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会计;企业会计;创新结合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20-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会计事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研究,就是保证在进行会计实施演练的过程中,使企业与事业单位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事项进行突出,保证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能够不断带动国家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下是对两者的共同、不同之处的研究,以供参考。

1 事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对事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之处进行的研究,使其中的重点部分能够在研究分析过程中呈现出来。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上。

1.1 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在对我国的预算会计进行研究实施中,能采用不同类型的会计进行基础进行核算,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它作为预算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应当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最佳方案就是采用责任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出进行专业技术活动的的同时,能够进行整体性的核算经营活动,于是,非盈利事业单位都采用实收实现制。对于部分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来说,在非盈利的收支环节核算中,采用收付实现制,对营利性的收支核算实行责任发生制。

对于企业的单位来说,一般都使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这样的会计核算基础有利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各项基础性的事项进行计量、确认与报告。

1.2 会计要素的区别

事业单位和营利性企业在本质上存在着区别,这就导致其运行结果、运行方式存在着不同,两者的会计的要素上就发现了不同之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主要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与支出六项会计要素;对于营利性企业来说,主要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和费用六项基本要素。

1.3 会计等式的区别

由于会计的基本要素的不同,所以对其会计等式来说,也就存在着不同之处,在进行会计的等式演练分析过程中,对其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将正确的计算等式列出,使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区别能够一目了然。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企业会计的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两个等式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进行会计活动中两者的不同之处,对于企业来说,会计等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的数量与企业资产的归属等关系,而对事业单位来说,则是动态式的,主要就是对其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对业务中的净资产增值与收支结余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施用,把握住了活动中的各项基础性的建设要求的注意事项

1.4 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的区别

对于两者的重要区别来说,重点就是表现在科目的设置与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对科目的设置来说,事业会计的科目设置较为简化、清晰明了,而对企业会计来说,设置较为全面,在进行有效的设置过程中,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还比较周密,真正将整体性的经济事项的建设进行全面整合整理。

在核算方法的比较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较上来说的;内容上,事业单位不进行对成本核算事项,只进行对盈利型业务的内部成本核算。

2 事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共同之处

对于两者的共同之处来说,主要表现在信息的需求和会计管理的重要事项上,对两者的共同之处的研究,有利于对两者进行合并打下一个理论基础,在突出不同点的同时,根据共同点的属性,才能将两者的优点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用。

2.1 信息需求的共同性

对于企业与事业单位来说,都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并且对会计的各项流程都进行详细的规划设置,对于会计凭证的审核、做账、编报表等都进行有效的会计工作实施。并且对会计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都进行有效的统计记录,保证会计活动整体性的建设完善实施,真正将其会计活动中的各项重要的细节进行了通盘性的把握,将会计对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渗透,使其能够在进行有效的管理实施过程中。

2.2 会计管理的事项共同之处

在进行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过程中,都要进行各个细节的突出,使其重要的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重视,在进行经济经营活动或者业务活动交流过程中的经济收支事项的研究过程中,把握住其重要的内容,将会计中的流程、注意事项、会计人员的各种会计工作的技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重要事项进行灵活的变更,使会计活动能够更好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企业会计与事业会计改善的建议

3.1 经济体制的改革

对企业和事业单位来说,根据在进行会计活动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改善。在企业经济制度的改革中,将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严格的控制,注意会计凭证的记录,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完整性、准确性的掌握,使企业经济建设建立成完善的经济结构,真正将经济事项中的重要细节把握起来,并且借鉴非盈利性经济结构的优点进行研究借用,使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够更加稳定;在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把握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各项区别建设重视起来,把握较精准的会计事项的实施,并且在进行业务活动过程中,将其细节与规定的事项进行完善改建,明确自身的发展与会计事项的结合,使会计活动能够有正确的数据做基础,在进行特殊会计活动事项实施过程中,对企业中会计活动中的优势进行借鉴。

3.2 盈利与非盈利关系的促进

对盈利性与非盈利性事项进行研究,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并且在经济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共同建设中,把握其中的区别,将事业单位中的各项会计事项中的会计基础、会计核算、会计等式进行有效的借鉴研究,进行灵活的变革。

对于业务活动中经济交易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会计的核算、会计等式等进行有效的改革,领导者应该把握较好的会计记录、计算的方法,使内部建设能够在正确的会计活动的带动下,进行有效的改善;在进行盈利性经济活动会计记录与计算过程中,应该借用业务活动中的较好的业务流程规律,因为在进行业务活动过程中,必须将细节性的东西进行渗透,使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进行实施。所以在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应该将业务活动中的这项优势进行借鉴应用,把握对细节的关注。

3.3 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环节的把握

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必须将银行、企业、事业单位、费用、支出、收入等都要进行有效的把握,将每个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场所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记录、计算,使正确的数据能够呈现出来,把握较完善的计算方法,将交易流程进行科学连接,使会计活动能够有完善的数据做基础。

4 企业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创新研究

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各自的会计准则,两者在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都要对准则中的规定进行把握,并且会计实施人员应该对会计准则中的各个事项进行灵活辩证地学习借鉴,对作假账等违法的现象进行严格的打击。

尤其是在对事业单位中的非法会计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其进行严格掌控,是对事业单位中领导、职员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透明的监督,使他们的业务活动能够在法律规则的控制下不断完善起来,使政治腐败现象能够不断减少;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的控制,把握会计准则中的各项法律准则进行把握,严格将会计审核、监督等重视起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真正建立在正确的轨道上来。

5 总结

把握事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与共同之处,将它们进行有效的比较,发现其中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并且进行互相借鉴、促进,使会计活动在正确的准则的控制下,符合法律规定,进行自我监督,真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艳.简析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差异[J].中国农业会计,2010(8).

[2]王钊.用比较法学习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J].河北自学考试,2008,(7).

[3]姚建华,马英.事业单位会计定位新探[J].新农业,2010,(9).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品耗材 核算 探究

会计是各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医院的发展良好与否有着极大关系,所以,医院开设会计部门对内部的具体的财务事项进行核算与监督,从而推进我国医院内部管理与财务运转的过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医院的药品耗材问题是医院财务运行方面的重大事项,所以,在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对药品耗材的核算尤为重要。所谓药品耗材,是指医院用的消耗很频繁的配件类产品。在医用治疗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药品辅助材料,这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的开销。所以,医用耗材核算,实质也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我国药品耗材核算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医院的药品耗材核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在医院的药品耗材核算方面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药品耗材方面的核算过程中,核算的信息更加准确,将每天的药品耗材进行统一的核算,并到后期进行相关的汇总,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相关的信息的核查力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药品耗材的信息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在药品耗材核算的过程中,我国相关的药品耗材信息核算过程中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在聘用相关会计人员前,采用了严格的会计考核标准。同时,在会计考核的过程中,相关的会计部门也更加重视对药品耗材这一核算环节,通过对这一环节的掌握程度,运用相关的会计考核人员,提高我国药品耗材核算过程的准确程度,这一点也是在药品耗材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最后,在药品耗材核算过程中,其会计管理部门对相关的药品耗材的会计信息的管理层面上也更加严格化,在医院的药品耗材会计核算的发展与管理过程中,我国相关的会计核算人员也更加重视了对药品耗材的核算信息档案的整理与保存,一个好的药品耗材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医院的相关财务的核对与管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我国医院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水平。以上这些都是药品耗材核算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的进步。

但是,相对来说,会计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与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在医院对于药品耗材的信息核算方面的发展过程中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比如药品耗材核算的效率不高,核算存在偏差以及相关的药品核算后的数据的保密性,科学性都较差,所以必须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在医院药品耗的核算的准确程度,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完善。

二、药品耗材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策略

(一)药品耗材核算过程的效率不高

在药品耗材的核算过程中,存在着相关的药品耗材核算问题的效率不高的问题。医院的药品耗材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因为药品耗材的种类包含着许多方面,并且种类相当繁杂,所以对其进行相关的药品耗材的核算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但是,在我国的医院的会计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数量有限,所以对于相关的药品耗材问题会存在信息核算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样也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医院在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整体性的会计计算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在医院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关方面的人员力度的调整,增加在药品耗材核算方面的人员。同时,在药品耗材的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药品耗材核算的程序的有效性,通过对核算程序的有效性发展,更好地提高药品耗材的核算过程的效率。同时,我国医院在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还要重视在药品耗材核算过程中的电算化的运用,合理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技术以及相关电算化发展的程序,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手段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耗材核算,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药品耗材的核算效率。

(二)药品耗材核算的信息的保密性不强

在我国的药品耗材的核算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在药品耗材的信息核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应的信息流失以及保密性不强的问题。会计信息的泄露,核算信息的流失,会为医院的会计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医院的药品耗材核算更好地运作。所以,必须要确保医院内部药品耗材过程中的信息维护的相关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在医院的药品的耗材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加我国药品耗材核算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对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自身的道德素质、同时,在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会计工作的监督机构,严格监督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会计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对相应的药品耗材信息的核算和发展过程的后期,必须要不断地增强医院的药品耗材的核算信息的相关的档案管理的过程,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使药品耗材方面的信息得到保障,提高药品耗材核算的水平,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完善,这也是确保药品耗材核算准确十分重要的举措。

三、结语

药品耗材的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核算过程中,必须要不断重视相关的核算的准确性与效率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我国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电算化的水平,减少由于工作人员问题造成的核算失误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对药品耗材核算的有效性,加强我国药品耗材核算方面的人员管理力度,不断增强我国医院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促进医院的会计核算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作者单位为武警新疆总队医院)

[作者简介,张欢,男,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刘俊义.浅谈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第3篇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推行联动了财务管理上的系列变化。从理论上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理论税负减少,减轻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却并不如理论分析那么乐观。会计核算和资金链条上,“营改增”的变化带来的是核算方式的转变和资金链的更加紧张。

二、“营改增”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管理上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

为了消除货物流转中的多次征税,建筑业也参与了全面“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改变。建筑行业征税基础由全额征收转变为仅对货物增值部分予以征收,税率也从3%增加到了11%。从理论上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理论税负减少,减轻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从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我国抽样调查的建筑施工企业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却并不如理论分析那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原来使用的是营业额全征收,采购的发票索取和管理保管工作不到位。在“营改增”初期,由于建筑施工业囤货量大,前期未索取增值税发票,将有大量进项票款无法抵扣。在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下,由企业经营的连贯性,销项税额将在范围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而建筑施工企业的“营改增”后计税基础是增值部分,销项减进项,因此计税基数将会由于进项较小而放大。

贯穿“营改增”的进项税额取得上,除了初期的进项税额难以追溯问题外,还有新采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原料以收购的沙石砖瓦为主。这大部分是天然材料,需要向散户购买,且当地人几乎把持了所有的当地资源。由于采购来源并非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无法取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这在原材料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且其上游企业的交易额庞大,占据了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占据建筑施工企业大部成本的还有人工。建筑企业目前来说依然是机器辅助下的人工作用为主。作为人工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业在原材料基础上,依靠人工施工作业完成劳务过程。劳务是企业员工或当地聘请的临时员工,都只能作为企业职工入账,也无法提供进项税额抵扣。这就意味着,占据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大部分的原材料和人工都无法进行抵扣。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额低,销项税额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纳税负担。

(二)会计核算变化和资金影响

会计核算上,采购部门入库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入账时,要分为可抵扣和不可抵扣两种会计处理方式。对于能够取得增值税票款的,在入账时要将付出款项分为不含税票款和增值税额两部分做凭证入账。对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则全部计入成本或费用中去。对于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其进项税额的抵扣应当在凭证的会计分录中体现出来。以建筑施工企业购进办公用品为例,假设办公用品价税合计的票款为117元,办公用品税率为17%,使用银行存款支付。那么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办公用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

贷:银行存款 117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时间不同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营业税以企业收入入账时间为准,以此为基础计提营业税。而增值税是以业务发生时间为准,即验收完成就需要缴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量大,施工款发放往往滞后。另有质量保证金等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收回到企业的。款项未到账,税收已经先行一步。有出未进,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资金上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工程开展。在财务报表展现上,资产减少,资产负债率变大。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资产在购进时由原来全部记为资产科目变成分别记资产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即计入资产科目的项目额度会变少。减少部分则相应的在负债性质的应交税费科目增加,表现为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资产负债表的利润表现方面,进项税额的抵扣发票难以获得,减少了最终利润额。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议价能力造成影响。

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税收应对

空间和时间宽泛影响了发票收集和整理的进度,也妨碍了在发票取得上的说明和沟通难度。财务部门在发票收集和联系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便利性和及时性,迅速与合作企业沟通和传达观点,要求上游企业开出增值税发票并及时送达。财务人员在“营改增”转型期要加速发票意识的转变,认识到增值税抵扣联在会计核算和税务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也要做好本单位的发票开出和留存底联的工作,加强和完善发票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转变方式和发票管理尚未明晰的单位,可组织整个公司或由行业进行涉税培训。指导和模拟“营改增”下的发票取得与会计核算过程,学习税收政策变化下的规定和政策。讲解“营改增”下纳税基数对最终应纳税额的影响,对比改变前后的征税基数和税率变化,确定最终差额和影响。教授发票取得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试验税收下的财务部门日常以及非常规事务。如何科学规划增值税额的抵扣,以及在“营改增”下企业管理的其它帮助事项等。在业务往来上,财务的最终定价要考虑“营改增”下的税收变化,准确计算价格,在衔接期做好对比,辅助优化报价。在收到发票时,财务要做到能识别、查询和认定。对于可以外包取得增值税票款的项目,计算本企业承担与外包后的实际价格和耗费。将在考虑是否能转移税收的情况下决定企业项目的采用方式和业务方式。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上

面对“营改增”下财务部门核算方式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分工和凭证的审核把关。在审核阶段,要谨慎细心,防止会计核算和凭证录入中的惯性失误。对于涉及到“营改增”变化的其它注意事项,要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其它部门做好沟通。明确在税制变化下采购沟通、合同内容、报价比较等注意事项。在财务流程上,财务部门要对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环境进行全局把控和微观事项的细节研究。及时发现财务变化中的问题,做好专业问询和有关部门的咨询。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争取“营改增”期间会计核算与财务配套环节和人员适应的平稳过渡,尽量减少差错。

在资金运转上,一是采购上敦促采购部门在招标和合同签订上明确发票取得时间,规范时间和流程。在购置问题上,采购部门要与财务做好对接和说明,考虑增值税下的税收影响。规划最佳价格和质量的高性价比方案,争取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和销售方面,要注意拖欠款项的回收。考虑到资金链条和资金周转影响,做好收账工作。对于增值税发票的开出,要争取做到工程款基本收回时再开具增值税发票。减少资金和应缴税额与扣税带来的时间段差距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运用和后续工作开展的影响。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后监督;预警;可行性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部门自成立以来,经过积极努力,在制度构建、监督方式创新、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工作模式,有效发挥了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随着人民银行大会计体系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新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多年来的监督工作实践也使我们感到事后监督工作还有可提升的空间。经研究,我们认为通过构建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提前向被监督部门提示可能存在的隐形差错和风险,能够掌握防范风险的主动性,防范风险于未然,充分发挥监督工作的效能,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一、事后监督构建监督预警平台的现实基础

目前事后监督中心在强化会计核算监督、防范会计核算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积累了大量的监督经验,为构建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事后监督体系。事后监督部门自成立以来,一是从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入手,先后开展了对会计、国库、发行等部门的事后监督工作,建立了涵盖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的事后监督制度体系,确保监督工作有据可依。二是规范了监督流程,建立了日常监督、复查再监督和现场检查的监督模式,层层把关,真正把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扩展了事后监督范围,从以对本级的会计国库业务进行事后监督为主,扩展到对全辖的会计国库业务开展事后监督,统一了全辖的监督标准,促进了全辖会计国库业务的规范化,提高了整体的会计核算质量。

(二)事后监督部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事后监督通过对全辖会计核算的全面复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会计资料,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总结分析业务操作中的差错类型、特点和成因,每月发出各类分析报告,每季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核算管理的工作建议和提请注意事项,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三)协调合作、进一步增强监督合力。事后监督业务集中后,取代了过去各业务部门的分散监督,事后监督工作协调也由原来的部门内部协调转变为部门之间和部门与下级单位之间的协调。事后监督部门在对核算差错的处理上,容易引起被监督部门的不理解,为此,专门建立了以业务协调、定期通报、加强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协调机制。同时,还与内审、纪检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大监管的工作模式,增强了监督合力。

(四)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事后监督人员队伍。事后监督人员每天承担大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既要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审,又要对产生的各类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事后监督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又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善于沟通的技巧。经过多年实践,事后监督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在不断提高,监督经验丰富,能够准确把握监督重点和要点,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二、事后监督构建预警平台的实际意义

事后监督作为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提高事后监督效能,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是提高事后监督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从源头防范风险和减少差错,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目前事后监督部门的工作流程是对会计、国库、发行等部门的会计核算进行复检,对监督情况进行反馈,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发现的问题和差错。这种模式是一种被动监督模式,监督效用的滞后性较大。如果事后监督部门能在总结多年监督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监督预警平台,结合实际的监督情况,提前向被监督部门提示可能存在的隐形差错和风险,就能掌握防范风险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为前台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从源头防范风险和减少差错,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二)有利于更好地协调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的关系。在目前的监督模式下,被监督部门对事后监督部门提出的问题,有时会因为操作时点已过,无法修改差错;有时对一些问题以种种理由申辩,造成一些问题协商解决比较困难,产生隔阂,影响监督成果的利用。建立事后监督预警平台后,在问题未产生之前,事后监督部门就向被监督部门进行提示,一是可以有效避免差错的产生,二是经提示后,如果前台操作仍发生差错,事后监督人员再次指出时,被监督部门就更容易接受,双方的关系容易协调。

(三)有利于提高事后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效和地位。多年来事后监督部门不断向领导和被监督部门反馈监督情况,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存在,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事后监督部门通过预警平台向被监督部门发出各类警示,再加上随后的监督工作,双管齐下,使监督成果利用率最大化。同时,预警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减少被监督部门的差错率,监督成果容易被接受和肯定,也相应地提高了事后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效和地位。

三、构建事后监督预警平台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伴随着央行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事后监督工作的重心将由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检向央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转变。作为央行内控的重要一环,事后监督构建预警平台的中心目标就是防范资金风险、提高监督质量。

它的功能定位应是通过构建事后监督预警平台,开展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设立风险预警等级,建立监督预警模式,督促被监督部门规避风险等。

四、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构建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流程

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构建以目前事后监督业务的类型为基础,先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以后再根据业务发展,不断增加。构想事后监督预警平台的基本框架如图示(一):

五、创建有效发挥事后监督预警平台效应的环境

事后监督预警平台建立后,还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创建充分发挥其效应的环境。

(一)转变思路,不断创新。首先事后监督部门不能仅局限于事后的会计核算复审工作,应将防范风险的意识扩展,将监督贯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其次是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对防范风险有效途径的探索和尝试。三是积极主动发挥监督成果的效用,扩大事后监督工作的影响范围。

(二)端正思想,加强协作。事后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建议有关各方要整体联动,协调配合,并且要就风险防范和业务规范等方面达成共识,克服对立情绪,建立“命运共同体”式的机制,做到监督有力,防范未然。

(三)科技搭台,监督唱戏。目前事后监督手段跟不上前台核算手段的变化,如前台核算已全部实现电子化,事后监督仍采用原始的手工化,两种手段极不匹配,造成监督脱节,制约了监督的发展。因此,事后监督的电子化进程已迫在眉睫,事后监督只有实现电子化,才能实现对核算业务的同步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监督效能,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 冯家明刍议事后监督结果的价值功能及其有效利用北京:金融会计,2008(9)

[2] 海、尹月丽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天津:华北金融,2008(12)

会计核算注意事项范文第5篇

“营改增”的税务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税务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之举。建筑施工行业是“营改增”改革的重要领域,“营改增”的改革实施,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比较显著。从实际来看,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二是对收入核算的影响;三是对现金流管理的影响。在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当前,施工企业如何更好地积极应对“营改增”,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是施工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在深化发展的同时,要切实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与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营改增”在施工企业收入核算中的影响

在营业税之时,施工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二是依据工程的利润。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的纳税依据有所改变。增值税为价外税,这就导致施工企业的纳税依据由营业税的两方面依据,成为了整改工程造价。与此同时,在进行增值税抵扣的过程中,也会由于部分增值税无法实现抵扣,而对企业利润创收形成影响,出现施工企业多缴税,利润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2.“营改增”在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影响

营业税时的成本核算为“价加税”,因此缴纳税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划分,并分为两部分:一是进项税额;二是实际成本。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需要依照企业销项税、进项税发票抵扣计算。这样一来,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增值税的缴纳。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施工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多,对企业成本核算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存在很大部分的小企业在材料等方面的开支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小企业的税负增加,出现纳税额增加、利润下降的问题。

3.“营改增”在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影响

充沛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显著。营业税时期,企业普遍在验工计价时,采用直接从中期计量支付中代扣代缴营业税的做法。在“营改增”之后,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而是要依照当期计价收入缴纳增值税。但是,业主在验工计价时直接扣除施工企业质量保证金,同时没有给施工企业及时支付工程款,而增值税当期必须及时缴纳,增加了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困境。

三、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新的税务环境、新的税务制度,强调施工企业一是要认真学习有关增值税的知识,强化对“营改增”的改革适应;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优化与调整现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为施工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改革,提供完备的内外条件,推进施工企业在税务改革中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具体而言,应对“营改增”的措施,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做好税务改革的应对工作

“营改增”的实施,强调企业应夯实会计队伍建设,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基础。首先,企业应强化认识,在队伍建设上,落实两点:一是抓好会计人员的专业学习,提高对增值税的认识,并全面了解“营改增”的相关政策,确保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应用好相关的税收政策;二是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素质过硬的队伍;其次,企业财会部门要强化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询问“营改增”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在应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影响的过程中,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应对的主观能动性。

2.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夯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基础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新的税务制度,应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确保制度的完备性与适应性。首先,施工企业要严格依照会计制度、税法及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制度与“营改增”的契合度;其次,对且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修改,避免因制度的滞后性,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风险;再次,企业应针对“营改增”的改革需求,逐步建立增值税核算体系,提高企业在“营改增”改革中的适应性。

3.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新旧税制转换,强调施工企业应逐步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通过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因此,企业要对现有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优化,实现由过去整体核算向单独核算的方向发展。并且,企业要对过去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调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正规的会计核算流程,以及现代化的财务资料系统。这才是新时期施工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会计核算创新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