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第1篇

1.1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或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是适用于各级(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系统。对政府财政总预算和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1.2预算会计的特点

1.2.1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预算会计主要是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记录,所以预算会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信息,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

1.2.2不追求结余

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以追求本身的结余为目的,从而并不把结余作为单独的一个要素,而是以其反映有效的会计信息。

1.2.3原则性较强

由于预算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核算方法一致、核算时间及时、专款专用等。

1.2.4以现金实付制作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由于现金实付制过程简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政府对财政监督的状况,所以以现金实付制为核算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正在逐步尝试权责发生制。

1.3预算会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单位职能的增加,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会计以监督、核算及反映为主要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秩序的规范对预算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预算会计的职能有所拓宽。为满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正确反映的需求,预算会计的职能发展为核算、反映、监督、预测、监控、参与决策。

2企业会计的概述

2.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主要记录财务信息的经济系统,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以为企业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是与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不同的经济管理活动。

2.2企业会计的特点

2.2.1灵活性强

由于企业会计为某个企业服务,在不违反法律和准则的前提下,各企业或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反映实际情况。

2.2.2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把权责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某一时期本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主要的经济活动,便于企业做好计划及策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2.2.3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企业会计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利润。

3会计核算

3.1.1预算会计核算的简述

(1)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财政总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核算。由于财政总预算居于主导地位,有将各类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楚反映的必要性,因此在财政总预算的核算中,有不同的体系,如财政预算收支系统、基金运作收支系统等,并且各个体系不可混淆。(2)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省、市等经济活动提供预算,接受省、市的预算草案,并向上级申请拨款,再分配给省市各级单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强的计划性。

3.1.2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

(1)保证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使用拨款和监督的职能时,必须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2)保证核算的时效性。由于预算会计有着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因此在核算时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必须准时、及时地进行核算。(3)保证核算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会计重在财政预算,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预算误差最小,保证核算准确性。

3.2企业会计核算

3.2.1企业会计核算简述

企业会计记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状况,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盈亏,也是企业缴税的凭证。

3.2.2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企业的盈亏决定着缴纳的税额,所以部分企业在核算会计时进行伪造,以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制止。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手段变造会计凭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国家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满足国家依法进行税收的需要;合作方方面,合作方根据会计核算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决定合作方向;本企业方面,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企业内部制定发展计划、战略部署。

4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4.1核算目的

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部门及各级非营利性组织收入、支出等,以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记录企业运营盈亏,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反映组织的盈亏,所以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清晰、简单,易于处理;相反,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济状况,所以权责发生制更能实际地反映。

4.3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整个国家经济事业,内容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然而企业会计核算仅以本企业为核算内容,不涉及其它信息,相对较为简单。

4.4核算过程

预算会计主要核算经济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计划;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包括行为前的预测、行为中的记录和监督、行为后的计划及策略。

5结语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 会计核算 整合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为其业务管理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部门的人民银行,其会计核算仍处于相对分散、条块分割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中央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现状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分散在会计财务部门、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呈现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支付系统以及核算系统建设的快速推进,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引发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业务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岗位设置情况

中心支行营业室一般设有10个岗位。其中ABS核算系统岗位为9个,分别为网点柜主管、录入(接柜)、复核;联行柜主管、记账、复核;综合柜主管、录入和复核。国库部门一般设有12个岗位,主要负责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国库监管、国库统计与分析、国债管理、国库综合管理等。其中,核算岗位为6个,包括录入岗、复核岗、重要要素审核岗、系统管理岗、会计主管岗、国库部门负责人岗。货币发行部门一般设有记账、复核和主管3个会计岗位,主要负责对货币投放、回笼、发行基金调拨等业务进行核算与记载。

由以上岗位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各部门会计核算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相通等特点,如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了主管、记账、复核等基本岗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过多、过细,造成岗位人员较多,人力资源浪费。

(二)业务量情况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建设,通过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办理的业务范围和种类都在不断地减少,营业部会计核算总业务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人均业务量偏小,营业室每日人均办理业务不超过20笔。伴随TCBS系统的推广、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和一票多费系统的使用、同城清算的取消以及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国库会计业务核算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手工操作(税票的手工录入、复核等操作)业务量在逐步减少,采用电子数据传输形式完成的核算业务量逐渐增加,对人员数量的需求逐年下降。发行会计业务量近几年来基本持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取款以及发行基金调拨的频率变动较小。

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人员岗位设置过多与业务量少的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亟需优化会计核算岗位。目前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而各系统要求设置的岗位较多、分工极为明细,造成岗位设置与人均业务量之间矛盾突出。如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要求至少设置两个操作员岗和一个主管岗,但系统自上线至今发生的业务屈指可数。若按现行规定配足人员,就会形成人多事少的现象;若不按规定配备人员,兼岗现象严重,则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操作风险增加。

2.业务系统独立分散与会计核算资源共享需求的矛盾凸显,会计信息获取成本过高,亟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会计、国库和发行等几个部门实行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各部门系统自成体系,兼容性比较差,多套业务数据各自流通,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形成直观简明的信息资源,且信息采集传输中存在风险。如: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报表,需要从ABS、TBS等导出数据,再通过会计报表管理系统进行汇总才能完成,不仅存在数据传输中的风险,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会计部门的并表成本,而且也只能提供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无法随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3.会计管理“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的矛盾存在,“大会计”管理职能缺位,亟需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纵向集中”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主体已不完全对应于行政机构,各级机构层层核算的状况已改变,并更趋于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会计核算分散于会计营业、国库、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四集中”启动了会计核算“纵向集中”的步伐,而于2011年8月上线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简称ACS)使“纵向集中”的程度愈加深入。相比之下,会计核算“横向分散”的状态显得不合时宜,虽然各级会计部门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但随着会计财务部门职责的日益增多,其已经很难有精力开展对营业网点和后督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指导,会计管理更多依赖于部门内部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职能重复,进而造成会计部门管理地位不明确、缺乏管理权威,难以真正行使“大会计”管理职能。

4.繁琐的业务流程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矛盾显现,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亟需改变现行会计制度。一是业务处理岗位设置过多,流程过长,人员分工太细,导致一笔业务要在部门内部流转数个环节才能办理完毕,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如:一笔业务从网点柜发起,经过录入、复核,再到联行录入复核,最后至综合柜轧账、登账,需经过7-8个岗位处理,业务流程繁琐、耗时耗力。二是各会计核算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有的业务要流转多个部门才能办结,严重影响了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如:货币发生现金提取,先由营业室网点柜录入员核实商业银行支票真伪和库存量,然后由货币发行会计记账出库,待货币发行会计5010科目当天业务完成后,再与营业室的6010科目和3200科目进行手工对账,待对账成功后方能进行当天日结。

(二)可行性

1.相同的工作性质、风险特征以及人员素质要求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奠定了基础。首先,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业务核算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除核算对象和内容有所区别外,在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较多共性,这使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核算能够整合到一个部门办理。其次,人民银行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主要是核算差错事故和资金安全,而将会计、国库、发行核算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有利于加强核算业务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和案件发生。最后,由于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业务的工作人员均是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均能够同时担任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的核算工作,这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国库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难以发挥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动力。随着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库自身业务的发展,国库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人员极为紧张,国库部门只能将有限的人员摆放在日常会计核算岗位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管”现象,造成对商业银行经收处的国库业务和财税部门收纳支拨业务的国库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国库业务的核算与监督是性质不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将两者分离,分离后,国库部门专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经收处和财税部门税款收纳报解的监督管理,又能够有效促进国库核算质量的提高。

3.发行业务会计核算的独特个性为发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铺平了道路。不同于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功能。它实行双线核算,一方面,货币金银部门采用单式记账方法登记发行基金的收、发和结余情况,而发行基金的成本及其在运输、保管、投放、回笼以及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在各级行会计部门列支,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涉及。因此,在现行发行会计核算体系下,发行会计实质上只是充当了会计出纳职能,主要负责现金管理,随时掌握现金收付的动态和发行库库存余额,保证发行基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发行会计核算的调拨、发行、回笼和销毁等业务均在会计营业部门的发行基金往来和表外科目上同步核算与记载,发行会计核算实质上已构成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思路及模式

总体思路: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整合系统,形成一个操作平台。

模式:建立由会计部门、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共同组成的大会计管理架构。会计部门的职能是检查和指导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工作;营业部负责全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负责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和会计档案保管。

(一)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

整合会计核算部门,变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将营业、国库、发行原有岗位重新整合,归入会计营业部门。借鉴商业银行系统模式,实行综合柜员制。设置前台柜员、后台柜员、会计主管、综合人员若干人。前台柜员主要负责各自主机,实行随机接柜制,谁接柜谁办结的原则,综合处理三类核算柜面业务,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后台柜员则负责对应复核前台业务并完成账务核算。各柜员按业务种类输入代码,进入不同的业务处理界面进行相关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会计岗位人员,将结余出来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统一人员的使用,提高核算效益。

(二)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

完善会计制度建立机制,构建有机统一的核算制度体系。按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由总行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所有会计财务、国库会计、发行会计、事后监督以及内审部门的专业活动都以此为统一准则和依据。由会计部门负责统一执行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业务,统一会计人员集中培训,统一定期对会计核算进行检查,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进行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由此,大大小小的“会计核算中心”应运而生。会计核算中心这个新载体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从源治理腐败,规范财务行为、完善内外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运转,作用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运行中的一点思考:

一、成效显著。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践表明: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源头治理腐败诸方面都具有促进和保障监督作用,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前提和先导,具有巨大的综合效应。

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源头冶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原单位银行开户,核算单位失去了财务和资金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推行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会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彻底分离,与核算单位之间在人事、福利、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工作受制于单位负责人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维护正常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强化部门预算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为建立公共财政奠定基础。

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随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建立,由核算中心统一单位会计核算,把住了单位财务源头,融核算、管理、监督于一体,财务数据透明度高、可信度高,为财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准确依据。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对财经违纪、风险投资等方面都起到预防作用。

二、问题突出。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必然存在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及理论指导、忽视管理职能、出现问题责任难以划分等。

1.会计服务职能的削弱。就核算单位来说,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集中核算单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只能在支出合理性、发票真实性、报帐手续健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可以说,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各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很多“自由”,完全尚失了财务自主权,始终处于被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状态,甚至是审批状态;一些大的业务活动事先都要与核算中心沟通,否则将难以实施,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是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融合到一起。因此,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在抱怨,说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相当于单位又多了一个“婆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渐渐脱离服务职能而向监督控制方向发展,势必将影响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核算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

2.职能定位不清,权利与责任不统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原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会计核算中心,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核算单位的相关业务手续。因报帐员与会计核算中心双方的职责未能完全划分,给日后工作中的纠纷留下隐患。表现在:

⑴当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本应双方共同承担,而核算单位报帐员迫于核算中心的压力,被要求对审计检查相关事项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即不能代表核算单位承担责任,更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责任。在这种权利、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就为二者在日后工作中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⑵由于职能划分不清,个别会计核算中心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帐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帐员,诸如:编制会计报表、做年度财务决算、各类对外报表填制等等。报帐员从隶属关系方面讲应属于基层单位,从业务指导方面讲则应属于会计核算中心,这种关系时常令报帐员同志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即:两边都惹不起干受夹板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报帐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⑶注重资金管理,弱化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进入中心管理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固定资产帐不管实物,而核算单位只管实物不管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帐面数字不实,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信息披露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一直在探索前进,如何使医院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跟上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经济活动管理和核算需要的财务及会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行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愈来愈显出不足及局限性,尤其是会计核算上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侧重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指出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提出了现行医院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

一、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1、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机构分散,没有集中。我国医院一般编有会计和财务两个部门,物资管理工作主要由药械科负责,财务、经济管理多头并举,信息资源独有独用,核算事务交叉重叠,核算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差。其次人少事多,效果不佳。很多医院财务岗位干部编制仅2人左右(含经济管理部门),一职多岗,人员疲于应事,核算质量难保证。再次是观念落后,管不到位。存在重创收轻管理、重增收轻节支、重资金轻实物思想,核算管理工作不深人、不到位。

2、成本核算与资金分配方案未能有机结合

成本核算在客观上增强了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并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奖金分配,打破了资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单纯以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造成科室重收入、轻质量,引发不合现象。同时,有些科室为了降低成本,不敢引进先进设备,影响了正常业务开展和技术进步。另外,如果完全按照统一的成本核算模式对所有科室进行核算,并由此进行分配,将会出现分配上的不合理。如有的科室辛苦繁忙收入却少,而有的科室轻轻松松却能拿到较高的收入。

3、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固定资产核算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无法对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准确把握,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净资产。其别是电子设备,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客观上存在着因市价大幅度下跌而产生无形损耗或因未来经济效益创造能力降低而发生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如果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4、成本费用核算约束力不强

目前,医院的成本项目标准不一,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且可能使行业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成本开支范围,也使医院支出具有较大随意性,可能会导致产生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行为,使医疗收费价格的测算和制定丧失客观和公平。

5、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

现行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仅限于医院及上级部门。现行医院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且内容不完整;财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重法律形式轻经济实质;重硬性资产轻软资产;重财务资源轻财务核心能力,重历史轻未来等。

二、完善医院会计核算的措施

1、正确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过去,许多医院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不分,财务与会计职能结合得比较紧密,为此我们建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即把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职能留给单位,把会计人员集中到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开以后,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而且应当加强。同时应正确划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明确医院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责范围,在核算制度上保证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财务自的实施,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会计职能的发挥。

2、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我们建议在会计核算中,要求将与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与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正确地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的价值。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是提高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效率,所发生的支出不仅与当期有关,而且与以后几个期间有关,所以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属于资本性支出。对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来说,一般修理费用只与修理当期效益有关,过了这个期又要发生修理费,像这笔修理费就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界限,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守的会计基本原则。

3、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医院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医院要实行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方法必然要涉及“折旧”概念。因此,要将折旧基金从修购基金中分离出来,也就是将现行的“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分为“折旧基金”和“修购基金”,“折旧基金”作为总账科目,“修购基金”仍作为“专用基金”的明细科目。将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提取的部分作为“折旧基金”,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转让收入仍在“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中核算。这样,有利于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应在医院建立基本折旧度,使用“折旧基金”科目。

4、审计医院的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应对医院成本进行审计核查,主要是审查医院成本核算是否坚持了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核算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审查医院成本是否是医院实际发生的经济资源消耗,只有建立在实际发生基础上的费用,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可比性原则要求医院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一致性原则要求医院进行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能随意更改会计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费用的确认应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标准;分别核算原则要求审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是否分别设置了相关账户,是否进行了分别核算,只有严格区分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支出的界限,才能正确计算医院当期损益,正确反映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水平。

5、改进医院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范文第5篇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能定义为“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所以,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即表明会计“能做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在相应扩展。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也产生了分歧。这集中体现在对职能数量的看法上。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到“七职能说”,“八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渐趋式微,其原因是任意增加会计职能,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予以肯定。这里,笔者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深一层的讨论。

就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关联关系而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二、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任务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投资者,以及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可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三、会计监督职能基本要求

追溯历史,人类会计监督思想的产生与从会计监督方面认定会计的职能,起始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历史原因,是在此期间社会生产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具体表现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论的萌芽方面。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业务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公共财产的完整性的监督。《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强化会计基本职能

了解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让笔者更加清楚应该从一些可控的因素上提出和采取一些切实的有效的措施,增强会计职能。

(一)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随之会计核算职能也出现问题。首先,在广度上,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尚未普及。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也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应做到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为,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的不同情况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采用,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优化会计核算职能。其次,在精度上,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尚待改善。传统的低文化会计的思想仍然存在,高学历、高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还是不能满足现有要求,同时,职业道德也需要后续教育的培养。这些都给我国的高等财经学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尖端的会计人才,更好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再次,从世界范围看,对国际会计准则借鉴不够。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这也是我们优化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要求。

(二)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73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编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人员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其次,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新修订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宣传严格执行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基本职能

1、扩大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广会计终身教育。学习是工作之本。尤其经济发展迅速,要求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走在前列,这强调了会计人员学习的重要性。从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广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及其它各项素质。只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会计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使会计人员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可以应付各种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