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像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数码图像技术的产生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在设计中,数码图像技术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色彩多样,数字化技术可以随意调制出丰富多彩的色调供客户选择,这是传统的室内设计无法企及的。其次是生动逼真的特点,数字化技术利用软件可以营造出三维立体的效果,客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预先观看效果,由于数字化可以随意地将效果放大或缩小,每一个细节都能及时展现在客户面前,使设计者和客户能及时沟通。
二、数码图像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步骤
数码图像技术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建模。建模是数码图像技术在设计中的基础,建模方式分二维和三维两种,二维指的是平面图形,三维则是立体图形。
(2)空间设计,空间性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握好空间的大小,才能进行细节设计。外墙构成的空间是进行设计的首要部分,在设计中,首先要通过工程制图软件将这个空间绘制成平面图和立体图,用毫米作单位,将平面图和立体图导入到3dsmax中,作为制作模型的参考。其次,在3dsmax中设置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为毫米,这样三维制作软件和工程制图就达到一致,进行墙体制作时,误差就会减到最低。在使用空间设计方面,要合理地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空间,对于一些家庭用具要进行模型制作,也可以用同类型的模型代替,只有从整体到细节都进行完整设计,才能在建模时提高精确度。
(3)材质调节。材质不仅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材质也是视觉效果真实性的保障。
(4)灯光设置,视觉效果和视觉造型是通过光线来表现的,在数码图像技术中也不例外,灯光既可以用来照明,还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表现设计效果。
(5)摄像机的设定,一副好的效果图和取景角度也有直接的关系,在材质和光源都确定好之后,效果图的画面基本色调也就确定了,这时就要合理设定摄像机的角度,才能够保证渲染后的画面具有主次分明,虚实得当的效果。
(6)渲染,渲染是运用设计软件的渲染功能,来计算生成特定分辨率的静态图形或是动态视频的过程。
(7)后期处理,经过渲染出来的图形还要利用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剪裁、校色、配景等加工手续,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
网页中的图像,按照存储格式不同可以分为矢量图和位图,按照使用用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地址栏图像,网站Logo,网页内容图像等。地址栏图像类似一个图标,显示在地址栏网址前边,一般经过精心设计,能够传递公司专业与精细的形象。内容图像是指嵌在网页中或者作为网页背景的图像。伴随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进步,用于图像处理设计的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网页三剑客中的Dreamweaver在进行网页设计的同时,可以对一些图片进行简单的变化处理,fireworks能满足对网页图片处理的大部分功能要求。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图像,可以使用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在进行Logo等设计时,一般使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等软件来完成。在进行图像的设计、选择和处理中,掌握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是必需的,图像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视觉吸引、信息引导两方面。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使用动画图片,以及适当的色彩对比,形成版式的变化,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引导其对网站内容的阅读。根据公司对网站的功能定位,其所承载的任务与指向有所不同,对浏览者所作设定亦有差异。比如腾讯公司的腾讯网()和腾讯(),一个作为门户内容网站,一个作为公司形象网站是两个独立的网站,设计风格,内容和要求差异很大。
2新技术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其显示终端可能是计算机,平板,电视或智能手机,为了页面兼容等原因,前端设计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如div+css技术,Javascript技术等,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采用对象的结构、表现和行为分开。结构是对象的内容,表现是其外观,而行为是与浏览者的交互,或者说是浏览者进行鼠标点击或输入内容等操作时,页面的反应。在进行网页设计过程中,图像对象也是如此,利用代码可以对图像进行一些效果的处理,起到资源占用少,页面维护容易等目的,还可以达到一些用基本图像处理技术不易实现的效果。用div+css结合Javascript技术可以实现在网页前端一些设计效果和逻辑处理功能,比如图像轮播和验证码校验功能[2]。在一个存在后台管理的网站中,网页的很多内容来自于后台数据库,一些图片也不例外,内容需要和后台交互,根据数据库的内容和页面的特定逻辑,决定图像的外观。这是基本图像处理技术无法实现的,需要设计者了解动态页面设计技术,常见的技术有,php和jsp技术等。除此之外,还有连接数据库,缩放、剪切、相框、锐化、旋转、翻转、透明度、反色等对网页图片的处理。不再一一举例。
3结论
中国传统动画片,基本秉承“教书育人”的原则,想法很好,但是方式并不是很好,不容易被孩子接受,现今阶段的动画片在重视教育性的同时,重视了娱乐性,强调“引导”的特点。在创作方面也更多的从儿童立场出发,更多的为儿童考虑。《大耳朵图图》的内容情节丰满而真实,突出童趣,它不仅有让人笑破肚皮的幽默,还传达出了一些深刻的东西,家庭的温馨,父对子的循循善诱,母亲的望子成龙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浓浓的“温情家庭喜剧教育片”。内容方面更多的是取材于生活的故事和细节,让小孩子回归到了平凡小孩的位置上,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创作动画,每集片尾会有一段‘胡图道理’有的是教孩子从这集里学会一个道理的,有的是善意提醒家长的。和《蜡笔小新》这些同类型的海外动画片相比,《大耳朵图图》无论形象还是故事都非常贴近中国孩子,展现的是中国式家庭和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和矛盾,这就和早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一样,为什么那么受孩子的喜欢,其实关键是在贴近生活。
二、“大耳朵图图”形象设计制作形式
《大耳朵图图》的形象设计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该片的形象成片方式和日本动漫制作以及当前动画电影中常用方式一样,都是以绘图为基础的,最常见的绘制方法就是“单线平涂”。也就是说,用线条在纸上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然后再通过描线工序,在填上各种单一的色彩,组后同场景(背景)结合,会动的人或物,在不会动的场景中,形成动画表现形式“。大耳朵”这一形象的设计并不复杂,简单描绘,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构成上也很简练,符合儿童观众这一群体的审美特征及接受能力。
三、“大耳朵图图”形象设计特点
《大耳朵图图》里的动画形象设计来源于生活中的聪明可爱的孩童形象,然后加以抽象化,突出可爱效果,尤其是主人公“图图”不成比例的脑袋、四肢和那一双大耳朵,打造出一个机灵淘气又顽皮的卡通形象,深得小朋友喜欢。绘画制作上,色彩搭配以色板主色为主,看上去新颖却不杂乱,遵循现代人的审美方式,简约却不简单,不容易因为缭乱而产生视觉上审美疲劳,能够让观众更长久的接受。而在人物内涵和意义方面却又写实化,故事内容取材于生活,主人公“图图”的言行也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如出一辙,拉近片子与观众的亲切感,也更能能突出该人物形象的垂范作用和教育效果。
四、“大耳朵图图”形象市场推广情况
1.1可视化效果图1中分别给出了利用三种不同的分析工具对相同的社会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分析的结果。其中图1(a)为原始轨迹的显示结果;图1(b)为传统方向玫瑰图方法的可视化结果;图1(c)为本文中的语义方向玫瑰图。语义方向玫瑰图将社会经济重心轨迹各自对应的经济属性作为语义信息与全局轨迹方向玫瑰图的方法相结合,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在语义方向玫瑰图中每个词的位置代表了该经济属性对应的重心轨迹在该方向区间内移动的距离大小即移动模式的显著性。同时,词汇的字体大小与该经济重心移动的显著性也成正比。因此,在图中词的位置离中心越远,字体越大,代表该经济属性所代表的经济重心轨迹在该方向上移动的模式越显著。对比图1中三种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可知:1)语义方向玫瑰图可从语义的角度对社会经济重心轨迹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直接以语义信息代表经济重心在图上表达。因此,语义方向玫瑰图给使用者提供了一种更直观更易理解的分析方法。2)语义方向玫瑰图从整体角度上看可反映经济重心轨迹的全局移动特性。同时,图中单个词汇又能反映其所代表的单条重心轨迹的显著移动模式,从而能更直接更全面的传递出经济重心轨迹的显著移动模式的信息。
1.2形式化定义语义方向玫瑰图是基于带有语义信息的重心轨迹Pj进行统计分析的,语义重心轨迹以式(1)的形式表达。式中n是轨迹上的采样点数,(xi,yi,ti,wj)表示的是在ti时刻移动物体状态;xi,yi为重心轨迹的空间位置信息;wj为语义信息,即轨迹所代表重心的经济属性名,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量”等。
2生成方法
根据带有语义信息的社会经济重心轨迹数据,按照上式(3)即可计算出八个方向区间内每个语义词汇的词频,得到每个词在图中显示的极坐标位置。一般情况下,由于轨迹数量较多,为了保证语义方向玫瑰图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根据轨迹语义词汇的重要性即其所代表轨迹移动模式的显著性大小进行排序和筛选,仅对移动模式最为显著语义词汇进行分析和表达。此外,由于词汇之间难免会出现许多重叠部分,影响可视化效果。因此,最后还可图中的词汇位置进行微调,以减少词与词的重叠碰撞。由此可知,语义方向图的生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统计各个方向区间的词频;根据显著性对词汇排序和筛选;文字位置微调。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语义方向图的生成过程。表1为实现语义方向玫瑰图的伪代码。
2.1统计各个方向区间词频先将[0°,360°]划分成8个等间隔的方向区间。根据式(5)确定轨迹Pj上的矢量kkkj,x,y,w所处的方向区间km。中[]代表取整数。2.2计算tf-idf并排序过滤在信息检索领域中,有研究人员提出了tf-idf的概念来衡量某一个词在整篇文档中的重要性[15]。在本文中,同样可以用tf-idf来词汇在语义方向图中的重要性。其中tf反映词代表轨迹移动模式在全局中的显著性,而idf则反映的是该词是否常见。由于各个方向的重要性实际上相同的,因此只考虑词频的距离值。其中,N和num分别代表所有方向区间的个数与所计算词出现的方向区间的个数。在取对数之后,idf的值能更好的表达一个词出现的区间越少,则这个词越重要的特点。此外,在idf的基础上加1是为了处理idf等于0的情况。从上式(6)中可看出,tf-idf值越大,表示这个词越有意义越重要,其代表的轨迹移动模式显著性越强。计算出各区间内各个词的tf-idf后,即可根据tf-idf值的大小在每个方向区间中选择出tf-idf最大的若干个词汇进行显示。此外,若数据在纵轴上出现小指聚集或有异常值的情况下,可以对纵向的R轴进行了一个如下式(7)的指数变换,以保证语义方向图的效果更好。式中R和R’分别为变换前后的纵轴距离值。下图2(a)即经过指数变换之后的可视化结果。
2.3文字位置微调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可视化显示效果,很多研究词云的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避免词汇重叠。例如,FernandaB.Viégas使用了一种随机贪婪算法,即每次给与其他词重叠的词移动一个新位置,直至不再重叠,实现逐步逼近最优解的过程[16]。本文即通过这种类似的贪婪算法解决词与词之间相互重叠的问题。以下为实现文字位置微调的贪婪算法的基本流程:(1)碰撞检测首先依次对一个词与其他所有词进行碰撞检测。若检测得该词与另一个词有重叠时,则进行下一步;若与其他所有词都无重叠,则对下一个词进行判断。检测碰撞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检测两个词的外接矩形是否相交。(2)位置随机微调若某两个词有碰撞,则随机选择其中一个,并对这个词的位置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随机的调整,包括角度和距离两个方面。其中限制条件有两个。第一,在进行调整时,其距离和角度的移动步长应该是在某一个范围内的随机值,不能太大。此外,对于字体较大即较移动模式较显著的词,其移动幅度应较小,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分布;第二,在微调的过程中,不能移出词汇所在区间范围。(3)循环至无碰撞或终止在完成对一个词的移动后,返回第一步检测碰撞,直至所有的词都不发生重叠的现象。在实际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很难找到最优解,即所有词都不重叠,特别是当显示的词数量较多时。因此,此处可以限制一个合理的循环次数。当循环了足够多的次数或者所有词都不重叠时,终止循环。
3应用研究
3.1数据来源与实验工具本文以1985年到2004年间我国大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客运量、医疗机构数、就业人口等40项经济指标的重心轨迹数据为例,利用语义方向玫瑰图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得到的语义方向玫瑰图,发现隐含于经济重心轨迹数据中的显著移动模式,反映出在所研究时间段内研究区域内部各项经济指标重心的整体移动特征以及模式显著的单项经济指标重心移动特征。该实例应用数据来自统计局经济年鉴。本文中实现的分析工具和探索性分析方法都是由Python编程语言实现。其中主要用到python中专门用于绘图的matplotlib库。
3.2实验结果如图2(a)与2(b)为该实例应用进行文字位置微调前后的语义方向玫瑰图。结果表明:1)从整体模式上看,移动角度在[0°,90°]以及[180°,270°]之间的轨迹多,频率高,由此计算所得这两个区间内语义词汇的词频矢量中的r值较大,所以区间内词汇字体较大,颜色较深,即轨迹移动模式较显著。图上大部分语义词汇集中于东北与西南两方向上,即1985年到2004年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主要在东北、西南方向上移动。这主要与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颁布初期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向西南和东部聚集,但之后该趋势明显减弱,开始向东北方向扩散有关[17]。2)从单项经济指标移动模式来看,轨迹在某一方向区间移动的距离越长,即词频矢量中的r值越大,在图中就表现为词汇所处位置离中心越远,字体越大,颜色也越深,说明其往该方向上移动的模式越显著。由此可见,图中反映的重心轨迹移动模式最为显著的经济属性为客运量、卫生机构数、集体企业以及油料产量。在1985年至2004年间全国客运量重心显著往北方移动,这是由于北京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交通便利,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紧密,流动人口多,且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和天津的旅游业发展迅速[18];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江浙及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和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19],引起集体企业重心向东聚集;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地位提升后,人口也随之增多,必然导致东部地区卫生机构数的增加;而反映了农业发展的油料产量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与该时间段内西部大开发政策带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的情况一致,且在全国范围内,西部地区经济地位仍然较低,因此农业在其经济产业中占主导地位[20]。
4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向社会开放
[分类号]G258.6
1 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功能的丰富和强化,“人才培养一学术研究一社会服务”的三角功能关系已在高等院校普遍确立,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视和发展深刻影响到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从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均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做出了相关规定,并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于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些规定成为当前普通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依据。2005年,全国62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签署的“武汉宣言”中再次强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2006年,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首次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建议;随后,北京市教委表示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并初步提出开放的三条途径。
部分报纸和网上传媒,如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黑龙江日报与东北网等分别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成半。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热切的期盼;另一方面,很多反对者表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及各种资源利用方面的担忧。业内人士就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批研究成果问世,从研究成果看,大多数倾向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内容、方式、模式、策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所谓反对者,也并非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而是更加理智地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前提和表述进行了深刻反思。武继山在“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在完成本校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的工作,对此应当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CAuS和CASHL等已形成规模的原文下载及文献传递等共享机制本身便是一种有效的“开放”;帕提曼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对“向社会开放”的表述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存在取向单一、外延太窄的误读问题。那么“向社会开放”一词是否就如媒体宣传报道、普通公众所理解的像“博物馆”、“展览馆”一样的开门纳众呢?“开放”是否仅仅局限于允许进入和常规借阅?“向社会开放”和“开展社会服务”两个词组有何区别与联系?外延孰大孰小?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相关概念
“向社会开放”这一词组包含两个核心概念,即“社会”和“开放”,这两个词都属于比较宽泛、抽象的概念,在“向社会开放”这一词组中,“社会”是“开放”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开放”是“社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二者都是讨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必须首先厘清的重要概念。
2.1 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2.1.1 国外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和使用 国外对“社会”一词喜欢用其具体意义,以美国为例,在具体使用时,社会的意义细分为“society”、“communjty”和“public”三个词语,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分别应用。“society”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由于志趣不同而相互有别的人群;“community”也有两个含义,一指人,即指同处一地、同属一个政府管辖的人群;另一义是指地方,即上述人群聚居的地方,一般译为“社区”;“public”一般是指特定人群或人的总和,一般译为“公众”或“公共”。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语义环境中,国外一般使用“community”一词,即取用社区的意思。
2.1.2 国内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和使用 在我国,“社会”一词出现始于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社会”一词便由此具有了现代通用的含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社会的解释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汉语大词典》将“社会”一词解释为“指由志趣相同而组成的组织或团体,也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国内在使用“社会”一词时,未将“社会”具体细分为“社会”、“社区”和“公众”,而是抽象笼统地取用“社会”宽泛的含义,即相当于国外的“society”。
2.1.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特定语义环境中“社会”一词国内外的区别 国外高校图书馆,以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例,向社会开放中的“社会”一词一般取用“community”的含义,意指同处一地、同属一个政府管辖的人群聚居的地方,即指“社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的语义环境中,如果取用“社会”笼统的含义,则会产生范围太泛、指向不明的模糊感,导致具体实施操作的迷惑与不确定性增加。如果取用“社会”中社区的具体化含义,则可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取用“community”保持语义范围和指向上的一致。当前,从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成果看,以学校辐射一定范围内的周边社区作为向社会开放范围的研究占了大多数,说明了国内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已经逐步向社区范围明确并具体化,这与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相同的。
2.2 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层关系――学校社群。如果把高校图书馆看成一个圆,图书馆就是这个圆的中心,离圆心最近的是学生,由圆心依次向外是:教学和科研人员、教学和科研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处于圆圈的则是维持学校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后勤人员,再向外就是退休教职工。圆圈当中,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为重中之重,他们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服务对象。如果用同处一地的社区概念来类分,那么他们便可以叫做“university community”,即学校社群,可以看作是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的第一层关系(见图1)。
第二层关系――周边社区。校园外的方圆几十里,是高校图书馆所在市、区及该高校可投射其影响力的周边地区,这个地区及其居民就是广义上的“社区”和“社区大众”――community,高校图书馆与社区的关
系,是其与社会的第二层关系。
第三层关系――大社会。高校图书馆与上述两个社群之外的大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其与社会的第三层关系。
由图1可知,高校图书馆“学校社群”中的本校学生、教学科研人员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首要对象,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中心和重心,它们构成了广义上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第一层关系,本文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问题中,主要指高校图书馆与社会产生第二、三层关系的周边社区和社区之外的大社会,如图2所示:
国外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的第二、三层关系中的人群及服务对象做了细分,以美国为例,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均规定了他们的服务对象有:现在册的学生、教师和职工,还规定了一些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而言陌生的服务对象:①校友;②其他院校的教师和学生;③在编教师、学生和员工的配偶;④在任教师或研究人员的人;⑤访问学者及其配偶;⑥社会公众,包括不同类型:高中生、居民、普通公众;⑦机构。
国内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中未对社会服务对象进行具体细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对象比较笼统抽象。从相关开放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对象大致有:社区内大中专学生、返乡青年以及有学科信息需求的校外高层次科研人员和市直机关、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机构。国内高校图书馆对本校毕业生及校友作为服务对象的尚未普及,仅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正式向历届全日制毕业生开通校友借阅证办理业务。美国和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对照如表1所示:
“开放”是一个比较常用和用途广泛的词,也并不高深莫测。《汉语大词典》对“开放”的解释是:①敞开,允许入内;②思想开通,解放;③使关闭着的打开;④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内涵
3.1 从狭义方面看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指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允许社会读者进入(相当于取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①,并享受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类似于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允许社会人员进入参观。从普通社会读者和媒体宣传介绍的角度看,他们认为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也正是指这层含义。
3.2从广义方面看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仅包括允许社会读者进入与享受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还包括向社会读者开放校内读者享有的其他服务,如网上参考咨询、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导航服务、信息检索教育、各种电子数据库使用与培训(在知识版权允许范围内)、远程教育、文献传递、信息推送等(相对应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③。随着web2.O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建设,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必将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图书馆可以通过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性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校内外各类信息用户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态式学习环境。
3.3“向社会开放”与“开展社会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向社会开放”和“开展社会服务”的提法被广泛应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此外,与“开展社会服务”意义相近、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句还有“信息服务社会化”、“社会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在讨论“向社会开放”内涵和外延的同时,有必要分辨一下“向社会开放”和以“开展社会服务”为代表的几个相关词句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向社会开放”的内涵。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是以“开展社会服务”为代表的几个相关词句的表述,都表明了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反映出高校图书馆这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除了保存、教育、传递的职能之外,服务社会的职能正在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开放”与“社会服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完全等同。
“向社会开放”的外延很广,内涵很丰富。“开放”是图书馆发展历史上每次产生质的飞跃的最具代表性与标志性的核心词语。作为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前进,在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发展过程中,藏书楼的向社会开放被视作是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标志,实现了向社会开放的近代图书馆彻底打破了古代藏书楼单纯以藏书为目的的私有、封闭的专享性质,代之以公开、公用的共享性质。从图书馆在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看,由藏及用、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贯穿了图书馆的发展主线,“向社会开放”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进步,一种姿态、一种气度,“开放”之决策和行为在图书馆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图书馆发展史上其他任何词语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吴慰慈教授在其著作《图书馆学概论》中指出,图书馆发展的五大特点之一便是“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阮冈纳赞更是在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图书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开放”一词及其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于标志着图书馆发展与前进的表述方面,当然同样也适用于表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变化。
“开展社会服务”与“向社会开放”相比,外延相对狭窄,只是“向社会开放”众多内涵中包含的一种服务类型与服务形式,是相对于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而言的一种延伸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随着高等教育“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展与变化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服务职能。是《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的一种具体解读。
从理念层面来讲,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与“开放”之前只对本校师生员工开放、只为教学科研服务相比,向社会开放后的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局限性,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性进步。具体表现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对象与范围从“学校社群”向校外延伸扩展到“社区”与大“社会”所代表的第二、三层关系。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向社会开放后的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与延伸社会服务方面需要突破传统服务方式单一化、服务手段简单化的局限性,应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所毗邻的社区以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因地制宜、多种层次、多种模式的社会服务。在包括常规借阅、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数据库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中选取既适合学校又满足社区和社会需要的服务方式,突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和服务优势,开展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社会服务。
应当指出的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有关研究成果在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报道中,把“向社会开放”仅仅等同或理解为“允许校外社会读者进入及借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事实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方面往往因地制宜,比如,从允许社
区内大中专学生、返乡青年办理借书证,到开放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开发利用、与校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开发、为所在社区举办教育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上,深圳大学城、广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介绍了他们各自向社会开放、服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对激发其他高校图书馆突破“自我封闭”局限、确立向社会开放的创新意识将产生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指高等学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功能、能力和资源,在做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兼顾资源共享,向社会尽可能多的人开放,尽可能将所有文献向社会开放,主动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的过程。虽然向社会开放是一个容易误读和不易界定的概念,但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资源共享”观念已达成共识的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及各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社区环境的差异,要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完全对外开放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整齐划一、一蹴而就。并且,开放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应以一种层次、一种方式、一种范围向社会开放,而应采用多种层次、多种方式、多种范围的开放策略。
参考文献:
[1]大学图书馆该不该成为公众文化乐园.[2010―09―11].ht―tp://news.省略/20060911/n245263962.shtml.
[2]施芳.北京将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2010―07―21].省略/20060721/3200927.shtrrd.
[3]武继山.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16―19.
[4]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33―136.
[5]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50―351.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9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73.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833-834.
[8]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图书可供校外人士借阅.[2010―06―28].nlc.省略/yjfw/2010/0628/article_1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