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阶段,建筑设计不断朝着数字化技术发展,而且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建筑设计行业,数字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方案设计立体的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展现出来,有利于建筑师在设计时少走弯路。
数字化技术对建筑的作用
(一)能够有效的激发建筑设计创意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相比,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将繁琐的函数用精确的图形予以呈现,从而将设计师从繁琐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的创新中去。
(二)有利于建筑师对建筑问题的预见
设计和具体的建筑实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建筑师在建筑前不对建筑模型进行有效的评估,势必在建筑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棘手的问题。建筑师在建筑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建筑模型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建筑实施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三)有利于准确建筑造型的构建
传统的建筑设计都是靠手动式的计算与绘图,不但耗时耗力,更重要的是建筑设计的精度很难把握。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能够有效的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从而建立相应的建筑模型。建筑设计师基于这种模型,可以任意的修改参数,从而快速的模拟出各种想要的建筑设计。
二、数字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一)建筑效果表达立体化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上,大多数学生借助的是Sketch Up 、Rhino3Ds Max等来实现一些复杂的造型,但是这种技术只能从视觉和几何学上来表达建筑学的意义,不利于更好的了解建筑的结构、材料、而积等技术指标和细节。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就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Revit Architecture作为建筑信息模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不但可以实现几何体块和建筑构件之间的无缝连接,还可以准确地完成透视图、二维模型、各种平立剖面,使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建筑结构、材料、而积等技术指标和细节。
Revit软件可以把其它软件的造型作为一种建筑体量融合进来,从而使建筑设计的造型能够更好的完成。还有Revit Architecture的可视化功能在设计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建筑设计的流线分析应用此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平而流线分析力一法,制造建筑二维剖切体,从而更加直观清晰的分析建筑流线。
(二)建筑形态新奇多变化
在计算机媒介未应用到建筑设计领域之前,很难将复杂的形式表现和结构分析看进行有效的衔接,这就是绝大多数的建筑只能用简单的几何形式来表达的原因。为了能够用准确的形式表达出这种非逻辑的灵感,我们发现了计算机媒介并将它派上了用场,它不但能将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且还辅助设计师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思考,直至完成最终的造型设计。与此同时,参数化建模技术的应
用使得复杂形体的结构和建造分析变得简单和高效,在这些参数分析运算的基础上,设计构思深化为准确的建筑造型,因此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建筑构想也能成为现实,从而使建筑形态新奇多变化。
三、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国内建筑设计的平面布置方案设计全部过程之中,在其初步确定了设计方案后,CAAD就随即可对建设工程中的设计条件和要素进行详细地量化,并且可采集相关的设计数据、指标、属性等相应的核心功能活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环节中,数字化技术中的CARD技术还能够对各项物理条件、外界环境与相关功能的专项设计技术条件和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有效地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这其中就例如对建筑设计的日照、自然通风条件、保温隔热、防火防灾以及经济概算等不同项目的研究和评估工作。在上述的这些内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技术性的,具备着可计算性的特点。那么现阶段这种建设方案设计环节中的专项设计数据的辅助分析以及反馈优化的概念就已经日渐被国内外广大的建筑师们所接受,并且在国外市场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实际的应用。
(一)在项目投标过程中的应用
对建筑项目的投标是建筑行业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项目投标前对项目的有效评估是成功获得项目的关键。现行的建筑数字化技术主要有CAD、CAAD等,以一新建超市市场项目为例,通过CAAD技术,可以有效的对项目规划建设地区的人口结构、工资水平、道路交通、商业网点现状和地区发展前景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超级市场的规划布局。在精确的的布局规划上,才能对整个建筑的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从而成功拿下项目的标。
(二)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是简单的局限于遮风挡雨,而是升华到了美学的层次。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设计理念,极大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手动计算和示意图已经不能胜任现代设计的要求。而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由于其强有力的智能性,能够有效的帮助建筑设计师构建建筑的三维体型、空间、造型、色彩和质量感效果,并能够充分的将建筑周围的实际环境融入到建筑中去。譬如,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法国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的构思就是借CAAD技术进行和完成的。
三、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
数字化技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把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感官和思想统一起来,相互融合。通过图像数字的表达,设计者可以在最初方案设计成立的时候借鉴使用者的意见或建议。而现在兴起的一种“自助式设计”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建筑方案在构思的阶段就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使用者来说,他们对居住环境有了自己的主导权。对于设计师来说,对用户需求将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对于设计本身来说,更具有人性化。
现阶段数字化设计还停留在单向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单方面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在计算机上建立图像效果和动画效果,在与其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而数字化设计的高端模式是交互设计,是指交流沟通的过程也在计算机上完成。现在的理论和技术都还达不到交互设计的标准,因此需要建筑师们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和努力。
(二)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展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1、3D建筑模拟建筑空间,合理组织建筑设计各相关专业进行经济、合理的设计,优化各专业综合管道空间,解决专业之间碰撞问题。
2、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建筑环境进行实景模拟,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光学影响分析、声学影响分析、噪音影响分析、温度变化影响分析等等,精确计算各种功能用房的特点,优化建筑构造处理。
3、建筑动画创造拟建建筑物外部环境、内部空间的实景效果为业主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效果就各基本构造细节的展示。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对建筑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3D建模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变的形象化,使建筑效果表达的更加立体化。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使建筑设计进入新阶段,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有过程:1832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它传送的信息是由众所周知的点划码组成的,即人类最早的通信是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的。以后贝尔又发明了电话,并由此造就一个电信产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通信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又进入了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对于第三代移动TMT-2000纷纷参与标准的制定,经多次融合努力在1999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R TG8/1第18次会议上5类RTT技术标准共6种方案成为最终结果。中国的TD-SCDMA方案也已成为其中之一。应该指出,UTRAWCDMA DS及TIA cdma2000MC的相应起步样机已经诞生,包括以GSM、csmaOne后向兼容为基础的第二代半过渡设备(G)EDGE、cdma IS-95B HDR(2.4Mbit/s峰值速率,64QAM调制)及cdma2000-1X等亦已推出。
此外,为接续Internet移动游览应用的无线应用协议(WAP)与无线连接技术蓝牙(Blue tooth)已经产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接入网可分成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光缆同轴混合接入网、铜线电缆、对绞线、电话(一般为铜线)接入网等等;无线接入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它从概念上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即不需要缆线类物理传输媒质而采用无线传播手段来代替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无线接入网品种繁多,如移动卫生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一点到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微波蜂窝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PHS、PAS、PACS、DECT)等。短距离之内的接入技术主要有蓝牙(Blue tooth)、红外线、DECT、IEEE802.11和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HomeRF等系统。继广域网(WAN、Wind、Area Network或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之后,最近人们又提出了“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这一新概念将小范围应用提升至网络理论的高度。在短短的时间,WPAN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新热点,WPAN的研究组成立不到1上,就演变为IEEE的专门工作组IEEE802.5(即WPAN Working Group,于1999年3月成立),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比较而言,Blue tooth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它正根据WPAN的概念向前发展。事实上,Blue tooth和WPAN的概念相辅相成,Blue tooth已经是WPAN的一个雏形。从它最初由Ericsson,IBM,Inter,Nokia和Toshiba公司作为原始发起组织而推出,1年多时间已吸引了近2000个国际上有影响的公司参与。1999年底,美国的4家公司3COM,Lucent,Microsoft和Motorola,与上述5公司一样作为Blue tooth的发起组织,使它在与SWAP、IEEE802.11等类似应用标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前景更加明朗。为了推动Blue tooth的发展,Blue tooth的标准是非专利的,Blue tooth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预计不远的将来就可成为小范围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国际标准。总之,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
2、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当前,中国是世界各国通信技术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在中国的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移动通信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移动通信的走向一直为世人所瞩目。1987年11月,我国广东正式开通了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1994年底,广东又首先开通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至1995年,全国已15个省、市也相继开通了GSM移动通信网。迄今为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都建设了GSM网,实现了国内和国际的全自动温游。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准备在21世纪初期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试验。
从1987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增长很快,尤其是GSM网更是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在迅猛发展。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比TACS系统有较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在GSM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促进了GSM网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了8000万,位居世界第二。
近10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设备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国产移动通信设备—交换系统、基站和手机等都已经投入生产,并陆续投放市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也正与世界同步。可见,中国无线通信在运营业与制造业上已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3、今后无线通信技术的趋势
21世纪的电信技术正进主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未来十年将是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IP技术的兴起,正深刻的改变着电信网络的面貌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走向。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宽带化、分组化、综合经、个人化、主要特点体现为以上几个方面:
(1)宽带化是通信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光纤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网络的宽带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而无线通信技术也正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无线传输速率将从第二代系统的9.6Kbit/s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高速率2Mbit/s发展。
(2)核心网络综合化,接入网络多样化。未来信息网络的结构模式将向核心网/接入网转变,网络的分组化和宽带化,使在同一核心网络上综合传送多种业务信息成为可能,网络的综合化以及管制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接入网是通信信息网络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未来网络可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接入核心网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业务。在技术上实现固定和移动通信等不同业务的相互融合,尤其是无线应用协议(WAP)的问世,将极大地推动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进一步促进移动业务与IP业务的融合。
(3)信息个人化是下世纪初信息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移动IP正是实现未来信息个人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手机上实现各种IP应用以及移动IP技术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移动智能网技术与IP技术的组合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个人通信的趋势。
(4)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主导地位的形成,现有电路交换网络向IP网络过渡的趋势已不可阻挡,IP技术将成为未来网络的核心关键技术,IP协议将成为电信网的主导通信协议。随着移动通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引入,用户将在端到端分组传输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打破传统的数据接入接式。以IP为基础组网,开始了移动骨干网IP应用的实践。
4、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非常的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设备也都有电脑控制。如果它们之间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的话,这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Blue tooth技术为我们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Blue tooth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PSTN、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LAN、WAN、xDSL(xDigital subscriber loop)等网络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Blue tooth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目前它用1Mb/s的速率已完全可以胜认这些工作,将来根据IEEE802.15的发展计划,可以将速率提高到20Mb/s以上。我们可以使用无线电缆来连接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电子设备,甚至包括键盘、鼠标等也采用无线传输。我们拥有一个无线公务包,以便携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
Internet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Blue tooth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不可不受内存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装上Blue tooth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装上Blue tooth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Blue tooth的硬件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装上Blue toot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Blue tooth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Blue tooth构成的无线电电子锁比其它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电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如添茶、加饮料等)将更为方便等。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视家庭中的冰箱存量的变化,从而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再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未来的信息家电将以Internet和家庭网络为基础、以无线连接实现双向传输,是具有一定智能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相融合的信息产品。以蓝牙技术设计的数字手机、家庭及办公室电话、小型PBX等电话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蓝牙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入式,顺应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潮流,在信息家电和移动通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蓝牙技术自提出以来,在短短的2年内已风靡全球。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1999年蓝牙技术的产品全球销量几乎为零,2000年猛增到3670万美元,2001年将在到1.26亿美元,2006年可达到到6.99亿美元;2002年,全球使用蓝牙技术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将达到1.5亿台,使用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将达到2500万部;2003年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将使用蓝牙技术,2006年全球将推出6.7亿台使用蓝牙技术的信息家电。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探究
众所周知,机械设计技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的关键,只有做好设计工作,生产出的产品才可以拥有优秀的质量。每一不同时期的机械产品都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发生改变,而设计人员做出的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成品本身产生较大的影响。在21世纪,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开始普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多多利用这项技术,使这项技术达到最好的应用效果。
1目前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形势
1.1数字智能化已成为流行趋势
在21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使社会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数字化也可以毫无压力的使机械设计工作可以更顺利的展开,工作人员可以在开始设计工作之前,就模拟出一建筑模型,然后参照模型进行设计。毫无疑问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充足的模拟事前准备,这种事前准备也可以提升设计成品的整体质量。
1.2在建筑模型中数字化模拟发挥的作用
由于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机械设计制造也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在进行机械设计工作时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其带去非常多的便利,比如,在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工作之前,与设计有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目标为依据建立模型,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一对应的设计工作,这也能够使机械设计实际工作顺利展开。
1.3机械设计工作的并行化开始发挥作用
因为中国现如今的工业化水平在逐渐的提升,与此同时机械设计产品的外观以及使用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样一来也就对机械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为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所需要完成的步骤非常繁琐,而且需要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多,但是很多人一起进行工作的话就非常容易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所以在现如今的工作过程中正在竭力避免出现多人在同一空间进行工作的情况,但一人完成的人工成果也很难跟现如今的机械设计工作要求相符合。而现如今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流行以及广泛被应用,达到了在网络上可以实时进行资源信息共享,信息数据等都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传输进行共享的地步,除此以外,这种共享也可以使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这就避免了空间的影响,该种信息共享甚至可以使在不同空间的设计工作者在同一时间一起完成工作。比如说,在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过程中间,如果在设计小组中的某名设计工作人员因为不得已的家庭方面的缘故或者是任何其他事情不得不提前离开去处理事情而无法参加小组团体研究,这种资源共享并行化模式开始普及之后,他就能够实时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跟小组团队之间的实时通话视频,可以把传统类型的开会研究模式转化成实时的视频会议模式,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使机械设计工作在截止日期之前按时完成。工作人员可以这种并行化的工作模式可以实时通过互相之间的互惠互助高效完成工作,也可以提高设计技术,提升工作效果。
1.4在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尽力完善智能化体系
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使用这种自动化技术可以让机械设计工作在最大程度之上缩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现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与之对应的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与之前相比也就变得越来越高,工作人员也对机械自动化设计的过程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与之有关的机械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始进行对应的机械设计工作时必须使用智能化技术,以建立完美的智能化体系。
2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发展前景
2.1在机械设计制造流程中必须注意设计工作系统化模式
机械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首先考虑到整个大局设计工作的细节系统化,必须事先制定出一智能化全面化的设计体系,并且还要对这种智能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讨论研究,之后再逐一的研究该体系系统的子系统,再把各种子系统全部考虑进去,进行改善并优化整体系统。
2.2在机械设计制造流程中必须注意设计人员的精英化模式
在机械设计人员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工作的过程之中,大面积的使用计算机网络也让机械设计工作的效率及其整体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也还没有发展到无机操作的地步,在任何时候也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整体操控的,人民群众可以为计算机网络投入大量的创造力以及活力,让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长足发展。基于上述考虑,机械设计工作人员在现如今的机械设计制造工作过程中依然占据着领先地位,设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去完成机械设计工作中另外的环节,这样一来机械设计工作人员也就有了更多其他的时间在其他的环节投入精力去开发创造新设计,所以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对设计工作的核心首要环节投入大量的精力,因为该核心环节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开发。
2.3在机械设计制造流程中必须注意产品的商品化模式
如果机械设计人员在完成产品之后想要验证设计工作是否成功,工作人员首先应该验证该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化特征,设计工作人员为了让产品具有商品化,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就必须事先调查市场需求,并且依据调查结果开始做产品定位,以得到商品化的产品,提升它的整体竞争能力。
3应用实例分析——智能化CAD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上世纪4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随后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加工机床中,逐渐发展为数控技术。现阶段,一部分发达国家已经100%实数字化设计和生产,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提升。以往应用的CAD技术主要用于计算,难以良好的处理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智能化CA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智能CAD的构成中包含着多个智能体以及多种功能模块,可以完成产品设计工作。因此在农业机械设计中添加智能CAD技术的应用可提升农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效率及质量。农业机械设计具有种类型号多、结构简单且稳定、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特点,因此其智能化CAD技术的应用需要配置合理系统框架。可在参数设计基础上引入装配模型进行智能化框架设计,经过实例推理、参数设计以及变量设计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率。
4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工业改革换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为与时展的高要求相符,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的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工作的进程。在达成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的基础上,再达成机械技术智能化的目标也已经是囊中之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学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此为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树臣.机械设计技术的现状与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通讯世界,2015(08).
[2]周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2(10).
[3]张海斌.探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1.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新特点
在信息化的今天,中国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地网络接入,在虚拟化社区中彰显自己的个性。用户也希望自己能积极参与服务中,为其他用户提供或者分享一定的自己的新内容,同时也要求移动运营商必须确保服务质量,将一些特色服务融入到通信移动环境中。这些新的应用是多种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人员的一个新的预期,所以在面对这一新趋势时科学家需要设计一个新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这就需要在移动通信网络体系中整合新的特色服务,更新移动环境。“新应用,心服务”是当前多元化网络媒体服务背景下技术研究人员面临的新挑战。为使网络技术环境井然有序,我们需要新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载体。
移动互联网数字化的特点技术主要分用户服务、移动新媒体服务数字化、融合网络业务、以控制和监督为主体的内容服务等方面,而且,新媒体服务所带来的社会化体验将成为移动网络用户的一种新体验。同时,多网融合势必导致移动终端融合(主要是操作系统的融合)。此外,移动网络监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激增将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习惯性的意识形态。
2.数字化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是指将计入、任何对象,在任何地方可以安全地、公平地、快速地将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网络通过移动信号连接,从而增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能力。
2.1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按照无线通信技术的一般理论来说,无线网络无论何种制式,均可以实现网络全覆盖。然而,从成本控制,网路节点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等方面来说,这样做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相反,为实现网络成本控制前提下的稳定交融系统,我们可通过技术转化,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之上,设置一个融合多种通信协议和技术的混合系统。同时,在这种混合系统中,根据自身的使用偏好和地区比较优势,用户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接入方式作为实时网络通信的最佳方式,从而达到使接入网络的用户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利用率最大化。这样一来,不仅网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需求的用户接入网络,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2.2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移动宽带调整技术
与传统的2G/3G通信技术承载的声音和数字信号的接入方式不同,4G网络采取的是多用户分组的方式,因此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大的网络通信容量来满足实时网络信号承载的多媒体信息传播。不仅如此,作为基本技术,如智能天线技术,分布式天线技术,OFDM,MIMQ,以及OFCDM等,传输信道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提高了有效带宽。
2.3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控制与监管技术
从根本上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主要指的是用户可控。而这种对用户的控制主要的保障主要来自网络运营商和政府,其根本目的是净化网络环境。由于网络是虚拟空间,传输的是电子和模拟信号,所以,IP便成为了辨识网络行为发出源的唯一标示。因此,政府与运营商互相配合,制定严格的IP监管制度能有效遏制网络不良言行,减少负面网络传播效应(如谣言等)。
3.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年限较短,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规模膨胀的同时也因技术革新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发展网络技术通讯的时候应全方位考虑各种网络制式和现有网络技术,取长补短的同时也应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革创新。
3.1制度创新是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支持。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如果要从技术上进行根本的革新必须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相应的支持。如2015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明确表示要以“互联网+”技术带动科技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尽一切可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所有服务,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数字化移动技术的游戏规则变革也就是说,政府或行政部门在相关制度上做出向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有利的方向倾斜的政策,势必会导致移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几何式的衍生价值,带来边际利益的最大化效应,实现中国“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的飞越。
3.2资源整合是重点
变革便意味着资源重组,并在重组的过程中重新洗牌。这在移动通信产业中也不例外。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势必会影响到这个产业中的每一个利益分配者。有些制造商和运营商因管理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无法跟上社会的潮流,迎合大众口味而丧失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在健全制度的前提下出台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案,将具有混合网络特征的4G市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这样资源整合的效益才能最大化。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通信方面。
参考文献:
[1]白岩,周海燕,王桂艳.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情报,2005(10): 第148-150页.
[2]贺晔,翁诗环.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第42-44页.
[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营业事业部.中兴TD-SCDMA网络翻频翻扰操作指导书[R].广西: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2.
[4]牛一,宋美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综述及展望[J].移动通信,2013,5.
[5]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2.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技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2-0182-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新的虚拟世界正在直追我们的现实世界,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已在网络上开展。数字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领头羊,是电子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结束了文化与技术、工作与休闲、艺术与商业的对立。在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更快捷,更高效,更低廉地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这将是一种崭新的节约能耗和资源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于文物展示和应用,不仅高速、高效,而且可以做到文物的无损化应用。
1 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
数字化博物馆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博物馆是物质博物馆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补充,具有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同样具有对文化遗产的保管,研究和陈列。数字化博物馆包含的内涵较多,既可以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而且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以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为代表,其中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全面开展了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了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博物馆的数字化也可以是传统博物馆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体的业务拓展,如数字展厅、网络博物馆展出等。博物馆数字化,则是指博物馆各个工作方面全面地采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常用工具,使电脑成为日常的工作平台,更高效率地为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服务。
2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的必然性
2.1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是文博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对“遗产”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升华。现实博物馆的技术手段针对的是文化遗产的静态结果,都是有形实体,而有形实体能够给人以直观性,以及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无法进行动态过程和无形遗产的收藏,同时也难以体现文化遗产的多维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这也是传统博物馆的弊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急需要进行变革,而传统的博物馆无法适应遗产范围拓展这个根本性的变革。
2.2 数字化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新一代客观遗存物的征集、收藏单位
数字化博物馆能够保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把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起来的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崭新的高科技艺术领域。博物馆数字化是现实博物馆为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而对博物馆功能、组织、工作的再定位。我国博物馆长期沿用“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陈列手段,难以诠释展品内涵,并且也难以吸引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观众。上述问题是我国博物馆所面临的重大难点,它们阻碍了博物馆的发展,但合理地应用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2.3 数字化博物是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数字化涵盖了文博工作的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市场等所有的工作内容。数字化博物馆是在现实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质的提高和升华,无论从内容或者效率都远远超越了现实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能够在任何可以和Internet连通的地方进入到自己博物馆的局域网中,甚至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笔记本等一类信息设备无线接入Internet,实现信息交流,这对进行外出展览、调查等工作的人员极具实用意义。
3 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应用数字技术
谈到数字技术,就不可以不提到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本来是美国军方开发研究出来的一项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中具有巨大的魅力,能够弥补数字技术的虚无性,能够给游览者更多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文物局已开通的“中国文博”政府网站功能
利用各地现有文博网站,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整合,这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各种局域网或接人各种广域网实现网络化,以及建立连接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分中心和数据节点的文物信息网络,就可以实现国家文物局、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重要文博单位的互联互通,为文物信息的共享以及交流提供了途径。
3.3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信息科研成果的普及与应用
我们既要从自身来培养专业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人员,但是这不是说我们要闭门造车,在加强自己发展力度的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公共资源来满足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一般来说,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初期,应该聘请相关的数字化专家进行考察,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提出具体意见,并确定可行的建设方案。建设完成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维护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容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博物馆应该充分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切实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并且作为博物馆来说,更多的具体工作采取社会化或外包的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
4 结论
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有必要加强文博信息资源的管理,从总体上全国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并且积极推进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标准化研究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仅仅有数字化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博物馆的专业内容,是充分分析博物馆的特色,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特色更加突出和鲜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才是目的。博物馆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迎合大众需求的一种途径,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博物馆研究,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