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近年来国内医疗事业发展迅猛,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且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能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对于现阶段医院综合发展影响显著。本文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国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综合管理体系中,固定资产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需要医院本身给予应有重视。但国内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成效差强人意,固定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制约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与一般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构成上并无明显差异,在具体管理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并与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就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注重固定资产总体规模的清查,同时要做好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记录以及单位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具体管理工作。医院不仅要在新时期下继续发挥好自身“治病救人”的基本职能,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为医院综合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准确反映自身经营情况,有利于国家掌握医疗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不只是一项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诸如固定资产清查等具体管理工作开展都需要得到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支持。而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开展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支持,孤立状态下进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实际的资产数据采集上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导致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部分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依然沿用较为陈旧的历史成本法,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一做法本身不仅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较为严重的账面失真现象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使用时并不会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做法更是加剧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现象。长此以往,医疗设备本身的老化程度及实际工作状态也无法得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状况也得不到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风险就会持续增加。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内部监督

当前国内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虽然进行了较多努力,但财务管理的相关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并未出台相关的监督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最终管理成果是否真实有效等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控制环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用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完善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论医院规模大小都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确立,提升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重要性。此外,医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建议国内医院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模式确立下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明确各个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关系,降低固定资产对于实际管理资源的消耗,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2.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加强会计核算

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选择。建议国内医院通过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其运用最新、最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此外,医院内部也应当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聘用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最终账面价值的准确性,也能显著降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依托科学且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诸如核算等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3.确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监督体系

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显著。可行性较高的评价与监督体系能从客观上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可以考虑通过聘请外部机构和人员对会计周期内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对此类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也能保障下一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医院内部可以考虑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一环,医院不仅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效率的提升,更是要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资源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医院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不断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吕波.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6(14).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策略 医院

医院作为重要事业单位之一,在维护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度和国民幸福指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有重要的规制效果,我国各界也在不断关注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向,尤为注重和强化对医院等事业单位重要发展根基即固定资产的调整和管控。本文经过文献和实际情况的综合梳理,得出以下几点缘由。

首先,增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新形势下医院寻找新发展点的必要路径,是规避资产无辜流失、造成非必要损失的重要规制手段。也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合,对于革除制度弊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固定资产等资源使用效益不可替代;其次,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对解决社会利益输送的不均具有良好的平衡效果,有力的支持其他方面的发展,长久以后有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最后,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配合当前的经济核算,维持我国事业单位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医院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其主要特征是自身的发展大多依靠政府和公共纳税人的支撑,加强医院的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公私利益平衡,进一步活跃公私双方为主的市场经济,推进我国经济目前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式。总而言之,通过梳理极其有必要加大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的研究,剖析其问题,并且提出重要的参考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医院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和瓶颈

参照已有文献的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态势,经过细致详实的总结和梳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有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意识制度和实践管理两大层面上,通过主要问题的甄选,简要总结成如下四小点。

第一层面上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首先,一方面医院等职工受其事业单位层级行政制度的影响,难以接受新的理论和制度,革除旧管理理念,与当前单位发展环境严重脱钩,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不注重产出效益比率;另一方面是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其固定资产权责不清晰,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漏洞,固定资产非法流失严重。其次是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细化,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盘点、报废和处置整个流程的制度约束不严谨,各个环节缺乏详细的细则,制度不成熟导致实践使用上的疲乏;第二大角度是管理实践上的弊端,主要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主要体现在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的不合理,过分注重资产来源,导致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计提过多,甚至出现红字,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2014年颁布)仍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使其合理的损耗无法反映,虚增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之外,其相关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颇低,不注重与当前“互联网+”模式平台的相互结合,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管理成本的增加,忽视互联网平台也很容易导致相关资产管理的各个步骤出现断层现象,信息不对称、舞弊违法现象的出现,因此着力打造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加强医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以及策略和路径

(一)提高医院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重视产权、账物和移交为主的三大块的管理

提高医院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保障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原则。首先是革除员工旧有的管理理念,对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整体上的全面认识,主要从明晰医院固定资产的权责,固定资产的账物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移交三大主要的环节去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总结梳理的几条路径策略:一是医院必须通过全渠道方式加大新形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新理论的学习,对其以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力合作和意识共认,尽最大限度的革除旧有的管理思想。

此外,充分重新梳理固定资产产权的管理,权责落实,形成和明晰固定资产产权,强化产权管理意识,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医疗改革政策的实行,合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权限和和合理的岗位设置,做到分工和合作机制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权责清晰,严格规避固定资产产权出现虚位,固定资产变相流失的现象;其次要加强账物核对处理,始终强化固定资产的账物核对观念,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都有会计记录;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权移交方面始终重视移交手续的合法合规性,强化其监督力度,做到移交的合法、有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移交手续

(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重塑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和框架

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其相关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保障。要将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医院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医院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必须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充分吸收和借鉴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并且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最终设计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效益。

在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制度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重塑和优化,形成强有力的执行体系。首先,基于自身当前的发展情况,对现行的管理和执行体系进行甄别,进一步扩充和优化现有的执行体系,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参照内部控制体系,使其内部控制的各种措施和制度能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其次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日常化,对医院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和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强化信息的对称性和管理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注重管理体系和框架的时刻优化更新,使其始终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管理体系执行上的边缘化和形式化,切实使管理体系符合管理制度,确实的得到落实。

(三)完善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其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基于新的会计制度和当前的新问题,必须革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首先要取消固定资金会计科目,购入的固定资产只计入固定资产科目,不再牵扯医院有关固定资产净资产项目;其次是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两者相减就可以得出固定资产的净值,也能够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为进一步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参照;再者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预计潜在可能发生的损失,以此计算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效避免会计舞弊现象,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和谨慎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科目,使其清晰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损益情况,以此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和合法性。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医院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准

当前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与互联网越来越交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各个单位管理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各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和运转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滞后的现状,医院应该积极地开发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其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和信息查询管理各个过程的一体化建设,以此降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和代价,进一步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的弊端,进而提升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效率,最终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总之信息化进程的建设是医院等事业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为了适应发展,有必要革新医院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重点剖析了当前医院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参考以前的文献研究结果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从意识和制度的构建以及实践中的核算管理等几方面视角去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并且加入了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平台这一重要着眼点,较为全面的为提升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杨.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4):142-143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制度;高职院校;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2014年1月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开始施行。新制度在定位、财务报告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更加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紧紧把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精神,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一)提高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划分标准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划分标准是500元以上。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中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划分标准是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划分标准的提高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

(二)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按照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仅按照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因此也无法及时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和真实价值。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必须要计提折旧(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等之外),新制度还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金额、折旧方法、起止时间等具体操作都做出了说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采用了“虚拟”折旧模式,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资产,这样可以及时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净值及使用状态等相关信息,有效避免旧会计制度下容易产生的资产虚增情况。

(三)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这样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制度计量基础由全部的收付实现制转化为有部分权责发生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固定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及时入账,从而为资产损耗费用的计提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这个改变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因收付实现制而引起的信息核算不完整、不真实,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的现象。

(四)细化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核算更加明确、具体。比如新制度中科教项目资金等形式的资金记录做了详细的规范要求,要求对资金的来源、数量、去向、份额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这样的规范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为严谨、科学、精确,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丰富而翔实,促进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在学院的生存发展和内涵建设上,学院领导往往关注更多是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没有意识到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普遍都存在重添置轻管理的思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甚至领导都认为院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投入的,是无偿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与学校及个人关系不大,无须注重其使用效益。认为只有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样也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往往消极管理,无法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效能。

(二)多头分散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院校机构和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资产管理部门,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又与学院的其他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越位、缺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由于管理主体的分散,也无法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规范要求,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全程管控,也无法形成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良性管理的局面。

(三)队伍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都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有些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没有财务方面的专业背景,严格的说并不具备上岗资格。这样的一支队伍显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弱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另外有些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只是兼职人员,且调换岗位过于频繁,更加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熟悉和开展。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高职院校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只是摆摆样子,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由于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投入与实际需要脱节;固定资产维护使用失控;固定资产处置更新随意性大;固定资产流失等等问题。

(五)信息化程度低,资源共享性差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逐步推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经费购置信息化的软件、硬件设置,建设网络系统。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很好的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手工管理的阶段,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滞后,数据核算不准确,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高职院校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存在小集体的思想,在购置固定资产是各部门都希望充分满足自身的需求,力求小而全,导致学院一些通用的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高职院校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无法沟通。比如有些部门将学院购置的固定资产作为自己的专用财产,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不能调剂使用,造成了一些部门资产紧缺,而有些部门却闲置浪费,资源共享性差。

三、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加强重视,转变管理观念

首先,领导重视。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分管学院领导牵头,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形成由上至下的一个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便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进。其次,转变管理观念。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媒体,制度建设等手段转变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旧观念,由学院领导到教职员工都要树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合理设置机构,明确管理主体

高职院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由上至下、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分管的学院领导牵头,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学院其他二级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分级管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全院固定资产的分配、调拨,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和个人,明确管理主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越位、缺位的问题,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三)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或外部引进的方式优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综合考虑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拔优秀的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有战斗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通过专业讲座、培训班、集中业务学习等方式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法规、制度、专业技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等内容。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提升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高职院校要依据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制度,再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固定资产的产权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的调配;固定资产的清产等等环节都要制定统一的制度。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体系,按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进行动态的评价考核,做到依法依规办事,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得到真正切实的执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

(五)改进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逐步推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摒弃落后的手工管理,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固定资产的基础数据库,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拨、维修、清查盘点、出租出借、出让、报废清理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管理,及时统计固定资产的各种数据信息,这样才能及时、清晰的反映学院各类固定资产的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实时化。同时还要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资源的共享性,避免重复购置、闲置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何金龙.新制度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4;31.

[2]郭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1.

[3]凌学军.新会计制度下高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高教论坛,2014;3.

[4]彭利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立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KY2015014)。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国有企业;高效管理

一、固定资产及其重要性

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目前新规则对固定资产规定的标准是: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 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在所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好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做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极其重要。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三个阶段的管理。第一,申购。申购人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申请购买所需固定资产,用于满足本单位的正常生产需求;第二,使用和维护。资产购买后,购买单位应正确合理使用该资产,并且要做到正确的维护,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报废。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中的有形磨损,并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修复继续使用,必须对其进行报废处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每个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然而,一些单位把资产管理制度当作摆设,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其次,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某些细节方面制定的不够准确合理,造成资产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

2.账实不符普遍存在

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盘查发现,账实不符始终是资产盘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有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规格型号和资产表中的信息不一致等等。分析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薄弱,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任意的处理,并且也没有履行相关的管理程序。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3.固定资产位置不清楚

首先是由于单位固定资产较多,分布较散,造成资产管理者对有些资产所在位置不够清楚,不能及时找到这些资产,这样就对资产的盘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记录信息不够全面,在固定资产信息表中没有记录资产的具置信息。

4.资产责任人责任意识薄弱和管理水平欠缺

由于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和使用人不一致,导致使用者对资产管理欠缺责任意识,对资产进行任意的使用和处理都会对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其次是单位某部门的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欠缺,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任何处理信息进行登记,从而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掌握的不到位。

5.资产闲置严重

造成单位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很多,有单位审批不严格造成重复购买固定资产,有由于申购单位调查不充分造成资产够买数量超过需求,或者更新资产淘汰下来的资产没有及时处理,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资产的闲置,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都会造成资产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实现固定资产高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和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第一,领导带头制。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以及资产管理制度能否真正的执行下去,要有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有领导带头负责才能实现。第二,专人负责制。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加强每个资产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能力;第三,定期盘查制。每个企业都应当定期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防止资产流失,做到账实相符。

2.加强资产管理员培训,做好资产的动态管理

除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整体的管理工作,还应在企业各部门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人员。企业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者负责对企业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资产管理员学习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而应用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3.建立合理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要想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应当专门建设一个本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某企业为背景,依据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业务处理方法和内部管理模式,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方法而设计开发出的一套资产管理软件。所以,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适合本企业的实际现状,不应一味的复制其他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2012(1).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优化固定资产是我国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它是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的,但固定资产并不会为事业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管理上有其特殊之处。现阶段如何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好,对我国的财政建设以及经济体制深化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学校财务工作的几年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大多“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的入账后续管理都很不规范,普遍存在“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状,这必将导致财务报表既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的现状。因此,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学校经济效益以及财政预决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后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力讨论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完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

一、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3年新新颁布《财务制度准则》与原有的旧规则相比较: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一步提出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新要求。首先,在新《规则》中,不仅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做出了新的界定,同时也对固定资产种类进行了新的分类,便于更加科学的管理。新《规则》的出台,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等方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出了具体化的要求。其次,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概念,规定了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对照新的财政制度,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欠合理等两个方面。

1.在制度上,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问题

(1)学校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标准不合理

首先,中职学校使用单一标准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其范围过于宽泛,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容易被归入到固定资产中核算,造成事业单位报表内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500和800元的单位价值标准明显偏低,报表入账中的固定资产和现实情况的出入较大。

(2)学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原《准则》的设计为了减轻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同时也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固定资产通常是不计提折旧的。同时,由于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预算或者预算外的资金,不需另筹集资金,因此也就不要求考虑收支配比,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

但是,学校固定资产完全不提折旧是不规范的,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虚增了固定资产报废之前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虚增当期的报表的资产数。其次,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不能很好的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使得学校存在着较严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定期清理盘查上有较大的制度缺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容易导致资产的非正常途径转移,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部门管理意识不强

学校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的缺失。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不规范,普遍存在着“资产不清,家底不明”以及“任意报废,变相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而标准的缺失,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粗糙,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盘查机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账实不符的问题较为突出,中职学校的许多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这直接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原制度的设计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学校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上表现较为突出。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并未与相关部门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许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主动性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自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体现在单位负责人时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甚至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其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而对固定资产的保管与使用却疏于监督。

二、新财务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在新的财务制度开始实施的阶段,针对新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的相关变化,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要求,针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不健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