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第1篇

在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农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面对农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时,管理层应该委派外部会计人员(类似外部审计人员),他对农场的各种凭证进行合法性审核,并且在形式上加强监督与管理,从而可以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同时,为了防止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应当要求农场会计人员除了做好会计报账工作外,还要同时做好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收支活动的分析、总结等工作。而且,农场应加强对账与内部清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就是报账会计核算管理缺乏约束,实行报账制核算之后,进行报账的会计人员由未改革的农场进行管理,工资等福利由原来的支付,报账会计人员处于原农场和核算的中间环节,会计业务统一由报账人员和核算中心联络,并且对备用金、零星开支进行保管。报账会计人员对资金的收取和相关票据的审核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没按照制度办事,会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严重的失误。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农场应建立相关的会计报账约束制度。在相关的依据和一定的基础上,制定合适农场的会计报账工作细则,建立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加强会计在报账过程中的积极性。首先,农场会计报账员应该对单据进行初步审核与监督;其次,报账员与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事宜要程序化并且为农场负责人提供必要的会计核算信息和意见;最后,详细登记有关农场应收应付等明细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财务清理。

现行的财务标准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会给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此时,若严格按照财务会计监督和核算农场的开支,可能会影响农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开展。反之,也不便于对超过标准支出的把握。所以,我觉得报账制与日常核算之间的矛盾也很大。在这时,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兼顾需求和可能,制定一个统一完整可行性强的经费标准。历史的经费标准偏低,可行性不强,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应适度提高经费标准,加强可操作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现行的开支标准和实际开支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做到既坚守规章制度,以实现节约经费和提高流动资金使用率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开销标准的报销问题。以保证正常经济业务的开展,提升会计人员的的业务素质与判断能力。因此,根据改革后的财务核算中心的需求与实际。制定一个统一完整可行性强的经费标准很重要。但是,制定适宜的经费标准应当考虑相关的财力保障。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与探讨,使之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差。因为会计核算是独立运转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场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的不到位,报账工作没有及时处理。在遇到急需资金时,往往会因审批手续递延等一系列的原因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影响农场会计核算的正常开展。服务意识的加强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会计核算人员应树立起优质高效的服务思想,改进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业务素质,为会计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广泛采纳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会计工作的服务质量。首先,接待服务,对外来报账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的接待,提供与会计核算有关的咨询与解疑。其次,提供现时服务,分配会计人员及时处理报账工作,避免会计报账工作的递延。最后,微笑服务,廉洁公正,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不管发生什么问题,应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应严于律己,奉公守法,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爱岗敬业,廉洁公正。以优质的服务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计报账制核算工作缺乏认识,且相互之间不够配合。报账制将过去分散且独立的的会计核算工作变成集中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审核与监督的力度,以前的思维模式被破坏。所以,有些人员可能从主观上就不愿意接纳进行报账制核算,对之存在排斥心理。对此,应改变理财观念,加强管理意识,实行报账制核算是国有农场建立财务核算中心的一大举措,是规范会计工作,推进国有农场改革的的需要。我们应摒弃那些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农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全大局,积极实施并支持国有农场的改革工作。转换掉原始、落后的理财观念,积极、及时的学习新改革的知识,搞好会计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资金的流动与使用情况,充分利用资金的流动性进行相关的投资,了解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为农场带来更大的收益。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第2篇

简单来说,所谓的ERP 系统,指的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集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全面的识别和规范企业现有资源,并统一处理、整合业务数据的一种管理方式,优化了企业的业务程,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一、ERP系统概述

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又被叫做企业资源计划。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即: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通过运用该系统,能够针对企业中的已有资源进行充分的识别与规范,并且能够进一步安排于处理相关业务,然后通过运用在线的方式,来进行资源的优化成和,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完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是说,所谓的ERP系统,指的就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优化与整合系统,其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软件的创新,其对于管理软件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高,而ERP系统也正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黄金时期中。通过运用该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的财务与人力资源等管理的一体化,并通过以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为基础,实现对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ERP 系统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应用

1.企业财务核算的做账

就针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来说,因为其所采用的是手工核算的方式,因此,相关的核算人员,就能够依据自身的主观需求,来进行数据的修改,或者是进行会计凭证的销毁,这样一来,就难以保证会计的谨慎性。但是,在现代化的财务核算中,通过运用ERP 系统,能够将其所需要的数据,直接的录入到系统当汇总,并且,一些能够为数据提供支撑的原始凭证,也可以通过运用相关的途径,来将其录入到系统中。这样一来,在 ERP 系统当中,经过审核的凭证只能冲销,并不能进行相应的修改,能够为财务审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提高财务数的真实性,为财务审核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1]。除此以外,通过运用ERP 系统,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来促使企业的财务审核工作,能够真正的深入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比如说,通过运用该系统,能够对企业的各种账务进行分层次的显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来由相关的会计人员,来对数据进行定期的分层次审核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此外,通过运用该系统,并结合相应的数据,能够进行企业各项物料库存与款项转化的记录,并且,为企业的物流等信息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信息显示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2.企业财务核算的内容和方式

就针对于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来说,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复式记账以及相应的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等。并且,在这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所完成的。因此,其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尽管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系统,但是,无论是核算的质量还是效率,都不够理想。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其对于市场的发展动态,需要作出一个及时并且准确的反应。然而,通过运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并不能充分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但是,通过运用 ERP 系统,来进行其也的财务核算工作,系统就能够根据录入的财务数据,来进行自动的数据整理与报表生成等工作,以此来简化了财务核算的内容,并使得财务核算的方法更具便捷性,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c此同时,由于ERP 系统本身有着明显的实时性特征,因此,其能够将原先的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事中控制等方式,这样一来,其也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对于市场的适应性。此外,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运用该系统,来处理大量的重复核算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将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监督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运用ERP 系统,不仅能够确保资金管理的质量,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入账,同时,也能在这个基础上,来实现对资金执行情况的强化监督,并以此来确保资金管理的准确性[2],充分体现出ERP 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企业财务核算的用户权限分配

通过运用ERP 系统来进行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时,能够由企业的下属分公司,来进行财务的独立核算,并且,其财务信息始终处于一种闭环的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就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总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来细分工作细则,优化工作效果。与此同时,通过运用该系统,来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分公司对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并充分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除此以外,在实际的系统运用过程中,由于该系统本身具有账号安全控制的功能,通过其进行企业的财务核算,不仅能够将企业下属核算单位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充分的隔离,同时,也能让分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权限的访问与读写等。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财务核算人员,根据自身的权限,来进行财务系统的访问工作,促进其岗位职责的充分发挥,并细分财务核算责任,与此同时,其也能够加强人员之间的监督,强化实际的平衡效果。而就针对于具体的核算过程来说,一旦发现问题,其也能根据具体权限,来在第一时间中找到负责任,提高核算的价值与效率。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1日

一、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是以传统会计学为基础,由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会计学科。它是以法律为依托,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依照相关的法规准则,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监督和反映企业经营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的系列影响,并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会计方法作为工具,对日常生产经营中对环境、财务造成影响的信息,进行核算与监督,最终对外进行披露的过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真实和完整的披露,才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二、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能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强制要求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它们只是象征性的披露几点,多数企业不愿意深入披露,尤其是会对公司形象产生不好影响的信息。由于这些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部分都是会对公司形象产生正面效应的信息,很少披露对公司产生负面效应的信息,因此这就会导致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缺乏完整性。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形式缺乏规范性。由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和形式多种多样,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于同样的环境会计信息,各个公司会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披露,各种披露形式使得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可比性不足。我国会计准则还没有对能源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方式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大部分企业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披露形式和方式,这就使得各公司之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少一定的可比性。

(三)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不足。大多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在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很少表明企业发生的费用、将取得的经营成果与要实现的目标相联系,并且不能整体地反映企业环境政策及环境绩效。所以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能体现信息的重要性和明晰性,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依据其进行相关经营决策。

(四)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在我国,没有专业的第三方审计对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和确认,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怀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但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审计中介机构在能源行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明确定位,同时没有具体的工作细则指导环境审计工作,这就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一定的可靠性。

三、影响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目前,虽颁布法律法规促使企业重视环保工作、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这些法律制度很多都是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出发,对能源行业的超标排放进行外部监督,执法力度和执法手段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且目前没有相关文件能够指导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对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强制规定,环境会计信息并未形成完整的披露制度体系。

(二)公司内部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淡薄,对信息进行主动披露的自觉性还不够高。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不会主动进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多数企业即使披露,披露的信息也大多数为政府强制要求进行的披露内容,自愿进行披露的信息非常缺乏。

(三)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很不到位,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尚未对能源行I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出强制要求,也没有成立专门部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监督。政府在环保执法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影响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政府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在内容、形式和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

(四)第三方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我国目前尚未针对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设立专业的注册会计师第三方审计,而是仅通过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查鉴定,税务局、审计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专门的程序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按照现有的审计体系而言,还不能对能源行业环境会计的审计业务进行全面的规范,因此第三方审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审计质量便难以得到保证,也导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五)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方面的人员。高素质的环境会计技术人员是保证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顺利进行营运管理以及保障环境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必要前提。会计人员缺少环境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就不能满足环境会计的要求,因此这就会影响环境会计的执行和推广,从而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字: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66.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18.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8.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正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施行,它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改善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及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大监督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疏导,并重点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

(二)、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及实施,使得我国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风险。

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已经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制度充分考虑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帮助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将我国占绝大多数的小企业引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上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之一,它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一般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两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在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应当从会计控制入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2.1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定位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内部会计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性参照物。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重新定位,应借鉴美国内控的目标定位,要站在完善公司治理高度,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合规性目标,即保证企业依法组织经营活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财产安全;二是效益性目标,即保证企业管理方针、政策及指令的贯彻实施和效益目标的实现。两个目标最终的归结点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要正确理解企业会计控制的目标就要综合考虑和协调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应顾此失彼。2.2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确定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范围一般只考虑经营层面上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很少关注治理层面上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组织、研究人员主要是会计、审计组织和部门,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财务审计时提高审计效率、明确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控制的责任,因而,其范围更多的是放在对企业一般员工和中层管理者以及企业各种物质资源的管理控制,很少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纳入整个控制系统。高级管理层只有致力于建立稳健的内部环境并在此环境下给予公司员工发展的权利,这样的公司才能更加成功。从经营者角度出发,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控制是传统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而从所有者角度出发,包括对管理者本身实施监控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新的突破。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第一个层次,是最根本的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上层建筑,它以所有权为基础,直接影响着企业下层的经营管理控制。从公司治理角度考虑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内部会计控制。同时也有利于更大限度的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应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级授权控制等内容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分别在《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中做出明确规定,把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环境、管理方式中,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全面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组织体系,贯穿公司治理的始终。国家有关公司治理规范有关公司治理的文件中,至少需要就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做出规范,如公司必须制定统驭所有内部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赋予董事会以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构建、修订、执行、监督承担法律责任。

2.3联合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由人设计的,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意图,而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为保证多级委托链组成的公司运行能够维护所有股东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承担对股东的诚信义务,公司治理规范中必须提出对内部会计控制构建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没有公司治理作后盾,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将失去动力。应当改变我国目前仍然以政府部门制定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现状,可以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由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经验,由财政部牵头,会同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组成专门小组,制定一个有权威性的、理论严谨、内容广泛,兼有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三)对于制度缺失和主题界限不清的对策

对于制度缺失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建立和健全内部集合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方法。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既通常我们所说的“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等相互牵制的机制。

(2)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是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同时对于主体界限不清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稳定有效的委托机制。然而,中小企业在高度集中的家族化股权结构下难以建立稳定的委托契约。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股权结构优化是保证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以及稳定发展阶段顺利过渡的关键。

1.建立职业经理层。从职业经理阶层来看,中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层面。按照西方国家的一种传统,职业经理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两权分离的必要条件。缺少了职业经理队伍,就缺少了能将企业顺利运转并能产生盈利的企业经营者。企业的经营问题不能顺利解决,企业制度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迫使许多的企业所有者一定要同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中小企业仍旧摆脱不了两权不分的尴尬境况。因此,应当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体系和监管机制。

2明确家族成员自然人之间产权关系。中小企业很少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这就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而且伴随企业的发展.迟早会提出在单个成员之间重新界定产权的要求,这是“经济人”的本能,即使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难以逾越这种本能。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不能不面对重新界定产权的难题。因此,应当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

3.明确出资人的股权和公司财产权之间的界限。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创新企业制度,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演变成了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即股分与公司。同时,为理顺产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采取期权方式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由产权独占逐步向股份制过渡。让内部职工持股,根据职工的岗位不同,折成一定股份,在企业中即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与企业荣辱与共,达到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活力的目的。4.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者是指有着相当的资本并打算通过进行实业投资获得资本报酬的机构或者个人。他们注敢长期稳定的利益,投资的对象一般选择有潜力的企业,这种潜力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改造和科学管理很快得到显现。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内核优秀但由于家族色彩严重未能充分发

挥,这部分企业就是战略投资者追逐的目标。从长远利益来看,这部分企业应当积极谋求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引人新的股东使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通过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可以考虑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单设一个“小企业管理记账”从业资格,只有具备这一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对于具备此资格的执业机构和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增强其执业能力;国家应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对其收费做出相应规范,以促使其公证地为委托户开展服务;由税务部门对中介机构年末签证或对其出具的会计报表进行必要的稽核;机构除了记账,报税外还可以扩大服务领域,全面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阎德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

[2]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

[3]葛家澎《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4]葛家澎;《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0年第12期

[5]葛家澎:《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2年第10期

会计核算工作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机制

一、前言

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度假村、游乐场、歌舞厅、餐馆、酒楼、旅店等各类服务型企业。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后将带来的巨大旅游业大发展机遇,我国旅游业目前正面临着关键的加速发展时期。而面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渐趋白热化,面对外资旅游企业的巨大冲击,面对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内外交困中,我国旅游企业“内功”的修炼也日益显得突出,对一个旅游企业而言,如果在财务管理问题上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旅游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极为不利。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需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的发展,只有针对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防止并化解当前的财务风险。

二、旅游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基于其旅游产品的特点的。旅游产品不同于工农业产品主要表现为: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结合,生产与销售的同时实现,出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结合,不可移动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返回性。旅游产品的特点即表明了旅游企业的特殊性,也为旅游企业潜在或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提供了“发作条件”。

(一)存在的财务风险

1.潜在的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资不抵债

由于旅游产品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有机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就是资产定价的灵活与不确定性,以及在未来偿债时的变现能力差等特点。所以,旅游企业常常会发生资不抵债的财务风险.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已经出现负数

生产与销售的同时实现,使得旅游企业有更多的自信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当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出现负数时也往往被忽略。其实,这样的情况的出现要注意,这是财务风险的一种表现,这意味着企业的获利原动力此时可能已经发生了故障。

3.过度依赖短期借款

旅游企业出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结合,旅游产品所出售的产品不是单纯的所有权,而是某个时间段旅游产品的使用权。显而易见,旅游企业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在旅游淡季或者是在旅游地发生意外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如果旅游企业在此时严重依赖短期借款,企业容易发生筹资困难,进而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到旺季来临和意外因素消失时难以维持经营。

4.其它潜在影响的财务风险

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返还性――旅游产品销售以后不能退回也不能换。旅游企业无法收回其已经出售的无形资产产品。或者说,旅游企业由于服务不好,给客人造成的影响几乎是无法消除的,旅游企业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影响。若因为服务方面导致其信誉度下降,其之后的运营能力下降、筹资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不在话下。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决策时缺乏真实可靠的信息

由于旅游企业的行业特点,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性质相近旅游企业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竞争,而导游在向上反馈信息时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违背客观真实的情况。财务部门在信息审核的时候往往也侧重于将单证作为依据,致使资产收益在来源上就存在信息失真,导致潜在财务风险的存在。

2.资产负债评估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旅游产品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有机结合,使得在财务管理时大多数的无形资产难以用数据来准确评估,不同的财务人员依据不同的财务核算标准会做出不同的核算结果。比如说,以酒店为例:一个酒店为国际知名酒店,有的财务人员的评估时,其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会在其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当经济危机到来的今天,由于存在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了对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信心不足,在评估时就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就会大幅缩水。如果无形资产在做评估时被高估就往往会导致潜在的资不抵债的财务风险的出现。

3.经营方面的因素

旅游企业运营灵活,一方面带来的是利润,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风险,最终殃及财务,致使旅游企业短期流动资产比例下降,危及其生存。当前由于旅游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旅行社不是以特色服务吸引游客却运用大肆降价地策略进行行业内竞争,然而旅游企业正处于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经营的规模效益,企业的运营能力较低,这种片面追求业务量和销售额的最大化,降低其信誉的种种行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返还性,以致牺牲了利润最大化,并最终导致了旅游企业在筹资、运营方面出现财务风险。

4.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从理论上讲,旅游企业的财务控制难度比其它工商业企业困难。应收账款的控制薄弱,导致了旅游企业的大量流动资产被占用,延长了其运营周期。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账面利润的虚增,夸大了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5.财务机构不健全,相关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财务机构正处于完善阶段,不同形式的旅游企业特点不同,财务机构的设置以及岗位的设置也应该不同。以酒吧为例,其存在24小时营业状态,就应该设置夜审岗位,以核实各收款点的全部单据以及收到的现款和有效挂账,保证收入数字准确无误。

在各个行业都存在着“道德风险”、违约风险以及“寻租行为”,旅游企业也不例外,人员素质不仅仅指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质,比起这些专业性技术素质,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也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并且在这方面一定要有合理的相互监督机制,然而当前我们的旅游企业却缺乏这种管理、监督机制。所以这种存在的“道德风险”、“寻租行为”导致的财务风险数见不鲜。

6.外部经营环境变化

“五.一二”地震过后,我国四川相关旅游景点损失严重,大家都有余震发生的担心而选择其他地方旅行,结果导致该地区收入的减少,如果时间一长,由于资金占用在收益小的行业,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必然会面临破产的财务风险。

另外,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导致企业被迫转产或做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巨额亏损,乃至破产。此外,宏观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旅游企业,并且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所受影响也不同。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成本管理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旅游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新会计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进程,除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外,总体上我们还要:

1.在管理上强调内部的相互制约,并加强审核与视察工作

做到财务与稽核人员可以随时点查,这样就可有效的杜绝舞弊。在单据上签字盖章是财务上的一项重要手续.对于签字盖章的图章.旅游企业也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定。

2.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

会计部门是计划、检查及核算的综合部门,也是推行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由会计部门加以系统的记录与分析,从而使财产状况与经营业绩得到正确反映。而会计员则是企业财务运作中的核心人物,除要保持会计记录的齐备、账务手续的清晰外,还要依据各项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以作为经营管理上的参考,同时还须防止不经济的支出,并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向总社建议会计制度的改进等。

3.加强资金和费用管理

做到一切费用都有预算,每半年就预算一次。预算制度为保障自身的一种方法,量入为出,从而可避免开支过多,而导致人不敷出。这样就能使企业的营利获得保证,同时也使主管人员在制定下期营业计划时胸有成竹。

4.制定各项财务工作细则

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执行有一定的差距,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做出研究。然后根据实际的操作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执行明细操作规范,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测。

5.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根据财务出现风险的景气警兆(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等)以及经营出现风险导致财务出现风险的动向警兆(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失去主要市场,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数额巨大,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等),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危机征兆,制定对策,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形象,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必要纠错措施。逐渐使预警系统制度化,把财务管理纳入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由企业公关部、市场部、企管办和信息中心组成的危机预警组织,定期开展危机预测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订危机预防措施。

此外,引入前期性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工作到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起针对性较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前瞻性的角度对旅游企业在生存乃至发展的问题上,起到防范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危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红,张踏青.财务部操作实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刘潭彬.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魏趁.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现代商业,2008年1月第255-256页.

[4]杨萍.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对策初探.企业管理,2008年4月第35-36页.