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80-02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网络的应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学校要顺应时展潮流,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网络技术人才,实现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岗位对接。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与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有机对接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

一、职业能力的结构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的职业活动所具备的个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部分组成,在纵向层次上可分为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对行业、企业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合广西区域经济,确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两类职业岗位群。根据对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基于人类劳动的共同特征,具有普遍的可适应性和广泛的可靠迁移性的能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为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第二,群集职业能力。群集职业能力是基于小类、中类或大类工作性的同一特征,反映同一行业内部各职业间的共性要求,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为计机操作使用能力、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操作和系统操作的能力、网络应用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能力、系统软硬件维护的能力、信息产品营销能力等。

第三,岗位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是基于细类的工作性质,反映具体职业对个体要求的能力,是劳动者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前提和保障。能力要素可分解为中小型网络的设计与搭建能力、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能力、网络操作系统安装设置、网站的设计与规划、网页制作能力、数据库构建与管理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从分析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构成入手,建立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体系。根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按照能力培养递进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按照“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起点,以网络建设与管理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两类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网络技术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根据的能力的分类,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基本能力训练模块、专业群基本能力模块、网络建设与管理模块、网站建设与管理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组成,如表l所示。

(二)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把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情境下展开学习。通过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过程,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咨询、设计、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环节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

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目标的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以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为依据,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改变单一的知识性考试评价方式,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方式,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注重适用性、应用性、创新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业

目前计算机类岗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岗位需求,为了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广泛应用互联网,并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却处于较低的层面,主要是集中企业新闻和产品服务信息的、客户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潜在的就业方向及从事岗位

经统计表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的测试、维护、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岗位。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小型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面向的岗位群有: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图形图像处理等岗位。

计算机网络岗位能力所应具备的技术:

1、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

2、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能力:

3、网站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

4、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三、某高职院校200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00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共98人,其中60%的毕业生就职于IT业,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岗位,40%从事其它行业,岗位内容与计算机网络无关。

在就职于IT业的毕业生中,从事网络组建与维护的占25%,从事网站规划设计与开发的占28%,从事网络安全的占7%,从事网络应用软件的占5%,其它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

四、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高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缺乏系统知识结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

(6)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差;

(7)市场适用能力较差,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缺乏对计算机最新技术的了解。

五、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反应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实用技能的训练的相对不足。一方面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未得到全面的实施。导致专业的部分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中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因此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六、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专业培养计划是根据对网络技术体系和对企业网络技术岗位所需技术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深入研究设计开发的。通过以上行业和岗位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编程、网络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其专业特色既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师、网络系统集成师,更不同于中技类学校培养的网络操作员、网络维护员,而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设计员、网络安全与维护员,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将成为面向应用领域的网络工程师。

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通过岗位的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以及往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网络及其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计算机局域网的系统维护、综合布线、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应用等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行业的针对性

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计算机网络公司、通讯企业、大型网站、银行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电子商务类公司、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以网络管理与维护类、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类、网络工程类为主,以网络编程类、网络产品开发与营销类等为辅。

(三)专业设置岗位的针对性

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技术原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产品与技术的销售、培训、网络管理与安全以及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的应用;网站建设重在网页制作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站管理与安全、信息等知识的应用;网络编程重在程序的阅读、程序调试与简单程序开发等知识的运用。

(四)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适用于以IT行业领域的网络工程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为主的职业岗位群,增强了学生择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1)主要工作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网络工程公司从事网络系统方案的设计、网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2)次要就业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软件公司网络协议层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小型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和信息工程监理。

(3)其他就业岗位:网络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网络应用软件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从事计算机的培训、服务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修维护等工作。

(五)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我们应重视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把握,对就业信息充分掌握,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结语

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开发、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列。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变动,即使原来已经不缺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单位,也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只要我们继续围绕网络策划、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的应用与开发、网络产品的营销、网络安全等实用技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多规格的网络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够更为社会所接受,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第3篇

1、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记载,截至2007年,高职(专科)院校在学校总数、招生总人数、在校生总人数上,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61.21%、50.15%、45.65%。

1.1 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解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发展机遇。但由于毕业生总体人数的下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校企合作困难等问题,高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重视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通过评选100所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院校。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带动高职院校加强课程建设,学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课内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述措施的实施,深化了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4 存在的问题

近10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急速增长,带来诸多办学与教学问题。

(1)办学经费不足。

(2)生源数量、质量无法保障。

(3)职业培养偏理论,实训不足,学生在责任意识、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

(4)专业设置趋同,服务地方经济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就业质量差。

(5)虽然广泛开展了课程建设,但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效果不明显。

(6)缺乏政策支撑,校企合作困难,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实习、实训质量缺乏保障。

(7)师资队伍迅速扩大,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制度实施困难,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8)教学质量监控有待加强。

2、“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1 原课程体系剖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团队、课程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目标,确立了改革方向,建设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课程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开设全面,但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2)课程体系松散,缺乏针对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缺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整合与优化。

(3)实训力度不够,实践效果有待提高。

2.2 “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在建设期间明确专业改革思路,重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岗位能力模块课程。

2.2.1 课程体系构建理念

通过调研,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开发和网络工程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具体岗位定位如表1所示。在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获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知识、技能和素养,归纳基于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解析如、表2所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突出技术服务型课程体系特点,把服务客户作为培养职业素养的抓手,努力落实“技能与服务并行”理念。

2.2.2 重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突出核心岗位能力培养

“双体系”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包含知识和实践两个体系。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和网络工程能力模块组成,涵盖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可持续性提供知识保障。实践体系包括专业基础实训、专业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工程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这2个体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交替进行,相互融合。

“三模块”是指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工作中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岗位对应的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和网络工程能力3个专业能力模块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分别设置在第3~5学期,实现1个学期相对集中1种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

“两段式”是指在3个重点培养的专业能力模块中,每个模块又分为一体化教学阶段(14-17周)和项目化生产实训阶段(1-4周)2个实施阶段,如图2所示。一体化教学阶段在一体化教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学习该能力模块的知识,并操作练习。项目化生产性实训阶段在思科网络实训室和项目实训室进行,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参与网络管理、网络应用项目或网络工程的生产性实训。

2.2.3 加大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环节,夯实实践技能

为强化学生岗位能力,企业专家建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减少教学时数,加大项目实训学时数。3年综合性项目实训共计11门课程,14周,420学时。以第4学期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培养为例,首先实施为期6周(12学时)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一体化教学,第7周开展为期1周的项目实训。接着进行为期8周(12学时)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NET网络应用开发一体化教学,第16-18周实施为期3周的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由实训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设计校园论坛、在线考试和济宁运河商城网3个网站,学习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能力依次提高。集中实训环节教学进程如表3所示。

2.2.4 坚持“双证书”制度,融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全部课程

为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中,使高职毕业生取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将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认证考试的课程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思科认证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CCNAl)在第2学期开设,路由协议和概念(CCNA2)、交换和无线技术(CCNA3)在第3学期开设,广域网技术(CCNA4)在第5学期开设。学生学习完相关课程后,考取思科网络支持工程师(CCNA)证书。通过“双证书”制度,为学生搭建了国际网络认证的平台,既保障了学生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又反映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2.5 增加岗前培训教学内容,融合服务客户理念

学校通过与山东亿维集团公司合作,了解企业对新员工岗位培训需求,将企业的岗前培训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相结合,在亿维公司各部门进行,由亿维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该部分主要是岗位拓展和职业素养形成,共计30学时,主要包括典型IT企业文案学习、客户观念、服务形象定位、客户服务标准、服务目标和岗位技能实训5个任务。通过培训,强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2.2.6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学段制、集中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段制”,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网络应用开发应用模块和网络工程模块3个核心专业能力模块,将核心教学和实训设置在第3~5学期进行,每学期分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生产性实训2个学习阶段,加大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的学时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集中式”,在第3~5学期,集中进行为期14~17周的一体化教学和1~4周的生产性实训。例如在第3学期,主要集中培育学生网络管理能力,集中学习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在第4学期,主要集中培养学生网络应用开发能力,集中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NET网络应用开发。教学中加大这些课程的学时数,强化学生在该能力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开展为期3周的实训,集中培养该能力模块的实践技能。

“一体化”,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NET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是教师布置项目,简单讲授项目所需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需要的知识、技能,并适当练习操作;“做”是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设计,角色扮演,小组长即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各自独立完成所负责的设计任务,共同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完成,学生提交项目,教师点评、考核,通过点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举一反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农类高职 计算机网络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4-0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M,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信息化网络设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现阶段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适岗能力差等问题,亟需破解。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考核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备理论知识,熟悉主流网络设备的性能,具备较强的企业网络系统设计、集成、管理和运维能力,具备网络设计与管理、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等专业能力,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服务“三农”第一线的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我们以农为本,服务三农为目标,通过对农业系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业或者涉农企业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归纳出专业的定位、就业岗位群、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见表1所示。

二、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三年制的特点,结合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我们把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职业知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三个阶段,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方式,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职业知识教育。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者计算机机房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的要求,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仿真教学等教学手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能力训练,达到专业入门水平。授课及考核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

第二阶段:职业能力教育。主要在网络技术实训室围绕“建网、管网、用网”等典型企业任务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真实工作、真实项目的训练和分享,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达到专业较高水平。授课和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

第三阶段:职业素养教育。主要由网络中心教师以校园网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真实岗位能力训练,然后到校企合作单位,由企业导师指导进行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使学生具备岗位素养和能力要求,胜任工作的同时还具备晋升的空间。

三、构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以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过硬的职业素质为培养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一)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显农类院校特色,构建以服务三农为特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遵循知识进阶规律,以够用、能用、会用为原则,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技术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可塑性,设置农业知识基础、学网、建网、管网、用网等五大理论板块,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育体系。

(二)实践技能教学体系。实践技能教育体系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专业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构建时我们采用“五段渐进式”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即“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新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新课题)“顶岗实习”。通过循序渐进、层层递增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

(三)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由入学教育、品行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构成,是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更快胜任工作,更快获得职务晋升机会。

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华为、思科、H3C等业内著名网络公司的水平认证考试,提倡学生参加劳动部举办的各种类别的OSTA职业资格认证,强调每个毕业生除了完成专业学分的学习外,必须取得一本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或者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的证书,从而促进学生网络技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养成职业素养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了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有成效,我们通过改革考核内容、创新考核形式、丰富考核手段、建立有效考核机制等方式,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实践与探索如下:

改革考核内容。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要求,以“学网”“建网”“管网”“用网”为主线设计专业考核内容,具体由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系统建设与网络设备安装部署能力、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维护能力、网络工程监理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等方面构成。

创新考核形式。首先,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强调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过程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比例,从而使考核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其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创新考核方法,`活应用各种考核形式,比如期末考试+现场操作考核、课程实训+项目答辩、项目+总结等,结合平时纪律、课程实训表现,得出能体现学生真实水平的成绩。再次,提倡以证代考,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网络技术技能比赛,获得名次者直接免考核和给予相应的学分;通过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水平考试,比如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也应免考核并直接给予相应的学分。此外,顶岗实习考核由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组织,以学生完成真实工作岗位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

丰富考核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方法应该突出多样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局限于理论考试,可以采取面试、实验实训、参与项目、小组汇报、实地调查等多种考核方法,也可以考核学生在真实工作任务中的团队协作、岗位适应、主动创新等。

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形成“能力本位”的专业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时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遵循专业教学体系要求,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确定教和学的方法,得出专业考核方法。在考核过程中,应以能力考核为导向,考核内容不但可以反映学生理论水平,同时也能体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农业科学人才的基地,我们应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努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道路,为广西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为高校类似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迅.农类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5(47)

[2]冯妍,韩宏,李书琴,耿楠.农林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4)

[3]张海娜.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吴继云.福建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5]于丽.研究型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2014JGB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