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经济态势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与时代有所脱节。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进而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已经一改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原来的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主要是员工工资的结算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购买与维护费用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导致财政动向变得较为复杂,原有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在体制方面具有灵活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
(二)公共事业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我国社会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构建和参与者是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那么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对这些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以及推进公共服务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制度,并且要保证这项制度与我国的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相适应。预算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财政状况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需求。
我国的财政预算参与部门主要包括国家财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财务机构,这些机构的良好合作是保证我国财政状况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国家对国内的财政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才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在我国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中,公共事业单位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因为公共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公民权益得到保障,会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进一步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财政预算的根本目的,所以需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来调整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具体作用。
(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程度会受限于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国家财务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财政资源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的状况进行了解,做好财政预算,确保不出现财务浪费的情况。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国家对公共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导致在财政状况的了解上存在误差,这会给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阻碍。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
长久以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国家财政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但是具体的财务信息只是作为相关财务部门制定某项措施的依据,并且这样的财务信息只能在财务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或者储存。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会计人员有义务将财务信息的传递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如此,还会要求公开财务使用方向和政策依据,以进一步地对财政机构进行监督,预防腐败的发生。这样的改革是我国推进社会民主化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二)改进财政预算中的核算方法。
以前财政预算的核算方法是基本的“收付实现”,这种核算方式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无论是收款还是付款,都是现时结清,不存在后续的财务纠纷。经过这种方式核算出的财务状况不会有“虚账”出现,能够真实反映目前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各种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收付实现的核算方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有些财务行为发生后,但资金没有现时到账,如果等待资金到账再进行核算,就可能造成财务统计的积压,降低核算效率。所以,在改革中对财政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加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同时并行,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财务状况。
(三)扩大财政核算范围。
原先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财政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状况,而对于国家财政的其他财务行为不进行核算,这样就会导致国家财务部门对财务状况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财政决策。当时,国家在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时可能是受到当时会计核算水平影响,在核算范围上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方法和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大量的财务核算要求。通过改革后扩大财政核算范围,我国的财务状况会更加明了,这将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分配。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促进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方面的进步。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原先收付实现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权责发生的核算方式。这样的改变会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进行核算时要对具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因为事业单位在向国家财务部门提交财务预算时,需要对预算数目进行准确的统计,否则就会出现财政紧张或者财务浪费的情况。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会逐渐向企业的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一般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但是企业财政是“自负盈亏”,可能会在一些状况下缩减财政支出,而事业单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还需要对现时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来要求国家财政支持。
(二)推动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进行分离。
在事业单位中,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会计业务则加入到主要业务中,为主要业务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但是会计机构在人事关系方面属于事业单位所调配,这会造成财政信息的不透明进而滋生出腐败现象。在改革后,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之间进行了分离。事业单位在进行某项业务时所涉及的财务状况会被会计机构如实记录,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财务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能够使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事业单位更加趋向于服务单位。
我们知道,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属性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承担着购买公共设施、营造公共服务环境的责任,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成为相关企业单位的消费对象,就可能出现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关系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还会损伤公共的利益。在改革后,国家引进了政府采购制度,隔开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科目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
在改革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发生了改变,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与支出,进一步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相呼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内容,将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排除在核算范围之内,比如预借差旅费、拨付备用金、代管现金等。在进行具体核算时,应该以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为基础,将财务会计账目与预算会计账目具有关联关系的账目进行转移,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按照规定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在改革后的制度中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纳入了财务会计账目中,为了与之对应,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加入了“资金结存”科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将财务变动、资产变动等内容在预算会计核算报表中体现出来,更符合财政管理和改革的要求。
四、结语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改革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及时、充分地领会改革措施的内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内部的会计制度,达到与国家新型预算会计制度的统一。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对财务状况良好控制,还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深化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各单位会计工作需要与当前会计工作建设需求有较好的契合度,同时在诸多领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体系,确保财务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新时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即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充分的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在当前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位总预算与预算实现了有效的合并,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能够更全面、有效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数据,强化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管。(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国各单位预算制度在执行方面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托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更好地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及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做好各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预算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这一契机,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当前新环境的现实需求相符,加快推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针对当前发展的要求和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这就要求各部门要统一预算,并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标准和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和完整的部门预算,有效解决当前各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对预算的审计,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全面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利用预算绩效评价来实现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管。(二)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通过实施政府统一采购,可以有效控制各单位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各单位对于自己所需要的采购物资,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依照规范化和公开化的流程来统一采购物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规避了采购环节会计工作中账实不符的问题,使各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三)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在当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账户和财政专户,实现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的有效控制。当前,财政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向各单位进行预算资金拨款,财政零余额账户具有不可提现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额外支出预算外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并由财政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以此来有效规避单位内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单位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实时监管资产,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的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二)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接轨的会计制度,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创新核算方法和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做好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拨款的分类工作,细化预算会计制度。通过建立权责发制来全面提高制度的约束性,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明确职责及部门分工,并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三)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的财务反映。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财务情况,应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并进行科学细分。一方面,要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并创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细化结算项目。另一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并将“基建”纳入会计核算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虚增”情况,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实施对策;影响
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日常经营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自新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以来,原有的分析与核算方法已不再适用,亟需研究出新的方法来提高成本核算质量,客观分析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结合医院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为其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旧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不足
(1)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医院经营者与领导多为医学领域的权威人士,所学的多为医学专业,擅长的是治疗与会诊,而成本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对财务与成本核算相关知识涉猎较少,在管理上难免力不从心。现阶段,医院领导者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不但会削弱医院的成本控制效果,对成本核算亦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应不断增强自身对财务控制、核算与管理意识。(2)并未实施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基于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医院并未充分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核算的目的也单纯为了统计账目,对成本核算全过程控制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核算的质量与效率无法达到要求。同时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科目运用尚不规范,无法实施有效的核算与控制;医院财务成本的分摊方式也不尽合理,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对财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医院的长远发展均有着不利影响。(3)费用分摊方式不合理。过去我国医院费用分摊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性分摊,另一种是直接性分摊。有些医院并未区分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方法,费用分摊工作时常出现混乱。如:有些医院对费用实施间接性管理,但实际上并未结合实际财务状况来对费用进行分摊,导致成本支出不受财务部门控制;还有一些医院因管理者不重视费用管理工作,时常出现结余、收支不准确等现象,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作用与影响
(1)改革医院成本核算方式,将成本核算现状真实地反映出来。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摒除了旧制度中很多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与核算程序。如:在确定财务成本后,对其进行专业核算,不但能够将医院成本核算现状真实地反映出来,还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管理者正视了之前管理上的不足,对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取消了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等项目,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成本核算方式,在反映医院真实财产状况的同时,还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2)对药品收支核算模式进行了调整。在旧财务会计制度下,因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药品的核算、收支以及成本问题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原有药品总账目制度,并以药品库存物资方法为依据,对药物成本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核算与管理。新财务会计制度调整了原有的药品收支核算模式,合并了相关科目,形成了全新的模式,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及质量与效率。(3)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技术的更新。医院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管理工作与技术手段的不足。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编制与实施,对原有的管理方式与技术手段进行了完善,促进了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并针对实际情况,健全、规范了权责发生制,细化了成本核算工作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效率。新财务会计制度,细化了医院成本核算科目及其内容,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顺利开展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但对提升医院成本核算水平与质量有着积极影响,对医院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新制度细化并完善了成本核算对象,并增加了与成本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内容,结合医院财务的实际状况,对成本分摊方法及核算内容进行了分类与完善,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改善策略
(1)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如前所述,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与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笔者建议,应和其他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同时,还能保证其他管理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经营者与财务人员还应定期总结,分析日常的成本核算流程,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有:采购设备或药材的性能、使用记录、采买来源以及价格;折旧设备的使用情况、折旧年限等。并将其及时呈报给上级部门,保证信息与数据的准确性。财务人员还应定期分析医院的财务情况,为领导制定其他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作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2)加强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并陆续被各大行业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各大医院也引进了很多现代化设备与信息技术手段,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为了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笔者认为,应加强医院财务核算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定期参加成本核算技能、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通过二次教育,熟练地运用现代化设备,掌握信息化技术,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好本职工作。(3)培养财务人员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施行,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应加强成本核算意识与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为了增强成本核算效果,医院可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其与财务人员的绩效挂钩。对于按时完成本职工作且表现较为突出的,医院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若财务人员过于懒怠,效率低下,可对其进行处罚;若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医院经营者应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学习与成本核算相关的知识,定期与财务人员分析成本控制,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4)完善医院成本分析法。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施行,对医院成本核算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完善医院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加强经营者与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对医院资产进行高效管理等。基于医院的财务现状,完善核算手段中的缺陷与不足,并给出有效的、最适合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分析法,确保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也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5)健全合理的医院成本责任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施行,使医院可结合其财务现状建立完善的成本责任制度,将具体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等工作落实到不同的科室、部门与个人,强化员工责任意识,令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医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成本责任制度的建立,还有助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独特性的企业文化,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也愈渐完善,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新财务会计制度摒除了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对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施行,不但完善了医院成本体系中的不足,还增强了经营者与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提升医院成本核算质量和效率、增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江柠.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6).
2.韦健,王晓飞,蔡晓峰.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12(4).
3.金晓文.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医院成本核算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3(10).
4.田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与体会.商业会计,2013(17).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目前各职业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与本科教育同质性的问题,传统的教材按照会计要素划分章节进行教学,保证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课程的实践性不突出,教学内容不能直接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近有教师提出按照会计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各个教学情境的具体学习内容。这种教学设计直观性强且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但这种以会计岗位划分教学情境的做法,知识点分散、理论系统性不强。综上所述,《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从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来看,基本上包含了商业企业、生产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种行业,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基本能力的需求是大同小异的。基于上述原因,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中引入了通用会计能力培养的理念,以使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能更好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构成
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基础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和专业会计职业能力。
1.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基础会计职业能力是通过学习会计原理等基本素质课程,熟悉会计基本核算程序,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了解有关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技术和电算化的基本知识,为后续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通用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基础会计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会计诚信和敬业精神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熟悉会计法的内容,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工作规范,熟悉中小企业基本业务知识并熟练掌握其基本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税款和财政规费计算与申报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三个月左右的专业会计知识学习,到中小企业就职后,马上就能胜任会计工作。
3.专业会计职业能力。专业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拓展的专业会计知识的学习,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具备专业会计素质,掌握一般商业、粮食企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具备了专业会计职业能力,就可以实现学生岗位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通用会计能力为基础设计《财务会计》课程
1《.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思路。《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重点为中小企业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现行的《财务会计》教材体系大多是按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以会计要素为章节设计的,而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去向多数为中小企业,甚至是新筹建的企业,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会计应用能力,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企业会计制度认知和会计业务流程认知内容,培养学生根据企业类型选择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以工作任务顺序为程序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在完成“日常业务核算”的理论教学后,增加“会计凭证识别与审核”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会计工作场景,体会会计在没有文字表述题目只有外来原始凭证的情境下如何识别、判断和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在完成《财务会计》教学任务后,使学生具备在一个新筹建的中小企业里,可以为其制订相关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科学设置帐户、准确进行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新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实施,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医院自身也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关注和重视,分析和评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策略提升医院成本核算水平。
一、当前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及问题
(一)成本核算方法和设施滞后
目前,多数医院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层次性不足,成本控制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在设备方面,医院会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等设备老化非常严重,许多医院的设备还是多年前购置的,运行速度缓慢,且经常出现死机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核算的效率和结果。
(二)成本核算人员能力低下
重效益而轻管理是许多医院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对核算工作的重视,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许多医院的核算工作都是交由财务人员负责处理,而财务人员在核算方面的经验和能力都比较欠缺,导致核算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成本核算监管不到位
成本核算工作需要良好的监管制度做支持,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的检查和监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这种部门内部的监管根本无法保证监管效果,经常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致使医院资源无端流失,给医院的正常经营和运作增加一定负担。
(四)医院预算形式化严重
预算形式化也是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预算是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对医院各项财务支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医院都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运行,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在实际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提交的预算报告也比较形式化,导致核算与预算存在巨大出入。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建议
(一)健全核算制度,加大资金建设
针对成本核算工作,医院首先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根据医院财务现状建立独立的核算部门,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岗位,规定核算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其次,为切实保证财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对核算人员的绩效考核,提升核算人员的责任意识。再次,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建设资金,加强对部门设备的采购和更新,淘汰落后、老旧的硬件设备。医院还应建立专业的财务信息平台,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统计和收集,提升医院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应增进医院各部门系统之间的联系,为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软硬件支持。
(二)加强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
成本核算的质量和结果,是由核算人员的水平决定的。对此,医院要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医院应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莅临指导和开展讲座,帮助成本核算人员掌握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实现核算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医院成本核算质量。另一方面,医院要加强对优秀核算人才的引进,医院可适当提升成本核算岗位的薪资待遇,积极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水平。
(三)建立医院内部监管制度
在内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医院必须要建立成本核算监管小组,介入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监管小组由院长、副院长或财务部门主管负责,小组成员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挑选,定期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实施检查,及时发现成本核算问题和风险,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在清产核资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对资产数据予以核实,了解医院的资产流向,杜绝资产流失。对于工作中存在严重疏漏和差错的人员,医院应给予严重警告和处分;而对于工作态度认真、成本核算质量较高,并完成医院成本节约目标的人员,医院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以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强化医院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建设,能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建设上,医院首先应加强对成本核算内容、对象以及成本分配方式的分析和衡量,制定具体的财务分析评价标准。其次,医院应根据各科室的运行现状,以及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构建差异化、个性化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全面管理,夯实医院的财务管理基础。
三、结语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医院除了要注重医疗技术的提升和经营效益的增加之外,更要提高对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视,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增强医院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基础,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成,许涛,孙磊,等.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