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内涵;现状;方略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工艺理念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对建筑进行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1 建筑工业化内涵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了,其含义无非就是把建筑行业也变成工业化发展,由原先的小规模的手工建筑变成大规模的有效率的工厂化建筑。使现在杂乱的房屋建筑能够具有统一标准,这样就可以把建筑用材放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方面。
比如现在广受建筑业喜爱的预制板梁装配,它不仅可以保证预制件的质量,也为工程节约了工期,但这说明这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但是预制件并不能完全的替代现浇。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预制件,但是现浇的技术工艺也是不能被摒弃的。
2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在工业化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量到质,建筑工业化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下面就建筑工业化目前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描述。
2.1 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少顶层设计。我国政府虽然大力的提倡推广建筑工业化,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业化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策,各地政府机关的扶持机制没有系统的规划及激励治理措施,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筑行业一般规模大工期长,这就需要各个单位相互合作,比如说设计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参建部门多的特点给建筑管理带来了难度,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目前虽然各地政府在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2.2 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设计体系由于一些原因,在工业化发展中缓慢,这往往导致设计与加工及装配在一些环节产生脱节,这就会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下降,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一大弊端。设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装配的设计,但在室内设计等方面发展甚少,这成为设计体系不完善的另一大的原因。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力不够。
2.3 舆论宣传还不够全面准确
大家普遍认为工业化建筑抗震能力不好,但是日本的几大地震都证明了工业化房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认为工业化建筑是低质量的建筑,认为大多数的安置房才会采用工业化建筑,但是工业化建筑加上一些其他的新技术使用,建造的工业化建筑是高质量现代化建筑;认为工业化建筑是单一的,没有什么创新,其实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建筑是指建筑产品的模块模数标准化设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将这些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和拼接,将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4 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从设计、生产到装配、装饰使用,系统的集成性程度低;建筑产品相应的配件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其发展缓慢,阻碍了整个装配件的发展。系统构思不够完善,在选用装配构件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便。
2.5 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还不配套,施工难度大
我国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由于施工专用机械的短缺,使施工方案不尽完善,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的不配套,导致施工强度增加,熟练劳动力短缺,在工期较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这无疑会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 优化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3.1 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应该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做好带头作用,该放权时放权,该管理时管理,松紧有度。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政策上都要激励其发展,同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其次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EPC管理模式的发展。
3.2 采用新的施工工艺
新的施工工艺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建筑行业中现浇作业占了施工的主导地位,而工业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装配式构件。因此新工艺不仅是对现浇作业的要求更是对装配件的要求。发展新型的装配式产品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新工艺不仅是对装配构件主体结构进行改良,同时对装修等配件也进行改良,实现装配式构件的一体化发展优化。
3.3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
集成技术体系的构建,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集成系统的完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哪些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其次关键技术路线的每一步都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关键技术集成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
3.4 注重市场化引导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不仅要利用好“看的见的手”,同时也要利用好“看不见的手”。注重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要因地制宜。促使建筑工业化的效益达到最好,对国家的发展最有利。对不同的工业配件进行分类使用,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预支构件厂应该对全社会开放,这样就会增大装配厂的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上市场的引导,肯定会促进预制场的发展,乃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新型建筑行业工业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我相信建筑业肯定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得到大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使我国建筑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施工技术, 2008(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
建筑工业化有诱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分别从三个方面主动推进。
从政府方面,一是鲜明地确立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公信的力量,做好社会、公众的思想转变和观念引导。当前,建筑工业化多是行业内的前沿话题,尚没有被完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大众,一方面苦于建筑业脏乱差、高危难管,仍按传统思维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不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做法,在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业化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实施准备。倡导建筑工业化无疑是建设领域甚至全社会的一次思想解放,而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阀门。
二是建立建筑工业化配套政策和体系。产品认证制度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认证的全过程是政府行为。要围绕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制作工业化、施工安装机械化、建筑成品验收规范化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重点攻关,尽快形成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建造安装体系和建设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建筑产业园区或生产基地,整合装备制造、建材生产、设计咨询、资金物流等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施工专利;要建立工业化住宅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工业化住宅质量保证制度,明确工业化住宅发展水平的预制化率的衡量标准和统计口径,出台对经过认定的工业化住宅的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豁免、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要积极培育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施工企业,不断完善成套技术和工法体系,促进适合预制构件安装运输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新工法新工艺的研发;针对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的市场供给,建立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认定标准,要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技术能力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好的企业进行相应产品的生产,建立起相应的构件和部品信息系统;要将建筑工业化内容纳入到执业(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中,建立工业化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认证和培训体系。
三是要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全面落实节约型城乡建设的要求,加快研发低碳生态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不断降低建筑产品和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和低碳建设能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日前,中建协绿色施工分会在北京成立,绿色施工有关规范和规程逐渐强制推行。
当前,建筑工业施工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在一体化施工中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建筑工业化中大量结构部件的相互连接,实现较好的连接。我国建筑工业化在推进的过程中将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作为施工的重要内容,因此,实现其一体化就能够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一体化的施工技术
2.1施工设计阶段
任何建筑在施工前期都应做好相关的施工设计,优秀的施工设计能够为后期的施工过程提供指导。①装配式结构设计。施工设计中装配式结构的设计是其重要内容,由于装配式结构节点是连接结构水平与竖直结构的主要部位,也是受力与传力的关键部位,加上建筑受力较为复杂。因此,对其设计至关重要。②构造设计。完整的构造设计能够将计算设计中没有考虑的因素考虑进入,也能够为计算设计中的一些理想假设提供保证。从施工设计中可发现构造设计大多是依靠结构设计理念而做出来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根据抗震原理而构造出的设计要求,往往需要实践做支撑。③钢结构设计。在钢结构设计中节点也是关键部位,占着重要地位。由于钢结构设计中受到较多因素,要想实现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化就必须提高施工的机械水平。④一体化设计。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也就是要求节点的设计尽量满足一体化的要求。当前,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开发新的节点方式,不断积累施工经验,在满足建筑构造要求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满足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的一体化。
2.2施工过程阶段
①建筑物的基础浇筑。一方面,做好桩基础施工。桩基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按照台阶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性浇筑,不可在台阶位置留下缝隙。对已经凝固的混凝土在进行拆卸时,应确保模板足够的填充,避免混凝土的不良施工。另一方面,对于大体积的基础施工。在每一次浇筑完成之后,应对浇筑效果进行重新检测,在进行第一次振捣后,方可进行下一次的振捣,两次振捣之后要确保层层之间没有缝隙。若在振捣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补救。此外,对于条形基础施工。在进行浇筑前应在两侧设置一些标高线,根据标高线进行逐层施工,每一次的浇筑应实现无缝衔接,每一段的混凝土浇筑应确保在2~3米之间,确保在细节上做到完整。②建筑物的剪力墙浇筑。可在墙地面5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浇筑,可确保混凝土的结构不被破坏;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混凝土浇筑,而这种浇筑可在窗户洞及门洞等位置留取适当的缝隙,为接下来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对墙面上出现的洞及孔位置在进行浇筑时,将其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内墙及外墙的接口位置完成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擅自挪动钢筋,同时还需对其进行检查,最大限度减少钢筋的受损程度。③实现主体结构与围护机构的一体化。在施工组中充分考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工序、工作面空间及其所需机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施工中统一安排,确保两者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3结束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一直以来发展良好,但建筑施工能源消耗成为了大问题。要实现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势在必行。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不仅能起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作用,更能够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对建筑施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意义
就我国目前建筑施工的状况来看,其中的能源消耗和建筑扬尘问题仍旧十分严重,能源的高消耗不仅使得建筑施工成本大幅攀升,更重要是当下不少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使用,不能发挥其在保障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我国城市建设的施工水平也长期处于一个较低层面,因此推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范围,对建筑行业及企业意义重大。因为国家在环保科技和设计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得以被开发和研究,目前很多的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使用了太阳能和天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技术的应用切实有效地降低了建筑施工能源材料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2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建筑行业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对现行建筑原材料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新建筑能源的开发利用两大方面。将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建筑材料利用率,缩短建筑工程工期和减少建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2.1 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节能施工技术之一,门窗节能施工技术成为大多数应用节能施工技术的施工单位的首要选择。所谓的门窗节能施工技术,一方面是指施工技术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窗户朝向与窗墙面积比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技术选材方面,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节能玻璃和门窗型材。窗户朝向与窗墙面积比的设计方面,应根据窗户的朝向和窗墙面积等相关要求,设置外窗的面积,同时,需要将外窗的传热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在多层住宅户型中,外窗应选择开平窗。门窗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节能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提交真实的施工产品检测报告,做好材料进场检查。
2.2 屋面节能施工技术
屋面所占房屋建筑工程面积比例大,受外界温度影响程度大,所以对屋面施工运用节能施工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步骤。节能施工材料及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善房屋建筑室内的温度,从而降低室内的能耗量。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是在屋面板和防水层之间设置一层具有吸水率低、导热系数小、容量低等特点的保温层,这种在屋面板及防水层之间增加保温层的作用很好地践行了绿色建筑在环境及经济方面的双重效益目标。在屋面的各个施工环节中,用到的施工材料自然不尽相同,应从绿色建筑的实际状况及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节能建筑材料及节能机械设备。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将散料直接吊运到屋面以下,进行现场浇筑施工,达到减少冬季室内的热媒流失,减少能耗的目的。
2.3 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护结构的热损耗量比重较大,因此墙体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实施力度至关重要。要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就必须把握住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应从材料与施工技术两方面综合考虑,综合运用节能保温材料及保温板材等新型节能材料,发挥节能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例如,节能材料方面,外墙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工艺流程方面,进行基层处理成品砂浆找平层预粘板边包网格布粘贴保温板钻孔安装固定件拌制抹面胶浆抹底层抹面胶浆弹性底涂弹性外墙涂料验收分格缝内填塞内衬、封密封胶。
3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现存问题
3.1 建筑材料与施工机械节能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绿色建筑的节能施工技术,对于大中型施工企业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所谓的材料节能与施工机械节能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在国内并未成型。我国目前缺乏衡量绿色建筑的节能施工技术中建筑材料与施工机械的标准,建筑材料满足怎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节能材料,建筑施工机械达到何种能耗量才能称之为节能施工机械,这都是节能评价体系与标准亟需回答的问题。
3.2 对施工技术节能的贡献量不容小觑
使用现行的施工工艺难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的节能目标。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仍是以质量、安全、工期和进度为目标,不符合当下住宅小区的建设标准中的“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施工工艺在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中缺乏技术支撑。
3.3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率有待提高
绿色建筑也是建筑工程的一种,在具体施工中,自然也会产生建筑垃圾。目前,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及韩国等国家,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偏低。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利用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到荒地,其实是废弃的耕地,城乡边界,管理疏松的地方,大型道路两旁的林地等。(2)运到砖场或砼厂,用作混凝土砖、灰砂砖、低标号混凝土等的原材料。(3)运到另外一个工地作为地基处理材料。不分类直接利用,甚至不做回收直接抛扔的处理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再生及循环利用。
3.4 市场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中,建设方及施工方对节能施工技术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定程度上将节能施工技术等价于文明施工。再者,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节能施工技术,必然会带来造价成本的总体攀升,这使得投标单位在招投标阶段的评标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以总价最低取得优势,可能会失去中标机会。市场激励机制的不健全,造成施工单位空有推进节能施工技术的热情。
3.5 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绿色建筑,被动式住房,装配式建筑是当前我国力推的建筑业发展方向,而提高建筑工业化,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实现传统建筑业改造升级,提升节能施工技术水平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并不高,建筑产品流水作业的能力有限,鉴于建筑成品的多样性与建筑过程的复杂性,工业化推进缓慢。而节能施工技术需要高水平的建筑工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推进。
4 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理念。
参考文献
[1] 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2(02).
[2] 崔兆辉.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2):88.
[3] 张万库.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民I科技,2014(04).
本文通过对新兴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展望,提出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建议,为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展望
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为38995亿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272起,死亡384人,亿元GDP死亡率达0.98%,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百亿级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涌现,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施工工艺和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建筑业已进入集约化、精细化生产阶段。大型建筑企业往往同时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个在建工程项目,要确保对所有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的有效监管,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建筑企业正面临转型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
1.国内外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国外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信息化程度相当高。如德国BGS公司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先进,具有联系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管理效率高、目标明确(避免推诿、扯皮现象)、法律责任清晰、透明度高等特点,真正实现了在准确的地点、恰当的时间,传递必须的(正确的)信息。日本更是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国家,2010年其所有公共工程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有关各方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2)国内方面1)国内大力推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兴安、促安、保安工程。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继续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2)国内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入研发经费2598亿元,同比增长19.5%,研发投入比超过6%。3)具体到建筑行业上,国内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堪忧。虽然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但目前国产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状态,与国外著名软件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信息化软件及相关硬件价格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而很多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者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理解,对信息化技术的效益认识不足,甚至担心自己不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在信息化方面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上谨小慎微。总体上来看,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建筑业新兴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展望
(1)企业安全生产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网络信息沟通平台,这类平台可以上传报表、文件、照片等,并可以实现方案的审批流程,满足用户间的沟通互动需求,还可以增加远程监控功能。这类平台不但可以通过电脑操作,亦可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实现移动化办公。企业网络信息沟通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实现企业级的管理信息集成,形成集团(或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联动,信息共享,确保企业(集团)管理层面及时了解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一改以往企业经营管理粗放、风险防范能力低等问题,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统一和规范管理。
(2)虚拟仿真施工技术运用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施工模型,然后运用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建造,动态演示建造过程和建成后实景,实现建造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分析、模拟试验、数字化培训、动态识别,提前分析影响项目的安全因素,达到安全预控的目的。
(3)一线建筑工人“平安卡”系统通过给建筑工人办理标识个人身份的平安IC卡,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建筑工人进入施工工地之前就为其建立档案,实现对建筑工人的雇用、培训、考勤、奖罚、工资发放、信息查询等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4)企业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技术利用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3G通信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施工安全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企业网络监控平台,不仅能实现现场的监控,还可以人为远程调控监控设备,并具有通过监控自动发现安全隐患和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自动报警、发出安全指令的功能。
(5)施工安全监测技术1)深基坑开挖变形监测技术深大基坑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立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共享数据平台,将监测数据输入数据采集及变形报警分析软件,随时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监测成果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实现对基坑开挖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2)结构安全性监测技术本技术主要应用在支架、支撑、支护结构、挂篮、模板、缆索及建(构)筑物本身安全性的监测监控。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性显示软件等,通过对定位、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结构动态参数等的分析,评估判断并预测结构安全状态,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或加固措施,防范结构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开挖爆破监测控制技术在市政工程、公路、海港码头、铁路、水利水电工程中石方爆破往往会对基础、建筑物自身、周边环境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无论从工程角度还是环境安全的需要,均需对爆破引发的各类效应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开挖爆破监测技术是应用震动速度传感器、应变计、渗压计、水击破传感器、脉动压力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仪、爆破噪音测试系统及声级计等分别与各类数据采集分析装置组成检测系统,通过将检测参数与爆破设计紧密结合,及时指导和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以有效控制爆破作业对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4)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隧道监控量测是为了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出入危险施工环境的次数而开发的一种简便、高精度的自动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它通过激光、图像传感器接收靶构成监测部件,通过现场采集仪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数据通过现场总线传输至洞口监测计算机,数据通过网络可传输至WEB服务器,支持本地和广域分析,构成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实现广域的结构安全监测管理,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有效保障。5)大型边坡和滑坡体GPS变形监测技术大型边坡或滑坡体的传统监测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监测一次周期长、监测成果时效性也比较差。一机多天线GPS技术是利用一台GPS主机控制多个GPS天线,实现多个监测点共用1台接收机,在监测点上建立无人值守的GPS观测系统,采用无线传输,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实时自动监测和变形分析、预报,确保监测成果更加实时可靠。6)隧道、地铁工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本技术最早在煤炭等矿山行业应用,具备进出隧洞等时刻检测和统计功能;具有人员考勤、出入隧洞人数统计功能;具备超时报警、特种作业人员等工作异常报警和无线通讯功能;在发生灾害时可提供隧洞内人员总数和人员位置分布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地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抢险救灾效率、保障地下工程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人员精确定位和掩埋区生命探测技术深基坑工程、水下工程、隧道、地铁工程易发生人员掩埋事故,这类事故抢险救援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定位。人员定位发射器、生命探测仪等人员精确定位和掩埋区生命探测技术的应用将对加快搜救速度、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8)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通常采用文字和讲解方式,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化。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可以在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电子设备上登陆,具有可视化、三维动态模拟、场景回放体验式、事故案例讲评等多媒体教育方式,采用自动统计学时和机考系统,实现安全培训和考核的信息化、智能化。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的应用将对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的应用力度。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按照实际需求来推进。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战略。(1)企业内部准确定位,明确实施策略在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内容、组织结构、技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模块组成、开发方式,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软硬件系统,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方式、生产内容、管理流程等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并规划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技术支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再造、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信息化技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迫切程度,有计划地准备实施信息化所需的条件,确定启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软硬件配置。(4)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评价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定期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发现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建设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有效结合,创造更多的效益。
4.结束语
以信息化来推动传统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已是社会共识,信息化是实现建筑业安全生产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防范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和推广,将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对工程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建设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127-128.
[2]管骊然.基于BIM的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综述[D].北京: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2012.
[3]汪凌汉.广州市建设工程平安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