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成因;管控措施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固定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所谓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资产,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大型生产企业,离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单位就会停工停产,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着长期作用,他的价值随着生产活动以折旧方式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往往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准能公司露天矿是生产煤炭的生产企业,该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为56.2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7.48亿元,而这3年平均资产总值为94.28亿元,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60.97%。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减少维修费用发生等都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与日常维护保养,都会加大占有企业资金,增加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3.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给生产企业造成的损失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数量多,品种繁,技术性能高,资产比重大,动态管理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复杂化,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固定资产无论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存货等流动资产损失。因此,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要管理好固定资产,首先应该了解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及成因,根据成因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

二、固定资产风险成因分析

1.没有健全的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各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千差万别,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人员无章可循,受不到制度约束,有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虚高、验收数量与采购数量不一致或以次充好、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低下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的流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2.本企业固定资产内控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采购计划的制定、审批、采购过程、财务的计价入账、折旧计提、卡片登记、资产调拨、资产报废毁损处置等都建立相应的流程,企业没有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流程,容易导致责权不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或舞弊行为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品种繁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同,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协同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的局面,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或流失的风险。

4.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的管理,从企业负责人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至于每个使用固定资产的员工都要负起责任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尤其是企业领导不重视,会导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日程上,这样连锁反应导致使用固定资产人员对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淡化,使用效率低下或超负荷工作都会导致当期或潜在成本增加的风险。

5.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大修,日常修理,处置等随意性比较大,对超预算与预算未执行不进行深入分析,对特殊购置没有执行专项审批制度。导致企业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经营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短缺的风险。

6.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固定资产已经购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入库出库等手续,相关部门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有关的证明材料,使固定资产难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不积极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处理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一如既往按正常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虚增虚减固定资产折旧。

7.联签制度或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联签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是指对有关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集体决策,不由一人决定的制度。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对所有对固定资产接触、处置经过适当授权,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发生的风险。

8.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健全。有的单位只对固定资产实行总账与明细核算,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能详细提供每个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粗放,导致固定资产有可能流失或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风险。

9.盘点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盘亏与盘盈或处于不正常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都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账实不符的风险。

10.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采购过程、保管与使用过程、盘点、报废都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监督,都有可能导致相关环节的风险。

三、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本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型、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原则,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建立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但每个单位实际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让人们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清查、处置全过程中都有制度可循,逐步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2.制定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因为每个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都不一样,根据本单位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流程,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包括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一级流程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战略规划流程、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闲置资产、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等,根据管理需要对验收管理、使用管理制定二级流程(如验收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出库管理,使用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管理,内部转移管理、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严格按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能极大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也有效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实施共同管理。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各层级的管理机构。若企业层级多(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大的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高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小的企业可以由相关部门代管)。固定资产应该实行实物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物核算部门相互分离的管理办法。高层级管理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2010》及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等要求,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归口管理。实物管理部门设置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调拨、内部转移、更新、大修、毁损、报废等都做详细记录。价值管理应为财务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设置卡片,以价值形式核算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更新改造、维修、折旧、毁损报废的全过程。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划分,加强生产用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提出更新与大修计划、对没达到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资产进行上报,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出合理建议,待有关部门报批后再做处理。财务部门的卡片与实物管理部门的台账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定期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在购建、投资、更新、大修或处置固定资产的年初应进行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做到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责成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预算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适应生产经营需求,固定资产预算在经过决策层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单位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根据已确定目标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实施奖惩,确保预算刚性,对超预算执行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需求。

5.明确固定资产的联签制度与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应明确需要联签的有关固定资产事项,金额范围。对于需要联签的固定资产业务,任何一人不能独断专行,只有经过联签,业务部门才能办理有关业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与特别授权,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和事项的权利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不经授权,无权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减少了舞弊或违法行为的发生。

6.建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不相容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由不相容岗位的两人或多人共同办理,不得由一人办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7.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小组由各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对各项固定资产至少每半年进行清查盘点一次,盘点结果记录在固定资产盘点表上,盘点结果至少2人签字。对盘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对发现的差异(盘亏或盘盈)和处于不能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财务部门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8.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业务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需要责任心强、肯干的人员,更需要懂业务的人员来管理。一个较大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大,品种多,技术性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则需要企业加大业务更新培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或不会操作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加大岗前培训业务力度和岗位许可制度,切实消除人为安全隐患。

9.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明确固定资产业务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部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补救的程序。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防止事件蔓延,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让固定资产真正发挥其劳动工具作用,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要提高管理意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合力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流程,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预算、盘点、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中无盲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现状及分析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

1.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并由各级职能部门监管。2.使用固定资产寿命较长,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个会计年度。3.高校固定资产无论在样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多。如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价值高。4.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多元化主要靠经营性收入或商业贷款购置,而相当一部分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购置,用学费收入购置以及捐赠所得。无论是哪种购置方式组合在一起,都是形成学校总固定资产,都能确保学校围绕教学科研展开的一项活动。

二、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成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处、设备处等。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2.建立固定资产规章制度。近年来,已建立了部分规章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验收管理办法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维护了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及增值。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在资产采购、验收、管理、使用、维修、处置、清查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使用。

三、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家底数不清 ,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繁多,再加上资产管理不善,其方法落后,导致资产部门与核算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存在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部门间协调性差,管理上存在着相互脱节,致使家底数不清。如房屋、建筑物已使用多年,因完工后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无法对工程项目决算进行审计,财务部门手续不齐全而又无法入账。各处、分院等部门用科研经费等购置的固定资产未验收入库,未入到学校财务账上,未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有些资产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早已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未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而未作账务处理。

2.购置固定资产审批制度缺少科学性。目前预算制度执行的不够严谨,预算往往缺少科学论证,使用部门只要是提出申请,分管领导点头同意,就可以购置固定资产。其随意性较强,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价格合理公平。这就会带来盲目购置、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导致资金浪费严重等一系列后果。

3.保管、使用制度缺少严谨性。固定资产基本都是使用部门自己保管。在固定资产转移、出租、出售时不严格按有关规范操作,造成监管部门账面财实不符,管理不能连续,甚至会引起纠纷。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检修不及时,使资产迅速老化,缩短寿命,导致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

4.会计监管力度不够。固定资产核算简单,有的只设两个反映固定资产增值变动会计科目,从入账开始,直到清理报废,其数据很少有变化,不计提折旧,在此期间缺少对资产连续定期清查。所以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历史成本,而与实际价值不符。不定期清查造成固定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也不能充分掌握全校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状态,因此不能对学校部门进行合理组合及资源共享,造成闲置浪费。

5.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稳定。由于加强人事管理进行人才成本核算,精简机构,造成资产管理人员不稳定,再加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管理观念淡薄,是影响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思路和对策

1.加强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就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要定期、不定期、对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养、检修和日常维护运行工作。对技术含量高、价值较高的,如房屋、大型仪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等固定资产,要制定使用操作范围,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以求明确责任。

2.完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严谨科学的程序,购置固定资产需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市场作出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的最高机构研讨通过后,方能购置。固定资产转移、报废等环节必须及时上报资产管理最高机构并亲自检验,记录在册,方能批复。

3.加强监管制度。学校在投入使用固定资产后,按要求监督其具体使用情况,是否有损害固定资产寿命行为,是否定期维护,使用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要有人定期抽查上报。只有这样,才能更精确掌握固定资产动态,直至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随着固定资产不断使用,固定资产有形和无形损耗,其价值不断减少,但在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一般保持原值不变。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价值差别较大,因此高校固定资产只有计提折旧。方能掌握其新旧程度,原值及净值等,使得固定资产损耗得以补偿。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培养具有新思维,新意识、新技能和责任心强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有经验的资产管理成功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这样,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五、结论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使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品名复杂、分布广泛、用途多样,其价值在医院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领导是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领导认识不到位,制度、措施就难以落实。要管好医院固定资产,首先要大力宣传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医院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树立钱物并重的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和现金管理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同样看待,从而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其次要强化医院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现科学管理的。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在医院内部需要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共同努力,实施全员、全过程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二、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清查工作

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有组织地、全面地对各科室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清查,详细登记,并且严格按照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计价标准,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清查,纠正各级账目中设备分类错误,消除账物、账卡、账账不符、卡片记载不详现象;账外财产要补办入账登记手续;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的,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凡达不到标准的应及时予以清理核销,不再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经达到报废年限或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现在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同时结合清产核资,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清理、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切实掌握医院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使用的规模、方式,对利用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的部门、个人严格审查,切实建立和健全对转为经营性使用的资产的收益管理和监督制度,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清楚。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医院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购置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操作使用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报损制度、调剂管理制度、损坏事故处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清查盘点制度等。同时,建立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控制制度,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四、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量大面广,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传统的人工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为了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医院固定资产及其变动状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应建立适合医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包括设备编码、规格型号、价格、购入日期、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生产厂家、产地、购人途径、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快速、准确地对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调拨、报废等情况,实现全院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水平和效益。

五、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医疗设备 管理 绩效评价

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统计,我国大中型医院的医疗设备总值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30~50%,2008年广西每个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价值已达72.78万元。随着我国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医院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日益增加,并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控制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益是当前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医院内部审计参与医疗设备管理需关注六个重点环节。

一、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

医院在医疗设备立项、购置前期对设备的用途、使用效率、预期收益、回收年限等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决策分析,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设备投资中的盲目性、控制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防范投资风险,杜绝因购置不适合医院实际需要而发生的设备闲置或重复购置现象,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医疗设备购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环节,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使用部门是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立项申请,立项的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项目论证和技术评估,专家组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充分考虑医院发展规划、临床应用前景、科研、医疗市场的需求和医改政策的新要求;是否有利于提高医院现有的诊疗和治疗水平;是否符合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医疗技术准入要求;采购资金来源是否落实,财务是否具有支付能力;是否进行设备运行成本效益分析,充分论证设备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二、招标投标

招投标是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部门应积极配合职能部门,监督医疗设备招投标全过程,保证购置过程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确保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性,防止违纪情况发生。凡是符合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规定的采购项目,要按规定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形式进行招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外或采购金额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下的采购项目,可由医院自行委托有资质的招标机构,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

在医疗设备招投标环节,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招标文件是否完整、合规;是否包括对招标项目、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以及评标标准、方法等所有实质性要求;技术要求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需要,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是否清楚,确定的标准和方法是否公平、公正、可行、科学、合理,是否含有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参与投标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的数量是否在三家及以上,并提供用户名单和项目建议书;招标参数制定是否带有歧视或倾向性元素。歧视性不仅会影响医疗设备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售后成本的增加;而倾向性则直接导致中标可能性较大的医疗设备高价投标,从而增加购置成本;非通用设备的后续消耗费用。有的设备在运行时的所消耗的费用,如水电费用、维保费用、专用检验试剂等超过了设备的本身价值;有的设备主机及其附属设备的配套性与医院已购同类医疗设备不兼容或与软件不共享。设备本身的高性价比并不能代表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医疗设备的开标、评标、定标过程中,审计部门还应关注:招标人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是否当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是否按程序公开唱标;评标委员会的产生及组成部分是否符合要求;评标过程是否公正、保密;评标委员会是否严格按照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评标;开标、评标、定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采购合同签订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签订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审计关口。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签订环节,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采购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签订;合同条款是否完善,标的是否与中标物资相符;意识表达是否清楚,文字表述是否严密,特别是售后服务条款是否正确、具体;对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的各项费用是否细化;合同的价款是否明确合理,价款支付条件是否规范,以及质量保证金是否明确等。

四、验收管理

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是设备购置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检验合同的执行水平的重要环节。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在医疗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对照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合同的条款等文件,由验收部门或指定的专人对所购医疗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在医疗设备验收环节,审计部门通过查看验收报告和入库单,重点关注:设备的品牌、名称、产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配件等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随机赠送的物品、设备附件、辅助设备、软件、专用工具、零配件以及高值包装物等是否严格按发票、装箱单、合同明细清单进行清点验收、逐项核对编号、登记入账,妥善保管,避免资产流失;验收完毕后是否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单应包括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合同金额、供应商、采购日期、设备编号和主要附件编号、售后服务联系电话、设备配件清点情况、文字资料齐全情况及使用科室意见等;供货单位提供的发票内容是否与合同内容、合同价格相符,收款单位是否与合同签订单位一致。

五、付款结算

在医疗设备付款结算环节,审计部门应对请购单、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入库单、购货发票等结算凭证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重点关注:货款结算是否按采购合同约定进行;付款方式、付款时间、付款内容、支付金额以及收款人是否与合同相符;是否预留质量保证金;是否超过起点以现金支付设备价款,有无提前支付设备款,财务处理是否恰当等。

六、绩效评价

审计部门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进行绩效分析、评价,向管理层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当前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效益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为院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同时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审计部门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运行成本和使用效益的分析评价过程中,需科学、合理运用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常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动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法等。评价指标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设备年收益、设备投资利润率、设备日均业务量、设备投资回收期、单台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时数、设备完好率等);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如使用该项设备诊疗的病人满意度、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设备对诊疗工作的贡献、设备对教学工作的贡献、设备对科研工作的贡献等)。对医疗设备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对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评价。

参考文献:

[1]尚长浩等.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4(9):139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内部控制;中职学校;资产管理;分析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这些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不断的增加,但因为资产管理的不科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缺乏以及学校学生日常活动的破坏,固定资产的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不断出现。本文主要就中等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探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财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资产管理的意识不足,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相关办公使用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获得的,并且学校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往往不进行成本的核算,也不进行折旧的计提,这就很容易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资产的管理意识,容易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闲置的情况发生,这使得固定资产很难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1.2缺乏系统的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缺少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这往往会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和学校自身的资产流动、使用、占用等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发生。固定资产在进行使用和分配的过程中协调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资产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也会常有发生。

1.3中等职业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脱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内容包含了资产的计划管理、购置以及验收管理、使用管理以及处置资产的处理和保费管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一些学校在采购工作中的随意性非常的大,没有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还有一些学校在资产购置的过程中重复购置的情况非常严重。中职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情况,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够重视,很多资产常年闲置,一些桌椅等资产因为学生使用和破坏也得不到修缮。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报废和使用的相关程序,经常会出现一些使用年限已经过期的资产发生无人管理的处置的状况,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资产管理各项程序的顺利进行。

1.4会计核算不够合理,财务制度衔接不够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本身的资产管理制度就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有些单位甚至没有相应的岗位不相容制度,经常会出现采购、验收以及报销由一个人来负责的状况发生,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给腐败的资产留下了一定的政策空隙。一些学校长期的不对学校的账目进行核查和进行财务对账工作,久而久之,账、物不符的状况就会经常发生。有的则是在没有对资产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就直接的登记入账,造成一些再用的资产长期挂账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之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资产内部的制度,所以在中职学校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内部资产控制制度的措施分析

资产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促使科学和有计划的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完整和安全,也有利于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具备更为准确的资料,有利于资产计价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固定资产在进行处置的过程中具备严格的和完善的处理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1加强资产管理的组织控制体系,建立资产管理部门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完善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体系,使用分散管理和专门管理相互结合的模式,依据实际情况来设置资产管理的部门。在资产管理中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责任到人的原则来进行分级管理。承担学校资产管理的部门应当从宏观上对学校的非经营性的资产和经营性的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协调和处理好各个归口部门管理的相关交叉业务。学校的财务处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总账以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进行编制,同时还要对学校对外采购的任务的预算、决算以及监督,从而建立起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学校办公室主要负责形成办公机器、办公家具的日常管理,对这些资产的情况每年进行更新和进行相关的报废申请,同时建立健全资产的台账,以便查验。学校总务处应当对学校的房屋进行管理,对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办公等一些公共的房屋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同时负责对学校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完善和建立好维修维护的相关细则制度,做好对学校报废建筑、报废房屋的残值回收工作。学校教务处对学校仪器和设备进行归口管理,应当就学校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所使用的仪器建立必要的档案卡,教务处和学校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一同参与和审批仪器设备的报废和损耗的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协同教务处来组织学校教学仪器的调剂工作,确保资产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使用效益。

学校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将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和职责进行划分,部门负责任对本部门的资产承担着一定的领导责任,资产管理员对于所保管的资产的安全承担着直接责任。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中应该坚持谁申请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身上。同时学校应当就重大资产的采购、报销以及外借组织资产管理部门的讨论,经过学校领导之后方能能执行。

2.2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形成资产管理的准则

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很多单位并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学校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随意性,这直接影响到学校资产管理的效率。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学校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相关流程,从资产的购置以及资产的使用到资产的报废与处置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强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依据相关制度对资产进出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对于物质的采购单的录入、验收人的审核以及负责任的批准等应该建立起动态的查询和修改以及相应的打印功能。另外还需要制作固定资产卡和标签交给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应当正确进行标签的张贴。第三,要对资产的调配以及仪器和设备的增减进行动态的分析,同时每年数据库系统应该依据“帐物相符、账账相符”的原则和财务部门实际使用部门进行对账,对资产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的工作要点进行必要完善。最后要严格的履行学校财务管理的审核程序,以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数据清洗、帐物一致,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的流失。

2.3规范资产的管理行为,加强管理控制

从资产购进的阶段就应该加强管理。在中职学校的具体实践中,首先是要建立固定资产的采购领导小组,强化对于固定资产集成化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遵循学校成本效益的相关原则,依据学校资产购置的实际需要和长远计划,按照轻重缓解来制定资产的年度购置计划,以最佳性价比的原则来

进行资产的购置,同时还应该确保所购置的资产的技术的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在资产的运营阶段,要坚持规范的财产登记制度,建立起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购置的发票,支付单和入库单以及验收单等信息依照国家的先关规定进行统一分类和统一代码的输入,依据“一卡一物”的相关原则建立起固定资产卡的卡片信息,对固定资产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反应。另一方面,应该使用校园卡建立起数据的处理、采集和信息的共享和反馈的相关的平台,学校的资产使用部门就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进行部门资产情况的查询。同时每年应当召开至少一次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议,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严格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程序管理,及时的在工作中发现漏洞,从而进行账目的调整,然后依据所清查的结果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对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纠正,优化管理中的制度,杜绝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资产内部控制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中职学校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促进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的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完善高校内部控制 预防资金帐外分流[J].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2)

[2] 曹洁.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5) [3] 包纯玉,张新华.基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研究[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0)

[4] 陈杨.基于ERP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5)

[5] 李建华.浅谈采购业务购买环节的内部控制[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0)

[6] 李黔,孙福建.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