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质勘探 财务管理 预算 投资 筹资 经济决策
在新形势下,地质勘探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本文就地勘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做一点粗浅地探讨,供同行之间交流。
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完善投资与筹资制度
资产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在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完善筹资与投资制度,要想在地勘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的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将各种需要遵守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具体化,即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更为详细的制度规范。如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筹集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等。要加强对投资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投资分析与审核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的安全,增加投资收益。
(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大型设备、房产等一次性投入后,要经过多年才能消耗掉的资产。大型设备等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资产,在购置时需经过主管部门的同意。对大型设备、房产等固定资产要建立明细卡片并定期对其进行清点,频率至少每年一次,确保帐帐、帐表、帐实相符;另外,每到年末,财务部门要对待报废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
(二)对存货的管理
对存货要按月盘点,存货计价方法有多种,如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售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后出法等,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但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另外,对于发出的商品,要将出库单与明细帐核对。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确保数目准确无误。如果应收帐款较多,最好是成立一个应收账款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并按帐龄、收款难度、催款人等列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欠款的追讨。追讨欠款可以采用责任制,将每一笔欠款落实到人,每个责任人分别做好催收、函证、确认债权、资信调查等工作。对责任人要给予适当的奖惩,即对于成功追回欠款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完成得不好的人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恶意拖欠账款的债务人,要使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最大限度降低坏帐损失。
二、提高财务管理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一)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
资产由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构成,前者归所有者自身拥有,而后者是企业或事业单位借的债务。在企业经营中,负债有财务杠杆作用,对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提高负债的比例,可以增加利润,增加收益。但是高负债会提高经营风险,因为一旦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出现亏损,则亏损会比不负债来得多,严重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对于事业单位,道理也是一样的。地勘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确定好负债比例,既要利用举债提高自身的收益,又要控制好风险。
(二)资金的管理
资金管理包括筹资、资金的使用和回笼等。筹资有多种形式,如向银行贷款、职工入股等。在筹集资金时,要根据国家政策,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集资方式。另外,筹到资金后,还要合理经济的供给、使用、回笼资金,避免资金耗费。
(三)探索让职工入股
市场经济体制赋予了企业更大的经营自,地勘单位虽然不是企业,但也类似于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筹资时可以考虑让职工入股。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经营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养
财会人员掌管着单位的财务,必须要有好的道德素养。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等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道德教育,要求财务人员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实现地勘单位发展目标与个人职业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二)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适应会计工作发展要求
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财务方面的最新知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仅要加强会计业务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关于计算机、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使更多的财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培训方式,即可以在单位内部进行培训,也可以挑选部分人员去进修。
(三)做好财会人员的表彰奖惩工作
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时,要做到赏罚分明。对那些工作努力、认真负责的人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工作散漫、责任心差的员工,要进行督促;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地质勘探单位逐步由以前的纯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地勘单位需要自谋出路,自负盈亏,这对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地勘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资金不足、资源资本化进程缓慢、对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的财务可行性分析论证不够重视等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金秀,陈志勇.国家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如何加强对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废旧物资管理落到实处,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的轨道,是企业要解决废旧物资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一、加强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分析评价物资管理的状况,找出管理中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创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加速资金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利于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以监督促廉洁,以效能强管理。杜绝人为浪费和闲置,减少资产损失,堵塞管理漏洞,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促进公司廉政建设。
二、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废旧物资的管理
废旧物资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间接,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企业资产管理上的弱项。而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废旧物资管理是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缺乏废旧物资管理体系的约束,职责不清,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
废旧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制度约束,废旧物资管理无章可循,这是导致目前废旧物资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废旧物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不畅,协调不够:生产、使用部门不了解废旧物资管理的程序,财务、物资管理部门不了解废旧物资的真实状况。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脱节,固定资产、废旧物资卡片信息失真。
(三)缺乏对废旧物资处理关键环节的监控
没有梳理废旧物资管理流程,没有查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没有抓住对废旧物资处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或者监控不到位,是目前废旧物资管理效果不好的关键原因。
(四)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废旧物资管理信息
废旧物资的统计分析存在一定缺陷,台账记录不全,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废旧物资管理信息。废旧物资具有以下特征:多数企业废旧物资不在盘点范围之内;缺乏实物量记录;回收市场不规范;实物计量难;废旧程度无判断无标准。以上特征决定了对其统计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和缺陷,导致台账记录不全。
(五)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账务管理不规范,监督力度不够
因大量积压造成浪费损失、因保管不善造成丢失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置收入截留作为账外账,自收自支,甚至酿成“小金库”事件。
三、如何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作流程,防止管理流于形式
建立能充分覆盖废旧物资回收及处置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在各业务环节之间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分级审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回收、申报、定价、处置、结算等各关键环节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对实物管理、信息记录与传递过程、资金流过程、业务环节过程、每一业务环节的监督必须有明确的限制,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确保废旧物资处置工作规范有序,关键环节闭环严谨。
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一是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管控环境,包括管控权力制衡与职责、关键岗位设置、管理控制指标的明确情况,处理项目层次是否有决定权,谁监督处理过程,谁进行账务登记管理,相互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分工情况是否相互制约;二是对管理过程中的潜在失控风险环节的识别、评估与防范情况;三是围绕废旧物资规范管理活动制定的制度、授权、复核、报告与统计、业务监督与检查规定情况;四是建立了废旧物资管理情况报表制度;五是建立废旧物资管理过程的监督制度。重点从归口管理、回收管理、处置渠道、处置方法、结算管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和监督。
(二)建立废旧物资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职责
成立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废旧物资全面管理,协调管理工作中的关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责,切实做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理界定废旧物资管理各环节和各部门的工作界面,配备相应的管理岗位和人员。
(三)深化应用废旧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以科学的物资管理系统为载体,建立有效的废旧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废旧物资管理信息报告体系。提供废旧物资的信息资源,提高其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使得系统分析企业废旧物资现状和处置情况、实施全过程监控、加强对废旧物资处理关键环节进行监控成为可能。
(四)公开透明,科学处置
企业应确定重要监控点,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从严规范回收处置行为;督促业务部门正确履责;确保废旧物资处置公开透明,定期公开废旧物资处理情况,切实加强对废旧物资收集、处理价格、处置渠道等情况的监督;切实加强对废旧物资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废旧物资处理的门禁管理;
(五)落实考核,建立废旧物资处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廉洁从业教育
量化考核,对废旧物资流失追责量化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从严处罚资产流失和浪费,加大考核力度,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废旧物资内部控制和管理相结合。激励员工为提高企业的废旧物资管理做积极的贡献。
(六)切实开展效能监察
定期开展自查和检查,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落到实处。切实开展废旧物资回收效能监察,杜绝人为闲置和浪费,减少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的违纪违规。审计监察应接受群众的举报,对查实的渎职和贪污舞弊等行为应报送至公司管理层,如有必要,移交至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想要回避财务风险,获得顺利发展,必须要搞好财务预算。一般而言,财务预算所考虑的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应尽量通过预算安排好资金的使用,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通过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可以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在公司的各种资产中,流动性资产过多,流动性虽相对较好,但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公司财务结构中,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现金预算的具体作用体现在:1.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哪些地方;2.企业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3.如何通过现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4.如何抑制现金流量的滥用。
关键词:投资主体 校办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各高校结合自身的条件,相继办起了许多与高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相关的校办企业。一批校办科技企业(比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东大阿尔派和江中制药厂)不仅为高校教学科研、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筹集办学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和经济结构调整及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校办企业是由高校利用其占有的国有资产创办的,属国有企业,这就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迫切需要进行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从而规范高校对校办企业的管理。
一般来说,明确的高校产权关系应有三个产权主体:高校举办者、高校法人以及高校校办企业法人。高校举办者拥有高校资产的最终所有权,高校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高校资产现实所有权),校办企业法人拥有高校法人经授权(或审批)投入企业的资产及其增值的法人财产权,并在市场中独立经营运作法人财产。高校举办者一般只是通过向高校每年收取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占用费来体现校办企业资产最终出资人的权利,校办企业的投资主体(即间接出资人,高校举办者为最终出资人)显然是高校法人,因此高校法人实际享有投入校办企业资产的收益权和决定校办企业重大决策权及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如何使高校在不直接干预校办企业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的权益不受侵犯?我们认为,应将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分为高校作为投资主体(间接出资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受出资人约束与监督下的校办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两个层次,尤其应从作为投资主体(间接出资人)的角度,建立健全对校办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与约束机制,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投资主体产权虚置的现状
在校办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校办企业经营者提出校企分开管理并给予企业充分的自(包括独立的财权)的要求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肯定。而高校作为投资主体是否应享有与企业法人产权主体相对应的独立财权,以及运用该财权对校办企业的财力流向实施财务监控、避免企业财权滥用、保障其作为出资者权利的真正实现,尚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识。事实上,校办企业财权的独立性虽因企业法人产权的独立性得到确立,但是这种权力不可能超然独立于任何其他的权力,还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正如现代企业制度中,原始产权与法人产权之间有着严格的“制衡机制”,即原始产权所有者通过建立股东会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对高层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监事会对受托人(董事和高层经理人员)的监督制约关系,从而形成一种纵向的财产负责关系,使原始产权所有者对企业财产和收益拥有最终控制权,校办企业法人产权的权力应受到作为投资主体的高校法人的监督和制约,其企业财权的取得和发挥也应在这种制衡中得到约束。我们从世界各国公司法的基本精神看,都规定公司的重大投资计划、利润分配、增减资本、发行债券、担保、公司合并、分立和清算等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必须经股东大会审批,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应对校办企业重大的财权进行相应约束,这也正是高校作为“出资人”决定校办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具体体现。
当前,许多高校尚未按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校办企业进行改制,有的校办企业的改制还没有真正到位,其企业财权的独立性往往被过分夸大,企业财权出现不应有的扩张,从而造成企业法人产权的权力超过了限度,导致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企业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高校资产蒙受损失,形成高校作为出资者的产权主体虚置状况。因此,为从根本上消除校办企业投资主体产权虚置的现状、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管理,必须研究和构建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管理的财务机制。当然,我们在构建这一财务管理机制的同时,绝不是对校办企业财权的独立性的否定,更不是为了加强监督而将本应受校办企业经营者领导的企业行为改为由高校直接控制。因为,这不仅不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且将使校办企业经营者处于被动、孤立的地位,容易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校办企业管理目标的强有力手段
从近几年来,审计部门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审计查出的存在问题看,多数高校在实现对校办企业的管理目标方面很不理想:亏损面较大、上缴学校利润少;未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盈亏不实,一些独立法人的校办企业长期无偿占用大量学校资产(产权不清)和无偿使用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对学校投入企业的资产未进行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有的校办企业让个人挂靠经营又疏于财务管理监督,结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债务。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所属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力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加强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校办企业管理目标的强有力的手段。
1.有利于确保高校投入校办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管理校办企业的最重要目标无疑应当是确保经授权(或审批)投入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与私人出资者对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而校办企业的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往往与之不尽相同(如希望给自己支付过高的薪金、扩张各种不正当的在职消费,等等)。要实现高校对校办企业管理目标,则必须依靠和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校办企业投资主体财务管理的机制,包括:(1)科学地进行校办企业的投资决策;(2)对校办企业财务预算审批,制订业绩评价指标及奖惩制度实施对经营者的激励;(3)对校办企业的财务决算审批,对投入企业资本的收益分配事项进行财务决策;(4)对校办企业的重大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等。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和根本上维护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的“出资人”利益。
2.有利于建立健全对校办企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校办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有时会严重偏离高校这一“出资人”的财务目标。高校作为投资主体非常关注校办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价值,希望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校办企业经营者则往往会追求其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如报酬、回避风险、增加闲暇等),两者目标是不会自动一致的。而在校办企业经营者领导下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事实上很难真正负起监督经营者的责任,自觉维护学校作为投资主体的利益。因此,明确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便于校方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监控措施,依法对校办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切实加强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财务活动的约束和监督,改变目前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约束不力和软化的局面,从而扭转长期以来校办企业(经营者)负盈、学校负亏的状况。
3.有利于校办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对董事会、经理和职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推行等。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企业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机制问题,即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而要保障这些机制正常合理运行,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机制,将企业财务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监督职能)在不同层次(包括投资主体)之间实行科学的分工,将财务管理的权责利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一具体的经济责任人。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现有校办企业的财务机制进行改革,理顺和规范投入资本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既实现企业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权真正分离又做到维护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的权益不受损失,从而实现真正的意义上的校企分开管理,保障校办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如何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
当前,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力量对所属的校办企业清产核资,整体资产评估,全面调查掌握校办企业资产、经营和负担状况,以摸清企业家底、界定和明晰产权,进一步确认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的“出资人”地位,从而确定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投入资本的保值和最大限度的增值。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如何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实现其管理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学校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制度。一般而言,高校作为投资主体将校办企业经营权授权给企业经营者,是以保留参与重大决策、收益分配、考核和选择经营者等权力为条件的。而参与校办企业重大财务决策正是保障上述权力实现的有力手段。学校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制度中至少应当明确以下内容:(1)校办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程序和议事方式。(2)什么样的财务决策属重大财务决策,即应明确包括重大投融资、注册资本变动、合并、分立、转让、公司制改建、对外担保、工资制度、财务预算、决算、资产重组及资产处置事项、收益分配等重大财务决策的标准和范围。(3)重大财务决策的信息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这些财务决策应由企业经营执行层人员(含内部财务人员)提出方案,经学校分管领导和经授权的有关人员审议决定。已经进行公司制改建的校办企业,应将财务决策方案报企业董事会(作为投资主体的学校与之为信任托管关系)审议决定。为了保证财务决策水平,参与财务决策的人员应具备有决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在审议表决之前,花时间对需要表决的事项进行认真研究,尽量使自己的决策科学和公正。
2.建立健全学校作为投资主体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学校作为投资主体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审批制度有利于硬化企业财务预算约束,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笔者认为,高校制定这些审批制度应包括:审批经营者的中长期财务战略和目标规划,审批年度财务预决算和年度财务报告;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分解落实到财务预算中;确定校办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含具体财务比率)。
3.建立健全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包括积极主动地在校办企业建立产权激励机制等。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已证明产权激励机制是调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最有效制度。建立产权激励机制是投资主体行使其所有者权益的行为。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高校都有成功的经验,应当加以推广。这些学校有的科技企业初创时或上市时让管理和技术骨干持有股份,使这些管理和技术骨干同企业共命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具体办法是让他们出资购股,并对有重要贡献的人员奖励一部分股份,逐步扩大校办企业经营者的远期收入,促使他们的经营目标自觉地与学校对校办企业的管理目标相一致并使经营行为长期化。这样,学校作为投资主体的利益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当然,产权激励只是激励方式的一种,且属于长期激励,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在考核与评价的基础上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给予经营者奖金、在职消费等形式的短期激励,敦促经营者行为积极端正、象私企老板对待自己的企业那样尽心尽责。
4.建立健全学校作为投资主体对企业财务监督和约束机制。高校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对校办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是解决当前校办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学校作为投资主体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的重要手段。关于校办企业的财务监督问题,许多高校进行了会计委派的尝试,不少高校财务工作者也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但这种监督形式容易混淆企业内外监督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把校办企业外部的产权监督和企业内部的财会监督合为一体,从而干涉校办企业法人财产权,显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宜。我们认为,高校以投资主体的身份向校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控,是更适合当前形势和实际的监督形式。财务总监制是派生于资本权力的外部产权监督,它强化了企业产权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唐宁。高校资产与管理高校产权主体化。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3)
2.刘诗白。主体产权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2)
关键词:电力集体企业;不良资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04-02
电力集体企业指电力企业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从事的业务大多服务于电网主业,与主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密切相关。多年来为电网企业抗击自然灾害、提供应急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在主业减员增效、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电力集体企业抓住电力建设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好电力施工、电力设计及电气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涉足非电行业,努力拓展内外部市场,基本实现了从安置型、福利型到规模型、效益型的转变,并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至2012年9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主多分开工作基本结束,多经企业已不存在,改制后存在的大量集体企业,下一步如何切实加强和规范集体企业管理、如何按照国务院要求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都是当前比较急迫的课题。
阜阳三环电力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三环总公司)是阜阳供电公司下属的集体企业,兴办于1992年,业务涵盖电力工程安装、电力工程设计、电气设备制造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利润4 500万元。
长期以来,由于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电力集体企业累积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例如三环总公司2009年末资产总额为4亿元,清理出不良资产2 400万元,不良资产占比高达6%.
一、不良资产的内容和主要种类
三环总公司在不良资产清查中是按以下标准和分类界定不良资产:
1.账销案存资产。是指按规定程序已作销账处理的资产。账销案存资产并不意味着企业丧失对该资产的所有权。
2.难以回收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的呆坏账。此项目也包括难以收回的有争议的或有虚假因素的款项。
3.连续3年没有获得经济效益或预期未来难以再获得经济效益的对外投资。包括已入账而无法收回的投资收益和无法收回的投资本金。
4.长期积压、过期、淘汰的存货。此项目还包括企业为高估利润人为少转销售成本而滞留于库存商品中的高估成本。
5.有账无物、闲置不用或利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包括盘亏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发生无形损耗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此项目还包括由于人为原因不提或少提折旧,致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高于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
6.废弃、拆除、长期停建的在建工程。
7.效能低下的无形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发生减值及企业人为不摊销或少摊销而形成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无形资产。
8.其他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应摊未摊的费用和应转未转的损失。
二、不良资产的计量与披露
企业对不良资产应准确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恰当披露。
1.对账销案存资产应加强账销案存债权性资产的管理。
2.出于人为调节利润目的,或会计核算不准确,把应做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资产的应按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3.已有确切依据证明是坏账或无使用价值资产,财务暂未作坏账处理或资产损失处理的,对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当期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还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
4.资产发生部分减值,要按照资产减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三、电力集体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未建立问责机制
电力集体企业由于长期隶属于主办单位,受主办单位的制约较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即使进行了公司制改制,也不严格按《公司法》运作,真正的决策权仍集中在主办单位,这样就形成决策层和执行层脱节。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规范
电力集体企业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体系,对日益突出的企业风险问题缺乏认识和相应的防范措施。部分电力集体企业没有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信用评价体系,盲目地进行赊销,加之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以及企业重销售轻催款,或者催款不连续,造成诉讼时效丧失,从而导致了坏账。
3.企业奖惩制度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
一些经营者为完成资产经营目标而采取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假,对可能发生的存货等损失不愿触及,多计收入、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有的企业甚至将当期的经营亏损列入递延资产,如将管理费用计入待摊费用,人为制造不良资产;或者对一些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不及时进行摊销,造成大量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挂账。一些经营者通过应收款项虚作收入,进而使企业达到盈利的目的。
4.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由于电力集体企业最初创办的直接目的是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造成了人员素质的先天不足,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对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对主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依赖远远大于对市场的依赖。
四、电力集体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
1.账销案存资产应建立动态跟踪系统,有新的证据能够回收的,应及时回收。
2.出于人为调节利润目的,或会计核算不准确,把应作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资产的,清理出的此类不良资产应按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3.已有确切依据证明是坏账或无使用价值资产,财务暂未作坏账处理或资产损失处理的,要收集资产损失确已发生的合法证据。
4.资产入账依据不充分的,应予完善手续。清理出应收账款中的不良资产,应积极和对方单位对账,索取经对方签章的债权确认书。证据确凿而对方故意拖延不付款的,可以采取发律师函或法律诉讼形式催收。
5.提高现任经营者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对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的从业绩认定上予以倾斜。三环总公司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积极处置任期以前形成的不良资产,处置收入形成的货币资金可以留本单位使用,处置费用和处置损失经批准后可以在年终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剔除。
五、电力集体企业如何防范不良资产的发生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集体企业管理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个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的企业决策与经营体制。避免造成因决策失误导致的重大资产损失。
2.完善企业资产经营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
建立和完善电力集体企业的考核体系,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成果。三环总公司过去对子公司的考核主要是收入和利润指标,造成子公司片面追求账面收入和利润。现在资产经营考核指标有:经营收入、本年利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应收账款余额、存货余额、劳动生产率,分别赋于10%、40%、15%、20%、10%、5%的不同权重。笔者认为,考核指标还应进一步增加投资回报率、净资产保值增值率、不良资产率等财务指标。同时需加强对企业主要经营者非法获取荣誉、物质利益的惩罚力度和决策失误追究,从制度上杜绝经营者人为调节利润、人为形成不良资产的冲动。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
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适合本单位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环总公司近期制定了《不良资产管理办法》,对不良资产的管理职责、不良资产认定标准及程序、不良资产处置、日常管理、奖励与处罚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要求子公司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资产清理,提交不良资产认定表,对不良资产的内容、形成时间、形成原因、经办人、负责人进行登记,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同时又配套制定了《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因不负责任、以及未履行和未正确履行职责,从而导致企业资产损失的要按不同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1.提高财务及经营人员的业务能力,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有些不良资产的产生并不是经办人员的主观故意,而是由于能力不足造成的。电力集体企业行业较多,业务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培训、竞争上岗、引进高级财务人员等措施,提高财务人员和经营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层次、高素质、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预防不良资产发生的能力,把形成不良资产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
2.建立包括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在内的多方位监督机制
财务稽核通过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核,稽核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确定是否账实相符。对日常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防止不良资产产生。三环总公司在实际工作中还着重加强经营性现金流量监控,当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负值较大或连续的两个季度金额差异较大,对单位要进行特别控制,由上级管理部门按月对付款情况、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审核,或者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使不良资产早暴露,起到预警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其对企业的管理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历年来电力集体企业不良资产的大量形成,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努力提高资产质量,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确保企业资产完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多方面、多角度来防止不良资产的形成,为电力集体企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18号)[S].2011.
[2]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集体企业管理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国家电网产业[2012]338号)[S].2012.
[3] 何德权.电力多经企业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EB/OL].全球品牌网,2006-04-19.
[4] 安徽省电力公司财务部.安徽省电力公司不良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皖电财[2006]474号)[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