用化,达到抵税效应,提高利润。
(七)完善内审程序,拓宽内审范围
固定资产内部专项审计的安排应按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对增加的重大购买,应当检查是否有完善的审批程序和相应手续及是否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整改措施要求到位,跟踪处理结果,整改不合格追究责任,与绩效挂钩,必要时写进内审报告。领导层应重视内审队伍建设,保证足够、专业、有序。当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协助,而不是简化程序、漏项少项。相反,随着管理的深化,内审人员应提高专业素养,拓宽范围,由单纯的管理审计进步到经营审计,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公司改善管理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管好、用好方能给企业一个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2006,2
关键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经济发展逐渐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重要内容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取得新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企业的长期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固定资产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因行政管理的原因拥有的,预计将使用1年以上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期限比较长的劳动资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价值会随着时间因发生磨损或损坏而发生减少。
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核算、盘点、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等内容,在具体内容中具有复杂性、技术性、分散性和集中性等特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好投资规划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同时,应该将固定资产管理同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统筹布局,使得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节约企业经营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该站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实施,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避免资产不必要的浪费、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进而促使企业长期快速地不断向前发展。
二、我国现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并在固定资产有效利用、优化配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滞后
一直以来,有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企业的销售管理和企业利润的高低上,而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很多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后,相关所有人疏忽其使用和管理情况,而同时,相关使用人缺少管理意识,造成使用不合理、随意丢弃和报废等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收益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规划上,相关负责人随意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空白期、闲置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二)缺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不足
对于固定资产配置的优化,虽然部分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还有不少企业仍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持有淡薄、麻痹意识,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固定资产一般在企业的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对于资产的资源优化配置来说,如果不能完美的进行分配使用,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效益。相关决策者和负责人在对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进行规划时,往往忽略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划,使得企业在以后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效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害。此外,固定资源购置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合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资产、效益的有效转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符,信息化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疏忽,导致财务相关负责人和固定资产使用人对于其负责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制度,以致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固定资产记账不清楚,固定资产的账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账面情况和实际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符,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无法最终确定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除此之外,目前,固定资产的记账通常采用手工记账,少数企业采用电子表格记账,记账方式落后,容易出现错误,人为干扰因素比较大,容易导致为逃避监管而不将固定资产入账或者只入账一部分情况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记账的准确性,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四)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决策者和高层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充分,导致企业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具体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出现空白或存在权力重叠的现象,以致问题发生时无人处理或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且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另外,部分企业内部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的人员缺乏、素质不高,且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快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进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新形势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实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比重大很大,是企业管理重头戏。但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种种,如固定资产超期服役;资产账实不符;竣工资产不入账;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擅自转移变卖资产;维护保管不当等等。这就需要企业从加强会计核算的角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特点
1.会计科目和计算方式较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圈套,增减变化方式多,相应的科目多,会计核算相对较复杂。如固定资产的增加就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赁、更新改造、以非货币交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影响折旧的方式有:折旧基数(多数情况下为原值)、已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等方面。
2.固定资产分类为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
3.固定资产折旧所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法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4.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现象突出。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造成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
5.职能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账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账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好工作。如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拔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不能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等。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1.认真落实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进行审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且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按上述程序进行,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合理设置账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企业财务应当设置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反映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民、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面几页应当调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设备、资产调拔及增减变动情况。至少应当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步骤为:
(1)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历产盘点表”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项内容;
(2)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查实后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并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3)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四是上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和“固定资产盘点表”,同时对盘盈、盘亏和等报废资产分别做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账务处理。
4.建档立卡。对固定资产都应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并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同时,应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在企业单位的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会计核算[J].会计之友(中),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