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推进,及受08年兴起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甚至于存在生存问题。我国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大了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为了提高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非常重要。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处于失控或遭受到严重挫折的危险与紧急状态,它是企业因管理不善、经济不景气,行业衰退、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使得企业现金流不足、权益不足及债务拖欠和资金不足等各种困难处境的总称。总的来说就是:企业明显无足够的现金流按时偿还到期无争议的债务。
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为了提前预测预报上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提供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观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早期特征,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财务风险进行监控的管理体制。可见,财务危机报警是各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和保证生存与发展而建立的监测系统。
二、完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动因
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迅速,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企业中获取收益,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从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我国很多企业的业绩下降,财务状况出现严重异常,陷入财务危机困境。完善我国企业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为了引导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防范意识,阻止财务状况恶化,从而达到避免财务危机的真正发生。对市场资料需求者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我国各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应深入分析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需要完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来监督、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以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一)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如今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作为一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使企业的信誉不断的上升。在此状况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求得生存,才有可能盈利,而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是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报警系统,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重要全面的信息,可以防范我国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
(二)利益相关方决策的需要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通过有效的财务危机报警,实时监控信用风险,进行企业贷款或质押贷款控制,避免因贷款而造成坏账的发生。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业绩下滑之前获得财务报警风险的警报,根据财务报警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及时撤走资金或审慎投资,减少盲目投资的风险。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为他们的选择提供些技术上的支持和参考,获取更多利益。
对于审计等政府部门来说,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判断被审公司能否维持经营或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进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评估能力,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或未出具保留意见而招致法律诉讼,况且投资者,债权人更容易接受审计部门的意见。
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借助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避免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财务预测的迫切需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些简单的财务预测信息,但这些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在财务趋势简单的延伸。一旦公司处于危机状态,财务预测披露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的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突破财务预测的局限性,迫切需要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但必须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
(四)财务危机各因素变化的需要
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有可能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的恶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失误,管理者的行为等,单个或共同的作用于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状况不仅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企业营运状况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状况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表中各项数字的变动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作出投资判断。财务危机识别的重点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财务的不足之处,找出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一些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及现金流量等核心指标恶化,这是导致企业变化的主要原因。
经营战略是有关企业如何在同行业内或市场竞争中进行竞争的决策。经营战略分析是财务危机识别体系研究的重要起点,为预测分析作出合理的假设。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通常取决于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当就可能导致财务危机。例如一些企业在经营战略中: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盲目扩大规模、缺乏产业实体支撑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等经营战略失误。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些股东和管理层侵害公司利益,例如:大股东侵占巨额资金的行为、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等不良管理行为影响着财务状况。
这些因素均需要企业建立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来改善财务管理。
三、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及时构建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模型及指标的确定。
(一)简单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企业主要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危机。所设立的比率有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债务保障率和资产安全率等。企业良好的净收益、资产管理、债务状况、现金流量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特别的关注。当这些指标达到设立的警戒值,报警系统便会发出信号,提请经营者的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显示公司不同的风险,但简单模型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情况,如一个比率变好,或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报警。
(二)综合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目前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层出不穷,但主要的分析方法是结合模型思路,即通过多元线型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来预测财务危机,综合反映企业风险。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美国学者奥曼,他在1968年以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共66家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会计数据拟合出了的Z-score模型。
Z=1.2X1+1.4X2+3.3X3+0.6X4+X5
Z—判断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其中:
X1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形式繁杂,获利能力高,投资收益大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的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于企业累积税后利润生成,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收益分配的余额。
X3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是一个比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
X5为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分析,预测企业风险。奥曼根据Z分数对公司破产可能性分类Z
(三)财务比率指标计算和确定
确定适合企业的的财务危机报警模型之后,余下的工作是通过模型测验比率指标的临界值,并进行确定哪些财务指标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的原则。基于此原理,在每个方面都划分为了两个层次,即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
基本指标是财务报警指标体系中敏感性最强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的核心。但由于公司是一个整体,各项指标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反映出的数值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变化,真正起到报警的作用,需要设置修正指标,实现基本指标中的不真实情况和客观因素进行校正,以便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报警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可以参考功效系数法对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分别设置权数。权重的大小可因企业所经营的行业和具体经营特点而有所不同,且每个指标的权数均为100,但在公司最终计算得分时,按权重比例计算。最终分值与行业平均值比较,可将公司财务危机按(10分-100分)之间划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不可能、极不可能四种状态。这样公司可根据所处的状态作出基本结论。同时还要结合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是因为有些判别值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反映出来的,所以分析时也要加以考虑,如公司战略、管理者的行为等等。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给基本报警结果进行全面校验,修正和完善,形成公司财务报警的综合结论。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财务危机预报,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进行的是信息再加工活动,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整理、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直观、有效的决策信息。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以大量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同时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向报警系统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必须配备专业人员,强化监管和约束,改善会计工作思路,明确信息从收集、处理、贮存并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能,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完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财务危机报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制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程序处理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审计客观独立等内容。以致力于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宗旨,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多元的监控措施并设立循序渐进的多道警戒线。只有这样,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五、结束语
我国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危机报警体系从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战略失误,管理者的行为等多方面来考虑,建立一套符合各企业自身的财务危机报警模型,及时预测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提高预测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能使我国各企业走良性发展道路,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行健.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崔如林.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措施[J].现代商业,2009(20).
[3]苏毓敏.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J].财经界,2007.
[4]慈家波.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之我见[J].辽宁经济,2006(11).
[5]奥尔特曼.公司财务危机与破产[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公司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公司财务是指公司资金运动和由资金运动所引发的公司与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而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司绩效评价,主要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根据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在一个阶段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地综合评价。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公司财务绩效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数据等,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财务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通过财务绩效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财务活动规律,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展现公司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 公司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对公司财务指标的一种横向比较方法。将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值相比较,以此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它能够比较客观地为投资者判断企业财务状况,能够揭示其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成长空间。
绩效评价能够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明确公司的行为准则。绩效评价能够将公司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寻找企业的绩效改进点。其中,绩效评估可以对员工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并给予合理的报酬。绩效评价能使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监控能力和计划能力等基本管理技能;提高上下级的沟通能力,以此建立沟通、反馈平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便于内部信息交流。要想提升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就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持,通过绩效评价的推进,以此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建立起更加规划的基础管理平台。
3 指标的选取
任何评价都要运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评价指标是实施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公司的绩效,因而实施绩效评价必须构建反映经营绩效各方面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获得准确的绩效综合评价结果的前提条件。
财务指标主要是分析财务内容,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的成功,在财务指标选取的时候要符合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标应尽可能的符合各种比较。不同地区和企业间要根据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行改进。在指标选取还要遵循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外部众多主体的需要。因此财务信息的公开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市场日趋竞争的时代,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重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每个方面之下选取几个关键比率指标,形成一个多级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1]
表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产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股东权益周转率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
资产负债率
股东权益比率
发展能力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资产获利能力、所有者权利能力。评价企业在这三方面的获利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以及总资产报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等四个指标表示。一般来说,这几个指标利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就会越强。
资产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一般而言,周转率越高越好。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的财富能力和经营绩效,既是企业获利的基础,也是企业主要资金的来源和保证。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指的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分为长期和短期偿还两种。评价企业短期偿还债务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三种。企业确定流动比率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速动比率是扣除存货后的比率,这个比率更好的体现了资产的流动性。现金比率则解决了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不足,分子分母有一定可比性。所以企业的现金比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发展能力指标: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最困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4 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针对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2]。通常,主成分分析能将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提取出来作为主因子,以主因子来考核企业的绩效水平[3]。但主成分分析法未能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财务信息,因此,评价结果不能保证其可靠性。灰色关联方法既能处理具体的数据指标,也能对模糊语言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并且对数据要求较低,方便现有应用[4]。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价,能利用现有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5]。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就是根据因素之间相似或相异程度进行衡量,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我们需要通过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的数据关系进行比较。还可以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既可以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找出其不足之处,又可以综合评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状况[6]。
5 结论
【摘要】合理的融资决策对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融资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出发,分析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融资决策的作用,促进公司发展。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支持,作为公司重要理财内容的融资决策,无疑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其比例大小等决定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决策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
一、融资决策及其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融资决策是一项以公司为资金融入者(即公司是资金融入主体)的融资活动。它具体是指公司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公司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比例等多个方面。
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大小。
(三)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
(四)融资结构对经营者存在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目前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行政干预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在其上市之初已作出特殊股权安排,变现为上市公司后,股权结构复杂、未流通股比重大,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行政干预大。主要表现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依然从原有公司产生,中小股东监督约束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仍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约束激励不大,上市公司很难形成与公司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决策目标。加之大量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公司控制权难以形成。
(二)有的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主体行为不规范
作为股权资金的需求者,一些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中长期资金的场所,而忽视股票市场的制度创造和股票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被认为是上市“圈钱”。他们或是弄虚作假,欺骗主管部门和投资者;或是批露不准确信息,误导市场预期;或是违背承诺,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甚至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用筹集到的巨资炒作自己的股票,造成中小投资者坠入云里雾里,使股票市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价格信号大为削弱,股东约束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融资决策大都倾向于选择成本收益最优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有的公司不顾长远利益,盲目选择股票融资方式,造成融资结构失衡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外部股权融资的方法是我国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几乎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外公司融资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忽视债权投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注重股权资本的控制权,而非专注于公司投资的回报,过多进行股权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将会带来股权收益率降低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制定合理融资决策的建议
(一)无论公司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公司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由于公司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公司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二)合理安排公司融资数量和期限
对于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公司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而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公司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做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以免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三)谨慎利用债权融资
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借贷市场的条件下,债务对减少成本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负债的硬预算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达到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监控的目的。因为在公司负债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按时向债权人交纳负债的利息和本金,否则,将受到惩罚。在这种潜在损失的威胁下,如果公司面临足够多的债务,公司的管理者会致力于改善公司经营,减少挥霍浪费,能起到一定的促进督促作用。不过应注意的是:债务的过度增加可能产生股东侵蚀债权人利益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债务市场的种种限制使得债权人不能运用利率机制来有效控制资金借入者的借入数量,这样很容易导致其过度负债,遇上财务困难会使公司不堪重负,效益下滑。
(四)加强宏观建设,促进公司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
1.强化银行的监控机制
银行借款在公司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司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银行作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将有监督贷款公司的主动力,而且银行本身就具有监控经济系统的职能。要充分发挥银行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控作用,让银行监督公司贷款情况,甚至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协调。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框架体系
一、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总体认识
财务报表是以数字和文字的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结构性表述。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湾塑料公司董事长王永庆先生认为,企业经营的两大支柱是“计算机系统”和“会计制度”,而计算机系统的很大部分是用来支持会计制度的。
现代会计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及企业竞争的结果,转换成以货币为计量工具的会计数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密码”。这些密码拥有极强大的压缩威力,即使再大型的公司(如通用电气、微软、华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创造的财富,都能压缩汇总成溥薄的几张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透露的信息应该是丰富、充分的,否则投资人或银行不愿意向公司投入资金或贷款。但是,这些财务报表又不能过分透明,否则竞争对手会轻而易举地洞悉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财务报表所隐含的信息往往不易被了解,而需要我们去深入分析、不断挖掘。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过程是将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和指标,并找出相关指标的关系以达到对企业各方面及总体上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财务分析只能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要证实企业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只能是依靠审计师了,这也是财务分析的一大局限。
二、财务报表的丰要使用者及其对财务信息的不同关注点
一般而言,与公司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有关方面可以分为:现有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供货商、政府管理部门、公司管理人员、公司员工、竞争对手、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由于与公司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上述诸方面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关注点也就不同。
现有股东,又有控股和非控股之分。居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不仅关心企业当前盈利水平,而且关心企业未来利润增长能力及竞争对手方面的情况和财务行为能力。居于非控股地位的中小股东,既不能在企业董事会中任职或派有代表,又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因而不能有效地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利益,他们利益的取得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而迫使其过多地关心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利润分配及利润的稳定性,而对竞争对手企业方面的情况和财务行为能力,一般不予关心。
潜在股东,是指正在资本市场上寻找具有投资价值、对企业特别关注的那些意向投资人。他们主要关注企业可能发放的股利、特别分配(如配股、认股权)、未来股价的升值空问。
债权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购买本企业债券的债券持有人、银行等贷款机构,他们最关心的是未来到期的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本息;二是与本单位存在经济往来的供货商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他们最关心的则是将来到期的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并决定是否要与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供应商,是指将要赊销产品给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即潜在的债权人。他们需要关心货物发出后能否安全地收回资金,需要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发展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及现金管理能力等。
政府管理部门,其中对公司财务信息最关注的是税务部门,主要关心企业本期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各项计税基础是否真实;各项应缴税款的计算是否正确;各项税款的缴纳是否及时;各项计税基础未来是否有较大的变动趋势,从而对未来应征税款进行事先控制和管理等。
公司管理人员,他们受公司股东的委托,对股东投入公司的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负有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均感兴趣。
公司员工,通常与公司存在长久、持续的关系,他们关心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以及获取报酬的前景,因而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感兴趣。
竞争对手,希望获取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借以判断公司问的相对效率。同时,还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司兼并提供信息,因而他们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均感兴趣。
其他相关利益者,包括顾客、社会公众等。在多数情况下,顾客关心的是公司连续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社会公众则会关心公司的就业政策、环境政策、产品政策等方面。
由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面向未来的;
第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因此,即使对待同一对象,他们所要求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第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第四,公司财务报表中并不包括使用者需要的所有信息。
三、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产物,财务报表信息是在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约束下,在会计制度或一系列会计准则的规范下由会计核算系统所生成的。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本身进行结构、趋势的分析,外加财务指标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财务报表并不完全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财务报表本身就存在着众多的局限性。
第一,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事项,与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未来信息的相关度较低。由于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这些财务报表是历史事项的报告与反映,有效的财务分析既是对过去事项的检测与剖析,也是进行未来决策的有力依据。但是传统的财务分析并不能解释财务比率和比较分析所显示的问题,而要给出答案,还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甚至需要掌握财务报表之外的相关信息,比如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货膨胀的影响等。
第二,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其报表附注也主要是对报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更加细致的说明或补充,而许多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却没有披露,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市场占有率等信息。
第三,财务会计制度及大多数财务会计准则中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许多事项还需要进行会计估计,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相应机会,使得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了。
第四,财务会计核算原则中的稳健原则要求“宁可预计将来发生的损失,不可预计将来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和支出、少计资产和收益,从而使财务报表数据不实。
正是由于财务报表信息的采集、处理、披露等方面存在着这些局限性,因而在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时,必须对财务报表本身的特征进行全面、系统、明确的了解,才能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建议,达到财务分析的真正目的。
四、创新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应遵循的原则
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是指财务报表使用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遵循的一般规范。
(一)客观性原则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分析与评价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坏账损失),又有内部因素(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如市场景气状况),又有微观个体的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待。因此,在设计、运用评价指标时,应客观地、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有使用价值。
(二)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层次性、全面性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分析、评价会计工作,不能遗漏关于会计工作的任何重要方面的情况,从而使得评价活动更具体、更完整、更有实用价值。
然而,过于全面的、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仅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因此,在设计与运用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数量的分析,它是通过对财务指标数据的分析比较,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分析,它是通过一些评议指标,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全面地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没有正确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会迷失方向。但是,如果只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就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数量变化。当然,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四)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设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枉然。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制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标体系尽量做到条目简明,建立指标体系时要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质量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评价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清楚明确的表述。二是定量指标要可测量,即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不是机械的比率计算,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工程。在实务操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往往仅局限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的简单计算与评述。然而,财务数据是公司所处环境、战略决策实施、日常经营运作等综合因素的数据表现,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应该系统地展现公司经营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从经济环境、战略分析到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是这一框架的出发点和分析结果,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应该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或公司价值评估等全过程。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如下(图1-1):
(一)行业与战略分析
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如果我们只进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则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比较知道目前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行业分析是公司财务分析的前提,是联接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价值分析的桥梁。
企业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决定着企业的业务结构和竞争形式,并要求对企业的人财物、技术、管理等资源进行相应配置。企业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始点。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师能够从一个战略高度上探查公司的经济状况,进而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会计与财务分析。
在战略分析中,平衡记分卡是最流行的一个工具。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Group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O家企业中,有55%的企业运用了平衡记分卡系统。平衡记分卡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公司管理层或外部分析师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或评价公司经营战略一致。平衡记分卡方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而成为有效的战略执行的框架和工具。财务指标是企业追求的结果,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取得这种结果的动因。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分析。会计分析是在行业分析、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处理的合规性和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披露的适当性,来揭示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反映其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程度。通过会计分析,可以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及舞弊的程度,进而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知道会计数据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通过会计分析,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合适与否。
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并为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保证。会计分析可以从企业舞弊的可能性分析、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分析、会计政策(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与估计对会计数据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财务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提供帮助。
财务分析可以分两阶段进行:
一是财务报表阅读。通过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大主要报表及其附注的阅读,了解财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结构及变动情况进行,从总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情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
二是财务比率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是在阅读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显然,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会计分析侧重于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
(2)分析的方法不同。财务分析在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总体指标的同时,还要进行内部某一层次分指标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论采取适当的行动,财务分析利用的主要方法是比率法。会计分析主要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分析个别会计数据的真实程度。会计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核对、比较与推理分析。
(3)影响分析质量的因素不同。财务分析主要受到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会计分析主要受到会计准则、公允揭示的要求及分析者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
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影响和作用伴随着人们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解释和评价,而这些信息是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如果财务报告不能清楚地揭示编制这些报告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就必须依靠会计分析方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可靠的判断。可靠的会计分析关系到财务分析的质量以及有关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反过来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的要求也对会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促进会计分析质量不断提高。
摘 要 本文以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中的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筛选了2008到2010年被ST戴帽的49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样本,同时选取了130家经营状况较好的公司作为正常公司样本。通过分析这149个样本公司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并对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对中小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做出预测。
关键词 中小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判别分析法
一、文献回顾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国内外学者曾建立过多个预警模型。最早的财务困境预警研究是Fitz Patrick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警模型,其后Winaker&Smith和Merwin也作了相似的研究。但是这些早期研究仅仅是属于描述性分析(Profile Analysis)范畴。自1968年Altman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困境预警领域后,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就逐渐取代了单变量模型。在1968年Altman的模型中,Altman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分,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这个模型就是著名的Z模型。由于模型简便、成本低、效果佳。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依据z评分模型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Scott(1981)对以往学者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认为在多元判别分析模型中Zeta模型最优。然而根据陈静(1999)和宋秋萍(2000)的研究,认为由于中美两国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差距,用美国公司财务数据建立的模型并不一定适用于对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预测,从国内企业的财务数据中提炼出特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则更为务实。
由此可见,根据中国的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的财务困境模型也显得十分重要。而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和经营情况的不同,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准确的预测所有类型的上市企业的财务困境情况。因此,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不同的预测模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里我们主要选择研究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模型。
二、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根据美国风险管理专家Ahman在1968年,利用多元判别式法建立的著名“z评分模型”。本文采用判别分析模型的形式分析分析,旨在研究两类分司的财务状况,一类是财务危机公司,另一类是财务健康公司。以此为目标分别找出反映这两类公司相关性高的特征变量而建立判别函数,然后用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中小板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困境分析。判别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Z=a1x1+ a2x2+ a3x3+……+anxn
其中:Z为判别分(判别值)X1,X2,X3是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如财务比率。a1,a2,a3为各变量的判别系数。
(二)样本的选择
本文一共选取了5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财务危机公司49家,由于中小板企业中09年之前只有2家企业被ST戴帽,所以剩下的47家ST企业,在沪深两市07年以后被戴帽的企业中随机选取代替。财务健康公司130家,其中60家来自于0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前60强,剩余70家则通过对中小板企业随机挑选得出。
在样本选定之后,需要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选择。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状况和营运状况等四个方面选择了14个相关财务比率:X1总负债/总资产,X2现金/流动负债,X3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4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X5净利润/总资产,X6营业利润/利润总额,X7流动负债/总资产,X8长期负债/总资产,X9应收账款/流动资产,X10(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11现金/总资产,X12利润总额/总资产,X13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X14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三)判别分析过程
对于函数的推到,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classify下面的discriminant计算功能,我们把所有14个变量代入模型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步计算,通过F检验的解释变量则放入判别函数中作为评分模型的计算依据。
在运用逐步回归法的过程中一共进行了6次筛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0.05的显著水平和3.84的临界值水平,每一步回归都选择当次回归过程中最显著的变量进入判别模型,然后再将剩下的解释变量进行再回归,当进行到第6次回归的时候,剩下的所有变量都低于3.84的临界值水平,因此停止筛选过程。
在筛选出来的5个解释变量(X10,X12,X4,X6,X13)之间继续进行总体显著性的检验,我们可以看出X10,X12,X4,X6,X13的估计结果都大于显著性为0.05的临界值3.84。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对解释变量判别系数的估计,就能够得到完整的判别方程。
综上所述,通过把所有变量引入判别分析中,运用逐步回归法,最终得到了包含5变量的判别系数,即:
Z=-1.204-0.466X4+0.045X6+2.592X10+6.084X12 +0.402X13
其中:
X4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示一个企业的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该指标越大说明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X6 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该指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示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占到了所有利润收入的比重。
X10 为营运资本/总资产。这是公司的净流动资产相对于总资产的一种衡量,营运资本是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
X12 为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总资产。该指标体现的是每单位的资产对应的利润份额。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情况。
X13 为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该指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表示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该指标越大说明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四)判别模型准确性的检验
1.原始样本分类的准确性
检验结果表明,用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财务出现困境的ST公司的预测正确率达到了87.8%,而对财务状况健康的非ST公司的预测正确率也达到了93.1%。由于判别函数是从原始样本数据中推导出来的,因此原始样本分类的期望准确率理所当然要高些。通过计算两组判别分(Z值),我们可以看出两组的Z值几乎都分别落在(-0.5,-1.5)的两边。因此我们可以将区间(-0.5,-1.5)作为灰色地带,当判别分数属于该区间的时候,可以判断该公司在短期内有破产的风险,应该对这样的公司引起重视,做更加深入的分析调查。
2.临界值的确定
虽然原始样本判别值的分界线比较明显,结果非常理想。但需要说明的是原始样本中的非ST公司有一半都来自2008年中小板块排名前60名中的企业,因此是具有的两级分化公司的性质。假如用此函数对新样本计算出的判别分也能获得这样的结果,那么上述临界区间才完全可作为我们判断决策的依据。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模型的判别效果以最终确定更具代表性的临界值,我们用未参加模型推导分析的随机挑选的5个ST公司和10个非ST公司进行检验。用建立的判别函数公式计算出公式的值。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检验样本中的5家ST公司中有4家的Z值都小于-1.5。非ST的10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Z值都大于-0.5。因此综合原始样本和新样本两组的结果,区间(-0.5,-1.5)是这两类公司的一个分水岭。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判别法则:当Z值大于-0.5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被分析的公司属于财务健康的类型,在近期没有破产的风险,Z值越大企业破产的风险越小;当Z值小于-1.5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被分析的公司属于财务状况不健康的类型,在近期破产的风险,Z值越小,近期破产的可能性越大。当Z值落在了区间(-0.5,-1.5)的时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样的公司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也包括财务状况暂时健康的一些公司,因此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公司做进一步的考察。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本文从公司财务报表中提取了14个指标作为预警模型建立的基础,通过分析最终从中提取了5个变量成功构建了模型。并且通过了对临界值的界定,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一,不同的公司营运环境对财务预警模型的影响。通过对Altman的Z评分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型目前被发达国家的众多金融机构应用,但是我国具有和发达国家差异显著的商业营运环境,如果原封不动的照搬Z评分模型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也不能得出准确率较高的分析结果。此外,不同的企业规模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显著差异,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建立不同的判别分析函数有助于提高模型分析的准确性。所以从国内的中小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中提炼出特征指标,建立中国自己的判别函数,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在我国的实用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会计制度不同对财务预警模型的影响。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一直存在着差异性,我国的会计制度以及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有待于跟国际统一的相关制度接轨。而目前我国的会计工作领域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弱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数据与发达国家的财务数据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照搬Z评分模型也会导致判别准确率的降低。
(二)政策建议
首先,整合资源,均衡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筹资困难的情况,由于存在自身规模较小,经营状况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金融机构很难对中小企业进行大量的放款。改善目前不佳的信用状况。而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于不同的中小企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引导。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在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的同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以后的赢利及企业增长做好准备,并重视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保证资金的供应链,以降低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合理充分地利用资源,规避风险,降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其次,重视Z值偏差显著的公司。从本文的指标分析和实证检验都可以发现,高Z值公司并非是绝对的安全,它也可能存在着财务危机的隐患。因此,当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z值超高时,企业的管理层不能盲目乐观,认为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不存在危机的。应该在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关注Z值的变化情况,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高z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放松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1]Edward I Ahman.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2]William H.Beaver.Financial Ratios∞Predictors of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selected Studies.1966(4):71-111.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4): 31-38.
[4]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3):49-51.
[5]温璐璐,王海涛.辽宁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经济研究.2006(12):75-76.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6):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