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业管理,通常是指物业公司受物业产权人或使用者的委托,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其在不动产及居住环境方面提供看管、修缮、代收费用、提供便民设施等服务管理活动。物业管理公司按照物业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收取业主物业管理费的方式取得营运资金。会计核算是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指公司财务人员以货币形式全面反映和监督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定期制定财务报表并提供给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对资金运作也能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公司在管理中追求资金成本的最小化,以资本的筹集为管理重点。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筹集的管理工作,强化自身对会计核算的管理。
二、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特点
物业管理公司是随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其在会计核算方面拥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核算内容较为简单。因为物业管理不涉及产品的生产或者销售,因此,对物业公司而言,主要经营活动便是向业主提供相关物业劳务(或者服务),以此方式获取营运资金。物业管理公司的资金运作方式和会计核算内容都相对较为简单。
(二)监督群体较为庞大。物业管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与众多业主打交道,并且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业主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这一特殊性质,使其资金运转都受到业主的广泛监督。此外,物业管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因此可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督群体较为庞大。
(三)公司管理层和业主皆为财务信息使用者。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仅要提供给公司管理层,以供其决策。同时,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向业主提供,以帮助其了解物业管理费的使用情况。因此可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有公司的管理层,还包括广大业主。
三、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俗说法便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物业管理公司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也日趋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开始重视自身的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着手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强调提升公司的财务核算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一)会计基础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会计基础管理方面尚不规范,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原始会计凭证审核不严,原始资料保存不规范,凭证摘要记录不清晰或与明细账内容不一致;白条抵库现象严重,公司领导随意挪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经济业务缺少必要的合同或者协议,资金支付情况缺少必要的跟踪记录;会计科目规范不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混淆使用;缺少必要的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或者空有制度却很少执行。这些现象都充分体现出物业公司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不准确,使信息使用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会计核算硬件环境不理想。
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若要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首先其会计核算硬件环境必须过关。但是,论文格式由于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时间尚短,财务管理环境都异常简朴。在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大环境下,甚至有些物业管理公司还停留在“算盘加计算器”的阶段。此外,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发展不规范,常常只具有一至两名会计人员。而且在会计核算方面,依旧局限于手工登账和人工对账,不仅耗费掉了会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导致会计科目在设计上难以细化,很多会计人员在面对大量的手工登帐工作之余,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对二级科目进行细分。同时,很多诸如制定财务预算计划、计算项目盈利空间等精细作业也根本无闲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发展。
(三)财务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没有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上升为公司战略的高度,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配合的系统过程。也并未意识到只有先行实现财务目标,公司目标才能最终获得实现。其实,财务作为公司经营运作的一个核心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每一个业务单元的完成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推手。因此,财务管理是一个涉及公司上下的系统过程。
四、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与处理方法
(一)会计核算内容之一:业主的公共水电费。
公共水电费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公司对此有两种核算方法。一种是将公共水电费直接计入物业管理成本;另一种是将其暂时作为代收代付款,并抵扣小区业主向物业管理公司交纳的物业管理费。这两种会计核算方式中,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水电并非由物业公司提供而是由供水供电部门提供,并于提供时已向消费者收取了相关税费。单纯从该意义出发,公共水电费由物业公司作为代收代付款更为合适。[LunWenData.Com]
(二)会计核算内容之二: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费用。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成本费用,并将其具体分为按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分开核算。其中,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具体核算与一般企业无异。营业成本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在为业主提供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即物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开支。物管活动是物业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成本通常分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三个会计科目。物业管理公司在日常成本核算时,应尽量划小核算单元,以将人员责任与成本支出相挂钩,实行成本费用责任制。除物管活动之外的其他“附属类”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参照现行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核算内容之三:物业管理费。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在核算物业管理费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类似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收付实现制。只是在实际收到业主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时方才确认收入;倘若是在当期收到了以后时期的物业管理费,则暂时不确认为收入,而是将其作为预收款进行挂账。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劳务收入通常有三条确认原则。首先,收入能够被可靠计量;其次,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三,劳务的完工百分比能够被合理确定。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物业管理公司方能将物业管理费确认为收入,并无需考虑是否已实际收到款项。
(四)会计核算内容之四:维修基金。
根据我国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了有效保障物业公共设施等的维修养护,业主需按时向物业管理公司缴纳一定的维修基金。单纯从所有权的角度出发,维修基金属业主所有。当前,根据相关政策,物业管理公司应将维修基金作为“代管基金”.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对维修基金的会计核算主要选择在实际收取时,作为“长期应付款”进行挂账;当实际发生维修费用时,再予以冲减。关于维修基金是否需要缴纳税款目前尚无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核算处理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物业管理公司所收取的维修基金不需要纳营业税。因为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等的修缮与管理,在所有权方面归业主所有,物业管理公司仅是对其进行“代管”.因此,笔者认为维修基金不需缴纳营业税。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9-03
当前,关于管理会计的各类译著和著作品种繁多,其中很多教材都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完备性和前瞻性,但缺点是实用性不足,有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切合我国企业实际需要。下面就管理会计教材改革问题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个人见解。
一、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的问题
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以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内部报告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与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和研究变动成本法时,有必要根据理论研究的需要,将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即财务报表中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成本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对期末存货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1.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美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完全成本又称为商品成本,是工厂成本加上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耗费的总和。完全成本法(Full Absorption Costing 缩写为FAC)也称“吸收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 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沿用至今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GAAP)规定,企业的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美国企业在提供给股东和税务机构的财务报告中都使用这种方法。美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项目构成方面的比较如右表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对固定制造费用的会计处理上的不同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则计入产品成本。美国管理会计专著在介绍变动成本法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这样做符合美国企业内部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需要,因为大多数的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编制内部报告时使用变动成本法。虽然依据用途按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在数据处理时比较麻烦,但是现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设计优良的会计软件系统使成本信息在会计核算上十分快捷,可以为企业同时提供编制财务报告和内部报告的所有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中国境内应用完全成本法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等)、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等。由于中美会计准则的不同,这些企业首先应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报送有关职能部门,然后根据完全成本法调整营业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和利润等相关项目后,编制出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或合并财务报告。
2.将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1)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回顾。完全成本法在我国也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都采用完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成本项目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完全成本法下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附加费废品损失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
我国在进行会计改革之前,生产车间(或分厂)发生的间接费用都在“车间经费”科目核算,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采购、技术、质检、产品设计、会计、人事等)发生的费用,都归集在“企业管理费”科目。月末,“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都分配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另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相关手续费等作为企业管理费的明细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分企业不单独设立销售机构或部门,而是将销售职能隶属于采购部门(称之为“供应科”或“供销科”),相关费用也一并计入企业管理费。相对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来讲,我国所采用的完全成本法的“完全”程度更高,更符合“完全成本”的理念。1992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开始修改会计制度以便于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变为“制造成本法”(为了区别旧的成本核算模式,财政部将新的成本核算模式称为“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Manufacturing Costing)是将企业直接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再包括行政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等也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993年7月以来,制造成本法成为了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制造成本法与从西方引进的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上又有所不同。鉴于此,在管理会计教材中应结合我国会计实践,将变动成本法与现行的制造成本法进行比较才符合我国国情。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项目构成方面的比较如下所示:
(2)制造成本法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制造成本法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在成本项目构成内容上似乎没有差异,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核算的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企业完全成本法下的“制造费用”核算内容更加宽泛。我国企业作为期间费用核算的“管理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美国企业是计入制造费用的,然后分摊计入产品成本,这其中包括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劳动保险、存货差异、保险费用、工厂管理层人员的工资等。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建议国内学者在编著管理会计教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在介绍变动成本法时,将变动成本法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制造成本法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符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应纳入成本会计体系范畴,不应包括在管理会计范畴内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企业以预先制定出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和标准用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基础,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现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标准成本法来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以实现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控制。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仍然沿用的计划成本法(Planning Costing)实际上就是一种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同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将耗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此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实际成本法,采用计划成本法对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来讲可以大大减轻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2.燃料和动力的核算。企业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者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如照明、取暖)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
3.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企业通过制定定额工时计划进行直接人工的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人工工资或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
标准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相对于计划成本法而言,标准成本法不仅含括了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等环节,而且与ERP系统更加匹配,对于简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分析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结合我国会计实际情况,将计划成本法逐步升级为标准成本法并在我国企业进行推广,从理论和实际运用来讲,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调查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有77%的受访企业认为标准成本法很重要,有近18%的企业正在使用标准成本法。
目前我国的会计学科理论将标准成本法放在管理会计中介绍,但从其实际应用方面看应将标准成本法纳入成本会计教程。
三、针对不同的授众,编著和使用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计教材
管理会计是我国高等教育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或者是从众心理按传统思路编著出版,内容取舍、深浅程度各有千秋。授课过程中受学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也会有选择地讲授。我个人认为,高校管理会计教材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群体,出版适合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递进式”特色教材,将其划分为初级管理会计教程、中级管理会计教程和高级管理会计教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适用初级管理会计教程,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相对比较简单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可在不同学期分别设置初级管理会计教程和中级管理会计教程,逐步加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层呈现比较复杂的管理会计方法。研究生教育适用高级管理会计教程,作为科研课题和项目研究,重点应选择管理会计新领域、新问题以及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等等。不同层次管理会计教程内容的设置如下表:
中国会计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现实财务或会计问题,而管理会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比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用有效信息资料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应该深入企业并真正融入企业,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现、提炼和证明理论,探索“国产化”的管理会计工具,将其充实到教科书中,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查尔斯・亨格瑞(Charles T.Horngren),等.管理会计教程[M].潘飞,沈红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瑞夫・劳森(Raef Lawson).管理会计在中国[M].杨继良,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赵书和.成本与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成本核算;资源消耗会计;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17-02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含义
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简称RCA)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推出的一种成本核算的先进方法,是一套灵活、集成、全面综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它融合了美国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Flexible Standard Costing,简称GPK)的成本管理理念,同时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做出了较大的改进。
资源消耗会计主要的核算对象是资源,既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也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在资源消耗会计方法下,确定资源结集点是成本核算的第一步,通过分析“资源-资源”、“资源-作业”的相互关系,将多项资源要素按照资源库的标准进行重新的分类,将相关资源要素分到各个资源结集点,并收集各种资源要素的数量、金额,作为核算成本的基础。
首先,资源与动因结合。资源消耗会计的成本核算目标是将企业产出所消耗的全部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企业理论资源能力作为成本分配率的重要指标;定义并管理资源要素;分析企业剩余/闲置生产力。其中,在对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资源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有以下三种划分标准:一是同资源结集点的资源要素具有相似的技术;二是能够确定或者预计资源结集点的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三是能够收集或者估算各个资源结集点的成本和数量数据。此外,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原则,以资源为核算对象进行资源配置,其分配依据也就是资源动因,包括资源与资源的相互配置动因、资源与作业的直接配置动因。
其次,数量和金额结合。数量标准是人力资源的资源产出量,金额标准是人力资源的费用,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企业成本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会计将企业的同类生产能力归类合并,归集到同一个资源结集点中进行计量,这样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一个企业资源与产出的对应消耗关系。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资源消耗的一种货币形式的表现,资源消耗会计以数量标准计算资源的产出量,这样企业就可以从中分离出资源的消耗关系以及成本的价值关系,同时,也有益于企业对资源消耗量和产出价值之间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资源消耗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资源消耗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想要分析我国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可行性,必须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入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会计在工具、理论以及方法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任何发展变化都有它的两面性,管理会计的迅猛发展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那就造成了管理会计行业的混乱。例如,对管理会计的学习缺乏理论指导、管理会计受到各种合规性报告的要求,逐渐偏离公司管理者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任何一个实体在没有使用者的情况下都是无法存活的,所以解决管理会计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此外,大多数成本核算方法都有各自合理的关注点,而目前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常常会出现相互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方法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解释有所不同。这样的原则和原理的矛盾也是当今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不同的人对替代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些观点往往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就更加加剧了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业内积极探索更能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环境,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即资源消耗会计。
(二)资源消耗会计可弥补当前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1.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其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复杂难懂,操作烦琐,不利于企业实施。而且开发和维持作业成本系统的成本远远超过了企业的收益。其二,作业成本法通常将资源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核算的难度,同时也忽略了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对待闲置生产能力。其三,作业成本法根据资源、作业、产品来分配成本,由于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这样就会造成成本归集结果只能反映所消耗资源的价值,而无法反映出企业所消耗资源的数量。最后,作业成本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成本的属性,因为资源在消耗的过程中,成本的属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作业成本法无法给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成本信息。
2.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其一,传统成本法过多地监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侧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价值消耗,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少之又少,这就忽视了开拓市场、企业文化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等成本因素的变化,所以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成本的构成。其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和可靠性,那么信息的使用者根据这个成本核算结果所作出的企业战略性决策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三,利用传统成本法核算企业成本的精确度不高。以往,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比较少,这样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构成,而间接费用成本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而在间接费用成本比例快速增长的今天,必然会造成成本信息与真实情况发生偏差,降低了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既然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存在上述不可避免的缺陷,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恰好适应了目前这一新的生产经营环境。资源消耗会计提出了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理念,在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历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它顺利地解决了上述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已具备企业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技术到生产规模,从成本到产量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国外先进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下,高新技术已经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手段占据了主要的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变革、组织规模的变化、制造方法的更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比如成本风险难以把握、企业资源配置不够灵活、企业业绩评价未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等等。而资源消耗会计经过数十载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被管理会计界所接受。它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推动那些采用ERP系统的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综合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已经适合使用资源消耗会计来核算成本。
同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资源消耗会计的,因为首先要得到这个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其次还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为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人力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财经教育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级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在提高。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会计行业的高级人才及高学历员工在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些都为企业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了人力基础。
此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逐年显现,随之企业以往的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科学准确的核算成本,并灵活地掌握每一种产品的成本信息。采用资源消耗会计,企业管理层易于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企业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采用资源消耗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软件条件和硬件设施,加速推广资源消耗会计对于今后增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改善我国成本核算体系都有着显而易见的益处。而且在人才和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灵活的运用资源消耗会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江景.谈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意义[J].财会月刊,2008,(10):60-61.
[2] 冯圆.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价值[J].财会月刊,2007,(9):11-12.
[3] 杨继良.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反思[J].财会通讯,2005,(5):18-19.
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诸多原因,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应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现有的理论知识都是20世纪末西方传入中国,在当时部分学者和专家将西方的理论体系和我国企业当时的会计工作做了有机结合,大大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向前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也日益复杂,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没有进行同步更新,导致管理会计的研究一直只限于概念研究上,没有实际的应用体系。
2.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在岗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在于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会计岗位培养人才但是这些高校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却没有过多训练,导致目前公司内部的会计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会计相关的工作技能,只会纸上谈兵,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核算方法和观念存在问题
管理会计核算方法存在明显问题。比如传统企业在分配制造费用的时候都是以人工小时作为标准的,但是随着高新科技不断引进,员工的工作量也就大大减少,人工费也就相应地大幅降低,高新科技人才和设备费用就会大会增长。管理会计观念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往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允许存货的存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相互竞争不断激烈,以往通过原材料购买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式就必然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实现顺利周转,这种观念必然导致企业陷入运营困境。
二、管理会计改进措施
(一)改变会计职能
要根本上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水平就必须从改变会计职能开始。与传统管理会计单纯的信息处理不同,现代管理会计处理处理好会计工作以外,更注重对公司决策权的拥有,管理会计工作者应当有相应的公司决策权,应当从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公司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广泛参与到公司经营活动当中。
(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如果仅仅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操作技能是无法适应管理会计职能的变化的。因此,公司在选拔管理会计人才的时候除了要对应聘者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以外,还要对他们的操作技能进行适当检测。对于在岗的管理会计人员来说,公司应当尽可能多地安排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并且及时更新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要利用会计信息对公司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健全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
1.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公司生产经营的成本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问题,因此对成本的控制一定要采用科学方法。管理会计人员要学会充分利用量利本分析法、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对企业和公司的财务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及时掌握目前公司的现金情况以及资金流动去向。
2.建立责任考核制度。要把管理会计真正落实到位,就里离不开责任考核制度建立。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子系统,公司内部必须形成权责统一的考核制度。在这一考核制度下,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定期通过提交责任报告的形式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为了真正落实好这一考核制度,企业内部必须实现适当分权,调动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完善决策分析制度。正如上文所说,现在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实现一定决策权。因为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其财务核算必须遵循公认的财会管理制度,管理会计较为灵活,其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或者当前的环境,按需进行核算,所以其涉及预测学,控制分析理论等,所以其通过财务核算后的决策建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因此对于公司管理层在决策时候一定要摈弃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听取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的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择优选择诸多备选方案。
三、结束语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一、医院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成本构成要素、成本资料收集方法、单位成本计算方法。其中成本构成要素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分析时间和医院的情况等,单位成本的计算要考虑到项目的不同类型。在我国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中,管理费用的分摊问题、成本核算数据与财务数据间的匹配问题、内部定价规则的制定问题、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等都与经典理论不相符,从而导致了核算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相差很远,成本核算结果说服力并不强。
(二)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原来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新成立的部门(成本核算部门)基本没有大的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之间的提供与合作关系。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中,财务部门无形中充当了一个出纳的角色,医院两个经济管理部门的存在,矛盾就自然会产生。
成本核算部门已经意识到自己应担当起医院经济管理的重任,但此时经济管理的基础数据、管理思路等都已被经济管理部门所掌握,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运行机制。
于是,在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部门之间合作困难的尴尬局面。
(三)缺乏医院成本会计制度的支撑
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成本核算项目众多,难度较大,过程繁多,并且这是手工操作不可能进行的。
此外,成本核算所需数据只能从财务账目及报表上间接获取,甚至需要建立新帐、从头统计才能获得,这也恰是不利于成本核算在医院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收入主要是指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
由于医疗服务项目的特殊性,有些病种的诊疗需要多个医疗科室相互合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及时、准确地治疗,所以最终出现收入成果的分成,按一定的比例分别计人相关科室。直接收入是执行科室直接为病人服务所收取的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护理费、材料费、床位费等。间接收入是科室为临床科室病人提供的各项检查、治疗按一定的比例分成的收入。因为医疗服务不可能由一个科室单独完成,所以势必会出现最终分成问题。因此,检验、放射、B超、病理、手术和麻醉等科室的业务收入,按一定比例计人各科室收入。
(二)医疗成本主要是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是科室自身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是临床科室接受其他科室分摊的费用,按受益的原则,将行政、后勤等部门发生的费用向临床、医技科室分摊。
(三)成本核算原则
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成本核算方法一经采用,中间不得变更。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1 卫生材料、其他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均按实际成本计价。
2 对制剂室加工的产品按实际成本计算。
3 固定资产折旧按历史成本和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
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确认是否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成本分期原则:按月、季、年核算。
配比性原则:
1 某科室收入必须与该科室成本费用相配比。
2 某会计期间收入必须与该期成本费用相配比。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对策
(一)前期调研阶段
首先医院成立成本核算实施小组,着手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对全院主要科室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从中我们应该了解到医院各科室的管理现状,对实施成本核算的想法以及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所面临的基础环境,然后召集物资、供应、采购、人事和财务科人员召开成本核算动员大会、接下来召开成本核算总结会议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汇报会议,确立出成本核算的实施方案和原则。
(二)成立工作小组
为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核算系统,由财务科长、核算会计人员组成成本核算工作小组。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工资、资金、物资、药材、低值易耗品、房屋设备折旧、维修、运输、差旅费和办公费用等进行全成本核算。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好全员宣传动员工作,使成本管理工作成为广大职工的一种良好习惯。
(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医院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的保障。制定房屋设备折旧、药品试剂的使用、材料水电消耗和人员工资、奖金等一系列制度,并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实施办法和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便在具体实践中有据可依,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好核算科室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汇总的基础资料,归集、计算、分析各科室的成本,每月产生各类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报告,找出专项治理的问题的在,制定专项管理考核制度,真正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四)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成本分析报告体系是根据有关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它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
值得强调的是,其中事前成本分析是成本分析的第一步,是成本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也是成本分析的重中之重,可以利用成本核算的结果,提出可行的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为医院节约开支。
通过以上策略来看,医院开展医疗成本核算,不仅能够明确经营所投入的成本、收回的资金和补偿,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扣除成本后真正的收益。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公立医院,由于受国家财政拨款补助和价格政策的控制,正确效益评估和合理比较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实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经过对效益评估和分配方案的几次修改,使效益更加真实、评估更加合理。这样,不仅有效地强化了科室人员的经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科室人员自觉减少铺张浪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积极性,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成本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成本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是建立医院运用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
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成本财务管理模式,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
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是营造医院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