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其特点,包括非营利性、积累性、使用无偿性、公共性等,当前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非常重视,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对管理进行创新,提升管理效果,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尽可能使其保值增值。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多,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加强管理,让其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查清家底,对目前资产情况有一个总体认识,进而发现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方法进行改善。以资产清查和产权登记的方式,查清固定资产数量,核对单位的账目,可以查验单位账目的真实性,这种方式可以对单位管理层起到监督和管理促进的作用,让其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分析问题成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让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从而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工作中应做到上有主管领导,下有职工支持,奖罚分明,充分突出“三公开”的原则。其次,强化管理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可以清楚其实际使用情况,督促设备责任人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对于闲置的资产及时进行申报和资产处置,让单位内有需求的部门可以随时查询资产信息和使用状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办公、科研设备等硬件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各类固定资产数量不断增加,在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还是不够重视,管理意识不足。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甚至缺乏规范、完整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管理规章及制度,但是却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落实。目前大多数单位采取的管理模式是责任人管理,将每一项资产落实到责任人名下。这就对资产责任人的管理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责任人要对名下所属固定资产有全面的了解,知晓其来源、当前使用状态,定期进行维护,磨损或损坏后及时进行报修等。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及时,设备状态更新之后,这就让账目与实际资产情况出现差距,导致管理混乱问题。
2.2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几乎是来自于财政拨款,但是一般财政部门关注的是购买固定资产需要的预算费用,没有监管其使用情况,这也让财务部门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采购和报销审批上不够严格,对于管理方法也没有进行规范和优化,出现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为了花钱而采购,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导致很多设备以及仪器在购置回来后就闲置了,对其使用不多[2]。特别是电子类设备,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极快,电子类产品更新速度快,这些闲置的电子设备就会变得落后,甚至有些物品还没有开始使用就已经淘汰了,使得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2.3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时,大部分单位并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全靠兼职设备管理员进行日常工作,使得资产的管理流程是否完善和闭环全靠兼职设备管理员的管理意识来决定,当兼职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在岗位流动时不能做好交接工作时,容易发生资产丢失问题,使得资产实有数和单位账目数不一致,使很多的资产都脱离了单位的管理。还有的单位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或是将盘点工作作为一种表面功夫来应付差事,缺乏行之有效的盘点制度,盘点工作不规范,这就无法通过资产盘点来明确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这些管理不当行为,都导致单位固定资产实际存量不清。
2.4固定资产处置不合规
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了适应时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类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有的单位在更换设备后,就将它们随便处理,没有专人处理这些淘汰的设备,导致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不当。当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处置虽然有了大范围的规定,但太过于泛泛,没有详细、清楚的细则,只强调了处置审批金额起点和各金额范围的审批流程。有的单位不按照国家的规定办事,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在处置固定资产方面较为随意;有的单位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就自行处置、违规操作,无法实现资产处置利益最大化,与国家规定不符;有的单位钻法规的空子,将待处置的资产金额分批故意划在规定上报金额以内,自行处理,规避国家监管控制,违背了国家法规制定的初衷。
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
3.1创新管理手段,动态管理
当前是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监督也需要加强,并且扩大外部监督范围,深入挖掘固定资产的效用,挖掘固定资产利用潜能,提高利用率,降低单位的运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和水平[4]。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中,一般都是财务人员通过手工对账及人工统计的方法核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不断提升,内部的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加,这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负担,工作效率较低,耗费的工作占比大。因此,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实现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但统观事业单位,类型繁多,管理复杂。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事业单位整体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规范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流程。通过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让信息流通速度更快,并且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实效性。加快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且为资源高度共享提供了基础。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网络,还可以让单位的管理状态发生转变,从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管理,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2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要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对财务管理机制以及资产管理机制进行改变和创新,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这就需要优化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考量单位固定资产的情况,分析当前管理现状,确定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单位和部门的实际资产配置情况,对每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优化和监督,防止重复购置固定资产,提高效益。对新增的大型专用设备进行相关的科学论证,包括其技术含量、实用性以及经济效益;对于一般办公用设备和家具,应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大宗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正确定位资产属性,对生产商以及售后服务要进行有效的对比,建立合格供方目录,及时对目录进行更新。
3.3创新员工观念,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要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还需要不断改进员工的观念,让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经费的观念,树立新的资产效益意识。首先,需要结合单位的资产实际管理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整合机制,实现资产的共享和共用。要充分利用单位内的固定资产,防止其出现长期闲置及低效运转的情况,就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彻底清查单位内的固定资产,记录它们的使用情况,对于运转效率不高以及闲置的资产要进行申报和登记,并且重新对它们的价值进行评估,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可以有效调剂和整合资产,防止浪费资源情况。从客观层面来说,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应该积极号召单位内部人员也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群策群力,一起努力,实现资产利用率的提高,提高管理水平。单位可以举办活动,为员工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让更多员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有效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3.4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法律上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国家,对其管理工作也需要采用专业人员,需要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引入最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科学、细致的制定购置计划,这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只有具备了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操作和应用资产管理平台,对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检查,更好的负责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因此,在培训人员时,需要让他们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自觉性,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不良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引起重视,优化和创新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信息化等级并行的方法来解决,对管理意识、机制、手段等进行创新,提升管理效果,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芸.创新方式优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探讨[J].财经界.2016(30).
[2]迟晓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2013(33):132-133.
[3]徐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及科学化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97-97.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国防工程,固定资产是其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购置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增加迅速。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确认原值、计提折旧,并做好资产减值与重置工作。此准则说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参与经营分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要立足实际,严格按照规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以优化现有资源以及潜在资源,达到开源节流、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等目的,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作用与价值得到更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水利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符合相关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所有资产,例如房屋建筑、各种设施设备、工器具等。其他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质,也纳入固定资产范畴。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有房屋建筑、在建的各类工程、设施设备等,有价值的办公用品、及其他相关配套等。
二、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第一,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方面,长期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对于资产的收益率考虑较少。由于认识不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上往往是钱、物分离,导致固定资产浪费和流失比较严重,浪费、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时常可见。第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关于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等制度,也还不完善,使用、考核、核算等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当资产受到损失时,因无章可循,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追责。第三,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物不符是水利固定资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损废的固定资产不减损,固定资产存随意处置,这使得固定资产变动不能得到真实的统计。其主要原因是水利事业单位收集会计信息的工作不全面、不细致导致。固定资产的数量变化得不到真实的体现,就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正确投入、使用、处置等,同时,也会使一些固定资产成为隐形资产,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损失。第四,固定资产管理考评体系不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缺乏真正的监督部门,也未切实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考评体系,存在明显的监督和管理漏洞,最终形成较多不良资产,甚至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从思想和认识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水利事业单位管理层,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深刻理解行政成本以及产出成本,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成本与效益意识。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要加强对职工的资产管理培训,改革重钱轻物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观念。同时,要建立健全购买、出入库、保管、领用等制度,按相应程序及时处理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做到账实、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健全奖惩制度、激励手段、追责制度等,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浪费固定资产要罚,爱惜管护固定资产有奖,引导全体职工都自觉地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
(二)加强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
固定资产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到位。水利事业单位要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创新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全面清查和盘点,并对经营性资产产权进行细化。让清查形成固定的制度,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这样可以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促进闲置资产有效利用,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国有资产流失。
(三)强化监督管理的过程与结果
创新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借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等手段,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单位内部也要综合考量责任、绩效、态度等因素进行考评,这样可以对职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降低资产的购置成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严格跟踪国有资产的收益,并做到收支两条线原则,收入要全额上缴,由国家统一分配,严禁截留或者作为账外资金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应积极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跟踪控制,不断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规化,使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变得高效、快捷、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刘建立.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05):307.
[2]鲁有莲.刍议如何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45+157.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使用期限超过!年的房屋、建筑物,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物品。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创新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有一定借鉴体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行使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深人,以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和资产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紧迫性。
1.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单位都无法离开固定资产而单独存在和运转,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后,资产管理成为改革关注重点,可见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财政投人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加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相对变人,变的更加琐碎,也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十分紧迫而困难的任务。如果财政财务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其财政财务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财政财务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科学化的表现。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无论从中央还是从地方而言,各种政策的相应出台使得了固定资产管理向有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条件日渐成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是时代改革的需要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不具体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
3.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从事业单位特点看,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和政府负担,其性质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存在本质区别,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成本,导致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意识方面比企业薄弱。从事业单位管理看,各单位长期以来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健全,而资产管理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通常人们对财务的认识都停留在资金上面,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其管理制度的陌生和不认可,甚至认为固定资产并不涉及事业单位的任何利益,重视程度不高。从事业单位人员看,在资金管理上每个干部和职工都知道要遵纪守法,否则就是违法乱纪,要被追究责任。这又造成固定资产增减,出人库、领用、台账、资料归集、登记、实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从而使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创新管理方式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
1.要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此,任何单位务必从思想上统一,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国资观念,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单位领导,更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并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协同配合,促进我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转贴于 2.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首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为此,要在本单位建立资产问责制,做到在资产配制、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日常管理职责。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人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责任人)要承当相应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即:一般干部直接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员对本处所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
3.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首先,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其次,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4.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管理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要借鉴企业对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的业务管理实际上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要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次转移,直至形成最终的产成品,提供给外部顾客。事业单位如果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优化作业链,而对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流程优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好也要优化作业链,使各环节应达到作业连接合理,高效运转。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人、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在制度建设中,还要特别注意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建立比较全面的工作流程体系。其次,随着单位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专用设备相继购置,资产配置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工作。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标准,提高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的认识。二是对超出配备标准的单位,严格控制日常办公设备的配备,转变有些部门存在的求大求全、盲目攀比的错误认识。三是充分发挥办公设备的作用,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这要求在办公设备配置时要有统筹考虑,要实行能够提高办公设备使用效率的新管理方式。四是将办公设备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学校固定资产分六类:(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
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应针对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不断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货币资金管理较系统与规范,收支严格,且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较小。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2.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资产调剂难由于高校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有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使用的方便,对资产的配置存在“小而全”、“部门所有”观念,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抢资源、争项目现象较严重,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中竟有20%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对设备配置一味坚持“超前”意识,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高校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纯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失等现象严重。
4.机构设置急需完善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
三、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切实措施。
1.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方式中,应特别强调“统一领导”这个前提。要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诸多弊端,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成立以校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长,有关资产使用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是学校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各管理部门要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使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有好的管理体制,又有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目前最根本、最急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兼顾高等教育本质特征而建立按价值分类的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合理流动起来,在满足教育这一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2.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漠。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3.完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止或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根据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整章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处室、个人,明确固定资产物质管理部门、资产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
要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要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卖、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性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使其能真正真实、完整地纳入校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4.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新晨
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教学、科研、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固定资产审计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长,价值大,更新较慢,增减变化发生的频率与流动资产相比要小得多,相对来说,发生数量上的差错或弊端也较少。因此,在审计计划中,专门用于固定资产审计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审计程序与方法也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而且在资产总额中一般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审计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代表高校行使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资产处置权。
参考文献:
[1]曲桂贤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李萍郝金岩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2).
[3]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一、我国基层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
1.基层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目前,我国基层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大多数来源于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下对企业财务情况的分析得来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程式化、固定化。而企业管理者无法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获取所需的及时性和系统性的信息数据,造成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进而影响企业决策者根据资金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财务管理工作方法陈旧,对资金管理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统计。
2.基层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未实现全员参与
基层电力企业中已经普遍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主要采用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两种方式。电力企业的预算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所有部门和项目,所以电力企业的预算应包括所有的员工和机构。但是因为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预算管理,企业从业人员对于预算工作只是简单的填写表格而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预算工作之中。而且,电力企业的预算表格是统一的制式,没有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因此常常会造成预算信息的偏差和遗漏,进而影响了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基层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分为三部分:项目前、项目中和项目后。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前对财务信息收集时不准确不合理,在项目过程中对预算资金没有有效的监管,这些都影响了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预算工作没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使电力企业只能依据现有数据进行预算和评估,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3.基层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操作与控制不规范
财务部门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和操作者,员工和部门之间应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但是在基层电力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和部门机构缺乏统一的岗位标准和规范的操作要求,对财务管理业务不熟、程序不清,工作随意性大,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失误率的增加,使企业不能正确预判存在的风险性,增加了基层电力企业的运营风险。
4.基层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定资产在基层电力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也成为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能按照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但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更多的是关注事后的审核,根据原始凭证进行核查。而对事前的分析和预判做的很少,造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完善。5.基层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与评价考核机制联系疏远财务报表是基层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体现形式。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与考评机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关系,财务管理分析指标也没有在考评机制中得到体现。而对于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进行考评,相关责任人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绩效考核中,财务管理分析部门的评价作用对其他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影响不大。所以,财务管理分析中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对员工或部门造成很大影响。
二、基层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1.有效释放企业财务管理功能,重视财务管理及控制在整体业务中的作用
基层电力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加以引导。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要重视会计核算,更要拓宽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财务方面的规范管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益。释放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并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考评机制之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促进财务核算合理与精细的结合,强化企业决策工作
基层电力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要以会计核算准则为标准,进行符合基层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核算工作。同时要对核算内容进行细化与分析,使企业领导者和相关人员可以随时的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获得所需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提供财务和资金方面的数据保证。
3.有效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
随着固定资产在电力企业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电力企业应改变传统的粗放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加大对预算的可行性分析和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且,重视对项目建设结束后固定资产的核对和报废处理情况。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监管。
4.积极强化企业预算的效用
基层电力企业应积极强化企业的预算作用,通过预算合理掌控企业的业务数量和发展方向。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通过预算对业务实行全程监管。同时,通过下放预算管理中资金的使用权,体现预算管理的自主性,激励部门和员工更好的开展工作。
5.财务分析与评价考核机制实现三位一体
基层电力企业要通过财务分析工作,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和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基层电力企业不仅要学习借鉴相关企业的先进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还要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可以健康稳步的发展,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奇东.基层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215.
[2]宋杰.强化基层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3,(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