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心理学

特殊教育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心理学

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第1篇

 

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发现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特殊教育实效。

 

一、特殊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在特殊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面临的都是身患有残疾的学生,他们一般比较敏感、脆弱,心理孤僻,心理障碍较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决定着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

 

二、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及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特殊教育中残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信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只有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心理上更加成熟,对未来的生活有充分的信心,有克服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残疾人学生由于身体因素、生活环境、早年经历等原因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残疾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加心理辅导,提高残疾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残疾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要像正常人一样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要有夯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具有一技之长,为能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而上述一切必须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

 

大部分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开设有心理健康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多数学生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具有了正常人的健康心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但是,我们的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数量还比较少,力量还比较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性还不够强;社会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较小联合的教育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仅停留在表面,执行力还不够强。

 

三、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师资队伍匮乏,但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最终走向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创新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在选修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热线,预约时间进行重点咨询。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咨询的虚拟平台。同时对负责教学管理的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形成网络化心理辅导体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也要密切与学校及其他家长的联系。联系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的动态,联合教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案;与其他家长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探究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方式方法

特殊教育针对的群体是特殊学生,与普通学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特殊学生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当今社会,道德品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德育工作也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特殊教育学校目前的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其实效性,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正面临者的一项迫切要求。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质量。以下是笔者对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理解。

1转变育人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应重视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转变育人观念,特殊学生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那些敷衍教学的做法是错误的,特殊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转变育人观念势在必行。学校要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学生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思想,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严格实行素质教育,成绩与品德共举,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德育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德育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思想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落实到学校日常的教学中,从点滴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特殊学生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辨别是非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等等,因此,心理容易发生一些变化,但不易被发现,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加强常规管理,认真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学校要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学校的纪律标准,利用常规班级督查,考核班级考核学生。长期下去,学生定能不断内化,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其次,学校可以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节庆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时机,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传统文化讲座等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起到积极意义,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的理解。此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特殊学生往往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侵害和欺骗,因此学校应重视法制建设工作,力求做到预防为主,警钟长鸣。学校要做到定期开展法制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组织防震演练和消防演练,并要求学生们写出心得体会,正确引导学生加强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学校应定期进行校园安全检查,对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器械等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安全设施齐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

3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对于特殊学生来说,父母是他们依赖的港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配合,才能相辅相成,事半功倍。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培养,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学校教育应如何实现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呢?第一,为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接待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首先,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全方位了解学生,促进双方在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更好地认识到在学生德育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德育教育的成功贡献力量。其次,带领家长在学校进行参观,通过旁听学生上课等形式,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引起对孩子发展的重视,增强自身责任感。此外,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让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引导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成才。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实践活动。开展学生在家庭中的理财、做家务、走访亲友等活动,例如“今天我当家”、“走亲访友讲礼貌”、“我是家务小能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或实践报告,从而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体会打理家庭事务的不易,达到指导学生的家庭实践锻炼的目的。最后,学校可利用校园网站,开辟家长专栏,或建立家长交流群,为家校联系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中来,吸纳家长的有益建议,并向家长说明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完善,从而形成一股合力,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进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许多方面仍有待完善,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实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切实落实德育教育,实现伟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苏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西兰特殊教育服务政策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罗来纲;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3年4期;

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字:特殊教育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是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当代的教育者们必须认识到个人的德育和心理健康素质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整个的教学方向上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便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让这些特殊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式可以包括几点,比如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又如动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利用身边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才。

二、健全校园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催人积极奋进,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德育境界。

三、具体分析,分层次培养

同样是特殊学生,却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和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特殊学生的具体分析,按照年龄大概把学生分成几个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比如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家长非常的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和态度。所以在低年级的教育中,教师们应积极引导小学生们的独立意识和团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小学生们懂得理解别人的感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年龄小的同学一开始就能融入集体,形成良好的心理方向。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改善自己,克服心理的自卑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一些能通过学生们的努力而完成的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中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们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特殊学生不但要克服身体健康上的障碍,更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打拼属于自己的未来,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意志品质,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地发展个人的素质,为适应社会而做出更多的努力。

四、构建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特殊群体 教育管理 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New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pecial Group Education Management

ZHANG Zh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5)

Abstract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cale, the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 the ris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special group. It also combines with practical work to propose some coping tactics in this regard.

Key words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new problem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进入“大众教育”。学生进校门槛降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商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高校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特殊群体。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因而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真的研究、分析,采取具有时代感和实效性的工作对策,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学业、身心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成仁。

1 当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基本状况分析

1.1 学习困难学生群体

《普通高校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按学校的规定补考。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有三门课程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予留、降级。” 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是青年人的“托儿所”,是人生学业的终点,这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有直接原因的。中国的学生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理下的应试教育,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到了美丽的象牙塔,没有家长和班主任的严格看管,这些学生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等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导致他们厌烦学习,不思进取。

第二,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就是社会,将自己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用在学生工作和社会交往上,认为上大学仅仅只为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出现频繁的逃课、晚归、不学习等现象。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生会或社团的干部竞选、晋升等方面,导致一些大学的学生组织充盈着腐败官僚气息。

第三,有的学生是因为中学时代的学习基础差,这部分学生有些是来自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例如高等数学这门科目,有些沿海地区高中时代已把导数、极限等问题做了详细讲解,而许多偏远地区的高中课堂上并未涉及这部分内容。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因知识、概念的断层而跟不上教学进度。

第四,有的学生是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有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有些会花大量的时间用在校外兼职、做小本生意等,把大学的重心放在赚钱上,耽误了学业。

第五,有的学生因为大学期间谈恋爱而影响了学业。谈恋爱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二人世界里,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集体活动时间、社会实践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时间等等。频频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及时完成作业、逃课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因为恋爱情感纠纷而未能完成学业。

第六,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同,每节课学习的知识量较多,甚至有些科目一节课要学一章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课下花更多的时间仔细分析老师课上的讲授内容。有些专业一个学期开设八、九门专业课,如果学习方法不得当,这些学生会有学习的困惑。

1.2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每年需要交付几千元的学费,还有平时日常的生活费,对于年收入仅仅只有几千元的贫困家庭来说是巨大和沉重的负担。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不愿意或害怕和周围的同学沟通、交流,封闭自己、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贫困家庭的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考入理想的大学,通过自己的学位证书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与自己的心理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大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收入只有一两千元,除去房租、水电费和日常生活开销,所剩无几。加之走后门、找关系等不公平的社会就业现象,容易引发贫困生愤世嫉俗、思想偏激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导致抑郁、焦虑、嫉妒、孤僻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1.3 心理困惑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年龄特点,更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①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②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加之学生时代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导致许多心理困惑。

1.4 恋爱和情感问题群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与异往并恋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而亲密的形式。③在“性”的问题上表现出相仿和尝试的开放心理,高校的同居现象非常普遍。而失恋、婚前、意外怀孕等后果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出现绝食、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念头。

1.5 迷恋网络群体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空间、语言空间、知识空间、交流空间、交往空间等等,然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1)迷恋网络游戏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大多数是男生。许多男生在大学的主修课程不是专业课,而是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穿越火线、天龙八部等各种游戏。

(2)迷恋网络电视剧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大多数是女生,许多女生喜欢看韩剧、肥皂剧等等。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这部分学生更是窝居在宿舍,更有甚者一个月不出宿舍,频繁出现逃课、不学习现象。

(3)迷恋网络娱乐八卦群体。当代一些大学生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关心新闻联播,不关心国家政策。他们认为政治和他们没有关系,而他们关心的是娱乐综艺和八卦新闻。明星们的恋爱、分手、结婚、离婚、整容等等八卦新闻是这些学生平时最为关心和热议的“课题”。

(4)迷恋网上聊天、交友群体。目前的网络聊天、交友的软件繁多,如人人网、QQ、飞信、微信、微博等等,网络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一些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相信“微信摇一摇”等等这些所谓的“缘分”,甚至一些学生与陌生网友见面、开房等危险行为,由此会引发一系列心灵和身体的伤害,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失去生命。

1.6 虚荣拜金学生群体

在这个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一些高校大学生也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在校园里开豪车、买名牌包、名牌衣服、买奢侈品的现象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炫耀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贵族消费等等,纯净的大学校园弥散着奢靡之风。有些学生是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拜金;有些学生是从每顿的饭菜上节省一个学期或一年,只为能满足她(或他)虚荣心里的那件奢侈品;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通过校外交友或不光彩的渠道来获取钱财,从而满足对奢侈品的追求。

2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2.1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热爱学习的意识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全国有个别高校成立学习支持中心,内设学困帮扶、学业咨询、学优拓展、学习咨询等板块。建立建全学困帮扶制度,主要表现在:(1)建立跟踪建档、动态管理制度。(2)建立任课教师管理制度。(3)建立二级学院学困帮扶联络员联系制度。(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5)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配对帮扶制度。

2.2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实践课程教育

生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是构建整体优化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议大学开设家政综合技能实践课程。例如开设烹饪、衣物修补、服装设计、装修、园艺、家务整理、电子产品初级维修、家用电器初级维修以及汽车的养护维修等选修课程。可以举办烹饪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不但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和性道德观教育

高校应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和冲动,以及对“性”的正确认识。可以邀请医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校做专题讲座,如性健康讲座、性教育讲座、性危害讲座等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问题和轻率的后果及危害,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和性道德意识。

2.4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和高调消费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许多人却忘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和金钱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1)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2)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经济独立意识。(3)建议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校内网、校报、校园资讯等宣传媒介进行正确直观的消费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总之,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强,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自信、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律、自制意识,使其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 匡令芝,郭毅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J].黑河学刊,2005(6).

特殊教育心理学范文第5篇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扩充知识,尤其对于听障学生来说阅读更是一种智育的手段[1]。学校图书室同时为老师完成教学计划和开展教学研究的需要提供重要文献和学术资料,也是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补给站。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管理,如何让学校图书更好地为学生和老师服务,更好地为广大社会群众服务,这是我一直在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图书管理的主要问题

1.学校图书使用率不高。学校图书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图书管理的相对滞后,管理形式单一,跟不上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图书室的环境布置单调,陈设简单,设备设施不完善,无一不影响着学生走进图书室的热情和为学生和老师借阅图书工作的开展。简单的管理思维让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管理基本上只局限于一借一还,等人上门借书,等人上门还书。有的图书管理员甚至不清楚学校图书室一共有多少书,有哪些书,更谈不上主动为学生和老师介绍和推荐他们需要的书籍资料了。

2.图书的质量不高、种类不全。图书淘汰和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老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求知欲提高的需要。图书室经常有一些若干年前的旧书还占据着书架的显眼位置,书架上的书籍一成不变,去年是那几本书,今年书架上还是那几本书。即便学校图书有着各种来源,学校的图书采购也有着相应规章制度作为保证,但是适应时展的适合聋哑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能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拓展他们知识面的书籍还是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需要。

3.宣传和引导不够,没有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走进学校图书室的热情。聋哑学生的词汇量普遍较少,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只有1200个左右,无法满足一般的阅读要求[2]。聋哑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书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这些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存在,现在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广告多了一些,娱乐节目多了一些,博眼球的新闻多了一些而对文化的重视少了一些,对读书的倡导少了一些。另外在客观上由于聋哑学生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和理解方面要相对弱于一般普通的正常学生,使他们在如何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的图书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如果没有老师和图书管理员的悉心关爱,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很难让聋哑学生主动走进学校图书室,这是学校图书室图书闲置的主要因素之一。

4.学校图书室设备设施的简单陈旧也严重制约着学校图书管理的提高。学校图书室如果只靠简单的几排书架、几排桌椅板凳,就想让聋哑学生能够自觉走进图书室,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现在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加快学校图书室电子化阅读的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对学校图书室软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视不够力度不够,也会让学校图书室变得门可罗雀少人问津。

5.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不够也同样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图书的利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三章第16条明确规定:“各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鼓励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重视和加强乡镇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辐射周边学校,做到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对社会开放不够,对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个学校的重视,因为其能达到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二、探索多项途径,改善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图书的管理

1.提高学校图书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提升学生的读书热情,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变换一下图书室的色彩,在图书室四周放几盆鲜花,让学校图书室变得更靓丽温馨一些,张贴一些介绍新书好书的宣传海报,让学生选择图书更便利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吸引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有合格的职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神圣的使命感,要充分意识到图书室就是一座学校,图书管理员就是一个老师[3]。耐心地询问孩子们喜欢看什么书,热情地为孩子们介绍好书,细致地观察孩子们读书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为孩子们提供最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特殊教育学校图书管理员需要思考和提高的地方,并将之作为做好自己本质工作的前进方向。

2.不断丰富和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配备琳琅满目的书架和涵盖各个知识层面的学生感兴趣的读物是吸引学生读书和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前提。特殊教育学校图书室的图书配置与采购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有别于普通学校,仔细分析研究特殊教育的需要,选择适合聋哑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智力的提高和学业进步的书籍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图书的涵盖面要广,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方面。聋哑学生由于丧失听力的原因,从小就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无法通过语言和文字获取外部信息,使得他们的大脑发育要比同龄的正常小孩缓慢,思维比较简单,运用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比较弱,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多准备一些简单易懂又包含人生哲理的书,多准备一些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学到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了解各种常识的书,多准备一些有益于孩子们智力提高的益智类拓展思维方面的书,对于长大一些的高年级的聋哑学生,我们要为他们多准备一些技能类的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和能及时提供各种文化娱乐和社会信息的报刊杂志,以使他们能够尽量及时地贴近社会了解社会。

3.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进图书室,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阅读是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4]。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而且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但是对于聋哑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值得坚持和收效显著的事情。聋哑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读书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这就要求对孩子们进行组织引导和激励,逐步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找到快乐,在读书中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5]。比如可以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织带领学生集体读书然后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相互之间展开交流;比如可以在班级里设立读书标兵,鼓励和表彰喜欢读书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读书演讲,我今天看了一本好书,书的内容很精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本书里讲的故事;还可以选择一本书让大家阅读,然后根据书的内容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小话剧,用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孩子们对书的理解;组织班与班之间进行读书交流等等。

4.加大学校图书室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完善,对于提高学校图书的使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鼓励学生读书的同时,对图书室的设施设备的加大投入和不断完善,这也体现了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支持和对图书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视。有条件要投入,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并且在当今电子化阅读不断普及与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把设立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提上工作日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图书室图书资源的利用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