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中国加入WTO之际,正值全球经济在高科技的动力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这一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其占社会资产比例上都在快速,大量的增长。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问题提出一点意见,并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部分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了自创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披露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讨论了目前无形资产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globaleconomy,Chinaisbecomingthememberof
WTO.Insuchaperiod,intangibleassetoftheenterprisesareincreasingatahighspeed,
regardlessofthetotalsumorthescaleofsocialasset.Sointangibleassetwillplayavery
importantrole.Thisessaywillgivesomeadvisesaboutthevalueofintangibleassetin
ChinaAccountingStandardandwithcomparedto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
theauthorhasfoundthenewmethodaboutit.Finally,theauthoranalyzestheimportance
oftheannouncein intangibleassetandgivessomefeasibleadvises.
Keywordsintangibleassetthefe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capitalizecost
引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中国“入世”首先要解决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对于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具体准则里存在着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含义入手,对国际惯例中研究开发费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针对我国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理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时应首先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概念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含义入手。所谓资产,就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满足资产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资产的实质内容出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预期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下面,笔者拟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无形资产自身的某些特点,谈谈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
首先,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的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要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产生净现金流入。在这定义的理解基础上,无形资产无疑具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将会逐年增加。一是从高新技术企业上看,企业技术的含量与日俱增,相应地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二是从服务行业的角度看,各种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兴起都很可能与企业其他硬件设备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巨大的无形财富。三是从传统的企业看,企业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都会为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当然,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性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且在创造利益的能力上也较多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到相关因素并结合职业判断来予以确定。
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资产的计量是指入帐的资产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目前,在我们国家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一般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方法。即按企业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根据实际成本计量。现在,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在计量问题上也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某些特点如:无形的实体、非货币性资产等,所以在有关其计量问题上就或多或少带来了许多困难。无形资产是否可以计量,应该如何计量是许多会计人士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从资产定义的角度分析完无形资产的概念之后,就不难发现无形资产有别与其他资产。因此,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要解决有关无形资产确认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应当认真的反映无形资产,其次是必须谨慎的反映无形资产,再者必须解决无形资产中的若干计量问题。
二、关于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处理问题
在了解了无形资产基本确认条件后,我们将进而分析有关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研究开发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第09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规定:研究活动是指“为预期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认识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和有计划的调查。”其性质是因特定研究支出而形成的未来经济效益将来能否实现,不具备足够确定性。开发活动是指“在开始商业生产或使用前,把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与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工艺系统或服务。”其性质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能否确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性。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包括可直接计入研究与开发活动或一个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这些活动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1)、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与聘用人员有关的费用;(2)、用于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消耗材料和劳务费用;(3)、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4)、与研究开发有关的间接费用;(5)、其他费用。在知道了何为研究开发费用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目前几种关于研究费用的处理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02号中规定:为研究与开发的所有支出均应列入费用。但是,对于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费用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86号指出: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的属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直到所开发的产品建立了技术可行性为止。该种方法大体上是依据了谨慎性原则,持该法的人认为尽管发生研究开发费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无形资产,带来未来收益,但是研究和开发工作本身是否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中。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同时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当期确认为损失。而在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而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具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可以证明以下所有各项内容时,开发产生的无形资产才能确认:(1)从技术上讲,可以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其能使用或销售;(2)有意向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它;(3)有能力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4)该项无形资产是否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5)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6)对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3、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处理模式
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此,本准则把研究与开发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相应地,自行开发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或成本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
(二)有关后续支出的处理
所谓后续支出就是指无形资产购入或自创完成后的相关支出。对于后续支出的处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1、美国模式
在美国,会计实务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允许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常仅限于那些能够延长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支出。即:在符合某些条件时,内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后续支出可以资本化。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除非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支出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出其原来预定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该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该资产。同时还指出,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实质上类似项目所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能确认为费用,以避免确认自创商誉。
3、我国关于后续支出的规定
在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对前面关于自创无形资产中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会计模式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就笔者看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自企业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及高层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将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说,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批露是迫在眉睫,即必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处理原则,使得各国会计准则能相互协调,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处理,究竟是应该资本化还是应该费用化。一方面应遵循会计原则中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另一方面则看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否能可靠的计量。通过前面对各种模式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处理研究开发费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种方式,即资本化处理方式和费用化处理方式。
对资本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是为了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创造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材料设备或工艺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希望在未来时期获得收益。研究开发项目一旦成功,作为其成果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往往会持续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收益,因此,按配比原则,可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如果不资本化,会对企业未来拥有的超额获利能力难以解释,也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诚然,资本化的主要缺点则是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虽与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把研发费用计入资产,企业承受的风险太大。
对费用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稳健性原则。所谓稳健性,因为它考虑了研究开发活动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实务操作中采用这种方法也是与当时的特定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另外,这种方法也易于会计人员掌握,便于操作。但是,费用化的处理原则也同样会暴露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费用、成本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其研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即在研制开发前费用,而当该支出作为无形资产依法申请成立是为企业创造收益时,其分摊成本则远远少于研制开发的总成本,这显然严重低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符合成本与收益相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此看来,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显然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可能使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在开发成功时,又潜在虚增了企业利润,这就难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数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三、对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要考虑因研究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企业风险,更要考虑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在充分把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靠计量时将其于以资本化。比如:在判断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能流入时就应该要求会计人员准确地运用职业判断,采取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准确详尽的处理;而在成本计量方面,则应在新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改革传统的确认标准,不仅进行初始确认,还要进行价值变动后的再确认,即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的同时,也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等公允价值计价。综合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资本化为基调,兼顾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新的会计处理
应专设一个会计科目来核算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类似于“在建工程”科目,是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形资产”帐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期损益类帐户。该科目的借方用于核算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注册费等,贷方用于核算无形资产研制开发成功结转到“无形资产”科目或直接分期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尚未结转或摊销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于“无形资产”项目之后,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则借:在建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等。2、在研究开发各项无形资产成功后,借:无形资产,贷:在建无形资产。3、当研究开发失败后,借:管理费用,贷:在建无形资产。经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之后,就能够弥补前述的诸多不足,并且能真实的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二)进一步与国际准则接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的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的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在目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披露部分规定如下: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起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然而,在当前知识资本的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应更明确指出各类无形资产的种类;2、其摊销年限应分别披露,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3、期初,期末余额应包括“在建无形资产”部分;4、如有可能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考虑到无形资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及自身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的过于详尽,这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所以,我们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把握适度。
结束语在全面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差异性。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公司、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领域问题上,因此,无形资产这一概念对每个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技术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新技术开发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用更详实的信息资料来记录计量无形资产,更加准确的来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当然,仅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来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提高各界人士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开发、培育、创造、维护和保护各单位无形资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利用无形资产的扩大、扩展和扩张作用,使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朱光龙.由无形资产准则引发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8
2傅晋豫.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浅议、财会月刊,2002.2
3王氩.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一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2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11
5郭华平.无形资产价值离合研究、当代财经,2001.11
6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P13-14)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职务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7-02
一、概述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高校提供某种经济利益或特权的资产。
长期以来,高校无形资产因其不具备实物形态,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在管理上一直不被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对高校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已成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各方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广泛重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产生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转化率低等后果,这与高校的高科技领导地位不相符,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的权属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产权占有意识淡薄,一些科研项目完成后,很多高校不能够将科研项目纳入学校管理,而是由发明人负责专利申请与保护,甚至无形资产的转化也以发明人为主完成。这样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权属得不到保障,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精力有限,对市场的运营和了解有限,加之谈判经验和谈判能力不足,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因而容易产生转化价格被低估或者转化不及时等后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技术类无形资产必将因技术相对落后而贬值,部分专有权将随着专用年限的缩短而贬值,这是对无形资产的巨大浪费。
(二)对无形资产的僵化管理比较严重
部分高校仅仅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判定研究人员的职务发明,确定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能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产权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因而在实践中,由于智力劳动的复杂性、研究人员的流动性以及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界限的模糊性,使得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在职务与非职务、本职与兼职发明成果的归类问题上,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从而为无形资产的权属确认增加了难度,导致出现产权不明晰、产权纠纷、发明人的权利被忽视和发明人没有参与转化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僵化管理的后果是,无形资产往往被束之高阁,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还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贬值和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现有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基础上尽快建立涵盖各种类型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加强专利管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应制定和完善专利管理办法;为严格划分职务和非职务成果,明确专利权发明人、学校、协作或委托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确保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法制化,应制定无形资产产权确认制度;为防止人员流动造成科研成果泄露,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偿使用,应制定和完善科学研究的保密制度;为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推动成果转化,应制定无形资产的评估评价、合作转让以及开发利用制度。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制度体系,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实现无形资产的良性管理。
(二)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政策
高校可以参照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分配办法(表1),适当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以直接分配或者支持相关科研人员持有一定比例的个人股份等多种形式确认科研人员在无形资产转化中的贡献。具体比例上适当向发明人倾斜,本着项目越大、学校参与的部门越多、学校占有的比例越大,项目越小、发明人和学院做出贡献越大的、学校占有比例越小的原则,建立符合科研人员利益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内在动力,不断创造出更新更高的技术成果。
(三)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推广,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成立校一级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归口对学校的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针对各无形资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可以设立专利申请基金,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可以组织成立专家组,集体讨论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无形资产变动信息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把无形资产的立项、鉴定、评估、转让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以便全面、动态地掌握无形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在专门机构的领导下,各院系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无形资产高效管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国有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能实现保值增值,又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桑秀英.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1,(18).
(青海中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现有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很多国家经济从工业经济转为知识经济,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 :会计准则;无形资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48-01
一、无形资产的判定
对一项资产判定是否属于无形资产,首先得充分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掌握无形资产的特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从中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二是没有实物形态;三是非货币性资产;四是可辨认性。
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纳入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等六类。
二、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知识资本的大量投资,从而促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即无形资产的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但我国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一)无形资产界定范围太窄
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外延在迅速扩大,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许可证、分销权、品牌、供销网络,人力资源等等,可谓层出不穷。
(二)无形资产管理无序
无形资产学说创始人蔡吉祥曾主持对50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做过“无形资产管理”专项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还处于“三无”状态,一无无形资产资源,二无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与管理机构,三无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加之大量账外无形资产的存在,以至造成许多企业的高新技术无专利保护、商标到期不知道续注而被别人注册、专利不交纳年费而失效,辛辛苦苦花费巨资开发的技术,最后变成了别人发财的资本。
(三)忽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
知识经济的内涵,就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人力资源的素质。一些企业的科技人员创造了无形资产,使企业的资本不断壮大,但资本却使无形资产的创造者成了“无产者”,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却没有产权。
(四)无形资产评估不规范
评估的目的是使无形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无形资产管理,但在评估时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只对实物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被忽略不计,如哈尔滨市12家国企改制时,没有一家对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二是无形资产评估被某些人利用,变成达到不良目的的工具。
三、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概念的内涵是:(l)属于资产范畴,却区别于实物(实体)资产和货币性资产;(2)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3)可用于经营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都符合无形资产概念的内涵,按理都应纳入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无形资产的管理规定,扩大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克服因管理无序而造成的无形资产严重流失
鉴于因管理无序而造成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建议各个企业、事业单位设置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设计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管好用好无形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控制;就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施应用的客观要求,协调企业内部其他各有关的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与企业外部国家有关专业管理机关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维护企业无形资产资源安全完整;考核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三)重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单位应把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放在必要的位置,通过培训等手段,使人事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无形资产学理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营与管理手段、无形资产的指标体系、无形资产相关的法律等基本知识,提高有关人员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有利于无形资产发展的机制,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进行必要的考核,以肯定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
(四)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混乱,致使在现实工作中有的评估机构为了迎合顾客的需要任意拼凑评估值,有的评估人员在操作中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在评估方法的选用和评估参数的确定上存在主观随意性,这些都有损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确保无形资产评估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一、医院有关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改革
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遵守的就是《医院会计制度》。而在我国过去实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是: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计提修购基金——借记“医疗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也就是说,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计提根本不存在,其账面上的数值反映的永远是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这无疑会产生资产或是成本的虚增。而无论是资产的虚增还是成本的虚增,都会使医院的资产负债表有水分,不能完整准确的反应医院的经营状况,其次资产负债率也不准确,报表使用者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医院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在我国2012年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公立医院在按月提取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借记“待冲基金”科目、“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应该计提的数额,贷记“累计折旧” 科目;而在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时,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减去待处理的固定资产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得出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相关待冲基金余额,借记 “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样一来,便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趋于正规化和合理化。
二、以往医院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弊端
(一)造成医院报表上净资产的虚增
在我国过去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清理,并不冲减固定基金。期间,除非融资租赁,否则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应相等,即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在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进行账务处理时,采取这种方案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并没有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也就不可以明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从而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造成医院报表上成本的虚增
在从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的计提是由医院收入和结余决定的,而固定资产的价值对其并不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时,许多医院会钻《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的空子——当有大量的资本性支出出现时,便直接从修购基金中列支,有的医院甚至直接将其列入当期成本。随后再根据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可以看出,当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核算时,势必会造成支出的增加,是成本的虚增一种表现形式。
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协调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社会对医院的监督
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修购基金作为一种专用基金,当余额不足时,是不允许再购入固定资产的,是绝对不可以出现负数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又促使众多医院以身犯险,在修购基金无法满足需求时,仍继续购买,只是在账面上不在作出改变。这样一来,明显违背了财务准则的要求,出现了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在新医院会计准则下,取消了对于“修购基金”的账户设置。而是采取了与工业上类似的固定资产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通过“累计折旧”科目进行定期计提折旧。做到账实相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二)有利于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节省资金,创造效益
在旧医院会计准则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许多医院都出现了过度重视固定资产购置、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一种不严格的状态,账户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且对于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控。固定资产的购置呈现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不计提折旧,又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以及过度购置的情况,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新医院会计准则的修改,充分考虑了这一方面,并加以规定和控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购置后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方式,有效的节省了资金,为医院创造效益。
四、对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增加固定资产减值核算
虽然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了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但是有部分的内容可以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可以借鉴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根据账面净值与市价孰低法,确定固定资产的即时价值,并对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一来,既可以清晰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医院的经营风险。
(二)对某些小额使用期短的固定资产列入低值易耗品核算
固定资产占医院资产的比例较大,是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重点。固定资产的管理亦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使用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也是极庞大的。管理起来自然有些难度。鉴于这点,可以考虑适当的将使用期短,且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管理起来也方便许多。
在公立医院的《医院会计准则》修改的道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不断的完善和实践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真负责的管理和处置固定资产,不仅可以真实的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和规模,还可以使报表使用人更好的利用报表做出相应的决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无形资产 管理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各行各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逐渐被体现。高校在实务操作中,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主要依据1997年6月23日由财政部与原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高等学校是人才云集、高新科技集中的地方,拥有大量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型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都是国家投入资金,是经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实践而形成的,是属于学校的智力成果,也是学校发展和成长的基础。然而高校无形资产在管理与会计核算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只有简单登记,没有价值核算,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要想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树立起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无形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高校取得合法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不利于无形资产管理
从高校资产管理者角度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是概念多于管理,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有形”轻“无形”,在日常管理中重视有形的材料、设备管理及其投入效益,而忽视无形的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的资产管理及投入效益,在每年国有资产内部清查时常常将无形资产排除在外。从科研成果发明者的角度来说,因为承担课题、成果鉴定、、论著出版是直接与科研人员的晋职、加薪等切身利益挂钩的。科研人员为了切身利益,不得不忙于争取课题,一有研究成果就以论文或报告、成果鉴定等形式公开,而忽视相应的专利申请,结果被国外凭借“申请在先”的规定而预先申请了专利所有权。
2、管理机构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从高校内部来看,大多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也是按照实物资产管理模式:科研处负责无形资产专利权的管理,国资处负责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等的登记管理,财务处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而无形资产的使用或对外投资、转让,由产业处负责。由于无形资产涉及到许多方面、许多部门,各个部门都身兼多重工作任务,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的存在又使得能转化的无形资产产出率低,部分无形资产被闲置浪费,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并且许多无形资产的监管处于空白状态中,结果是侵权现象屡有发生。如擅用学校名誉谋取不义之财,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或者外单位与个人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和条件,开发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新产品不在学校登记,产权直接归属外单位。
3、高校无形资产核算缺位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只明确了高校无形资产的范围,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购入、转让、捐赠及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而对自创的没有明确的核算处理方法,再加上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类型多样,造成其价值衡量更加困难。在很多高校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一项为零,财务上只核算无形资产产权申报登记费用计入事业支出,对无形资产不进行研发成本价值核算,也未将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未能正确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如此做法不利于管理,更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真。
4、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包括修改了的无形资产准则,但没有同步推出事业单位的会计基本准则及会计制度。许多高校自身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因为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管理者对职务发明等的侵权事件,即使知情,但因为缺少制度法规依据,无法确定产权权属,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同时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管理经验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在日常收集和提供无形资产信息时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在日常操作中也没有开发可供标准化管理操作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工具手段的落后,制约了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控。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改变观念,引起各方重视
高校无形资产的数量、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一项好的专利或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确立起资产保护的观念,引起各方面对无形资产的重视,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开始。一方面必须要在高校教职员工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无形资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国家有关无形资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使大家明确高校无形资产的研制与形成大多是用教学科研经费所完成的。属于职务发明的同有形资产一样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一样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高校员工无形资产的法律意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要推动无形资产转化的奖励机制,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果与个人的职称、待遇、奖励等挂钩,尽可能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发明者、单位和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制定合理的利润平衡点。
2、明确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机构的协作配合
无形资产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首先,应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将无形资产管理纳入高校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体系之中,开发建设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一支积极进取、高效精干、责任心强、坚持原则、懂法律、善管理的专业队伍,全面负责无形资产的占有、支配、收益及处分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其次,根据无形资产的分类,确定学校无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例如对无形资产科研成果专利产权等的管理,由科研处从最初的科研课题着手,对已经形成的专利权进行归类登记管理,由财务处归集核算,把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账户,再纳入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系统内备案,年底与国有资产部门核对。对那些尚未取得专利权的非专利技术等,则由科研处在科研课题完成后登记在册,再纳入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系统内统一管理,等以后获得专利权、著作权或取得社会效益之时,再记入无形资产,并通报财务处进行核算入账,由产业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课题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对外投资或转让时,必须要经过产业处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并要报经相关校级领导的批准,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对无形资产转让的价值评估工作,转让后应及时结算投资转让收入,做好无形资产账户冲减。这样,经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其他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有利于无形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工作。
最后,由校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每年的无形资产内部清查工作,清除已过保护期的知识产权,总结当年的无形资产管理成果,奖励在无形资产转化方面的先进人员,落实对那些成功转化无形资产的发明者的奖励,形成工作报告,并对无形资产方面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3、加强无形资产的核算
为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必须对高校无形资产要素进行财务核算,运用从价值形态上反映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与回收效益之间的比较关,把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在知识产权成本价值核算上,先由无形资产开发人申报,然后科研处与财务处协作,设计一种一式三份的科研课题费用支出单,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情况详细登记,三方共同备案留底,方便将来可以及时将无形资产的费用支出转入无形资产账户。对于在研制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先按普通的科研支出进行核算,将其费用计入事业支出,只有在其形成无形资产后,才可以进行资本化核算,从事业支出转入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前需要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应按评估价及时调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后应及时冲减无形资产。
4、加强高校无形资产制度建设
鉴于高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建议国家相关管理机构统一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引导各个高校建立各自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无形资产专职管理机构负责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由其他相关部门协作,科学化管理、保护无形资产所有者权益、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相应的产权归属制度、财务核算及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成果考核、奖惩制度及价值评估制度等全面保护,科学管理无形资产,并成立专家小组,广泛征求多方意见,最终形成一套健全统一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四、结束语
今后高校的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对无形资产的合理利用。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无形资产形成、使用、核算等信息的搜集分析,可以了解自身的科技水平,了解社会需求的科技发展动向,加强对外联系,充分发挥高校先进科技作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苓苓:从资产清查审视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2] 董捷:中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3] 秦明、闫亚梅:谈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1998(1).
[4] 王棣华: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